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与歌曲《生死不离》(上课前五分钟)
2、“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现在,请跟随老师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概述得真准确!)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地震中的父与子信守承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读一读。(在课题中的“父与子”下画上“ ”学生浏览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找到了吗?谁想读?你们找的和他的一样吗?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多媒体出示句子)
2.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让我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再小组讨论,开始吧!(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从拯救时间的漫长和艰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画好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指名读,(你真会读书)都找到了吗?(投影出示语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2)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
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24小时过去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3)父亲用什么挖?
a、谁来示范一下挖的动作。
b、一起来试一试的动作,现在你们就是父亲,挖得快点,再快一点,不要停下来,时间 就是生命。你看,父亲的衣服也湿透了,还在挖;筋疲力尽了,还是不放弃,继续挖。从父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急切)※用你的朗读体会父亲急切心情。
c、即使筋疲力尽都不放弃,你能体会到什么?(父爱的伟大)
d、(就这样徒手挖掘,在满是钢筋、水泥、玻璃碎片的瓦砾中不停地挖,看看父亲的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双手?(血肉模糊)
(4)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像发疯一般在废墟中寻找。此时一些好心人看见了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你就是好心的家长劝劝这位父亲::“太晚了,没有希望了。”(指名2生读)
(5)你就是消防队长,请你们阻挡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指名1生读,男同学齐读)
(6)一位警察叔叔看见了也非常同情这位父亲,你就是警察叔叔请你们来开导一下他:“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看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学生读的相关句子,男生
齐读)(指名1生读,全班同学齐读)
(7)面对众人的劝说,我们来听听父亲的回答。(出示父亲的话齐读)父亲的回答中你听懂了什么?
※父亲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他甚至想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出废墟中儿子,他坚信儿子在等着他。这是他对儿子承诺:
(8)投影出示“不论发 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9)导读:
面对众人的阻挡,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仍是这句承诺—— 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
男同学,现在你们就是父亲,请你们郑重地再承诺一次。
※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父亲救子的决心,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这是执着的父亲。这是永不放弃的父亲。这是信心坚定地父亲。)
(10)一句承诺,它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哪!父亲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引读:你们看,父亲在废墟中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出示句子,男、女同学各读一句,谈一谈哪一种表达更好?好在哪里?)(指名回答,然后展示朗读,读中体会)
过渡:父亲抱着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坚定信心,在废墟中苦苦地挖掘了36小时仍然没有放弃。你仿佛看见个怎样的父亲?
※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看一看父亲此时的模样(图文并茂)投影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看到父亲狼狈不堪的模样你的心情怎样?(生带着心情读)
b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楼房随时会坍塌,还可能发生大爆炸,他遇到了哪些危险?(尽管父亲的身体受到伤害,生命受到威胁,可是父亲有放弃吗?为什么?(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c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勇敢、不怕牺牲)※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伟大的父爱!(配乐读)
老师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由此可见抓住细节的描写很能打动人心。
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你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指名生回答。(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
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此时,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2.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名生说感受。指导朗读。(坚定)
五.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 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充满着神奇的力量。正是这句话,让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心连心,并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2.同学们,这个故事,引发了我们对父爱的感动和更多的思考。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在作业纸吧!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顾一切
沉着勇敢 坚定信念
先人后己
父 子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查罕扎布小学 赵东芳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等。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小组诵读展示
1、每日一句: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2、小主持人说单元导语。
2、两个同学吟诵关于父爱的诗歌《父亲》,一个同学吟诵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并让大家速读速记。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六组“父母之爱”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板书课题。
回顾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选点品读。
1、快速浏览课文,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对父子,你认为应该是哪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可以先用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在句子旁简单批注你的感受。)
3、有感情的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4、小组合作交流。
口头提醒:发言的时候4号先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当一个同学说完以后,其他同学或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组里达成一致意见,组长分配好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同学)
5、小组展示
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相当于我们上了五十四节课,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
师:8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12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24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36小时过去了
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如果把原句改成“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行不行,为什么?你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呢?
所以同学们在写人的时候,要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可以试当穿插一些动作描写,可能效果会更好。
再来品味下一句,请这名同学读。
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我们知道,上一句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换一种说法就是动作描写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那么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外貌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读
5、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必然会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请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
句子。重点句子: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此时,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我们看这是什么描写?看文中还有通过这种描写方法表现儿子品质的句子吗?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通过动作、外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朱自清笔下的父爱。请你自读朱自清的《背影》片段,找一找文中哪里最能体现父亲的爱,简单做批注
背影(选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五)、巩固提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也让我们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的深沉。课下阅读《慈母情深》,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时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动作 了不起 外貌
子 语言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执教者:周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
二、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板:父)(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3)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24小时过去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你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
(6)这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我们再来品味下一句,请这两组同学来读。
(7)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看。
(8)对呀!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父亲经历的艰难险阻又何止这些呢?让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大胆的推测,回到地震的现场去。
8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 16小时过去了,你看到了—— 24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 36小时过去了,你又看到了——
(9)从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个个镜头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持和决不放弃。(10)我们知道,上一句话是通过写父亲挖的时间长这种行为来反映父亲伟大的爱的,那么这一句是通过描写父亲的什么来表现父爱的了不起呢?(生答)那就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吧!(11)指导朗读。
2.从处境的危险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相关段落
(1)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你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1)指名生回答。(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
③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此时,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⑤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3)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②指名生说感受。(4)指导朗读。(坚定)
五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3)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
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我们不仅要感受爱,更要学会汇报爱。
六 作业: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 读《感悟父爱》和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动作 了不起 外貌
子 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执教者:周晴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学校进行比赛时,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但是在学校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学生,毕竟是教的时间长了,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欣赏了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朱自清的《背影》。这节课有两个亮点:1 指导学生体会“了不起” 的父亲形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充分地朗读,深入地体会。2 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学过本课后能主动找到朱自清的散文来读,并且互相推荐,效果甚好。
之后因为要参加区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所以要改教案(30分钟一节小课),我选择大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的。这次比赛有几点要求:1 不能提前见学生。2 要用区里的学生上课。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以前上课都是准备的很充分,不仅是备教案还有备学生,虽然我也曾经在新校教过一年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如果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配合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他们不会回答等等问题,但我又一想,我是老师,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也应该想办法去引导他,平时看过也听过很多名师大家讲课,这样一想我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也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的。这节课只是讲授了一个教学片断,最后加入了很煽情的部分,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延伸让孩子写出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课堂上虽然孩子们配合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一点地引导,得到老师的好评,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正是对我的一种锻炼。
正如我才艺展示的内容一样,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多想老教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感谢同段组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湖铁实验学校 丁小玲
(一)教学目标
1、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从中渗透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的作文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背景音乐导入,借助图片,直面地震场景,渲染氛围。1.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屏显:概括主要内容的要点
师:老师不禁疑惑,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对父子在无情的地震中创造了生还的奇迹?(导出文章的两条关键线索)
板书: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屏显父子说的那两句话,指导朗读,初步感受父子之间的信赖与爱。
二、屏显图片,导出‚了不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幅怎样激动人心的画面。
三、讨论分享: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有哪些打动你的地方?
1、屏显: 尝试着,从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人物描写的角度,抓住关键的词或句,说说文中人物让你感动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关于父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从这儿可以看出恰到好处的运用动作描写可以贴切的反应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双眼直直的?(极度悲伤,不知所措,精神失常……)
师:这是属于典型的神态描写。这位父亲为什么双眼直直的?(非常悲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把儿子救出来)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课件出示:这位父亲()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这是语言描写,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发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烦地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一段属于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什么描写?(播放音乐)请一生朗读。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段话。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和我在一起!’‛ 师:在废墟下,那会是怎样的环境?
师:38个小时被困在瓦砾堆里,几个七岁的孩子会怎么样?
师:阿曼达有着怎样的表现?
(安慰同学,告诉同学们他的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们)
师:阿曼达仅仅只有七岁呀,那么长的时间他难道一点都不害怕吗?他是怎样战胜恐惧的呢?
师:你们觉得阿曼达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骄傲……)
师:哪个小阿曼达想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阿曼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这番话的。
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这一‚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小结: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永远在一起的承诺,凭着对彼此深深的爱与信任,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谁愿意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屏显 小结 并板书‚爱‛
五、拓展延伸,导入人物形象描写的写作指导训练
1、下水作文:《我的爸爸》,引导学生认识,老师 怎样用动作和外貌神态描写,把一个近60岁的,善良勤劳而又瘦削的 爸爸带到你们的面前。
2、写作小练笔:
A、谈谈爱的体会:记忆中,爸爸曾摸摸你的头,拍拍你的肩;妈妈在你出门时的叮咛,满怀深情的眼神;电话那头,听似啰嗦却满怀关爱的唠叨;夜晚你入睡后,房里轻轻的脚步…
B、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用所学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刻画你的父亲或母亲?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抓住‚了不起‛这个关键词,父与子坚定地要在一起 的两句话作为中心线索,侧重于围绕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来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表现在什么地方,进而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在课的后半节,由老师自己的下水作文过度到感恩父母之爱的思想教育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珍惜幸福的生活,学会感恩,勇于承担责任。在讨论交流环节里,孩子们能热情的参与,感情朗读也比较到位,不时有精彩的分享出现,精心安排的下水作文,目的在于让学生更直接的学习到,如何运用动作外貌神态描写来塑造笔下的人物形象。遗憾的地方在于,由于年龄代沟的原因,总觉得要在课堂上到位的将感恩孝顺的情感氛围酝酿引导,总有所欠缺。总之,很是幸福,能得到这么多专家老师的指导纠正,让我收获不断成长的喜悦。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有三个感人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要引导学生要体悟人物的情感,必先感知人物的形象,脱离了人物形象,性格、品质、情感等,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当形象和情感紧密地融合一体时,这一人物才是血肉丰满、具体可感的。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因此教学中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读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表达,在读中发现。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承诺,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因父爱产生出的信赖。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责任与承诺,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因父爱产生出的信赖。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了解地震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相机介绍:地震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给人类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通过这些图片,想象一下地震后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断水停电、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很多人员伤亡、不断发生余震......)
2、地震无情,人有情,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1994年美国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去感受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爱。(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可用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来表达。过渡:无论是父亲的了不起,还是儿子的了不起,所有的这些都源自于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要想读懂父亲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就要细细地阅读课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脸色神色)。
2、请大家静心默读1~12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心底的爱?把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引导:爱是什么?这沉甸甸的爱就是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就是一个个坚定的举止,就是一个个凝重的眼神。一句话,爱就是一个个细节。仅仅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细细地品味这些细节。
3、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心底的爱?
(1)动作、神态描写
①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②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③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小结:从这些细节中,从你的朗读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绝但又重新挺立的父亲。(2)语言描写
①都有谁劝说过父亲离开?他们是怎样劝说的?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他们怎么劝的? 消防队长怎么劝? 警察怎么劝?
②面对他们的劝说,父亲是怎样回应的?(指名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劝他离开,他却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③这三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什么意思?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齐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④作者为什么没有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父亲的回应,而是把这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表达着? 小结:一句话重复地出现,一个执着、坚定的父亲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3)外貌描写
①父亲一个人在废墟上挖了多少个小时?课文是怎样写的?
②作者不厌其烦的把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时间漫长、挖掘过程艰难)
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父亲在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手中没有任何的工具,尖锐的砖块、钢筋、玻璃渣会划伤双手,身体被余震抖落的砖瓦砸伤......)8小时过去了,他满脸灰尘,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12小时过去了,他双眼布满血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24小时过去了,他身体伤痕累累,衣服破难不堪,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36小时过去了,他身上到处都是血迹,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④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答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废墟上坚持了36小时,是什么支撑着他不眠不休一刻不停的苦苦挖掘?
小结:作为一个父亲,最首要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因为“责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父亲的心底,才使他苦苦地挖了36个小时。父爱是什么?父爱是责任,因为责任,父亲才会常常对儿子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⑤引读:
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是这句话给了他以希望── 当人们都来劝说父亲,让他放弃时,是这句话回响在他的耳畔──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父爱是什么?父爱是责任,父爱是承诺,这就是深深的父爱。
过渡:时间在推移,父亲的决不放弃,艰难的挖掘着,37小时,38小时,奇迹出现了!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令人激动地时刻。
(二)了不起的儿子
1、从12自然段最后一句到课文结束,边读边体会一下当时父亲和儿子的心情。
2、此刻,这对父与子的心情怎样?没有一个词语写的是心情,从哪体会到的?(标点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读书不可忽视标点,它无声,但有情。)
3、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把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4、你们知道这位阿曼达几岁吗?他是怎样度过这38小时的? 8小时后,他又渴又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12小时后,他嘴唇干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24小时后,他浑身乏力,心中只有一给念头---36小时后,他饥寒交迫,极度恐惧,心中只有一给念头---小结: 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的儿子爱的支撑,是儿子汲取力量的源泉,儿子坚信: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个我在一起。
5、引读:
当儿子在瓦砾下饥渴难耐的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希望──
当生命的通道开辟出来的时候,是这句话让7岁的儿子选择了最后一个离开── 总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正是父亲对自己诺言的坚守,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才有了这圆满的结局---父子团聚。可在当时地震现场,这种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父亲可能在挖掘的过程中因引燃煤气罐而爆炸身亡,也很可能挖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的尸体。父亲在挖的过程中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不管是生还是死,父子都要在一起。
四、拓展阅读
1、作者简介: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的演讲者,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曾在30个以上的国家进行了超过4千次的演讲。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鼓励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你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2、叶倾城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五、练笔: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父亲(坚定)儿子(坚信)了 不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