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阶段总结
《小班化教学的策略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张清香
小班化教育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新课改理念与小班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达到一定的效果,并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育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如“元、角、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我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再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进入“超市”。在那里,学生们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数学课,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这一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围坐讨论时,我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我会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平等的氛围中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同时,老师要上好课,也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同样一种教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三、注重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教会学生交流、讨论。在上课时,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营造一种既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又有“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的学习形式。教学时老师的言行举动都要以小组为前提,这样,小组中的个体活动自然得到小组全体成员的关注,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使数学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静心听取别人的想法,来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避免流于形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与学,人与环境的最佳组合。
四、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如果班级人数较多,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注重发挥小组评价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我多采用“小组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办法来探究“长、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操作。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人人参与,每个组都想出了证明的方法。其次,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做出,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组与组之间的评论,互相做出评价。经过研讨概括出了长、正方形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总结出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证明方法。再次,让学生进行评价的体验和验证,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运用评价的结果,在证实其真实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长、正方形特征”的理解或掌握,培养了其创新的能力。
小班化教育营建了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这里,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他们也都各自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始终洋溢着昂扬、向上的激情。没有扭扭捏捏,没有一问三不知。有的,是主动,是积极,是热情,是投入,更是全面的收获
第二篇:小班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推荐)
小班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我们申报的课题《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自课题启动开始,就受到了校领导与教师的关注。在准备期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为课题以后的研究做好了一个良好的铺垫,现做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了对课题的宣传力度。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实用性与艺术性。二是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三是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民办教育学校品牌。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民办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分工明确,强化研究的过程。
我们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在具体实验研究中,我们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分头实施,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
四、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并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
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每个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成立实验班,同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课题组将一年一班、二年一班、三年一班、四年一班、五年二班设为实验班,同级其它班为对照班,同时,对学校各班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和迫切。
七、优化小班学习环境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我们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橱柜文化:根据学生具有很强制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想要自己的天地或展示自我,橱柜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的橱柜可让学生自我管理,里面存放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档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回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橱柜上可设立学生图书角、巧手创作角等;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墙面文化:学校教室的墙壁多是坚实冰冷的水泥砖墙,为使墙壁生动起来,更具人文特色,体现学生的成长魅力。利用教室的四面墙壁和走廊墙壁空间,让墙壁说话。
(2)教学氛围的营造(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回顾前段时间的工作,我们认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案,使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把研究成果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我们通过调查、比较、实践、反思等方法,吸取其他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针对校情,探索、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使实验教师能够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自觉在“小班化”课题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落实,切实提高小班化教育实效性,逐步提高实施小班化教育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Power by YOZOSOFT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阶段之我见
小班化教学阶段之我见
初一小班化教学已有一学期。其中不断学习:小班化教学何谓?小班化教学人数在25人左右。我们的班级人数稍高。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我们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小班化教学的切入点。也就出现了小班化教学就是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误区。小班化教学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真正地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我们的课堂是不是面向学生个体?我们的课堂也许很活跃,小组讨论表面积极。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教学效果,我们要反思过程。是不是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适宜搞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趣味性。我们的教学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适当关注学困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有所展示。我们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只有40%左右的学生在真正参与,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课堂对老师倾听认真,对同学的回答,陈述倾听不足够认真。师生互动积极,学生之间互动不积极,生生互动在老师安排下进行,主动互动没有,学生自主提问学习几乎没有。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以及两者如何相结合?学习目标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怎样搞好小班化教学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学生作业抄袭现象。许多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处理。不是简单地说一说。……
2012-6-1
第四篇:春城学校小班化阶段计划
春城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最佳实施载体,小班化教学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新理念,是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需求。我校立足于学校的发展,确立了“科研兴校、小班化兴教”的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有关小班化教育课题的研究,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我校自承担区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我校的生存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将新课程改革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
2、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以及研究工作。
3、强化过程,注重实效,跟踪《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过程,教师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调查报告以及研究报告。
4、改革并重建校本教科研制度,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科研制度。继续完善学校科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做好宣传发动、修改完善工作,争取尽可能多获奖。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营造科研氛围,提高科研实效
1、加强常规建设,普及教育科研
目前学校做到了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每学年上交一篇比较有质量的科研论文。本学期在成立科研小组的基础上,还将成立学校科研骨干队伍(校骨干教师),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学校还将制订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有科研工作规划,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建立教师课题档案,每年进行一次科研论文评比,择优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获县级以上奖励。
2、营造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中的要求,重视教师的读书学习,营造教师读书思考的氛围。针对教师内需不足的状况,“用阅读拯救自己”,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为教师拓展空间。确立科研先导的意识,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思想。教师要围绕学校的主课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著,并围绕各自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每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开学初,结合教师培训规划以及自身的情况,教师制定好自己的新学期岗位创新规划。结合读书活动,写好读后感。
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调整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的设计。还要求教研组结合教学大奖赛,开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完成一个教学课件制作。写好备课说明及教学反思。每学期期末围绕自己的课题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专题总结或案例。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教科研骨干的培训步伐 为提高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本学期将邀请专家、教研员来学校指导传授科研理论及方法;课题组的老师与科研室老师实行面对面的指导,经常性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科研认识学习先进经验,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拜师学艺。由于教师课务负担很重,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们对业务理论学习不够。为此,我们将抓好科研舆论的宣传工作,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以促进,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一份个人岗位创新规划;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好一篇读后感;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教案(包括备课说明和课后反思);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或案例。
4、汇编论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
本学期将进行春城学校教师论文案例汇编,获奖的论文将发表于校刊上,并推荐至各级报刊杂志。同时,科研室将收集好县、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推选,把好质量关,推荐至县、市各级部门,力争获奖。真正做到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同时,教师应积极推荐优秀学生习作,以充分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
(二)抓好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加强规范管理
1、本学期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本学期将以此为重点,强化过程,注重实效,跟踪实践,成立课题核心领导小组,主要是以新课程一至二年级的语文、数学,并以核心领导小组为中心,先行操作,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最后对全校教师进行辐射。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1)学期初课题组负责人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2)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记录卡”,及时记录好课题研究情况。
(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上交有关教案、备课说明及教学随笔。
(课题组成员老师上课题研究课,课表待定。)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论文或案例,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2、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积极投入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制定好研究计划,学期中要通过研究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立足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案例的积累,写好每月的教学反思,常思渐悟,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制订对教科研工作的考核量度,对教师考核主要看是否承担课题、是否开展研究、是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是否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是否出成果诸方面。每月针对不同主题的文章撰写,学校考评小组将进行评定。期末根据教科研学期任务书的完成情况对教师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给予综合评定,评出等级,再按等级给予奖励。同时,对一学期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工作积极,诸如在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师授予“科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奖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大胆实践,争创佳绩。
2013.4
春城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最佳实施载体,小班化教学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新理念,是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需求。我校自承担区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我校的生存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以及研究工作。
2、强化过程,注重实效,跟踪《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过程,教师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调查报告以及研究报告。
三、策划与配置:
小班化的环境设置、师资配置;对活动安排、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师生交往、教学管理、评估考核等模式的策划和构建。
(1)创设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A、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B、把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作为教育过程;C、营造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班级环境布置总体设计丰富多彩。促成积极情绪的形成,使教室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的、具有家庭般温馨的场所,并根据教学要求排列课桌,力求安全方便实惠。
(2)师资配置树立小班化教育的新理念: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变课本知识学习为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变注重学习的结果为注重学习的过程;变以教师为主的教为以师生合作教与学;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信息双向或多向交流;变全班统一教学为实施“个别化教育”;变课堂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生命成长的“小社会”。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B、提高一种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强化师德教育,纯化师生关系。
(4)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施行多元智能教育,如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分组学习、互教互学、室外教学、师生交流、作业面批、作业展评等。
四、加强与先行试点学校的联系,安排教师外出取经。与开展小班化教育较早的海洪小学取得联系,学习他们的经验。并积极做好小学小班化与初中小班化衔接准备。
五、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研究。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安排有关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专项研究,集思广益,扎实推进。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把是否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作为研究内容。
对我们来说,小班化教育才刚刚开始,困难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小班化教育一定能成功,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2013.8
春城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计划
我校自承担区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我校的生存发展。在全员、全程、有效参与上建立相应管理和监控机制,使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手段能深入师心,力求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领。目的是为了适应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情,减轻学生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把更多时间放在对他们的能力培养上,以此深入教改。
一、加强学习、注重培训
1.对小班化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学习要贯穿始终,每两周一次的中心组学习、教工学习中都应有相应的安排。每阶段学习之后,要求教师能写二三百字的心得体会。以此形成全员科研的意识。
2.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相结合。
校内培训:对骨干教师、中青年干部、学校优秀的青年教师,校方将组织教育、教学的各项评优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实行相应带教机制,定期指导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校外培训: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年级段的老师,分批出去听课,吸收他人他校的经验。回校后能在备课组、教研组和校内进行交流或者进行教学示范课。课题组成员每月两次的研讨交流,从思想教学实践上形成共鸣。
二、深入实验、展示风采 1.本学期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范围:一至七年级、八九年级的(2)(3)班,将从德育和课堂教学中体现自身特色,要求实验班在减轻学生过多课业负担、提高实效上出成效。
(1)注重知识能力并进、关注实践型作业。(口头表达、课外阅读、资料收集等作业)。
(2)实验班要形成特色作业,如小班合作教学中分类作业、集体作业;特色教案(包括学习单、问题设计)、媒体;教师随感、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到本学期末,均要汇编成册,并进行相应考核。
(3)深入小班合作学习,改变原先单一的评价方式,更关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实验年级教师在开学初要拿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小班学生成长手册),每月一次要求反馈信息(要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2.开展市、区、校级的展示活动,交流经验、促进提高。每月一次展示活动,如“小班合作学习”的市级展示、“共话小班”的校间交流、“我和小班共成长”、“我看减负校演讲比赛”等。
我们已经在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阳光路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发展的机会。我们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领悟、消化小班化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着力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微观策略,大力开发校本小班课程,完善具有小班特色的教学评价,花最大的力气抓好教师发展,不断引领教师立足“小班”创“大业”,全面提升小班教育教学质量。
2014.3
第五篇:农村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研究》阶段总结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张兆辉
我校于2012年5月申报小班化教学实验课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于2012年9月开始实验研究阶段。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小班化教学尝试,我们发现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确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小班化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学生上课爱动脑筋的多了;调动了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举手发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纪律也得到了保证。学生不懂就问,改被动听课为主动出击,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下面就将本校进行小班教学以来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学校制度保障,确保课题实验有序进行。
我校教师缺口较大,教师中也有多人兼职,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使小班化教学实验课题圆满顺利的完成,经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把七年级的三个班变成四个班,使每班学生为31人,达到小班化师生比要求。同时安排3名业务骨干教师和一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作为一年级(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为七年级)小班化课题实验教师,实行包班教学。又为一年级配备了一名素质高的年轻的英语教师。这样,学校大部分的骨干年轻教师都集中在七年级的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并打算让这几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带这些孩子一直到初中毕业,以利小班化教学的经验的积累与推广。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学习成为习惯。
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虽然是业务骨干,但在小班化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初出茅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想结合。学校教研中心每周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集中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在学习交流中,教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并根据学校课题内容和自己的班级学生特点制订子课题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分管领导、实验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随笔、间周写一篇教学论文,教师参加课题实验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实行包班教学,突出教育优势。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包班教学优势突出。
(1)有利于学科间的横向沟通与联合。
实行包班教学后,通过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学科渗透和系列教学等形式,使各科在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及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教育因素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2)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
实行包班教学,能使教师从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角度,整体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个性全能的挖掘和发展提供可能。它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时间和渠道多了,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更充分了,不再以单科学习过程和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依据,可以更全面了解和发展学生的潜力。小班学生人数少,为因材施教创造了必要保证,教师进行“个别化教育”也就更有条件了,为学生特长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班级教育机制。
(3)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包班教学一方面通过课程综合化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科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容量和密度;另一方面可以综合平衡各种作业量和作业形式,减少和消除学生作业中的重复劳动、无效劳动、超负荷劳动,从而“解放”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可能得到个性发展。虽然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某一方面欠缺,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和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帮助。
3、实验经费充足,解决实验教师后顾之忧。
小班化教学不同于大班化教学。例如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让教室每个墙壁都会说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每个天地都是激励评价的平台。针对这些,学校专门为小班化实验拨下经费,只要教师能想到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点子,学校就一定支持。教师的忧虑解除了,积极性更高了。在短短两个周的时间内,她们便完成了教室的环境布置,富有评价特色的教室环境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还将根据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每个班级配上一套综合柜,可以放书、玩具、自制体育器材、手工小制作等。建立“益智角”,同时在教室外墙为每班制作宣传窗,使评价走出班级,让学生展示自我。
二、设计教室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首要条件。教学空间不变,班级学生减少,就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的单位空间有所扩大。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不但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习效果,而且能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小班人数少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室布置,共同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学习创造,把教室变成鼓励学生用脑思考及赞美学生学习成果的实验室。
1、小组合作动起来。
“ 小班”以后,我们的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每人一椅一桌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品字式”排列、“围坐式”排列等,改变了过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这种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小组宣言。在班级内,每个小组为一个团队,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在学校内,班级中的各个小组又互相团结,每个小团队组成一个大团队,和其他班级进行竞争。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2、教室墙壁会说话。
小班人数少,在教室的布置上更加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空间资源,因此让每个学生参与布置教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我们教室布置的目标。在美化教室环境时,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用自己的双手来装饰教室。教室里的每堵墙每扇窗每个角都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地方,所有的地方都覆盖了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作品、学习纪律表现,展示了学生的各种特长。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我能行”。学生个人情况、小组团队情况都在教室墙壁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一活动既美化了教室,又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三、关注每个孩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班化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这也是和大班额教学区别最大的地方。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今天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处于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掩藏着一颗战战兢兢、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因此,老师要走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师、合作者和引路人。小班化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室里,我们把讲桌放到学生中间,让教师真正走到学生当中去,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互动;更多地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予更多地展示个性的机会。
1、以情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微笑等来唤起学生的自信,拉近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在赏识孩子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自我赏识和赏识他人。我们告诉学生当你喜欢老师的时候,也可以用微笑,用掌声、用牵手来示意你们对老师的赞扬。懂得自己成功了,要为自己高兴,别人成功了,也要为他人欢笑。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提问,假设和陈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所学内容作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还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 于向 老师说不,向教科书说不,最大限度地扩张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师生双边心智的对流。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增大,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走出自己的座位,大胆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要避免大班教学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我们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这也是 魏书生 老师关于班级管理所倡导的理念。
①组长换任制。
班级中各小组竞争的机会多,所以小组长作用很大。班主任专门为小组长的学生牌上贴上组长标志,这是小组中最高的荣誉。小组长实行每两个周一选,由本组组员选出自己最满意的组长。当选的组长必须是本组中各方面表现最棒的同学,然后,老师会在班会上隆重的颁发组长牌。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享受到了民主权利,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职位多样制。
由于班级人数少,在班上班主任还设立了许多岗位,“财产小卫士”、“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在落实班级工作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对其他同学进行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机会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能让每个孩子有事干,为班级尽一份责任,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责任感。
3、家校联系密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务工的子女,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们从校本课程《小小礼仪 》开始狠抓学生的习惯教育,但由于班额较大,班主任没有过多精力放在学生习惯培养上,效果不理想。现在小班化的孩子少了,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并能够及时的和家长勾通,改掉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为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实验教师们为孩子们编写了习惯养成儿歌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能让学生回家也能做到好习惯,我们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学生习惯每周家校联系卡”,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家长给以如实评价。然后再把信息反馈到班主任,班主任就可以对症下药,重点培养了。
4、成长档案,让学生个性飞扬。
小班化有关学生评价的内容很多,其中学生最重视的要数成长档案了,这里面记载着学生每月的在校情况,所有喜报都在这里集中体现。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每月一次,学生怎能不重视。成长档案的使用将记载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越走越好。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性化的名字,如向日葵班等。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个班建立电子版的班级成长档案。以时间为序,展示一个班级成长过程。成长档案中既有学情分析,也有活动过程;既有班级成长的轨迹,更有个人成长的脚印。打开班级成长档案,一个班级成长与变化均能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觉得这种做法很好,下一步准备在全校推广。
5、开展多种活动,提供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我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活动。班级里的学生各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各不相同的。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歌手”比赛,“手编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小小书法家比赛,礼仪小名星比赛活动等,使学生的特性能力得到发展。讲故事、朗诵比赛能让能讲善辩,反应快、发言能力强的学生得到表现;写字、绘画、纸工比赛能让擅长于画画、心灵手巧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些有创造性的活动能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6、教学力求要有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探究教学”“分组教学”“参与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新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我们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活动,互助活动,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个别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激励学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使他
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四、反思及建议:
(一)经验启示
综上所述,我校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如下经验启示:
1、从评价入手,多元化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都有一系列的跟踪评价措施,关注着每个孩子的发展,不让一个孩子落队。
2、学习小班化教学新理论,转变大班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勇于实践,是实验的关键。
3、改变大班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班级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验的核心环节。
4、注意收集原始资料,分类保存,分析、归纳、提炼小班化教学模式。
5、定期召开阶段小结,交流提炼,共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家校联系评价体系难以有效实施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地务工子女,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对子女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需要家校配合的评价体系难以有效实施,评价表有去无回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电话家访被拒绝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能让家长重视起来,配合学校工作,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