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我与国家社会关系”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4.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能力目标: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把握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树立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导入新课]
一、探究园:听《春天的故事》 思考:
1.《春天的故事》说明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决策?
2.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对此,应如何理解?
二、自学探究与完成
1.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5
广东教育出版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国情导读
引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道出了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兴国之要):
(1)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2)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3)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引用江泽民的话: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自己的发展。
/ 5
广东教育出版社
2.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1)主要内容包括: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引用习近平的话: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六幅图画,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小结: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百年奋斗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 5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六)实践与评价
实践活动P8~9。
1.历史的启示:
2.《祖孙三代生活的变化》。
四、小结与练习活动:
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
师评:一方面靠我们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板书设计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引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总依据 2.总布局 3.总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5
广东教育出版社
1.内容;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百年奋斗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作业】 简答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5
第二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设计)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设计)
文昌华侨中学
高中政治
汤少波
一、课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知道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知道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知道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当代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4)知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用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而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在今天,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努力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3)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实现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近代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敢于同封建迷信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进行斗争。
(3)热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怎样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而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课堂探究回答该问题。
其意义:使青年志愿者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切实搞好“三个文明”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课堂探究回答该问题
启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指导方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
“专家点评”进一步阐释了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就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雪亮的
需要。
“相关链接”引用邓小平的光辉论断说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特别是强调了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内容 ①、发展教育事业
A、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链接”以图文结合的形色介绍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事实。②、发展科学事业
A、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和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
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引导学生探究第三个课堂探究并思考问题 启示:(1)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2)在你看来,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略)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B、要求: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体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关链接”图文并茂介绍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针和实例。
3、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1)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文化的源头是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改造社会的实践、人的自我改造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也就人民群众。
人民群体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扶残助残”活动等等。
“相关链接”专题介绍青年文明号活动,分析其目的和作用。(2)人民群体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相关链接”描述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3)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投身于社会主义党课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五、板书设计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
(1)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内容
3、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1)人民群体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2)人民群体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3)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第三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归纳提示引导点拨为辅。学法渗透贯穿始终。2.复习突出单元重点,知识渐次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环节层层相扣,呈阶梯状呈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轻松的课堂气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4.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变换思维训练等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领悟所学知识,实现有效高效复习。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达到查漏补缺、知识系统、温故知新目的。
2.通过学案导航,自主复习,知识提升,图片解说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3.通过赏歌说史、图说历史、思想感悟等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歌声中理解历史,在观察中感悟历史,在感悟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单元复习,从整体上进一步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复习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复习难点:
本单元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复习方法:
单元标题解读法、学案教学法、赏歌说史法、图说历史法、知识梳理法、形象示意教学法、综合归纳法等。
复习过程:
一、解读单元标题,从整体上感知单元内容(2分钟)
(屏幕展示邓小平及深圳等有中国特色的大都市变幻画面,创造一种主题氛围)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的标题是什么?
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这是谁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生:邓小平。十二大(屏幕显示邓小平和十二大会场图片)
师: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现代化中国?”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是怎样阐释的
生:邓小平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师: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后来,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那么,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生:在十五大上
师: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评价他? 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师总结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那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如何带领中国人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结合学案,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快速复习第三单元的三课内容。
二、学案导航,自主复习(15分钟)
(屏幕出示梳理三课基础知识的学案框架,让生结合学案自主复习,快速完成复习目标)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三、互动检查,看谁更行!(3分钟)(同桌互相提问,比学习效果)
四、学以致用,综合达标(大展伸手,最棒的你们定能闯关成功!)
师: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接下来,便是你们大展伸手的时候了!老师设置了几道关卡,希望你们能闯关成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下面我们出发!请看第一关!
第二关:图说历史、串连历史(学习历史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你有吗?)下面是以“改革开放经典瞬间”为主题展览的一组历史图片。每一幅图片里都包含着内容丰富的历史。请你根据提示,仔细观察,阐释图片所包含的历史涵义。也许,这些图片,就是一段串连的历史呢!
第三关:赏歌说史,在歌声中纵横理解历史(8分钟)
历史在谱写着歌曲,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下面两首歌曲是反映这一单元内容的经典历史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感悟歌声中的历史!
(屏幕音乐按问题提示依次响起)
五、总结拓展,提升认识(让思想展翅飞翔!)
(一)改革开放富起来(3分钟)
(师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坚定的信念永驻学生心田)
(屏幕展示“四大件”的演变或《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师进行适时引导)生: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符合国情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树”(坚定学生信念,让思想之花结下硕果!)
今后,中国的建设之路还很长!在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要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棵参天大树永葆中国特色,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怎样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树”呢?
(屏幕展示画好的大树,让生为大树添枝画叶,让大树永葆青春!)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如何建设现代化中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音乐响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展望未来,中国前景美好无限!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授课人:李邦启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授课班级:昝中九(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好日子》,结合投影1:“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美好生活。
提问: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应该倍加珍惜,请大家想一想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优越的社会制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这里提到的优越的社会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今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课教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板书)第一环节: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板书)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此,“一大二公”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影响中国二十年。“大集体”、“大锅饭”成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代名词。(投影2、3:“大集体”、“大锅饭”。)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投影4:“凤阳县小岗村的故事”)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我国实行了20年的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被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代替。(投影5: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第二环节: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板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种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见投影五)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首先来了解一下国有经济的有关知识。1.国有经济(板书)(1)定义
提问:什么是国有经济?(放投影6-7)
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因为它是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又叫国有经济,也叫全民所有制经济。
设疑:那么,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材料:
(放投影8-13)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板书)想一想: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2.集体经济(板书)(见投影14-15)
3.混合所有制经济(板书)(见投影16)
第三环节: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板书)现阶段,我们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保护与鼓励相结合,一方面要给与支持、引导,另一方面要做好监督和管理。(见投影17)
教师简单介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见投影18-22)。
学生合作学习:阅读教材p39情景文字和图片,同桌共同完成教材p40表格。第四环节: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板书)出示表格(见投影23)提问:⑴此表反映了什么?⑵为何要坚持这一制度?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归纳:(1)反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见投影24)
所以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巩固与提高】
1、几位学生分别代表几种经济形式作一自我介绍。
2、课堂练习。(见投影25-27)
第五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识记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形成一定的用历史事实理解重要的理论,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教学难点:
1.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3.对姓“社”和姓“资”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歌曲《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破题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介绍的是一位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总设计师的千秋伟业,人们用歌声赞颂这位时代伟人,他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就是邓小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十课。
二、自主先学 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50“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 合作探究
我们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语: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做了哪些工作?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通过阅读课本48页到49页第一目内容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生阅读并交流)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大屏幕展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师:(1)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邓小平的指引下,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2)改革开放初期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生介绍)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所强调坚持的,而违背了四项基本原则就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如今,思想基本原则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现在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3)中共十二大
你是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别人的、书本的经验)
(4)中共十三大
邓小平在十三大上阐明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把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你能不能对号入座?
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一步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也即将实现,而第三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也将实现,大约还需要50年的时间,而这50年正是我们这些人大显身手的时候,现在我们来畅想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50年后,当我们的第三步目标实现之时,我们的现代化生活将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如此的美好,让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着并为此努力着。
师: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曾经到深圳视察,对深圳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1992年,邓小平再次到南方视察,这时的邓小平88岁,已经退休,那他到南方去干什么?旅游吗?请大家通过阅读49页中间一段的内容来帮我解答这个疑问。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生交流)
师:有人认为建立经济特区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搞资本主义,很多人顾虑重重,束手束脚,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我这里有一些邓老南巡时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不过在看的时候有个要求:请你注意,邓小平在他的南巡讲话中阐述了哪些观点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播放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特区姓“社”不姓“资”;基本路线要保持一百年不动摇;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师:邓老在深圳仙湖园看见了一种名叫“发财树”的植物,当他的女儿对他说:“以后我们家也中一棵”的时候,他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这句话表达了邓老怎样的心愿?(希望全国人民都富裕)
师: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稳定了人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巡讲话后,邓小平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板书:邓小平理论形成)这一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除了邓老南巡讲话时阐述的观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著名观点?(生交流)
我这里有一些,现在我想听听你对哪个观点最赞赏,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看法。(生交流)
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那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呢?请大家通过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来归纳一下。(生交流)
师:主要有两点: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
师: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还有哪些内容?(十四大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邓小平逝世)
课中反思:
本环节理论性太强,教材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教师的讲解一定要透彻、到位。
四、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师: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总设计师却为此倾尽了心血,1997年2月19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邓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国悲痛,从中央到地方,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悲痛,总设计师走了,但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人大将他的理论写进了党章,人民将他的名字写在了心上,每年的2月19日,深圳的群众都会自发到邓小平塑像前献花,以抒悼念之情。邓小平生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着这样的话语,想着邓老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生交流)希望邓爷爷的精神能永远地激励和鞭策我们前进!
五、知识整合 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51-52(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学习题纲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填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点,然后串联各知识点形成体系。但是,我发现学生反映不是很好,于是课后反思发现过程中还是理论性的问题难以解决。我调整了一下方案,先提问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用板书标明,开始引导学生读课文进行归纳本课的会议重要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环节。为了解决衔接问题,我设计了问题:“我们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我们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有问题串联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这样把课堂变得活跃了起来,使学生们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中结果,时代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对这种理论性问题的了解。
附:小测题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产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段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 B.阶级斗争 C.经济 D.政治
3.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理论的创新,在邓小平理论中,最能体现出他的创新思想的理论有()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4.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6.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选自《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答案:(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