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王锁泉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时间)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 广告零距离
(这个课题是学生想出来的,大概是套用了江苏卫视的知名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吧。)
(二)汇报
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
3.小结:
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
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广 告 零 距 离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时间)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 广告零距离
(这个课题是学生想出来的,大概是套用了江苏卫视的知名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吧。)
(二)汇报
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
(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
3.小结:
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2.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教学随想〗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是本节课最想向学生传递的信息。看似平常的广告,细细研究起来,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多多、知识多多。其实,日常生活中,像“广告”这样的语文学习载体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当语文学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零距离”的时候,孩子们还会觉得语文枯燥、难学吗?不,我想,那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吧!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一、所谓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
“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紧扣语文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通读课文,创设问题情景。《新课标》十分重视“读”的重要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潜心地读书,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研究性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阅读,它的基点建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因此,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好书,品尝课文中的原汁原味,感知课文的同时又会产生质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专题。如教学《白杨》,学生提出问题:▲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地方?▲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白杨树用什么特点?▲既然课文以白杨为题,为何课文写了那么多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 „这些问题中,中心问题是“为何以白杨为题?。
(三)、选择研究策略。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又不同的研究策略,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确定研究的策略。(1)、找出你认为跟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密切相关的事例。(2)多篇重组学习。(3)、抓课文的题目。(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体会。(5)、找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探索。(6)朗读体会。„„
(四)、深入研读,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研究的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深入探究课文。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五)、交流与评价。回顾研究策略,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坚持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一)、课内拓展。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后,让学生展开“大熊猫生存现状的调查”。除了从课文获取材料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网络、书籍、图片等资源,去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活动感想,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交流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选定小课题研究。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对学习语文是有利的,宜少不宜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性差,思想单纯,研究活动的范围宜小不宜大,不必过分的苛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开展“家乡采风活动”,教师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展开讨论,然后从家乡的道路、市容、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环境等方面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集中反馈调查结果,不仅关注家乡的变化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而且更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出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王台镇田家窑小学
王菊
第四篇:语文研究性学习公开课教案
语文研究性学习公开课教案
课题: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谈网络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脑才是智慧之根,灵感之源,电脑永远无法超越人脑。
电脑只是人脑精彩创意中的一个。网络归根结蒂只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种工具,所以融入网络最关键是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体现网络时代人的主体精神。
课题: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谈网络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时间:2002年11月21日 地点:语音教室。
方式:学生研究成果以课件的方式展示。主持人:杨献平展示过程: 一 主持人开场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鱼儿在水中用鳃呼吸,鸟儿在长空用翅搏击,城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用绿地呼吸,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用网络呼吸。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取代传统的信息渠道比如书信,电话等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在网络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冲击和磨和的过渡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 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网络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电脑能取代人脑吗? 网络使我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这些就是我们语文研究课研究的课题。要想全面了解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请看《介绍我们的研究课题》。二 研究成果展示
你想知道答案吗?你想为自己充电吗? 那就认真观看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展示吧。
1、网络的实质是什么?网络的产生,发展,和普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请看《网络》
2、网络与传统信息方式-----书信相比较,的谓“燕瘦环肥”各有千秋,谁能独领风骚呢?
请看:《网络与书信》
3、网络时代电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了,那么电脑和人脑哪一个更先进,电脑可以取代人脑吗? 请看:《电脑与人脑》
4、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网民的一个难题。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网络安全要采取哪些措施? 请看:《网络安全》
5、网络时代我们用网络呼吸,我们渴望明净的空气,如果网络安全不是梦想,那该是怎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深呼吸,一起去畅想吧!请看《网络安全幻想》
6、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请看:《网络利与弊》 三 结束语: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作品展示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不知道您是否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深刻感触: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合理使用则为利,不当使用则为弊。中学生要加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是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拒绝网络就意味着拒绝了进步,拒绝了成功,中学生要树立鲜明的时代观念,努力融入网络文明。
网络归根结蒂只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种工具,所以融入网络最关键是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体现网络时代人的主体精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电脑是人脑无数创意中的一个。人脑才是智慧之源,灵感之流,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电脑。网络使我们更亲近,网络使我们零距离。网络很虚幻,所以需要真诚的心!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研究课提出宝贵的建议或意见。谢谢!
第五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有三个:
1、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前进的步伐,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实验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实验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五、实验基本策略
1、开拓生活领域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一些学校考试与分数的“云雾” 遮天蔽日,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了“只留两个鼻孔出气”的地步。可见,孩子的学习完全与生活隔离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智力技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都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
3、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将采用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平台,通过文化角、生活专栏、校内网络等形式,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从而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合作的形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内外合作。
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实验时间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性阶段,主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工作、现状摸底(问题诊断,需求分析等)、制订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等。主要措施:由课题组长牵头,各位组员配合,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上级以及有关专家指点、论证,然后完成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总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主要目标:按照课题方案,分阶段实验研究。实验中及时调整实验计划,认真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措施:1.组织课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5次;2.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3.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4.强化组织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研究的任务;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总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实验研究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七、成果形式
1、师生作品展示:(1)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的体会、感受文章集,编写《水袖飘舞的语文综合学习》;(2)、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展示的主题班会;(3)、教学案例专辑展示。编写《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集》。以上内容的汇集与展示,籍以进行校内外交流。
2.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选》。
3.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新一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