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7: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第一篇: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领航员》是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九板块——人类的朋友中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在一只白海豚的带领下海轮平安顺利地通过了一条地形复杂,风浪又大,经常发生事故的海峡。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人类可爱的朋友——海豚。并在课文的第四段用了两处笔墨写海豚的动作,从海轮上的人们对海豚动作的不理解,到最后解读了它的动作,从而海豚与人类心灵相通。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在叙事当中描写,使人们爱上这个小生灵,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的关系。本课承担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点是继续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本着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来设计本节课。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个别词语还是很难理解,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只有此时打好基础,才能为将来升入高年级做好准备。

学生刚刚步入三年级写作文又成为一道难过的门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选择了本篇课文做重点指导,《义务领航员》是一篇特点明显的记叙文,文章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模仿写法,积累语言。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懂得人类和动物的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关系。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继续学习用不同方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教学难点:

懂得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直接出示海豚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只可爱的小精灵吗?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船长和水手们都亲切地把这只白海豚称做什么?学生们一定能说出“义务领航员”,此时我相机板书题目,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找一到两名同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相机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整篇课文的主旨。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1、白海豚为什么导航?(第二自然段)

2、白海豚怎么导航?(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叫白海豚义务领航员呢?(第四自然段)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二)学习第二段,通过吉姆船长的心情,了解海峡的危险,为后文做好铺垫。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2页,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用笔画一画,看看白海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来很好的天气,风平浪静的海面,可吉姆船长的心情却并不 好,原因是前面有一条海峡。什么叫“海峡”?

2、把书轻轻平放桌面看屏幕,请你结合大屏幕上的语句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峡呢?(是地形复杂的海峡,是风浪很大的海峡,是常常发生事故的海峡。)(出示下一个幻灯片)

(1)你想象一下,地形复杂会复杂到什么程度?(到处都是暗礁、水道七扭八歪的)(2)风浪很大,会大到什么程度呢?(掀翻船只,摧毁船帆使船不能正常运行。)

(3)在海上航行的可能有载人的客轮,可能有运货的货轮,也可能有小型的帆船,那你说,发生的事故又是怎样的呢?(货物都掉到了海里,船毁人亡------)

(4)同学们,请你注意这个词语,“常常发生事故”,你有什么想法?(5)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个海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海峡?(6)多么可怕的海峡,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条海峡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极尽你们的想象,向大家展示了一条万分危险的,可怕的海峡。刚才你们所描述的这些,吉姆船长及其水手知不知道?(知道)(7)怎么看出来的。(海轮从这里经过时,船长和水手都捏了一把汗。出示屏幕)(8)你能不能读出紧张的感觉。

小结:这一段先向我们介绍了天气情况,又给我们展示了一条可怕的海峡,最后又写了海轮上的人对海峡的感受,下面,我们整体朗读,体会一下。老师来读前半部分,你们接读大屏幕上的句子。第二段:

就在吉姆船长为如何顺利地通过那个危险的海峡而伤透脑筋的时候,谁来了(海豚)。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海豚的句子。

8、抓住海豚两处描写动作的句子,体会海豚要表达的意思。

(1)学生汇报。这一段中共有两处描写海豚的句子,找同学读第一处,其他同学体会一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海豚。结合文中的词句说一说。

(2)这一处共有两个句子,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请同学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把这个句子中描写海豚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3)学生汇报动词。(板书:跃出、画弧线、钻进)

(4)海豚在空中画出的弧线是怎样的,我们在下面做一做动作好吗。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海豚从水中跃出来的美丽的画面?(漂亮吗?)

(5)海豚的动作这样美丽,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把海豚的动作展现出来,好吗?自己先试一试。(6)这只海豚还是一只怎么样的海豚,接着看下面的句子,请同学接着往后读。(7)看画黄色的字体,这里有一对关联词,把它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行不行(出示比较句子。不行,)? 小结:有的句子的词语,我们可以互相的条换,有的是不可以的。写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语的准确。(8)海豚就是这样不断地跳跃,不停地张望,“张望”你能不能做个动作?从“”不断地“不停地”两个词语中,你能感受海豚怎么样?(一直,很着急)(9)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句话。

(10)这里说“仿佛”在暗示什么,“仿佛”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象)。

(11)是啊,海豚究竟在暗示什么呢,老师找人读一下后部分的内容,请你结合后面的词句,谈一谈。(12)原来如此,啊,海豚就是这样不断地张望,不断地跳跃,来引起吉姆船长和水手们的注意。回过头来,再看海豚的动作,让我们都来当一次海豚,请你代替它来讲一讲他当时的做法。

吉姆船长看见了我,他的眼前一亮。我跃出水面,在半空中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然后又钻进水中。我一边在海轮前面游着,一边不断地跃出水面不停地向船上张望,我要告诉吉姆船长和他的水手们

。过渡:直到此时,吉姆船长才恍然大悟,真正明白了海豚的意图。于是拉响汽笛表示感谢,(13)来,让我们一同拉响汽笛感谢这只聪明的白海豚:嘟————(14)这时,海豚又有怎样的表现?(15)请别人读第二部分。

(16)比较一下,这是海豚动作的两次描写,她们是多么的相似啊,仔细观察有什么什么相同和不同呢?(17)你们猜猜,这一次海豚跃出水面又想对吉姆船长说些什么呢?(18)你猜想一下,海豚回游回去做什么去了。

(19)多么可爱的善解人意的小精灵啊,此时,已经脱离危险吉姆船长和水手们心理会是怎样的?(20)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感激一齐读这一句。(后一句)

9、学习最后一段。

从此以后,这只可爱的白海豚就成为我们人类的朋友,每一艘经过这个海峡的船只都得到了它的帮助,让我们大声读最后一段,称赞一下这只白海豚。

三、细读感悟,入情朗读:

联系课文内容,联系你们对义务领航员的本身的意思,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把海豚称为义务领航

员吗?(这是人们对海豚的亲切的称呼,把他当成朋友一样。)大声读课题。老师起头:我们的白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2、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个可爱的精灵,我们的海豚朋友说些什么?(出示图片)

3、如果说,刚才我还在怀疑这个神奇的故事的话,而在这个词语后面加了一个“?“,那么你认为它到底神奇在哪呢?此时,你们希望我做什么改动,希望你能说服我。(联系课文内容说神奇)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我不想给大家讲海豚救人是它的本能,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宁愿相信这是一只与人类心灵相通的海豚,因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存在的,在我们的大自然中,向这样神奇的故事又何只这样,让我们心怀着这份美好,与我们的动物朋友们和谐生活,互敬互爱,好吗?

四、拓展延伸:

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希别纳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时,看到两条海豚游向一条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会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时候这种举动显得十分盲目。在一个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小海豚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断地被海豚妈妈推出水面。其实,凡是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极大的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海峡

义务领航员 经过:白海豚领航:跃 游 张望 和平共处

结果:安全通过

第二篇:《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用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为什么这是个神奇的故事。3.懂得人类和动物和平相处、和谐互助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回顾 1.学生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3.回忆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找一找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船只要穿越海峡。)提前布置学生查“海峡”的意思,并告诉学生用向字典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是很好的学习的方法。并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2.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想象一下,海峡是什么样子?有多危险?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想象,体会海峡的危险。

4、学生感受到海峡的可怕后,带着这种感觉去朗读。指名读,评议,再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白海豚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用它的肢体语言告诉人们它的意思。课文的这一部分写得很生动,你能找到这部分读一读吗? 2.能抓住几个重点的词语谈谈这部分生动在什么地方?采用边做动作边读文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3.课文描写海豚的第一处动作的时候,用了一个关联词语“一边„„一边„„”,让学生比较如果把它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行吗?学生在比较中知道是不可以互换的因为两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从而明白词语不可以随便使用的道理。

4、小海豚在不住地张望,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精灵,你会对船上的人们说什么呢?

5、它多可爱呀,谁来读读这部分?把你对它的喜爱融进朗读。我们继续往下看,“海轮居然平安地通过了那段危险的海峡。”中“居 然“一词说明什么?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危险”的含义。

6、这时船长一下子明白,能用一个词来表示这个意思吗?(恍然大悟)

当我们的船长满怀感激地拉响汽笛时,小海豚又在空中划出。汽笛的声音将采用模仿声音的方法理解。让学生用手在空中比画一下,理解“美丽的弧线”的意思。

7.这时它又会对人们说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说说结果如何?感受海豚与人的和谐之美。2.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为什么说这是个神奇的故事?

三、自主表达,升华情感。

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写一写。把海豚与人的这份美好的故事,留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海峡

义务领航员经过:白海豚领航:跃游张望和平共处 结果:安全通过

第三篇: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1

《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3.善待生命,懂得人类和动物的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能复述课文。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2、善待生命,懂得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看老师带谁来了?(板画海豚)今天小海豚给我们带来很多小礼物呢!开火车读词语。危险的反义词是(安全)我们时时刻刻要注意交通安全,生命安全呀!回想一下,它为人类做什么了?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海豚是怎样创造生命的奇迹的。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究竟哪神奇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今天天气这么好,可是船长的心情并不好,为什么?(学生回答)

②理解“常常发生事故”是什么意思?常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经常)

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个海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海峡?(危险)(播放船撞击海峡的视频)眼看着生命受到威胁,他们能不害怕吗?

④多么可怕的海峡,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条海峡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⑤理解“捏着一把汗”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捏着一把汗?(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给与肯定)

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船长和水手的心情?你能不能读出紧张的感觉来。(画重音读)(大屏幕出示带重音的词语)配乐读。

小结:这一段先向我们介绍了天气情况,又给我们展示了一条可怕的海峡,下面,我们再次朗读来体会一下,老师来读前半部分,你们接读后面的句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正当海轮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故事的主人公小海豚出现了。

①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三段,看看有几处描写海豚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②理解第一次描写海豚的句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只可爱的白海豚。

出示句子1:一只白海豚跃出海面,在半空中画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然后又钻进水中,它一边在海轮前面游着,一边不断地跃出水面,不停的向船上张望,仿佛在暗示什么。(课件出示)

轻声读句子,找出表示海豚动作的词,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的同时把表示动作的词变红色)

小海豚还是个天才画家呢!它画了什么?我们也画一下。(以桌子为水平线)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爱的海豚,以桌为海的水平线,来画一条弧线好吗?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段海豚跃水的画面呢!(播放视频)

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表示看的词语,是谁呢?(张望)做一个张望的动作。向四周、远处看 向四周或远处看

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精灵,我就是船长,你会对船上的人们说些什么。它是多么善良、多么可爱啊!你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融进朗读中吗?(指导朗读,体会对海豚的喜爱之情。)

③师:在白海豚的带领下,海轮怎样了?(海轮居然平安地通过了那段最危险的海峡!)

居然:你能给“居然”换一个词语吗?(竟然)你能有“居然”说一句话吗?

师:正作为船长,他做了什么?(拉响汽笛表示感谢)模仿汽笛。他想对海豚说什么?

海豚读懂了船长的话。

④出示句子2:白海豚再次跃出水面,还是在半空中画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然后又逆流向回游去。(课件出示)

这一回小海豚又想对船上的人们说什么呢?

⑤多么可爱的善解人意的小精灵啊!此时,已经脱离危险的吉姆船长和水手们心理会是怎样的?

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感激一齐读这一句。

小结:海轮顺利的经过了那段海峡,让我们带着对海豚的喜爱,再读读这段。(配乐朗读)

(4)故事的结果怎样呢?学习最后一段。

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此以后”说明了什么? “义务”是什么意思?不求回报。相机指导书写“义务”

小结:从此以后,这只可爱的白海豚就成为我们人类的朋友,每一艘经过这个海峡的船只都得到了它的帮助,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最后一段,称赞一下这只白海豚。

3、再次解题,解课前疑问。

联系课文内容,联系你们对义务领航员的本身的意思,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把海豚称为义务领航员吗?(这是人们对海豚的亲切的称呼,把他当成朋友一样。)大声读课题。老师起头:我们的白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4、学到这里,你知道白海豚为什么给人类引航?

三、拓展延伸

(1)你对海豚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外资料)

(2)课文中仅仅告诉我们,只有海豚为人类做事吗?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为人类做事?

(3)作为人类的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生命呢?(4)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出示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它,齐读。(5)仅仅是善待身边的动物,还要珍惜身边的什么?(6)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怎样?

四、总结

师:无论动物和植物都有生命力,我们要善待它们,才能创建我们这个美好的地球。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义务领航员

海轮遇险

海轮板画

转危为安

第四篇:义务领航员_教案

《义务领航员》(第二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

乔杉杉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在一只白海豚的带领下,一艘艘海轮平安顺利地通过了一条地形复杂、经常发生事故的海峡,故事中蕴含了人类和动物和平相处、和谐互助的深刻主题,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人类可爱的朋友——海豚。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带讲,以读促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教学目标:

1、读好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海豚两次跃出水面的含义,感受动物与人的深切关系。

3、运用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海豚是义务领航员。

4、懂得人类和动物和平相处、和谐互助的关系。教学重点:

1、运用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白海豚是怎样做义务导航员的。教学难点:

理解白海豚是怎样做义务导航员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问题导入1、2、找四名同学分段读文,回顾课文内容。

提出:轮船遇到了什么危险?白海豚是怎样做义务导航员的?问题导入文章的学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轮船遇到了什么危险?前面是一条怎样的海峡?1、2、3、4、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海峡的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 地形有多复杂?

风浪有多大?会大到什么程度?想象狂风掀翻轮船后的不好后果?

5、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海峡?请同学们读出海峡的危险。

6、“捏着一把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读出轮船经过海峡时,人们紧张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白海豚是怎样帮助惊慌失措的人们安全渡过海峡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描写海豚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请同学们轻声读前两句,并找出描写海豚动作的词语进行汇报。海豚这一系列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3、“弧线”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做弧线的动作,并且做海豚跃出水面的完整动作,海豚的动作要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

4、海豚一心想要帮助人们渡过危险的海峡,可是此时船上的人们并不明白白海豚的意图,白海豚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白海豚焦急的心情?(不断 不停 张望)你能带着急切的心情读这个句子吗?6、7、8、“居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白海豚面对人们的感谢是怎样回应的?

第二次跃起与第一次跃起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吗?第二次跃起它要向人们说些什么?白海豚又是怎样的心情?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语:已经疲倦的白海豚没有选择休息而是逆流向回游去,再次游向危险的海峡,它去做什么了呢?它仅仅只是为这一艘轮船导航吗?

1、2、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白海豚又游回去帮助其他轮船导航了?

3、4、为什么白海豚被称为义务导航员? 你想对白海豚说些什么吗?

五、教师小结

从同学们的言语中,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把白海豚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没错白海豚就是我们的朋友,与我们互相友爱相互关心,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白海豚的喜爱之情,再次走到它的身边,重读课文,来感受人与海豚之间的友谊吧!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海豚的资料和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七、板书设计

义务领航员海豚 导航 海轮 航行

第五篇:众数教学设计陈春伟

<<众数 >>教 学 设 计

双仙小学 陈春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122、123 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以及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统计量的作用和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新知识的领悟。

三、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探索新知,整理数据,训练能力。(1)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2)全班交流汇报。

(3)比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4、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5、当堂训练。

四、目标预设、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用眼卫生进行渗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一般水平的方法,且学生对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研究众数,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众数的必要性与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应用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作一份调查,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是11岁,请11岁的同学举手看看。

师挑选出4名同学的年龄纪录在黑板上,并问学生现在黑板上有几个数据?(4个)。问:你们知道老师几岁了吗?

同时也老师的年龄纪录在黑板上,问学生现在在黑板上有多少个数据呢?你能求出他们的平均数吗?谁能说说怎么求?

学生求出后,记录在黑板上,同时问一组数据中有多少个平均数?

然后问老师用这个平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和一般水平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合适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合适,教师再进行总结。

师:说明平均数表示集中程度和一般水平的时候容易受极大数和极小数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极大数和极小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了。那有没有别的统计量也能表示集中程度和一般水平呢?

生:中位数

师追问:那你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如何求中位数?中位数是多少? 生: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居中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

同时明确这里用中位数11表示集中程度或一般水平就相对比较接近。

(二)新知探究

除了平均数和中位数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或一般水平呢? 引出众数板书课题《众数》。

1、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2、自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22到123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自学122--123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什么叫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3、分析讲解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我们黑板上的这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11),为什么?(因为11出现的次数最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例1(出示课件5张)分析讲解: 对比强调(出示课件)请看检测题(出示课件4张)小结强调:(出示课件)(板书)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的特征: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选择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特征,要根据所给数据的具体情况和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特征来做出恰当的选择。

4、完成123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5、集体订正(出示课件2张)

6、生活中的数学(出示课件)

7、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出示课件3张)

8、当堂训练(出示课件)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必做题:练习二十四:

1、2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四:

3、4题

9、板书设计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的特征: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选择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特征,要根据所给数据的具体情况和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特征来做出恰当的选择。

下载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爱春《义务领航员》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4册第六单元,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教学目标:1、够用甜蜜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改变表现......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大兴一中 张 俊 教材分析: 《春》是烩炙人口的颂春名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本文按作者感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盼春、绘春、迎春、赞春四个部分。课文的......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感知内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3.揣摩词语,欣赏精彩、优美的语......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理清课文的写景思路,学习课文组织和安排材料......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

    春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枣元九年制学校:王恒 教学目标: 1、 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 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 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目标】(一)知识不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插文章感情脉络。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