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17: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从小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教意和对地球的热爱,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居民,谁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生:圆的,球体。

3、设疑:可人站在地上,却感觉到它是平平坦坦、方方正正的,如果按你们说的形状,我们应该随时会歪倒,我们的教室也会向一方滑去,那太可怕了!同学们的观点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4、板书:《蔚蓝色的地球》

二、知识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

1、关于“地球的形状”,人们很早就开始探索了,你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①生说一说。

②介绍最初猜想的地球样子?

2、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渐渐对“天圆地方”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

3、直到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师: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95页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①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②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③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师小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球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的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了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

4、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

生:……

5、小结:地球的形状是圆的,它只一个不规则的形体,人们之所以站得稳,原因就是地球引力的作用。

(二)地球的大小:

1、师:在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后,想不想知道它有多大呢?

2、了解最早测量 地球大小的人及地球的大小。(阅读课本93页你知道吗?)

3、生说一说地球的大小。

4、你还能用其它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5、观察地球的全貌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地球上蓝色是大海,陆地是黄色的,白色的涡流是云彩。

(三)祝福地球

1、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那让我们用美好的语言来祝福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生说一说

2、闭上眼睛,许个愿来祝福我们可爱的母亲。

3、想知道老师许下的愿望吗?愿每个同学的愿望都能实现。

(四)欣赏图片。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蔚蓝色的地球》。我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的。下面我分别从这五个方面爱进行一下说课:

一、教材分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

(1)首先,围绕地球是什么,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大小、我们人类眼中的地球等方面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地球的。

(2)关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教材通过从古到今,从人们早期的想象和人们的直觉到人类曾经漂洋过海的亲身实践,再到人类在太空上的科学探索,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2、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常识和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四、教法和学法。

1、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_ XXjxsj.=}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分了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在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活动,先让学生互猜谜语,然后我课件出示谜语,在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时,我相机导入新课。通过师生互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部分“从太空看地球”

我从学生都照过像这一现象入手,让学生进行设想:如果我们给地球照相,应该怎么照。在学生自由畅谈给地球照相的.方法后,我请学生展示收集的地球照片。然后我又课件出示了学生还没有搜集到的地球照片,让学生来领略地的美丽与神奇。再组织学生根据欣赏的照片进行讨论交流:地球上的蓝色、黄色和白色各是什么,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充分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观看从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录象,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看地球全貌的人以及古希腊人对地球的测量,从而让学生了解地球基本情况:即地球的形状是圆的以及地球的大小。

(三)学习第二部分:“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在导入后,我让学生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讨论,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95页了望台的内容,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交流结束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和课本内容不一样的资料,再组织学生看航行路线图和麦哲伦一起做一次寰球旅行,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四)设计了活动 “知识抢答”,通过学生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课题。

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本书籍,并课件出示了三本书籍的作者及内容简介情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学反思范文

2.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3.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

4.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范文

5.蔚蓝色的地球小学品德教案

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设计

7.《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

8.品德与社会《民居特色》说课稿范文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学校:

教师:

2013年3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1、从四大发明说起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至第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骄傲。教学难点:

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

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二、探究交流:

1、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2、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3、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至第14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教学难点: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导入: 颐和园的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二、探究交流:

1、讨论:看了圆明园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

2、请同学们展示收集的材料,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3、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小结:

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三、明理导行: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圆明园的事。

2、教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悲愤的吼声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到第1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我们要牢记 这段历史。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导入:从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侵略我国,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可谓是暴行累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你搜集到了什么资料?请也给同学们作一个介绍。

学生上台展示资料,揭露日本入侵的丑恶历史。

二、探究交流:

1、说说日军的入侵给我们的亲人带来了怎样的苦难,给我们的进行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2、交流小结:这一桩桩、一幕幕,是多么令人惨痛,令人愤慨啊!而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最为震惊,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野蛮、可耻的一页。当我们今天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成堆的白骨和惊人的数字后,每一个人都会屏住呼吸,仿佛空气也凝固了,这是多么惨烈的场景啊!

3、学生展示材料,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

三、明理导行:

1、播放电影片断:《南京大屠杀》。同学们看了电影,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2、交流小结: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到第28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新中国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道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说说对万民兴奋的感受。

2、小结: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交流探究:

1、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资料。

2、教师小结:

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局促小心,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3、请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革命的英勇事例。①、说说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历史意义。教师小结:

由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发起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在这次起义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每年的8月1日也由此成为建军节。

②、说说万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艰难故事,欣赏《长征》影音片段,感受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春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课本第29页到第3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购物票证的收集和认识,使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二、交流探究: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走进新时代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到第41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

2、激发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3、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自豪。

4、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庭及家乡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唱着《春天的故事》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从此富裕起来了。你能通过你们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吗?

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生活的发现,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二、交流探究:

1、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梦想为“小康”的生活。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开始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让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你有哪些感受呢?

2、从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来说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走出贫困,走向富强,高高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发展的无限自豪和敬意,一起来重温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播放申奥成功录像,说说自己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巨龙腾飞

1、高峡出平湖

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到第4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美景,感受长江之美(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二、交流探究

1、看课本44页中的插图,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2、交流小结:

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3、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4、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5、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6、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这两条河上还有许许多多造福于民的水电站。请说一说你搜集到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 全班小结

三、明理导行: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到第5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全共同富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美景,欣赏西部风光,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交流探究:

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

①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②学生诉说感受。③教师小结:

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

2、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①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②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

3、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到第6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

2、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交通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56页中的插图,观察,谈感受

2、谜语,教师相应出示图片。

⑴ 一只大鸟真奇怪,只喝油来不吃米,呼啸一声冲天起,载客运货飞千里。(飞机)

⑵ 屋连屋,一条龙,头上乌云滚,脚下雷声隆。(火车)

二、交流探究:

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

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

3、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三、明理导行:

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

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到第7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初步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自觉做到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点击播放歌曲“我和你”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你想到什么?

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同住在北京奥运村,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其实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人们何尝不是同住地球村,地球村的居民们已经融合在一起。

二、交流探究:

1、丝绸之路

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来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感想,教师相机穿插播放有关课件。

2、改革开放

①、师出示火柴、肥皂、铁钉,认一认,这是什么?这些我们日常用品,在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为什么被称为洋火、洋碱、洋钉?

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业的落后,产生了诸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系列洋货;即使到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我国的经济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国际组织

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到第8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3、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学重点:

1、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各国际组织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最近,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名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你们知道吗? 你们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吗? 板书: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交流探究:

1、你知道国际组织的一些图标吗?说一说

2、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联合国的一些知识: 自学课本77页到78页中的内容,交流

3、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吗?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教师小结:中国长城,古埃及金字塔,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明理导行:

1、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以流传的文化习俗及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自然景观,正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有了教科文组织,这一切才有了保障。

2、自1987年我国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至今已有29个世界遗产项目,遗产数目排在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真是值得我们自豪,你们知

第四篇:《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照片,以及人类探索和认识地球的过程中有趣的故事。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的形象 阅读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其中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地球是球体:一是从卫星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圆形的;二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圆的;三是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出地球是圆的。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了解地球是个球体,并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

活动二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1.[播放动画: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研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最初的认识源于他们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在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认识是很正常的。2.[播放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使人们感受到麦哲伦在证实地球是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对地球早期的探索。】 活动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秘 1.[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画面中了解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们在运用各种方式(如考古、地质勘探)探究地球的奥秘。

2.[播放视频:南极科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研讨:这些科学考察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类依然不断地在探索地球,依然在为共同和平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

小结:人类为了揭示地球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知道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地球上的许多奥秘,还等待着人类 去发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课后反思:

《蔚蓝色的地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 “我们的地球”单元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使学生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直接进入课题,接着欣赏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然后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提出了问题:你能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地球有多大吗?读了《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或事?学习《麦哲伦环球远航》时,通过小组合作,读文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们对麦哲伦及船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会领悟的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人类探索地球的人或事全班交流,让收集来的“知识资源”充分共享。在今后的思品教育活动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2、能力与目标

提高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果、收集现代科技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勇于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3、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科技成果,知道现代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体会到发明创造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通过上网读书、询问等方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成果。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艰辛与执著。教师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对现代科技成果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课时

多媒体课件PPT

引导感受法,参与教学法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教学课时:五:教具使用

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1、调查完成93页表格。

2、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八:教后记

《世界科技的今天》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选自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世界科技的今天》。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思路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世界前行。孩子天生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对现代科技成果知之甚少,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观察、搜集、体验、交流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科技殿堂,感受科技在我们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

二、说目标

在新课标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产品。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搜集、处理、发布信息。

三、说重难点的突破

在突破重难点上,我把指导重点放在“实”、“趣”二字上,实: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趣:即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采取了如下措施:(1)评比知识丰富的小博士,激发学生展示资料的积极性。(2)设计“机器人”的形象和“神舟”感人的短片,使学生强化了对太空飞船的认识,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大主题活动,一个拓展环节。

活动一:评选知识丰富的小博士(资料展示)。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高科技?搜集了哪些关于机器人的信息资料?你知道哪些航天成果?世界上都克隆了哪些物品?

活动二:领略航天技术中的乐趣。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活动三:克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3、调查完成93页表格。

4、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八:教后记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科 目:《品德与社会》 执教教师: 蔺芳萍

工作单位: 王窑学区罐岭小学

下载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不要忘记》说课材料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中小学校 陈晓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中排小学2016-2017学年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站在泰山顶峰》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本单元的主题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本主题凸显了齐鲁文化的精髓。学生都知道“一山”“一水”“一圣人”,但相对而言最陌生的还是泰山,本班......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五 年 级 品 德 教 学 总 结学校:尹武寄宿制完小 班级:五(2)班 任课教师:刘文跃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尹武寄宿制完小2013春季学期五年级教学总结任课教师:刘文跃品德与社会教学......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朱友明 本学期我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全学期依......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