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或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教学重点/难点
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二篇: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
4、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5、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间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间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2、实物电路连接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电池,导线,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原因?
3、什么电阻?
4、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二、引入新课:
介绍几种不同用电器的电流值,引导学生提出“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从而引入新课。
三、板书课题: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展示学习目标:(投影)
五、探究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着怎样的关系?
2、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从而进行猜想)
3、设计实验:(设计思路)
大体思路:(1)确定研究方法
(2)实验分成几部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
具体思路:(1)测量仪器的选择(2)实验电路设计(画电路图)
(3)实验表格的设计
(一)引导学生(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具体思路:
(1)测量仪器的选择:
①要测量什么物理量?
②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③组成电路的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④哪个是变量,怎样改变变量?(2)实验电路设计
①组成电路的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②需要测什么量?用谁做为研究对象?
③改变某段导体两端电压用什么?
(3)表格设计
4、进行实验:
让学生进行仿真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观察,看连接时有没有问题,强调连接电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分析与论证:
(1)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并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电阻一定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让学生根据数据做出图像,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6、评估与交流:
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中有没有错误,实验中会造成误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各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找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六、练习:投影(导学案)
七、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探究过种中,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导学案中的课后作业。
第三篇:第1节_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2、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2、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如下图所示。
问题:如何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学生回答:
1、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2、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根据提示: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做出猜想或假设。
二、猜想或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1)前面学过的哪个实验与该实验相似?(2)这些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再这个实验中怎样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学生思考)回答:
(1)该实验与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应用的是同一种方法,都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
(2)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控制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限于时间的原因,这节课只进行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探究。【提出问题】
(1)如何控制电阻不变?(2)如何得知电流的变化情况?
(3)如何改变电压,并观察到变化的情况?(学生思考)回答:
(1)为控制电阻不变,可以使用定值电阻;
(2)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
(3)电压的改变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明确实验需要的基本测量工具,并设计实验电路图。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确定实验的最佳方案。
3、实验电路图:(课件展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答: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从而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
四、进行实验:
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展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要正确,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3)改变电压时,要使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4)通电时间不要太长,测量次数不少于三次。(5)改变定值电阻,再次进行实验。(6)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及时记录数据。
五、分析和讨论:
下面这是教师在某一小组,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实验,设计表格并记录的实验数据。
【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压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变化?
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呢?为什么?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是那个得出的?
电流和电阻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在变化?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为什么?
【分析并逐层概括】
电流是由于电压产生的,电流随着电压变。
分析表一(或表二),发现每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某一倍数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成相同倍数变化。于是可得“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阻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应该是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
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由于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阻在成倍增大时,而导体中的电流却在成倍减小。于是可得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压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流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是电流随着电阻变。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流是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结:(课件展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在课本25页的图7.1—1用描点法画出U—I图象。
(课件展示)U—I图象
问题:当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时,即U=0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多少? 答: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为0.所以,在U—I图象中,还有(0、0)这个点,描点连线。【提出问题】
通过描点、连线后,得到的是一条什么线? 这两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与数学上所学过的哪种函数图象相同 函数中的y、x分别对应图象中的哪个物理量?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函数知识,来确定出图象中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总结:(课件展示)I=U/R
六、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七、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第四篇: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宅俊中学:柯春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电流表一只,2.5V和3.8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学生看学案或多媒体:
1、问:电路中电压是谁提供的?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能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电压对电流是否会有影响呢?)
2、演示: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做的一个小实验:把2.5v的灯泡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灯泡亮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电压不同从而导致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
小结: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可能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是电阻?可能会对电路造成什么影响?
答: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电阻对电流也是否会有影响呢?)
4、演示:分别把2.5v和3.8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打炮亮度的不同。
小结:通过10Ω电阻的电流较小。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阻值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板书: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习探究:
1、大胆猜想: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结合以上实验,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分组猜想,并回答猜想依据)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多媒体猜想:
1、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大小成反比。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猜想一: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问:这个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它们的定量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如何改变电压。(有的改变电源,这个方法可以但是较麻烦;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滑动变阻器)因为要知道电流、电压值,所以实验中我们要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
请同学们在课本75页中画出利用滑动变阻器探究实验的电路图,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将你的电路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下面根据电路图分组连接实物。
老师说:我以前也做过一次实验,我们可以看一下多媒体中我连接的电路图,就是不知道连接的是否有问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对我连接的电路检查下。
分组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0.5v,1v,1.5v和2v)。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并将表格数据用图像的方法将电流和电压这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在课本中直观的表示出来。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结论一: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猜想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与电阻大小成反比。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跟刚才的相同。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结论二: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三.课内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得出了两条规律:
规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均是针对同一导体的。
四、分层作业(学案呈现)
基础训练、巩固提高:
1.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中,当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的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使电阻R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D、每次测量时都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成倍数变化
2.用如图实验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下列注意事项错误是)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连接滑动变阻器时,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小的位置
C、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D、每次更换电阻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相同
3.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B、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C、欧姆定律是研究同一段电路中I、U、R三者关系的
D、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增大
知识延伸、知识升华:
1.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 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宅俊中学课内比教学理综组比赛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 _________ ?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 .即:
a、保持 _________ 不变,改变 _________ 研究电流随 _________ 的变化关系;
b、保持 _________ 不变,改变 _________ 研究电流随 _________ 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 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电阻一定 _________ ;电压一定,_________ .
物理实验探究课教案
第五篇:《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应是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讲授新课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让学生总读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的要求,按照“五步--反思”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六个步骤去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更正,学生分组实验结束,教师再讲授这节课有关内容及实验过程请注意事项。
第二种方法是教师边讲授新课,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同时进行分组实验。比如教科书P75:设计实验中,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在讲授过程中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分别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教师再次提问那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怎样连接?让学生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即刻动手接实物图……(以下的实验也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去进行实验)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将这节课所应讲授的内容全部讲授结束,特别强调下一节物理课到实验室做实验
一、实验二时注意事项及应该怎样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提及的三种教学方法,我都曾尝试,不同的是第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第二、三种方法则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采用第一种方法讲授新课时,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同学收获非常大、记忆犹新,但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则感到难,不和从哪里入手去做实验。第二种方法学生动手时全部在教师的指挥棒指导下进行动手实验,大部分的实验小组都能如期完成实验,但学生在听课过程感到压力大,有手忙脚乱的感觉,实验虽如期完成任务,但课后作业检测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反映,在上课时只能顾及教师所提示怎样做实验的步骤,其他则没有时间去思考、消化。第三种方法,教师先讲授本节课有关内容,并强调了下一节物理实验课应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上课时轻松,第二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时比较顺利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感觉良好!
为此,同一节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收效却不同。课后反思:在当今课程改革理念下,结合物理科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应该怎样开设物理课堂教学及学生分组实验呢?我认为采取以上的第三种方法较为适宜,通过实验培训学生模仿别人动手能力,为自己日后出到社会谋生会形成一种良好动手习惯,因有创造发明的学生毕竟太少了,绝大部分学生有模仿能力就可以立足社会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