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文。
2、品读文1至12自然段,从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文
(一)自由朗读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文,看看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静心默读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绝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这段通过什么描写体现伟大的父爱?(板书: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b、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手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况紧急,不容过多思考,就一个念头挖下去。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深沉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出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塌方、爆炸)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决不放弃?(生:不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你的理解来。指生读,齐读。(配乐)
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四、总结、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
3、小结阅读方法: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
摘抄熟记精彩语句
六、阅读推荐
《背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临猗县七级中心校:孟清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朗读父与子了不起的语句,初步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地震”,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漂亮的城市顷刻夷为平地!它使美丽的家园眨眼变成废墟!它使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课件出示:1994年1月17日,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3、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4、指导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读课题告诉我们地震中的谁?(好,有了重音。)什么时候的父与子?(对“地震中”有所强调)
师小结:对,大家已经掌握了朗读的诀窍,把要强调的、要回答的问题的字读出重音,读好它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读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现在老师就来检测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砸着 疾步 颤抖 血丝 血迹 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句子: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第一遍读课文时,老师感觉这句话读不好,我把握好句间的停顿,练读了两遍才读好。你们试一试。指名,齐读。
师:以后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别着急,停下来,想想句间该怎样停顿,多练习一下就会了。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提示一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在归纳内容的时候,只要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就可以了。
3、课文写了一对怎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到的?(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师:齐读。“了不起”是什么意思?(非常伟大、超出常人、超过一般人)
三、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哪些语句可看出父子的不起呢?
1、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课文有哪些地方,哪些语句告诉你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第一步,默读:一边读一边画,分别用“——”、“﹏”画出你认为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第二步,放声读:画完后,练习读一读这些句子,争取读出点味道来。等会我们一起交流、赛读,好吗?
2、交流读。
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最感动你,最能说明父亲了不起的是哪一段?(1)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师根据学生的读追问:你注意到了几个时间词,你为什么要突出时间词?(你为什么把这几个词读得这么快?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
师:如果这个句子这样写“他一直挖了36小时,没人来再阻挡他。”你同意吗?(用心比一比)
师: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师: 36个小时,相当于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也相当于我们的60多节语文课。读着这几个时间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数字引发了我们的想象,这一个个时间段,就像一个个慢镜头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看到了父亲的疲惫不堪。这位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 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老师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师配乐朗读)
师:父亲坚持挖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被他坚定的信念,这种坚持放弃的精神,这种深厚而伟大的父爱所感动,大家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过渡:“没人再来阻挡他?”前面都有哪些人劝阻过他?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课件出示:
有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同学们,请注意这位父亲说的3句话?想想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当时的心情吗? 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父亲一直怎样挖下去呢?
师:对,相信同学们都找到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郑重承诺啊!掷地有声地读。(齐读。)过渡: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对儿子深厚的爱,让我们感动。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首诗: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
四、总结
了不起的父亲必定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了不起的儿子——阿曼达!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了不起 总会在一起
子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废墟、爆炸、瓦砾、混乱、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让学生深切感悟父爱的伟大。
2、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流程
(一)由单元导读导入,直奔课题。
1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导入,板书地震,问:看到地震这个词,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播放课件,导入,齐读课题。读了以后,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轻声朗读,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思考这两个问题。
2、自学生字,检查重点指导写好“墟”“颤”理解生词。
3、全班交流:(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大地震)从哪里知道?(“有一年,„„不同程度的伤害。”哪个昔日„„一片废墟。”)
(2)在这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在这一场大灾难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生命转瞬即逝,但这对父子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板书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三)读悟相关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想想:从哪些语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划出来并写上批注。
板书:了不起
2、学生交流品读感悟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重点研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多请几位学生读(谁也想读读这句,这两句话还深深打动了谁?还有谁,你来读。)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
比较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36小时有多久,算算,一天半的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你为什么读这么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
指导朗读:时间流逝,父亲不停地挖着,8小时过去了,(生:他满脸灰尘)12小时过去了,(生:他双眼布满血丝)24小时过去了,(生:他衣服破烂不堪)36小时过去了,(生:他到处布满血迹)。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我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多么深刻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齐声读读这段文字吧。声音放低。b.理解“挖”字。
师:在这漫长的挖掘过程,父亲仅仅只是在“挖”吗?他可能怎么挖?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并指导朗读(师:他挖了八小时——生读句子„„)。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呢?(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指读,齐读。
师:在这漫长的过程,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板书。父亲用生命和鲜血来诠释一句朴素的爱的语言。
c.除了 “挖”字能看出父亲的了不起,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理解“再”。师:有谁来阻挡,他们怎么说?联系上文,加深感悟。
父亲回答他们的是这样三句话,这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出示句子: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人们摇头叹息的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指导朗读。(同桌练读——展示读:他的心中只有儿子;心中只有对儿子的承诺;——师生合作读)
师:这么多人劝阻父亲,父亲为什么不离开?父亲失常了吗?说说你的不同想法:父亲失常了„„父亲没有失常„„(辩论)呵,辩论的正反双方与辩论观点的正确与否无关。他们认为父亲的精神失常了,就是“是”,为正方;你们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就是“否”,为反方。反方就是反对对方的意见的一方。懂了吗?
师:说他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和一般人正常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因为有一股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其全身。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母亲去买菜,突然她看到自己很小的两岁多的小孩从高楼的阳台上摔下来,那位母亲呢,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接住了那个小孩!(后来)消防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跑过去,那位母亲却接不到一个沙包。我想,这位父亲也和那位母亲一样,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子,才能挖28个小时„„哦,38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父爱,和那个母爱是一样的。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因为此时父亲内心只有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如果没有平时的真诚交流,怎会有此时震撼人性的行动。没有人来帮助他,其他的父母也同样爱这自己的儿子美女儿,可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段话:“他挖了8小时„„”
(对儿子的承诺、救儿子的信念、对儿子的爱)
3、师:这一切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36个小时的艰苦挖掘过去了,父亲会对儿子说什么呢?拿出笔写下来。伴奏《生死不离》 学生自由汇报
师生合作读12自然段。师:时间已经过去36消失了,父亲只有一个信念(指名读“儿子在等我!”)父亲那双手已经血肉模糊,但他依然挖着,因为父亲只有一个信念(女生读“儿子在等我!”)父亲有点体力不支,但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因为父亲只有一个信念(男生读读“儿子在等我!”)此时,旁边的残垣断壁在不断抖落着碎石,但父亲依然没有停下来,因为父亲只有已给信念(齐读读“儿子在等我!”)
(四)总结全文。
师: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回去以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有回去把字词默写一下。如果你们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还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一本就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序开头的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这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又有一个怎么了不起的儿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四篇: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 孙建平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2、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3、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搜集家庭中父爱、母爱的资料。
3、准备写好的幻灯片。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2、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亲情。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自古以来,爱,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美好的情感。然而,究竟什么爱才是最伟大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揭题。
2、解释“*”号。
二、互助学习,疏通文意:如果你当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爸爸挖了38小时,难道他不累吗?
4、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呢?
三、朗读感悟。
(一)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样?
2、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废墟38小时(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在父亲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4、在地震后,儿子有什么表现?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不曾放弃:“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二)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讨论交流。
⑴①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昔日充满……已变成一片废墟。
⑵他不停地挖、挖……挖了38小时。他这样做是因为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
⑶他救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4个小孩。
⑷儿子一直鼓励同学,他父亲一定会救他们出去。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父亲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讨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教师小结:
这位父亲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得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态,却作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的精神没有失常,因为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之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讨论后朗读: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叹号多---15个)你能把这些叹号的感情表达表达出来吗?(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里)
小组讨论:这些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读出这种感情,然后交流。(朗读)
⑴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的儿子!”(悲痛、绝望)
⑵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信念坚定)
⑶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欣喜若狂)
⑷“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激动无比)
⑸“……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信赖、骄傲)
⑹“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
(六)指导看图,读出文中与图意相关的句子。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七)整读全文,试着分段,并概括段意。
(八)课文结尾对这父子的评价是“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父子俩都了不起,都有坚定的信念。父亲靠坚定的信念救出了儿子;儿子靠坚定的信念,忘记了恐惧,鼓励同学,等待父亲救助。)
板书:有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全文。
1、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
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
*
地
震
中的父
与
子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拓展“不堪“。
2、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了不起”的父子。
3、了解地震的危害,奠定基调。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掌握生字词,初步体会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聚焦第一小节:
1、请看大屏幕。(出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轻轻地跟着字幕读一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手机中写好的短信,留给她的孩子最后的遗言。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时这样的姿势(师示范: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以真实的事例导入,用广为认知的汶川大地震引入,奠定文本的情感基调)看,大地在摇晃 ;听,生命在哀鸣!地震,震垮了家园,但震慑不了十三亿中国心!在地震灾区,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是呀,在大灾面前,更能突显大爱的无疆,生命的可贵!
让我们再包含深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欣赏图片,触动情感)
2、汶川大地震中的这对母与子,演绎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请看:(出示第一小节)
(直击文章第一小节,以地震引地震,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更能渗透到地震中父子的了不起。对读好第一小节轻而易举了。)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竟然不可思议地一起存活了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对(出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
1、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他们又演绎了怎样一个故事?这又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教师写课题)
(初读感知,锻炼孩子对文本主要意思的敏感度)
2、交流: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在回答中聚焦到“了不起”,引出文章的中心)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是的,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相互信任,恪守诺言,意志坚定,这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了不起(板书)
三、再读:
1、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再次拿起课文纸,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一字不差!同时把你认为能表现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找一找,划一划,也多读几遍。好,开始吧!
(自读自悟,给孩子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你真的做到一字不差了吗?(出示词语)混乱 废墟 瓦砾 爆炸
绝望 疾步 挖掘 破烂不堪 开辟 拥抱
谁能一个人把这些词语来读一读?我看这样吧,先自由的练读一下。(生读)
谁先来带个好头?(学生个别读)读得真好!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这些词语已经会读了,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把你知道的那个词语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听吧!
不堪是什么意思?(不能忍受,经不起)衣服非常破烂就叫破烂不堪。我们汉语中有很多带有不堪二字的四字词语,比如:下雨后,道路非常难走,叫(泥泞不堪);力量非常薄弱,经不起打击叫不堪(一击);场面、样子让人难以看下去,叫不堪(入目)(说一个出示一个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四个词语。你会用这些词语吗?让我们试着把它们用到这段话当中去,有信心吗?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到处是断壁,到处是废墟,那场面真是(),地震伴随着大雨,道路()。在一片废墟上,一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正在找寻自己的孩子,他逢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人们以为他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已经()。而因为父子俩对一份承诺的坚信,最终父亲救出了儿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咱们五()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吧!
3、这些词语中有几个字比较难写,请你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两个词语,每个词语写2遍。写在课文纸的空白处。
(词语按地震和父子两栏出示,不仅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也为了引出文本对父子了不起的渗透。同时,此次词语的设定还有这样的目的:
1、由“破烂不堪”拓展,进行词语的渗透教学,在对词语的段落练习中,又是一次对课文大意的了解。
2、词语的出示又是一次对易错字进行书写矫正的过程。)
4、同学们词语学的真不错,刚才我们还划了一些能表现这对父与子了不起的句子,请你来读给大家听听吧!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孩子们对文章的熟读,不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过多的解读)
四、提升父子的了不起 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同学们,如果说汶川大地震中那位伟大的母亲是靠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支撑着她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今天文中的这对父与子又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就是凭着这句话,在大灾后,最终还能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那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五、延伸拓展,情感提升
为这句神奇的话,老师写了一首诗,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1994年,死神降临美国洛shān()jī()那一刻,大地chàn()动 倾斜 轰鸣 冷漠的瓦lì()zá()碎了生命的鲜花 那一刻,30万条生命 斜倚着废xū()的残阳 xī()日蔚蓝的天空 低垂着泪的容颜
hùn()乱中,疾步走来高大的身影
阿màn()达 阿màn()达 这是一个父亲对深爱的孩子 撕心裂肺的呼唤 挖 挖 挖
信任 信念 支撑着伟大的父亲
终于,废xī()下的孩子 又见到了光明 在幸福拥抱的一刹那 他们想的都是那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