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1.地球家园种有什么
【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单元首页展示了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地球。同时,图片也暗示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本单元从宏观上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这里要说明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获得整体认识的一节课。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学生对于我们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应该是很熟悉的。在提出聚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添加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造的,可能是有生命的,也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从具体物体到组成物体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的物体抽象为几个主要的类别,如土壤、岩石、水等,从而形成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2.教学难点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3分钟)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预设10分钟)
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3分24秒)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3.逐一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进一步丰富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草地、森林、山脉、岩石、沙漠、海洋、大象、蜗牛、大雁、楼房、人……
三、探索(预设15分钟)
1.画一画: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在地球家园图上画出各种事物,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和记录。
2.提问: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
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地球家园图。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过渡: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班级记录表,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并和分类。
3.提问: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小结: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提问: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动物、植物、人…… 土壤、空气、水、白云……楼房、公园……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材简析】
在第一课,学生已经对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课的学习将会聚焦于学生身边的、熟悉而陌生的土壤中的“生态乐园”。说熟悉是因为土壤太常见了,说陌生是因为学生可能从未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并统计数量。
在这节课里,学生将来到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边,记录在那里生活的动植物。这个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去重点关注的内容很丰富。首先,观察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还要观察生活在土壤表面和里面的动物。其次,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土壤表面,还要观察土壤里面。再次,观察的要求是什么?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细致是要求对动植物个体的数量进行观察统计,全面是不遗漏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顺序是指按照从表面到里面进行观察。最后,观察还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做记录(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要注意不伤害动植物。
当学生带着--定的目的去观察的时候,学生会发现更多,他们会惊奇于自己的发现:原来这块土壤真的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在完成分组观察之后,回到教室里的分享交流也很重要。交流的内容除了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动植物个体的形态、有趣的现象、土壤的特点等内容。充分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初步理解动植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细致观察、乐于表达。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2.观察土壤
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三、探索(预设20分钟)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
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
(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
(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
(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
(4)观察顺序: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5)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遇见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记录特征或画简图记录。
(6)注意事项: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完成班级记录表(校园土壤“居民”统计)学生自由发表,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断补充。2.统计: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3.交流: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尽量让多个学生发言,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五、拓展(预设3分钟)
1.欣赏视频:常见的农作物(1分12秒)或蚯蚓(40秒)
2.介绍拓展活动:土壤里的动物观察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蟋蟀…… 植物:小草、植物1……
第二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 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 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1、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它们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望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 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3学生分组探究。
1、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 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1、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 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 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 持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活动过程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生交流自已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4、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1、金属
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三),课堂小结
第三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模型发展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
1.介绍模型运动
2.重新认识模型这项运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模型发展的历史
二、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的航空、航海、车辆及科技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的祖先在航空、航海、车辆等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对人类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 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智力
三、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特点
1.多样性、2.趣味性 3.实践性 4.探索性 5.竞争性
模型发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模型的种类 2.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小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有关的航空知识和航模的基本知识;制作风筝、热气球等简易飞行器;制作简易纸木结构的弹射机、滑翔机;橡筋动力飞机模型制作;初级牵引滑翔机的制作;飞机模型的调试;航空模型竞赛活动的组织;简易航空模型的设计等。
(2)小学生航海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航海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有关的航海知识和舰船模型的基本知识;观赏舰船模型制作;橡筋动力舰船模型制作;简易自航帆船制作;电动动力舰船模型制作;舰船模型的试航和调试;舰船模型的竞赛等。(3)小学生车辆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车辆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纸合车辆模型、风力车辆模型制作;橡筋动力车辆模型制作;电动动力车辆模型制作;车辆模型竞赛活动。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一)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
1、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2、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
秘。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韩非子》记 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
3、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
进行种种试,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在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天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二)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器具
1、我国汉代就有用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遥控
模型飞机的日臻完善,航空模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在训练的时 候,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航模靶机完成直线飞行、转弯、上升、俯冲等飞行动作,甚至在靶机上完成空投降落伞、发射模型火箭、投放炸弹、施放拖靶等特技动作。在实弹射击的时候,可以在航道靶机尾部几十米远处拖曳一个彩色靶袋,以靶袋作为目标,避免击毁靶机。
2、又如,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上装上摄影机,就可以对地面进行航空摄影,拍摄一些人们不容易接近的野生动物、植物,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危险性很大的惊险镜头或战斗场面等。
3、另外,可以利用航模飞机携带农药灭虫。利用航模飞机拖一根尼龙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然后换成钢索,进行高山架线。述可以利用航模飞机飞入云层,放催化剂,进行人工降雨,等等。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三)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玩具
1、航空模型活动在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许多著名 的航空学家,小时候都非常喜爱航空模型。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爱玩飞螺旋(竹婧蜒),从而产生对航空事业的浓厚兴趣。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ll号船长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也酷爱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装了—个风洞,用来试验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这无疑对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有着巨大影响。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火箭设计师,飞行员等,小时候就是航模爱好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从小参加航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
2、另外.航空模型还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态的风筝随风飘荡,夏日朗朗,五颤六色的飞盘划出一道道弧线,秋高气爽。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在蓝天中翱翔,冬天恬静,彩色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起。所有这些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丰富多采。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一)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翼展——机翼(或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的部分也应计算在内)。
机身全长——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重心——模型各部分重力的合力点称为重心。
尾力臂——由重心到尾翼前缘1/4弦长处的距离。
翼型——机翼(或尾翼)的剖面形状。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二)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前缘一翼型的最前端。后缘一翼型的最后端。
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展弦比一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三)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机翼迎角——嚣弦与机翼迎面流来的气流之闻的夹角
翼载荷——单位升力面积所承受的飞行重量。总升力面积——是模型飞机处于水平飞行状态时,机翼的总面积以及水平和倾斜安放的尾翼面积,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之和.手工制作——航模飞机
(一)教学目的
1.锻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通过航模飞机的制作,让学生了解航模知识。
3.投入益智活动,开拓知识领域。4.掌握航模飞机的制作方法、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飞机制作过程 比赛试飞 教学准备 航模材料: 新课:
1、找学生回答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航模飞机。讲授新课
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请同学们看电视,了解所用工具和材料。教师边讲解边制作
一、讲解所用工具与材料:(1)材料。
机翼:①前缘 5×6×700mm桐木 1根。
②前缘加强条 3×10×700mm桐木 1根。
③翼梁 3×5×700mm桐木 2根。
④后缘 2.5×25×700mm桐木 1根。
⑤蒙板(包括翼尖)1×55×700mm桐木 3 片。
⑥翼肋 1×30×170mm桐木 12片。
水平尾翼:①前后缘条5×5×350mm桐木 5 条。
②肋条 2×5×150mm桐木 5 条。
③摇臂 1×10×20mm硬铝 1片。
机身:①机身板 5×55×500mm桐木 1片。
②机身加强片 3×55×180mm层板2 片。
③垂直尾翼 1×55×80mm桐木 1片。
④翼台板 2×55×20mm桐木 1片。
起落架:①起落架板 1×16×130mm硬铝 2 片。
②机轮Ф20mm 塑胶轮2 个。
操纵系统:①三角摇臂 1×20×45mm硬铝 1片。
二、讲解制作方法:
线操纵特技机的基本操纵方法与教练机相同,但动作更熟练复杂,主要靠大量的飞行练习来掌握。
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主要要求如下:
①发动机工作容积在 2.5 厘米3 以下。
②操纵线长度为 10~20 米,拉力应大于模型重量的 15倍(指线的破坏拉力)。
手工制作——航模飞机
(二)内容:
a.申请起飞后,应在3 分钟内起动发动机。
b.起飞:模型出手后在地面滑跑 2~3 米平稳起飞,并柔和地进入 1.2~ 1.8米高度平飞。
c.平飞:模型在离地 1.5米高度平飞2 圈。
d.垂直上升:模型由平飞垂直上升至操纵线角达到45°时改为高飞。
e.俯冲:模型从45°高飞进入俯冲,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平飞。
f.过顶:模型由平飞垂直上升,飞越操纵者头顶后俯冲,在离地 1.5米
处改为平飞。
g.内筋斗:模型从平飞开始连续做三个
同半径的内筋斗(指模型上升抬
头,向后翻转在空中飞一圆形轨迹)。
h.外筋斗,模型由倒飞进入外筋斗,要求与内筋斗同。
i.倒飞:模型在离地 1.5米高度倒飞2 圈。
教学目的
1. 了解不同航模的特性 2. 进一步提高对航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航模组装、发射 教学过程:
1、对火箭航模器材零件的了解(1)材料。
①机翼 2×55×200mm桐木 1片。
②尾翼0.5×35×100mm桐木 1片。
③机身 2×5×200mm桐木 2根。
④机身4×5×100mm松木 1根。
⑤机头 2×20×40mm 松木 1片。
⑥发动机φ10×60mm起花若干。
⑦橡筋圈4 个。
2、按照步骤进行组装
机翼制作:
①按图4—1把2mm厚桐木片切成机翼的平面形状。
②用砂纸把机翼磨成弧形剖面,类似弹射模型飞机的机翼。
③从机翼的中心线切开,并用砂纸把切口稍稍磨斜,把一半放在工作板
上,另一半翘起约52mm,保持这个角度用胶粘好。
尾翼制作:按图4—1用0.5mm 厚的桐木片切成尾翼的平面形状,用砂纸
磨光。从中心线切开把一半平放在工作板上,另一半翘起30mm,涂胶固定。
机身的制作和组装:①按图4—1先把两根2×5×185mm 的桐木杆粘在机
翼的两边。
②把尾翼粘在木杆的后端。
③把4×5×100mm 的松木杆粘在机翼中心,并在杆的前面粘上两个梯形 火 箭 发 射
(一)片,它们在飞行时承受火箭的推力。火箭发动机就是用橡筋绑在中心杆上的。
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选用直径约 10mm、长约 60mm 的烟花。这种烟花点
燃后不发生爆炸,而是向后喷气产生推力,可以升空。以前称为高升或起花,现在直接把它们叫 “火箭”。
教学目的
1、不同航模的特性
2、一步提高对航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航模组装、发射 教学过程: 飞行方法:
与前面几个单元中制作的滑翔机和橡筋动力模型飞机比较,火箭推进机
和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即它既是滑翔机,又是有动力的飞机。不同之处在
于火箭推进飞机在动力飞行时没有螺旋桨产生的反作用扭力。因此在试飞调
①先找一个喷射完了以后的火箭壳体绑在机头上,进行手投调整(在动
力飞行以后滑翔时机头上也有一个空的火筋壳体),具体调整方法与弹射模
型飞机相同。
②装好火箭,用手拿住火箭,机头略向上倾斜,点燃后抛出,并观察飞
行情况。如果飞机沿一定角度直线上升,然后进入滑翔,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出手后飞机抬头向上,在空中翻了一个筋头下来,这时要把火箭前端向
下垫斜一点,使推力线略向下倾;如果模型在滑翔时飞行平直,而动力飞行
时向一面转弯,则要检查火筋的安装是否有偏斜情况。
火 箭 发 射
(二)模型飞机的典型结构和制作工艺
(一)(1)机翼、尾翼的基本结构和工艺。
机翼是飞机上的主要部分,水平尾翼类似一个小的机翼,因此它们的结
构和工艺基本相同。
机翼和尾翼的基本结构和工艺:①平板整体结构翼。如简单的纸模型飞
机的机翼和尾翼就都是一整片硬纸。
②弧型整体结构翼。如用硬纸弯折成弧型的纸模型飞机的机翼和用木板
或泡沫塑料做成的有流线型翼型的整体结构机翼。
③构架式翼。这种翼主要由翼肋、翼梁和前后缘组成,外面蒙纸(或其 他材料)。
构架式翼的基本制作工艺过程是:a.制作翼肋样板;
b.按样板制作翼肋,并准确地在翼肋上开出前后缘条和翼梁的插口,c.准备好各种缘条和梁;
d.把前后缘翼梁和肋组装成翼的构架;
e.蒙板,加强,制作翼端;
f.制作上反角或插接部分;
g.打磨修饰;
h.蒙皮;
i.美化。
此外还有一些新结构的复合整体翼等。
机身的基本结构和工艺
(二)①细杆机身。这是指一些以细木杆为机身的纸木模型飞机、初级滑翔机
和初级杆身橡筋动力机等。
②侧影杆身。指以一定宽度的木片制作成某种侧影形状的杆身,如初级
线操纵模型飞机的机身。
③构架式机身。这是最常见的基本机身结构。它的基本制作工艺如下:
a.准备隔框和桁条;
b.在侧面图纸上用桁条组装机身的两个侧面;
c.把组装好的侧面板通过隔框组装成机身整体;
d.内部加强并加工机身上下面;
e.机身的细部加工,如与发动机、机翼、尾翼的连接,与起落架的连接
等;
f.最后的打光;
g.蒙皮和美化。
此外还有硬壳式和半硬壳式机身。
第四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二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年9月
年9月
年9月
年9月
2005 2005 2005 2005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年9月
年9月年9月
年9月 2005 2005
2003 2005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 9月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一上 科学
教案
荐科学
三上教案
荐中班
科学
教荐科学教案 [1000字]
[1500(5000案
字] 字)
字]
[1000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 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3.观察与记录
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问谁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一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整体到局部。而多方面的观察有哪些方面呢?可以从脚 的不同部分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毛、脚趾数量、趾甲的大小和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现在,就请同学们对照着老师发给你们的图片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写到记录单上。
4.处理信息:描述观察的结果 5.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得很认真,表扬大家!我们一起来表扬你的同桌!现在,老师要请一些同学上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请拿出动物图谱,对照着图谱上动物的脚的特征,与讲台上的同学的描述相同的打“√”,不同的打“×”,没有提到的打“O”的方法来记录比较。请同学们在每一位上台的同学描述后都判断一下是哪种动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更准确。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呢? 6.游戏:你说我猜
师:最后,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说我猜。两人一组,一人逐步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另一人猜出它的名称。
第一单元变幻的天气 变幻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知用口头语言、符号、肢体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方法。教学准备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相关的场景图、天气符号小卡片。其他天气现象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 师:国庆长假很多同学家都有外出旅游的计划,我们可以了解旅游城市天气情况,提前做些准备。
2.了解天气现象名称 3.游戏活动
(1)猜天气活动。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通过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什么天气。一定时间后交换角色活动。(2)天气符号对对碰。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常见天气现象场景及天气符号的图片,请学生把天气场景图与天气符号配对,并说明理由。4.准备出游物品
请学生简单交流,根据查到的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衣物、雨具等。5.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下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照片。老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分类制作旅游照片小展板若干套,每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反映动植物或人的活动。教学过程
1.观察交流照片反映的与天气现象相关的信息师出示两张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能看出是什么天气现象,也能看出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人们有不同的行为。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拿到的旅游照片集,在小组内说说照片中有什么天气现象,照片中的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有什么不同。2.交流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各种影响
(1)同种天气现象对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一样吗?
(2)列举其他动植物或人类活动受天气影响的现象师小结。3.谚语中的天气
通过教材插图认识谚语中的天气。读一读课本中的谚语,结合图片,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天气现象及影响。师解释说明谚语含义。学生交流其他描写天气及其影响的谚语。4.辩论赛
师提出问题:雨天算不算好天气? 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反方,一组代表正方,请学生举例说明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学反思 天气大转盘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与动植物的影响。2.在制作、游戏过程中体会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擦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出示视频中大转盘游戏,激活学生兴趣。2.设计制作
师出示制作好的天气大转盘的成品,指导学生观察结构:认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盘、转轴。3.游戏
师讲述游戏规则,请3 名学生上台示范游戏。分小组练习。小组比赛。
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 滑梯
教学目标
1.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2.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2.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待会儿请材料员来领,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4.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不过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用完后及时将工具收回;二是要相互帮助,这样你不仅会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还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生动手制作)5.评价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 带、剪刀。
2.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 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 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 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生动手制作)5.评价 秋千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能够通过画图或口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3.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 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橡皮泥、橡皮筋。2.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在之前的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完成了滑梯和跷跷板的制作,同学们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越来越棒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项难度更大的任务——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秋千,同学们有信心吗?
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生开展小组讨论)2.提出任务
师:再结合你玩秋千的经历,说一说秋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它们吧!
师:看来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现在就开始你的设计吧!先尝试自己设计,如果感到有困难也可以参考教材上探探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 师:你的方案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是一名优秀的小设计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师:这里老师挑选了几位设计的比较好的方案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案。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们的制作是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而且最终做好后还要看是不是和你的设计方案一样。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秋千设计图,老师注意到不少同学需要将几根棍子扎在一起来制作支架,那么都有哪些方法来实现呢?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用打绳结的方式将棍子捆扎成支架。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完整的过程?要分步说清楚你的步骤哦!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互相帮助,再次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现在开始制作吧!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作品的时候了,这次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你的作品。注意在介绍你的作品时首先要重点说明你的作品有没有实现任务中的目标——顺利地荡起丁丁和当当,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时候,老师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好不好?
第三单元 磁针与南北 1.磁铁有两极
教学目标
(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
(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
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
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
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
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你认为条形磁铁哪里吸的区别针多?
师:如果把条形磁铁分成五部分,1、2、3、4、5,你认为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师:我们怎样才能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
师:你们想的还是去抢一个区别针的方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用。(实验图)师:我们可以在条形磁铁的五个部位分别挂曲别针,看看哪里的曲别针挂的多。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手册第12 页上。
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和进行记录。
教师组织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拿着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实物投影下的验证。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师: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师:条形磁铁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我们把条形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 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 表示。
师:磁铁并不结实,老师这里有几个断成两截的磁铁,你认为它们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
师:我们还用刚才的实验方法去试试吧。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师:看来断了的磁铁还有两个磁极,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有两个磁极。(蹄形、环形等)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师:今天我们用做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用磁铁做游戏。
两极指南北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发现小磁针是磁铁,能指示南北。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感到自豪。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指南针、曲别针、旋转架、水槽、泡沫板、支架、细线、视频资料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
师:大家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谁来指一指。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谁说的方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及时测定出正确的方向呢?
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我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第一步:选择一块平稳和远离磁铁的地方,将指南针水平放置。
第二步:我们会发现指南针中的小指针会摆动,过一会儿会停止摆动。第三步:小磁针停止摆动后,轻轻地转动刻度盘,会发现刻度盘的转动不会改变小指针的指向。将刻度盘上的文字“北”(或“南”)与红色指针重合,这时刻度盘上东、南、西、北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具体方向。
师:指南针中的小指针这么神奇,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我们可以用磁铁或者大头针分别来试一试,小指针是不是磁铁制成的? 师:原来指南针的小指针能吸引大头针,有磁性,是一个小磁铁。这么小的磁铁能够指南北,如果换成这样大的条形磁铁还能指南北吗?我们也像小指针一样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进行旋转,看看磁铁每次静止后会不会指南北。
实验一:旋转法
师:大家采用旋转的方法,发现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我们还可以试试水浮法和悬挂法。请大家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这次需要边实验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3 页。
实验二:水浮法 实验三:悬挂法 师小结
两极相遇了
教学目标
(1)进行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在比较、归纳中形成实验结论。(3)主动发现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感受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没有颜色(或遮盖颜色)的磁铁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
师:大家对于条形磁铁和它的两极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磁铁长龙”的游戏。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这里进行磁铁接龙,要把每两根磁铁牢牢地吸上,我们拖动第一根磁铁,后面的磁铁都能够跟着运动才行。(学生代表进行活动,其他的同学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
师:看来,这个活动是有窍门的,谁来说说? 师:你们说的颜色指的是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相接近会有几种接近的情况发生?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情况记录下来。师:当磁铁的两极相接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你用最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例如S—— S 会发现“吸不上”,就把“吸不上”记录在后面。请大家准确地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当S 极接近S 极时,它们吸不上。是谁吸不上谁?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相互吸不上,就像互相都在向外推的现象称为“相互排斥”,这样是不是更贴切呢? N 与N 极接近也是这样吗?
师:当N 极接近S 极时又是什么现象呢? 师:也是一个吸引另一个,还是相互吸引呢? 师:当S 极与N 极相接近呢?
师: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师:说的真好,不同的吸,相同的斥。谁还能说得更简单点儿。师:我们还可以把相同的叫做同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师:我们还可以再简单点,把不同极用“异”字表示,可以说成“异极相吸”。师:跟着老师说一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S—— S 吸不上 N—— N S—— N N—— S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磁极相接近,是同极还是异极?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再看这个磁铁已经没有名字了,它被吸在南极一端,它应该是?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对磁铁的两极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发现了它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还能够运用这个特点把其他磁铁的名字找回来。关于磁铁的知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1.参观动物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 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 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3)分组: 6—8 人一组。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师:(出示挂图或录像资料),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2)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3)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寻找证据,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4)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生:(对照手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报。)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 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5)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2.动物觅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猫可以通过眼、耳、鼻 等感官找到食物。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及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一只温顺的家猫、养有活金鱼的透明小玻璃鱼缸、一小块鱼肉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1)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那么他们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观察动物捕食的图片,想一想图中的动物都是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2)猜想假设:
师:谁来说一说每种动物分别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3)搜集证据:通过实验寻找事实证据。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小猫利用那些感官可以找到食物吧!找几个学生帮助老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小猫分别使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4)表达交流:
师:第一个实验验证了小猫是通过哪个感官发现食物的?谁来说一说,实验一中小猫用了哪种感官发现金鱼的?
师:你怎么知道用的是眼睛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师: 实验二中小猫是用哪种感官发现小鱼的?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是鼻子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观察仔细,还善于动脑思考。实验三:(可以做一些动静,看猫的反应。或者看图片中小猫的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后说出答案。)
(5)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图文阅读,认识更多不同动物捕捉食物的方法。
动物小侦探
教学目标
(1)搜集有特殊本领的动物来竞聘动物小侦探。(2)通过一系列活动,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 环境。
(3)通过设计制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招聘启示宣传单、卡纸、剪刀等。(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同学们,奇妙动物园招聘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侦探,欢迎小动物们来报名。
(2)招聘启事:
师:张贴招聘启示,同学们看看动物园要招聘那些小侦探? 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小组内交流一下。(3)制作设计:
师:我们来帮小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吧!每个小组制作一至二份。师:出示制作要求:
1.用卡纸设计一份漂亮好看的简历;2.简历上写清动物的名称,有哪些特长,应聘哪个岗位等。(4)表达交流:应聘演讲会
师:提出竞聘要求(学生制作的同时,老师张贴各招聘处)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简历到不同的招聘处进行演讲吧!(5)得出结论:
师:各招聘处公布招聘结果。
师: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哪些小动物应聘哪个岗位合适,最后张榜公布
反思单元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竺可桢长期观察搜集信息并处理信息总结出中国大陆气候变迁的特征的故事,分析理解竺可桢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3.了解比较、分类、分析等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学生一学期的学生活动手册及其他课堂活动记录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时间过得真快,又一学期即将过去!这学期的科学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科学发现?得出过哪些探究结论?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发现并得出结论的?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阅读《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阅读后讨论:竺可桢是怎样搜集、处理信息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 他运用了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回顾反思
与科学家相比,我们经历过的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运用了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和收获?
四、制作科学探究剪贴报
1.提出活动任务:本学期重点学习和经历了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下面我们再次来经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请大家选择本学期科学学习的某项主题内容进行整理,把自己曾经获得资料、数据等信息制作成一份科学探究剪贴报,作 为本学期最后的考核。
2.指导整理信息和制作剪贴报
比如以天气为主题,把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天气的种类、符号以及对动植物的影响等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剪贴,做成《奇妙的天气》剪贴报。3.分组或独立完成。4.组织展示和交流。
请把自己制作的科学探究剪贴报写上自己的名字(或小组的名字)贴到教室的墙壁上,向大家展示,并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