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1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盲人火车 教学要点: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教学过程:
1、引入
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
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
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
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第三课时观云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教学过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
2、观云
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
1.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以及制做环境问题图,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为棋子,绘制好的校园或社区地图,每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环保小卫士
孩子们,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没有谁下过环保棋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认真观察旅行棋盘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骰子,小组内做一个骰子就行,老师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几个数字)。制作是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戏吧!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组内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画的是什么,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奖罚。谁最先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明白吗?!好,让我们开始吧!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开心吗?
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开心哦!让我们来听听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来如此啊!
那么,在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想象中,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 汇报交流。
二、画环境问题图。
老师这有一些已经绘制好的校园地图,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课下所观察、发现的环境问题绘制在地图上。
学生活动,绘制环境问题图。
三、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发现的环境问题。
师:孩子们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大家绘制的环境问题图实在是太棒了,大家的交流非常的精彩。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说吗?
„„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活动我们班产生了很多环保小卫士,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环境问题,就让我们肩负起环保小卫士的职责,好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3问题银行
教学要点:
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判断该动物的名称。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将问题作为一种财富存入问题银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2、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教学准备: 分组。
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物卡片。
每小组一张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想到的问题。问题银行账户。教学过程:
一、游戏:我是谁?
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动物”,将动物卡片贴在他的背后,(别让他看见),另几名同学作裁判。
扮动物的同学每次提一个问题。裁判要做出正确、真实地回答,但只能回答“是”、“不是”或“不知道”。
扮动物的同学通过提问,确定背后的动物名称。如果猜不出,可以由裁判进行提示。比比谁用最少的问题就猜出了答案。交流提问的经验。
二、问题银行开业了。
孩子们刚才的活动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是我们党是能够解决的,有些是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我们要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再解决。记录在什么地方最好呢!
下面老师宣布一件事情,我们班的问题银行从今天正式开业了!下面请同学们认领自己的问题银行账户。
师:想做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将问题记录在白纸上,并进行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分类(如:生物类、地球、宇宙和其他问题),然后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将会是我们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同时,如果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将他提出来解决掉,在我们存折提取时间栏中填上时间。
三、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就让我们存入问题银行中,让我们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在今后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像科学家一样,从里面选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第四课时
问题银行开业了 目标:
·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准备:
·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头脑风暴时想到的问题。·制作问题存折,给每组复印一份。活动过程:(1)各小组认领问题银行储蓄箱,宣布问题银行开业了。
(2)教师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从小到大心中所藏的问题。(3)将问题记录在大白纸上,并进行交流。(4)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卡分成生物类、地球与宇宙类和其他问题三大类,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
(5)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开发问题宝藏 要点:
提供材料超市,让学生选取自己小组所喜爱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更准确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
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准备:
·提供材料超市。
·准备2开大小的白纸,每组一张。·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彩笔。活动过程: 引语:“想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其实每一个物体里都蕴藏着许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问题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问题挖掘出来。”
(1)教师从超市中拿出一个吸铁石,让学生观察提问,教师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绘制出关于吸铁石的概念图。
(2)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体。
(3)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4)每个小组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组提出的问题。(5)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 2.1“五官兄弟”游乐场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体验五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人体五种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仔细体验、观察及积极提问的习惯。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3~4种常见水果各2~3个、玩具2~3个。大自然中的声音磁带,录音机。蒙眼罩,调味品若干。视觉区活动中的物体要尽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声、色、形、味俱全,以便学生描述和反思眼睛的作用和局限。
布置活动场所:布置五个活动区,各活动区之间位置适宜,避免干扰,又要便于管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课的盲人火车游戏,大家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同样非常有趣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一下我们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分组选出组长。在活动中小组要发扬集体的作用,集体行动,互相协作。
三、游戏规则。
1、视觉区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品,把眼睛能够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同时讨论并思考物体还有哪些属性是眼睛不能观察到的。
2、听觉区活动:播放录音,所有成员倾听并记录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闭上眼睛会增加活动的乐趣)。思考:我们的耳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3、触觉区活动:蒙上眼睛,用手触摸袋中的物品,取出并猜出它们的名字。思考:通过手的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4、嗅觉区和味觉区活动:轮流蒙眼,在小组同学帮助下用鼻子嗅,以辨别出常见食物、调味品的气味,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猜不对时,协助的同学帮着取一点让他尝一尝在猜。思考:人体的嗅觉和味觉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哪些属性
四、分小组开始活动。
五、交流与总结。
讨论活动体会和发现,说说人体五官在观察活动中各自的作用。2.2瓜果交易会 教学要点: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和选购常见瓜果,认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
生、熟、新鲜、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采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选择瓜果的本领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1、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须协商进行。
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交流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寻找秋天(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动要点:
这个活动是从“寻找秋天”开始的。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在校园内选择要观察的花草树木,其中有自然变红的叶、变黄的叶等等;校园里杂草丛生、经常发现蟋蟀出没的地方。
教学活动过程: 1.质疑激趣
放一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2.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3.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如,叶的美丽靠自己留心欣赏,我们感受到叶的美好,就会喜欢它、爱护它。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4.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组挑选1-2篇,由一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报。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节课探究的主题。
寻找秋天(2)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气温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
教学要点:这节课,实际上是手脑并用,探究树叶变化的过程。学生准备:笔,纸,树叶,红毛线,铁锤,钉子。
教师准备:温度计模型、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卡纸,透明胶带,剪刀。教学过程: 1.测量气温
(1)谈话:树叶是由气温染成五颜六色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
(2)认识温度计 ●分组观察温度计。
●汇报观察结果,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3)正确使用温度计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温度计离地面约1.5米左右;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4)学习记录温度的方法
●讲解:用摄氏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其中C表示摄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温度叫做零上温度,读的时候先说数字,再说单位(摄氏度)。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是这样,先写数字,再写单位。零上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0度以下的温度叫做零下温度,读的时候要先说“零下”,然后说数字,再说单位。例如-10℃,-20℃,-30℃。写的时候也按这种顺序,用“-”表示零下。
在温度计上读温度的时候,要看清从0—10分成几格,每格是多少度。如果分成10格,每格是1度;如果分成5格,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
(5)交流与分析 ●整理测量数据。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气温资料。
●讨论与分析:气温由22℃降至10℃的这段时间称为秋天。2.制作树叶书签
制作方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废旧书报夹一个星期左右,使它们变得干燥、平整;
(2)然后衬上卡纸,较大的树叶可用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后再用透明胶带固定;较小的树叶可直接把树叶固定好,再修剪卡纸的外形;
(3)最后,在叶柄处系上红毛线即可。
3.阅读“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五颜六色”,总结探究的内容。拓展:(1)下周上课时展示各自制作的树叶书签。
(2)下周上课时每人带来一种果实。
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这一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生准备果实,毛巾或餐巾纸。教师准备小刀,盘子。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小科学家成果展示栏”里展示一个星期。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除了叶子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示会
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一样吗?(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
1.寻访蚂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波特(George Porter 1920~)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好奇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富想像力。这正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和必备的素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访蚂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1)引入活动:寻踪追击。第1个画面:观察并提出问题。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究究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咱们顺着长队去瞧瞧!”。
第2个画面,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四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追击。探探、奇奇跑的快一些,最先找到并趴在地上观看蚂蚁窝:“我找到了!蚂蚁住在花盆底下。”妙妙、究究闻声而来。
(2)做“蚂蚁”。“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在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最容易提出的问题。蚂蚁身体小,仅靠观察,学生不会对蚂蚁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因此,用制作蚂蚁模型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学生形态的了解,主要用意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
(3)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二级目标:多层次对蚂蚁的观察和提问。
根据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分为三个观察层次:“蚂蚁吃什么?”“蚂蚁在干什么?”“蚂蚁长得什么样子?”。活动的展开循序渐进,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探究主题。
观察由不同的形式和类型。一是定性的观察。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定量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等画面,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次上的观察。
(4)蚂蚁的“兄弟姐妹”、各种各样的昆虫。这是由能力培养到内化知识的过程。通过观察与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提问的方法,知道了蚂蚁的形态特征。在这里,教材中呈现的语言不多,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对蚂蚁这一类昆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归纳出昆虫这一类动物的特征,拓展知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5)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拓展活动,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4.2动物怎样过冬
教学目标:
通过多层次的观察和提问,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教学准备:
蚯蚓、蚂蚁、蛇、青蛙、喜鹊、燕子、熊、猫等常见动物的卡片或模型。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1、观察提问
“小蚂蚁找朋友”是在巡访蚂蚁的基础上,更宏观的观察活动和有意识的提问。阅读这个小故事。
小蚂蚁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们在干什么?
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2、分类
同学们大家真是太棒了,通过搜集资料与小组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动物们过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打我们搜集到的动物的过冬方式进行分类吧!动物的过冬方式可以分为几类?你们是怎样考虑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备粮:蚂蚁„„ 南飞:大雁„„
换毛:猫、狐狸„„
每组两人,轮流抽取卡片,讲讲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看谁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过学生喜欢的活泼的方式,激发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来排练一个小节目,扮演准备过冬的动物。看那一小组的表演最棒!
4.3上夜班的动物
教学目标:
通过多层次的观察提问,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存款现在有多少了。今天就让我们来从中选出一些问题来解决吧!
今天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
生:我从问题银行中提取了一个问题:晚上,动物是否都安静的睡觉呢? 生:有些动物白天睡懒觉,晚上干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二、夜间的巡警
打开课本37页,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然后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全班为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阅读课文,分配角色,教师巡视。学生展示。
说说你在刚才活动中的感受,在这些角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观察与提问
我们还知道哪些上夜班的动物?关于它们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把我们的问题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四、观察与讨论
这些动物是怎样上夜班的? 它们上夜班都在做什么?
小组内整理一下我们所知道的,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汇报交流。
五、动物夜间通行证
有些动物是上夜班的,给他们办一张“动物夜间通行证”吧,否则猫头鹰警官会抓他们的!在办证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了解关于这种动物的那些资料?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老师这有一张蟾蜍的夜间通行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小组选择一种上夜班的动物,为它们办一张通行证吧!全班展示交流。
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
1、探访蚯蚓的家
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
(4)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
(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5.2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学要点:
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教学准备: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
教学过程:
一、玩泥巴
同学们,玩过泥巴吗? 喜欢玩泥巴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泥巴!不过今天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们不但要玩,同时还要观察我们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去一些泥巴,开始动手玩一玩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玩过泥巴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归类,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关于土壤我们还能怎样玩?又有哪些新发现?把你的发现和想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课下的时候,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二、沙和石头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之内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大家有这么多问题呀!现在让我们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吧!在研究之前先让我们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学生分组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通过我们的研究,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让我们把它们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不要忘了课下继续研究哦!
三、奇石展览会
课下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大家带来了吗? 下面让我们用我们收集的奇石开一个奇石展览会吧!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与活动,自己反思一下,你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沙与石头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课下的时候不要忘了继续研究哦!
5.3蚯蚓的邻居
教学要点:
观察土壤里的动物,设计不同土壤对生物生长影响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目标:
1、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漏斗、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和蚯蚓、蚕豆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探究试验。
取一些肥沃的土壤,放入漏斗中,在漏斗上面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汇报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是蚯蚓的邻居。那么,现在我们该把这些小动物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
我们应该把它们送回原来的地方。
三、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在前边几节课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蚯蚓的知识。那么,你认为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土壤呢?
学生猜测。
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我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试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不愧为小小科学家。你们认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设计实验。
师: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
师:这个实验实在是太好了,可是我们用这40分钟时间是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具有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课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你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做研究吗?
„„
师:不要忘了做记录哦!
四、调查。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土壤都被迫害了,我们会怎么样呢?
可是我们的有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土壤,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 课下的时候请各位同学向身边的人进行调查或进行查资料,了解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以及危害,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5.4落叶到哪里去了
教学要点:
让学生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使学生了解动物活动和细菌对土壤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学准备:
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人类改良土壤的录像资料和相关书籍。教学过程:
1、大树下和田地里有许多落叶和枯草,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学生讨论交流。
2、实地观察。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不要忘了收集一些腐烂程度不同的叶子。
3、落叶变成了什么?
出示我们收集的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交流。
阅读课本52页“趣味阅读”。
通过阅读你认为蚯蚓起到了什么作用?
4、实验验证,拓展认识。
下面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仔细观察,看看蚯蚓是怎样为改良土壤而默默工作的。同学们你们准备怎么做?
学生设计方案。
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5、观看录像资料,了解人改良土壤的方法。
6、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蚯蚓为改良土壤而默默的工作,了解了一些人类改良土壤的方法,课下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同时,让我们尽自己所能为我们美好的家园作一些贡献。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
1自转旋翼
教学目标:
学着制作一个自转旋翼,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针对“影响自转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这个事情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落实到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由定性观察上升到定量观察阶段。并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尺(直尺、长卷尺)、秒表。2.纸、剪刀、回形针 B、学生准备:
比赛用纸、剪刀、回形针、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学会制作自转旋翼②试验,找到让自转旋翼下降的方法 ③选一个下降最慢的作品参加比赛。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制作自转旋翼。
注意事项:纸的大小不能改变。自转旋翼要能旋转。进行简单的小组比赛。评出每组的第一名。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班级比赛自转悬翼。
小组第一名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比赛,选出班级前三名,教师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
有前三名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三、研究自转旋翼的下降时间、翅膀大小等特点时,需要搜集实验数据。光凭感觉是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据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1.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 2.教师介绍测量工具。
总结出自转悬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2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
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
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
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3.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降落伞 测试方法:
A:一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从降落伞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B:要保证降落伞下降的距离一致。C:记录员及时记录时间数据
(三)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组交流本组所制做的降落伞的降落所用时间
2.每小组降落伞下降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一样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学生各自提出假设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确立一个假设,填好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问题:降落伞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保持不变的是: 需要改变的是:
5.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指正小组研究方案中有误或不全的地方。6.小组开展研究,并填好数据。结论:
(四)汇报交流:
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1科学,生活的朋友
教学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修正的能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做一个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的踪迹。科学就蕴藏在这些问题中间,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奥秘吗?请提出更多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以小组讨论。
2.整理与交流(问题大比拼)把自己的问题归归类,再交流。
先把科学问题与其他问题区分开来。
把科学问题分成几大类。在每一类问题中都选出个自己认为更好的问题,与大家交流。3.评选出最佳问题。如“最有深度的问题”、“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等。
2科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比较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认识到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过程:
1.图片对比分析
(1)看书上70页的图,说出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2)学生汇报。
3.调查
科学还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呢?请做一个调查。妙妙问:以前家民伯伯是怎样耕地的呢? 以书上为例提出问题。4.采访
(1)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周围的大人们,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分五小组,组成负责,确定采访对象给组员分工。(3)整理采访记录。(4)交流。5.制作科普展板
(1)把自己在调查和采访中遇到的感受最深的内容,用图画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制作科普展板。
(2)在班级展览。3展望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心中的未来。教学过程: 说说议议
1、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生自由发言。想像画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解决更多的科学难题,请发挥想像力,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
2、学生绘画。
3、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名读科学自助餐《未来的衣服》。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目标:
了解从古到今科学家的事迹,制作“因果关系卡片”。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准备: 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片”。每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容
贴在扑克上即可。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过程:
1.激思引趣,引入活动。阅读教材上大科学家和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成功探究的案例。
2.因果关系卡排序。
同学们,我们经常玩扑克。课前我们已经利用扑克制作了“因果关系卡”。这节课我们对扑克卡片排序。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A、鲁班发明了锯。
B、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C、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D、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E、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F、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G、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H、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I、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J、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K、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
学生按照顺序读书上的故事。我也能当科学家
教学过程:
1.因果关系卡竞猜
2.指名读游戏规则,然后将全班分为4—6组。3.a、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4.b、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卡准备回答;
5.c、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它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问题卡”及“结果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问题卡”、和“结果卡”。
6.d、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本套“问题卡”、“结果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
7.e、计分方法.各组起始分100分,进行抢答,答对加20分,若不能正确地找到相应的“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应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各分,对该次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8.2.回顾与反思
9.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令自己骄傲的“观察与提问”的经历是什么?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10.3.作业
11.填写书上85页的内容
第二篇:三年级集体备课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张大成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以“诗”为主,无论是诗歌体裁还是散文,文章中都透露出浓浓的“诗”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诗歌,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挚感情。《古诗两首》作者杜牧和张继通过写景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分别抒发了热爱大自然和客居他乡的忧愁之情。《做一片美叶子》通过写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再由“物”及“人”,由“叶子”想到“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三篇课文都是 立足于文章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目标。《学会查“无字词典”》告诉我们:L学习知识不光可以从书本上学,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引导学生体会新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提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时不易体会和把握。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读、写本37单元个生字以及14个新词。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五、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借助字典,课后生字表开展自主识字活动。在理解词义上,可充分运用《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所揭示的方法活学活用。
2、设置情境,在多种诵读形式中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5 6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第1课
第2、3、4课
练习
1、作文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焦艳明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西湖》为描写人文景观的,《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描写的是自然景观,令人向往。通过学习:一是间接观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二是在语言的品味中提高语感;三是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表现的方法;四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景物,比如查资料,到实地旅游等。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读书的主人,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
本单元要求学会的生字有28个,二会字有14个。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和第7课《拉萨的天空》要求全文背诵,第6课《西湖》则很人文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进行背诵。这三篇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生字。能掌握构词的方法并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来。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育课文
3、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写法的形象性、生动性,并能依照例子写比喻句。
4、学会抓住景物描写景色的方法:景物要抓住特点来写,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重点: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语言环境体会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知道要通过抓住具体的景物来描写一处景色,并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来。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的习惯。
难点:
1、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2、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仿照它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由此迁移,学会构词。
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生动性、形象性,并能仿照例子写比喻句。
三、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教学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6、认真备课后,再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北大荒的秋天》
3课时
《西湖》
2课时
《拉萨的天空》
3课时
习作2
3课时
练习二
3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赵雅群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是根据思想内容选编课文的。三篇课文,《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都是童话故事。教育学生,遇事要自己独立思考;要敢于为群众除恶。
二、单元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从文章中受到思想的熏陶。
4、学会复述课文。
5、作文时,能先观察书上的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教学设想:
8、《蒲公英》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分别到沙漠和湖泊里去,结果都死了。寓意,可以是多元的:种子只能在泥土里生长;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听老人的话。
课文的语言很美,我觉得要抓好字、词、句的教学,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在学生学完全文后,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
9、《三袋麦子》
课文也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猪、小牛和小猴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一袋麦子后,各人有各人的处理方法,结果完全不同。
故事分为两段。第一段:过年前,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礼物,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二段:一年后,土地爷爷回访了他们。土地爷爷夸赞小猴“真聪明!真能干!”
寓意,应该是不能只顾眼前,要想到以后的生活。小牛和小猴都是对的,但小猴做得更好。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土地爷爷回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所表达出来的态度。
这篇文章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以突破难点。
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二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三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比完之后,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先小组内演练,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这样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
当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假如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你,你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10、《哪吒闹海》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小哪吒带着两件法宝,跳进了大海。用乾坤圈打死了“夜叉”,又用混天绫使三太子显出了原形。从而征服了东海龙王,让人们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哪吒决心治服东海龙王父子,为老百姓出一口气。第二段:一天,哪吒带着两件法宝,战胜了夜叉和龙王三太子。第三段:东海龙王不敢胡作非为,人民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寓意是要申张正义,不畏强暴,为民除恶,但是又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可以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可以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各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最后练习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课后可组织讲故事的比赛。我建议还可以补充阅读一篇听了老人的话,取得成功的寓言故事,与前面两篇故事组成一个整体。习作3 这次习作是指导学生简单地描写景物,具体地写一写动物。书上有一幅景物图,画有天空、树林、小河,是黑白色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插图,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练说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画后,让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让学生明白仅写一下小动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好词好句。
练习3学用字词句
结合生活实践学习词和句。(1)学会区别近义词,能用拆词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既要懂得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又要渗透词语的搭配。(3)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读读背背
8个成语都是有动物构成的,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先用拆词的方法,理解成语字面的意思,再理解内含的意思。也可让学生寻找同类的成语。
《晨牧》
题目的意思,也可用拆词法理解。是怎样的早晨呢?“雾浓,似云烟。”人前面的鸭子,都看不见。是谁去放牧?一个农家的小孩。他是怎么在早晨去放牧的?
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8、《蒲公英》
2课时
9、《三袋麦子》
2课时
10、《哪吒闹海》
2课时习作3
2课时 练习3
3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张如栋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第八次》《卧薪尝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和练习4组成。《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卧薪尝胆》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练习4》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二、单元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⒉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如果……就……”、“果然”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5、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3、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小作者在山坡上看见哪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注意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有动有静地写。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朗读法 故事法
五、课时安排:
《第八次》
3课时 《卧薪尝胆》
3课时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3课时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徐园园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东方之珠” 》、《小露珠 》、《石榴》三篇课文、课文《“东方之珠” 》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露珠 》通过描写小露珠的形成到消失的过程。赞成了小露珠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石榴》以及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顺序来写石榴成熟的过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倾听”“闪耀”“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号、省略号。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5、明确习作要求:了解动物的趣闻,设计动物名片。能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创新求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明确习作要求:了解动物的趣闻,设计动物名片。能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创新求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朗读法、故事法
五、课时安排:、《“东方之珠” 》
2课时
15、《小露珠 》
2课时
16、《石榴》
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张大成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安排课文三课,习作一篇,练习一篇。其中,《石头书》是以对话为主体,介绍岩石知识的一篇科普文章。《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一篇反映农业生产常识的童话故事,另一篇是科学小品文。这两篇在写出法上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而有个性。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练习6包含有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学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好毛笔字等五项内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18个生字只读不写,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这方面首先让学生整理,然后让他们分别在黑板上写出来,集全班同学的智慧,这样会掌握大量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朗读本单元的各篇课文。
4、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6、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某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7、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8、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并用此方法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进行小练笔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2、了解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习用自己个体语言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4、有顺序观察、并写清楚最喜爱的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学建议
1、在《石头书》的教学中,主要有三部分: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老师制作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课堂上的朗读和讲解。总的说来,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对文章有了透彻的理解。整个课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课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改进,例如:课堂语言要更加精炼、板书要更加规范……
2、《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3、在《航天飞机》中,有较多的篇幅是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和基本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和特点是语文课的一项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把了解知识作为语文的全部,就很容易使语文课堂变味。所以,老师们要把握好“了解”这一目标的尺度。
五、单元课时安排:
《《石头书》
2课时; 《小稻秧脱险记》
2课时; 《航天飞机》
2课时; 《习作六》
2课时; 《练习6 》
3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赵雅群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军神》、《掌声》、《金子》;一篇习作“我的学习伙伴”和一个综合练习七。
三篇课文都充满一定哲理,通过人物的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三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感悟坚忍不拔的意志,正确地看待自己,善于转变自己的思路。《军神》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几个部分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掌声》通过小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人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一文由彼得的遭遇,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二、单元主题目标:“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感悟坚忍不拔的意志,正确地看待自己,善于转变自己的思路。
4.学习默读课文和快速阅读的习惯,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课文故事。养成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习惯。5.认识戏剧中常见的几种脸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读背成语和贤文,理解意思,了解战斗英雄的故事及古人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优良的品质。6.摆放身边的玩具,并通过摆放玩具编写童话故事。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相关片段。2.由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育。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2.练习编写童话。
五、单元课时安排:
《军神》
2课时; 《掌声》
2课时; 《金子》
2课时; 《练习7 》
3课时; 《习作七》
2课时。
2014年秋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和一个综合练习八。本单元课文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重点,要求学生旨在理解诗句意思,为习作写古诗的研究报告作准备。两篇课文写的都是作者或文中的人物回忆年少时的事,《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孙中山》一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的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4.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5.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6.掌握请假条的格式,会写请假条。
三、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掌握请假条的格式,会写请假条。
4.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单元课时安排: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时;
24、《孙中山破陋习》
2课时; 练习8
3课时;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2课时;
第三篇: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4年3月---7月汶川县科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汶川县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在进行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也有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为了更好的推进汶川县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更好的向浙江培训带着科学先进理念、先进科学教学方法归来的老师学习,更好的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让教师有所得学生有所益。备课组特拟定了2014年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将全县科学教师分为上下两个片区,上片区由汶川二小吴逢高负责,下片区由八一小学赵良友负责,组织安排相关的活动开展。严小文老师负责监管、督查工作的开展。
1、上片区人员分配
三年级组:余刚汤琴杨乾辉 王道菊
四年级组:张明袁隆海 雁门小学科学教师吴逢高
五年级组:韩焰 杨春贵 董平
六年级组:洪远志朱国忠孙蓉
2、下片区人员分配
三江、八一组(三 四年级):
赵燕马彦林王志华赵良友刘忠强赵良友
漩口、映秀、银杏、卧龙、耿达组(五 六年级):
阮长俊张龙永 王龙兵 张世清 余来友孙开勤姚奎胡伟 各组最后一位教师为该组负责人。
二、研讨方式
1、上片区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研讨,人员定期集中,上课、评议为主。
2、下片区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研讨,人员定期上网交流,讨论。
三、研讨的内容
以课标要求为根本,在教材处理、教学目标、实验材料、实验改进、实验记录单设计等方面进行主题讨论,主要突破实验材料、实验改进、实验记录单设计。每位教师以相应的方式呈现自己在研讨中的工作(网络讨论记录、修改完善的教案等)。
四、纪律要求
每位教师按具体的工作安排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上交相关的电子、文字资料,各组负责人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各组的工作情况。
五、资料收集及其他安排。
每组组长要负责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后交各片区负责人同意保管、存档。
具体的工作见片区计划。
汶川县科学集体备课组
2013年12月
第四篇:科学集体备课总结
太来小学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科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综合教研组科学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努力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的科学集体备课活动。现将本次备课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一、真正发挥了整体的力量,对于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有些老师不熟悉,所以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把握好重难点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真正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二、真正处理了一些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当局者迷”的原因,自己很难发现和改正。通过集体备课,使这些问题能够浮现出来,同时再通过共同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得以解决。因些在课堂上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中途卡壳的现象。
三、真正获得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和交流,在我们思想、方法进行汇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
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我们按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但是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对备课准备不够充分,显得有些仓促和盲目。教师的参与意识不够,集体交流讨论一言不发,或赞不绝口,或发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切实可行,而没有达到更深的教学研究效果。
总之,经过这次科学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我们发挥了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授课水平,还提升了教学研修的步伐,使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得以前行。
2015年5月15日
第五篇:科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内容及方式初探
教师 唐冬梅
单位 长沙县春华镇武塘小学
引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重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部经过分析讨论与研究,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规定新课标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科学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同时将科学课程定位为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也就是说从文件角度提高了科学的课程地位,使之上升到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同时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特别是一年级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新课标,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一年级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一年级教材的解读两个方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科学新课标 一年级科学 教学方式 教材解读 正文 一、一年级科学课堂要掌握有序和有趣的平衡
根据新课标进行一年级教材的分析,再结合一年级学情的分析确定一年级科学的教学方式。近来听了多位专家及长沙县各校一年级教师的讲课:发现在一年级的科学课堂上,教学容易走向“打地鼠”的窘境,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缺乏逻辑,所以教学常规和组织教学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同时又要掌握好平衡,第一节科学课往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可能会因为第一堂课爱上这个老师或者这门课程,也可能因为老师严格追求课堂秩序而被打压,一颗神圣的好奇心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我认为掌握好一年级课堂有序和有趣的平衡,是一年级科学老师最应该做的(附课件《第一节科学课》)。
二、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简单而又具有科学性,教材的结构有2个特点:大单元结构和四个板块,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求掌握原理而仅限于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但是每个单元和板块的顺序又是有它内在的科学性的,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两个单元:植物和比较测量。
(一)植物单元
植物单元重点在于让学生逐步学会观察、记录、描述,以观察为例: 第一节《我们知道的植物》(核心概念:植物是活的,未进行观察)第二节《观察一棵植物》(整体观察)第三节《观察叶》(局部观察)第四节《这是谁的叶》(带目标观察)
观察方法经历由远而近,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
(二)比较与测量单元
比较与测量单元是学生走向工程与技术方向的启蒙单元。也有其排版的科学性 第一节《在观察中比较》(整体感知)第二节《起点和终点》(确定标准)
第三节《用手来测量》(手大小长短因人而异:同类物体不同标准的测量)第四节《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不同类物体同一标准的测量)第五节《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同一种物体同一标准的测量)第六节《做一个测量纸带》(范围通用标准物体的测量)第七节《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通用标准物体的测量)
学生经历从模糊的感知到精确地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科学标准的形成,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所以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既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切实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和课堂的有序,又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神圣的好奇心,同时切实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在深意,科学地引导,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喜欢科学爱上科学,从而达到科学课标的要求,让孩子们既感到有趣,又培养孩子们科学的精神,锻炼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引导,达到良性循环。参考文献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冀思琪,刘军(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
《教育实践与研究》..................................................《知网》(2017年第13期)《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科学教学》........................................洪霞(长沙市小学科学工作室)《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