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的天堂》教案
左拉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整体感知课文,熟悉生字、词。2.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3.体会两只猫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两只猫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教法
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9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猫是人类的好朋友,猫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农村,家里没有猫,老鼠就会反天。猫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但是你仔细观察过猫的行为举止吗?你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吗?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二、指导学生先学
三、(1)参考课前预习时搜集来的课外资料或参照《配套练习册》上本课的“导航塔”,了解作者,积累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其音、形、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作者简介: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马赛的秘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和《玛德莱纳•菲拉》,创作了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左拉继而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流亡美国时开始写作的《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为全面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服务。播放幻幻灯片补充
强调要点,与学生互通有无。明确目标。看小黑板,掌握先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按照老师的引导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参看练习册上的作者简介。教 学 内 容
2.文题诠释: 猫是一种十分讨人喜欢的、温驯、乖巧的小动物;天堂是西方社会所描绘的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境地。“猫的天堂”即是猫所十分向往的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环境。《猫的天堂》是一篇是一篇寓言,或者寓言性的小说,小说性的寓言。
3.通读课文,识字正音:
颟顸(mānhān)腻烦(nì)作呕(ǒu)讪笑(shán)诅咒(zǔzhòu)软瘫(tān)4.精读课文,概括每节大意:
第一节:写猫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第二节:写猫初享自由带给自己的乐趣。第三节:写猫开始挨饥受冷的生活。
第四节:写饥冷让猫怀恋原先的舒适生活。
第五节:写猫贪图安逸,牺牲自由,重归“安乐窝”。第六节:猫谈对幸福的狭隘理解。5.文章主旨(寓意):
这篇寓言写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越,但整天盼望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边。故事强烈嘲讽了那些好吃懒做,只有仰人鼻息才能够生存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自由的。作者借猫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是要靠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取得。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教师活动
出示生字词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划分层次。通过讨论、点拨、归纳要点。
检查自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纠。
学生活动 欣赏《猫的天堂》
展示资料,自读练习册上的“导航塔”。观看“猫”图片,理解题目内涵,从文题入手。导学生多写多练多记。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借助手头资料、通过查资料,互相讨论。讨论,归纳。作业 设置
抄写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完成配套练习的相关作业。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A/B/C/D)
刘占英
第二篇:猫的天堂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拓展阅读:
课题:《猫的天堂》(1课时)课型:拓展阅读课
单位: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刘 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猫的天堂》(1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朗读课文两遍,扫除朗读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1.积累文章中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3.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体的特点。同
4.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现生命的顽强及人生的思考。评价任务:
1.能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赏读文章,品析精彩语言。同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去解读各篇章的文体特点,同时也领略一下法国作家左拉的语言风格。
2.简介作者作品:
左拉: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有《萌芽》等。
3.检查预习情况,积累生字词。(投影显示)臃肿
yōng
束缚
fù
诅咒
zǔ
zhòu ....厌倦
juàn
腻烦
nì
颟顸
mān
hān ....(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黑板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指导: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关键的语句,然后找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交流。
(师生讨论)明确:文章描述一只在安逸舒适的环境在过惯了的猫,去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却受不了那份艰辛,最后又牺牲自由回归“安乐窝”的故事。
3.师:作者左拉究竟要通过这只“安戈兰”猫的故事告诉我们,猫的幸福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真正的幸福与天堂,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 文章巧妙地借用另外一只雄猫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三、品读课文,品味文中的语言。
1.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哪里?
提示:可用句式“我认为 好,因为。”
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2.思考与探究:课文从哪一个侧面表现“生之机趣”的?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建议:《猫的天堂》一文是从生存与自由的角度来揭示生活的。从自由、尊严的人生哲理思考表现生之机趣。最后一句是反语式风趣表达。这里的猫生存条件是主人创造的,离开了主人它就无法生存,因而它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作者再一次强调了这种“幸福”属于“猫”。而非那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四、比较探究,感悟课文主题。
1.探究研讨:《猫的天堂》与本单元中写动物的文章《蜘蛛》相比,主要有什么不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建议:文体不同。它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反映的道理不同。通过猫的经历来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的真正幸福是能够享受自由中的艰辛的快乐。它用超现实的猫的故事来表现现实的人的道理,启人深思。
2.拓展延伸:如果要你写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你可能会觉得没什么可写,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你悟出没话可说的原因了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提示:要写好这样的文章,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掌握丰富的资料。其次要进行深入思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最后提高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也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外写一则读书日记,以深化课内交流。参考题目:
1.“猫的天堂”真的是“天堂”吗; 2.我知道了,可以这样写动物。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文本内容,即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明确和归纳课文的主题。因为是拓展篇目,因此没有过多的引导和分析课文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以及写作上的运用。
为了突出两篇课文在主题和写法上的特点时,更多的强调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提示问题,给予相关指导和答案。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多理想。主要是学生对于这只安戈兰猫的做法有些不理解,学生在回答时,说什么的都有,让教师很难掌控和调动。
七、板书设计
猫的选择—→人生的选择
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
第三篇:《去了天堂的猫》读后感
《去了天堂的猫》读后感2011 书城的柜子上摆着挤挤挨挨的图书,我看到了一本挺薄的书--《去了天堂的猫》,我觉得应该挺好看的,便拿来看,《去了天堂的猫》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事一位很贫穷的画家,满屋子好画没有人买。一天,她的老管家出去买菜回来,画家饿极了,可是管家竟然带回来了一只小猫咪,画家没办法,只好收留了它,并取名叫“好运”,这只小猫十分乖巧,终于有一天好运来了,一位方丈找他画一幅佛祖升天图,画家在佛祖旁边画了许多小动物,可是就没有画到猫,因为传说中猫不服从佛教,所以不能画上它,“好运”每天看着画家画画,希望画到它,可是始终没有画到它,读后感《《去了天堂的猫》读后感》。最后,终于画家放弃自己出名的机会,下定决心要画一只猫,画完了之后,“好运”十分开心的走过去看了看,紧接着,“好运”就倒在地上,它离开了这个世界。方丈看了这幅画十分生气,发誓要毁了这幅画,可是奇迹出现了,原本佛祖的手是交叉的,可是却展开了,而一只小猫跪在佛祖面前。
读到这一段我很难过,多好的小猫啊,只有这么一点点的要求就满足了,而且在满足的同时还不忘回报主人,我想这只小猫的灵魂一定就再这幅画上永远陪伴着它的主人。
这本书虽然感人,但是也蕴含了许多道理,我们不能因为无稽之谈而伤害别人,虽然文中的小猫没有受到伤害,如果画家因为一个传说而不把小猫画上去,小猫就会很难过的。
我们可不能相信无稽之谈,这本书真是让我明白了许多。
第四篇:《猫的天堂》读后感
《猫的天堂》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的天堂》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依偎在暖暖的炉灰边,吃带血的鲜肉,睡在羽绒褥垫和三层毯子上。然而受到如此优厚待逢的猫却空想能够在充满阳光的屋底上、在这平稳的屋宇外享受自由,寻找所谓的实正的幸福。但在外渡过曲折的一天后,它却山盟海誓地以为,炉火、鲜肉,充裕的生活,才是它想要的幸福,它本源的天堂。
穷贫易使人自坐,富裕易使人堕落。这只在富裕中堕涨的肥猫,在外界的击磨下,没有变得更添刚强,而是君服于现名的淫威之下,情愿过充实清淡的生活也不愿再离家冒险。标应在墙砖之间爬行,在屋脊上跳跃的猫却成为鱼肉吃食的囚徒,情愿初终受此待遇而不供长进,追求这种欲望概思上的天堂,这何尝不是一种悲痛呢?
老雄猫说,“享蒙自由带来的充斥艰苦的欢喜”。自由不是幸福,自由地生存才是幸福。肥猫正果淌连屋中的食宿温鼓,举步却难以遁没这张温顺的网,迟疑在自由与禁锢之间,有了比拟,才会讨厌伏外点流离失所的生活。
这只沃猫是幸福的吗?它有一个美妙的野,一个宠溺它的姑妈,永远不必担忧饥寒,天天按时都有带血的鲜肉吃。它的生活,惬意而舒服,无愁且无虑。
它是可怜福的吗?它失往了猫的天性,失去了家性跟自在,末日约束在屋内,无所作为;难尝世间凉热,也阅历不到生替猫应经历的挑衅。变化无常的生涯,褪去名义的浮华后只剩下空泛和无看。
“猫的天堂”究竟是怎么的天堂?是浸泡在食欲中缓缓糜烂,还是为了生存而不瞅所有地与恶劣的事实奋斗?是在冷冬有暖和的炉灰包裹胸膛,还是在丰衣足食时感触到投射到后腹的`一缕曙光?是终日躺在毛毯上鸿鹄之志,沉积脂肪,还是快活地迎交一个又一个簇新的挑战,空虚本人的毕生?
“猫的天堂”毕竟是谁的天堂?是属于安于现状者的,还是发明生活者的?是属于不食世间烟火者的还是识绝人之常情者的?是衣来伸手饭去弛心者的,还是劳息不起白手起家者的?
不同的猫有不共的想望,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寻求。一些人步上天堂连续大家的信奉与幻想,一些人绕功天堂追觅额定的幸福与自由;一些我的天堂是虚夸而精巧华丽的,一些人的天堂是充满佳奇与未知的;天堂属于所有人,所有人却不属于天堂。人们从口理意思上所认可的天堂,是心坎抱负的隐射,躯体地方的升华。富裕的人,习惯了天堂的娇艳与美恶,被限度在繁荣中,只不过尝到愿望满意的欢快。应他堕降到凡间时,即无奈蒙受讫精神上的贫乏与扑面而来的种种危险;贫困的人,生于危机患难之中,早未临写了自破自强的座左铭,斗争与命运共生,精力与躯壳互存。如斯,凡间也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在自己的天堂里享授自己的性命,自彼的自由,自己的欢乐,自人的幸福。
生于富饶中的己们,请废弃对天堂的执著畅想吧,地狱取凡间不外只隔一扇铁门的间隔,该有一地你腐化凡间天堂面的幸福齐然离你遥去你领会到的是物资清零的苦楚,仍是从由生存的幸福?
第五篇:《小鸟天堂》教案
《小鸟天堂》教案
《小鸟天堂》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水墨画中树的美,初步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如:淡浓墨技法,点、洒、流等表现手法。)
2。通过看、想、说、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3。欣赏作品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毛笔、宣纸
活动过程
1。欣赏榕树实物照片,获得关于榕树外形的经验。
(1)(展示榕树照片,让幼儿观察。)
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颗树是什么样的吗?这棵树上有什么颜色?
(2)树干是什么形状的“树枝是什么形状的?那些长长的从树枝上垂下来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猜这里有几棵树?(引起幼儿好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自主欣赏作品,留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吴冠中的《小鸟天堂》,在榕树实物照片和水墨画作品的比较中感受榕树的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2)幼儿自主欣赏,说一说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师幼共同欣赏作品,体验小鸟与树的和谐美。
通过猜测,发现画中的小鸟,体验作品细节带来的惊喜,感受小鸟与大树的亲密关系,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除了大榕树的弯弯曲曲的线条,画中还有什么?你们猜这些小点是什么?
(2)怎么有这么多的小鸟在这棵大榕树上?为什么小鸟喜欢和这棵大树在一起?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4。对比欣赏,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表现手法。分三步来对比欣赏:
(1)整体对比欣赏
(2)局部对比欣赏
(3)再次整体欣赏
5。角色表演
“你能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树和小鸟吗?”
6。介绍水墨画画及作品的作者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画是使用毛笔、水和墨汁画出来的,叫做水墨画,是古代的画画的方法,所以又叫画。创作这幅作品的画家叫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喜欢画水墨画,他在70岁的时候创作了这幅画。
7。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给这幅画起名字,然后说出真正的作品名称。
8。延伸活动:
让我们也来当小画家,把你心中的小鸟天堂画下来吧!
推荐理由:
美术欣赏《小鸟天堂》是中班《快乐时光》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小鸟天堂》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充满诗意,秀雅清新,表现方法独特,能给幼儿充满想象的空间和宁静幽美的审美感受。《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中班孩子平时对水墨画接触很少,但孩子们对颜色、线条、表演极有兴趣,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动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初步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感受画面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1。多元欣赏方式
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多元欣赏方式,让幼儿在榕树原型图片和水墨画作品的比较中体会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了解作品中画家用淡浓不同的墨色,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来画树,树枝用流的方法来表现,画中彩色的小点是画家用颜料点上去、洒上去的。多元欣赏方式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2。表演表现表达
《纲要》指出“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中的角色表演为幼儿了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体验小鸟与树的和谐美。同时起名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说己心目中的作品名字,体验参与的乐趣。
《小鸟天堂》教案2
活动目标:
1、会通过多种形式(语言、动作、想象、观察)来欣赏画作,充分感受画作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2、学习词语,巩固淡浓墨技法的创作,学习用点、洒、流等技能创作。
3、体验活动和绘画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寂静山林、天堂之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结合课件,散文导入:《小鸟天堂》
在天马河中,有一个小岛。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T:故事好听吗?你觉得小鸟的天堂是哪里?为什么?
这株榕树长得怎么样?
二、欣赏吴冠中的《小鸟天堂》。
介绍画家
欣赏画作《小鸟天堂》
你看到了什么?
听音乐分角色表演。(部分扮小鸟、部分扮大树。)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动作表现画面中的小鸟,树的不同造型,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谁会用动作来表现这群快乐的小鸟?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榕树是什么样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现吗?
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小结:和孩子一起用优美的语句概括讲述该画意。
三、欣赏吴冠中其余三幅《小鸟天堂》
除了这幅小鸟天堂,吴冠中老爷爷还创作了其余几幅《小鸟天堂》,我们一起来欣赏。
学习技法,教师示范创作,重在启发幼儿学习用淡浓墨创作榕树,用彩墨表现鸟及各种物体。
画面上用了哪些颜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的点会是什么呢?这些点是怎样留在画纸上的?(点、洒、流)
小结:吴冠中老爷爷创作的《小鸟天堂》,墨色有浓有淡。还用等技能绘画技巧创作出了一副副绝美的画作,其中有一幅画作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四、幼儿创作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画家,来创作一副你的《小鸟天堂》吧!
《小鸟天堂》教案3
【活动目标】
1、多通道欣赏画作,充分感受画作蕴含的大自然和谐之美。(重点)
2、乐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感受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师幼合作,(教案网)用水墨画的方法共同表现《小鸟的天堂》。(难点)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小步舞曲。
2、教学挂图:《小鸟天堂》。下载小鸟声音,下载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的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音乐里有谁?(播放音乐)
二、出示图片,分层次欣赏作品
找找看,小鸟藏在哪里?(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1、感受小鸟的色彩
幼儿自由讲述在哪里找到了小鸟。
师:你怎么会一下子就找到小鸟呢?小鸟的身体上有哪些好看的颜色?
师:画上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黑、灰)(感受色彩的对比,小鸟的颜色鲜艳、突出)
2、感受小鸟的动态
幼儿大胆想象小鸟的活动
师将小鸟局部放大,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猜测,大胆描述
3、模仿小鸟的动作
4、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树的不同造型,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的表现方法。
师:“小鸟们在哪里唱歌呢?”“哪些是画家画的树呢”
引导观察发现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表现树。
师:“这棵树长得什么样呢?”
引导幼儿感受画家表现树的丰富姿态,或直或弯,或粗或细,或长或短。
三、播放视频,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
1、欣赏视频“小鸟的天堂”,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美丽的树林是鸟儿的天堂。
2、幼儿尝试给画作起名字。
3、教师初步介绍水墨画。
四、幼儿用水墨尝试表现“树林里的小鸟”
1、教师用儿歌的形式示范介绍小鸟的画法
2、出示背景
师:“这片小树林也想听小鸟快乐的歌声,让我们用自己的画笔请小鸟在这里安家吧!”
3、幼儿小组合作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颜料的使用,不混用色彩,可以和同伴交换毛笔。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小鸟天堂》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2、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设计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首乐曲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因为笛子的音色轻灵,也常常被用来演奏《云雀》聆听《云雀》,它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应该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欣赏。赏析《云雀》,仿佛能看到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欢腾飞越的情景,与此同时,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小鸟的天堂》的画面。
《小鸟的天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玩水墨”中的一个国画活动,活动的设计借鉴了吴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简洁美和节奏美,让幼儿用浓淡墨画树林,用彩色油画棒添画小鸟。画作色彩鲜艳、线条简单明快,同样表现了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嬉戏的场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鸟的天堂》整合进来,以收到1+1>2的效果呢?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 ,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近百年来音乐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立足于整合观和多通道参与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在幼儿丝竹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利用尽量多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激发幼儿对丝竹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赏活动也改名为《小鸟的天堂》,通过音乐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渗透,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整合,让欣赏表演活动为绘画打基础作准备,让绘画活动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幼儿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现《云雀》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乐曲表现的快乐小鸟形象,能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给予展现。
2.认识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丝竹乐丰富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笛子曲“云雀”、画有背景的画纸四张、笔和颜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倾听笛子曲“云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一听是谁来了?
2)幼儿欣赏。
3)提问:
A.谁来了?
B.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鸟来了?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C.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像小鸟的音乐)
4)看图片了解口笛:
a.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b.你觉得它和什么乐器比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师介绍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还要高。
d.师:口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细细高高)小鸟的声音呢?(也是细细高高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口笛来表演了吗?(引导幼儿说说口笛的音色与小鸟的匹配)
二、倾听音乐,模仿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1)你好象听到小鸟在干什么?
请幼儿大胆模仿小鸟的各种动作。(老师可重点指导几个动作如:飞翔、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等,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2)学一学个别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师:刚才某某小鸟飞得可开心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还看见某某小鸟和某某小鸟在一起,你们来表演一下好吗?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学一学……
三、进一步理解乐曲。
1)教师小结:这首曲子叫“云雀”,是用江南丝竹里的口笛来演奏的。听了这首曲子啊,我们就好象看到了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在树林里舞蹈,特别地开心。
2)请幼儿听乐曲,模仿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四、引导幼儿将小鸟欢快飞舞、嬉戏的形象画下来。
1)师:快乐的小鸟们,你们刚才是在哪里跳舞的呀?
2)师:对,树林、花园、草地都是小鸟喜欢的地方,是小鸟的天堂。瞧!这里也有小鸟喜欢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带幼儿到底稿前,稍稍欣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我们让小鸟们飞上去吧,让这里也成为小鸟的天堂吧。
3)幼儿合作绘画小鸟,教师播放“云雀”,巡视指导。
4) 展示幼儿作品,适当讲评。
师:你的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
五、再次欣赏。
1.师:小鸟的天堂里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鸟的天堂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
2.师:轻轻闭上眼睛,安静地听着音乐,想象一下,我们变成了小鸟,在小鸟的天堂里快乐地游戏、生活。(幼儿安静欣赏音乐)
3.结束课时。
活动评析:
音乐欣赏,我们应该在“赏”字上多动脑筋,达到赏乐、赏情而赏心悦目;整合教学,我们应该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达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无缝。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鸟天堂》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水墨画中树的美,初步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如:淡浓墨技法,点、洒、流等表现手法。)
2、通过看、想、说、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3、欣赏作品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毛笔、宣纸
【活动过程】
1、欣赏榕树实物照片,获得关于榕树外形的经验。
(1)(展示榕树照片,让幼儿观察。)
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颗树是什么样的吗?这棵树上有什么颜色?
(2)树干是什么形状的“树枝是什么形状的?那些长长的从树枝上垂下来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猜这里有几棵树?(引起幼儿好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自主欣赏作品,留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吴冠中的《小鸟天堂》,在榕树实物照片和水墨画作品的比较中感受榕树的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2)幼儿自主欣赏,说一说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师幼共同欣赏作品,体验小鸟与树的和谐美。
通过猜测,发现画中的小鸟,体验作品细节带来的惊喜,感受小鸟与大树的亲密关系,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除了大榕树的弯弯曲曲的线条,画中还有什么?你们猜这些小点是什么?
(2)怎么有这么多的小鸟在这棵大榕树上?为什么小鸟喜欢和这棵大树在一起?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4、对比欣赏,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表现手法。分三步来对比欣赏:
(1)整体对比欣赏
(2)局部对比欣赏
(3)再次整体欣赏
5、角色表演
“你能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树和小鸟吗?”
6、介绍水墨画画及作品的作者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画是使用毛笔、水和墨汁画出来的,叫做水墨画,是中国古代的画画的方法,所以又叫中国画。创作这幅作品的画家叫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喜欢画水墨画,他在70岁的时候创作了这幅画。
7、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给这幅画起名字,然后说出真正的作品名称。
8、延伸活动:
让我们也来当小画家,把你心中的小鸟天堂画下来吧!
推荐理由:
美术欣赏《小鸟天堂》是中班《快乐时光》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小鸟天堂》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充满诗意,秀雅清新,表现方法独特,能给幼儿充满想象的空间和宁静幽美的审美感受。《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中班孩子平时对水墨画接触很少,但孩子们对颜色、线条、表演极有兴趣,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动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初步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感受画面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1、多元欣赏方式
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多元欣赏方式,让幼儿在榕树原型图片和水墨画作品的比较中体会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了解作品中画家用淡浓不同的'墨色,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来画树,树枝用流的方法来表现,画中彩色的小点是画家用颜料点上去、洒上去的。多元欣赏方式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2、表演表现表达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中的角色表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体验小鸟与树的和谐美。同时起名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说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名字,体验参与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小鸟天堂》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利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地理学习的渠道。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
4、从不同角度感受“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以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三、教学准备
分好活动小组,确定小组活动具体任务(拍摄、采访、上网浏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背景提示】巴金与小鸟天堂
380多年前,河中只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380多年后,这里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世间罕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经过此处,写下了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和许多人一样,我们知道“小鸟天堂”也是来自巴金的散文。到底“小鸟天堂’是怎样一种奇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小鸟天堂现场感受鸟的天堂、人的乐园。
2、提出活动内容
2新会“小鸟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相关要求,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了解“小鸟天堂”,并尝试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利用网络去查找并解决这些问题。(课前完成:打开Internet 网站在“百度”中搜:鸟的天堂,筛选有用的信息,做好资料的整理。)
4、组织指导
(1)把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以4至6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并做好组内成果整理、汇报。
5、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6、 总结评价
(1)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小鸟天堂》教案7
设计意图
近几年,我园一直在开展省级课题《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作为子课题《互动式幼儿园亲子美术活动研究》的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不少亲子美术活动。美术欣赏是亲子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挑选了一些名画家的画进行欣赏。吴冠中的美术作品很有特点,兼具西方技巧和东方意境,有一些内容相近但画法不一的画很适合幼儿欣赏。我选取了其中两幅进行对比欣赏,内容都是树与鸟,但一弯一直、一彩一墨,孩子会喜欢哪幅?家长又会喜欢哪幅?他们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活动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能深人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小鸟天堂》画面色彩的浓烈欢快,及《林中小鸟》中水墨表现出的清寒孤寂的意境。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家长能积极互动,用表演、绘画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心中的树林与小鸟。
3.幼儿、家长相互了解对方对不同色彩和美术作品的喜爱。
活动准备
1.吴冠中作品《小鸟天堂》、《林中小鸟》。
2.音乐:贝多芬《小步舞曲》,民乐《寒江残雪》,背景音乐《天空之城》、《神秘园之歌》。
3.电脑,投影仪,桌子几张,木椅一人一把。
4.宣纸、颜料、毛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色彩篇
(1)聊聊有哪些颜色。
看,老师身上有哪些颜色?小朋友身上有哪些颜色?我们周围还有哪些颜色?除了这些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
小结:世界上有红、黄、蓝等许多种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斑斓的色彩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多彩。
(2)说说最喜欢的颜色。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你的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请家长说说喜欢这种颜色的原因,让幼儿对父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2.欣赏篇
(1)欣赏《小鸟天堂》。
①问: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幼儿讲最初的感受。
②引导幼儿细致欣赏。
问:画上有什么?小鸟是什么颜色的?住在哪里?树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画面上还有什么颜色?你喜欢这些颜色吗?为什么?小鸟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它的心情怎样?谁会用动作表现快乐的小鸟?
③音乐与作品的匹配。
播放《小步舞曲》、《寒江残雪》。问:哪段曲子更像这幅画?为什么?
④请幼儿和家长分别扮演小鸟、大树,跟着音乐表演。
要求大树姿态多样,小鸟动作多种,有快乐地飞、站、找食等。
⑤作者简介。
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这幅画是一位叫吴冠中的老爷爷画的,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画了好多幅有关鸟和树的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小鸟天堂》。
(2)欣赏《林中小鸟》。
①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吴爷爷的另外一幅作品,看看这幅画和刚才那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点击《林中小鸟》,播放《寒江残雪》。
②引导幼儿欣赏。
这幅画和刚才那幅画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一样? (从色彩、形状两方面对比)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树是什么形状的?鸟是怎样的?看了这幅画,心里是什么感觉?
介绍水墨画的有关知识:是中国特有的,用水和墨来创作的(尽可能请家长来介绍)。
③介绍吴冠中画的特点:融合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和东方的意境,融汇传统与现代等。
④请幼儿和家长讲讲各自喜欢哪幅作品及理由。
原以为幼儿都喜欢色彩鲜艳的《小鸟天堂》,活动中却发现不少孩子喜欢《林中小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画得像”;二是因为大部分家长喜欢,他们认为,现在的社会过于浮躁,水墨画《林中小鸟》能使人沉静下来,安静地生活;三是可能有些孩子确实喜欢。
3.绘画篇
(1)你心目中的小鸟天堂是什么样的?
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鸟天堂。幼儿、家长合作作画,教师巡回观察,配背景音乐《天空之城))。
(2)展示、交流作品。
活动延伸
将所有作品拍照传至班级博客,将部分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并介绍作者的创作想法。
《小鸟天堂》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动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2、再简单分析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技巧。
3、能专心、有兴趣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积极参与讨论。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鸟天堂》。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小鸟天堂》。
教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2、引导幼儿分层欣赏。
教师:仔细看看画上画了什么?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动作变现画面中得小鸟,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树的不同造型,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表现方法。
3、再次整体欣赏画面并进行知识拓展。
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多通道感受画面的欢快气氛。
给作品起名,并进行知识拓展。
出示齐白石作品《群虾》引导幼儿回忆并比较。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小百科:天堂,字面意思即天上的国度,很多宗教和心灵哲学认为人死后的生命形式将存在的处所。天堂是永恒世界(灵界里)里至高的居所,是圣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