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b≠0)教师问: 1.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3.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全班同学进行优化,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 b 列表 c 画图 d 关系式 2. 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 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正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⑶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2、过程性目标:
⑴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形成接近自动化技能的判断策略;
⑵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今后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目标:
⑴体会借助图像对事物发展方向推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⑵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前两天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
谁来说一说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
2、出示练习九第1题
师:我们来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几道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⑴出示例7两个表,学生自学,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为什么左表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右表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⑵小结。
⑶师:我们已经知道,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存在相依关系,根据这两个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⑷师:在这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请你推想一下,如果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呢?为什么?
你能用关系式来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⑸小结。
⑹练习
①做“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用关系式来表示这题里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系式)
②做“练一练”第2题
师:你能分别用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系式)
⑺小结。
⑻总结判断策略
①师:同学们,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不少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的经验了,接下来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再听听别人的经验好吗?②小组活动讨论交流
③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④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⑤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时怎么办?
⑥小结:当我们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时候关键是看?
⑼练习
①做练习九第2题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②出示练习九第7题
2、用图表示例7中两种量的关系
⑴出示例7的.两个表
师: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先来研究怎样将正比例关系用图来表示。
⑵出示空图,引领学生识图
⑶根据表里的数据描点
⑷出示空图,引领学生识图
师:我们再来研究怎样将反比例关系用图来表示。
⑸根据表里的数据描点
⑹正、反比例图比较
师:用图来表示正、反比例,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⑺练习:做练习九第8题
3、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
师:通过我们这堂课的研究和学习,你们说说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⑴小组讨论交流
⑵汇报交流结果,完成表格。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补充完整课题:的比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检测讲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题组练习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了正、反比例应用题,今天我们上一节检测讲评课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检测题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a.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b.日产量一定,天数和总产量。
c.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d.圆的周长和半径。
e.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f.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大家对概念掌握得较熟练,但在应用中可看出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还是有差距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先明确是谁和谁,其次看它们是不是相互影响,若是,就看着两种量是不是属于积商关系,积商一定时,就下断论。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不一定发生变化,直接否定。再如,圆周率和圆周长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因为圆周长变化时圆周率并不发生变化,也是直接否定。a、b、c、d、f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且积或商一定所以成正反比例的量,e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但不实际上已定,故不成正反比例的'量。大家一定要把握概念的实质,灵活运用。
二、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题:
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3天生产360台,照这样计算,30天可生产多少台?(指名读题)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先讲一讲,做题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并板书列式:360/3=X/30。
师:这道题,你们觉得他做得咋样?如果工作时间30天不直接告诉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如果再生产27天,一共可生产多少台?
师:同原题比较,这道题复杂在哪呢?
生:原题的条件是直接的,这题的条件是间接的。
生:原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已知的,这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未知的。
师:这道题怎样解答呢?(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
生:解:设一共可生产X台,360/3=X/(3+27)(板书:360/3=X/(3+27))。
教师提问:3+27求的是什么?把3+27写成27可以吗?
教师强调: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生:解:设27天可生产X台,360/3=X/27X+360。(板书:360/3=X/27X+360)。
教师小结:80%同学能做出地一题,第二问题就有点大了。其实象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这道题我们可以直接设问题为X,列出这样的比例式(指360/3=X/(3+27))。也可以间接设27天的生产量为X,求出27天的生产量再加上前3天的生产量,就得到了一共的生产量。
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a.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需多少天完成?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教师订正时请同学讲述解题思路,并板书方程:100X=80*20。
将原题变成:
b.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多生产20台,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c.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d.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e.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以上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评讲:通过刚才的变换我们发现,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对应值的复杂化。二是问题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的复杂化。但不管怎样,我们要紧扣反比例的意义,对应用题中两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买来塑料绳150米,先剪下12米做了4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这样的跳绳多少根?(用算术和比例两种方法)
2.利民加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25个,30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5个,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比例式。
一个农具厂,计划一个月(30天)生产农具600台,结果4天生产了100台,照这样计算,?
小结:刚才这道题同学们所提的问题有:
(1)完成计划需要多少天?
(2)余下的任务还需要几天?
(3)可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
(4)全月实际可生产多少台?
(5)实际超过计划多少台?虽然不同,但因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
4.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60天修完。实际3天就修了120米,照这样计算,实际用几天修完?
教师小结: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就不同。刚才这道题,从“照这样计算”可知每天修路的米数是不变的,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从“修一条公路”又可知这条路的长度是不变的。又可用反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四、全课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
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
每小时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b≠0)教师问:
1.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全班同学进行优化,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b列表c画图d关系式
2.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正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目标】
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 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 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
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二)教学例
(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例
1、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抽水多少立方米?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一小时抽水量,再算出 9小时抽水量
40÷5=8(立方米)8×9=72(立方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习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每小时的抽水量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了。】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工作效率一定.)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教师板书: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抽水的总量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每小时的抽水量相等)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9小时抽水x立方米.
_40____ 5
答:9小时抽水72立方米.
(三)教学例(课件演示主题图)例: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 比例.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要捆x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变式练习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设计意图:例教学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 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随堂练习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 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这节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以旧促新教学理念,设计了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
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能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解答比例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2.选择题:
1.如果a = c÷b,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4.C=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①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对。
40:15= 60:χ ② 40χ=15×60 ③ 60χ=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χ本。
(30+10)χ=500×30 4 0χ=15000 χ=15000 χ=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你会列式吗?(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1、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x第一、分析:可分四步。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第四、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检测讲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题组练习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了正、反比例应用题,今天我们上一节检测讲评课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检测题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a.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b.日产量一定,天数和总产量。
c.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d.圆的周长和半径。
e.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f.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大家对概念掌握得较熟练,但在应用中可看出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还是有差距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先明确是谁和谁,其次看它们是不是相互影响,若是,就看着两种量是不是属于积商关系,积商一定时,就下断论。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不一定发生变化,直接否定。再如,圆周率和圆周长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因为圆周长变化时圆周率并不发生变化,也是直接否定。a、b、c、d、f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且积或商一定所以成正反比例的量,e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但不实际上已定,故不成正反比例的量。大家一定要把握概念的实质,灵活运用。
二、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题:
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3天生产360台,照这样计算,30天可生产多少台?(指名读题)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先讲一讲,做题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并板书列式:360/3=X/30。
师:这道题,你们觉得他做得咋样?如果工作时间30天不直接告诉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如果再生产27天,一共可生产多少台?
师:同原题比较,这道题复杂在哪呢?
生:原题的条件是直接的,这题的条件是间接的。
生:原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已知的,这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未知的。
师:这道题怎样解答呢?(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
生:解:设一共可生产X台,360/3=X/(3+27)(板书:360/3=X/(3+27))。
教师提问:3+27求的是什么?把3+27写成27可以吗?
教师强调: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生:解:设27天可生产X台,360/3=X/27 X+360。(板书:360/3=X/27 X+360)。
教师小结:80%同学能做出地一题,第二问题就有点大了。其实象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这道题我们可以直接设问题为X,列出这样的比例式(指360/3=X/(3+27))。也可以间接设27天的生产量为X,求出27 天的生产量再加上前3天的生产量,就得到了一共的生产量。
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a.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需多少天完成?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教师订正时请同学讲述解题思路,并板书方程:100X=80*20。
将原题变成:
b.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多生产20台,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c.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d.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e.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以上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评讲:通过刚才的变换我们发现,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对应值的复杂化。二是问题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的复杂化。但不管怎样,我们要紧扣反比例的意义,对应用题中两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买来塑料绳150米,先剪下12米做了4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这样的跳绳多少根?(用算术和比例两种方法)
2.利民加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25个,30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5个,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比例式。
一个农具厂,计划一个月(30天)生产农具600台,结果4天生产了100台,照这样计算,?
小结:刚才这道题同学们所提的问题有:(1)完成计划需要多少天?(2)余下的任务还需要几天?(3)可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4)全月实际可生产多少台?(5)实际超过计划多少台?虽然不同,但因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
4.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60天修完。实际3天就修了120米,照这样计算,实际用几天修完?
教师小结: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就不同。刚才这道题,从“照这样计算”可知每天修路的米数是不变的,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从“修一条公路”又可知这条路的长度是不变的。又可用反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四、全课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