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
2.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
三、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阅读地图,要知道地图的“语言”,你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新课教学: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提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显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出:地图的类型名称。
判别:教材最后的附录:世界地形图是属于哪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思考:(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1)自主学习:什么叫做等高线?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用沙盘演示更好)
(2)活动: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指出: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3)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
1)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2)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分布在山谷。
3)鞍部:两组闭合曲线之间。
4)陡崖:等高线重叠成锯齿状。
(4)等高线的解读──坡度的识别
显示:等高线图,判别: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缓陡的关系。
(5)练习:钓鱼x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哪里的坡度缓,哪里的坡度陡?
(6)活动:观察图1-32,比较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2)指导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图1-33下的活动,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显示: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
(2)举例:怎样制作地形剖面图。
(3)实践:完成P18图1-34,(4)归纳: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根据越野的目的,是探险?还是观光?确定路线。并完成P18活动。
练习: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是盆地还是山地?山谷还是山脊?
四、板书设计: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有关概念:
(1)海拔(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
(4)等高距
2.等高线越密,说明这里的坡度越陡(较近、探险)
等高线越疏,说明这里的坡度越缓(省力、安全)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轻松:路线──理由
探险:路线──理由
第二篇:《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新教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实验中学 吕淑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
2.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
三、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阅读地图,要知道地图的“语言”,你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新课教学: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提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显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出:地图的类型名称。
判别:教材最后的附录:世界地形图是属于哪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思考:(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等高线地形图原理(1)自主学习:什么叫做等高线?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用沙盘演示更好)
(2)活动: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指出: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3)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
1)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2)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分布在山谷。
3)鞍部:两组闭合曲线之间。
4)陡崖:等高线重叠成锯齿状。
(4)等高线的解读──坡度的识别
显示:等高线图,判别: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缓陡的关系。
(5)练习: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哪里的坡度缓,哪里的坡度陡?
(6)活动:观察图1-32,比较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2)指导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图1-33下的活动,并把答案填在P17上。(3)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显示: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
(2)举例:怎样制作地形剖面图。
(3)实践:完成P18图1-34,(4)归纳: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根据越野的目的,是探险?还是观光?确定路线。并完成P18活动。
练习: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是盆地还是山地?山谷还是山脊?
四、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有关概念:(1)海拔(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3)等高线(4)等高距
2.等高线越密,说明这里的坡度越陡(较近、探险)等高线越疏,说明这里的坡度越缓(省力、安全)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轻松:路线──理由 探险:路线──理由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地图教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总 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3、学会在地图上定方向、量距离、识图例、填注记的基本技能。学习重点:地图的要素
学习难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学习任务一:地图的三要素为、、。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没有指向标
通常采用“,”的规定确定方向。
学习任务二:
1、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为。它有三种表示方法:、、。我们表示的范围越大,采用的比例尺越,反之,采用的比例尺越。
2、试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图例符号:国界 洲界
运河 长城 河湖
地图上的 说明,如山脉、河流等,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 等叫做。
二、反思拓展
1、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② 山东省、③ 济宁市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 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2、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C、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
D、比例尺越大,地图上表示的范围越大
三、系统总结
四、达标测评
1、有“郁金香王国”之美称的国家是()
2、阿拉伯男子的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这主要是受()
A、民族习俗影响 B、气候因素影响 C、地理位置影响 D、地形因素影响
3、当你在一个城市旅游时,你应该选择下列哪一种地图作为导游图?()
A、中国地图 B、世界地图 C、1:100000000地图 D、1:1000地图
4、长江全长630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大约长:
A、21厘米 B、210厘米 C、31厘米 D、310厘米
5、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北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五、课上限时作业
1、关于图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例就是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B、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C、地图上表示居民点的符号是一样的 D、图例包括符号的说明文字和数字
2、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A、1:1000 B、1/3000000 C、0 4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3、下列关于确定地平面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指南针定向,指南针总指向太阳
B、晴朗的夜空,不管位于地球何处,均可用北极星来定向
C、用太阳和手表也可定方向,一般来说,中高纬度地区,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是南方 D、北半球,树枝繁茂的一侧一般指示北方
4、阅读下面几段话,判断这几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
A同学:我现在来到了西安动物园门口,我想进去游玩。
B同学:寒假里,我打算到郑州姨妈家探亲,想了解乘车路线。C同学: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D同学:北京真大,我想知道故宫在哪里。
A同学可以选用__________图;B同学可以选用_________图; C同学可以选用__________图: D同学可以选用__________图;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超,诸葛亮等时间和人物,多少有一定的了解。
(2)课外收集有关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和有关三国的成语或歇后语,三国人物,史实方面的诗词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 课《三国鼎立》,本课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实际,出示地图,运用观察、对比和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的教学方法来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从而突破难点,进而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谈其他因素及心理因素,结合日常生活、学习谈心理因素对自己的影响,结合三国演义三方面的诗词、成语、谚语、和人物塑造方面,扩大学生知识储备,培养他们拓展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中,用百度收索查找一些与《三国鼎立》的相关资料,如主题歌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地图,利用直观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析曹操胜负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对比、教师质疑,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实例谈影响,充分理解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百度mp3】播放《三国演义》歌曲
http://508208.com/newhits2/gungunchangjiang.mp3
1、回忆在哪听过这首歌?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生答)那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环环相扣。【百度知道】曹操人物图
http://tieba.baidu.com/f?kz=329226945
1、出示曹操人物图,教师质疑。
2、教师质疑:
(1)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在他的一生之中有很多战役,本课主要介绍了那两次战役?(2)他们交战的时间、地点、对手、兵力、结果如何?
3、指生回答,完成下表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照表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方 兵力 结果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三四万 曹操胜
袁绍 十万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二十多万 曹操败
孙刘联军 五万 【三】、逐一分析,加深理解 【百度知道】官渡之战图
http://t2.baidu.com/it/u=3305270438,689138513&fm=3&gp=47.jpg
(一)官渡之战
1、介绍官渡之战形成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人民苦不堪言,统一已是民心所向,曹操很有政治头脑,抓住时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运用对比的方法介绍曹胜袁败的原因。A、曹操取胜的原因
(1)在政治上:曹操很有头脑,纳良臣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可看出重用人才。(此处结合导入框)(2)在经济上:曹操招募流亡之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生产得到了恢复,兵力得发展,深得民心。
(3)在用人上:曹操赤脚相迎许攸,看出招贤纳士,爱才心切。(结合书中插图)
(4)在军事上: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袁绍失败的原因
(1)在军事上:战前喝酒,(2)掉以轻心,(3)骄傲轻敌。(2)(4)在用人上:不(5)听信忠言,(6)气走许攸,(7)一意孤行。
3、通过比较,进而深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除了我们学习分析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2)结合项羽的“破釜沉舟”中总结出心里因素。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举实例谈体会。
(二)赤壁之战 【百度知道】赤壁之战图
http://t3.baidu.com/it/u=1721954155,3201147017&fm=3&gp=25.jpg
1、介绍赤壁之战的形成
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和一些弱小军阀,统一北方后,仍不满足,继而挥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对照表和地图)曹操挥军南下,首先与依附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交锋,刘备见大事不妙,纳良臣诸葛亮的建议,急忙难逃,联合孙刘共同抗曹。在周瑜、诸葛亮劝说,谋略之下,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火烧赤壁,曹操慌忙逃跑,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3、出示诸葛亮和动脑筋的图片,穿插教学 一提到诸葛亮,同学们不免用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等词语来形容。那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动脑筋右侧图片,完成动脑筋后,进而从三人出行引出桃园三结义。
4、进行比较,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患传染病,影响作战。
B
曹操骄傲自满,战前饮酒作赋,不与当地人民联系,麻痹大意,不分降书真假,导致骄兵必败。(此处结合袁绍和周武王正反两个人物)
C 孙刘联军纳良臣建议,采用正确的战术。
D 进而总结,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在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上,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E 曹操慌忙逃回北方后,不敢轻易南下,结合刘备、孙权得以喘息的机会,从此,曹操郁闷,不仅死于220年之前,给三国得以形成的机会。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曹操是历史中的人物吗?
2、历史上有那三国,由谁在那一年建立的,定都在哪?
3、指生结合教材完成教材。
4、称号有什么不同?
曹丕,刘备称帝;孙权称王,于229 年称帝。
5、三国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1)魏国注重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注重丝织的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注重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吴国大将卫温于230年到达夷洲,即当今台湾地区。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总结原因,并能运用生活学习的实例,结合所学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五】、拓展探究:出示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在历史舞台上塑造的形象,(结合教材)谈论评价自己最喜欢的原因?(生表明观点,师点拨)
【六】、布置作业:103页动脑筋、106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找错。
【七】、板书设计: 18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照表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方 兵力 结果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三四万 曹操胜
袁绍 十万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二十多万 曹操败
孙刘联军 五万
三国鼎立的形成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有三个: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的因素的极好例子,而学生对此也极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有意把重点放在分析成败的因素上。要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重要的前提是学生要读懂课文,掌握更多的材料。通过三国演义歌曲引入新课之后,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曹操图像,我要求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并提出从背景、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等方面去把握官渡之战,将此内容板书于黑板上。并特别要求小字内容也认真看一看。在七·一班上课时,我直接要学生讲一讲战争的背景,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战争。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对战争背景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够简洁或不得要领。在下一个班七·二班这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学生在看书以后,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东汉末年,黄河流域的军阀主要有哪两个?谁的势力更为强大?为什么?2)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3)官渡之战是谁发动的?目的是什么?当学生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后,也就解决了官渡之战的背景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曹操战胜袁绍的某些因素。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进行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们的说到了这些原因;袁绍骄傲轻敌,不采纳谋士的建议,导致谋士弃他而去;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有优势;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经济实力增强;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采纳谋士兵策略,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学生发言后,我进行了总结,然后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有:双方的实力的对比;指挥者的素质;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战争的性质等等。在分析这些原因是,可将双方进行对比。战争胜负不是仅取决于人多粮多,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对比,包括政治、经济、人心、谋略等。有了这个铺垫,同学们在第二目“赤壁之战”中就显得轻松自如,比较容易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也只用了较少的时间,同时,我开展了素质教育,针对实际生活和学习谈体会,针对舞台形象谈喜欢等教学效率大大也提高了。
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关键一步。运用对比,展开讨论,联系实际是领会历史的精髓。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电子邮件:zhaodecheng454545@163.com
第五篇:定向越野起源于童子军的游戏(趣味历史)
定向越野 起源于童子军的游戏
定向越野可以让人回到自然的生存状态中,它不光是单纯的长跑、爬山,还要考验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我们的意志品质,考察我们对生存基本技能掌握多少,从8岁到80岁都有人爱好它,它的趣味也就在这里。
———田亚非北京体育大学定向运动队教练
“定向越野”是指运动员借助定向地图和指北针,按照组织者规定的顺序和方式,自我选择行进路线,通过全程检查点,用时较短者或在规定时间找到检查点得分较多者为胜的一种体育运动。这是一项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运动,在世界上广受欢迎,从它起源至今,不过一百余年,在北欧热爱定向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爱好者。
第一次比赛只有八个选手
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的发源都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莽莽林海成为孕育定向运动的摇篮。星罗棋布的湖泊、村庄,依稀隐现的小路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但广袤崎岖的土地为人们的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担负着保卫国家重任的军队,若要在一望无际的森林中进退自如,必须掌握野外辨识方向、路径,以及在不同路况下行进的能力。地图和指南针成为生活和军事的必需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定向运动在北欧的军队里以军事训练的面目出现了。
1897年,世界上第一次定向越野赛事在挪威奥斯陆的一处军营里举行,当时只有8名选手参赛。
童子军首领的发明
1918年,瑞典一位名叫吉兰特(MajorErnstKillander)的童子军领袖组织了一次叫做“寻宝游戏”的活动,引起参加者的极大兴趣,这便是定向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雏形。这项运动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和学习使用地图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和锻炼人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体力水平,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是很好的休闲、健身项目。得益于以上优势,定向运动很快便发展成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帮助推广
最初的定向运动只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两国开展,20世纪30年代,定向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席卷欧洲。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格兰的挪威反抗军将此运动介绍到英国。1946年美国童子军引进定向越野运动,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引进这项运动。目前全世界共有46个国家是国际定向运动协会的会员,IOF成立于1961年,并在1977年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
国际军体理事会也把定向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每次比赛都吸引各国军队的运动员参赛,并与篮球等比赛项目并列为国际军体锦标赛的七大比赛项目之一。
1983年3月10日,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首次在广州白云山冒雨组织了一次“定向越野试验比赛”,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定向比赛。1995年,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