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组”教材单元主题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玲玲这孩子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经过爸爸的修改,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宁“山重水复疑无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两篇经典寓言。种田人的急于求成、守株人的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丑小鸭》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纯真的心田。整组教材,除《寓言两则》外,其余文本都印证了“塞翁失马,焉之祸福”的古训。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同样要请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肯动脑筋
26、蜜蜂引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以“找”字为线索,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第4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小山 —()房子 一()火车 一()草地 —()园子 一()蜜蜂 一()飞机 一()绢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里有许多()。他仔细(),只见那些()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里,()旁边有一所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全文,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蜂、引”等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课
1、板书:蜜蜂。范写蜂字,你还知道什么蜂?
2、板书:引路。引路什么意思?引是生字,范写。给“引”找朋友。
3、设疑:蜜蜂给谁引路?蜜蜂真的会给人们引路吗?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检测:
认读:常常、往常、惊讶、谈天、附近、敲门、列宁 注意:字音难点是“斯、谈”。组词:给“谈、列”找朋友。
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一节。
3、蜜蜂给谁带路呢?
出示列宁的雕塑。介绍列宁的身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宁是伟大的领袖,出生在俄国。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由于革命工作的艰苦、繁忙,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922年,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去疗养。病中的列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在疗养期间找养蜂人谈天,向养蜂人学习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第三段。
1、自学提示:蜜蜂是怎样引路的?默读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1)小组交流,完成贴画。指名交流,在黑板上贴画。
2)看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怎样找到养蜂人?
1)读第三段,想列宁所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可以从列宁的观察和思考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跟着蜜蜂一定能找到养蜂人。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里想:蜜蜂飞进园子,房子一定就在这园子附近。当他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里想:房子里住的一定是养蜂的人。
3、列宁的观察和思考的对不对呢?读句子证明。哪个词语说明列宁想的和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果然)给果然换个词语?(果真、真的)
4、朗读背诵这段话,练习排列句子的顺序。
5、讨论: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6、过渡:养蜂人和列宁的会面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呢?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蜂、敲、派”。特别是“敲、派”的右边写法。
“谈”强调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笔。
五、板书:
蜜蜂引路(板画、贴图)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听写:蜜蜂、引路、派人、谈天、附近、敲门、惊讶、列宁
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全文。
3、想象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选词填空:常常 往常
列宁()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给这两个词语分别找一个近义词,代进去读读看。(经常、平常)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4、列宁又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齐读第三段。
二、学习第四段
过渡: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1、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指名读第四段。
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谁是列宁,谁是养蜂的人?从表情看,养蜂人怎么想?
3、那他们会怎么说呢?用浪线划出他们的对话语言。
同桌互读对话——指名表演读——评读: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伟大领袖来看普通养蜂人;不知道他的家也来了)——师生分角色读。
4、结合理解“向导”,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
5、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后要飞回蜂窝的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故事。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带着对列宁的敬畏齐读全文。
2、齐读全文。总结全文。
从疗养并没有使病情转好。1924年,在病魔无情地折磨下,列宁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永存。他的名言却在人民口中传诵。
3、交流列宁的名言。深情地朗读。
四、课后自学
1、摘录列宁的名言数条进行积累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板书:
蜜蜂引路
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续编故事:怎么说? 怎么做?
27、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教学目标:
1、会认“愚”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寓言故事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读一读,给带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碰撞(zhuàng zhuāng)树桩(zhuāng zhuàng)2)读读比比,然后组成词语
拔——()兔——()喘——()
拨——()免——()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焦、算、费、望、此、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好”
一、导入新课
1、寓言两则就是两则寓言。查字典,“寓”就是寄托。寓言就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这个道理或教训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2、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
二、自学检测
1、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2、检查识字: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焦急”的近义词是“着急”。“一大截”用手比划帮助理解。朗读难点句子:
野兔窜出树林,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等着来撞树的野兔。积累词语:古时候、巴望、转来转去、办法、急忙、一直、落山、筋疲力尽、力气、野兔、忽然、又肥又大 每天 整天
3、指名分读两则寓言,点出“长”的读法。
4、过渡:这两则寓言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板书:揠苗助长),这是我们要学的第一则寓言,学生读课题,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揠”就是“拔”的意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读中理解“巴望、筋疲力尽、忽然、急忙、窜、”。
3、自学提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从这个人想的说的、做的语句体会。)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4、再读这则寓言,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禾苗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能有好结果的。)5、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6、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寓言故事的。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
四、指导书写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焦”、“算”不能少横。“费”、“望”注意上方压缩。“此”、“丢”注意笔顺。)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3、学生书写,老师个别辅导。
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一、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个别同学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二、自学第二则寓言
1、同桌互学第二则寓言。
2、交流:
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理解“窜、撞”的意思。说说“忽然、急忙”的近义词。
3、朗读检查。
4、“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5、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6、寓意揭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成功。不能对偶然的东西存有侥幸的心理。
7、齐读课文。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三、拓展练习
体会用词语的准确性。课后题。抄一抄。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四、写字指导。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五、语文活动
1)说一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2)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六、课后自学: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会。
28、丑小鸭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因为长得丑,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的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最终,可怜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体会丑小鸭在极端艰难的境地中顽强生存,不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自学作业:
1、认一认
灰、讨、厌、冰、蛋、壳、鸭、欺、负、鹅、翅、膀
2、写一写
暖烘烘()()()瘦瘦的()()()又大又丑()()()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根据安徒生的作品改写编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仔细看老师写一次,板书:丑(反义词:美)小鸭(“鸭”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的一个生字。)指导书写:鸭、鹅
2、再读课题。
这篇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读过,但是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来!赶快翻开126页,自己读读吧!特别注意:课文中有14个生字,读准它,记住它!
二、自学检测。1、同桌互查生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相机巩固难记字。
3、检查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朗读。
这一段包含了6个生字,可难读了,谁来挑战?指名读。
4、再读全文。
连这一段都难不倒大家,那其他自然段就更不用说了,那你自己再去读读这篇课文吧!相信从中你会知道许多,呆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5、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这个故事就主要讲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丑小鸭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板书:天鹅 不幸
6、课文是怎样写丑小鸭的“丑”的呢?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那些句子能体现丑小鸭很“丑”,请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过了好几天,这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4、语言文字训练。
课件中“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变成红色。1)齐读,问:发现了什么?(都是写“什么怎么样”,用叠词体现丑小鸭的“丑”。)2)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组吗? 3)瞧!我将这个词组进行了改变,“毛灰灰的”变成“灰灰的毛”(课件显示,齐读)“嘴巴大大的”你能变吗? “身子瘦瘦的”?
瞧!顺序变了,意思基本不变。多奇妙的文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丑小鸭因为长得特别丑,所以他身边的小动物都讥笑他,追赶他,欺负他,经历了种种不幸。课文3-6自然段就写了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请你好好的、仔细的读,你可以放出声音读,也可以默读。注意边读边思考:这只丑小鸭怎么样?还可以在边上写一写。
三、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1、采取喜欢的方式读。
2、交流:你觉得这只丑小鸭怎么样。
预设:觉得丑小鸭很可怜。
3、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的?请你再读一读这几段,可以圈一圈,划一划。然后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a: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引导联系插图,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过渡:是呀!面对不幸,丑小鸭没有屈服,他勇敢地活了下来。为了使自己不再孤单,不再受人欺负,他—— 生(接):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预设b: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引导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是呀!当初,丑小鸭在家里时,虽然“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生接读),但至少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可现在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面对小鸟的“讥笑”(生接),猎狗的“追赶”(生接),连一个呆一下的地方也没有。为了活下去,丑小鸭“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生接)。[此处也要注意读和感悟的相融。] 预设d: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抓住 “惊奇”和“羡慕”,引导说说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
师:是呀,可怜的丑小鸭没有美貌,没有伙伴,没有自由!他渴望有一天能像天鹅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预设e: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5、刚才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丑小鸭很可怜,那么,你还有别的一些体会吗?你还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勇敢,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坚强,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善良,当他看到天鹅这么美丽的时候,没有嫉妒而是又惊奇又羡慕。是呀!丑小鸭很勇敢坚强,还很善良,虽然他外表长得丑。但长得丑是丑小鸭自己的的过错吗?(不是)可他身边的小动物们却因为他长得丑而讥笑他、追赶他,咬他,啄他!你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小动物们说吗?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丑小鸭,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欺负他,相反,应该善待他们,尊重他们。板书设计
不幸
丑小鸭 白天鹅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不幸遭遇。
1、开火车读生字词。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而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二、研读苦尽甘来。
经历了种种不幸,有一天,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1、哪一段告诉我们? 2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读懂了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很快乐(或惊喜)。指导 朗读。
预设:我从“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读懂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非常美丽。指导朗读。
练习积累:雪白的羽毛 漂亮的影子()的冰()的湖面
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4、齐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吗?不是的,而是这个蛋本身就是天鹅蛋。这只天鹅蛋怎么会跑到鸭妈妈的窝里的?想象编写情景。
2、读有关安徒生的故事,比较作者和丑小鸭的经历,说说感受。
四、写字指导
五、弹性作业
a、积累写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语句。b、读安徒生童话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学时,可结合查字典选择字义,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背背” 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三个句子,想想“学习小伙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回字在不同的词语 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字多义现象。)
2、指名学生发言:
“回头”的“回”是转过去的意思;“回族”的“回”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有一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如学生说得不是很准确,可让他们通过杳字典来理解。)a)拓展训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如果学生例子说得不好,就出示老师的例 子),例子如下:
a、下课了,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b、地上有一张纸,小玲马上把它捡起来。
4、师小结: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许多外国朋友觉得汉字神奇的地方,使他们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新华字典对汉字的多义进行了汇总,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
b)课堂游戏:用字典查一查“打、够、印”的意思有几种,并用各种词语考考同学,这些字在这些词语中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能读准吗?
2、指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厨房用具。)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如炉灶是用“火”烧的,铝锅是用金属铝做成的等等。
3、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4、指名读要求认的生字。重点检查“漏、壶”。
5、师小结: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厨房中找到这些厨具,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读读背背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却能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2、指名分行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同一行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并能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词语。
4、让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说一句话,在句子中加深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看图,想想图上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师出示最后图,指名学生发言:“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办呢?”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提醒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门外的叔叔是以前见过的熟人,二是门外的叔叔是陌生人。)
3、让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把他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说话,为以后的写话服务。(词语:专心致志、突然、左右为难、小心翼翼)
4、学生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
5、学生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6、师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叔叔是见过面的熟人,我们要礼貌待人,如果叔叔是陌生人,要会自我保护。
二、画画写写
方案一:让学生把口语交际中的故事写下来。方案二:课前让学生画一幅或几幅图(边环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三、展示台
1、补充词语,竖着读字:新世纪,我能行。自己设计词语,小组练习。
2、展示谜语,互相猜谜,集体交流。
3、评奖台,对学生的课外学生进行总结,可评出“绝妙设计奖、内容丰富奖、谜语大王”等,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课文以教予学生一些思想方法为主题。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通过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坦克,告诉大家谁能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谁就是胜利者。我们要多集合各项事物的长处,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科里亚的木匣》通过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经过思考得出道理。它告诉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都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等。
这些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应当作为行动指南的,也不光是教育孩子,我们成人也是要不断反思成长的。
在教学中,这些主旨是都在学生口中、脑中是走过的,而且不只是一两遍。不过在学生的发言和反应中,我感觉孩子们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发言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发言的内容也是相对简单而且用语匮乏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能体现这些思想方法的可能只有点点星末。
课堂的教育能做的真的很少,不过要能做足了也是很容易在孩子的这个年龄种下好种子的。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把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而有价值。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军神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情分析:
学生对刘伯承了解不多,有的可能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总之,他们对一些老革命前辈比较陌生,但对课文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通过精读,理解“军神”的含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前让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资料,课前先让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刘伯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
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 “军神”。
2.板书课题,读题。
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知道谁是军神?
(了解刘伯承爷爷的举手,指名简单介绍。)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二、初读指导
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3)理解词语的意思
外科 职员 伤势
不悦
失声„„ 绷带: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伤势:受伤的情况。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担心:放心不下。损伤:损害、伤害。崭新:很新很新的。
(4)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崭新()损坏()
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镇定()(5)齐读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理清脉络
第一自然段:求治。
第二自然段:术前。
第三、四自然段:术中。
第五、六自然段:术后。
三、请学生分小节比赛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可以随机解决一部分。
四、作业
1.练习朗读全文。2.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3.情意目标: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的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准备:
112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2.读词语:承受
职员
失声
军医
损伤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中,请你划出沃克医生赞扬刘的句子,并 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如果你在读课文当中,发现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就用笔画下来。还可以把你画下来的句子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1)学生速读课文,找句子。(2)全班交流、朗读、讨论。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一)朗读“求治”部分,体会刘的“镇定”。
(1)指名学生朗读第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2)你从哪句话看出刘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3)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4)分角色读第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导学“术前”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2.你从哪句话看出刘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资料:刘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3.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堂交流(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13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4节,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汗如雨下”“竟”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四)导学“术后”部分
1.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词语、句子。2.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指导感情朗读沃克医生的话。
4.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5.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一段。
四、扩展延伸
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板书设计: 军神
(刘伯承)
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 镇定
不用麻醉药
一声不吭
交谈
数刀数 教后反思:
掌声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述了身患残疾而又忧郁自卑小英在掌声的鼓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学情分析:
学生对掌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课文的描述,可能不算太熟悉。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反复进行揣摩,理解课文意思。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情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把课文读通读顺。2.能力目标: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115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
因本课的生字较多,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什么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师巡视指导)2.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反馈检查。
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在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4.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师生评议)
5.生字、词语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
回答问题: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6.课文我们都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7.交流不懂的词语。
8.用恰当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可查字典或通过反复读课文理解)鞠躬:弯身行礼。
残疾:肢体、器官或其功能方面有缺陷。持久:保持的时间长。困境:困难的处境。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节,并想想“总是默默地”这个词说明什么? 2.说说“默默地坐着”是什么样子? 3.这里还有个“总是”,你从“总是”知道什么?
4.老师从一个材料上了解到小英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呢?她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自卑
5.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6.朗读指导:小英这个年纪,理应和大家一样,到公园散步,到少年宫学跳舞,和大家一起游戏,可是她总是默默地坐着,多么可怜而自卑的孩子!谁来读读第一节(显示1)?评议,齐读第一节。
三、作业: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通过精读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小英在得到掌声前后的变化。(2)使学生明白小英变化的原因并读懂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能力目标: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意目标:交流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给学生一些精神粮食。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小英的变化,并使学生明白小英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英是个可怜而自卑的残疾孩子,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4小节:过渡: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小英有了改变。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同学读2-3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有关小英神态、动作的词语。2.讨论:显示: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下。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
练习朗读第二节,体会小英当时的心情。(多自卑的孩子呀!她后来是怎么做的呢?)(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讨论: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体会到什么? 练习朗读第3节(声音低、慢),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她是个自卑的孩子,又是个要强的孩子,最后她决定上去)
3.指名朗读第4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有关掌声的句子。
4.交流:是什么使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又使什么使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走下了讲台? 5.找一找,同学们鼓了几次掌? 6.谁来把第一次掌声读给大家听听? 显示:(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响起的?理解“骤然”
7.讨论: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如果你就在座,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8.谁来把你掌声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读好前半句)讨论:“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9.得到鼓励的小英开始讲述„„谁来把第二次掌声读给大家听听? 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经久不息)理解词语,选一选:
1.呼吸时进出的气;2.消息;3.停止;4.休息;5.滋生、繁殖
讨论: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这次,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谁来把你掌声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读好第二次掌声)
10.同学们给了我第二次掌声,小英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11.显示:(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小英:你为什么向大家鞠躬,为什么你还要微笑?
117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激同学们再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
12.这是一个深情的故事,让我们也充满深情,在音乐声中读好2-4节。
(二)学习5-6节:这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小英,请大家听老师读5-6小节。
1.范读5-6节,想想小英从此发生了哪些变化?
2.讨论:她不再忧郁,变得怎样了呢?(开朗)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她可能还到了什么地方?她会怎么样?
3.注意开头:“说也奇怪”,奇怪吗?
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练习朗读。
4.从小英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 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也可以谈谈自己周围的人。说说,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师简单小结:为自卑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痛苦„„让我们牢牢记住:人人都需要爱。当我们接受别人爱的同时,不要忘了把爱献给更需要的人。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和掌声有关的书签制作。
板书设计:掌声
身处困境
需要
珍惜
掌声(鼓励、关心、帮助„„)不要忘记
献上 教后反思:
金子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说的是皮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他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获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以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明朗,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够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本课生字比较好认,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认读记忆方法,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没有什么困难。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中认读生字词,对不明白的问题在上课时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同朗读课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朗读课文,理解字词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从中感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蜂拥而至”、“若有所悟”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学投影、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119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知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2)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故事发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代表了什么?
2.板书课题,读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课文中的“金子”讲的是做戒指的金子吗?这金子是什么呢?文章写得失?怎么一回事?)
二、初读感知:
1.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生字词。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建议。
(4)刚才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些?
3.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彼得想到哪儿去淘金呢?淘到金子了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你是从哪个词知道人很多的?
2.你能从字面上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描述:这么多的人他们来到河床上挖出了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是——
4.彼得也就是这么绝大多数中的一个,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跟随彼得一块去看看。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坑 彼 甘 附 钱 盆 软 扮 买实
2.生自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指名自由说
4.练习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情意目标:从中感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120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词语,认读。
彼得
大坑
甘心落后
附近
买地
金钱
倾盆大雨
松软
装扮
扫兴
即将
谋生
唯一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若有所思
不无骄傲
2.回忆课文内容,选用几个词语,练习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1、2自然段,“走近”彼得。
1.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有什么体会?
2.出示关联词语,学生练习选用一个或两个来说。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师相机板书: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不甘落空埋头苦干
3.有声有色的再读课文,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好。
(引导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读好课文:边读边想象,读得能让我们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表情,想象到文章里的情景。)
4.指读第一、二节课文,引导评价。
5.齐读课文,引导想象彼得此时的失望心情。
三、品读课文3~6自然段,引起共鸣
1.师简要过渡:是啊,埋头苦干几个月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彼得深深的失望了。因此,当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带着无奈的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谋生了。
2.那么,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大家快速默读4、5、6自然段。用“——”画出彼得看到的情景,用“~~”画出彼得的想法,用“()”括出彼得所做的语句。
3.交流:(读句子,说说彼得的梦想,体会“若有所思”的意思。)
4.出示插图,引导观察想象,完成填空。
为了实现梦想,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田地理长满了美丽娇嫩的鲜花,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步指导:(1)引导想象彼得是怎样平整土地、选择花苗、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2)引导学生想象如今花圃里的鲜花是如何美丽鲜艳。)
四、品读课文第7自然段,感悟“真金”
1.导入,引读。
2.出示彼得的话,指名多人读。
3.讨论交流:彼得得到的是真的金子吗?
(板书:获得真金)
4.齐读,思考:听了彼得的话,联系前面他的行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对于那些一无所获的淘金者,你有话要说吗?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召开“名言发布会”,引发精彩。
1.齐读全文。
2.导入练笔: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认识了彼得这个人,还体会到“金子”的深刻含义。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想对自己或者大家说,选择一句最想说的写下来,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3.师示范:
121
(勤劳可以致富,汗水能换真金。
——庄老师)
4.生练习书写,有困难的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5.召开“我的名言发布会”。
6.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勤奋学习找到了“真金”,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六、课外实践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
2.搜集生活中勤劳致富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金
子
淘金者
彼得
蜂拥而至
不甘落后
要想获得金子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必须付出劳动 失望离去
获得真金
教后反思:
习作7 童话故事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玩具还是比较了解的,写时比较容易描述。本次习作自主性比较大,学生能够自由地写出自
122
己眼中的玩具。教学目标:
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指导学生支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基础上,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让人能看明白。教学重点:
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教学难点:
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所编的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明白。教学准备:
收集准备两三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例文,学习作者的写法,打草稿。教学重点:
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教学难点:
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所编的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明白。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你们带来的玩具拿出来,举起来给同桌、给大家看看,咱们来一个“玩具总动员”。(给学生一些时间,自由地说说笑笑。)
2.拿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的?(外形)一个大,一个小。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二、学习例文《找“饿”》
1.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先写小熊猫总是感觉不饿,熊猫妈妈便带它去找“饿”;
(2)再写熊猫妈妈带小熊猫带着小熊猫穿树林,过大河,翻高山,走了很多的路,小熊猫累极了,喊“饿”;
(3)最后写前面是竹林。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找“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体要健康,必须经常锻炼。
3.动脑筋想一想: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以发生什么事?也许还会遇到其他动物呢。
4.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个人,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形式不限。
2.确定故事的主人公,想一想他们各自的特点,设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母女、父子、朋友、邻居、同学、敌人、顾客与售货员„„
123
3.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最好能通过故事证明一个道理(不限)。5.自己练说,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6.全班指读,师生评议指导。
四、动手试写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让故事中的小动物像人一样说话做事。
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评价与修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交流习作。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教学准备:
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回顾修改文章的方法
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把你们最中肯的建议说一说。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
在誊写的时候注意:要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作业设计: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124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板书设计:
习作7
童话
起因
经过
结果
教后反思:
练习7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学情分析:
对于京剧脸谱,学生比较陌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对脸谱多一些了解。让学生知道有关戏剧脸谱资料及人物故事;查阅成语词典;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好价格;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图书玩具。教学目标:
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准备:
了解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人物的故事。教学时间:
125
3课时
第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2.学写钢笔字。教学重点:
认识京剧脸谱,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京剧人物脸谱。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教师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指名读说。(4)试着说一说这些脸谱分别是谁。(5)请学生连线。2.第二部份(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
3.第三部分。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2)讲清本题的要求。2.指导。
(1)出示卡片,齐读“述、淡、趣”。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写成点?(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总结。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迸行纠正性练习。
126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教学重点:
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第一组指军人的戎马生涯,第二组指军人的严明纪律,第三组告诉我们一个烩炙人口的典故,第四组指军中指挥者的机谋(也可联系《军神》来理解)。教学时让学生多诵读,大体懂得意思即可。)(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和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教学过程:
一、审题
127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 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销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五、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矿提“的写法。指导:提。有”提“和”竖提“。
2.教师书写提,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人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学生练习书写提。
3.教师书写竖提,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学生练习书写竖提。
板书设计:
练习7
脸谱
述、淡、趣
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刮骨疗毒
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口语交际: 小小展销会
教后反思:
128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连词语。
jí shì chāoshì ɡuì tái ā yí shānɡpǐn
超 市 集 市 阿 姨 商 品 柜 台
二、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饼干: 一块饼干 一包饼干 一千克饼干
电视:
萝卜:
铅笔:
三、填空。
买卖 为本 买卖不成 无欺
一、读一读,抄一抄。
公平竞争 专卖店 连锁店 个体户买卖不成仁义在二、读一读,连一连。
面粉 家电
钢笔 粮食
洗衣粉 生活用品
高压锅 文具
三、你认为哪个量词不合适,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并改正。
一个醋()一棵电话()一套刀()
一只鞋()一束白菜()一壶衣服()
今天你当家
丁丁的奶奶今天过生日,丁丁想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个生日蛋糕。他想给奶奶一个惊喜,一个人悄悄来到超市,买了一个大蛋糕,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打开一看,却发现蛋糕已经过期了。
1、丁丁在买蛋糕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假如你就是此时的丁丁,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先想一想,再把它写下来。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范文模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
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刚刚学完,快来检查一下我们的掌握情况吧!这次测验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完成呀!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而且我会写得很好。(10分)
nǎo nù nánɡuò wū ɡu i dàxiǎnshén wēi
()()()()
máodùn pǔsù dānɡ chū xiānɡ tí bìnɡ lùn
()()()()
二、我会用“”划掉加点字在括号里的不正确的读音。(6分)
和睦相处(chǔ chù)匀称(chēnɡ chèn)重量(liánɡ liànɡ)
到处(chǔ chù)称一称(chēnɡ chèn)测量(liánɡ liànɡ)
三、我会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0分)
旦()每()
()()
荒()奴()
()()
四、我会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4分)
千里之行。,金无足赤。
百尺竿头。,眼见为实。
五、我会在用错的字的下面画上横线,并在()写出正确的字。(2分)
1、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功呀!()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漫地问。()
六、我会选恰当的词语来填空。(4分)
骄傲 谦虚
1、小利()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我的成绩多好!”
2、我们班的班长是个()的人,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
聪明 愚蠢
3、()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4、自己不认真学习,只想在考试时能抄别人的,这种想法是最()的。
六、我会在下面两部分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使它们的意思完整。(4分)
老奶奶高兴极了,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着。
爸爸在思索,她那满脸皱纹都展开了。
妹妹高兴极了,他那双眼睛眨都不眨。
弟弟在听故事,她拍着手又蹦又跳。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应用(30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科利亚()下铲子,()在台阶上,用手()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 那时候我还小 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 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 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 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1、我会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4分)
2、我能按照课文内容把文中的()填完整。(3分)
3、我也会用“果然”这个词说一句话。(3分)
4、你认为科利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夸夸他吧!(3分)
5、读了这段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3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小街的故事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lù),人来车往,像畅(chànɡ)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高喊。“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duò)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 斑)白,神情安详,嗓(sǎng)音(洪 红)亮:“一清早就(吵 抄)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地劝(quàn)开正要打架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我会在第二段的()里用“√”选出正确的字。(3分)
2、我会在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宽()清闲()迅速()
3、我能在文中找到一个比喻句,并在下面画上“——”。(2分)
4、我会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窄:①横的距离小;②生活不宽裕。小街太窄了。()
绕:①缠绕在一起;②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后面过去。
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5、短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同学们,你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直尺……它们每天都在为你服务。有一天,它们悄悄地说起话来。展开想像,它们会说些什么。请你以《文具盒里的对话》为题,写一篇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