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案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3.使学生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使学生领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体会使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在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2.难点:科学实验探究的进行,对实验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综合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实验:干电池组、2.5V和6.5V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开关一只,实物投影仪。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学生分组实验: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若干。以上器材为一组,每四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允许,可将干电池组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对学生而言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探究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可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欧姆定律更好的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电学器材的选择等内容的教学。
研究方法和步骤确定以后,实验电路不宜直接给出,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并指导学生进行实物接线。接线时,要强调电路图和实物图一一对应。进行具体操作时,最好选用0 — 50Ω的滑动变阻器。开始时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电压值最好取整数,并成整数倍增加。在保持电压不变时,电阻值变化应成倍数地增加,但由于存在变阻器自身电阻和电源内电阻,需将阻值调大一些。进行定量实验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取得数据后,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数据。分析时,也可由学生自行研究。
对于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通过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讨论、设计的方案,使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扩大每个学生的知识面。设计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设计和讨论,以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实验要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进行实验时,可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非一定要统一要求。在分析表格数据得结论时,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的见解,不完整,不规范没关系,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继续找学生补充,最后总结出规范的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教材的探究过程,是从两个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于第三个量出发设计的,从所测数据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出: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第二次实验时,换的电阻让其成倍数增加,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至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电压一定,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为欧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铺垫。
同时今年教材增加了U-I关系图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象进行分析,但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从坐标轴的建立与划分入手,使学生理解U-I关系图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下面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得出实验结论)演示①加在同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即:加在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演示②在相同电压下,不同的灯泡,其亮度不同。(即:在相同电压下,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板书:第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进行科学探究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1.提出问题
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下面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生答:
·三者的关系可能是I=U/R;·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那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可能是U=IR;·或者是 ……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师:我们所学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哪些量可以测量出,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生:能测量的量有: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师:电阻不能测量,我们怎样知道导体的阻值呢? 生:可以预先给出导体的电阻值(使用定值电阻)。
师:也就是说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时,我们是先固定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 生:控制变量法(引导归纳得出)。
师: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仅仅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生:不行。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师:为什么呢? 师生共同回答: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提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要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本次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师: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生1答:可以改变电源的电压,如: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生2答: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教师总结指出:同学们知道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以及记录数据的表格(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答疑,投影出个别学生的设计方案,全班分析、完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师:测量多少次数据较合适? 生2: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师:如果在实验中使用了滑动变阻器,那接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闭合电路之前应考虑什么问题? 生3:接线柱不能同上或同下,应该一上一下;且闭合电路之前应该将滑片移到最大电阻处。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教师提示:在实验中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应该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答实验中的疑问,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信息。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投影机展示)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各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电阻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画出U-I图。
启发学生将图线结果与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知识作对比,推导出U-I关系式:U=IR。6.实验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中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2)自己在实验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有些什么失误。(3)本小组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7.交流
教师提示: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
三、作业:完成本次实验的《探究报告》,并在报告写出对自己所选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为下一节作的学习准备。
【本课点评】:
·本节课基本是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将学生四人分成一组,大致分工:实验时,一人移动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一人观察电压表,一人观察电流表,一人记录。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实验环节时,要让学生知道“增减电池数目”和“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同时在交流和评估时,懂得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于研究问题的优劣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有些要求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的过程自己去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
·采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表格工具(多媒体),实现即时处理。可以把电压U看成纵坐标y轴,电流I看成横坐标x轴,则由U-I图可知U和I是一个正比例一次函数式,电阻R的值为一次函数式y=kx中k值,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能快速的得出U、I和R的数学表达式。
·有条件者,电源的选择最好是使用学生电源,测量的数据比较一致。而采用干电池时,测量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为学生处理数据和获得结论增加了难度。
·本节实验探究是第一次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于学生来说,会存在着一定困难,要求教师应精心准备和及时指导。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第1节_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2、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2、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如下图所示。
问题:如何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学生回答:
1、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2、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根据提示: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做出猜想或假设。
二、猜想或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1)前面学过的哪个实验与该实验相似?(2)这些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再这个实验中怎样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学生思考)回答:
(1)该实验与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应用的是同一种方法,都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
(2)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控制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限于时间的原因,这节课只进行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探究。【提出问题】
(1)如何控制电阻不变?(2)如何得知电流的变化情况?
(3)如何改变电压,并观察到变化的情况?(学生思考)回答:
(1)为控制电阻不变,可以使用定值电阻;
(2)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
(3)电压的改变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明确实验需要的基本测量工具,并设计实验电路图。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确定实验的最佳方案。
3、实验电路图:(课件展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答: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从而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
四、进行实验:
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展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要正确,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3)改变电压时,要使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4)通电时间不要太长,测量次数不少于三次。(5)改变定值电阻,再次进行实验。(6)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及时记录数据。
五、分析和讨论:
下面这是教师在某一小组,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实验,设计表格并记录的实验数据。
【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压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变化?
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呢?为什么?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是那个得出的?
电流和电阻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在变化?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为什么?
【分析并逐层概括】
电流是由于电压产生的,电流随着电压变。
分析表一(或表二),发现每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某一倍数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成相同倍数变化。于是可得“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阻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应该是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
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由于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阻在成倍增大时,而导体中的电流却在成倍减小。于是可得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压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流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是电流随着电阻变。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流是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结:(课件展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在课本25页的图7.1—1用描点法画出U—I图象。
(课件展示)U—I图象
问题:当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时,即U=0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多少? 答: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为0.所以,在U—I图象中,还有(0、0)这个点,描点连线。【提出问题】
通过描点、连线后,得到的是一条什么线? 这两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与数学上所学过的哪种函数图象相同 函数中的y、x分别对应图象中的哪个物理量?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函数知识,来确定出图象中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总结:(课件展示)I=U/R
六、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七、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第三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做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找到规律。
电流受到两个因素电压、电阻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比如电阻。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这“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启发学生:“与这种作法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量的关系呢?”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物理中极为有用的方法。
板书: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U↑→I R↑→I↓
研究途径:实验
实验方法: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量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课本图8-1(把图板书在黑板上)连接实验电路。先不连电压表,引导学生看清回路:电流表与R串联。读数表示通过R的电流。然后再将电压表接入,让学生看清:电压表与R并联,读数表示R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同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填写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1.实验一 研究I与U的关系
2.实验条件:R一定
实验电路:
记录
R=5Ω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同课本图8-1,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格。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写出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书:
2.实验二研究I与R的关系
实验条件:U一定
记录
U=3V
四、小结、巩固
将实验结论填入课本空白处,并用“ ”符号将实验条件标示出来。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第四篇:《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更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竹溪县花桥中学 谭国林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在九(5)班主讲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公开课。课后得到了同事们中肯的评价,指出了课堂值得发扬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让我深受启发。
这节课是一节实验课,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让学生在自己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让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教学思路是清晰的,问题的设置是具有引领作用的,如课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要测量什么?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等。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
1、时间把握有待调整。
客观上来讲,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总害怕学生不会操作,因此过于注重实验设计的全面性,使得实验设计环节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导致后面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没有当堂练习巩固时间。
2、学生分工合作上还要进一步指导。
有个别小组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是呆呆的看着个别同学做。
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也让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寻找差距,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