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峦庄小学 姚代利
复习内容: 正、反比例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理一理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2)日产量一定,天数和总产量。(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4)圆的周长和半径。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二、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题:
(1)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3天生产360台,照这样计算,30天可生产多少台?(指名读题)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先讲一讲,做题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并板书列式:360/3=X/30。
教师强调: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生:解:设27天可生产X台,360/3=X/27 X+360。(板书:360/3=X/27 X+360)。教师小结:
这道题我们可以直接设问题为X,列出这样的比例式(指360/3=X/(3+27))。也可以间接设27天的生产量为X,求出27 天的生产量再加上前3天的生产量,就得到了一共的生产量。
象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2)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需多少天完成?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教师订正时请同学讲述解题思路,并板书方程:100X=80*20。
将原题变成:①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多生产20台,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②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③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④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以上4题要求学生比较原题的区别并口述比例式。教师分别板书。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变换我们发现,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对应值的复杂化。二是问题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的复杂化。但不管怎样,我们要紧扣反比例的意义,对应用题中两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2.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塑料绳135米,先剪下9米做了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这样的跳绳多少根?(用算术和比例两种方法)
(2)利民加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45个,30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9个,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比例式。
一个农具厂,计划一个月(30天)生产农具400台,结果3天生产了75台,照这样计算,? 学生可以提以下问题:(1)完成计划需要多少天?(2)余下的任务还需要几天?(3)可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4)全月实际可生产多少台?(5)实际超过计划多少台?
小结:刚才这道题所提的问题虽然不同,但因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4.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100米,40天修完。实际2天就修了800米,照这样计算,实际用几天修完?
教师小结: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就不同
三、全课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第二篇: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复习课导学案 红土学校 刘丽花
复习内容: 正、反比例的应用。学习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2.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习重点:
找出相关联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学习难点:
用两个变量来表示定量。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问题一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二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 二.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3.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4.一个圆的直径和周长。()5.一根铁丝剪成同样长的段数与每段的长度。()
(二)选择题 1.从南京到南通,汽车车轮的直径与转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2.当()时,x 和 y 成正比例。
① x × y = k(一定)② = k(一定)
③ x + y = k(一定)
3.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三)比一比,想一想,你会列比例吗?
(1)黎明发电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6吨,可以烧54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了2吨,这样可以烧几天?
(2)电视机厂要生产640台电视机,前8天共生产了总任务的10%。照这样计算,后来又生 产18天,又生产了多少台?
三.拓展练习你看我多棒 你会列几种比例解?
1.用一台打字机打字,6小时打36页,照这样计算,如果再打4小时,一共可以打字多少页?
想挑战吗?
奇怪!一道题同时可以用正反两种比例解!你相信吗?
2.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可行驶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2.选择题:
1.如果a = c÷b,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4.C=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①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对。
40:15= 60:χ ② 40χ=15×60 ③ 60χ=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χ本。
(30+10)χ=500×30 4 0χ=15000 χ=15000 χ=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你会列式吗?(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1、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x第一、分析:可分四步。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第四、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检测讲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题组练习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了正、反比例应用题,今天我们上一节检测讲评课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检测题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a.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b.日产量一定,天数和总产量。
c.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d.圆的周长和半径。
e.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f.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大家对概念掌握得较熟练,但在应用中可看出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还是有差距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先明确是谁和谁,其次看它们是不是相互影响,若是,就看着两种量是不是属于积商关系,积商一定时,就下断论。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不一定发生变化,直接否定。再如,圆周率和圆周长是不是成正反比例的量,因为圆周长变化时圆周率并不发生变化,也是直接否定。a、b、c、d、f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且积或商一定所以成正反比例的量,e中两种量相互影响,但不实际上已定,故不成正反比例的量。大家一定要把握概念的实质,灵活运用。
二、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题:
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3天生产360台,照这样计算,30天可生产多少台?(指名读题)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先讲一讲,做题的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并板书列式:360/3=X/30。
师:这道题,你们觉得他做得咋样?如果工作时间30天不直接告诉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如果再生产27天,一共可生产多少台?
师:同原题比较,这道题复杂在哪呢?
生:原题的条件是直接的,这题的条件是间接的。
生:原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已知的,这题问题所对应的量是未知的。
师:这道题怎样解答呢?(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
生:解:设一共可生产X台,360/3=X/(3+27)(板书:360/3=X/(3+27))。
教师提问:3+27求的是什么?把3+27写成27可以吗?
教师强调: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生:解:设27天可生产X台,360/3=X/27 X+360。(板书:360/3=X/27 X+360)。
教师小结:80%同学能做出地一题,第二问题就有点大了。其实象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这道题我们可以直接设问题为X,列出这样的比例式(指360/3=X/(3+27))。也可以间接设27天的生产量为X,求出27 天的生产量再加上前3天的生产量,就得到了一共的生产量。
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a.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需多少天完成?
师:这道题用比例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一人板演)
教师订正时请同学讲述解题思路,并板书方程:100X=80*20。
将原题变成:
b.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多生产20台,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c.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d.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e.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以上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评讲:通过刚才的变换我们发现,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对应值的复杂化。二是问题发生变化,引起未知数X的复杂化。但不管怎样,我们要紧扣反比例的意义,对应用题中两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买来塑料绳150米,先剪下12米做了4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这样的跳绳多少根?(用算术和比例两种方法)
2.利民加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25个,30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5个,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比例式。
一个农具厂,计划一个月(30天)生产农具600台,结果4天生产了100台,照这样计算,?
小结:刚才这道题同学们所提的问题有:(1)完成计划需要多少天?(2)余下的任务还需要几天?(3)可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4)全月实际可生产多少台?(5)实际超过计划多少台?虽然不同,但因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未变,所以我们都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的。
4.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60天修完。实际3天就修了120米,照这样计算,实际用几天修完?
教师小结: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也就不同。刚才这道题,从“照这样计算”可知每天修路的米数是不变的,可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从“修一条公路”又可知这条路的长度是不变的。又可用反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四、全课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第五篇:熊黎 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复习”教学设计
台江县城关二小 熊 黎
复习内容: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变式练习指导,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相机渗透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利用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你们的老师一定在带领大家进行着紧张的复习。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类题目较难呢?(应用题)今天我来和大家上一节复习课,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让学生读一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2、在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之前,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课件出示问题)(1)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你认为在正比例关系意义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相关联”、“ 比值一定”)
正比例的关系式是什么?关系式里的x和y必须怎样?(先关联)除了关联还应该有什么量作为它们关联的结果?(定量)
(2)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回答后引导学生找出重要条件:“相关联”、“乘积一定”,二、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如果关联,它们通过什么运算来关联的?
(1)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2)一袋米的重量和已吃的重量。()(3)速度和时间。()
(4)总价和数量。()
出示问题:通过相乘(或相除)来相关联的两种量,要想成比例关系,必须要有一个()来作为它们相关联的结果。
2、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用方砖给一间教室铺地,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6)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二)举实例复习
1、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 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探讨例1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速度 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驶的()和()的()是相等的。
如果我们把两次的时间和路程分别标记为路程1和时间1及路程2和时间2,根据速度一定,你可以写出什么等式?(路程1÷时间1 = 路程2÷时间2)
(2)解答例1:根据题意,我们用x代替未知数,你怎么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提问汇报,集体评价,出示答案
2、正比例变式练习(1)出示问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小时?
(2)思考:什么一定,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得到什么等式?(3)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3、出示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思考:这道题的()是一定的,()和()成()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和()的()是相等的。
(2)找出等式:速度1×时间1 = 速度2×时间2(3)独立试做,指名汇报,集体评订:
4、反比例变式练习
(1)出示问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2)思考:什么一定,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得到什么等式?(3)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5、小结方法
(1)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过程,你认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也就是第一要做什么,第二做什么„„
(2)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出示课件:
6、质疑突破难点:
刚才这4题中,1、2题我们用什么比解答,3、4题用什么比例解答?4个题都是用什么知识解答?今后在遇到要求用比例知识解答的问题时,我们一定写出两个比相等的方程来解答吗?为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对比练习
1、学校派3辆校车可以搭载60个学生,照这样计算,派5辆校车可以搭载多少个学生?(用比例知识解答)
(1)找出定量和相关联的量,判断是什么比例关系,写出等式。(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完成。
(3)相机渗透安全教育:同学们上学放学会经常乘坐客车,老师告诉大家,不要乘坐无牌无照车,不坐超员车,不坐农用车、三轮车、货车。不满14周岁的人更不能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大家要要注意安全。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知识解答)
(1)找出定量和相关联的量,判断比例关系,写出等式。(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完成。
3、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 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用正、反两种比例知识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如果用正比例解答,定量是什么?关联的两种量是什么?等式是什么?(2)反比呢?
(二)闯关练习用比例知识解答: 1.一辆汽车要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 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3小时就能到 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修一条公路,总长 12 千米,开工 3 天修了 1.5 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
3.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台,需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4.农具厂生产一批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台,20天可完成任务。如果每天生产100台,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了吗?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学生口述,老师引导补充。(2)出示课件:
五、课外作业
自己编写正反比例应用题各一题,并与同桌交流完成解答。
六、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复习
(后附: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应教研室要求于2016年5月27日上午在知行小学六(2)班上的一堂六年级毕业复习交流课。
教学的流程是通过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作为铺垫,通过引导分析、解答设计的例题,再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过程(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做出归纳总结。
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基本完成了复习旧知导入——实例变式探析——归纳提炼方法——应用练习巩固等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方法中区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不同,分辨出定量与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决定了用不同的比例方法解答。懂得了用比例知识解答的要求不是只指用正比例,规避了概念误区。
但是,由于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显得繁琐而不精简,在练习时,没有时间去做后面早就设计有的4道不同类型的闯关题。使得课堂的练习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应该在举例探析环节压缩内容,将时间释放到课堂练习环节来,提高练习的效果。
执教人:熊黎
201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