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_比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3.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那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师根据学生回答,写出几组不同的比例。2.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前项”“后项”的含义。提问:你能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做内项,也可以同时做外项;体会到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积相等。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
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板书:),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4.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说出所组成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几,再分别计算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可以用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以把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2.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再选择一两题指名说说理由。做练习十第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按要求分别写出两个比,再用求比值或化简比的方法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第(2)题让学生口答。做练习十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先写出一个比例,再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写比例时,要把握好相关边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尽量多地写出些比例。做练习十第4题。
先引导学生讨论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求,再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为接下来学生解比例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篇: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1.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2.2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比? 练习: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km,写出路程和时间之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之比,并化简。
2、什么叫比值?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6:10 9:15 20:4 0.6:0.2
二、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ppt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观察:这三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三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国旗)
【师】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这三幅图处中的国旗大小不一,这里面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
【板书】
第四章 比例 第1节 比例的意义
三、新授
(一)认识比例
(1)课件变成三面国旗的画面,出示画面国旗的长度和宽度。(2)请学生写出每面国旗的长、宽之比,并求出比值。(3)学生板演。【师】订正: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其中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5:【板书】 5: =2.4:1.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2.4:1.6 【师】这就是比例的意义,请同学们齐读。
【师】请同学们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要写成等式;要有两个相等的比
【师】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生】还有2.4:1.6= 60:40
60:40=15:10等
四、及时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4和1:4
0.6:0.2和 6:4 先想一想,什么是比例,再动手做。参考答案:
2、如果你来制作一面欢迎用的小国旗,要求与旗杆上的国旗相比外形不变形,它的长和宽的比应该是多少?长和宽可以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长和宽的比值是——3:2,长和宽可以设计成30厘米和20厘米。
五、生活中的比例
1、像不像的问题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师】出示图片: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
【生】像指的是高矮胖瘦的比例一样。【生】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如D和A两张图片。两张图的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12:6=8∶4,所以就像。
【生】A和C不像,因为A的长宽比是6:4,而C的长宽比是8:3,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不像。
【师】还有哪两张图片是像的? 【生】图 A 长 与 宽的比是6∶4,图B长与宽的比是3 ∶2,6∶4 =3∶2,所以也像。【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原来比例在生活中还是很有用处的。
2、调制蜂蜜水
【师】同学们都喝过蜂蜜水吧?你会调制吗?下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你能说出这两杯蜂蜜水是如何调制的吗?
【生】蜂蜜水A是用两杯蜂蜜,10杯水调制成的;蜂蜜水B是用3杯蜂蜜,15杯水调制成的。
【师】那么哪杯蜂蜜水更甜呢?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吗? 【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A和B两杯蜜水中的蜂蜜比是3∶2,水的比是15 ∶10,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所以3∶2 =15∶10。我们认为
这两杯蜂蜜水一样甜。
【生】蜂蜜水A的水和蜜的比是10∶2,蜂蜜水B的水和蜜的比是=15 ∶10,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5∶1。两杯水一样甜。【师】原来比例的用处这样大,不用尝就知道两杯蜜水一样甜了。
六、答疑解惑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 【生】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可以写成【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生】比不是比例。
【师】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七、拓展应用
1、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10:2和35:42
(×)6:10=9:15
(√)0.6:0.2=:
(√)
2、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参考答案:小强的速度是180:3=60:1,小刚的速度是3600:60=60:1,两人的路程和时间比值是相同的,所以能组成比例。小强说的对。
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说一说吗? 【生】我学到了: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生】我还学会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板书
第四章比例 第1节比例的意义
第三篇:用比例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1.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一)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说明理由。(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比例)(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正比例)(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正比例)
(二)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小组相互检查)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140÷2=210÷3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三)解决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解:设生产360套服装需要x天。160︰4=360︰x 160x=360×4 x=360×4÷160 x=9 答:生产360套服装需要9天。
2.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四)教师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学生理解题意,口述内容。
生:已知条件:张大妈家用了8 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 要求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师:用算术法如何解决
生: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的钱。(1)每吨水多少元? 28÷8=3.5(元)(2)10吨水多少元? 3.5×10=35(元)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2.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对应的数据,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2)形成策略,展示成果
(1)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根据: 张大妈家用的总钱数:张大妈家用水的吨数=李奶奶家用水的总钱数:李奶奶家用水的吨数。即:水费:吨数=每吨水的单价(一定)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28 : 8=χ:10 8χ=28×10 χ=280÷8 χ=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5.变式练习
(1)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42元可以用几吨水?.每吨水多少元? 28÷8=3.5(元)42元可以用多少吨水? 42÷3.5=12(吨)(2)用比例来解决。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28X=42×8 X=42x8÷28 X=12 答:王大爷家上个月用水12吨。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
(3)知识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二、教学例6(课件情境出示)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用电量, 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4.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5.回顾与反思: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6.追加问题: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7.学生独立尝试用比例解答。8.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学习致用(课件出示)
1.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2)圆的周长公式中当C一定时,π与d成反比例.(×)(3)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4)y︰8=x(x不是0),y和x成正比例(√)2.我会分析:
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想:
(1)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数量)和(总价)。
(2)(单价)是一定的。所以(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解:设要用X元。6︰4=X︰3 4X=6×3 X=6×3÷4 X=4.5 3.做一做 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解:设如果只买单价2元的,可以买x支。2x=4×1.5 x=4×1.5÷2 x=3 答:可以买3支。
4.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189︰3=X︰9(2)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500︰8=X︰14(3)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米,这棵树有多高?
解:设这棵树有x米 4 : x = 2.4:1.5(4)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解:设14周用x小时 x:14 = 10.6 : 6(5)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照这样计算,一块盐田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解:设可以晒出x吨盐 585000 : x = 100 : 3 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 解:设x吨海水可晒9吨盐 9 : x= 3 : 100(6)华南服装厂3天加工西装180套,照这样计算,要生产540套西装,需要多少天?
时间 = 每天生产的工效(一定)工作总量 ÷180 :3 = 540 : X(7)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平方数 = 每平方米用块数(一定)总块数 ÷618 :18 = X :24(8)我能解决(用比例解答)
a.某农场要收割小麦140公顷,前3天收割了84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天才能收割完?
时间= 每天工作效率(一定)总公项数 ÷解:设剩下的x天才能收完
(140-84):x = 84 : 3 b.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能完成计划?
时间= 每分钟跳的下数(一定)总下数 ÷解:还要跳x分钟能完成计划.(600-240):x = 240 : 2 c.小明家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如果每小时收割0.3公顷,40小时能完成任务。(1)现在想用30小时收割完,那么每小时应收割多少公顷? 解:设每小时应收割x公顷。30x=0.3×40 x= 0.3×40÷30 x=0.4 答:每小时应收割0.4公顷。
(2)每公顷产小麦8t,这块地共产小麦多少吨? 0.3×40×8=12×8=96(吨)答:这块地共产小麦96吨。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课堂小结
用比例解这类问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要求的问题为x;
(2)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列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作答。
板书
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例6.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第四篇:比和比例教学设计范文
比和比例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4.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31练习:解比例::x:2
53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教师举例:5∶6=
=()÷()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教师板书:
4.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要点: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积一定。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y板书:正比例:k(一定)
x反比例:xy=k(一定)
(2)举例说明。
①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教师逐一指名说。
②每袋面包的个数与所装袋数。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组织学生审题并思考,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教师逐一指名回答。(3)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指出成什么比例? ①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
②每天生产的服装件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总件数。③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④每公顷的施肥量一定,公顷数和施肥总量。()(4)用比例知识解题:
大家回忆一下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概括:①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③设未知数x;④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⑤解比例;⑥检验。
(5)教学举例。
化肥厂6天生产化肥450吨,照这样计算,要生产化肥1800吨,需要几天? 要求按照解题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教师: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正比例)题中的等量关系应该怎样表示? 由学生列出比例式,教师指名回答: 解:设未知数x,解比例。(过程略)解完比例要求学生注意检验。
【课堂作业】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教师指名回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比和比例
yk(一定)x反比例:xy=k(一定)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设未知数x;4.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5.解比例;6.检验。正比例:
第五篇:认识比例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西师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课时。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成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教学准备:题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给学生装提供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装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通过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写比并求出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中的两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于是组成比例。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完成练习中第一题的第1、2小题,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师生间、生生间合作说一个比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比例的意义的知识,用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基本性质再次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通过一个填数游戏充分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的应用。
《认识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
1、例2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成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教学准备:题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给学生装提供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装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什么是比吗? 教师引导举例说明,并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2、出示题卡:一辆汽车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请你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你能把这两个比化简并求出它们的比值吗?(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师引导:我们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就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
二、新课教学
1、师:3:2和9:6能组成比例吗?请大家求比值来判断一下。汇报,引导归纳: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还可以看这两个比化简后是否一样来进行判断。
2、即时练习。
完成书上练习第一题的第1、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师生、生生合作说比例。
3、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学课本中相应的内容,色画出认为重点的信息,再汇报。找出120:2=180:3的内外项。
4、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在比例中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吧!请把题卡上四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并在书上作上喜欢的重点记号。)师: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一个什么等式来表示?
指名回答,板书。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找出比例的内外项吗?
(学生同桌完成,并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即等号两边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巩固提高
1、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第1题其余两道小题。
2、完成题卡上的填数游戏。
四、课堂小结。
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