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导入设计的意义和策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导入设计的意义和策略
作者:赵素文
单位: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论述导入的含义和作用,归纳了历史课堂导入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含义、作用、方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语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的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说,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集中注意
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门户。在开始历史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强的、较新的、恰当的刺激可帮助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在进入新课时,经常运用新颖的、有趣的、引人生疑的导入内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比如,教师拿出一件模型、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对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使其安静下来。
2、引起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之”、“好之”就是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能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用较短时间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
3、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揣摩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三、导入的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特点的内容应选用不同的方式,所以掌握多种导入的方法,对于有效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颇为重要。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归纳起来的几种方法:
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高中的历史课本,不论是单元之间,还是单元内部的知识之间都是互有联系的。所以运用这种知识的联系进行导入,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复习旧课时,仅仅是蜻蜓点水般的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简单地提问学生,就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的作用。这种导入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实际上,教师应该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精心地设计,带领学生一起理出思路、头绪,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再归纳总结。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在黑板上勾勒出从秦朝至元朝君主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削弱相权的措施,导入新课。这样利用了板书的直观作用,仅用几行字、几个符号便形象地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复杂性。这种教师提问旧知识、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的导入,一问一答,环环相扣。先“温故”后“知新”,很好的承上启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设置悬念,满足好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好奇,就会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探求新知识,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师要抓住教材关键处、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矛盾的契机,巧妙设疑导入,问到“点”子上,触动学生从“疑”到“奇”到“趣”到“学”。
从有学术争议的问题着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大家熟悉的英雄人物——岳飞、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中,哪些是民族英雄?起先学生认为很简单,但实际结果是很少有回答正确的同学。学生本以为是自己正确的,听到老师否定自己的答案之后,便产生悬疑,形成学习期待。在这时,我说出正确答案,再提问:为什么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表现在哪里,怎样才是民族英雄,我们上完新课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回答、归纳。从而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怀着探索的精神进入新课的学习。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情感、思索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情境中,他们会自觉地去观察、发现、分析,这样学生就会与老师的语言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时,我先展示一幅茫茫无际的大海的图片,然后请学生据此设想: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航海家,要远洋航行,应具备哪些条件呢?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远洋航行会成功吗?又将对世界产生那些影响?我让学生分组进行简短的讨论之后再作回答,我及时对学生的想法做了肯定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基本上都回答到点子上,甚至比我准备的答案更完整。
再如在学习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展示了一段材料,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位英国18世纪后期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主,面对当时的形势,为什么要对工场进行改革,有哪些有利的条件?这样把学生带入了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和发散性的思维。
4、妙引史料,抛砖引玉
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史料,如重要人物的言论,或重要著作中的句段,或故事、典故,一方面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时,引用罗斯福发表的就职演说的史料,并指出最著名的一句话“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来导入新课,强化了历史课的教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吧,在17、18世纪西欧强国们对亚、非、拉的殖民侵略中,也上演了同样的故事。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积极对外扩张,而英国除了自己直接对殖民地侵略,还想方设法把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殖民地给抢过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幕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场景吧。”
我认为教学中选用史料时,必须精心的选择。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年龄特点,掌握好史料的深度,不可流于肤浅也不可太深。而且选的史料要新,不可老调常弹,使学生丧失兴趣,当然也不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胡乱杜撰,误导学生。
5、透视热点,喜闻乐见
学生比较关注现代,关注时事。利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把一些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这些人和事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寻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使历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例如在学习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让学生讲述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提问“中国为何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另一方面同我国的外交战线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从而导入新课。
又如在学习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时,因为学生对台湾问题也是高度关注,所以投影一些台湾连战、宋楚瑜来访的图片,提出“同学们对两岸统一有何看法” “统一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等问题,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培养思考、探索的能力。
6、媒体演示,直观感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演示由于其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如果巧妙地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模型、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从观察中设疑,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1)音乐导入:在教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课件上显示歌词。伴随起伏的旋律,学生仿佛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很容易引起共鸣。播放完后提出问题: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为什么是一个“春天”?为什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代表什么?“一九九二年”为什么又是一个“春天”? 又如在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一上课就把《国民革命军军歌》播放出来,课件上打出歌词。一放音乐,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因为旋律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旋律。播放完后马上提问:“在80年前这是一首什么歌?”学生们都摇头。然后我告诉他们这是一首欧洲儿歌,19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以同样的旋律重新填词后,成为仁人志土宣传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军歌》。而学生从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中也知道了北伐的目的,再进入新课的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2)视频导入:在学习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播放一段《大国崛起》中关于经济危机的短片,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时代,就会去思考、探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这样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真实的呈现出某些历史情节、历史形象,给学生的不论是听觉还是视觉刺激强度都比较大,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上课效率就比较高。
(3)图片法导入:图片导入法形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并能由浅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可以展示许多领导人在正式场合穿中山装的历史图片。然后提问这服装的款式是什么,学生对于中山装都比较熟悉,很快能说出。再问中山装的钮扣、口袋等分别有什么含义,是谁发明的,学生大多不知道,便有了求索答案的兴趣。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又不知其含义的东西有浓厚兴趣,所以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盲点,上课时就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历史课如何导入新课,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六种方法,也不应该遵循固定的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新课,各种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积累、探索、研究和创造,力求在课前导入的3分钟就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出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谈》,《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2期 唐乐莲《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何东亮、丁瑜《师范教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导入设计的意义和策略
徐永兰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论述导入的含义和作用,归纳了历史课堂导入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含义、作用、方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真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语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的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说,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集中注意
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门户。在开始历史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强的、较新的、恰当的刺激可帮助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在进入新课时,经常运用新颖的、有趣的、引人生疑的导入内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比如,教师拿出一件模型、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对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使其安静下来。
2、引起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好之”就是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能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用较短时间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
3、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促使们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应
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揣摩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二、导入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常用的方法。特别在上数学课中,经常是先复习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再引出本节内容。
(三)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四)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臵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我在讲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是这样导入: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唐僧西天取经天气热,八戒抱瓜来解热渴,悟空逼它把客请,每人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把眼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的,我应该多吃才行,我要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切下六分之一给八戒,八戒接过瓜奇怪的说:分给我的瓜怎么比你们的少呢?肯定是猴哥在作怪。唐僧听了摇摇头说:还是先送八戒去学堂念书吧,这不八戒来了,和我们来上比较分数的大小。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讲循环小数时,就用才“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让学生接着讲,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象这个故事一样的课,<<循环小数》
(六)歌曲导入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
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七)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加黑板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实现,其效果有时是其它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当然,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作为数学课堂教学,除了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方式引入新课外,有时也可尝试较深层次的理性方式导入新课。如通过艺术欣赏、材料分析等。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篇:教学感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韩月
新学期接收了新的学生,对每个孩子我都充满了期待。然而一堂堂课下来,却充满了失望,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换句话“学生的发言率”超低,任我怎样呼唤,招引、引诱,学生的答题热情,参与热情,始终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下来应该是: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我的课堂的亲和力有问题吧。
新的班级每个学生对自己在班中的定位,都很模糊,生怕自己在新同学面前丢脸。而这点促使每个人都不轻易表露自己,再有学生对我的教学风格还不熟悉,生怕遭到我的批评,这就出现了“冷堂”的现象。
想到这些后,我在课堂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力求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根据每个孩子的基础情况和才智,分层得对学生提问,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再有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但不批评还给你勇气鼓励,给他适当的补充,让他有下次站起来的勇气。
这样几个星期下来,学生渐渐找到了自信,也适应了我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成了学生畅所欲言、抒发感想的舞台,!我成功了,学生也受益了!
相信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学生以后的表现会更出色!
第四篇:好的开头是成功演讲的一半
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会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有趣的是,准备演讲从来不是从开头入手,而是应当先确立演讲的目的,然后围绕目的收集材料,并将材料加以组织整理,最后要做的才是着手准备开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开头方式。那么,应当怎样做好演讲的开头呢?
一、开头要能吸引听众的注意。演讲开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并集中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改变,一般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幽默等手段达此目的。例如,麦克米兰石油公司副总裁迈克斯·艾萨克松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便运用了引言和反诘的方法来吸引听众: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那么,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害怕演讲呢?
二、开头要为听众解释关键术语。如果演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听众能否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那么在演讲开头时对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例如,一位公司副总裁在就记者招待会的用途发表演讲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公共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指“与公众的关系”,即任何涉及到公司或个人的关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地利用媒体——最常见的是书面形式——为公司谋取最佳印象或形象。
三、开头要为听众提供背景知识。演讲时,演讲者被认为是专家或权威。因此,如果听众对演讲的主题不熟悉或是知之甚少,那么很有必要在开头部分对听众讲述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它们不仅是听众理解演讲所必需的,而且还可以体现出主题的重要性。美国空军少将鲁弗斯·l·比拉普斯在夏努特空军基地的一次宴会上作演讲时,就对“黑人遗产周”的有关背景知识及其对美国空军的重要性作了介绍:
我很高兴来到此地,同时我也很感谢应邀和在座各位讨论有关美国黑人问题。为保持和增进民族间的理解,美国各大州又开始纪念“黑人遗产周”。在这夏努特空军基地,我们庆祝它则可以对美国空军进行完整无缺的教育。
我们民族的主旋律是:“黑人历史,未来的火炬。”
这个已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一部分的纪念活动,是弗吉尼亚州纽坎顿市卡特·g·伍德森最先提出并计划的,他现在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之父”。伍德森先生于1915年成立了“美国黑人生活和历史协会”。后来,他又于1926年发起了“黑人遗产周”纪念活动……
四、开头要为听众阐述演讲结构。演讲时,应当利用开头部分对演讲内容加以概述,让听众了解演讲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特别是当演讲的主题很复杂,或是专业性较强,或是需要论证几个观点时,这样做就能使演讲显得清楚而易于理解。例如,汉诺威信托制造公司的主席及总裁约翰·f·麦克基里卡迪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就很明了地陈述了他演讲的结构及范围: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我很荣幸应科里曼主任的邀请来参加这个在我国很有权威的商业论坛——在见解上它可以与底特律和纽约的经济俱乐部相提并论。
首先,我将对最近的国内经济形势加以展望。我认为它并非人们有时所想象的那样严峻。
第二,谈谈近期欧佩克的经济增长对国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但又是完全有办法应付的。
第三,对总统的能源建议作几点评论,我认为它既令人鼓舞,又令人失望。
最后,我将就演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必要的现象以及美国的现状谈一点个人看法。
五、开头要为听众说明演讲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演讲的开头应揭示出演讲的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听众要么会对演讲失去兴趣,要么会误解演讲的目的,或者甚至于会怀疑演讲者的动机。美国快递公司主席詹姆斯·鲁宾逊三世在短短的15秒钟内便把他的演讲目的陈述给听众: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个露面机会。美国广告联盟是美国传播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国传播工业还面临许多问题,而重担则落在大家的肩上。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便是就这些问题及它们呈现出的挑战谈谈我的看法。
六、开头要能激发出听众的兴趣。从本质上说,听众是很自私的,他们只是在感到能从演讲中有所收获时才专心去听演讲。演讲的开头应当回答听众心中的“我为什么要听?”这一问题。在对美国会计协会罗切斯特分会的一次演讲中,演讲顾问唐纳德·罗杰斯通过表达他对听众需要的关心而激发起了他们的兴趣:
我今晚要演讲的题目是“信息的透露”。确定这个题目之前,我先是查阅了本地的会计年鉴分册和全国会计协会的学术专刊,然后又询问了我的同事亚历克斯·莱文斯顿和戴夫·汉森:“今晚来听演讲的人都有哪些?他们希望我讲什么?”他们告诉我在座的各位都是些很热心的人,希望我的演讲有趣而富有启发性。因此,我将告诉大家一些有用的知识,我也同时希望我的演讲简明扼要,并留给大家一定的提问时间。
七、开头要能争取到听众的信任。有时候,听众可能会对演讲者的动机发出疑问,或是与演讲者持相反的观点。在诸如此类的场合——特别是想改变听众的观点或行为时——要使演讲成功就需要建立或是提高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杰弗里和彼得森两位专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下面几条建议:
(a)承认分歧的存在,但是着重强调共同的观点和目标。
(b)对那些连演讲还没有听就对演讲者的名声和所作所为进行攻击的行为加以驳斥。
(c)否认演讲的动机是自私和个人的。
(d)唤起听众的公道意识,让他们仔细地去听演讲。
第五篇:演讲技巧:好的开头是演讲成功的一半
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会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有趣的是,准备演讲从来不是从开头入手,而是应当先确立演讲的目的,然后围绕目的收集材料,并将材料加以组织整理,最后要做的才是着手准备开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开头方式。那么
应当怎样做好演讲的开头呢?
一、开头要能吸引听众的注意。演讲开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并集中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改变,一般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幽默等手段达此目的。例如,麦克米兰石油公司副总裁迈克斯·艾萨克松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便运用了引言和反诘的方法来吸引听众: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那么,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害怕演讲呢?
二、开头要为听众解释关键术语。如果演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听众能否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那么在演讲开头时对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例如,一位公司副总裁在就记者招待会的用途发表演讲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公共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指“与公众的关系”,即任何涉及到公司或个人的关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地利用媒体——最常见的是书面形式——为公司谋取最佳印象或形象。
三、开头要为听众提供背景知识。演讲时,演讲者被认为是专家或权威。因此,如果听众对演讲的主题不熟悉或是知之甚少,那么很有必要在开头部分对听众讲述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它们不仅是听众理解演讲所必需的,而且还可以体现出主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