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共5则)

时间:2019-05-12 17: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

第一篇: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

活动园地

教学时间:2016、6、15 教案序号:17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背诵和朗读的方式复习前两个单元的课文。

2、通过对关键词意思的复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关键词意思的复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二、诵读训练

1、配乐诵读

首先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阅读

朗朗上口的文句配上凝重古朴的古曲确实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于现代文的全新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年代。我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这种古韵之美的欣赏者,更应是这种美的创造者。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阅读则《论语》,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模仿范读的停顿、语调、节奏,这样就更能够体会这种读古文的韵味。

3、学生齐声阅读

好,同学们读得非常的热烈也非常的投入,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齐声的朗诵文章,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照课件注意节奏、语速、语调。

4、学生分小组阅读

看来同学们对于这种短小的文言文的朗诵还是掌握得很快的,读得相当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读得更好。

四、整体感知这则《论语》的含义

(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对《论语》的含义进行整体的感知,教师进行局部字词的点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讨论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讨论。

五、师生探讨交流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学生可以自由的谈论有关自身学习生活情况)

板书设计:

活动园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安贫乐道 坚贞刚毅

教学反思:课外阅读带给教学最大的转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和老师一起探索,一道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展自我。

第二篇:10课 《论语》教案

《论语》十二章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教学方法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二、作者及《论语》简介(结合书上注释)

1、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

三、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

2、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分则翻译

(一)第一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

3、句子翻译

4、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5、内容解读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然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哪句话可以认作是这种观点的佐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都应该具有怎样的风范呢?

不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有广博学识,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

(二)第二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

3、句子翻译

4、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这一章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

(三)第三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

3、句子翻译

4、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这时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从心所欲)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四)第四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

3、句子翻译

4、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温故知新

(五)第五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内容解读

(1)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第一个“思”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2)【本章大旨】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3)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更为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六)第六则

1、朗读

2、补充

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后世尊其为“复圣”。

3、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4、内容解读(1)【本章大旨】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本章是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2)颜回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这是为什么?这一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七)第七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内容解读

(1)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

(八)第八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内容解读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九)第九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

3、句子翻译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4、内容解读(1)【本章大旨】这一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对弟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

(2)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怎样去做?

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3)动动脑筋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十)第十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内容解读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学习态度)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十一)第十一则

1、朗读

2、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内容解读

本章讲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十二)第十二则

1、朗读

2、补充

卜商,字子夏,春秋末年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3、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4、内容解读

本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五、探究释疑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方面都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

7、9、品德修养:

1、2.、3、6、8、11

六、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本文后我们要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七、看谁填的对

八、总结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箪食瓢饮、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乐在其中

第三篇:第10课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工作情形。(被捕前)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五自然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五、总结: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北海的全过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感受到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城,从容自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六、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生字,下去继续读课文,感受李大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李大钊的那种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继续来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品质。2.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二、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共有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文具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大无畏的精神。B.被捕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会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四、再读课本,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体会?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被捕前:忠于革命,大无畏

被捕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法庭上:沉着冷静

第四篇:10课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 教学设计

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 张 静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质疑导入: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乘坐快乐幸福号,一起去看看我们的首都——北京吧!

北京美在哪里呢?我们就一起到北京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北京的新面貌。

[设计意图:用小朋友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导入,用“旅游”这种方式组织本次学习活动,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说说听后感受。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3、思考交流:北京美吗?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板书)

三、品读课文,走进北京

1、欣赏图文,走进庄严美丽的天安门

①小导游:课件出示天安门画面,和小导游得介绍相配合,创设了逼真的“旅游”情景。

②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天安门美景的句子,相机积累“红墙黄瓦”、“庄严美丽”两个词语

③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④指导朗读。(热爱崇敬的心情朗读)

⑤一起读儿歌。课件出示儿歌“天安门,高又大,红红的墙,琉璃瓦。八盏红灯高高挂,风吹红旗哗啦啦。毛主席像,中间挂,我们大家都爱他。”,师生拍手合作诵读。

2、阅读交流,参观现代化的立交桥

①导入:读着欢快的儿歌,我们来到到现代化的立交桥。②课件出示立交桥图片,学生欣赏,交流感受。③自由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立交桥的?(相机积累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④指导朗读,鼓励试背。

重点指导长句子“立交桥的四周„„川流不息。”课件演示长句子的断开,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

⑤我当小导游。请学生看着屏幕上变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立交桥。

3,资料展示,欣赏风景优美的古迹和公园。①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② 展示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从中更丰富更全面的了解北京。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将图文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情感。小导游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在交流中培养口语能力,在朗读中品味课文语感。实物展台学生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自主,更全面的了解北京。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注重动手操作,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1、谈话激情:游览了北京,看到这座古老美丽又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你们最想说什么?

2、交流阅读感受:北京美在哪?

3、指导朗读,带着自豪热爱的心情读出我们对伟大首都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美”开课,以“美”总结,通过朗读把画面视觉的美,课文语言的美,上升为学生情感的美,激发爱国热情,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四、升华感情,引导实践。

1、教师展示资料,介绍新北京的新变化。(课件出示申奥成功,亚运村,首都国际机场等反映北京新变化的图片)

2、讨论安排实践活动

①读读背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②查查找找:搜集北京的资料,感受北京秀丽风光,展示首都巨大变化。

③画画说说:展开想象,画画你心中的北京,并给大家说说你的画。

第五篇:10课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之“做、放、找”心情变化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课前任务单的检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接洽上下文、接洽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情绪。以读入情入境,以读呈情呈境,以读悟情悟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小伙伴们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斥盼望,不断寻找‚幸福‛的信念和勇气。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意会法体会‚憧憬‛,想象法品读感悟动词的活泼用法。过程设计:

一、感知做、放、找过程

1.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整体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二、感悟做风筝之憧憬

1.自读感悟: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

2.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有关词句圈圈、划划。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各自——指名—— 齐读)

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各自——指名——齐读)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憧憬与甜美一起来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于情境凸现中发掘空白点。本环节,学生在学习“放”的动作时,一个“放”字,虽然不起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却能让放风筝的人激动万分。一个“放”字,不仅让学生想起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更体会到放时的激动、紧张、充满希望的心情。通过学生的朗读,尤其是全体快速而又响亮地朗读“放”的时候,将“放”的情景进行放大处理,情境一下子凸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刻,放风筝的就是我。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切入点,更在读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感悟放风筝之快活

过渡: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1.读读悟悟:各自读读第3自然段,你们尽情地去放飞吧,读完后,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好吗?(各自——指名)

2.重点感受快乐: A、从风筝飞上天感受快乐

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是怎么被我们放上天的呢? 请你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 起来了。)

师激情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B.从快乐的词语中感受快乐

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于言有未尽间挖掘空白点。课文第三段写放风筝,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让学生多读几遍,看村里人是带着什么语气和神态说的?学生比赛读出村里人带着惊奇和羡慕来夸赞他们。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啊,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拥有着快乐,怎能不令人羡慕呢?你就是放风筝的小伙伴,你听到这样的赞扬,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的激动、有的兴奋、有的自豪、有的幸福......这样一来,放风筝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感悟找风筝之伤心

1.过渡:风筝把我们的名字带上了蓝天,把我们的憧憬带进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飞快地飞走了。风筝不见了。‛是啊,风筝倏地不见了,此时此刻,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板书:伤心)

2.轻声读读4-8自然段,把你体会到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伙伴们很着急,很伤心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意思)

老师再教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合在一起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吃惊的脸都变色了)理解字义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中好方法。

你能试着用理解字义的方法来学习‚千呼万唤‛这个词语吗?

3.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孩子们盼望风筝能快回来的情绪。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 出示:我们都哭了„„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代表-----的风筝。(盼望`幸福`理想`快乐`憧憬的)

4.我们四处寻找这只寄托了我们幸福与盼望的风筝,却不见它的踪影,只好垂头丧气地做在田埂上。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

【设计意图:于重点词句中发掘空白点。风筝飞上了天,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飞上了天,突然,当自己正在高高飞着的风筝线断了,飞了,你的心情怎样呢?抓住关键词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体会孩子们当风筝找不见时着急、伤心难过的心情,适时提问:你着急什么?你在呼唤什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支怎样的风筝?引导孩子们去体会、说话,将感情推向高潮。】

四、总结过程,升华情绪

1.我们在寻找幸福与快乐,我们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2.再次读2-5段。

3.风筝是我们童年的憧憬,风筝是我们童年的快乐,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上放飞我们的盼望和理想。

【设计意图:给孩子足够的平台,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让学生通过‚说‛和‚读‛

把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把课文读好,从不会读到越读越好,这就是你的成功与功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

评价设计

本节课评价贯穿始终,形式多样,但主要以赏识、鼓励学生为主,如在朗读技巧方法尊重学生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感悟心情描写的词语句子时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学会有感情朗读等,所以,整节课学生是爱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童年生活的快乐体验。

下载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教学设计10--17课(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

    《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论语教学设计

    七年语文上学期第10课《十二章》前四则教学设计 哨子河中学 曹雪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能力目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前......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学......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前六章 一、即兴导入,简介孔子和《论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

    《论语》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论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文言词汇、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3.情感、......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重点) 2.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 理解文章的大意。(难点)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1.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