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智慧广场有趣的数字谜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智慧广场
“有趣的数字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算式迷的特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和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2. 在经历分析、推理、列举、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的价值和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条理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师:出示课件。生:西瓜(说的真好)师:再猜一个数字(课件)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数字谜,有趣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数字迷的问题(板书:数字谜)。
二、情境导入
师:刚才的两个问题没有把大家难住,敢挑战再难一点的问题吗?请看大屏幕,你有什么发现?看到这个你有什么问题吗?(鼓励生提出问题,如:这个字下面的数字是什么)
三、你问我说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是想知道这里面的汉字“腾”和“飞”分别代表哪个数字,我们就一起来思考一下,思考完,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想法。然后,把这个想法记录在你的练习纸上。
(学生思考交流,两名同学板演)
2、汇报交流,质疑解疑
师:有两名同学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黑板上,比较我们的题目,腾飞+腾飞=92(边说边板书)。这是1号同学的想法,这是2号同学的想法。仔细观察,你认为是1号对还是2号对?还是1号、2号都对?说说理由
生1:因为“腾飞”加“腾飞”是两个一样的字,而1号是两个不同的数,而2号是两个一样的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还有不同意见? 指名说不同意见。
3、回顾梳理
(边演示课件边讲解)师:首先,注意观察两个“飞”字,它们相加得2,找到这种关系马上就会想到:1加1等于2,那“飞”可能就是1.那“腾”是多少呢?两个相同的数相加,5+5=10,4+4=8,3+3=6,怎么也找不到一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9呀,发现这个过程可能有问题。“飞”不可能是1。
两个“飞”字相加个位确实等于2,那还有哪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呢? “飞”可以代表是6,因为6+6=12,这样9就可以减去进位的那个1,就只剩下8了。“腾”加“腾”等于8,那“腾”就是4.这样验证出了这个结果,所以我们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飞”=6,“腾”=4。刚才,你看(出示课件),有对的也有错的,但是他们呢,都经历了一个同样的过程,大家看,首先我们在干什么呢?仔细地观察,整个算式,找一找它们各部分都有什么联系。然后大胆地去推想这个数可能是几,猜到了这个数,就把它代到算式里面试一试去验证一下,最终得到我们合理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师: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推理过程,那么我们带着这个方法咱们来练习一下
1、好好+好=72
2、师:含有AB的加法竖式
那你有什么问题呢?(A是几,B是几)
你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A、B分别代表什么?(A代表3,B代表0)他们已经开始猜想了,咱看看A代表3,B代表0,帮忙验证一下,可以吧?(可以)
真好,那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你来说(生:25加5,B就是5,因为它两个都是一样的,所以是5加5等于10,A是2,5加510,10向十位上进1,所以就是30.)
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这道题有几种可能?(两种)我们从个位看起,当B是0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你说(生汇报:当B是0的时候,会出现0加0等于0)那么A就得等于3
了,好。那B等于5的时候,怎样推理出A的呢?你说(生:B是5的时候就是5+5=10这个算式,然后从十位上进1,A就是2,因为2+1=3)
3、小动物盖着的数字是几?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在探索“腾飞”问题的时候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真棒!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数字谜这种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希望你们课下做个有心人吧,积极探索,善于发现.你会成长得更快!最后老师把这个充满智慧的大西瓜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有趣的数字谜”教学反思
通过算式谜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熟悉了算式谜,从单一类型推广的多种类型。使学生认识到算式中数字,可以用图形或汉字或字母等代替,并且在解谜的过程中,使学生呢个知道了在同一算式中,相同的汉字或字母或图形,代表的是相同的数字。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算式谜,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练习中,也使学生注意到解答算式谜的一些策略:个位分析法、十位分析法;两个数字相加最多进1,三个数字相加最多2。
让学生认识到算式谜的解决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定强调学生去大胆尝试,验证,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好。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2、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有序性。教学重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尺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咱们山东省要举行“少儿戏曲大赛”,我们学校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算出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学生可能争先恐后回答:有4种组合方法,有5种组合,有6种组合方法。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究竟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①小丽---小军 ②小军---小杰 ③小杰---小阳 ④小阳---小军 ⑤小阳---小丽 ⑥小杰---小丽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探究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为下一步有序思考做了一个铺垫。】
二、合作探索
1、合作探究,小结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找有多少种组合方法时,有的同学只找出4种或5种组合方法,没有找全6种组合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可能回答:在找组合方法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容易遗漏。师:怎样才能有序的找出所有的组合方法呢?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
生2:我是这样找的:我用A、B、C、D分别代表这4名同学,连一连,数一数,就知道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了。
生3:……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思考后回答:这些方法都是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点拨、补充和小结。
2、深入探究,总结规律
师:如果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 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方法;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这位同学我们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思考,师再提示:如果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队方法,你能完成下表吗?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下面拿出表格四人为一小组开始探究吧!找出规律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先独立填表,找出规律。完成后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小组1: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增加一个人变成三个人时,增加的这个人,要和前面的两个人都各自有一种组队方案,所以就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再增加一个人变成四个人,就会增加3种组队方案……
小组2:两名学生,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比两名学生,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比3名学生,增加了3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比四名学生,增加了4种组队方案……
小组3: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一共有“1+2=3”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时,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一共有“1+2+3=6”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时,一共有“1+2+3+4=10”种组队方案场。
小组4: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2;有四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3;有五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4;有六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5;以此类推。
……
师小结:如果从n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生答。
教师板书:组队方案=1+2+3+…+(n-1)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三、自主练习
1、课本70页第2题
从明明、红红、丽丽、平平4人中挑选2人代表班级参加社区调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课本70页第3题
某校从5名候选人中选2名参加区“少代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课本70页第4题
甲、乙、丙、丁4个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练习,不仅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反思
每位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对于“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作为贯穿正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学“2000—100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方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总之我们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余文田 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 课本85-90页。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安全教育
不要采食不明野果、野泡等东西,以免中毒。【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称一称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五、安全教育
剧烈活动后不要立即喝冷水。
【教学反思】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人;朱本刚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5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3.通过用数描述观察、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2.会数、读、写千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及数字的组成。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预习要求:
1.利用计数器复习一百以内数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27、56、34、76、45、70、90、100„„)
2.读出下列各数:67、89、100、20、39、90、98、79
3.写出以下各数:二十八、四十三、六十二、五十、十九、一百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数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大家有没有去过北京?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今天有几位同学也要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眼中的北京,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我们学校有一百九十八名同学来到北京,一百九十八有多大呢? 2.观看升旗仪式的学生大约有一千人,一千是多少? 3.花坛造型用了八百零八盆花,八百零八怎样写? 4.停车场有二百个车位,二百怎样写?„„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有一百九十八名同学来到北京 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小组内互相交流,纠错,形成统一观点。选择两个小组板演-展示-讲解。
那刚才同学介绍的对不对呢?小组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用计数器拨出198,并让学生说说各数位上数表示的意义。结合课件,让学生理解各数位上数表示的意义。(2)读数:一百九十八 写作:198(3)小组活动: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从一百九十八拨到二百零一,其他同学把拨出的数字写下来。师总结:结合课件,利用小正方体和计数器结合,进一步理解198的由来。
2.拨数游戏:从198拨到201
(1)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进而得到数的组成。
(2)试一试: 写出三百、八百零八(学生独立完成)。(3)汇报交流:展示,说说数的组成
师总结:结合课件,利用计数器,进一步理解201的读写,及个数为数字的意义。
(4)练习:写出二百三十七、四百零五、六百九十和八百?
读一读:345、305、450和500 3.小组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一千是多少,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小组内尝试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000。
(2)汇报展示:并请拨的快的同学谈谈经验。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结合方格图,边数边拨,理解10个一百是1000。
(3)小结:通过拨数引出: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4)写数:一千 写作:1000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数,有一千,也有几百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板书)4.自学:学生看课本第4页,自学在算盘上如何表示出589? 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用自己的结论在算盘上拨出一个三位数。找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师结合课件梳理总结。三 :巩固练习:
(一)按规律填数,可以怎么填。()()800()()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答案(1个1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100个100个的数)。
(二)1.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六十八数到三百。2.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3.读出下列个数,说一说数的组成
320 465 136 700 1000 879 109 403 560 800(三)写出下列个数
三百零七 四百五十一 七百八十
六百
一千
(四)把相同的数连起来。(见课件)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1.读出下列各数:400 356 876 902 1000 243 2.写出下列各数:六百零六 七百五十四 三百 一千
3.填空:(1)6个百,7个十和3个一组成()。
(2)()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435。
(3)()个一百是一千。
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参观人民大会堂——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包括万)
2、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计数器、教材、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预习展示。1.你会填吗?
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2.你会读吗?并说一说数的组成。468
720 609
800 师:有0怎样读?(强调中间的0必须读,末尾的0不读)3.写出下面各数。(指名四人板演,其他做在本子上,做完集体订正)五百二十三
六百
四百五十
三百零六
师:我们怎样写出这些数的?(小结时强调:不论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按数位顺序读写)
4、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点拨,探究规律。
1.同学们,老师借用计数器任意拨一个数(356),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来,那么我在前面再拨2颗珠子呢?这个数是多少?怎样写?(板书读、写出的数,再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1)师拨4305。
我再拨一个数,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这个数怎样读?怎样写?谁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学生试读,教师板书)(2)师拨4012。
这个数怎样读?(强调一十二中的一必须读出来。)(3)师拨3003。
老师再拨一个数,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谁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这个数怎样读?怎样写?(学生试读,教师板书,并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4)出示:一万
同学们,你们能借用数位顺序表来拨出这个数吗?能写出来吗?(5)出示:六千零五十。
你们能借用数位顺序表来拨出这个数吗?这个数该怎样写? 3.你们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吗?
小结:我们读、写数的时候要从高位开始,按照数位的顺序读、写。读万以内的数时,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数位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 都().写万以内的数时,有几个千就在()位上写几,有几个百就在()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借助板书,强调:读数时,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三、课堂总结。
总第3课时
达标检测,拓展迁移。
1、练习应用:6、7、8题
2、检测:我会填。
① 6035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②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③ 6300里面有()个千和()个百;
④数字3973中,左边3表示()个(),右边的3表示()个()。谁的说法正确? “8070”这样读()
小明:八千零七零
小红:八千七十
小丽:八千零七
小东:八千零七十
我来当医生:
①四千三百二十 写作:3420 ②七千零六十
写作:70060 ③2007读作:二零零七
3、拓展反思:智力冲浪。
一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数字的2倍,这四个数位上的数字总和是3。你知道这个四位数是多少吗?
4、归纳梳理,建构新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大家要记住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二、自主练习2读一读
总第4课时
课题:信息窗3 参观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3——1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结合情境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初步理解比较数大小的规律。2.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借助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教学准备:
计数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其他学校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乐乐跟着欢欢来到了欢欢的学校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2.出示课件,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学生可能提出:(1)一楼餐厅大约能做多少人?二楼呢?(2)哪所学校的人数多?
(3)故事书和科技书,哪类册数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近似数” 学生自主学习597接近600,600就是597的近似数 508接近500,500就是508的近似数
597≈600 508≈500(约等号)师小结:近似数一般是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
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拓展: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小组内合作完成
718≈ 603≈ 691≈ 789≈ 429≈ 997≈ 879≈ 3012≈ 4198≈
5368≈ 7989≈ 7781≈ 8379≈ 9098≈ 9811≈
(二)解决“哪所学校的人数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210和958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
①1210里面有一个千,2个百,1个十,958里面有9个百,5个十,8个一,所以,1210>958 ②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③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1210比1000大,1000比958大所以 1210>958 ④优化方法:位数不一样时,位数多的数大。(2)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二)解决“故事书和科技书,哪类册数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
①先从高位比,高位数相同,比较下一位——十位,十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数一样在比较下一位。②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③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④近似数:895接近900,806接近800,900>800所以895>806 3.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师生总结: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先比最高位,最高位相同比次高位,次高位相同比第三位,......,一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总第5课时
一、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摘得多?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
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二、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1.学生说收获。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210 > 958 89
5> 806
第一单元手拉手 总第6课时
课题:信息窗3
参观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5——1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近似数。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比较数的大小,近似数的认识。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是多少?选一选。(自主练习1)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二、自主练习2 小鸡回家
比1000小得多
接近1000
比1000大得多
6601 600 423 935 1086 3516 978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4 在○里填上
“>”或“ <”。987 ○ 1002 658 ○ 568 879 ○ 883 3062 ○ 3054 5176 ○ 5179 9989 ○10000 1.学生独立在圈中填上连接符号,可以借助计数器。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四、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自主练习第四题)1.学生自主完成。
2.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近似数。
五、自主练习
5猜一猜
1.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与接近的差别。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与一学生以书的页数为例子进行猜页数演示。4.同桌进行猜一猜游戏。
六、自主练习6 想一想,连一连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交流为什么那样连。
七、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八、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285、290、295、()、()、()3800、3850、3900、()、()、()7500、8000、8500、()、()、()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做的。
九、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285、290、295、()、()、()3800、3850、3900、()、()、()7500、8000、8500、()、()、()
总第7课时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四
课题:爬长城——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7页。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探索口算加减法方法。2.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整十整百数的进位加减法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今天,咱们跟着小力和小宇去爬长城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境图)
2.投影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可能提出:
1.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 2.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 3.你会口算1400+600吗?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的问题。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500+300
2.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先自主探究再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任务栏:
(出示情 1)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选出你认为最好的方法?
3.汇报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说出:
(1)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把两个数拨在一起。(2)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就是800,(3)个:0+ 0=0,十:0+ 0=0,百:5+ 3=8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进行口算,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做铺垫)
解决“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的问题。1.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110-90 2.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1)11个十减去9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即20,所以110-90=20(2)120-10=100 100-80=20(3)100-90=10 10+10=20 汇报时可让学生边说边演示。4.优化算法
重点讲解算法一。先换成相同的计数单位,然后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减。
(三)解决“1400+600=”。1.学生读自计算:1400+600 2.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计数器。3.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总结:换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再相加减。
三、练习
150-90= 160-80=
80-30= 70+800=
3000+6000= 3000+5000= 400+6000= 2000-80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限时作业:
150-90=
80-30=
500+500= 1000+2000=
5000-1000= 160-80= 700+800=
9000-5000= 3000 6000=
700-400=
130-60= 板书设计
1.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
500+300=800 2.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110-90= 3.1400+600=
总第8课时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四自主练习
课题:登长城——整百数加减整百整十数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整百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整百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息。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整百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做的。2.找朋友(自主练习第2题)(1)让学生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汇报交流。
二、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自主练习第5题
两辆车一共装了多少个西瓜?
汽车比拖拉机多装了多少个西瓜?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集体交流。
(通过此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补充练习
从8、4、0、6、5、2中选4个数按下列要求组成四位数。(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3)中间有零的四位数。(4)末尾有零的四位数。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总第9、10 课时
第一单元信息窗5:数的估计 课题:体验生活——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0页。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估计的作用。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黄豆
预习要求:抓一把花生或黄豆,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数数,比一比谁猜得最接近正确答案。
检查预习:让学生说说自己根据什么估计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共同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然后拿出大约一半的支数,让学生猜猜盒子里大约有几支?(让学生说说怎样猜的。)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新授课 出示情境图 问题一: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师:你是怎么估的?
生1:一行大约10个字,共有10行,所以,这篇日记大约有100个字。
生2:我两行圈一圈,大约有20个字,可以圈5次,这篇日记大约有100个字。„„
(个别学生可能会去数,或凭感觉去猜,这里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情境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引导学生先自己估计,再组织学生交流估计的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估计的策略,如:圈一圈,用“切块”的方法先估一部分,再推想整体数量。)问题二:这张板报大约有多少字? 1.请同学们自己先估一估
2.小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结果。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板报大致分成4块儿,先数出一块儿大约100个字,4块儿就有400个字。
(2)一字一字的数。
(3)日记大约100字,整张板报字数大约有4份儿日记多,所以,整张板报大约400个字。
4.小结:先确定一个数,再看看较大数里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的数了。
二、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自主练习1 估一估这段文字大约写了多少字?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估计,然后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2.自主练习2 根据已知部分估计整体。
一个桶能盛20个乒乓球。这个大桶大约能盛多少个? 学生独立估计,肯定说大约能盛60个的同学。
说说你估计的想法。(因为大桶大约是小桶的三倍,所以盛的球也大约是60。)
3.自主练习3 根据已知部分估计整体
仿照第2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进行估计,重点交流估计的方法。4.自主练习4“圈一圈,估一估”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汇报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掌握用“切块”的方法进行估计。
5.自主练习5 根据书架上摆放的图书估计图书数目的选择题。6.自主练习7 估数问题的实际应用
练习时,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用先“估一段”的估数方法。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 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2.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会写数读数 教学过程:
1.我们学过哪几个计数单位?
指生回答:我们学过了计数器上从右向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其中最高位是万位、最低位是个位。
2.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 1000是10000。
3.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4.数一数
10个10个的数,从2630数到3480 100个100个的数,从8300数到10000。1000个1000个的数,从1000数到10000。学生边拨边数,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所拨各数。5.读数
8267 9327 9207 2003 9000
10000 3680 8300 7048
让学生汇报时说说读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写数
一万
一千
一千九百
三千零五十六
四千零九
两千一百零八 六千零一十
四千零五十八
学生独立完成,让后汇报交流。交流时注意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书写。
7.2046 4206
1426 1562 这四个数中的2有什么不同?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8.一个数千位上是6,百位上是5,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读作()。
一个数千位上是5,百位上是7,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读作()
一个数个位上是6,百位上是5,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读作()一个数有5个千,6个百,6个十,这个数是()
一个数有6个千,3个1,这个数是()
一个数有10个1000,这个数是()
一个一个的数,跟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十个十个的数,跟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一百个一百个的数,跟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500和900比,()离600更近。9.我学会了吗
(1)出示资料,请学生阅读后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20077 4393 510(3)教师划出一些数字请学生读出(4)估一估此文字大约有多少字?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交流方法。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
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多位整数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2.会进行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掌握多位整数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读出下列各数
205个 325条 400个 2376块 3060个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交流读数的方法。
二、数的加碱
例:300+400
我知道3个百加4个百是7个百
300+500
230+500 200+800
700-500
980-80 300-100
3000-500
3400+700
5000+400
8000-3000 10000-200
7500-500(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重点说出算的过程。三 估一估
1.我们学校有420人,我们学校学生人数比你们学校多得多。可能有多少名学生?
460名 390名 1010名 2.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
124≈ 987≈ 1005≈ 9876≈ 4098≈ 7008≈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3.估一估,有多少本练习册
这一摞有50本 这一摞大约有多少本?
四、照样子填一填 7846=7000+800+40+6 9837=
7600=
8030=
5008=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五、去商场调查四种不同牌子的彩电,把价格写下来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