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桂梅:何谓说课
何谓说课
——海淀西苑学区说课总结大会的发言
窦桂梅
这次海淀区进行的“说课练兵”,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尤其是课程改革到今天,在回味我们自身专业的时候,不能不思考,我们自身的“武功”废了没有。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检查教师基本素养就是检查教师是否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需内容。海淀区这次的,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海淀区西苑学区在学校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最后经过评选推出73位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海淀区的基本功大赛展示——其意义已经超越大赛本身,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一、什么是说课
何谓说课?遍阅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说课在展现形式上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说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它的听众群体是教师、专家及学者。它的目的是给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为面对对象的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在时间上,一个发生在课后,一个发生在课前。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2、有利于对课堂进行微观的聚焦
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他的构思和想法,由于千差万别的课堂走向,未必被听课的老师理解和接受。这种课堂操作者和课堂评论者之间的断层,直接导致了教研实效的低下。而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课教师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同时,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将日常教学中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于是隐藏的问题被放大,清晰地暴露。于是在听说课人的帮助下,说课人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备课中的优点、缺点,将可能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备课借助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教师能够不断在相对微观的聚焦当中,进行自我修正,这与听课评课等的教研活动相比较更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觉醒与顿悟。
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研究
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
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阵,这就使得课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丰富,有了选择,有了悬念,有了生气。这就是个体说课中的多向度。
另外,说课活动,每人一般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需学生的配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加上常常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获得认同,收获信心。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从说课中得到启迪和借鉴。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碰撞,撞出火花,达成共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评课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从而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获得了多向度的认识。
三、如何说课
本次海淀区的说课比赛,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但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但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掌声,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定位要准确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对教材了解和把握的高度和深度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把握好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具体要为大家讲清楚自己所说课的题目、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单元训练重点,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或语言特点。让听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还应该交待清楚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的实际,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己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选择的教学方法等。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清楚,表述要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在整体介绍教材的时候,除“教材简介”“学情分析”一般处于第一、二位置以外,其余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位置或增减,表述时可以用“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这样的理性语言严格区分清楚,也可以用适当的过渡语把这所有要说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
我们对于教材的解读,除了依据教材教参,是否可以与时俱进,适当结合文本学、语言美学等文艺理论著作中的解读方法。不仅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关注诸如体裁、结构、叙述视角、作者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等相关要素。比如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盖老师关注到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很好。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除了对教材的进行准确定位之外,基于这个定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并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另外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
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讲课要思路清晰,说课同样需要将那些妙不可言的设计言出来。像《梅花魂》的目标,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二)教学流程要简明
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
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于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拓展知识的层次安排教学活动。问题从学生中来,但最终又落实到学生中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
问题在冲突中生成
知识在总结中扩展
能力在学习中拓展
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2、详略得当
说课毕竟不同于上课,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操作到位,再者,说课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15分钟,这就要求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所以,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这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
尤其是,教学是重点,以及难点,甚至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教师要展示几种教学预设,并分别针对不同的预设写出自己不同的指导对策。
还以《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上于是与之对应的教学环节“问题在探究中解决”计划安排26分钟的学习时间。而且在说课中用绝大多数篇幅来说明自己是如何落实这个重点的。老师安排了
(一)实验感知
(二)合作探究两大教学环节,并且将实验及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教师预设的处理办法,明晰地表达出来。
(1)展示学生比较基础,有疑问或不成熟的想法。
学生发现:2根太短、1根长不能围成。
让有发现的学生汇报为什么不能围成。
(2)展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预设一:不能围成
提问:是不是其它情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了?
学生汇报:两根小棒之和等于第三根,也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展示数据和小棒图。
预设二:能围成
有的学生因为实验误差争论能围成,让这样的学生进行拼摆。
学生在辩论中辨析了实验错误的原因。
感悟到: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3)展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
提问: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了:两根小棒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拿着实验数据边拼摆,边汇报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感受到: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你看,让听课人一目了然。而除了重点之外的内容则一语带过。
总之,说课过程中能否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但反映了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了听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
3、理念点睛
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偶尔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
如,在英语学科《Water》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语篇“Water”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语言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又肯定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求学生:(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求自己:(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于是在《Water》一课中:
Pre-reading(读前)
教师出示地球仪,链接了以往学生对于水的知识。初步建构归于水的词语体系
While-reading(读中)
结合水在每个地方、水很有用、水被污染三个中心句,通过看图、列表、讨论、对比、连线,让学生在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同时建构了关于水的句型体系。
Post-reading(读后)
最后请学生在小组中就“现在所知道的水”做自由发言,写“节水倡议书”建构关于水的运用体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之下这一课的设计既让人感到有据可依,同时是一个听课者学习提高的过程。但不管用哪种理论,都要说的具体、令人信服。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依然是说课重点,不可堆砌过多的和空洞理论支撑,阐述要简明扼要。
(三)教学设计要创新
一天的课听下来,往往是十几节,很累。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但当静下来细细想想每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不住讲了什么——模糊一片。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沉淀后,有的课的某处创意和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创新的地方,不同于千篇一律流程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说课者说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图索骥,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说课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图腾,没有一丝活力和毫无魅力可言了。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像科学课“空气占据空间”,教师大胆改进教材中的实验,采用学生可行的,实验操作,一点一点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好奇与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四、说课教师的形象
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说课也是如此。在精致的教学设计之外,教师该如何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这里的形象不是比哪位选手漂亮,而是我想,可从以下方面关注:
口才: 一切成功的先行官
用一种文学的表达方式:若问二十一世纪最值钱的是什么?答:人才!怎样才算是人才?答:口才!所以口才=人才。话剧演员力在用语言表达情感,像广告里说的:“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教师呢,最重要的同样是语言。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
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的成败。好的说课者语言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错落,要根据说课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节奏。让人听得舒服、听得清楚。尤其要注意的是,说课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白,这类语言是说课中用到最多的,比如: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的教学环节、说课中阐述的教学理念等等,都要用独白式的语言;另一种是教学语言,这类语言主要用在模拟情景的时候,说课者以课堂上教师的身份说出来,仿佛面对的是学生。这时,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要让听者推测到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所以,设计既要精彩,还要精彩地表达。
所以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像面对几岁的孩子,要亲切而不失庄重,文雅而不失幽默。也就是说,说课者的身份可在合适的地方做适当的调整,有的时候是一个陈述者,理性的向大家讲述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有的时候又是课堂上的教师,仿佛面对学生一样模拟呈现教学过程,这样就能够引导听者清晰完整的感悟教学环节。
关于语音这里有几个友情提示:
1、声音要自然;
2、语速要适度;
3、语言要变化;
4、感觉要兴奋;
5、手势要大气。
自信:开启成功的大门
因为说课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更不是学生在求教,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所以,说课者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当然更不能妄自菲薄。应该是自信的一个交流者,一个探讨者,一个平等的对话者。
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一个好的说课者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自信——自信我们的设计最优,自信我们的表现最佳。我们面对的不是评判官,而是需要从我们说课中汲取营养的人;我们从听者的眼神中读到的不是挑剔,而是欣赏和鼓励。这样,就会少一份胆怯,多一份从容;少一点忐忑,多一点信心。整洁的仪表、轻松自然的谈吐、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都会给听者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努力做到轻松又不眉飞色舞,庄重而又不严肃拘谨。尤其是在答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谦虚但不自卑,义正词婉,理直气和。
这就是说,自信不是自大更不是自傲,它源于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我们对教材、对教学设计了然于胸,需要我们扎实地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素养作支撑。
细节:成败在此一举
时间一定控制好。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教师掌握教学时间的体现。说课前应该根据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大致做一个估算,心中有数。整个说课过程中力求做到节奏和谐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切莫时间已到,还冗长陈述。
合理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今天信息时代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功利点看,也能帮你克服评委们的审美疲劳。课件虽不宜过于繁复,让画面代替思考。但也不宜一张白纸、两袖清风。很可能许多精彩的瞬间就此灰飞烟灭了。
板书是一面镜子。因此教师一定要书写规范,并讲究书写卫生。一旦写错,不能随意用手擦去,而要用板擦。尤其是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这次明显感觉年轻教师书写方面要下功夫,字迹工整,美观,有体为好。还要注意写字用时的把握,不能因为现场的板书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听者处于长时间的等待中。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所谈的仅仅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平时的积淀:一是文化素养,二是经验。如果说经验可以随着年龄、教龄的增长递增,它是相对平等的。那么底蕴的问题对于我小学教师,特别是像我一样仅仅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的教师而言,那可就是迫在眉睫的了。
也许你会说,我们没有学习那么多,或者说小学老师不用学那么多。但,必须自省的是,谁让我们是小学教师?我们动不动就对学生说,要做一个好学生,要成为一个永远的学习者。那么反思我们自己做得又怎么样呢?所以,不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我亲爱的教师,如果你是一条水草丰美、落英缤纷的河流,那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不着边际的话语,你绝对无须背教育家的“咳嗽”、吃老教师的“剩饭”,可能仅凭着自己的那些“储备”,就足以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点拨者、知识能力的领路人。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素养。
所以这里,作为过来人,我要提醒年轻人——做一棵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植入读书与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不要做一根藤,因为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真我的风采。
第二篇:窦桂梅说课[范文模版]
回到说课
窦桂梅
课程改革到今天,回味我们自身专业的时候,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我们这些从事着语文教学的教师们,不能不思考,自身的“武功” 到了何种境地。好比说课,就是体现教师口才的标志之一的基本功,成为我们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一、什么是说课
何谓说课?遍阅多年前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说课时,把说的展示出来。对方呢,把你展示的评价出来,把对你的评价再反馈给你。这也体现出教师的教研过程更多的是在行动研究的层面上,如何通过说课教师能认真地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就能形成一篇颇有学术意义的个案分析,这样的个案推广开则有利于一个学校或一个区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我们学校,以及我们所在的海淀区说课基本功展示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们的这种转变。如: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教师已经有意识从分析学生前测情况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有机相结合。但是,也看到老师们的研究有时还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教师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有利于对课堂的聚焦探究
第一,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者听明白,懂其理。在这里,授课老师的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第二,同行专家通过倾听教师的阐述,了解教师对待课程深入的思考,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点。从而从“根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诊断。
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观察
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阵,这就使得课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丰富,有了选择,有了悬念,有了生气。这就是个体说课中的多向度。
三、如何说课 如何说课,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生命,也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有效、精彩,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分析“透”
怎么才算读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度、高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不能浅化也不能偏颇,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进行适度解说。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
要知道,教材中的课文原来是一篇篇散落在不同领域的,没有联系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写的文章会成为课文,只是编教材的人选编了他们的文章而已。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原生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解读教材时,能够这样瞻前顾后就更好了。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说教材”环节为例:
《梅花魂》位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第6课。本组教材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以及抒发情感的不同方式。《诗词三首》为游子思乡之绝唱,《梅花魂》由思乡情升华到了爱国心,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篇,也为两篇阅读课文做了铺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的回忆录,写了远在异国的外祖父通过梅花寄托款款思乡情,浓浓爱国意。第一和第三件事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其他三件事属于间接表达。课文高度的审美性和思想性,给学生以有益的熏陶。
这位老师关注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不错。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二)学情定位“准”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如:三角形的面积是与矩形面积相联系的。缺少矩形面积公式这一固着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很难获得心理意义,只能机械识记。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的概念。具体包括学习者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新知识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上位、下位,还是同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层次是否合理。试想把蝙蝠与麻雀视为同一类的学生能否很容易的理解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定位,当新输入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时,原有知识水平与输入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言发展。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一要明确技能之间的层次;二要明确技能掌握的程度。“略微提前”理论: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即有一致又有不一致,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
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始概念是隐蔽的,要想办法让 它们“暴露”出来。
只有有了明确的问题和目的,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会比较强。
(三)目标阐释“清”
目标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需要提示的是,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目标明确,重难点就清晰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重点”一定是教材的具体内容里的,“教学难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生学习着眼点。
还以教师说《梅花魂》的“教学目标”为例:
1.体悟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顽强不屈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包括第三条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需要体现六年级的“有感情”是什么梯度,这里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关注点应是“如何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训练哪种方法技巧?”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三)教学流程“简”
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教学流程紧紧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于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拓展知识的层次安排教学活动。问题从学生中来,但最终又落实到学生中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
2、详略得当。说课毕竟不同于上课,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操作到位,再者,说课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15分钟,这就要求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所以,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此外因为是说课,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还只停留在预设的层面上,对教学时间的掌控也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因此,在教学设计应留出机动时间(3-5分钟),并设计机动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合理使用,切忌不能将40分钟满满地平均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去。
尤其是,教学是重点,以及难点,甚至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教师要展示几种教学预设,并分别针对不同的预设写出自己不同的指导对策。
还以《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与之对应的教学环节“问题在探究中解决”计划安排26分钟的学习时间。而且在说课中用绝大多数篇幅来说明自己是如何落实这个重点的。老师安排了
(一)实验感知
(二)合作探究两大教学环节,并且将实验及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教师预设的处理办法,明晰地表达出来。(1)展示学生比较基础,有疑问或不成熟的想法。学生发现:2根太短、1根长不能围成。让有发现的学生汇报为什么不能围成。(2)展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预设一:不能围成
提问:是不是其它情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了?
学生汇报:两根小棒之和等于第三根,也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展示数据和小棒图。预设二:能围成
有的学生因为实验误差争论能围成,让这样的学生进行拼摆。学生在辩论中辨析了实验错误的原因。
感悟到: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3)展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 提问: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了:两根小棒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拿着实验数据边拼摆,边汇报自己是怎么发现的。感受到: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你看,让听课人一目了然。而除了重点之外的内容则一语带过。总之,说课过程中能否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但反映了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了听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
3、理念点睛。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偶尔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如,在英语学科《Water》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语篇“Water”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语言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又肯定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求学生:(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求自己:(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于是在《Water》一课中: Pre-reading(读前)
教师出示地球仪,链接了以往学生对于水的知识。初步建构归于水的词语体系 While-reading(读中)
结合水在每个地方、水很有用、水被污染三个中心句,通过看图、列表、讨论、对比、连线,让学生在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同时建构了关于水的句型体系。Post-reading(读后)
最后请学生在小组中就“现在所知道的水”做自由发言,写“节水倡议书”建构关于水的运用体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之下这一课的设计既让人感到有据可依,同时是一个听课者学习提高的过程。但不管用哪种理论,都要说的具体、令人信服。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依然是说课重点,不可堆砌过多的空洞理论支撑,阐述要简明扼要,尤其是这个“理”要贴肉,最好体现学科本身的“理”。
(五)教学设计“新”
这里的“新”不是花样的翻新,而是指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教师大胆改进教材中的实验,采用学生可行的,实验操作,一点一点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好奇与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一天的课听下来,往往是十几节,很累。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但当静下来细细想想每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不住讲了什么——模糊一片。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沉淀后,有的课的某处创意和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创新的地方,不同于千篇一律流程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特色,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图索骥,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说课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本,没有一丝活力和魅力可言了。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四、说课的形象 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说课也是如此。在精致的教学设计之外,教师该如何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这里的形象不是比哪位选手漂亮,而是我想,可从以下方面关注:
语言——话剧演员力在用语言表达情感,像广告里说的:“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教师呢,最重要的同样是语言。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说课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白,这类语言是说课中用到最多的,比如: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的教学环节、说课中阐述的教学理念等等,都要用独白式的语言;另一种是教学语言,这类语言主要用在模拟情景的时候,说课者以课堂上教师的身份说出来,仿佛面对的是学生。这时,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要让听者推测到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所以,设计既要精彩,还要精彩地表达。
关于语音这里有几个友情提示:
1、声音要自然;
2、语速要适度;
3、语言要变化;
4、感觉要兴奋;
5、手势要大气。
自信——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像面对几岁的孩子,要亲切而不失庄重,文雅而不失幽默。因为说课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更不是学生在求教,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所以,说课者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当然更不能妄自菲薄。尤其是在答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谦虚但不自卑,义正词婉,理直气和。
细节——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不宜过于繁复,让画面代替思考。但也不宜一张白纸、两袖清风。再如板书,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明显感觉年轻教师书写方面要下功夫,字迹工整,美观,有体为好。还要注意写字用时的把握,不能因为现场的板书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听者处于长时间的等待中。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所谈的仅仅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平时的积淀。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回到说课,并不是回到说课本身,而是通过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读书与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真我的风采。
第三篇:评窦桂梅课
评窦桂梅上课特色
——听《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有感
窦桂梅老师的课,就是小心的呵护,培育孩子的精神成长,始终以其丰富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每一堂教学之中。她的课堂,吸引我们的不是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不是她丰厚的语文功底,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又是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她的课堂忠实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立基于所身处的历史文化、社会人心,从心灵的最底层启发学生的心智,正如窦桂梅老师自己所说的“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孩子们学语文的,我更是用语文教人的。”下面从《我爸爸》和《我的爸爸叫焦尼》两堂课谈窦桂梅老师的上课特色。
一、教学语言情感化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是对于老师,尤其是情感化的语言对于语文老师来讲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语言所带有的强烈的感染性将渗透整节课堂,让教室充满一种理想的学习气氛,进而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窦桂梅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强调,而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用最朴实无华的词汇和最
简单形式的表达,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带动他们的深层情感。例如,《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课堂中,窦老师没有引用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以及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这种惯常的导入艺术,而恰恰是用“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里搜索的,是对父亲的感受。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最深处的感动”,这样一小段简短的话语加之窦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不自觉的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然后,窦老师配之以柔和平静的音乐开始朗读课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叙述、描绘、摹拟等语气语调的处理,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她读出了现场感,读出了生命感。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饱含深情,令同学们边看课件画面边沉浸倾听,犹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变成了小狄姆,感受着与爸爸之间的丝丝情意。
二、解读文本丰富化
窦桂梅老师的博客中有这样一段话:“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无外乎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有‘慧眼’,能够正确把握作品真正动人、具有感染力、值得让学生反复品味的地方。这慧眼体现在解读教材上。”挖掘文本所潜藏的多样内涵,将文本解读实现最大限度的多元化,这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力求做到的一点。在这方面,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无论是《我爸爸》,还是《我的爸爸叫焦尼》,窦老师都从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图形等多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
《我爸爸》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塑造爸爸的伟大形象来增进父子
之间的深情。如果是我们教授这篇课文,我们可能把握到的仅仅是这一点,然后大肆的渲染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然而,窦老师在把握上述思想内涵之外,还抓住了这个绘本每个画面的小细节。如第一页在爸爸右上方的太阳,解读出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像永不落的太阳给予他们力量,突出了爸爸的地位;再如,在解读出此绘本的人文情怀的同时,注意了“。。。也。。。”、“像。。。一样。。。”的语法积累。同一个文本,不同方面的解读构成了丰富的层次性,将作者的表达意图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
《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堂课中,窦桂梅同样在引导同学们读完全文,解读出父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之后,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寻找语言之外的会意点。然后带领同学们找出了狄姆一家围巾颜色的独特及其象征的寓意,发现了以灰为主的稍带悲凉的色调,还找出了最后一幅图的圆形代表的美好向往。窦老师,不局限于文字传达出来的丝丝情意,还从色调、构图、会意物、人物形态等多方面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文本的意义生成丰富化。
三、讲课模式的多样化。
对比《我爸爸》和《我的爸爸叫焦尼》,可以看出窦桂梅老师在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时,讲课风格迥然不同。
《我爸爸》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同学,窦老师在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比较活跃的气氛,并且以其自身的热情带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甚至结合讲课内容掺杂表演的成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讲到“还常常逗我哈哈大笑”这一页时,窦老师在有多名听课老师的情况下,毫无
顾忌的给孩子们扮鬼脸的情景。这种童化的举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亲切,与不苟言笑相比,无形中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只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顺应孩子的心理年龄,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孩子才会喜欢老师,认可老师,才会进一步的信任老师,与老师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比之下,《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堂课面对的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理解力还是感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窦老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时候,采用启迪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沉浸于狄姆与爸爸那种浓浓的亲情之中,慢慢体会父子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景,进而引导孩子联想实际生活,联想自己的爸爸。整节课,平静而舒缓,没有快乐的语言,没有畅快的心情,满满承载的,是深沉的父爱,是充满真情的语言,是学生心灵最深层的感悟。
四、会感恩,谢谢学生。
窦桂梅老师的课所具有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她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谢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对于老师的感谢之词,却很少有老师去感谢自己的学生。当然,对于传授给自己知识的老师说声谢谢是应该而且是必要的。殊不知,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老师对他们说的一句“谢谢”远远比家长和朋友的夸奖更能鼓舞他们,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这句谢谢中,学生得到的是尊重,是自我价值的肯定,更是老师对于他们的感恩。窦老师正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色才不会流于大众教学,才能使其语文教学由内而外的散发一种人文关怀,也验证了她“用语文
教人”的理念。作为教育界的“一枝梅”,窦老师的教学特色所带来的影响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第四篇:何谓说课海淀西苑学区说课总结大会的发言
这次海淀区进行的“说课练兵”,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尤其是课程改革到今天,在回味我们自身专业的时候,不能不思考,我们自身的“武功”废了没有。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检查教师基本素养就是检查教师是否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需内容。海淀区这次的,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海淀区西苑学区在学校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最后经过评选推出73位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海淀区的基本功大赛展示——其意义已经超越大赛本身,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一、什么是说课
何谓说课?遍阅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说课在展现形式上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说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它的听众群体是教师、专家及学者。它的目的是给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为面对对象的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在时间上,一个发生在课后,一个发生在课前。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2、有利于对课堂进行微观的聚焦
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他的构思和想法,由于千差万别的课堂走向,未必被听课的老师理解和接受。这种课堂操作者和课堂评论者之间的断层,直接导致了教研实效的低下。而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课教师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同时,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将日常教学中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于是隐藏的问题被放大,清晰地暴露。于是在听说课人的帮助下,说课人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备课中的优点、缺点,将可能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备课借助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教师能够不断在相对微观的聚焦当中,进行自我修正,这与听课评课等的教研活动相比较更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觉醒与顿悟。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研究
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
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阵,这就使得课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丰富,有了选择,有了悬念,有了生气。这就是个体说课中的多向度。
另外,说课活动,每人一般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需学生的配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加上常常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获得认同,收获信心。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从说课中得到启迪和借鉴。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碰撞,撞出火花,达成共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评课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从而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获得了多向度的认识。
三、如何说课
本次海淀区的说课比赛,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但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但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掌声,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定位要准确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对教材了解和把握的高度和深度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把握好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具体要为大家讲清楚自己所说课的题目、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单元训练重点,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或语言特点。让听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还应该交待清楚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的实际,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己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选择的教学方法等。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清楚,表述要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在整体介绍教材的时候,除“教材简介”“学情分析”一般处于第一、二位置以外,其余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位置或增减,表述时可以用“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这样的理性语言严格区分清楚,也可以用适当的过渡语把这所有要说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
我们对于教材的解读,除了依据教材教参,是否可以与时俱进,适当结合文本学、语言美学等文艺理论著作中的解读方法。不仅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关注诸如体裁、结构、叙述视角、作者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等相关要素。比如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盖老师关注到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很好。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除了对教材的进行准确定位之外,基于这个定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并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另外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
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讲课要思路清晰,说课同样需要将那些妙不可言的设计言出来。像《梅花魂》的目标,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二)教学流程要简明
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
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于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第五篇:听窦桂梅课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窦老师的课,说真的深深吸引我的是她那甜美的声音和亲切的诵读,可以这么说她的声音是我听过的课当中最好听的一位。让人感到新鲜和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她讲的故事是那样的扣人心弦。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最好的读书赏学课,在听这一节课之前我有一个观点是绘本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听完这一节课以后我觉得我原来的观点需要改一改,绘本凭着它那丰富形象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可以根据书的内容适合不同的人群去阅读。窦老师的这一节阅读赏学课给我的启发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去寻找教科书以外的营养来丰富孩子的知识世界和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并且应该善于发现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品读文本。同时,阅读文本要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从细节中理解文本的意图。“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他叫狄姆!”这看似简单的表达,却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感受。
1、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我们常常会谈到母爱,但今天让我们在脑海里搜索自己对父亲的感受。亲爱的孩子们,把父亲这个词放进嘴里咀嚼咀嚼,体会这种父爱。”简单自然的导入,朴素无华的表达,就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对父爱产生了别样的感动。在课之中,窦桂梅老师紧紧抓住了“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两句简单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反复地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这份浓浓的父子情。真谓“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2、细致的观察,精彩的发现
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之中的简单语言,感受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后,引领学生转向书本简单的图片,去寻找丰富的感动。首先窦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之中寻找感动。并恰倒好处地提醒学生观察的方向。学生在短暂的观察之后,便有了很多精彩的发现。有学生发现了图形之美:“故事前面的几幅图画的边框都是方形的,而最后一幅是圆形的。”窦老师并没有就事论事的肯定学生的观察,而是巧妙地追问学生。学生随即就说出了图形背后隐含着一个完美的结局,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破镜重圆。也有学生发现了图中的色彩美:“父亲的围巾是绿色的,母亲的围巾是红色的,儿子的围巾是红色加绿色。其中也正说明了儿子是父母爱的结晶。”还有孩子在窦桂梅老师的引导下从图片中发现了狄姆手中的书,从中体会到焦尼对狄姆深深的父爱……孩子们的回答因窦老师的启发、引导之精彩而精彩。焦尼和荻姆间的父子之情,无声无息地留在学生的心头,留在每一位听课教师的心中,我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得到一次荡涤,一次洗礼。
3、轻松的沟通,情感的延伸
结束此课之前,窦老师还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去真实地体会生活中的这份情感。语文的工具性在此处得到了真实地体现。孩子们在文本的欣赏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作出了恰如其分地判断,这份爱得到了升华。正如窦老师所说“希望我们的读书课,能延伸到生活中,解决当下儿童的情感问题,”文中的荻姆在生活中会不断地坚强起来,不因父母的感情问题而自卑、孤僻,而会更加地坚强、乐观。现实中的孩子们也会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更加珍惜这份爱,更加用心体悟这份爱。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以读书为载体,以简单的环节,使儿童对当下的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我们在随意之中,用心去教语文;在努力之中,用语文教做人。
窦老师的《回到教学的原点》的讲座是围绕教学以下三点进行展开的:第一点是教学主张:母语;第二点是课程设计:儿童;第三点是团队引领:教师。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回到母语,母语是孩子学习的土壤。教师应该做到学好教材,并超越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超越课堂,在教师的职业中要超越教师,要用教师的微笑来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之前我也看过窦老师写的书,对她提出的主题教学很感兴趣,今天听到她亲自的阐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窦老师的主题教学的提出是以“立人”为核心,例如在教《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就以“尊重”为主题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每一篇课文中体会一种品质或者一种精神,以此让学生实现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从我自己的教学经历来反思,不知不觉已经带孩子们走过了四个月,第一次的带班,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地努力。窦老师倡导课程设计应该回到儿童,对于这一点我也有感受,像我现在教一年级,孩子们都很可爱,很单纯,课堂的教学如果以孩子的角度来设计会让孩子增强学习的兴趣,如果是教师从自己的思想角度出发去牵着孩子走,那孩子会走得很累。
窦老师那种不懈地努力、潜心地研究的精神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她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