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世家》教案
江苏四中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息、斥、益、固、绳、赞、服”等,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特点。
2、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世家》(节选)的学习,对孔子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预习指导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读音,能顺利朗读全文。
2、整理文中通假字:匪、知、盖、监,指出古今异义词,掌握文言句式。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⑴畜蕃息()⑵中诸侯之疾()⑶匪兕匪虎()⑷能稼而不能为穑()⑸始作翕如()⑹没世而名不称()⑺孔子冢()⑻景行行止()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⑵已而去鲁,斥乎齐()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⑷师襄子曰:“可以益矣”()⑸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⑹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⑺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⑻推此类以绳当世()⑼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⑽弟子皆服三年()
3、指出句中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⑴几然而长,眼如望羊。通 ⑵匪兕匪虎,率彼旷野。通 ⑶意者我未知也? 通 ⑷夫子盖少贬焉? 通 ⑸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通 ⑹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通 ⑺约其文辞而指博。通 ⑻虽不能至,然心乡望之 通
4、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⑵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⑶人之不我信也。()⑷君子能修其道,而不能为容。()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⑵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⑶约其文辞而指博。
四、讨论:课文重点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哪些活动? 明确:课文分六个部分记述。
第一部分(1、2两段)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文字很简要,但内涵很丰富。
第二部分(3—5段)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三段,分别写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三件事。
第三部分(6—11段)叙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第四部分(12—19段)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文章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第五部分(20—21段)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第六部分(末段)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五、探讨以下问题
1、作者在文末说:“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读了这篇传记,你认为文中突出了孔子为人的哪些品格?
2、选文对孔子“厄于陈蔡”的描述很详细,这对刻画孔子有哪些作用?
3、作者在文末借《诗经》中的诗句引出自己的议论,表达了他对孔子人格的高度景仰,你是否同意他的评价?为什么?(答案参见《教学参考书》)
六、小结: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七、课后练笔:《孔子小传》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hù zhòng sì sè xī mò zhǒng hang
2、生长、增多 排斥 演奏 增加 技艺 安定 丰富 规范 佐助 穿丧服、守丧
3、“几”通“颀” “匪”通“非” “知”通“智” “盖”通“盍”
“缪”通“穆” “监”通“鉴” “指”通“旨” “乡”通“向”
4、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5、孔子是贤能之人,他所批评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病。君子担心自己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人赞许。
文字十分简约,但含义十分广博。
第二篇:孔子世家赞教案
《孔子世家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1.李贽的思想及其《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2.《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 孔子像于 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了解孔子背景、生平,简介《孔子世家》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原本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证实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眼光。
《孔子世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文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子世家赞》就是《孔子世家》的结尾部分。“赞”即“论赞”,是史传后面的评语,《史记》称“太史公曰”。
三、析读课文
反复诵读《孔子世家赞》,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悟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
3.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 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4.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2.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第三篇:孔子世家读书笔记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1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弟子们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弟子们让孔子快跑。孔子却安慰弟子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秘密地离开宋国。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无过?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2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过去看前面相关篇目的内容,比如说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来又说到孔子在鲁国的经历,于是又回去把“鲁周公世家”浏览了一遍。这一篇通篇看来,总体感觉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如丧家之犬;在学术上却是逐渐精深逐渐博大终于积累弟子三千,书成春秋经典。
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3今天把《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琴原文找出来看了看,准备将文言文背下来,刚读一句,发现方向性错误,我学这个故事是为了三大,最有价值的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本身,既然如此,会复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没必要浪费时间背诵别人听不懂的文言文!
孔子学琴,体现了牛人惯有的特质,他们的行为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极致,即专注。学琴,孔子专注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给自己大量的时间练习,甚至于师襄子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结果是很戏剧的,也是很合理的,师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后拜服于孔子。对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异,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里,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个环节,达到技艺纯熟,每天理解一点,一段时间后便会看到整个森林。师襄子认为要快速的练习大量曲目,短时间能弹奏众多曲目,因为时间限制,均只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泛泛而弹,难以突破,其认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终会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篮球教练的理念很能诠释这点:美国教练教学生时,会告诉学生要慢慢的将某个动作正确的练熟,哪怕一个正常只需1秒的动作,现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确,然后大量练习。他们认为,开始慢没关系,动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国内教练呢,刚好相反,相同的动作,不要求正确掌握与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练习时一定要半秒做完。
结果很多学员一辈子也没掌握好这个动作,总是失误,更别提快了。前段时间国家篮球队集训,长时间大量练习基本的动作,很能说明问题。
第四篇:孔子世家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C.约其文辞而指博。
答案 D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蕃:繁殖 .②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不合礼法的结合 ..③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
竖子:轻蔑地称奴仆 ..④周监二代。
监:监狱 .⑤夫子盖少贬焉?
盖:何 .⑥杞不足征也。
征:证明 .A.①②③
C.③⑤⑥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非文王其谁为此也 ..B.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 孔子欣然而笑曰 ..C.窃仁人之号 而老子送之曰 ..D.乃因史记作《春秋》 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 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项中前面一句中的“其”是“他的”的意思,后面一句中的“其”是表示反问语气;B项中前面一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后面一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C项中前面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后面一句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D 4.下列各句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道不行矣
..
()(3分)
B.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B.①②⑥
D.③④⑤
B.夫子盖少贬焉?
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3分)解析 A项“几”同“颀”;B项“盖”同“盍”;C项“指”同“旨”。
解析 ③应为“童仆”;④应为“借鉴”;⑤应为“盍,何不”。C.学者宗之
..答案 B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解析 A项指“不能实行”;C项指“读书学习的人”;D项指“耳聪目明”。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唯子贡庐于冢上
.C.弟子皆服三年
.答案 D 6.下列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人之不我信也
C.予一以贯之
答案 D 7.孔子晚年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选文中透出了孔子的一些观点,下列各项中全能体现孔子“编书观点”的一项是
()(3分)①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②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④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⑤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⑥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A.①②④
C.①③⑥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
B.①③⑤
D.③⑤⑥ B.困于陈蔡之间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3分)
B.推此类以绳当世 .
D.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3分)解析 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ABC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解析 A、C为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
解析 ①③⑤是观点,②是做法,④是教法,⑥是司马迁的评价。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郁郁:文采显著 ..B.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乐正: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 ..C.我于《易》则彬彬矣
彬彬:文雅的样子
..D.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没世:终身、一辈子
..解析 彬彬: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答案 C 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周室微而礼乐废木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此则寡人之罪也 ..C.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弟子盖三千焉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解析 两个“焉”皆为助词,表停顿。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B项第一个“则”连词,表因果,第二个“则”副词,就是。C项第一个“以”介词,在,第二个“以”介词,表地点的界限。
答案 D
()(3分)()(3分)10.下列有关孔子的论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晚年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解析 汉代才奉为儒家经典。答案 D 11.翻译下列句子。
(1)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来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借此预知,只不过在“文”和“质”之间斟酌。
(2)不在想通而未通时启发他,举一角为例,如果他不能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
(3)(孔子)写《春秋》,该记叙处则记叙,该删减处则删减,子夏等人也无法增删一词。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因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友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 ①宰我:孔子的弟子。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
约:穷困,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解析 C项,过:超过。答案 C 1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见君(而)不见其从政者,可乎
B.(若)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C.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之)为师 D.夫子讥之,(这)是吾师也
解析 D项应为夫子。答案 D 15.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对对方的评价的一组句子是 ..
()(4分)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③⑤
C.②③⑥
⑤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
答案 B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我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
()(4分)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
B.①④⑥
D.②④⑤
()(4分)解析 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③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的辩解,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解析 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不能因此就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晏子“望儒而疑之”,“疑”是“怀疑”,不是“非难”。
答案 C 【参考译文】
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他的学生子贡问道:“拜见国君而不去见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服事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晏子听说了孔子的话以后,说:“我晏婴世世代代都是齐国的百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品行,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能在齐国自立。我听说,(如果)幸运就会被人喜欢,不幸运就遭人厌恶,批评和赞美这类东西,就像声音与回声此响彼应一样,是要见到人的行为而随之产生的。我听说,用一条心服事三位国君,是(为政)顺利的原因;用三条心服事一位国君,就不会顺利了。如今(孔子)并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却指责我的顺利。我听说,君子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对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独自一人睡觉,也不会对自己的魂灵感到羞愧。孔子在宋国与弟子习礼的大树被拔掉,吓得销声匿迹,自己没有认为是耻辱;在陈蔡两国走投无路,自己也不认为是穷困;指责别人的行为却不知道人家这样做的原因,这就好像住在水边的人指责山上的人用斧头,住在山上的人指责水边的人用鱼网一样啊。(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是因为他不知道其中的难处。起初我看见儒生很尊重他们,现在我看见儒生就要怀疑他们了。”
孔子听说了晏子的话以后,说:“有这样一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都不能让它停下来;德行存在自身,却无法在众人面前掩藏起来。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说中他的过错,我的罪过大到极点了!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那个人当做朋友;比不上别人,就把那个人当做老师。如今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讥讽我,这是我的老师啊。”通过自己的学生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孔子亲自去拜见他。
第五篇:孔子世家自学材料
《孔子世家》自学材料(苏教版《<史记>选读》)
课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的影响。
第六部分(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1-5)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3、师襄子辟席再拜(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6-11)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22)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
“有”通“又”)
“辟”通“避”))
(料:计算。量:量具。平:
偷用、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匪同“非”))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2-19)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3、孔子语鲁大师。
4、所慎:齐,战
5、约其文辞而指博。(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5、孔子晚而喜《易》1
(徒役:服劳(病:筋疲力尽。))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纲、经、)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下至秦缪。(缪,同“穆”。)
(监,同“鉴”。)
(大,同“太”。)
(11),疾。(齐,同“斋”。)
(指:同“旨”。)
。(《书传》:即《尚(文:指文采。)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易:《易经》,又称《周易》,((宾语前置句)
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6、假我数年。(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 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
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3、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战争。
疾:疾病。)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
担忧。
没世:指死亡。)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20-22)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3、相诀而去。(诀:告别。)
4、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室,家。)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四)古今异义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五)特殊句式
1、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2、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
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2、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3、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
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4、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5、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
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6、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队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7、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8、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9、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
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10、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
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11、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
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12、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3、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
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4、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
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20、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
21、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之
滨,弟子们都服三年之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而离去,就最后痛哭一场,各人再次尽情致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5、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6、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8、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9、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贡在坟地上盖了房子继续服丧,前后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以及鲁国人前往依傍墓冢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此取名叫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按时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而且儒生们还在孔子坟前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之礼。孔子的坟地有一顷大。原先孔子住所的厅堂、弟子们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二百多年仍没有毁坏。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谒拜孔庙然后就任从政。
22、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