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一、教材简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还会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无论是令人向往的北京,还是遥远的台湾岛;无论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要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二、教材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2、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日月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确,通过描写日月潭的水、雾、雨,清晨和中午的景象,给人一种风景如话的感觉。对一些词句的理解,不能以词解词,应该让学生多读,自读自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2、《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3、《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大家都知道,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北京亮起来了》识字量比较大,有很多新的词语,有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课时安排:

9.《日月潭》„„„„„2课时 10.《葡萄沟》„„„„„.2课时 11.《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12.《北京亮起来了》„„„..2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日 月 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隐隐约约、环绕、茂盛”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导学案】

一、情境导入

(出示台湾地形图和日月潭风景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台湾省的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这个湖就是——日月潭。(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你喜欢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三、识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读准“绕”“筑”“朦”“胧”“境”几个字)

2.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朦”“胧”“境”;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读记“环—坏”“境—镜”“绕—浇、烧”等字)

3.同学互相交流识字方法。4.给生字组词、造句。

四、朗读课文

这次要求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读完后同桌交流读懂的内容。

五、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预设:

(1)日月潭为什么会在高山上?(2)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 2.对问题进行评价,学习提问题。

六、积累词语

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再请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同学读词语。可以鼓励学生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我会写”中的生字词,说说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应该注意什么。如书写时容易多加点的:建、茂、绕。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3.书写展评。【课堂检测】

1.用“环绕、隐约、茂盛”3 个词语写句子,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问别人。2.练习把课文读流利。【板书设计】

日月潭 岛 展 建 纱 胜 省 环绕

隐约

茂盛

第二课时

【预习学案】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昨天的“日月潭之旅”,大家准备好了吗?

2.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需要大家发挥想象力,还要带上我们的生字朋友,先和他们热情地打个招呼,好吗?(复习词语)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想象昨天我们乘飞机已经来到了日月潭,谁还记得日月潭的位置?(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变为一句话)周围的环境怎样?(周围连绵不断的群山,茂盛的树木,繁茂的枝叶,绿得发亮。山上、林间点缀的许多寺庙、古塔,还有名胜古迹的美丽传说。)自己再想象画面读一读,把环境的美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们从高空向下望,整个日月潭尽收眼底。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仔细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日月潭的什么美?

①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②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湖水)湖水什么样?有什么感受?(美)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鱼、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画面。)(碧绿让我们感受到是那么美。)第二句写了什么?(小岛)小岛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位置、中央)假如你在日月潭的上方或远看小岛,感觉他像什么?(有位名人曾这样描写“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因为光华岛上有许多龙柏,从湖边遥望,就像绿色的珍珠。)第三句,那还有什么更美,更有意思呢?(名字)南边像弯弯的月亮,把弯弯去掉行吗? ③真是潭水美,小岛美,形状美,名字美,大自然太神奇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四自然段。

(1)如此神奇的大自然,风光一定很不错。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它的美景也各不相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清晨,日月潭被薄薄的雾包围着,朦朦胧胧,天湖一体,四周一片寂静,这是一种隐隐约约的美。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飘飘然,好像到了天上)

(3)中午,是一种明亮、清晰的美。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想象一下山上、山脚不同方位看到的清晰的日月潭。)

(4)要是下起雨又是朦胧的、仙境般的美。谁能读出这种感觉?(神秘、梦幻,好像带我们进入了仙境,像仙人一样。)

3.拓展练习。

(1)(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日月潭黄昏的美,你能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好像„„)

(2)还有更美的地方,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欣赏。4.学习第五自然段。

日月潭每年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为什么呢?文中用一个特别好的词来概括了一下。(风景秀丽)

5.总结。

(1)秀丽在哪儿?再一次走进日月潭,共同领略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秀丽风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群山、古迹、姿态美等,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方面都展示了“秀丽的风光”。)

(2)美丽的日月潭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他早日回归,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三、拓展

1.指名当导游,带着大家去日月潭观光游览。(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抓住重点,准备做介绍。(2)小导游注意要先做自我介绍,声音洪亮,自然大方。(3)学生边听介绍,边看日月潭景色画面,思考:导游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日月潭的?(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名字由来、景美、清晨、中午、下雨)(4)同学对导游的介绍进行点评。(5)大家推荐一位小导游做介绍。

2.通过小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她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日月潭的美表现出来?(进行朗读擂台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的,读出感情。配乐。)

四、指导书写

“茂”:下面是“戊”不是“成”,斜钩写舒展,最后一点不能丢。“盛”:上窄下宽,最长的一笔要写平直,使整个字平稳。

五、总结课文,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本上的学习伙伴知道台湾有美丽的阿里山,你还知道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课堂检测】 1 读读记记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后作业】

扮演小导游将日月潭的风光介绍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日月潭 岛 展 建 纱 胜 省 环绕

隐约

茂盛

【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表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不仅注重让学生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还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课文中没有详细描写的阳光下的日月潭,然后进行片段训练。我想,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葡 萄 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3.引导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生词说句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葡萄沟的美好,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1.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地图,让学生依次找到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2.播放新疆风格的音乐。导语:美妙的歌曲和热情的维吾尔族朋友,要带我们到美丽的葡萄沟去做客,让我们去看看葡萄沟是什么样子吧!

二、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能帮助你解答这些问题。

三、读书解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小组交流、讨论读了课文之后还没解决的问题。

3.老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先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大家一起解决。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借助拼音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流利)

3.用多种形式认读“沟”“疆”“鲁”“番”“蜜”等生字和“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等生词。

4.齐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如: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沟出产水果,而且水果品种很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借助拼音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2.同桌两人轮读。找找这一段共有几句话。3.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4.认读生字“梯”“维”“吾”“够”和由它们组成的词语。区别“蜜”和“密”,让学生先说记忆方法,老师再指导。

5.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写得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的读一读句子。

6.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反复练读,读出葡萄可爱的样子来)到了秋季,这里的葡萄颜色很多吧?有什么颜色的?(贴图)红的像什么?(红的像玛瑙,那么艳,让人陶醉;白的像雪,洁白无瑕;紫的像紫水晶,一大串一大串水晶似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那么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书中有个词语就是这样赞美葡萄的颜色和有光泽的美的。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为什么?(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试着背诵下来。

7.如果你的家乡在葡萄沟,我到葡萄沟做客,你会怎样招待我?(给学生戴上维吾尔族小帽,边表演边体会动词“摘”的意思)你就是那里的老乡,你作为热情好客的主人用葡萄招待客人,怎么招待?说些什么?谁愿意到他家做客?

8.再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讨论:你们又读懂了什么?(如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葡萄架像绿色的凉棚;葡萄的品种多,颜色不同;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填空练习题。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话。3.收集自己家乡特产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 葡 萄 沟

新疆

吐鲁番

葡萄沟

蜜桃等 梯田

茂盛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五光十色

第二课时

【预习学案】

1.生自主学习字词,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3.收下的葡萄太多吃不完怎么办?怎么制作葡萄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提示多音字“钉”。

2.问: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出示图片认识阴房)3.品尝葡萄干后,同桌说说感受。(引读此段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此段,出示图片回顾。2.为什么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2.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提出难记的字,教师指导记忆。4.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6.评议学生写的字 【课堂检测】

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2.照样子仿说句子。

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

【课后作业】

写几句话,夸夸家乡的特产。【板书设计】 葡 萄 沟

新疆

吐鲁番

葡萄沟

蜜桃等 梯田

茂盛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五光十色

【教学反思]】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读完课文,学生有一种去葡萄沟看看的愿望。于是,我指导同学们练习做导游给大家介绍葡萄沟。然后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介绍的最好。比赛过程很精彩,大家把葡萄沟的美景展现出来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有的说“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你们到了那里,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有的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们。”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读中已经产生了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了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文中的“凤”等 10 个生字,写好“龙”等 12 个字。(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朗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的句子。说一说“一年一度”的意思。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自然段。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意思。(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教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5.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6.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布置作业】

1.把自己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找出来。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们:四面八方

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

一串串

欢呼

周总理:笑容满面

欢乐的鼓点

跳舞

相:清清的水

祝福

跳(开心 幸福 难忘)

第二课时

【预习学案】

1.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导学案】

一、作业展示

1.展示自己找到的带生字的句子,并带着同学读一读。2.出示要求认识的字,用组词的方法,帮助识记。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或背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二、指导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课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课后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们:四面八方

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

一串串

欢呼

周总理:笑容满面

欢乐的鼓点

跳舞

相:清清的水

祝福

跳(开心 幸福 难忘)【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有难度,我想:“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金碧辉煌、雄伟”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有关北京的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北京景点的资料、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介绍?(学生上台展示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3.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美!让我们一块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吧!(出示北京夜景图片或课件)看,夜晚的北京多美!4.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觉得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认读生字词。

3.用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或长句子反复练习读一读。5.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三、细读课文

1.学生再细细地读一读,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根据学生的学习选择,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各种北京夜景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重点体会和理解以下词句:(1)夜幕降临

(2)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通过读课文和看图片来感受)(3)华灯高照

(4)像银河从天而降(感受动态美)(5)金碧辉煌

(6)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感受立体美)

(7)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体会灯的种类多,感受静态美)(8)焕然一新

(9)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体会北京的变化)

3.每段理解结束后,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1.同学们读得真好啊!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夜晚的北京实在是美!老师也喜欢夜晚的北京,还把这篇课文背了下来。同学们想听一听吗?(出示有关图片,老师配乐背诵课文)2.你能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一背吗? 3.自由练习背诵。

4.谁愿意来背一背?老师也为他配上音乐和图片。【课堂检测】 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收集有关北京的旅游景点或有名的建筑资料、图片等。【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夜晚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明亮

辉煌

第二课时

【预习学案】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导学案】

一、作业展示导入

1.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进行介绍。先在组里讲,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介绍。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展示给大家。3.大家一起完成“读读记记”。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二、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边看边说笔顺。2.仔细观察这些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再互相交流。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这些字的字形。4.练习书写:

辉:左边“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夺:上面的撇捺要甩开,盖住下面的“寸”。

宫:上面是“宝盖儿”,下面的两个“口”大小不一。(上小下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最漂亮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好的。师生共同评价。

三、理解运用 “雄伟、辉煌、闪烁、光彩夺目”等词语 1.把文中的例句展示出来,反复读一读。2.自己试着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课堂检测】

1.大家一起完成“读读记记”。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课后作业】

1.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强大。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家乡、城市不是也在变吗?请收集我们家乡变化的有关资料或图片,或由家长带着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家乡具体有哪些变化。

2.把自己知道的、了解到的北京,用几句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姿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束

辉煌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北京离他们太远了,如果仅仅只限于对文本的解读,我想孩子们是很难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主线,条理清晰

在教学中,我抓住“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句话展开教学,带着学生跟着课文和课件游北京的长安街、环行路、西单商业街和故宫,整个教学有条理。

二、品词品句,注重积累

《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教学本文时,我借助图片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词语,拓展部分,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临海的夜景,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语。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认识“窄、穷、贱、善、恶、强、败、内、减”9 个字。

2.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3.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了解、欣赏我国优秀古诗词。

4.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联系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教学,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6.通过阅读“宽带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日积月累”,认识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了解、欣赏我国优秀古诗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联系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自读探究。先读读这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导学案】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先读读这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4.评价小结。

(教学此内容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组的两个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答案不要求统一。应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一样。再进一步的发现是: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个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读质疑。自读八组反义词,勾画出要认识的字,把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2)交流讨论。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整体识记生字。

(3)拓展积累。指导学生用反义词练习说话,把反义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在运用中理解、识记、积累语言。(如:“宽—窄”,可以这样说:学校门前原来是一条很窄的小巷,现在已经变成宽阔的大街了。)2.“我会填”。

(1)交流讨论。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先读一读,再口头填空,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进行指导。

(2)自己完成练习,可以灵活搭配。3.“我会读”。

(1)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2)老师简单介绍诗歌的大意。

(3)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可以鼓励学生背诵。

三、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照相——照相机

图书——图书馆 宽窄

强弱

穷富

胜败

贵贱

内外

善恶

加减 明亮的(教室

灯光

眼睛)

绚丽多彩的(灯光

舞台)繁华的(城市

街道

都市)

川流不息的(车辆

行人)茂密的(树林

枝叶

森林)

风光秀丽的(山水

公园)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我们的家乡是个好地方,有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家乡、赞美家乡。2.创设情景,引导交际。

(1)外国小朋友要来你的家乡旅游,请你为他们精心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在旅行中向游客介绍家乡的风景、特产和近些年来的变化。(2)分组进行交际。

5~6 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和几名外国小朋友的扮演者,成立“小小旅行团”,表演排练情景剧。

(3)小组表演短剧。(演后评一评哪组演得好,好在哪里。)3.拓展能力,练习写话。

读“写一写”一题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也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

二、展示台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词语接龙游戏竞赛,现在选举学生代表,共同制定竞赛规则,每组中推荐一名评委。2.小组活动,游戏激趣。

学生分成两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的比赛。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评委最后根据得分情况宣布比赛结果。3.课外延伸,渗透教育。(1)歌颂赞美家乡。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充分利用课前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家庭中的小故事以及其他资料,以歌颂家乡为主题编成诗歌或小品进行表演,赞美家乡。(2)小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秀节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三、宽带网

1.自读“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2)想一想第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第二段文字讲的又是什么? 2.合作学习。

(1)分组交流、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再讨论问题: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的特点吗?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汇报,不要求说全面,汇报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文字、绘画、歌曲。)

(2)实践体验。(出示中国地图)

把找到的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或自治区在地图上用小红旗标出来。

(3)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夸家乡:迷人的风光

丰富的特产

巨大的变化

个民族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28个省、自治区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设计表演,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动,爱表现,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想象力丰富,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特征。“演一演”这一内容正好适合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演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坚定了进步的信心,认识了自我。在演的实践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大胆、活泼了;不爱发言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且越演兴致越浓。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图画的理解敞开自己的心扉,互相交流,大胆对话,把课文有些书面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话。学生表演的过程,既是学生思维不断跳跃创新的过程,又是想象的过程,更是个性张扬的过程,上面的设计案例就能说明这一点。《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主题学习汇报

导学目标:

1.朗读美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积累好词。导学重点: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导学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预习学案:

背诵学过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美句。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他高大雄伟,他坚实的脊梁,任凭风吹雨打,依旧从容不迫,顶住了一万年的沧桑。

我们的祖国,向一位母亲,那么慈祥,孕育着千万炎黄子孙,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他都会用他的臂膀,保护着56个民族繁衍生息。

我们爱祖国。继续朗读,感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后感受。4.积累好词。

5.背诵喜欢的文章或段落。

三、全班交流:

1、指名读文。

2、交流读后感受。

3、采用多种方式读。

4、齐读、分组读、赛读,读后评价。

四、小结下课: 课堂检测:交流读后感受

课外拓展:找一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来读。板书设计: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

我们的祖国,向一位母亲

我们爱祖国

教学反思:积累了许多好词,感受爱的力量。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9、日月潭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借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七、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八、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底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借机进行朗读指导。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反思:

10、葡萄沟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

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五、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六、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教学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1、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课后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课前透视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

【观看CAI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直观感受北京的美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文的欲望。】

二、感知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三、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四、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五、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挖掘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进行句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六、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七、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彩虹()灯光()()()

八、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文,品味语言。】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读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激发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走出文本,开发资源,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9、日月潭 课前透视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朦胧:模糊不清。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相关链接: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10、葡萄沟 课前透视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x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x疆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x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x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x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x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x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x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热情:热烈的感情;有热情 梯田: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凉棚: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好客:乐于接待客人。

碉堡: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阅读在线: 看龙舟

天刚蒙蒙亮,只听小龙在门外大喊:“小虎,起床!看龙舟去!”

啊,今天是端阳节!我跳下床,抓了一串粽子,和小龙一起往桃花溪跑去。这时的桃花溪,已是人山人海!

我们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好容易才挤到前面。只见两条龙舟停在河中心,一红一青,像活的龙一般,仿佛随时都会飞上天空。每条龙舟上坐着十几名精壮的小伙子。船头是鼓师,船尾有一名舵手,十名划桨者分列两边。青队是青衫、青裤、青头巾,红队是红衫、红裤、红头巾。

一声锣响,青、红两条龙舟离开水面,飞奔向前。咚!咚!咚!——鼓声急剧短促,像进军号角。唰!唰!唰!——桨声整齐有力,如万马奔腾。“青队,冲啊!”小龙扯着喉咙喊。他的哥哥是青队的鼓师。“红队,冲啊!”我也扯着喉咙喊。我的哥哥是红队的舵手。我们追着龙舟沿着河岸跑,一边跑一边拼命拍巴掌。只见一会儿青龙在前,一会儿红龙又赶了上来。

江上,鼓声阵阵,水花点点。岸上,掌声雷动,你挤我拥。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两条龙舟同时到达终点。

我的喉咙喊哑了,巴掌拍红了,连吊在脖子上的一串粽子,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小龙呢?不但丢了一串粽子,还掉了一只鞋呢!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透视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阅读在线: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uid191845 帖子355 精华3 积分16125 阅读权限40 来自辽宁葫芦岛 在线时间12 小时注册时间2003-2-22 最后登录2008-11-25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12北京亮起来了 课前透视

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2、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感知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彩虹()灯光()()()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文,品味语言。】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读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川流不息:川流指江河中的流水。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这个词形容长安街上汽车多得像水流不断。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形容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相关链接:

1、北京市区有毛泽东(中南海)、宋庆龄、郭沫若等名人故居,有著名的明清坛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陶然亭、紫竹院、龙潭湖等公园,有雍和宫、白云观、牛街清真寺、大钟寺等宗教寺院,以及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

2、北京最著名的景点有:天坛、天安门、故宫、陶然亭公园、潭柘寺、元大都城遗址、颐和园、圆明园遗址中山公、园紫竹院公园、北京世界公园、妙应寺、龙潭湖公园、卢沟桥、康西草原景山、大钟寺、八达岭、北海公园。阅读在线 九龙壁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有一座全国闻名的九龙壁,她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九龙壁,高5米,长27米,厚1。2米,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双眼,怒目而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锋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战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是多么聪明啊!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过程建议: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5、雨后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二、新授 板书课题,齐读

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

1、初读课文

2、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出示: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1)自己轻声读

(2)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3)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4、全文一共有几节?(1)开火车读

(2)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3)讨论交流

a、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打个星,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b、导朗读长句。

注意停顿,石范读,生练读,直到读通顺为止。

三、总结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年问题那?

2、师归纳总结。

四、生字书写。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

2、指名认读并说一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

3、教师重点指导。

4、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扩词说话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写本课的生字和课后词语。板书设计:

雨后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三 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2. 细读第二、三、四小节(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

娇()

梢()

滑()踩()

骄()

稍()

猾()

3、填量词

一()大雨

一()孩子

一()裤子

一()泪水 一()海洋

一()笑脸

一()辫子

一()微风 教学反思:

6、谁的本领大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涞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2、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通过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来有感情的朗读。并很好的将不同的语气朗读出来。

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意思。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涞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谁的本领大。

2、你们知道是谁和谁在比本领吗?(风和太阳)

3、那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到底是谁大呢?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怎么比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自己的新朋友?(学生自读词语)

(2)、指导朗读,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4)、指名回答,齐读。

3、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小节呢?请9位小朋友来读 课文,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2)、学生进行朗读

(3)、学生进行评价。

(4)、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学生进行朗读,建议学生进行默读,或者是小声的读课文(3)、交流:风和太阳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到后来发现大家都各有各的本领,分不出大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各

(2)、认识新的偏旁:夂

(3)、注意上下结构的词语的位置,各上 长,下 短。烈:上长 下小。

(3)左右结构的词语:敢:左右基本等宽,攵。巧: 工,最后一笔是提。

(4)、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5)、生随师进行描红、临摹。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生字书写并扩词练习。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2、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3、指导朗读出“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

(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读。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

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9、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 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

(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

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四、分角色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部分生字

3、完成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

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

这篇课文讲了谁同谁比赛呢?(太阳和风)

他们一共比了几次呢?(2次)

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呢?(风能呼呼的吹,太阳能发出强烈的光。)

第一次比什么?(比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第一次比赛谁的本领大?(太阳)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风呼呼的吹,孩子觉得太冷,就将衣服裹的更紧了。而太阳强烈的光使的孩子觉得很热,所以就将衣服脱掉了。)

他们第二次比了什么?(比谁让船走的快)

结果呢?(风赢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太阳发出强烈的光使的船夫越来越热所以讲究没哟力气划船了。而风可以推动船帆,使船走的快一些。)

两次比赛结果怎样呢?(各有各的本领)

2、自由复述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

1、出示部分生字

2、说说该怎样进行记忆?

3、指导进行书写。

三、练习

1、用“觉得”说一句话。

2、组词:

各()敢()列()

个()取()烈()

四、布置作业:给父母讲讲《谁的本领大》的故事并复述故事给小朋友们听。教学反思:

7、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蜗牛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1、大家说的真好,但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并不是这个样子,它身上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啊!

2、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生词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

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 面前 a、自由读

b、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多音字“强”,它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E、教学生字字形,新授“支”部 齐读生字,去拼音读。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并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句话难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7、出示一长句,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学生说说如何记忆生字。

3、教师重点字知道记忆。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给生字扩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课后词语。

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 《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勉强 面前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⑴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⑵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教学反思:

8、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具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 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

(“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指名读 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 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 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继续学习课文

教具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

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 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

(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 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

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 派

爪 吓 寻 抗 狐 胆 借 假 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 吓 抗 狐 胆 借 假上下结构:寻 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

东()()望

()气()现

狐()虎()

2、比比组词

派()

爪()

胆()

旅()

瓜()

但()

三、布置作业:

1.写本课生字,并抄写课后词语。2.给父母讲讲《狐假虎威》的故事。3.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教学反思:

练习3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教具准备:挂图,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a、复习部首查字法

b、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c、指名读,齐读

d、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f、依次认读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a、出示生字卡,认读

b、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c、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认读4条成语

b、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记4条成语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

2、指导

a、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b、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 c、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相关链接: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教学反思: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

()的葡萄

()的凉棚

()的老乡

()的葡萄干

()的沙果 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

热情:热烈的感情;有热情 梯田: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凉棚: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好客:乐于接待客人。

碉堡: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

阅读在线:

看龙舟

天刚蒙蒙亮,只听小龙在门外大喊:“小虎,起床!看龙舟去!”

啊,今天是端阳节!我跳下床,抓了一串粽子,和小龙一起往桃花溪跑去。

这时的桃花溪,已是人山人海!

我们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好容易才挤到前面。只见两条龙舟停在河中心,一红一青,像活的龙一般,仿佛随时都会飞上天空。每条龙舟上坐着十几名精壮的小伙子。船头是鼓师,船尾有一名舵手,十名划桨者分列两边。青队是青衫、青裤、青头巾,红队是红衫、红裤、红头巾。

一声锣响,青、红两条龙舟离开水面,飞奔向前。咚!咚!咚!——鼓声急剧短促,像进军号角。唰!唰!唰!——桨声整齐有力,如万马奔腾。“青队,冲啊!”小龙扯着喉咙喊。他的哥哥是青队的鼓师。“红队,冲啊!”我也扯着喉咙喊。我的哥哥是红队的舵手。我们追着龙舟沿着河岸跑,一边跑一边拼命拍巴掌。只见一会儿青龙在前,一会儿红龙又赶了上来。江上,鼓声阵阵,水花点点。岸上,掌声雷动,你挤我拥。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两条龙舟同时到达终点。

我的喉咙喊哑了,巴掌拍红了,连吊在脖子上的一串粽子,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小龙呢?不但丢了一串粽子,还掉了一只鞋呢!教学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阅读在线 :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教学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启发谈话。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指名说)这些地方你晚上去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板书课题)

2、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观看CAI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直观感受北京的美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挖掘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进行句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

()彩虹

()灯光()

()

()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文,品味语言。】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读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激发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走出文本,开发资源,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川流不息:川流指江河中的流水。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这个词形容长安街上汽车多得像水流不断。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形容天安门城楼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相关链接:

1、北京市区有毛泽东(中南海)、宋庆龄、郭沫若等名人故居,有著名的明清坛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陶然亭、紫竹院、龙潭湖等公园,有雍和宫、白云观、牛街清真寺、大钟寺等宗教寺院,以及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

2、北京最著名的景点有:天坛、天安门、故宫、陶然亭公园、潭柘寺、元大都城遗址、颐和园、圆明园遗址中山公、园紫竹院公园、北京世界公园、妙应寺、龙潭湖公园、卢沟桥、康西草原景山、大钟寺、八达岭、北海公园。

阅读在线

九龙壁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有一座全国闻名的九龙壁,她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九龙壁,高5米,长27米,厚1。2米,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双眼,怒目而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锋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战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 ;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是多么聪明啊!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过程建议: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置。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教学反思: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2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宵、巷”等生字,会写“贴、街”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3.情感与价值了解春节、......

    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小编推荐)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重庆大渡口志成托管辅导 大渡口革新村 ***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 1、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ōu dū)笑了起......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拼拼写写。běn lǐng pá xínɡ zhènɡ qiǎo tuī mén jiǎ rú( ) ( ) ( ) ( ) ( )xún zhǎo mì fēnɡ zì yóu wēi fēnɡ nán shu( ) ( ) ( ) ( ) ( )二......

    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推荐)

    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我会拼,也会写(10分)shēn zhǎn jiàn lì jié shěnɡ nénɡ ɡu ēn qínɡjìnɡ ài xiān hónɡ ɡōu huà xiónɡ wěi huī......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号。(8分)1.小冬的数(shǔ shù)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全班倒数(shǔ shù)第八名。2.这两个东西差(chā chà)别不大,我差(chā chà......

    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美食》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美食》教案范文【课前解析】本课是一篇图片词串课,以形声字为主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称中。美食包括7道菜肴和4道主食。通过各种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