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时间:2019-05-15 03:1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第一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难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方法

列表求知法、视频求知法、合作求知法等

课型及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候课:播放视频《春天的故事》

师:教室外,春暖花开,春天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室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同走进“春天的故事”。(上课!)

一、导入

师:同学们每天都怎么来学校?

生: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汽车…

师:有多少同学骑自行车来学校?(或者:有多少同学有自行车?)

学生举手

师:还真不少,都是有“车”的人呀!1.展示图片

师:曾经,咱们的国家被世人称为“自行车王国”,当时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就是“自行车”;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而我国也从“自行车王国”变成了“车轮上的国家”。但这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大家来看一组数据。2.展示数据

师: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至2013年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做手势)生:上升

师: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更是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超过了30年,真可谓“沧桑巨变”。我国之所以取得令世人叹服的“中国经济奇迹”,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展示课题《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展示板块

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学习,请同学们齐读三个板块的名称。生: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拨开迷雾,领航改革路 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师:让我们开启第一篇章的学习

四、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1.展示表格 师:老师要向大家重点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列表法,这是老师结合本课第一部分的知识点制作的表格,从表格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包括四个历史事件,请同学们大声读书的同时,注意这四个事件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交换意见,检验自学情况。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了强国之路。但是正当人们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前行时,忽然刮起了一阵歪风,使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出现了混乱。欣赏视频: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2.展示视频

师:大家一起告诉我,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呀? 生: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师: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

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实质就是:鼓吹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必将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强调“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哪四项基本原则呢? 生: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必须坚持

师:一连用了四个必须,剑锋直指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支撑起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四根擎天之柱,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本,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砥柱中流,力挽狂澜,人们不得不赞叹邓小平面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惊人洞察力和果敢决断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3.展示表格

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的十二大(1982年)上,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什么思想?

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师: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指出了光明前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条道路“具体该怎么走,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功召开,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4.展示十三大

生: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有两位同学在学习党的十三大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小明:我能用“一二三”概括一五计划的成就,即一座武汉长江大桥;二条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小文:我能用“一二三”来概括党的十三大的内容。大家能帮小文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商量一下。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部署

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的国情,虽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既然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就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此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过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不仅照亮了中国的现在,更照亮了中国的未来。请看三步走战略部署。

5.展示三步走图片

(师)这不是一般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包含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因此,它是一个切实、具体而又光辉诱人的宏伟蓝图,是激励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奋进的目标。

6.合作探究

师:回顾我们所学„„把表格补充完整吧。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生)„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遇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问题的困扰,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航向。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正确分析了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作出了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甚至包括我们今天所走的路,也是邓小平设计的。因此,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当之无愧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过渡:然而,希望和危机总是并存的,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扰,使得改革开放步伐放慢。在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透过国内外风云变幻的迷雾,看到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又是怎样拨开迷雾,引航我国改革开放之路的。请同学们速读本课第二部分第一段。

五、拨开迷雾,引航改革路

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又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1.展示视频

生:遇到了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

师:邓小平都说了些什么,请大家用序号标注下来。2.展示“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师)看到邓小平讲话的内容,哪一条你的印象最深刻?(生)(师)“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句话坚定了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用简介而又准确的语言解决了争论多年的问题,请看课本导入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过渡:结合材料,分析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影响。3.南方讲话的影响(生)“邓旋风”从深圳吹出,那种犹豫、怀疑、观望之风悄然逝去,代之而起的是响彻神州的进军号角。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是90年代的春雷,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新浪潮。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将成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4.十四大、十五大

师: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的空 生:……

师:在课本44页,我们曾学过党的十四大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南方讲话一起,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展示知识梳理

师:小组推选代表,结合知识树,带着大家回忆本课内容。生:

师:远见卓识的邓小平、立足国情、开拓创新,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历史功绩,将用最浓笔墨载入史册。过渡:人们是如何邓小平的? 6.展示材料

师:一位有着一生巨大成就的老人,对自己的评价却仅仅是四六开!

74岁古稀之年领导社会主义事业,88岁高龄不顾旅途劳累到南方视察,发表重要讲话,解放人们的思想,坚定人们的信心。

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针对领土问题,他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也正是这位老人,在临别之际,留下遗愿,不搞仪式,遗体用于医学解剖,捐献眼角膜,这是对祖国、对人民何等的情怀?(热爱)我的耳边仿佛想起了老人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7.展示对联

师: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让我们共同铭记我们的领袖。

过渡:历史创造了伟人,伟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踩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

六、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1.展示“两次历史性飞跃”

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则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2.展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

(升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历史还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3.展示图片

七、学练结合

第二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识记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形成一定的用历史事实理解重要的理论,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教学难点:

1.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3.对姓“社”和姓“资”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歌曲《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破题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介绍的是一位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总设计师的千秋伟业,人们用歌声赞颂这位时代伟人,他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就是邓小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十课。

二、自主先学 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50“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 合作探究

我们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语: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做了哪些工作?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通过阅读课本48页到49页第一目内容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生阅读并交流)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大屏幕展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师:(1)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邓小平的指引下,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2)改革开放初期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生介绍)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所强调坚持的,而违背了四项基本原则就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如今,思想基本原则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现在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3)中共十二大

你是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别人的、书本的经验)

(4)中共十三大

邓小平在十三大上阐明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把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你能不能对号入座?

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一步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也即将实现,而第三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也将实现,大约还需要50年的时间,而这50年正是我们这些人大显身手的时候,现在我们来畅想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50年后,当我们的第三步目标实现之时,我们的现代化生活将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如此的美好,让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着并为此努力着。

师: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曾经到深圳视察,对深圳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1992年,邓小平再次到南方视察,这时的邓小平88岁,已经退休,那他到南方去干什么?旅游吗?请大家通过阅读49页中间一段的内容来帮我解答这个疑问。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生交流)

师:有人认为建立经济特区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搞资本主义,很多人顾虑重重,束手束脚,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我这里有一些邓老南巡时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不过在看的时候有个要求:请你注意,邓小平在他的南巡讲话中阐述了哪些观点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播放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特区姓“社”不姓“资”;基本路线要保持一百年不动摇;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师:邓老在深圳仙湖园看见了一种名叫“发财树”的植物,当他的女儿对他说:“以后我们家也中一棵”的时候,他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这句话表达了邓老怎样的心愿?(希望全国人民都富裕)

师: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稳定了人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巡讲话后,邓小平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板书:邓小平理论形成)这一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除了邓老南巡讲话时阐述的观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著名观点?(生交流)

我这里有一些,现在我想听听你对哪个观点最赞赏,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看法。(生交流)

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那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呢?请大家通过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来归纳一下。(生交流)

师:主要有两点: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

师: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还有哪些内容?(十四大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邓小平逝世)

课中反思:

本环节理论性太强,教材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教师的讲解一定要透彻、到位。

四、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师: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总设计师却为此倾尽了心血,1997年2月19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邓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国悲痛,从中央到地方,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悲痛,总设计师走了,但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人大将他的理论写进了党章,人民将他的名字写在了心上,每年的2月19日,深圳的群众都会自发到邓小平塑像前献花,以抒悼念之情。邓小平生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着这样的话语,想着邓老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生交流)希望邓爷爷的精神能永远地激励和鞭策我们前进!

五、知识整合 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51-52(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学习题纲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填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点,然后串联各知识点形成体系。但是,我发现学生反映不是很好,于是课后反思发现过程中还是理论性的问题难以解决。我调整了一下方案,先提问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用板书标明,开始引导学生读课文进行归纳本课的会议重要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环节。为了解决衔接问题,我设计了问题:“我们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我们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有问题串联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这样把课堂变得活跃了起来,使学生们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中结果,时代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对这种理论性问题的了解。

附:小测题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产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段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 B.阶级斗争 C.经济 D.政治

3.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理论的创新,在邓小平理论中,最能体现出他的创新思想的理论有()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4.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6.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选自《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答案:(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篇: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导入新课: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

教师复述其内容导入新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哪么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呢。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是要依法治国;四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核心。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发挥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继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它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实践证明,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一方面,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用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党制度,也中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

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四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7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复习课)

邱玉杰

高考题型与趋势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知识,运用本课的知识去分析“和谐文化”,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命题选用的“情景”的特点来看,大多数模拟题以考查记忆和理解分析能力创设,少数题是考查运用和分析能力;从设问来看,都是显示型,未出现隐形设问;从题型来看,主客观均有体现。

考点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考点3: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他的发展。因为:

(1)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

(4)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考点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考点5: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考点6: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其中: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方向。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相对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是别族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是本土以外的文化。

2.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意识多样化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意识多样化是鼓励人们勇敢地和自由地探求客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导,是要我们遵循科学真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我们既不能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排斥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也不能以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反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

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高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公共的科研、卫生、体育等。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属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如高儿夫球、保龄球、网吧等消费项目。

热点搜索

1.“建设和谐文化”的提出

2009年10月8---11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而其中“和谐文化”的提出,无疑是这一理论创新的又一亮点。《决定》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并对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分析点拨:

(1)全会对和谐思想的新认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和谐列为与富强、民主、文明相提并论的发展目标,凸显社会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并专门就社会建设作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2)《决定》勾画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美好蓝图:①目前问题: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社会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②和谐蓝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高考运用:

(1)简要谈谈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①具体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会着眼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和谐,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②措施: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爱国、敬业、诚信等,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三)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大众传媒,主旋律文化)

(四)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和谐社区、和谐家庭)考题例析

21.2009年5月20日,在第19个法定“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香坊区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社区服务”为主题的助残活动,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讲解保健知识等形式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这些助残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志愿者

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②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③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物质生活充实,道德意识增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精神文明的建活动”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试题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志愿者的助残活动,彰显了志愿者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奉献爱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助残活动属于志愿者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物质生活无关,故④不选。所以正确答案要选D。

【技巧点拨】注意读透题目,排除与题干无关选项的干扰。

22.“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这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适应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试题解析】“八荣八耻”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又是对中华传统的继承,故应选C。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物质文明不反映题干要求,故不选。

【技巧点拨】读懂题干、掌握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在做单项选择题时,考生要注意选项是否正确,尤其选项与题干是否存在设问要求的关系。

冲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红色经典》改编是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一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被陆续改编为电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据此回答1—2题。

1.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红色经典》所弘扬的革命主义精神已经过时 B.改编《红色经典》体现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改编《红色经典》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改编《红色经典》会使经典文化更具生命力

2.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写。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3.近几年,云南丽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很快,重要原因是突出民族文化“切入点”——巴东文字、纳西古乐,这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是()

A.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发展旅游业 B.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保留文化传统 C.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与本地实际 D.发展文化产业 4.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④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⑤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5.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这启示我们()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B、只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实现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6.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低俗文化泛滥()

①是市场机制自发性的体现

②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 ③说明国家必须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

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高考是学生十余载学艺的重大考验。无论成绩如何,我们不能不为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态度喝彩。与此同时,家长、老师、大学生等高度的热情和行为表现,也使高考成为集中检验他们公德的“试纸”。回答7—8题。

7.镜头一:一学生接过母亲刚给买的雪糕,准备跑到小卖部垃圾箱处扔袋子,母亲心疼地说:“刚考完,多累啊,就丢这儿,有人打扫的!”对此你怎么看()

A.成年人不如青年人社会公德意识强 B.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8.镜头二:民办学校广告漫天飞,大学生为报酬只发不捡。来自太原市一所高校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对记者坦言,他们按发单量取酬,为多赚些钱,往往拼命往家长和过往行人手中塞传单。这说明,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起因于()

A.法制的不健全 B.现代教育的高度发展 C.公民道德素质水平 D.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9.“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上述情况表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时间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时下,一些中学生中人情消费风蔓延: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这种现象被称为时尚文化消费。要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应努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下列属于发展大众文化应注意的问题时()

①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②反对一切传统的流行文化 ③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④一切科幻的文化表达形式都不该提倡,因为其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1.“红色旅游”是指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放前夕这28年历史阶段,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2005年2月22日颁布实施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争取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意义。

12.2006年5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不断开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明显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难度显著增加。因此,应当顺应现阶段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的趋势,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辨析:在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下,确保“主旋律”是不可能的。

14.2009年5月1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2)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答案:

1—5 BCCAD 6—10ABDDA 11.(1)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2)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下的丰功伟绩,形成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人们接受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12.(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凝聚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1)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文化生活多种多样。

(2)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从而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从而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4)文化“多样化”与“主旋律”在对立中有统一。可见,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14.(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关注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可见,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五篇: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课时安排]4课时 [导入新课]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那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民主道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色?它的优势在哪里?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讲授新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板书)

一、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板书)何谓国体?(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提问学生)(教师归纳)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举例: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2、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板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 内涵(板书)何谓政体?(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根本不同。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理解: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内部虽然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又要追赶发达国家,更需要集中和效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在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了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资料:监督出门 钳制三军——《监督法》给我们带来什么)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板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板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我国大陆现有哪些民主党派?(提问学生)(教师归纳)中国大陆目前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理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什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举例: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板书)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资料:毛泽东是怎样刹住腐败的?)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板书)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举例: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哪些广泛的自治权利?(提问学生)(教师归纳)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板书)理解: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板书)

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板书)理解: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2、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板书)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板书)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板书)1.依法治国的内涵(板书)什么是依法治国?(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什么说这段论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提问学生)(教师归纳)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2.依法治国的意义(板书)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个方面?(提问学生)(教师归纳)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板书)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板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哪些基本要求?(提问学生)(教师归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资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板书)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板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板书)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提问学生)(教师归纳)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板书)何谓政治体制?(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问学生)(教师归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提问学生)(教师归纳)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资料:服务型政府: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资料: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板书)

1、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内涵(板书)理解:“民主”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自由”通常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2、树立正确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板书)举例: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 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 理解: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我们同第三世界国家更加重视国家主权,要求国际民主,反对霸权主义干预别国内政。(资料:怎样防止党走向自我毁灭)[归纳小结] ●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江泽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思考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下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教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复习内容要求 1、通过明确复习重点、难点、步骤、方法、训练。并配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知识网络,掌握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

    毛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案

    电气工程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技术电信S2009-4班 姓名:号 授课老师:2011年 4月 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通过认真阅读邓小平主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邓小平主席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航标----弘扬培育名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读后感 弘扬名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名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名族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名族精神是一个......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内容提要】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近现代的中国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3、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篇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C) A.毛泽东B.周恩来C .陈云D.邓小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C) A.刘......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三者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