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时间:2019-05-12 17: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关爱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在这一方面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去做:

1、尽力了解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和学生接触以及侧面了解,掌握学生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所做、所急、所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理解、尊重学生。教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哪怕双差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能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3、信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它蕴涵了了解与等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内心是善良的,积极向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遇到了一个刚从他屋里出来的贼,看着紧张得发抖的贼,老和尚说:“让你空手而归了,我这里有一件袈裟你拿去吧!”看着贼离去的背影老和尚念道“希望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和尚果然在庙门口发现了他的袈裟。我想我们的学生是不能和贼相比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十次让你失望后,第十一次你仍然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好,能改变自己。

4、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喜欢能主动与他们沟通的老师。沟通让心与心彼此相近,化对抗为合作,化封闭为开放,化回避为靠近,化冷淡为亲热。

二、精心备好每一课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中国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我们备课的现状是: 一是迫于学校检查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那就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抄;二是教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备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而忽视了如果教学中出现其他状态应该怎样去应对,三是对教参的依赖性过强,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四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过分注重认知目标,而忽视发展性目标;五是教案编写得过于模式化,造成教案千篇一律,从而失去了备课的意义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识字任务重,但不能靠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死记硬背、机械抄写的做法去识字,而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个性,在教学中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潜在的能力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1.可利用图画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如在一年级上册《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同时还可以用简笔画展示出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字。

2.编顺口溜

顺口溜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经常用顺口溜,可对学生识字、记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目” 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轻”字可记为“左边车子轻轻跑,空中架起立交桥,横撇是跑道,一点轻轻靠,桥下工人睡着了。”还有“燕”草头下面有一横,口字藏在北里边,下边还有四点底,春天一到飞千里。“碧”“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着”眼睛看着歪尾巴羊。“前”点撇一横长,月刀下面藏,等等。

3.编小故事

4.添减笔画游戏。

将加减法游戏贯穿运用到语文识字课堂中,使学生学习识字更兴奋。如木+木=();小+大=();会-人=();本-()=木;立+木=();故-攵=();()+()=动。这样变识字不再是识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乐趣的智力游戏。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儿歌识字,配对字,找朋友,摘苹果,送字宝宝回家等。

(二)、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是每课时的教材,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地读。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基础。

(一)读什么

读单元组“导读”、课例前的“预习”或“阅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和单元组小结(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编者为什么要编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特别是“思考•练习”,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互助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完成课后“思考•练习”,这篇课文就算教完了、学完了。而这些内容又集中反映在《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教材说明》和每篇课文的说明中。因此,教师备课,除了要读懂课文(理解深、透、有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对话外,更要读懂编者的意图——与编者对话,因为,老师读课文,主要是为了教学、指导学生 “理解与运用语文”。当然,不管是与作者对话、还是与编者对话,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把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敬业与乐业)

(二)如何读?

我们要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如《月光曲》,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随着自己语感的增强,悟性的提高,个人情感的不断丰富,多数课文我只读一两遍,便可以进入文中。读第三四遍是为了熟练,尽量不出一点错。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了不潸然泪下,我便认为范读失败,因为我没有把文章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

(三)走进文本

1、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进文本。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间的对话活动。把自己当成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气质都是横跨作者与读者间的鸿沟。读者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用极其悲凉凄惨的笔调勾画出“小女孩”这个“可怜”的形象。她在寒冷的大年夜出去卖火柴,又冷又饿,在美妙的幻想中冻死街头。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细琢文本,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他也想念自己的妈妈。他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昏倒在路上。他还想念在童年时唯一疼他的奶奶。他爸爸去世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14岁时,他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亲情长时间缺失,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对家庭的温暖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藉。而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同样出身贫寒、饥寒交迫、孤独无助,可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安徒生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共同点,也许就是安徒生创作的一个动机吧。再研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那种对苦难的隐忍,对梦想的渴望真让人叫绝。正是在这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使小女孩的美好生活在上帝那儿找到了寄托,这也正是作者找不到摆托不幸的道路,只能用宗教的理想来实现他悲天悯人的愿望。所以文中的小女孩就是文化浸润下的作者的自发体现者。

2、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

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是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凭借。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情体验。有效的教学建筑在他们的理解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学生的慧眼。我记得,当袁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老师随即抽了几名学生回答,他们都说喜欢第二部分。当时,我觉得袁老师的这一环节设计很好,她一定是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了小女孩的世界里,虽然现实残酷,但她心中“至少还有梦”。因为追求幸福和向往美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小女孩渴望,这些孩子们何尝不是如此?于是他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探究的欲望:小女孩心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她能得到吗? 在这个时候来个“顺水推舟”,自然过渡到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既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3、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文本。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可以看到教师多种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视角易于领悟文本的原始意义,以学生的视角易于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但这还不够,还要斟酌,作品隐含的意义是否适于向学生揭示,教师,应该领着学生求解到什么程度?文本进教材,除原有意义的价值,编者又赋予它何种担负?这就是教师的视角。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实施,应该建立在对文本的三种解读视角的融合之上。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讲究准确与深入,更需要考虑如何以其为凭借促成学生的语言发展,文化熏陶。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备课中,必须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学会了什么,该解决什么,能解决什么,该培养什么,能培养什么,该形成什么能力,能形成什么能力。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导语】和【思考•练习】,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努力上好每一课 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我认为应该是扎实、高效的课。“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文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

(1)说好第一句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2)提好一个问题“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短短40分钟的时间,有些老师就设计了6、7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就是就只能为赶环节而匆匆忙碌,每一个环节都是刚刚开始就立马结束,还没等学生进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位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时,刚有两名学生发言,只解读出一位酷爱新装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下课铃都响了,老师还在为没赶完的环节着急,拖堂5分钟,总认为我得按我的设计完成才行,课堂太满,学生太累。

老师完全不用这样,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要选取最能展示这节课精华的东西设计2-3个环节,围绕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话、字词常识这些孩子们可能已经知道的、或在预习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大胆舍去,不用设计,省出时间深入对文本的学习.(背影)

(3)用好一块黑板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教学机智

还有课堂上当老师遇到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时时,我们该怎么办?是一再的启发,还是顺势点一名同学,或借机组织一次合作学习,都是要灵活处理的。若只单纯的问还有没有、还有谁要展示、还有谁要说这样弄得学生紧张,显得老师更束手无策。

第二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样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如果这一点搞不好,成绩,心情等别想好,只要设法使学生高兴,你一切都会拥有一切,下面就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以深厚的情感打动他们

时下有“情感投资”一说,意思是只要你投入情感,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加“情感投资”,也同样能获得学生极大的回报——信任、尊重。只要学生信任、尊重老师了,那老师的教育、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这正如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感情到位了,你错了别人也认为你是对的;

如果感情不到位,你对了别人也会认为你是错的。”由此可见,情感育人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小事中,体现关爱之情。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教师的一个鼓励 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的满足。这种情感投资是不费心不费时不费事的,但 它却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

2、在活动中,争做其中一员。

教者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你是否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你是否会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 闹?在运动会上,你是否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3、在困难时,助其一臂之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的长大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习上因成绩上不去而焦虑;在竞争中因落聘而灰心;在交友上,因朋友远去而失落;在生活上,因疾病上身而苦痛„„在各种困难面前,谁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谁助他一臂之力,他就会像恩人一样感激,像父母亲情一样铭记。此时雪中送炭式的情感投资,换来的将会是一生的尊重和感谢。

二、以警醒的道理说服之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对学生的管理“ 压服不如说服 ”。人的成长过程时时伴随着犯错,可以说学生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犯错史,学生在一次次犯错中明晓道理,受到教育,获得进 步。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犯错要有一种预见的头脑,宽容的胸襟,人本的思想,适宜的处 置。学生都是能听懂道理的,只是你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来讲道理,需要 慎重考虑。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以供参考 :

教育方式是不穷的,可以说有多少错误,就有多少教育方式,但是教育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切不可简单认为学生的犯错是明知故犯,他们认识上偏差,认识上的不清需要教师去 反复讲解,去耐心说服。

三、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之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 :“ 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榜样作用胜过一切说教。”

教师要求学生做什 么,怎么做,教师自己得先这样去做。据调查,学生最尊崇的老师是那种心地善良,品行端 庄,人格高尚的老师,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愿意亲近,乐意遵从,执意仿效。因此,教师要在人格上不断磨砺,不断完善,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呈现在学生面前 : 要求学 生守时惜时,教师必须守时惜时;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极 上进;要求学生心胸豁达,与人为善,教师必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要求学生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教师必须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

总之,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征服学生,并潜移默化地使之受到影响和教育。

四、以高超的技艺折服之

教师教学的水平决定了教师受学生尊重的程度。判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 除体育课外,学生是否最喜欢他所任教的这门学科。这个办法看似不科学,但其中也

有几分说得过去的道理。其一,你的课堂是否充满了宽松,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平和、安全学习。要做到这 一点,教师必须把握课堂的容量,设计知识的难度,调控轻松的氛围,保障安全的空间。使

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使教室成为学生真正的成长乐园。其二,你的课堂是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让学生能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享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对重难点的设计,受到精神层面的愉悦。

对课外知 识的关联,对思维潜力的训练等等方面做到科学严谨,统筹兼顾。其三,你的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教师作为课堂 的设计者、调控者,教学情景的设置,课堂环节的过渡,重难点知识的精讲,学习策略的训 练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水到渠成,运用自如。

总之,教师能使自己的课堂轻松高效、注重发展,那学生也就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

这样的老师。

1、计划好你的时间,每一天、每一月的时间多少是固定的,对你来说却是有弹性的。如果你能够事先计划好你的时间,学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2、保持旺盛的精力。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适量的运动和休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

3、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多人习惯于全日制学校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在职、业余、自主学习的方式。只要精心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把学习当作每天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习惯成自然,工学矛盾将逐渐缓解。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学习时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5、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学习技巧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最大程度地缓解工学矛盾。

第三篇: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如何教好书,育好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革新,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变面向少数观念为面向全体观念,变以教师为主体观念为以学生为主体观念,以教师为主导观念,今天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应该坚持以“启发”不主,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由课堂教学中的“决定一切”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学生才会在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愉快的获取知识。

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朋友”

工作中教师不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要像慈母一样关心呵护学生。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点衣服;发现流行感冒了,叫学生注意卫生;上放学走路,叫学生注意安全,要三五成群结群队而行。课间、课活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跳绳踢键子,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当然,学生做错了事教师决不能手软,要严厉批评,但要讲究方法,严中要有情,严中要有爱。

不断学习,改革教法,让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新的、先进的、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必须做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诸方面的素质能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必须做到教师的“满堂灌”被学生的学习主体所代替,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采用“愉悦性”教学,把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问题,多问“谁有办法了?”、“谁能帮一忙?”、“谁能帮老师出一主意?”、“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教学中不以教师为主,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知识;学生答错或犯了小错误,不随意批评,以持学生学习高昂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方法,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把你的厚书教薄了,使学生学的容易学的愉快!

因此,现代的学生有思想有个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要这样做了,你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第四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如能达到“见文生情”的朗读水平,即便不讲朗读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时间久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

三是作文。这本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好几个夜晚,最享受的事就是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拜读这本书,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平时,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总是不肯动笔写文章,或者是没有素材,或者是语句不通顺,或者是字数写不多,各种各样的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我想,如果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亲自带着学生去校外体验生活,带学生去博物馆,去山上,去划船,去采花,这或许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那么,他的另外几点做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每次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自己都会写“下水文”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所以,一直以来,于老师都坚持写“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今,我们的孩子或许已经会写记叙文,但如果要求写说明文,写报道,写海报,写转述,写照片说明这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文章,或许很多孩子都无法表达清楚,我想,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让学生画海报,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在展示课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最后,写作命题也有一些小小的学问,第一,命题宜小不宜大。学校开完运动会,如不假思索地出一个《记我校春季运动会》,就大了。学生会不知从何写起。我们可以出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写,如《记男子200米决赛》 《女子跳高趣事》 《开幕式》等等。第二,题目要有趣味性。写我和我的同桌,可以这样命题。《远亲不如近邻——我和我的同桌》近朱者赤——我和我的同桌》 《井水不犯河水——我和我的同桌》等。第三,命题要让学生动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自己的母校。可以这样命题。《老师,请记住我》 《请原谅我——写给我曾经的同桌》 《把母校看个够》 《母校的曲艺社》等。第四,命题要命到学生的心眼里去。写读书收获可以命题 《书——谢谢你》 《书——你是我的好知己》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2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让我受益匪浅。于老师在这本书中第八章“把课上得有意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我的教学课堂有很大的启发。

于永正老师是如何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的呢?

一、为学生选择、提供他们喜欢的、容易写的素材。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老师们选材尚且为难,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而于永正老师从来没有为写作素材发愁过。为什么?因为他有素材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为自己、为学生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素材意识来自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就留神了,心就细了,心眼儿也就多了,目光也就敏锐了。素材意识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有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发现了,赏识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素材意识来自学习。人一定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素材意识来自动笔习惯。要想为小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写作素材,老师还得有一颗童心。有了一颗童心,才能理解学生,知道他们喜欢写什么,不喜欢写什么,他们应该写什么,不写什么。

二、把说、写训练寓于活动(游戏)之中。

三、“题好文一半”,讲究命题的艺术。

命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要有趣味性,命题要让学生学生“情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命题要“命”到学生心眼里去。

四、师生共写,当好“对话教学”的“首席”。

在作文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一般情况下,他也写,有时可能写两篇,甚至三篇。一“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

五、当堂面批学生作文。

“作前指导”,只是提提要求,并不细说。作前指导越细,要求越具体,对学生的束缚越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学生都写好了,通过点评三五位学生的习作,以及听老师读“下水文”,学生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发现自己的不足,领悟到应该怎样改——删掉什么,增添什么。

六、让学生的习作“上墙”。

“作文上墙”具有巨大的激励性。所有学生都渴望老师讲评作文时朗读他的作文,至于“作文上墙”更是梦寐以求的事儿。作文上墙,既有激励作用,也有交流作用。

七、适当开展“作文比赛”。

研究和实践表明,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解决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当然,比赛不可频繁,要恪守“中庸之道”。

八、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书呢?

一是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兴趣是在尝到甜头的前提下,慢慢激发出来的;习惯则是在长期实践中慢慢养成的。到后来,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

第二,告诉学生,要抱着学习写作文的目的读书。读书的目的固然很多,但不要忘了“书是最好的作文辅导老师”,不要忘记从书中学习写作文。首先,要学语言;其次,学习表达方法。

一位老师能善待学生,又有较好的语文素养,他怎么都能把课上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3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位老先生还活跃在语文课堂。

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

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如同初入江湖的后辈小生,把目光放在技法上,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方法上。在书中我关注的也是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如何设计过渡语,如何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效的评价。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因为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于老师说: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做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

试想一下,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

哪一位家长又会不喜欢呢?

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能有这样一手的于老师,必定是对语文教学有了千百次的思考,有了过于常人的付出。

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是在自己个人的成长上,这种付出又是值得的,必要的。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老师的理念将在他的书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从事语文教育的人。

还记得十几年前,初为人师,分配的农村小学也比较偏远,网络也还不够普及,学习的机会更是不多,恰好地是当时遇到了一位中心校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她在指导我上课的时候,见我课堂语言琐碎,让多去学习学习一些语文名师的课堂,鉴于我是男老师,又带低年级,为我首推于永正。

为此,史老师还专门给我找了于老师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尽管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而曾带我认识“于老师”的史老师也已经退居二线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你的头脑中有了这么个想法,那从现在开始修炼吧。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4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1、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2、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3、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我觉得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幼儿园老师,不论是语文老师还是艺术老师,他们都是相通的,只有你真心的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学生才会爱你,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第五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夏县二小 张爱荣

很高兴,在这明媚的三月,怀着美好的心情,和大家欢聚一室,分享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看着题目就充满了吸引力,我是怀着一种好奇与求知的欲望一口气看完了前3章的,收获颇丰。

首先是精彩的只字片段,折射出于老师独到魅力与智慧: 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我不是抱着“治”学生的态度,二是抱着“接纳”学生的态度来到这个班的。

对迟到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甚至怀有敬意。

我的爱的天平,在一段时间内,会向落选的学生身上倾斜。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微笑已经成为我的一张名片。

“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喜欢老师等等。其次,令我最敬佩的是于老师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严格、顶真、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

最后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那我们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换种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并在旁边写批注;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品到于老师“精彩的示范课”,会不由自主的陶醉在他的课堂里......每每读到会心之处,我都不会由自主的笑了,笑得那么舒心,读到前3章,便对于老师有了100%的敬仰,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并迫不及待想看下一章节是什么。

2018.3.1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夏县二小 张爱荣

很高兴,在这明媚的三月,怀着美好的心情,和大家欢聚一室,分享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说实话,拿着这本书时,我是有一点点排斥心情的,在不情愿中信手掀开了第一页,阅读还是用心的。读着读着,就像磁铁一样,被深深的吸引了,从明媚阳光一直读到繁星降临,就连睡觉也是在回味着精彩的一幕幕而入眠的。说实话,没有那本书像这本书一样,让我痴迷,让我陶醉,让我愉悦,共鸣其中.....除了上课,我是一口气看完此书的,于老师的人如“甘草”性温,味甘,解百毒,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了我的心灵,涤荡了我的浮华,源源不断的给我注入新鲜的甘汁,在舒心中伴我成长,从而在细风化雨中调节我与学生之间的融洽相处,让我在“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中,用爱和微笑来调和学生的关系,践行着“中庸之道”。

于老师的书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文章是鲜活的,更有生命张力,读了让人感同身受,让人佩服。他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让我明白,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处理得当,做到恰到好处,努力到一定程度,二者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会“自然流露”。喜欢是相互的,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喜欢他,对于我不喜欢的学生,我会做出喜欢他带的样子,尊重他,不会漠视他,长此以往,教育会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于永正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在每个老师们的心中,如一抹春风,将爱的教育吹拂进每位教师的心田,如一丝春雨,滋润着老师们的心灵,让我们将爱传递,让校园春意盎然,鲜花更娇艳。

2018.3.1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夏县二小 张爱荣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严格、顶真、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首先是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和风细雨,学生异常专注;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声音洪亮,教鞭甩得“啪啪”响,教室里却曾经是孩子。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于老师的做法形象的称为“ 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我们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2018.3.11

下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这次有幸可以读到教育部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这本书,这本......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到让学生喜欢,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

    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个问题好难,好难。如今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3年了,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已经好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班主......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美术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美术老师 关键词:情感 关爱 兴趣 情景 艺术欣赏力 因材施教 因才施教 摘要:社会上有很多误解,甚至很多其他学科的授课老师也认为,上美术课很轻松,让学生照着书......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则范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通过近50篇随笔文章,系统讲述了作者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能够帮助到......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从教多年,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提问过,答案是多种多样,如......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心得体会[★]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爱。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无数教育事实所昭示给我们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