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7: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

。野火

,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3、笋 芽 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信息资料: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过程建议: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日积月累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

()的眼睛

()的笋芽儿()的嗓音

()的世界

嫩绿的()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5泉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扩词。

2、仿词。

丁冬

滴答

马虎

冷清

亲热

高兴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我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

()立交桥

()彩虹

()灯光()

()

()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教学 时数: 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19、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范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指导看图。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查字典比赛。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

读音

你的字典的页码

组词

五、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二、指导看图。

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4.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5.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识字1

教学要求: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5.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一、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一、看图读韵文。

.(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

2.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四、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

.出示:饺

拜扫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五、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端团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⑵中秋节到了,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识字2

教学要求:

6.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7.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8.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伐

鸬鹚

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

bi

feng

ying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bi

luotuo

jia

象鼻

骆驼

笔架Lang

竹伐

鸬鹚

画廊

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⑺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

()()()

()()()

()()()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写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导游”。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出示:骆

4.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学生描红记字。

6.教师范写。

骆、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驶

笔()

()势

劳()

山()

秀()

刀()

笔()

2.写出下列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漓江

故宫

西湖

长城

中山陵

黄山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⑴暑假里

妈妈带我去桂林旅行

⑵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⑶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

识字3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a)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

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二、指导看图学“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

2.出示“

”,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3.学“木”字旁。

4.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

5.出示:

bai

yangliu

yi

松柏

杨柳

桌椅

⑴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柳”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看图,理解词语,想想松树、柏树与别的树有什么怒一样?

⑸做“找朋友”的游戏,将图片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

三、指导看图学“禾”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古文字“

”,它像什么?演变到今天成了“禾”。“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2.“禾”表示什么?(与庄稼、禾苗有关)

4.3.教读“禾”字旁。学习相关词语。

5.出示:

yang

秧苗

稻谷

庄稼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秧苗:农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

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稻谷:没有去壳的稻的果实。

“秧苗、稻谷”都有一个名字叫——“庄稼”,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

⑷齐读。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b)

出示:柏

c)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d)

学生描红记字。

e)

教师范写。

f)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设计

a)

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

比一比,再组词。

柏()

央()

杨()

伯()

秧()

扬()

c)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禾:()()()()()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筐”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6.说一说上节课所学的两个偏旁。

7.抽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学习“

”旁,以及相关词语。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叶)

2.出示“

”,古代人用“

”来表示竹叶,古文字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了“

”旁。

3.现在凡是带有“

”旁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系。

c)

学习词语。

出示:

lan

luokuang

竹篮

箩筐

筷子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制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三、看图学习“

”旁,以及相关词语。

8.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9.出示“

”,这是古代人模仿草的形状写出的古文字。现在,我们用“

”来表示,也就是说凡是带有“

”旁的字,大多与草本植物有关系。

3.学习词语。

出示:cha

boluo

茶叶

菠萝

兰花

⑴学生自由读。(“茶”是翘舌音;“箩”是边音)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尖端,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观赏。花可制香料。也叫春兰。

茶叶:经过加工的茶树嫩叶,可以做成饮料。

菠萝:即凤梨,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

⑷齐读词语。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篮箩萝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朗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说词。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

:()()()()()

3.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写下来。

松树

白菜

稻谷

柏树

麦子

玉米

冬瓜

萝卜

柳树

4.在文中的词语任意选一组,连起来写两三句话。

识字4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偏旁。

5.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

二、自主识字。

a)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b)

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c)

出示:

wen

shai

晴空

温暖

晾晒

miao

眼睛

瞄准

眺望

dongjie

寒冷

冻结

冰雪

东海

黄海

长江

⑴指名读。(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⑷班汇报交流。

⑸再读词语。

三、探究规律

a)

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

b)

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c)

齐读课文。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

认读生字词。

b)

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c)

教师范写。

温、晒: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d)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a)

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

扩词。

温()()()

冻()()()

c)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

月:

4.多音字组词。

jie

zhang

jie

chang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指导写好生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

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

2.讨论交流:

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

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

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x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指导书写。

.出示:瞄

2.学生描红。

3.教师范写。

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冷()

睛()苗()练()令()

2.选词填空。

眺望

仰望

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夏天,我常常()着天空,数着星星。

温暖

温和

李老师的态度总是()的。

妈妈的怀抱总是()的。3.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

冻()

瞄()

4.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六、板书设计:

晴空

温暖

晾晒

眼睛

瞄准

眺望

寒冷

冻结

冰雪

东海

黄河

长江

练习1

教学要求:

.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熟记4条成语。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

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

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

箩:箩筐

稻箩淘箩

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

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⑶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⑷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⑸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⑹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五题

..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指名读。

⑵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⑶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⑷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作业设计。

1.

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

2.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

二、教具准备:

字典、小黑板、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

⑵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一般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

采用部首查字法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石的赞叹。

4、能把“徽、景”等8个生字读正确,能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

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黄山。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色?(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黄山四绝。)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读读课题,课题由“黄山、奇石”两个词组成,你觉得课题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奇石)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个重点吗?作者怎样写奇石呢?我们来学习文。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注意指导下列字:“徽”不要读成“徽”;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生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研读第三1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国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闻名中外”: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人请用自豪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③理解“秀丽神奇”: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指导学生读第二句)

④理解“尤其”:“尤其”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比较句子,哪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哪些怪石有趣极了,哪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哪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

⑤小结: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

2、品读2—6自然段

①轻声读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石的名字(教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仙桃图”

提问:园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怎么介绍的?指名读。

对比句子(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

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

③出示“猴子观海”图,说说图上的岩石象什么? 默读第三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可能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看大海的波涛来理解)

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二组句子,对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体会石猴的动作)

读一读,体会石猴的奇特可爱。

④出示“仙人指路图”,阅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这几句话,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

⑤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说说你的想象。

⑥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省略号里藏着什么?

(介绍几种书中没提到的奇石,可以教师说,也可以由学生装汇报查找的资料)

⑦表演读:像导游一们把这些有趣的黄山石介绍游客。

⑧读后小结;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

2、你能读得比老师好吗?试一试。

3、阅读讨论:作者在文中写了几处黄山石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你是怎样分辨的?详写的奇石怎样写的?

4、略写的奇石任选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奇石的样子。

二、识字写字:

1.指导重点:字音重点:“景”后鼻音。

字形重点:“站”左边,“立”部的写法

“巨”字的内部

“尤”字不要多一笔

“琴”字下部是“今”

书写重点:“狮”字三部分的比例

“等”字细腰横的写法

2、学生写字

三、积累内化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

2、将喜欢的词填在词语小车内。

四、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

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导游员标示牌、导游旗。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很特别的礼物,请听(放录音:瀑布宏大的声音),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大海、瀑布),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快乐读书屋”中寻找吧。

二、感悟交流:(1)请一名同学读提示

(2)生默读课文,读完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感冒。

(3)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请你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赛读)

(5)出示挂图,边放录像边读(集体读),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壮观。(6)如果你此刻站在瀑布下会说什么?

三、角色表演

请你当一次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

四、请同学在回到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不认识的字。

五、拓展延伸练习:

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壮观的景色,搜集相关图片。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排山倒海 跌 落

壮观

落差74米 宽度81米

教学反思: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十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熟读课文,想象、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准备:

日月潭的全景图和日月潭的简笔画。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台湾岛上有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叫日月潭。今天,你们想同我一块儿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吗?(板书课题)。

了解台湾: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的第一大岛。岛上三分之二为山地。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等著名风景区。(展示日月潭的全景图)。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读顺。

2、说一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提出没有读懂的或想要知道的问题。

三、读懂读熟,感悟积累。

1、自读第一自然段。(1)讨论:日月潭的位置是什么?(2)把描写日月潭环境的词语画出来。

2、自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完成日月潭的简笔画,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指图叙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关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教师简单介绍)。

3、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1)分别介绍了什么?(2)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日月潭的景色真美,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读好读会,迁移运用。

1、落实识字任务。

2、利用词语图片掌握、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湖水碧绿等。

3、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日月谭呢?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一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结束了,老师知道有许多同学利用这个假期到外地旅游,到了许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去了什么地方?

(生自由发言。)

师:(导入到“知识窗”)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像这样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许多山川、河流闻名于世,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2.出示“知识窗”问题。四大江河: 五大湖泊: 三大楼阁: 五岳:

(学生抢答,可适当插入图片进行介绍。)3.“日积月累”第 2 题。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更加了解了祖国的秀美山河,那么谁能运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所见到过的山山水水呢?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积累的有关四字词语,再看看书中所推荐的词语,然后动笔写下来,能多写的尽量多写。4.“练一练”第 2 题。

师:看来,同学们去了不少地方,并且都有收获,我们的好朋友龙龙也去了很多地方,让他给我们当一次小导游,带我们去看一看他去了哪些旅游胜地,好吗?我们跟随龙龙一起走吧。第一站就是我们想看的庐山,你们知道庐山有什么特点吗? 生:庐山有迷人的云雾。

师:(出示第 1 句“同学们,庐山多美呀!你们想去浏览庐山吗?”)请先把这句话点上正确的标点,你就可以看到庐山的美景了。生(点标点。)

师(播放课件演示庐山的美景。)

看过了青山,再让我们来看看绿水,第二站龙龙领我们来到了台湾省的日月潭,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

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一句,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先给这句话点上标点吧。

师:(播放课件“日月潭”。)

日月潭景色奇异,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5.听的训练。

老师讲,学生听,要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故事给大家讲一讲。6.“日积月累”第 1 题。

师:看来,你们都能像龙龙一样当一名合格的小导游了,能把日月潭的有关传说介绍给游客。龙龙去的地方太多了,在这里他就不能一一具体介绍了,但是他告诉我们他还去了绿草如茵的大草原,枝繁叶茂的森林公园,硕果累累的果园,你能想像得到那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吗?

(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理解“绿草如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词义。)

师进一步提问,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这几个词。(1)你在哪儿见过“枝繁叶茂”这个词?(2)“绿草如茵”的草原像什么?(3)“硕果累累”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 7.“练一练”第 1 题。

师:龙龙有个好习惯,就是每次游玩后,都要写游记,可是他有几个字总是混淆、用错,你能帮他找到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出示第 1 题。学生辨字形,组词。教学反思:

3少年聂耳

教学目标

1.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4.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流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考:这是什么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吗?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谁?(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热爱并熟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缩短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然后顺势导入少年聂耳,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得快的同学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竖起手指头表示遍数。读得慢的同学要坚持到底,争取完整地读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巧妙划分自然段)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像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重要意义。

3.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摇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诵读全文。(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本文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小练笔”机会,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按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类。

(2)重点指导“喜”“哥”“短”“教”四个字。注重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加强教师或典型学生的范写,并在共同评议中提高。

(3)学生练习写其他生字。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七、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板书设计: 少年聂耳

全神贯注的听音乐

雨中吹笛子 教学反思:

4画鸡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要靠专心致志,勤奋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3、会认“芬、著”等8个生字;会写“鸡、简、就”等11个生字和鸟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准备:颜色、形状不相同的鸡蛋;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导入新课

(出示鸡蛋)问:这是什么?请你在纸上快速画下它好吗?鸡蛋画好了,你觉得鸡蛋好画吗?那么,如果让你画上一节课、一天,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呢?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小的时候学习画画,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鸡蛋那么好画,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同桌或老师。

2、出示词语:不耐烦、严肃、训练、熟练、准确、无论(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品读重点,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这段中“著名”一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一说。

3、想一想,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读这一段,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达•芬奇和老师对话的句子,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试着读一读。

1、达•芬奇刚画鸡蛋时的态度如何?(不耐烦)为什么会“不耐烦”?体会不耐烦的语气,指导读达•芬奇的话。

2、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话的态度怎样?怎样说才是严肃的?指导朗读。

4、分角色读,师生合作,同桌互读,展示交流。

5、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你以为画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6、实践观察。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鸡蛋,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鸡蛋的样子,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老师有意识叫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学生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样的,再把鸡蛋变换放的角度,再观察,再说。

7、是的,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个鸡蛋,形状都各不相同,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这样做是为了:(出示填空题)

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8、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达•芬奇学画的刻苦。

此时的朗读要求学生要比刚才的更投入,感情更饱满。

过渡: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改变了吗?

9、哪些词语证明达•芬奇的态度改变了?(用心,一张又一张。)

10、请用“一张又一张”这样的词语来说明达•芬奇用心地画鸡蛋,如“一天又一天„„”

11、请用心地读一读,读出达•芬奇画鸡蛋的认真。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达•芬奇绕过勤奋的努力,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说说感受。

3、总结谈话:达•芬奇小时候听老师的话,仔细观察鸡蛋的形状,认真地画鸡蛋,长大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又快又像

教学反思:,课上学生读的少,形式也过于单调了些,应多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可让学生同桌之间先练一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验文章的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节奏、情绪色彩,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经验,领悟和积累。

课 题: 快乐读书屋 牛顿请客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本课使学生懂得要想在某项事业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2.在串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活跃思想,锻炼创造能力。3.学会认识的字。引导学生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教学重点:

1.感受和理解名人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2.认识生字。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收集牛顿、安培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交流资料,激发情感。

出示牛顿和安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2.串读比较,活跃思维。

串情节。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假如某一天牛顿和安培到了一起,谈起科学研究中的趣事,他们会怎么说? 串中心。结合故事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串结构。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自主识字,体验快乐。识9个字,自主识字。

请学生当老师,用喜欢的方式教学生识字。小组之间赛读带有生字的句子。牛顿和安培搞科学研究都非常专心。4.作业,阅读帕斯卡“玩水”有关的文章。板书设计: 忘了客人 牛顿请客{ 忘了吃饭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了读书屋二 黑板跑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2 体会安培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的品质。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指着黑板)这是什么?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 2 揭题:“黑板”跑了(双引号用红粉笔标出)3 引导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问题一: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呢? 问题二:课题中的“黑板”为什么加引号呢?…… 过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去读一读课文吧。(以学生最熟悉的黑板为题,设臵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课文前,你想对自己提些什么要求呢?)

———画出不认识的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请同桌帮忙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 检查。

(1)各种形式读,读准字音、读准词语。(注意“专、散、热、算、竖”等字的读音)

(2)指名读,齐读,比较难读的句子要读通顺。3 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读好后想一想,课文讲的是哪个科学家的什么故事? 4 穿插了解安培。

(1)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安培吗?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3)理解“著名”,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你能用上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安培吗?(4)老师补充介绍安培的生平事迹。(5)小结:安培真是个非常专心的人啊!(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掌握容易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第一个疑问,知道课文中的“黑板”是辆马车的后壁;在感知的过程中穿插学习第一自然段,再由老师进行适当地补充,对安培其人有个初步认识。)

三、研读感悟

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安培的专心的。边读边用“ ”画出写安培专心的句子,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用“▲”标一标。1 学生自主学习。2 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老师出示相应的句子,相机点拨。

重点句1:“有一天,安培在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1)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安培此时的样子。

(2)延伸:在那么热闹的大街上,那么吵闹,安培都能思考数学题,多专心啊。你也能像安培这样专心吗?指生说一说。重点句

2: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继续往前移动,安培不知不觉地跟着“黑板”走,聚精会神地演算着。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读,体会安培聚精会神以至错把马车车箱后壁当黑板的痴迷忘我的程度。想像:如果你这时就站在这条街上,看到这件事,你会想些什么呢? 5 总结:正是安培具有这种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所以后来成了19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

四、拓展 像安培这样专心做学问的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些?以小组为单位补充材料。2 说一说你身边有没有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做事非常专心的人? 3 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把难写的生字记一记; 2.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3.把今天的收获写一写。板书设计: “黑板”跑了 发现“黑板”———高兴

“黑板”动了———着急、专心、聚精会神 “黑板”走了———不知不觉 “黑板”跑了———可惜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上课的时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表演。2.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学习、排除干扰。教学重点:

身临其境地演一演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和有关的图片。教学过程:

1.歌谣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说歌谣:“丁零零,上课了,进教室,快坐好,用心听,不溜号,答问题,声要高。同学们,表现好,家长夸,老师笑。”歌谣中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什么要求呢?

2.上课时同学门的表现都是怎样? 3.指导看图,叙述图意。

学生自由组对,选择上课时的一种表现进行表演。4.延伸内容,扩展交流。

师:同学们,在上课时,也许你有过排除干扰的经历,或者是发现同桌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成功地提醒、劝阻的经历。不妨讲给大家听听,以供大家学习。

学生讲述,老师小结。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积累形近字和多音字能正确运用。

2.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了解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臵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并进行讲一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从偏旁部首上引导学生区别字意的不同。多音字注音、组词。2.日积月累。(1)小组内书读。

(1)引导学生感受四字词语、俗语的大意。(2)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2)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1.大家一起来。2.分组互评。3.上台讲故事。教学反思:

课 题:

5、小猫咪穿鞋了 教学日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增长见识,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做起,不能盲目学样。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和部首“革”,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猫妈妈说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课前准备: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言:同学们都认小猫咪吧!(认识)今天的小猫咪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读课文就知道了。1.指导读书。2.借图导课,就题设疑 问:什么原因使小猫咪穿鞋子? 它就让谁穿鞋子? 结束什么样?谁的话对? 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以读为本,合作学习。(1)通过全文

学轻声读借助拼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练读。(2)学生合作读课文,同桌互读,纠正读音。(2)指名读

(3)分角色读(关键把握角色特点)评选最佳扮演者合作奖。4.练习根据课文连线 大白鹅 抓树枝 大黄狗 刨 土 麻 雀 感觉地面动静 公 鸡 奔 跑 猫 游 泳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熟,读书感情)

二、认识文中的9个生字。1.学生自己试着认。2.师领读。3.生领读。

三、学习会认、会写10个生字。1.先观察10个生字 2.认识10个生字 3.指导写10个字

4.反复认、写、组词、说话等。

四、练习:填空

再()见()家里()前边 在()也不想()来一次 生()

五、独立完成课后32页练习。板书设计: 小猫咪穿鞋子 大白鹅 抓树枝 大黄狗 刨 土 麻 雀 感觉地面动静 公 鸡 奔 跑 猫 游 泳 教学反思:

课 题:6.寓言两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3.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生字。教学重点:学会书写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首先解题《寓言两则》,告诉学生,“寓言”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二、通过第一则 问:《掩盖过失的猫》掩盖过失什么意思? 区别“寓言”与“语言”

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都是怎么掩盖的? 这样做对吗?你明白恶劣什么道理?

三、读懂第二则

问: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表演,看谁表演的好。

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营造情境,催发他们入情入境和角色同步合作。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引入。

二、分角色激发兴趣。

三、学习生字

1.认读11个生字,会组词。2.会写11个生字。3.难学指导,突出重点。左右结构:脸、掉、满、阵、根 半包围:逃、瘦 上下:等、冒 5.实践活动:

(1)把这两则故事讲给家长听(2)用简笔画画出下面的词语。吹嘘 失望 虚掩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三 找刺猬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认识到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9个正字

教学难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特点,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流程:

一、初读中整体感知

1、谈话导课,整体感知:出示课题,设臵悬念,激发兴趣。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二、在演读中体验角色。

1、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语气。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1)、句式对比,如:

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儿,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小松鼠到山上,找了一圈儿,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2)、语气对比,如:

教师分别用“慢条斯理”和“心急如焚”两种语气读句子“不好了,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全爬到山顶那棵大树上吊死了!”让学生听评议。1)评议读。2)引读。

一、议读中体会寓意。这是一只()的小松鼠。

二、检查识字。

板书设计: 吊在大树上

找刺猬{ }不认真观察 钻进土里 教学反思:

课 题: 快乐读书屋三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

2、(出示挂图)这就是葫芦,可爱吗,喜欢吗?在古代时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读文前提示。

2、自由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读书动笔,圈圈画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更好。

4、图文对照,观察图画对照相应的课文。

三、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出示自学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探究。(1)把两幅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仔细读课文)(2)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3)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全班汇报,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准备两幅葫芦的幻灯片,适时运用)

3、拓展课文,引出寓意。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训练(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这个人没有关注葫芦的生长过程,()没有能够得到葫芦。(因为......所以......)

②请你们也来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2)怎样做才能得到葫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搭建平台,进行展示。

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如:读、画、演等。

四、识字任务,寓于游戏。

1、出示生字卡片,(1)学生认读、同桌间说记字方法。(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3)生互读、小组开火车赛读。

2、识字游戏:摘苹果。

五、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出示: 无论做什么事,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因为每一个小的环节处理的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板书设计: 叶绿 生虫

葫芦 变黄 落了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龙龙踢球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能围绕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教学难点:能围绕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引发课题

生活中,爸、妈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同学们的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当意见不相同时,同学们该怎么办? 又会怎样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你看课文中的龙龙小朋友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2.阅读文字,明确目标。3.小组演练,演结合。4.班上表演,大家评议。5.联系生活,适度拓展。6.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龙龙踢球

妈妈 反对 爸爸 支持

有礼貌 说清楚 有说服力

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2.按类别抓特点,积累成语歇后语。

3.从成语和熟语中体会到事物间都是有联系的。4.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轻述。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句式训练中抓特点。教学流程:

1.字词句综合练习。

第一项活动是两组同音字分辨。(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发散思维:找学过的同音字。

第二项活动是补充句子,让学生在句式训练中感性认识句式。让学生同桌讨论后在集体订正最佳答案。2日积月累

第一项是反义词的积累,让学生读、填、谈,把反义词记住。开火车进行记忆。

第二项是常见歇后语,其目的不在于从概念上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歇后语,而是通过感情认识这种现象。3.知识窗

引导他们通过字面意思,联系事例等方法来谈。4.听说训练。

本项活动是对学生听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课 题: 识字

(一)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7个字,学习偏旁“户”,巩固笔顺规则。

2、能正确、流利的读出课文内容,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使学生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培养识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会认7个字,会写7个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卡片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身体的那个部位,你们就用手指着哪个部位,看谁最聪明,谁指的最准?(教师说,学生指)你们的头脑反应的可真快,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一(1)。

二、在情境中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要相互评议一下,同桌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3、指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评议,4、小组合作把这些人体器官分成两类,快速找一找。

5、出示谜语,猜猜是什么?

出示: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6、出示第一组词语:头发、额头、面颊、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唇、牙齿

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体器官的谜语吗?

7、出示第二组词语:脖子、肩膀、胳膊、肚子、腰、后背、腿、脚 想一想这组词语与第一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

8、找朋友游戏: 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小朋友,生字宝宝在这里很孤单,大家帮他们结实更多的朋友好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

出示:脖—月,膀—月,肚—月,腰—月,腿—月,脚—月 你还能说出哪些与“月”字有关的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分析字形。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好,再写字)

5、出示“户”,学习“肩”字,他细观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肩”组个词,并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我最棒(出示身体各部分图片,谁愿意写出他们的名称,看谁写的最多,写的最好。)

2、谜语王国的朋友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答对的同学就会被邀请去做客。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腿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答案:(大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

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汉字王国的大门随时向同学们敞开,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成为汉字王国的朋友,成为识字小专家,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教学反思:

课 题:识字

(二)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学习偏旁“方”,巩固笔顺规则。

2、学生在发现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书写中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鸟类和祖国文字的情感;培养识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写10个生字。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卡片、录音机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为识记汉字搭建平台

(播放课件:由田野、绿树、花丛、各种鸟构成的从早晨到黄昏,再到黑夜的动态画面。)孩子们,这儿美吗?(美)大自然真美啊!你们喜欢这儿吗?(喜欢!)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来到了这儿,他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在前面画面的基础加上孩子们的活动。)

二、寓识于事,为汉字输送生命血液

1、几个小朋友在忙着做什么呢?(观察大自然。)他们都看见了什么?(有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在叫,还有鸭和鹅。)分别出示带拼音的上述词语卡片,指生读、领读、齐读。

2、孩子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太阳有什么变化?(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日暮、黄昏、鸡鸣、拂晓等词语,并随着出示上述词语[带拼音],相机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你们的音读得真准,特别是后鼻音,孩子们再一起读一读。(复现卡片:学生齐读。)

3、今天我们认识的字可真多,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是不是会认读了,没问题吧?(随机抽取卡片——一字一张且不带拼音,先让学生抢读,再指名学生读。)

4、孩子们,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还把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词语编成了儿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识字(2)》。(师板书课题)

5、大家打开书,先自由练习读文,把每个音读准,读熟,接着在小组里练习读。注意,一个读,三个听,把儿歌读顺,并把喜爱大自然,喜爱鸟的感情读出来。(读后反馈,形式有:自我推荐读,找伙伴一起读,小组上台读。)

三、发现探究,挖掘汉字文化的底蕴

1、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鸭、鹊、鹤、鸦、鸣、鸡、鹅等字都有“鸟”字旁,他们都是鸟的一种;昏、暗、暮等字都与太阳有关,都有“日”字旁。)

2、用龙龙的话,拓展延伸:你还认识哪些“鸟”字旁和“日”字旁的字?(全班交流,师相机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最右侧。)

3、过渡小结:我们的祖先造字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他们真了不起,给我们流下世上独一无二的汉字,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举世无双的汉字而自豪。

四、写字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让学生观察,按结构把10个要写的字分成独体字、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三类。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你和哪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应怎样记住它们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指导书写。

五、巩固练习,总结回归 教学反思:

课 题:识字

(三)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扛、拧、挎、捡、折、捞、”会写本课的“扔、扛、挖、拧、挎、推、捡、折、捞、擦。”

2、正确、美观地书写11个生字,达到能听、写、运用的程度。

3、通过识字,教育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会写11个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录音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学生们喜欢的动画人物,蓝猫和同学们打招呼:“嗨,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手”字走来说:“大家好,我是手,你们知道我长在你们身上能做什么动作吗?” 师:看我们的手多有用呀!下面再看看这些字宝宝还认不认识了。

师:“手”字做偏旁变形本领可真大,它能和许多字做好朋友,组成新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组带提手旁的字。(板书课题)

二、愉快识字

1、蓝猫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蓝猫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出发了,一路上看到有动作的人们问:“看,他在干什么?”然后指名说出动作词语,再出示词语,全体认读:如:扔手榴弹、挖土、抬筐共12组。

2、指导看书,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同桌认读,三、学习生字

1、卡片出示生字。(1)指生认读。

(2)指生做动作,全班做动作,(3)扩词。

(4)根据所组词语选择练习说话。

2、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1)让学生观察这12个字的结构,说出是左小右大的 字。

(2)这些字为什么用“ ”做偏旁?(3)蓝猫讲解提手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4)你怎样记住这些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3、指导书写

(1)观察这11个字,书写时左右两部分 应注意什么?(2)问:这些字哪个字最难写?

(3)强调“扔”、“挖”两字中“乃”、“乙”的笔画。(4)总结学习些字方法。

按以上方法自己 在些字书上描两个在写一个生字。(5)分别指名板前书写,师生点评。(6)修改自己的字,再写一个。

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游戏。

2、送生字宝宝回家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中有一些它们累了,吵着闹着要回家,谁能把它们送回家。

五、总结:同学们,蓝猫希望大家做到的你们能做到吗?那样你们都会很优秀。

教学反思:

课 题:7 声音的秘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的,激发学生学习帕斯卡仔细观察、好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 教学难重点:

1.了解声音的秘密的发现过程。2.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3.学会书写10个生字。教学准备:

声学原理示意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书指导。

1.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2.自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3.识字教学:

出示生字,以开火车形势练读。学生组词并用词说话。

二、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3.围绕重点问题,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声音()的音乐()的秘密()的噪音

问:声音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三、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小组活动探究,体会帕斯卡善于观察、勇于时间。2.积累内化,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熟,读出感情。

二、认识文中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1.学生自己试着认。2.师领读。3.生领读。

三、会认,会写10个生字。1.先观察10个生字。2.认识10个生字。3.指导写10个生字。

4.反复认、写、组词、说话等。5.练习:选词填空。关心 关怀 爱护

(1)党对我们的(),我们永记心间。

(2)少先队员要()公共财产。

(3)老师向妈妈一样()我们的健康成长。6.独立完成课后52页练习。

板书设计: 声音的秘密

声音

音乐 } 秘密

噪音 教学反思:

课 题:8小芳找舅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培养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的主动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出示、解读学习任务、要求。1.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 2.她是怎么找到舅舅家的? 3.你知道计算机还有那些用途?

4.合作交流,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的工具及设施。5.师提问并小结。6.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完成课后第二题。

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 2.小芳高兴的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 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四、写字教学: 教师范些生字。学生书空后练写。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课 题 :快乐读书屋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科学意识,并了解遇事要多观察思考。2.认识8个生字。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感受诗歌的韵律。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情况。

二、自读质疑。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读。2.同桌相互讨论,谈体会。

三、以图助解。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图片上辨别方向。

四、适当拓展。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还可以怎样辨别方向。

五、学生相互检查识字情况。

六、作业:背诵诗歌。教学反思:

课 题 : 快乐读书屋四 回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课文中了解回声的原理,留心周围的世界,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读懂青蛙妈妈说的话,了解回声的原理。2.认识6个生字。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朗读,整体感知。

1.就题设疑,激发阅读兴趣,引起阅读期待。2.结合提示,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标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第五自然段)1.师生范读,借助插图理解什么是回声。2.相互讨论,什么是回声。3.延伸拓展。(观看投影)4.同桌互查生字识记情况。5.作业: 预习下一课。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举办一次科学常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遵循科学办事。

2.举办科学常识小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口语交际中的应付能力。教学难、重点:

1.通过小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身边科学现象的原理。2.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知道的科学道理表达出来。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联系主题,创设情境。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科学知识小竟赛,互相提问。

二、自学指导语,明确要求。1.组内沟通交流,做好赛前准备。2.竞赛开始:

小组间围绕身边的科学道理,相互问答。3.师生共同总结。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2.积累名人名言,从中受到鞭策和启发。3.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整理、运用有用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词句综合练习。

第一项“连一连”,“填一填”的词语训练。先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再朗读体会,小组交流。

第二项训练是仿写句式。书上三个句式只要求学生感悟,反复朗读,体会语气和意思。再让学生写句子,读一读,相互评一评。2.日积月累。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上的两句名言,背一背。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加强积累意识。3.知识窗。

课前布臵学生搜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有关资料,教学时先读一读“知识窗”,然后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4.搜集科普知识。

提前布臵,待学生准备充分后,下一节举办。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举办搜集科普知识交流及展示活动。

二、交流展示:

1.展示自己搜集的科普图片或实物。

2.相互交流,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推广科普知识意义。教学反思:

课 题: 9 苏红的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4.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教学难重点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3.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书指导.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欲望.a 由插图入手,由疑问激趣.b 初读感知.c 细读体会.2.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引导学生选一些新词如”端详”弄脏”评奖””懒洋洋”等,增加语言积累.2)先读课文,再添上合适的词语 3)积累句子,看谁抄的既工整又美观.三、朗读比赛。第二课时 一.迁移练习.1、认读生字:

歌诀识字 字谜识字 熟字换偏旁识字 熟字加减偏旁识字

2、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评 拾 脏 梯

上窄下宽的字:奖 弄 另 并

上下结构的字

独体字:及的笔顺

3、实践活动

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收集古今中外少年儿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在班里组织召开一次故事会。

2)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有可简单地写一写,讲给小伙伴们听;如果没有,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想法。板书设计: 苏红的画 画弄脏了—动脑筋—评奖 教学反思:

课 题: 10聪明的小高斯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过小高斯巧算数学题的事,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的说话。3.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带来一道数学题,大家看,应该怎样算呢? 2.同学们,在二百多年前德国的一所小学校里,有一个年近8岁的孩子也很快的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老师告诉你们:他就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挂图,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 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生:交流合作质疑(略)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 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略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2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六、板书设计:找【小草‘眉毛’/野花‘眼睛’/嫩芽‘音符’/溪流声‘琴声’】春天“美”

七、课后反思:学生基本能掌握课文所写景物,能从‘听.看.闻.触’四觉来说一说春天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猜谜语:绿绿的,软软的,小羊最爱它{谜底:草}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很顽强

小草 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3、4行诗。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略

七、作业布置:抄写古诗,默写重点词语的意思

八、板书设计:草[秋枯春荣.烧不尽,吹又生]生命力顽强

九、课后反思:基本能根据引导读懂古诗意思,能默写重点词语意思,个别同学书写还要加强

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由朗读略知笋芽儿是在春天生长的。

4、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预习到田间、山间看竹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竹林图,让学生讲竹林的美。

2、师:谁知道竹子是怎样长成的?

3、让学生联系生活讲讲竹笋的样子及生长过程。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笋芽儿在 时候醒来。

2、笋芽儿脱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讲解要点)

2、小组测读

3、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组词

3、分析字形

4、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测读生字

2、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请读懂的同学讲讲读懂的内容。

3、师点拨

4、再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钻出地面,长成了竹笋,再长成。

三、学习重点段

1、师引导:笋芽儿在地底下时看到的是什么? 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的是什么?

2、师引导:大家喜欢读哪一段?

3、齐读第6段,完成练习。笋芽儿()钻出了地面()

看到了()明亮美丽()

4、这个世界真美啊!指导朗读。

5、自由读第7段后组成小组进行表演。

6、齐读:要求读出笋芽儿成长的快乐、自豪。

四、朗读第1—5段,完成练习

笋芽儿在()时候醒来,和呼唤笋牙儿,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

五、课后小结;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发奋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用‘呼唤’造句

七、板书设计:笋芽儿【春雨姑娘‘呼唤.滋润’/太阳公公‘照射’/雷公公‘呼唤’】

萌芽----生长----成材。

八、课后反思:在课堂上,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课堂气氛很快便活跃起来。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容易理解课文。理解课文

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积累词语。教学难点: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 果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3、出示实物玫瑰花,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花?

4、对,是玫瑰花,看“玫瑰”两字是怎么写的,注意,读音是“méi guī”。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4、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

2、画好了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3、(引出生字)现在我们就一起认读这些字词。

①“骨”是多音字,“花骨朵”中“骨”读“gū”(出示实物花骨朵)。②创设情境:找出文中含“惋惜”一词的句子,在什么情况我们会“惋惜”呢? ③动作表示:“瘸、拐”,“一瘸一拐”是什么样的动作?

4、字词都认识了,我们把生字顺序打乱认读,看谁读得好。

5、给这些生字组词,越多越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朗读交流)

3、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谁说说文中写了件什么事?用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回答。(指名回答)

4、师范课,同学们思考:小鹿的玫瑰花为什没白栽?(生边听边思考)

四、指导写字:

1、分析识记

2、生临写 第二课时

一、情感读课文

1、春天到了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自由读1、2自 然段。(三十二个花骨朵)

2、他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

3、就让我们齐读1、2自然段,和小鹿共同分享这份亮兴的心情吧。生:齐读1、2自然段。

4、花骨朵一天天长大,而小鹿„„(师范读,生听)

5、小鹿躺在床上时心情怎样呢?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读相关的语句,师板书:焦急

6、小鹿下床后,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体现他心情的句子。生读相关句子。板书书:失望

7、鹿弟弟怎么说的?大家带着惋惜的语气齐齐第4自然段。

8、读得真棒!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呢?读5—8自然段。

9、为什么没白栽?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10、这时小鹿怎么说的?鹿弟弟又是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高兴)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1、(出示句子)对此朗读,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①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②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①哥哥没有看到玫瑰花。②玫瑰花为别人带来了欢乐„„)

12、小朋友们对课文理解非常深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人物的心情。(指导朗读)

13、分角色朗读

14、你们的朗读使老师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合作好不好?

1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二、情感拓展

1、同学们能否像小鹿一样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呢?(生谈打算)

2、假如说小鹿种的不是玫瑰而是迎春花或别的花,黄莺和微风还会这样说吗?如果不是 他们又会怎么说呢?(生交流、讨论)

三、本课小结:

现在老师知道了小鹿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是因为种的玫瑰为别人 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那时你将会比别人更加 快乐和幸福。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启发学生观察和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2、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口头表达,顺序清晰,生动具休。

四、教学难点:

1、口语交际

2、自我展示

五、教学类型:练习课。

六、教学准备: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材料。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内当家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带同这们到语文园地里去玩,大家准备好了吗?

2、好,我们开始玩了,今天看哪位同学玩得最棒?

二、我的发现,观察发现。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之间有联系吗?扇子、剪刀、雨伞、飞机、银杏叶、蜻蜓、蘑菇、燕子。

2、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有什么发现。我发现燕子的尾巴是剪刀。(你能把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完吗?)

换一种方法说可以吗?(我发现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你能用这样的说法说说其他的东西吗? 我发现银杏叶像 我发现蜻蜓像 我发现雨伞像(也可以反过来说)

4、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呢?(大胆想像、自由表达)。如:河水像一面镜子。

三、日积月累,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1)读读下面的字、词,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字都是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字。)(2)认一认:你能记住哪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如:我记住了“材”,我是根据词 语“木材”来记住它是木字旁的。(3)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如:西(西瓜)牺(牺牲)

2、读读背背

(1)介绍:这是四幅描写春天的对联。(2)借助拼音自读。(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

(4)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对联?把你喜欢的背给同学听。

3、我会说

(1)读读横线后边的词语,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2)说说自己想搭配的词语,和其它同学评一评。(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短语吗?找出来读一读。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增强表达

1、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进入情景。板书春天在哪里。

2、教师启发:从歌词里,你知道春天花在哪里吗?指名回答。

3、教师播放春景图和春天的录像片断;春天有多美,大家都有自己的感爱,让我们再次走 进春天,回味一下在春天里的快乐。

4、鼓励学生细细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情由、感受、启发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从景物、人物、动物、事物等各个方面的描述(板书:春天里的发现)。

5、组织学生谈话,各自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训练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尽量多 说,说得与众不同最好。(板书:春天的畅想)

6、教师指名回答并点评。

二、展示平台

1、以春天为题,教师组织学生赞美春天。(1)喜欢写作的同学在一起练习写话。(2)喜欢积累诗句对联的同学,抄写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对联。(3)喜欢画画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2、组织展示成果。

(1)请写作抽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2)抄写诗句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佳词美句。(3)请绘画的同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三、宽带网络,拓展学习

1、老师导入: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春天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布置相关作业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有关城市代表性的市花。

(2)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是什么花。(3)交流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①描写春天的古诗 ②歌唱春天歌曲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5、泉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朗读课文,从泉水的话中,感叹自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习泉水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学生学 会关心别人。

二、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8个生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领会泉水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类型:精读课。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图像,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过渡:泉水从哪儿来的?又要流到什么地方去呢?我们就一块儿到课文中去“品尝”一 下甘甜的泉水吧。

2、板书课题:泉水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不认识的字画出来了吗?

3、好,同桌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相互教教,并查一查字典?

4、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认一认新朋友。

5、哪些新朋友已经认为了,不用老师介绍了?(交流识字情况)。

6、真行,只剩下:“缝、罐”两个不认识的朋友了,我们就一起和它们再认识一下。

7、识记:“缝”与“纟”相“逢”就是“缝”

“罐”:把“灌”的“氵”去掉,换成不要“工”的“缸”,就是“罐”。

8、抽认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2、读完了同桌相互交流。

3、泉水从什么地方出来?怎么出来的?(石缝中冲出来的,启发学生体会“冲”)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默默课文,不要出声思考:我们跟着泉水,看看他到哪儿去?经过了哪些地方,做了 哪些事情。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尝了冲出石缝的“泉水”,下面我们就和泉水一起到外走走。

2、开火车读读课文,大家评一评,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二、精读课文,感悟泉水。

1、我们知道了泉水从什么地方“冲出来的”,那么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 些什么?

2、读2-5自然段,并做记号。

3、谁告诉老师。板书: 水池 姐姐 来吧平地 杜鹃花 照吧 果园 果树 喝吧 山谷 画眉鸟 唱吧

4、齐读2-5段,老师请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小姑娘杜鹃鸟、果树、画眉鸟,大家加读,并做出 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示范:怎么的动作表情)。

5、泉水流过了哪么多的地方,为别人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要没要报酬?你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泉水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6、出示下面的句子,学生品读。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2)照吧、照吧,我们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泉水怎么样,你喜欢它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7、点名朗读并评比。

8、哎呀!欢快的泉水跑下山去,它还会经过什么地方?在这个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些什么?(启发学生体会,经过农田,遇见稻谷)

9、泉水跑呀跑,在路上遇见了许多同伴,他们是怎么说的,怎样约定的呢?齐读6-7自然段。

10、读完了,说说看。

(你好,你好,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11、他们现在已经在一起了,为什么还要约定在大海里相见呢?(因为他们马上又要分开,所 以约定在大海里相见)。

12、他们为什么又要分开呢?(因为他们又要各自为别人做好事。他们看别人有困难,就去帮 助,所以分开了)。

13、泉水做这些好事乐意吗?(乐意)

14、再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1、你喜欢泉水吗?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指导、检查背诵。

四、扩展延伸

1、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2、出示P22“我会读”,看一看与泉水的小诗,分角色读一读。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认生字,能正确书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学习雷镍锋精神,做诚实、勤劳、关心别 人的孩子。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1、朗读、背诵、理解和领悟课文。

2、学习雷锋精神,将奉献旨内在心灵,外化行为。

四、教学类型:精读课

五、教学准备:本文的生字卡片、雷锋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趣,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吗?

2、雷锋叔叔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他上了学,当了解放军,并且多次立 功,为人民贡献了他的辉的一生,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已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吗?

3、齐读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组织初读,读文识字

1、教师先范读课文,注意音韵节奏及感情,以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自读,现在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语,试着认识。

3、教师组织小组全作,读完课文后,还是有生字不认识,那么就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解决。

三、检查指导、识字写字

1、教师巡视检查,帮助指导。

2、教师订正生字读音,并重点强调:“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 又是多音字,在平课中读céng,“泞”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不要读成四声。(板书)

3、教师指名抽读,然后全班齐读。

4、教师教写“滴、洒、泥、泞”四个字,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 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洒”、“泥”字左上的“ ” 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板书)

5、教师重点训练:“迈、迷、迹、雷、需、昌”的写法。走之旁:(1)笔顺:先与走之内的 “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 “建之”不一样。

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构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 分布要均匀。“冒”字上边的“日”要宽,下边的“目”要窄。(板书)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

7、教师出示生字卡,以开火车方式学生读认,组词。

8、教师出示词语卡,解释词语意思。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并造句。板书重点词语:“锋利、曾经、泥泞、荆棘、晶莹、寻觅”。

四、本课小结:

五、作业练习

1、继续练习本课生字词语,会读会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巩固生字

1、学生复习字词,听写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并作出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并作出评价。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提问: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在哪里做了什么好事?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教师指名回答,板书答案。长长的小溪一抱着迷路的孩子。弯弯的小路一背着年迈的大娘。

3、教师启发,指问回答:文中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 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和同桌以问答方式朗读出来。

4、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

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5、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节并提问:诗歌的最后一节说我们终于找到了,找到谁了?是雷锋叔 叔本人吗?最后一句话空间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回答)

6、教师指名回答并点拨:我们找到的其实是雷锋精神,是学雷锋做好事的人,虽然不是雷锋叔 叔本人。但是,为了人们做好事,谁就是“活雷锋”。最后一句话其实是说雷锋叔叔时时处处 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 把大把地撒向那时需要我们的人。

三、点拨指导、积累背诵

1、出示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 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4)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 样无情。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

(把这些名言背诵下来,以此激励自己,提醒自己)

2、教师给时间背诵课文,可以背句子,背小节,最好能全文背诵。

四、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7、我不是最弱小的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具有不甘为弱者,学会关心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二、教学难点:会认会写生字,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中心“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教具类型:精读课。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弱小

谁认识这个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2、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萨沙 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钱,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离开小鱼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出示卡片。

出示“弱”,指读,出示“弱小”认读,你们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读,开火车读)(2)分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师生合作,赏读课文

1、萨沙的一家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2、是谁发现了野蔷薇花?假如你是萨沙,当时会是怎样心情?这句话是怎么读?(学生 练读,指名读)

3、突然,雷声大作,天空中洒下雨点„„(教师范读3自然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4、“是呀,为什么会这样?”萨沙也不解,我们从下面课文寻找答案吧!引读课文4-7自然段。

5、朗读指导,重点读好对话句子。萨沙也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吗?(指名读,分角色读,读出萨沙的疑惑不解。)

6、请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8-9自然,朗读指导(对话句子)。①萨沙现在是怎样问妈妈,该怎么读? ②妈妈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回答他呢?

7、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课文,拓展交流

同学们,读完课文,我们知道萨沙是个勇敢的孩子,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我相信你们 也能和萨沙一样,你们也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关心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篇课文真美,现在请你再边默读,边画出你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过一会儿我们再一起 交流。

2、完成“我会填”交流

二、词语积累

1、学习“会读”认字。

2、学习“谁会看”看字结构及在字格中的位置。

3、学习“谁会写”,先看老师范写,再书空。

4、学习“谁写得好”,学生练写,评一评。

(三)写字指导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 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 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 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指名全班交流)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 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 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 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 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 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 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 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 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 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 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 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9、日月潭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秀丽的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四、教学难点: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课文录音带。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与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识字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翘舌音“筑”。另外,注意“绕”读第四声。(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用多种形式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读词语,找出生字: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隐藏、筑路、环境、明晰。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3.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坏—环、镜—境。用镜、境进行扩词练习,帮助区分字义。4.游戏巩固识字。

(1)抢摘“丰收果”: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字,其他几个人找出字并用字组词,找得快、组词多的获得字卡,比比谁的收获大。

(2)夺红旗: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和翘舌音“筑”不易读准,采用 “夺红旗”的形式,借助拼音使学生再一次明确读音。在小黑板上画出两个台阶,台阶上是 字,台阶下是两个可供选择的读音,分两组进行选字比赛,选得最快最准的小组即获得台阶 上的红旗。

(3)看部分猜整体:两个同学合作,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 猜是什么字。

(三)、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其中胜、盛同音,建议 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以巩固读音。

2、发现规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些能帮助认记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规律。如: 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同偏旁:纱 绕 约

新旧联系:岛—鸟 纱—沙 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第二课时

(一)、导入:

汇报了解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二)、朗读感悟

1.以情激情。教师深情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提出问题。

2.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多读几遍有关的段落。(3)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3.合作交流。给小朋友讲讲通过读书,你了解到的有关日月潭的情况;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 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4.赛读课文。听听谁能把日月潭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第三、四自 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 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5.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6、引导背诵。让学生说说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引导他们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读给好朋 友听。再图文对照读课文,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提示练习背诵。画和文字的提示练习背诵。

(三)、积累运用

1.激发积累兴趣。你喜欢日月潭吗?为什么?课文中用哪些词句写出了它的美丽?把这些词句 画出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2.教给积累方法,鼓励运用。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在小本子上,快和这些好词交朋友。好 朋友要多见面,在说话或写话时别忘了用一用它们。

3.给予展示的机会。给同学读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或自己收集的词句。建议积累 以下词语、句子。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展现

周围

轻纱

附近晨星

倒映

清晰

朦胧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四)、实践活动

1.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2.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小展览。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9、日月潭

北边日潭——圆圆的太阳 南边月潭——弯弯的月亮 清晨薄雾 隐隐约约 中午 太阳 清晰 风光秀丽 下雨 朦胧

十二、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三、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教学难点:

1.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教师演示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的请教一下别人,多读几遍。3.指名领读。同位互教互读。开火车读。4.指导写“摘”“搭”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师范写,生书空。(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引入第 二段的学习。⑴.自读 ⑵.指名读

⑶.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3、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重点强调 一个。引起学生的争议:一个、一个个的不同。

⑵、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⑵、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凉快”“就像吃了冰糕一样” “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同位互读。

4、过渡语: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 ⑴、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⑵、指名读

⑶、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自由说。⑷、看教师演示课件:(五光十色的葡萄)⑸说说你现在的感觉,体会“五光十色”的意思。(6)听了你们说的那么好,老师真想读一读。师范读。

⑺说一说你听出什么来了?通过学生的评价,渗透读的方法。如重读“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把表示颜色的词读得一个高,一个低,等。(8)生自读。(9)指名读。(10)评价后,同位互读再互评。

5.过渡语: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指名说

(2)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端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6.引导背诵

(1)师范背,生闭眼想象。

(2)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总结老师背得快又好的窍门:边背边想象画面。(3)生自由练背。(4)指名背。(5)会背的一起背。

7、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昨天去串门,见邻居家的小姑娘在吃葡萄干,我问:你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吗? 她想了想说:“是太阳晒成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大声读读课文第 三段吧。⑴.生自读 ⑵.指名说

⑶.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⑷.品尝葡萄干,感受它的味道。⑸.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拓展练习

1.填空。书上的课后题。2.选做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4)写一写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第 二 课 时

(一)、练习背诵全文 1.生自由练习。2.小组内试着背一背

3.指名背诵。(允许有差异,有的背全文,有的背一段。)

(二)、指导写字

1.大家看,这是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字。谁能读读? 2.每位小朋友读读。

3.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些要写的字中有什么规律?(前6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后6个是 左右结构的字)。

4.嗬,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谁能说说写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上下结 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左右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的瘦长一些。

5.上下结构的字中,你认为有长得相像的吗?密和蜜相像。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蜜 蜂是昆虫,所以蜜下面是个虫字底,茂密,一般是山上的树木很密,所以下面是个山字底„„)6.师范写密和蜜,边写边提示:注意,中间的卧钩不要写成了竖弯钩。请大家写写这两个字。展示一生写的字,评价写的怎么样?

7.请大家再看看,写其他的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和同位商量商量。8.请大家把剩下的几个字各写两遍。

(三)、检查作业 1.检查填空题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2.分组展示选择做的作业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发现本组“我的发现”里的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并运用 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2、能通过本组“日积月累”的学习,认识9个生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3、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够听懂别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有 帮助别人的爱心。

4、能通过“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故事会、查字典擂台。

四、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观察并运用特点帮助记字。

2、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3、培养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能力。

五、教学类型:复习课

六、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及生字卡片

七、课时安排:4课时

八、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点:

1、每个字都是由相同的独体字组合起来的。

2、组合的方式不同:第排是上下组合;第二排是左右组合;第三排是上面一个,下面一个,形成“品”字结构。(1)学生自己读题中的汉字。

(2)根据汉字旁边“学习伙伴”的提示观察字型,试着找出每组字的特点并相互交流。说说 自己是怎样运用构字特点记忆字形的。(如:许多树木在一起形成树林,比树林还要大的是森 林,所以二“木”成“林”,三“木”成“森”)“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9个要求认识的字,再通过读词、组词记住生字。这时候再出示左边 的字与右边的字对应起来分析字义、记住字形。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用词语说话。

(三)读读背背

1、自读书中4句谚语。

2、把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学听,试着说说为什么喜欢。

3、把自己喜欢的谚语背下来。

4、同学之间相互背一背、听一听。“口语交际”

(一)出示案例,引出话题。

看(或听老师讲)一段故事,故事内容是一位外地的陌生人找不到路,正焦急地站在路口。学生自由谈是否见到过类似的情况,或看到有什么人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相互交流,畅谈个人经历。

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曾经帮助什么人做过什么。每组推荐出做得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他的事迹。

(三)创设多个情境,练习对话。

情境一:一个老爷爷在路边病倒了,你会怎么做?

情境二:当你十分忙,别人又急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该怎么办? “展示台”

(一)故事会。

1、将课桌围成一圈,创设故事会氛围。

2、根据左边图标的提示,学生先讲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

3、根据右边图标的提示,引导学生讲一讲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查字典擂台。

1、课前鼓励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认识汉字。

2、出示含有“标”“触”二字的一些不知道读音或知道读音但不知道字意的生字。用课文上 的两个小图标激发学生比一比的欲望。

3、显示自由选择生字查字典,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准,在全班交流。

4、进一步拓展,学生相互交流自己通过查字典学会的一些生字。

(三)引导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和学习成果。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l 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教学难点:理解1 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 “难忘”?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傣历年是我们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你们参加过“泼水节”吗?如果 你参加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受好吗?让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它与平时同学们所参加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 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生字。

2、指名读。

3、互读互听互相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l、出示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

3、互读正音。

四、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②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③理解“四面八方”。④指导朗读。

4、指导看图、理解第4自然段 ①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挂图)谁来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 样?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②让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③结合图,说说除了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④师:傣族人民因为能和敬爱的总理一起过节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你笑容满面地读一读第 五自然段。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①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总理,同学们扮演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②启发想象

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小孩身上,祝愿他们

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的。

④有感情朗读6—8自然段。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要求写的生字。第二课时

一、读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找出要求写的生字。

2、指名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3、指名读生字。

二、复习

1、用开火车形式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同桌互相说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让学生记住字形。

2、介绍记字方法。

3、用生字组词,并理解字义。

4、写字。①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②重点进行范写指导。③学生书写老师巡回辅导。

四、课外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 的少数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3、老师补充。

如彝族“火把节”、基诺族“ ”、哈伲族“嘎汤帕节”,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我会填”。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六、本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小组合作、讨论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曾走近过北京,还记得那一课吗?(指名说)

2、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美!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吧!(出示挂图)看: 夜晚的北京多美呀!板书课题:

12、北京亮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有困难的 地方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认读生字词。

3、用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段抽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一读,想想读后了解到哪些。

2、根据学生的学习选择,引导读懂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 这段中读懂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重点体会和理解以下词句:

① 幕降临;②灯的海洋、光的世界;③华灯高照;④像(感受动态美)银河从天而降;⑤金 碧辉煌;⑥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感受立体美);⑦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体会灯的种类多,感受静态美);⑧焕然一新:⑨古老的故宫变 得年轻了(体会北京的变化)。

3、再次品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l、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啊!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悟到夜晚的北京实在是美!老师也喜欢夜 晚的北京,还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小朋友你想听一听吗?

2、你能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一背吗?

3、自由练习背诵。

4、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展示背诵情况。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生字用红色突出),学生认读词语。

2、你能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吗?

二、学习生字,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多生字词都会认了,那大家能把这些生字娃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吗?

1、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识记生字。

2、交流识记情况。

①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哪个生字的。②提出自己不会记的字,小组内互动识字。

3、练习书写。①读读要写的字。

②仔细观察字形,注意偏旁,部件的占格位置。

③提醒哪些字容易写错。老师随机指导并范写。如:辉:左边“光”的最后一笔是“竖提”。夺:上边的撇捺要甩开,盖住下边的“寸”字。

宫:上边是“+”,下边两个“口”的大小不一。(上小下大)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好的。

三、拓展活动

1、我们把生字娃娃都记住了,上节课学的课文还记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大家听?

2、看到北京变美、变新了,您想说什么?

3、谈谈家乡的变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1、同桌互读互听“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分组阅读“我知道”的内容。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认识9个字。

2、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3、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提高朗读能力,增 加语言积累,了解、欣赏我国优美古诗词。

4、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6、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1、通过“日积月累”对学生综合训练引导积累词语。

2、通过“我会读’’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生字卡、中国地图、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划分: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l、出示54页我的发现中的词。

2、让学生自读探究。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发现,每组两个词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 字,两个司意思不一样。

5、学生交流发现。

6、学习汇报。

7、评价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出示反义词卡片让学生认读。②自读质疑。

③勾画出这八组反义词中不认识的字。④分组合作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认记生字。⑤拓展积累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说话。

2、我会填 ①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先读一读,再口头填空。②自己完成练习③指名回答

最后总结本题是词语搭配,形式:形容词十名词。

2、我会读

①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②简单介绍诗歌大意。

③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意。④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⑤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⑥鼓励背诵。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l、激趣导入

我们的家乡是个好地方,有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家乡,赞美家乡。

2、出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找自己的家乡的位置。

3、创设情境,引导交际

如果有人要到你家乡旅游,请您当导游为他们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向客人介绍家乡的风情 旅游胜地、特产和近年来的变化。

4、分组进行交际

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和几个游客扮演者成立“小小旅行团”表演排练情景剧。

5、分小组表演短剧

6、指名学生评评说说,哪组演得好,好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第四课时

一、宽带网

1、自读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②想一想第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第二段文字讲的又是什么。

2、合作学习

分组交流,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思考

①我国有多少民族? ②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的特点吗? ③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④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4、实践体验

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5、欣赏《爱我中华》歌曲,边听音乐边动手做。

二、本课小结: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13、动手做做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凡事都要能自己去思考,能动手的要亲自去感受—下,不要迷信权威的结论。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物体放入水中,改变水的体积等自然知识。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玻璃缸、鱼、水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质疑激趣、实验等。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动手做了吗?(学 生说自己的想法)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 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我们来看一看13课,到底是谁在动手做做看,请翻开l 3课。

2、听录音,大家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标出课文自然段。

3、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本页下面的生字。

4、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点2-3名)“有7段”。写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于是动手做 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误的。当再次问科学家朗志万时,科学家告诉她:科学家说 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明白了这话的含义。

三、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样?表观在哪儿?(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口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 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鱼身上有鳞。”)

四、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 做做看!”)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实验结果是水明明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我们 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要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五、指导阅读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l、默读课文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1)出示句子。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 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2)指导读出语气。

六、小结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懂得自然知识,使抽 象道理具体化。第二课时

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

1、上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好,不知几位生字朋友是否还认识。

2、好,下面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请同学们坐好,注意了:火车要开了。

3、老师出示卡片请2—3组学生识字。

4、表现真棒!看来这些生字与大家已成了好朋友了,谁再将课文朗诵一遍?(指名)

5、分组读。

二、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看61页生字。你最会识记哪一个?先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识记方法。换一换,加一加。

3、(让学生一一说过)今天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请看“朗”字,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学生书写“朗”。

三、组词交流,书写练习

1、请同学们为今天的9个生字各组2个词,不会的请查字典。

2、谁能把自己组的词读一读?(老师相机纠正不正确的词)

3、用组词说一句话。

4、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把本课的9个生字布宇格里认真书写。

5、老师巡视辅导,发现错误,相机纠正。

四、本课小结:

识字以学生为主体,把多种识字方法运用到认记生字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深刻。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概地复述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凡事多想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认识邮票,了解邮票的外形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难点:了解邮票的外形特点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法。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寄信时,信封上贴上什么?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我的集邮册。(出示集邮册,翻开各种邮票)

2、你们知道吗?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9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上图案多,内容 丰富,如果你把他们收集起来,就会觉得可有趣了。

3、好看吗?

4、可邮票与图画的外形有不同的地方,哪位同学看出来了?

二、情境感受,初读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邮票四周的小孔是怎么来的吗?

2、录机范读,学生边听标出自然段。

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

三、范读,朗读加深体会

1、老师把课文范读一遍,同学们在心中默读。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请选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4、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四、交流自学成果

1、学习认读的生字

①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②识记会写的生字。③出示生字,比赛认读。④正音、齐读。⑤交流识字抄招。

2、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全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启发:读了这一段,大家想知道什么?

4、找出这段中的生字有几个,请读出来。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这部分课文。

2、交流读后感受。

3、大家一边读一边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本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5、画风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6个,会写12个生字,学会积累句子。

2、正确、流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教学难点: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启发、讨论、小组合作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录音机、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趣。

1、同学们老师说个谜你们来猜一猜。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

2、点名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风。(板书:画风)

二、感受形象,加深体验。

1、出示课件:微风吹旗、吹树叶、吹炊烟、大风吹树、吹人、狂风大作时的画面。

2、谈谈你还看到哪些风与物的情形。

3、同学们见过风、感受过风。那么画过风吗?风怎么画?现在大家动脑、想一想把风画一画 好吗?看谁画得棒。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三、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和不会读的字。

2、学习查几个字。

3、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4、抽认生字。

5、开火车认生字。

6、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并标出重点词语。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6、充气的雨衣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具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类型:精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提示课题。

1、同学们,下雨天,我们一般使用了哪些雨虎 ?

2、指名回答。

3、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型雨具(充气雨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认读、指读

3、听写三、五个词。

4、词语解释。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和不会的字。②小组合作记定。查几个生字。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刚才大家学习生字表现很好,现在我们一齐再学习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3、不错!找出制作充气雨衣的原理。

4、请看老式雨衣穿着图。(大屏幕显示)

5、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6、下面小组同学之间谈谈小林是怎样制作充气雨衣的。

7、小强:刚才大家学习很认真,弄清了文章的内容。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串讲课文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自然段。

2、找出这段中的意思相反的词。

3、读了自然段后,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比小林这个方法更好的? 小组讨论一下。

4、你有什么好方法,请谈一谈。(教师指导)

5、大家的想法不错,有创意,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用品不尽人意,我们能否像小林一样,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难题?

6、通过学习课文后,大家在课余时间动手试一试。

三、总结全文,激发创新

1、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有创新意识。其实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只有 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从中发现许多奥妙所在。相信你们只要肯学、敢想就一定能发明创造。

2、课后去试着搞一项小发明或做一件小制作。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两种词语,知道它们虽然字形不同,但这两个字前后位置不同,因而两个词的意思不同。

2、会用加偏旁法自学字词。

3、能辨析词义,积累词汇。

4、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理解文意。

5、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6、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及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新的字和词,辨析词义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板书:奶牛 图画 牛奶 画图 蜜蜂 牙刷 蜂蜜 刷牙 水池 山上 池水 上山

2、学生读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不同。

4、你能说出像这样的词吗?

5、教师小结:

6、学生读读说说这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你是怎样认识它的?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3、教师让学生认读生字比赛。

4、学习认字。

5、开火车认生字。

6、这些字我们认识了,但它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以上的词语说一句话?

7、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又掌握了许多词语,收获不小啊。学习知识就要做 有心人,日积月累,你们就会成为一个月知识,有文化的人。第二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词语,谁来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2、下面我们把词语放进句子里来体会。(出示前两个句子)

3、把你填好的句子读一读。

4、通顺吗?合适吧?如果不合适请修改一下,同桌之间讨论。(教师辅导)

5、下面我们一起把修改好的句子读一读。

6、下面一组题,请大家自学。

7、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订正。

二、我会读

1、导语过渡: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你们想知道雨伞的来历么?请听故事。

2、事故好有趣,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一读。

3、教师指名读。

4、齐读。

5、大家读得真好,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6、教师小结:是啊!鲁班真聪明,敢想会做,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多动脑,多动手。为人 类造福。第3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做小制作吗?昨天我们上了一堂科技活动课,做了许多小制作,今天我们来谈谈小制作。

2、师读短文。

3、请你把你做的小制作拿出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教师自己也做了个鸡蛋壳小人把它介绍给你们。

5、说给同桌听一听你的制作。

6、评一评,谁做得最好,老师给予奖励。

三、展示台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画,并把收集的材料展示给大家看。

2、讨论说说你收集的是什么?

3、说说它们的好处。

4、总结:今天这节课上得真有意思,大家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技巧。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17、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收集李白的古诗、生字卡片。教学类型:精读课。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展示挂图,教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即筋节“香炉”、“庐山” 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初读,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在当时称之为“诗仙”,他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 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的诗吗?还想读他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李白的古诗和回想以前所 学过李白的诗篇。

2、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①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物。

②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 下”等词语。

③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看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 直下的瀑布,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I(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l、让学生看图读问,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拔。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明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地方。(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讲面上的船)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在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找对应的词语,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一行厂黄鹂 —白鹭、翠柳一青天、西岭—东吴千秋雪一万里船)①师说生读 ②读词连诗 ⑧情境背诵④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谍后练习

l、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交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严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把写师巡视。、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二题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

第一组: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 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1、找春天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播放歌曲。(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2、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3、笋 芽 儿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2、出示画面。(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 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4、小鹿的玫瑰花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光里,尽管小鹿因为跌伤脚没有亲眼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但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赞美之后却感到这些玫瑰花并没有白栽。在人物角色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情绪变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得以彰显。

故事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但低年级孩子在理解“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上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孩子们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信息资料: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

五、朗读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表演是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提高阅读的手段。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感悟,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 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的眼睛()的笋芽儿()的嗓音()的世界 嫩绿的()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过程: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

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写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过程: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资料,师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二组成。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除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的都是新课文。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侧重抒情,重在表现泉水的纯洁无私。《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用英雄的典型事例内化心灵,外化行动。《我不是最弱小的》主要用身边的小事感染熏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积累语言,同时还要把所感所悟落实在行动上,增强行为的自觉性。

《泉水》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赞颂了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伟大精神。由于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课前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不是最弱小的》情节简单,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5、泉水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二、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五、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二、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泉水有()、()、()、()的特点。(2)泉水流过()、()、()、()。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前透视

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文章一、二自然段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适合进行朗读指导。

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孩子们却缺乏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另外,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做到内化心灵,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重点难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信息资料: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 学生: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雷锋画像:你们认识他吗?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的了解。

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组内合作识记,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朗读,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和雷锋精神的伟大。】

四、感悟

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把诗化的语言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雷锋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具体化和鲜明化。】

五、练习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雨()()()()又()()()()辶()()()()钅()()()()氵()()()()日()()()()

2、填空。

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蒙蒙的()温暖的()鲜艳的()

六、书写

学习“滴、洒、泥、泞”四个字。

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第二课时

一、感悟

1、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二、交流

1、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如果学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句式练习: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 就是小雷 锋: 我想对他说:“ ”

3、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在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寻找班里的小雷锋,树立身边的典型,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三、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

积累

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实践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

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

【挖掘文本的潜在资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本的社会价值,增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书写

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全班交流评议。

【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激发了他们写字的热情,提高了写字的质量。同时全班的交流评议也利于提升审美情趣。】 不是最弱小的

课前透视:

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不自己弱小” 的道理。

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想象

3、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

五、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三、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五、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

8.罗尔和她的小猫

课前透视 这篇儿童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易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初步默读课文后学生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 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全课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

五、练习1扩词。

涂 适 余 卡 免 垫

2、仿词。

丁冬 滴答 马虎 冷清 亲热 高兴

第二课时

一、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二、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三、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四、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过程: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 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 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读读认认 过程: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1、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9.日月潭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七、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八、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 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10、葡萄沟

课文前视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换词比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想象思维。】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五、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六、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12、北京亮起来了

课前透视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激趣。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

【观看CAI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直观感受北京的美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文的欲望。】

二、感知

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三、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四、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五、交流 长安街

1、指名汇报读文,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练读——听录音模仿读——齐读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你还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金碧辉煌”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3、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处教师创设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挖掘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进行句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评选最佳“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六、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七、练习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一幢 一幢幢 一道 一道道 一束 一束束()立交桥()彩虹()灯光()()()

八、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2、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3、学生再写,教师在写得好的字上贴星星标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2、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动可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会让他们更主动地融入课文,品味语言。】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三、读文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拓展

1、古老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激发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走出文本,开发资源,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过程: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这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选编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易懂。选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在读、思、议、做中自主感悟科学道理,积淀科学素养。

《动手做做看》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想边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深刻领悟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到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由于人物多,对话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动手做做看

课前透视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课前透视

这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到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对邮票并不陌生,但对于齿孔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邮票的资料和发明创造的小故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通过观察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条件。】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练习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一台()一台()一张()一张()一把()一把()

六、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5画风

课前透视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16、《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教学后记】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

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过程: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教学 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四、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41(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18、雷雨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7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二、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19、最大的“书”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 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46(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

1、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如: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三、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4、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四、写字:

1. 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上下结构:忠、导、盏;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过程:

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过程:

读读认认

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

3、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4、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

我会连

1、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

2、同桌互检,朗读巩固。

3、启发思考:照样子,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读读背背

4、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

5、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

6、练习背诵,小组比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

2、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1、情境导入

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观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兴趣。

2、展开话题

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

3、组内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4、全班交流

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

5、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6、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见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程: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2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过程:

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

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

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5、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朗读

1、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4、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记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如:“炎”字上下两部分不同。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而且书写上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集中一课时指导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自然过渡。)

二、感悟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识字1 学目标教: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无忧资料,海量资源,享你所想(www.wyzl.net)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识字1 学目标教: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第4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添画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小学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一组: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

    人教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百变团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场中心小学龙晓湖 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就安排了《长度单位》这一教学内容,让我感到有些不......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语 文 教 案 执教人:肖莉 2013年2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本班共有学生32人。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