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介绍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水平一)《篮球小伙伴》
(二)、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识小篮球,初步了解篮球的一些基础知识,能通过练习初步熟悉球;
2、能模仿老师做出原地运球动作,并知道原地运球按球的部位;
3、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4、在练习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三)、教学设计:
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联系“传统体育与创新”的理念,本课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选择了篮球的基本动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尝试小篮球的多种玩法,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提高学生对小篮球的兴趣。
(四)、教学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1)、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2)、自由玩球,各种各样小篮球的玩法。
2、合作探究,发展技能
(1)、认真观察,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
(2)、进入互动,探究学习,自主学练,评价交流。
(3)、增加难度,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4)、拓展能力,观察行进间运球的方法,尝试模仿。
(5)、快乐开火车,学生多人合作,以游戏的方式尝试行进间运球。
3、扩展游戏,培养兴趣
(1)、自由投篮,看谁投法多,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分组游戏,比一比。
(3)、比一比谁投得好,比一比谁投得准,评一评哪个小组最棒。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放松,师生改编儿歌《木头人》,在儿歌声中摆出各种造型。
(2)、老师拿出相机为学生拍下这美妙的一瞬。
(3)、小结,师生共同交流。
(4)、帮助老师回收器材。
(五)、案例情景再现:
1、在各种各样小篮球的玩法游戏中。教学前,先布置准备,让学生想想小篮球可以有多少种“玩”法。教学时,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在比赛谁拍得多,有些学生在一起商量有几种拍球的方法,有的学生在互相抛接球,有的在滚球,还有的在拍着球赛跑„„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2、快乐开火车。因为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拓展练习,所以在让学生自由模仿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设置了“开火车”的游戏练习方式,以此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先讲解练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以排为一个练习小组,学生在排头的带领下,作小火车状,先以原地运球为火车启动,再以篮球场边底线为铁轨,做前进练习,各个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练习。
3、在通过儿歌摆造型放松时,教师与学生先改编儿歌《木头人》。内容是:“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笑(改成“光会笑”),还有一个不会动”。大家排成四列横队,一边大声念出儿歌,一边加上手势、身体动作,在念到“不会说话光会笑”时,让学生大声笑出来,最后一句儿歌后快速摆出各种造型,有的学生作投篮动作、有的作运球动作、有的作胜利欢呼状„„教师迅速把这美妙的一瞬抓拍下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使课堂的互动氛围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案例分析
1、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创设情景,用“小篮 球”贯穿全课,让学生学会学、学会玩,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2)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3)创设情景方法新,心理满足兴趣浓。把儿歌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小游戏加儿歌的形式,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改编儿歌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师生、生生之间架设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来模仿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了解原地运球的按球部位,并以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篮球运动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适度降低篮球技术的要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适度降低篮球的技术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篮球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活动。本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接触篮球运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篮球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篮球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二篇:“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篮球”教学教案 [上课班级] 初三(3)男生30人 [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急停跳投,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俯卧撑,加速跑,单脚跳 [教学目标与任务]
1、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素质。
4、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队伍快静齐,见习生旁听,协助教师工作。
二、准备部分(6分钟)学生熟悉球性练习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
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要求:学生不能投篮。
三、基本部分(32分钟)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运球速度快变慢,跨步急停缓前冲,急起运球慢变快,重心前移后腿蹬。教学重点:手、脚、身体重心协调一致。教学方法:
(1)教师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2)学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3)学生成四列横队列于篮球场中线。(4)学生分组练习。
练习方法:学生快速运球朝篮球场端线方向作急停急起动作,根据自身能力调节快慢。
(5)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6)请个别学生示范,教师进行讲评。
2、急停跳投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急停动作与运球急停相同。投篮时双脚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准篮,抬肘伸臂,翻拨指球出手。
注意事项: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处手力量。教学关键:向上举球和起跳动作协调一致。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解。(2)学生分组列于中线(图2)。(3)学生分组进行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球不管有否投进,都只做一次投篮动作。(4)投完篮的同学运球返回中线接到队伍的后面。(5)教师全场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个别纠正错误。
3、教学比赛(10分钟)
组织教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半场教学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裁判可轮流
担任。教学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4、素质练习(6分钟)
组合练习:(1)俯卧撑8次;(2)加速跑;(3)“火车前进”
练习方法:由队伍排头同学开始在起点做俯卧撑8次后向前加速跑到对面端线,与此同时,下一位同学便可开始做俯卧撑练习,与此类推,依次进行。待全组同学都跑到端线后用游戏“火车前进”返回起点。先到的队为胜,最迟到达的队集体做俯卧撑5次。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练习
组织教法: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教师口令进行放松练习。
2、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4、安排值日生还器材。
5、师生再见。[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开始部分严格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准备部分安排篮球熟悉球性练习,其重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达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基本技术;通过教师启示动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复习已学过的运、传接球技术或模仿球星的动作),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篮球技术,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这次课的准备部分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以后教改做一般的尝试。
3、在基本部分的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行进间急停急起、急停跳投)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4、在基本部分的素质练习中,通过采用组合练习的方法,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通常过于消极的态度,避免学生偷懒,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另一个方面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等优良作风,寓德于教。
总之,本课的教学出发点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结合教改的基本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部分新的教学组织手段,争取进一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为以后教学改革做一尝试,提供借鉴。
第三篇: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教材:篮球----行进间换手运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了解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应用所掌握的技术,并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3、情感目标:师生情感融洽,兴趣高,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满足。
一、导入与热身(10′)
1、上课开始:学生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导入教学。
A:教师提问:在你们的脑海里有哪几位篮球明星吗? 学生回答:姚明、詹姆斯、布莱恩特等。B:教师问道:“将来谁愿意当篮球明星?” 学生踊跃举手大声回答:“我!”
C:教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心理,告诉学生每一位篮球明星都要通过艰苦长期的训练,要想成为一名篮球明星必须练好基本功!(导入练习)。
评价: NBA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学生,激发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3、个性练习:用一种游戏活动方式,学生在篮球场内任意做各种运球练习,(甚至其他形式的运球等)。
A:教师积极参与,不断语言激励和提示学生:继续!注意球的控制。评价:在练习中去体会,去感受球性
4、运球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在篮球场内随意运球,在自己不失球的情况下,争取打掉别人的球,看谁打掉对方的次数多。
5、学生站成一个圆,跟着老师做不同形式的“耍球”练习,例如:两手弹拨球、球绕环、胯下八字传球、地滚球、高运球、低运球、交叉运球等。评价:在竞争中提高控球能力,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实践与提高(25′)
1、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学生脑海里想象明星运球,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A:推进时遇到“障碍”如何换手运球? B:换手后,又如何快速推进?
C: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体会、去思考。评价:想一想,试一试
2、尝试在不同速度中的换手运球。(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篮球场二个边线之间做横向的练习),3、在设有3个“障碍”物条件下的练习。
4、让学生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教师的调控下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掌握动作)。A:教师注意观察,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B: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互相纠正。
C: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示范,矫正反馈。评价:积极主动,尝试成功
5、设置“障碍”(障碍物间隔距离和数量),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换手运球技术动作。A: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看谁运的好,进步快!B: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协作精神。C: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团队精神
6、延伸迁移:在有防守人的情况下,教师做行进间换手运球,使学生对由固定障碍到有人防守的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印象,导入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有防守人的换手运球。
三、调节与评价(10′)
1、游戏:保龄球
2、游戏方法:摆放不同数量和形状的“保龄球”(饮料瓶内装沙子代替),学生用篮球打向饮料瓶,距离按男女生能力摆放,看谁一次打倒的多,谁就为胜。
A: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打“保龄球”。(调节身心,恢复疲劳)。
2、讲评:师生共同评价。(成散点队形)A:谈学习中的感受,还需要什么? B:教师帮助学生解惑,改进学习方法。
3、收还器材,本节课结束。
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案例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正确有效,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她)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思维的主体,还是身体练习的主体。
(二)、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教学理念
体育“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合理的把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指定的学习内容,使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互动、互助,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及其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如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都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科学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很重要,在分组时,教师应特别留心将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而不宜将有小团体倾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组,防止“马太效应”。对于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也不要分在一个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小组的规模以 3到7人为宜,人数过多,学生的参与机会就少了,人数过少,又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实践证明,一般以4到5人较合适。分组从教学形式上分可分为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固定分组是按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以及兴趣等条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固定分组有利于对不同性别,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临时分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等,对学生进行临时的各种组合。案例(典型部分)分析
在设置过障碍物的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临时分组,共分成 6组,每组5人,并各组命名,给以感性的事物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欲望。在面对过障碍物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火箭队”和“马刺队”的两位女同学,在过障碍物时,不慎球运掉了,在教师没有指示的情况下,在她旁边的“湖人队”同学看见了,把自己的球给了“火箭队”的同学,自己去捡旁边的球,结束后,他(她)们得到的是教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和赞扬。教师还不失时机的奖励“湖人队”为“最佳团队奖”。案例反思 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中,能特别注意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能用亲切和蔼并带有童趣的语言跟他们交流,尽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仅认为教师是他们平易近人的长者,还是他们亲密无间的朋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在过障碍物换手运球过程中,“湖人队”牺牲个体利益帮助他们时,教师不失时机的表扬和奖励“湖人队”,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和认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灵感一现,更是对全体学生心灵的震撼。在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品德洗礼。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把合作学习与其它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使用。教学实践本身是复杂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一种模式和方法的优点,可能就是另一种模式和方法的不足,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应利用与合作学习具有互补性的其它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以使体育教学产生更大的效能。
第四篇:《快乐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快乐篮球》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介绍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水平二)《快乐篮球》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球性练习方法和运球技术。
2、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协调性。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改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新的模式和新的手段方法。方式方法的转变不同,但大家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本人结合在《快乐篮球》一课中的教学,投石问路,说说个人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尝试运用的一些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所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篮球是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在篮球技术中,运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本课教学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从体验运动乐趣和感受成功喜悦的视角设计本课,选择了普及性强及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为教学内容。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切入口,通过运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为日后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打下基础,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本课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联系“传统体育与创新”的理念,本课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五年级学生在性格、体态方面都处在青春发育期,各方面都有了隐约的变化。因此,在体育课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结合本课教材内容,紧扣三个目标创设意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日后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打下基础。通过启发、引导让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四)、教学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1)、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2)、自由玩球,展示篮球的各种玩法。
2、合作探究,发展技能
(1)、认真观察,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2)、进入互动,探究学习,自主学练,评价交流。(3)、增加难度,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4)、拓展能力,观察行进间运球的方法,尝试模仿。
(5)、快乐开火车,学生多人合作,以游戏的方式尝试行进间运球。
3、扩展游戏,培养兴趣(1)、自由投篮,看谁投法多,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2)、分组游戏,比一比。
(3)、比一比谁投得好,比一比谁投得准,评一评哪个小组最棒。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放松,师生改编儿歌《木头人》,在儿歌声中摆出各种造型。(2)、老师拿出相机为学生拍下这美妙的一瞬。(3)、小结,师生共同交流。(4)、帮助老师回收器材。
(五)、案例情景再现:
1、在篮球的各种玩法游戏中。教学前,先布置准备,让学生想一想篮球可以有多少种“玩”法。教学时,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在比赛谁拍得多,有些学生在一起商量有几种拍球的方法,有的学生在互相抛接球,有的在滚球,还有的在拍着球赛跑„„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2、快乐开火车。因为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拓展练习,所以在让学生自由模仿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设置了“开火车”的游戏练习方式,以此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先讲解练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以排为一个练习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作小火车状,先以原地运球为火车启动,再以篮球场边底线为铁轨,做前进练习,各个小组都成功的完成了练习。
3、在通过儿歌摆造型放松时,教师与学生先改编儿歌《木头人》。内容是:“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笑(改成“光会笑”),还有一个不会动”。大家排成四列横队,一边大声念出儿歌,一边加上手势、身体动作,在念到“不会说话光会笑”时,让学生大声笑出来,最后一句儿歌后快速摆出各种造型,有的学生作投篮动作、有的作运球动作、有的作胜利欢呼状„„教师迅速把这美妙的一瞬抓拍下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使课堂的互动氛围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案例分析
1、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创设情景,用“快乐篮球”贯穿全课,让学生学会学、学会玩,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2)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3)创设情景方法新,心理满足兴趣浓。把儿歌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小游戏加儿歌的形式,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改编儿歌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师生、生生之间架设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来模仿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了解原地运球的按球部位,并以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篮球运动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适度降低篮球技术的要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适度降低篮球的技术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篮球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活动。本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接触篮球运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篮球运球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篮球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 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时,要适当利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练习,避免出现散、乱的现象;在游戏开火车练习时也一定要求注意安全,以避免发生危险。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再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节课从设计到完成教学,融入更多的是执教者对课的反思。我选择这样的一节课,选择这样的教法,更多缘于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与发现。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是浓厚的,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而忽视球基本功的练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我设计了本课。当然从这一节课还应引出我和站在同一岗位上老师们的思考:如何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开展学生喜欢、感兴趣而又能有效学习的体育活动,把体育教学中的规范要求真正落实,真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还将是这堂课后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五篇:小篮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篮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0-05-10 11:54 发布人:鹤爷 来源:21CN
小篮球: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教学设计
芜湖市镜湖区绿影小学 陈军
一、指导思想
从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水平三的总体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定,将小篮球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练习中,以达到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选择、学情分析
1、教材的选择:小篮球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
游戏:运球接力赛
篮球是小学生,尤其是男生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在小学的各水平段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水平三的教学内容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行进间的运球练习。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将运球教学与实战相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为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篮球的喜爱程度存在明显差距,有的男生球不离手,而有的女生看见篮球就躲的远远的,但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运球学习,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个体差异还是较大的。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并能较好地完成本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篮球运球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的练习不仅达到让学生熟悉球性的目的,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努力地让篮球成为每位学生的伙伴;同时充分发挥小骨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仅师生教学相长,生生也在合作学练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综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90%的学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的动作方法,并能在游戏活动中较熟练地运用所学技能。
2、进一步提高篮球运球的能力,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懂得关心同伴、大胆展示自我,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能准确地拍按球的变向部位并做到连贯地完成;
难点:能做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与下肢蹬跨协调配合并在过障碍游戏活动中得到巩固
四、教学策略的制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合作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制定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伊始,将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编成热身操,师生一起进行练习。这为本节课奠定了快乐、友好、和谐的氛围,为后面小组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做好铺垫。
2、球性练习和游戏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复习了已学的运球技能,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之中。
3、在穿越迷宫游戏中,不同篮球水平的同学采取的运球过障碍的动作会有所不同,教师乘机引导学生对不同动作进行探讨,并顺势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技能的动机更加明确,小体操垫的运用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手段,通过小体操垫的垂直摆放,很轻松地让学生学会体前变向运球。
4、在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教学环节中,先是将技术动作分解细化,分层次按步骤逐步进行技术的学习。在练习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展开教与学个环节,因为学生的篮球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让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骨干作用,对整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5、游戏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提高。通过游戏方法和组织的一点小变化,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兴趣,并在游戏结束时巧妙的将球收回球网兜内。、简单的瑜伽拉伸动作配上教师点拨式的讲述,和着轻松、悦耳的音乐,让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快速的放松。
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 课时计划
执教教师:芜湖市镜湖区绿影小学 陈军
教学内容
1、小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
2、游戏:运球接力赛。教学目标 1、90%的学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的动作方法,并能在游戏活动中较熟练地运用所学技能。
2、进一步提高篮球运球的能力,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懂得关心同伴、大胆展示自我,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 难 点 重点:换手运球与下肢蹬跨协调配合
难点:能准确地拍按球的变向部位并能顺利地完成连贯动作;
课序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场地设计与组织要求 时间 设计意图 准备部分(10分钟)
1、师生问好
2、教学导入
3、篮球操
1)左右手运球 4*8 拍
2)上步传球 4*8 拍
3)左右滑步 4*8拍
4)跳起投篮 4*8拍
4、球性练习和游戏
1)球性练习
2)游戏:石头、剪刀、布
方法:两人一组,在原地运球的同时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3)
游戏:你拍我扰
方法:在规定场地中,四人一组,运球的同时去捅别人的球,捅掉别人的球数减去被捅掉的球数,多者获胜。
4)
游戏:穿越迷宫
用小垫子搭建成迷宫,顺利通过迷宫多的小组获胜。
1、教师示范篮球操。
2、提问:在篮球操中有哪些篮球基本技术?导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布置球性练习和游戏的任务并反馈练习情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篮球操。
3、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4、进行球性练习和游戏。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
1、师生精神饱满
2、教师语言简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
1’ 2’ 7’
1、课伊始,将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编成热身操,师生一起跟随动感的音乐进行练习。这为本节课奠定了快乐、友好、和谐的氛围,为后面小组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做出铺垫。
2、球性练习和游戏及提高的兴趣、复习了已学的运球内容,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基本部分
(26 分钟)
1、小篮球:换手运球过障碍
动作方法:遇到障碍时,改变按拍球部位,快速换手运球,让球远离障碍,同时改变运球路线,绕过障碍继续运球前进。
1、教师请在运球过迷宫游戏中,采用换手及不换手的两种不同方式运球的同学进行展示,提出问题:在实际比赛中,那个方法更好?
2、教师示范讲解换手运球过障碍的方法。
3、布置原地换手运球的任务,小组反馈练习情况。
4、小组间练习和交流运球过障碍的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示学生尝试不同的障碍。
6、请学生展示具备一定难度的换手运球。
1、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2、观看教师的的示范。
3、小组完成原地左右换手运球的练习,进行反馈。
4、小组间进行换手过障碍的练习和交流。
5、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障碍以及其他运球过障碍的动作
6、学生展示其他的换手运球过障碍的方法。组织:
四列横队
要求:
1、教师示范正确规范,讲解清晰简明,纠正错误动作及时有效。
2、学生积极练习,小组交流学习有成效。
3、学生积极展示。
18分钟
1、在穿越迷宫游戏中,不同篮球水平的同学采取的运球过障碍的动作会有所不同,教师乘机引导学生对不同动作进行探讨,并顺势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技能的动机更加明确。
2、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展开教与学个环节,因为学生的篮球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让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骨干总用,对整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基本部分 游戏:运球接力赛
方法:全班四路纵队站于起点线后,游戏开始,每队第一位同学运球向前,遇到障碍采用换手运球的方法过障碍,到达终点后,示意本组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开始运球,依次完成,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中途丢球需将球捡回从丢球处开始,碰倒障碍物需将障碍物扶起。
1、教师说游戏方法和规则,并示范游戏。
2、教师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3、教师评判获胜的小组。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做好游戏准备工作。
3、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
1、教师评判认真公平
2、学生主动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游戏安全。8 分钟
1、游戏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提高。通过游戏方法和组织的一点小变化,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兴趣,并在游戏结束时巧妙的将球收回球网兜内。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瑜伽拉伸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4、下课
1、教师带领学生用简单的瑜伽动作做放松练习
2、教师总结
3、要求同学课后加强练习,并尝试用于实战中。
1、在音乐的伴奏下跟教师一起放松。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放松身心。4 分钟 简单的瑜伽拉伸动作配合好听的音乐,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快速的放松。场 地 与 器 材 CD机一台 篮球41个小垫子若干 运动负荷
预计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30左右 预计 负荷 曲线 教学反思:
由于对学生篮球水平差异估计的不够充分,对学情分析还不够细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少数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不够理想。通过反思其原因如下:
1、部分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认识不够正确。有部分水平较好的学生认为动作自己会了,就不愿意在动作的准确规范程度上多下功夫,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规范的技术动作是篮球水平提高和提高实战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关注这部分学生,适当提高动作要求,布置小组任务等方法,让这部分学生也学有所获。
2、个别学生篮球基础较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具备更多弹性。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降低一些游戏和学习内容的要求,促使他们增加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在本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较好的完成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只要能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多地了解学生需求,运用科学的实效的教学方法,我想是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努力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