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难点: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蛔虫图片。提问: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易得蛔虫病?(PPT2)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讨论:蛔虫怎样获取营养?它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PPT4~10)(1)观察蛔虫标本,看雌雄蛔虫的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体色和体表有什么特征。(2)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你认为蛔虫的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3)列出常见的线形动物并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4)蛔虫寄生在人体,会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预防蛔虫病?(5)除了蛔虫还有什么线形动物? 教师点拨:
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雌虫:长、尾端尖直。雄虫:短、尾端向腹面弯曲。
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探究点二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用手触摸,感觉它的体表的特征。讨论:
(1)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2)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3)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对蚯蚓了解多少呢?环节动物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的关系又怎样?它又有哪些种类?(PPT11~17)教师点拨:
生活习性:土中穴居——避光、保温、保湿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 形态结构特点:有体节、环带、刚毛呼吸:由分泌黏液的体壁完成
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食物:植物的枯叶、朽根等有机物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环节动物还有沙蚕、蛭等。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8)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环节动物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11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19)2.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20、21)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2.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进行蚯蚓观察的实验。
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学习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线形动物因体形 如 而得名。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2.它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 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形,前段有,后端有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 层细胞组成;
3.蛔虫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叫 ;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 和 慢慢地蠕动。
4.除蛔虫外,虫、虫、虫和 虫也属于线形动物。
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体表有 ;有 有。
6.蚯蚓的身体呈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______构成,以土壤中的_______为食。有环带的是它的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 灵活。
7.用手触摸蚯蚓会有湿润和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是靠的 收缩和 的配合完成的。8.蚯蚓的呼吸是靠______ __完成的,___ __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______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 中,然后再进入 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9.除蚯蚓外,沙蚕和 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 足。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 辅助运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高等(从结构上分析)?
2.怎样预防蛔虫病?
3.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规律)?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6.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检测案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B 干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A.体表 B.口 C.肺 D.体壁
6、下列能自由生活而不是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是()A.蛔虫 B.秀丽隐杆虫 C.丝虫 D.钩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的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C.丝虫是环节动物 D.区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看结构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2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2.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3.掌握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蛔虫图片、蛔虫病患者图片、视频资料
四、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老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掉呢?”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五、探究新知
一、蛔虫的形态特点 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雌性蛔虫和雄性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二、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的生活。出示蛔虫的生活史图片,让学生了解蛔虫的生活方式,以及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指导和总结。1.体表有角质层; 2.消化管简单; 3.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生殖器官发达。
三、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病的感染途径。让学生通过阅读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1.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管理好粪便。
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五、常见的线形动物 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教师特别强调秀丽隐杆线虫的特点及研究价值。总结蛔虫的形态特点。
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阅读教材,总结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分组讨论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图片了解,识记。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通过对预防措施的总结,渗透德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能力。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以蛔虫为例,了解了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知道了蛔虫这种动物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同时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蛔虫病,希望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远离蛔虫病。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二、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
三、蛔虫病的传播及预防 传播:消化道
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五、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2.了解蚯蚓等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蚯蚓的运动特点和呼吸过程。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四、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许多益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初步认识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五、探究新知
一、实验:观察蚯蚓 强调注意事项:
1.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自然环境中。
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过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知体表黏液和刚毛的存在。强调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和背腹?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 4.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蚯蚓的生活。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观看视频,让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思考并得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白天取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三、常见的环节动物 出示挂图:沙蚕和蛭(蚂蟥)
四、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总结后教师指导得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五、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作为饵料——沙蚕; 2.医学药物——蛭素;
3.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通过观看视频,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合作,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总结回答。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运动和呼吸等特点,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几种环节动物的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了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环节动物跟人类生活的关系。小小的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蚯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三、蚯蚓的呼吸 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四、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五、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6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1.探究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海葵图片。(PPT2)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3~5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学生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4~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三: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或观看水螅捕食的录像,讨论问题。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PPT4、5)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腔肠动物有什么特征?它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它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PPT6、7)教师点拨:
腔肠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探究点二 用放大镜观察涡虫。它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体形有什么优势?扁形动物的体壁与腔肠动物有什么区别?(PPT8)教师点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 虫为食物;
其它常见的扁形动物: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腔肠动物有什么特征?它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PPT9)日本的血吸虫是怎样传播的?(PPT10、11)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区别。(PPT12)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3)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7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14)2.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15、16)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 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身体呈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体表有刺细胞 2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思考预防的方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钩虫和蛲虫 小结: 作业:
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四、探究新知-----实验 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纸上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考分泌的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壁呼吸。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滑、润湿的粘液。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常见的环节动物;沙蚕和蛭(蚂蝗)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1)作为饵料(2)医学药物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代表蛔虫
1、蛔虫的形态结构:
2、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状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有口有肛
二、环节动物:代表蚯蚓
二、蚯蚓的运动: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圆筒形
②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 ③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同学们喜欢贝壳吗?你认识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吗?(PPT2)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哪些是软体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PPT4)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软体动物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PPT5~13)教师点拨:
它们生活在水中或者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不分节,多数具外壳。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它对人类有益也有害。
探究点二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的图片,完成表格。(PPT14~16)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昆虫有什么特征?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PPT17)教师点拨:
昆虫的特征: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通常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其它节肢动物。(PPT18、19)节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PPT20、21)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2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17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23)2.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24、25)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鱼骨骼图片,观察脊柱,提问: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没有?(PPT2)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想一想,议一议:观察教材鲫鱼的骨骼。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探究点二 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两大类。讨论:你知道有哪些淡水鱼品种吗?
探究点三 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鲫鱼的体表,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将鱼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如何运动的。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鱼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PPT4~14)教师点拨:
(1)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鱼鳃里面有丰富的血管,每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饲料或饵料、科研。(2)经济:养殖业和捕捞业。(3)文化:年画、格言、成语。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5)6 生活在水中
体表有鳞片 鱼类的主要特征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24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16)2.巩固训练一: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二: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各种各样的鱼:淡水鱼;海水鱼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鱼骨骼图片,观察脊柱,提问: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没有?(PPT2)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想一想,议一议:观察教材鲫鱼的骨骼。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探究点二 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两大类。讨论:你知道有哪些淡水鱼品种吗?
探究点三 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用手摸一摸鲫鱼的体表,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将鱼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如何运动的。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鱼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PPT4~14)教师点拨:
(1)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2)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鱼鳃里面有丰富的血管,每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饲料或饵料、科研。(2)经济:养殖业和捕捞业。(3)文化:年画、格言、成语。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5)生活在水中
体表有鳞片 鱼类的主要特征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24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16)2.巩固训练一: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二: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各种各样的鱼:淡水鱼;海水鱼第六节 鸟
教学目标
1.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讨论交流:观察这些鸟的图片,你知道有关鸟的成语和诗句吗?(PPT2)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观察教材大山雀、丹顶鹤、金雕、啄木鸟、野鸭的图片,完成表格。(PPT4~6)探究点二 想一想,议一议: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PPT7~17)教师点拨:
(1)体型;(2)视觉;(3)肌肉;(4)骨骼;(5)消化系统;(6)循环系统;(7)呼吸系统。
鸟具有飞行能力,不仅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例如:体呈流线型,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
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飞行负担;消化能力强及时提供能量;食量大,提供足够的有机物;呼吸效率高,气囊减小身体比重、保护内部器官;骨骼轻、薄、中空、坚固——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体表被覆羽毛保温、保护;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
鸟的主要特征:
(1)体表覆羽;(2)前肢变成翼;(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探究点三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PT18)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9)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形: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肌肉: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龙骨突;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排便快速;呼吸系统:有独特的气囊辅助肺呼吸;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跳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体温高而恒定。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34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20、21)2.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22、23)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一 导课
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上黑板写)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伸肘、曲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
二、进入新课(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问:同学们喜欢养宠物吗?养过什么宠物? 答:猫狗兔…..问:嗯,大家都很爱护小动物,想一想,这几种宠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的行为?
答:睡觉,吃东西,会跑会跳,会叫,会攻击,会防御,有名字的宠物当你叫他时他会有反应。。
(提示:假如你拿棒打一只小狗,他是不是会反抗?狗见到比它弱小的动物是不是会去攻击?)
其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 摄食行为(比如:小鸡啄米)贮食行为(比如:蚂蚁总是在不停的搬运食物到自己的洞中,以便在自己饿的时候有食物吃)运动行为(比如:走跑跳爬飞。。)
繁殖行为(比如:母鸡孵蛋,以及雌雄之间的求偶、交配、哺育等)攻击行为(比如:不同动物为争夺食物、领域或配偶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防御行为(比如:动物都具有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喜洋洋为了不被灰太狼吃掉,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甚至还有一些小动物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如比目鱼,它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水的颜色改变而改变。还有像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墨汁向敌害发射“烟幕弹”,使敌害看不清它从而趁机逃走。。)
迁徙行为(许多鸟类具有随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像大雁、天鹅、杜鹃都具有迁徙行为,被称做候鸟,相反,不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做留鸟。)以上这些行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动物行为安它们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种:分别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的行为,也称为本能,也就是动物本来就具有的能力。比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母鸡孵蛋,婴儿吃奶等等 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也称后天性行为。
比如:小狮子学习捕杀羚羊,小狗算加减法,望梅止渴、老马识途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由后天学习所获得的。
问:那么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的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生存的重要保证。
环境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多,是动物不断适应环境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问:那么人类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有哪些呢? 答:先天性行为:吃饭、睡觉、眨眼睛、流泪
学习行为:拿筷子吃饭、穿衣服,刷牙洗脸,打乒乓、跳高跳远等等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不能绝对化分,有一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人的语言,是依靠遗传基础和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后天的环境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所以才会有说不同语言的人,人的走路也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出声环境所决定的。有一个狼孩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是一个从小就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在七八岁的时候被人从狼群中获救后,不喜欢穿衣服,喜欢像狼一样喊叫,不会站立,还会咬人,科研人员教他说话可是直到她死前也没有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食,在人类生活了十年最终因为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而死。从这个故事中大家有什么启发?关于学习,有没有新的认识? 狼孩的故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一个人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阶段相适应,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才有谚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错过了,就无法再挽回了。你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问:下面我们来看书上的上讨论题:
第一个中小袋鼠刚出生时会依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这属于哪一种行为? 先天性行为
第二个将蚯蚓放在迷宫中,一边是适宜他生存的地方,另一边安有电极,当它触碰时便会被点击。蚯蚓在迷宫中经过超过200次以上的尝试与错误后能够直接爬向适于它生存的潮湿的暗室中。这属于哪一种行为? 学习行为
问:同理,后面三个属于那种行为?
答:第三个是先天性行为,第四个和第五个是学习行为。
问,对,回答的很正确,我们看一下讨论题的三四,第三个说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就是说先天性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我们看第三个资料,是美国红雀因为失去幼鸟而把池塘里的金鱼当做自己的雏鸟来喂养。它的这种先天性行为对它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人和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只具备先天性为而无学习行为,这种生物便会因为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淘汰掉。人与动物一样,假如你没有能让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就会被人鄙视,最终被社会淘汰掉。所以,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自己应该怎么做。我想你们现在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好高中,这样才能离目标更进一步。
三、总结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