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反思)--陈胜明专题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罗甸一中 陈胜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教版必修1中第二章第五节内容,本节知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前面的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为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一堂课,是指导学生书本联系实际生活的一堂课。
重点: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落体加速度。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理解重力加速度g。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5.会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导、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的特点分析
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学会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
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设计实验设计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重在理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在学习中,主要让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实验和处理数据,以及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设备
演示器材:多媒体、牛顿管、抽气泵、纸片、小球。
学生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重锤、铁架台、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课前游戏:用几把刻度尺做游戏,让学生两个指头对齐刻度尺的零刻线处,然后释放刻度现尺,能够握住刻度尺的,将刻度尺当做奖品发给学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动力,触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学习:
1、生活中像粉笔这样由静止从空中某点释放,落回地面的现象非常的常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它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呢?那么在生活中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它们的下落快慢情况是否一样?同学们通过你们手上现有的器材来做一个相应的实验,寻找一下它们的下落快慢情况,谈谈你们的感受。贴近实际,易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探索。
2、给学生总结并演示两个轻重物体下落的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总结。(1)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2)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3)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4)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下落快慢也会不同。重点在于得出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3、演示牛顿管实验并注意实验结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相同的。验证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的结论。
4、在没有空气的的空间中,此时物体只受重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 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注意: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与物体的
重量大小无关。
5、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物体的下落情况是,运动越来越快,也就是速度速度越来越大,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加速运动,但是它的速度是均匀增加(匀加速)还是非均匀增加(变加速)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它的运动特点。(实验装置如图左)
经过实验打出纸带(参考图右),通过测量连续相等的时间的差值等于一个常数,即可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即为变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安装打点计时器是,务必让限位孔处于竖直方向;(2)、用手握住纸带的最上端,且要保持竖直状态;(3)、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物。
最后通过验证表明: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自由落体加速度:经大量的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物理学中给出的标准值为g =9.8m/s
2粗略计算时取g =10m/s2
方向:竖直向下。(1)、重力加速度是因受重力而产生的,所以竖直向下;(2)、因为自由下落运动的物体竖直向下运动,且越来越快,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7、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学生总结完成),让学生养成自我归纳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为。
8、课堂练习:快速认识本节内容,并加以运用。(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g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3)、一个小球从某高处静止下落(认为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求小球下降10m所用的时间?(g=10m/s2)
9、借助第三题回到最初的“游戏”,引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引导学生将刻度尺改成“反应时间”测量尺,测量酒前酒后反应时间,并告知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酒后不开车。首尾呼应,渗透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10、总结(共同回顾本节的知识内容)
(三)作业:目的学生学会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熟悉,并通过阅读,领会伽利略逻辑思维推到的魅力。
1、书P45 第2、3题
2、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罗甸一中
陈胜明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第五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怎么测量等。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把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是本节的重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探究也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过程。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我是这样来设计这堂课的:通过一个课前小游戏,手抓直尺,抓住直尺的,将直尺当做奖品将给学生,有些同学能够抓住有些同学抓不住,为什么会这样?引发学生们思考。因势利导,将一个物体从空中某点由静止开始释放,总会落回地面,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运动十分常见,注意观察发现它们的运动特点什么?那么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是否一样?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叫学生通过手上具有的器材,设计并观察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然后用牛顿管给学生演示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下落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自由落体的概念理解,我用伽利略的逻辑推导和和所谓的比萨斜塔实验,体现出伽利略的逻辑推导的强大,即便是放在今天,伽利略的逻辑力量和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都是我们要深入学习的。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特点,我设计了课堂实验,通过带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然后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分别从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上加以分析,肯定学生的认知。
对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原来以后,让学生自己课外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直接将前人的研究结果告知学生,并掌握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理解。
对自由落体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一同回顾理解。然后通过及时的课堂练习,再次巩固本节所学。并通过练习中求运动时间过度到开始的游戏,首尾呼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游戏中的“反应时间”测量的原理,让学生瞬间茅塞
顿开,恍然大悟,顺势引导学生将刻度尺改装成反应时间测量尺,测一测家人的酒前酒后的反应时间,告知身边的人别酒后驾车,渗透德育。
总的下来,这节课有些紧凑,基本上按照自己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本节课存在的缺点:因为学生在试验中,实际操作起来占去较多的时间,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及时的一一纠正,并且没有通过最终学生的实验结果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而是放在课后学生自己去计算完成,不太符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真实性,但也不违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
一点感想:学生在观察能力设计性实验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方面还是要慢慢的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将课堂的教学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同时设计上适当降低起点,放慢速度,真正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第二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在本章教材的最后一节,学生学习了前面的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学习的一种特殊的匀变速运动,它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材特点:
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
b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 b、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c、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d、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b、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a、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引入,在问题情景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在学习中,学会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
二、教法和学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形成,依据认知结构理论,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实验探索、课件展示、分析讨论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中创设物理情景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来探索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拔。采用:“复习提问——直观演示——分析讨论——归纳概念·揭示规律——巩固知识”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
Vt= V0t + at S = V0+12at 22Vt2-V0=2as b、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有什么特点?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为1 : 3 : 5 : 7……
指出:这个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可以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中。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新课引入
演示:将一张纸和一个小石块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重物先着地,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提问:如果将纸片揉成一团在和小石块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结果会怎样呢? 让学生猜测实验现象再演示,调动学生尽早投入课堂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演示:将纸片揉成一团在和小石块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几乎同时着地,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
提问:两次实验用的物体是相同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启发学生认识到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研究。讲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时,拟定一个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正亲临这场争论,进入情景教学。学习伽利略相信科学,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引出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牛顿管实验
未抽气时: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抽出部分空气时: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加快,但仍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抽成真空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在没有空气的真空里才能发生,若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只有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指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进一步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课件:闪频照片
引导让学生通过频闪照片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呢?
讨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利用照片上的数据来验证。让学生自己分析、处理数据。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引导。结奏应放慢,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且根据S = 12at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2引出重力加速度
3、重力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取9.8 m/s,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课件: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有所不同。赤道处g小极地处g大。
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都使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 V0t + at Vt= g t S = V0+
221212at S = at 22Vt2=2as 2Vt2-V0=2as
四、课堂练习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3倍,它们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加速度大
c、甲与乙着地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两者在任意时刻离地的高度相同。
五、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在没有空气的真空里才能发生,若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只有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取9.8 m/s,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 V0t + at Vt= gt S = V0+1212at S = at 22Vt2=2as 2Vt2-V0=2as
六、作业
1、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
2、P45页1、2、3、4、题
3、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七、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接触,追求师生心灵的拥抱。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节课通过深挖教材,按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目标,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讨论及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信心得到增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1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科学抽象能力。教学时,教学过程的第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可以适当紧凑些,尽量缩短教学时间。研究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分析时,尽量激发学生思考,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纸片、铁片),放手让学生上讲台来演示,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2.通过探索研究过程,得出重要的结论:自由落体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同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精神。最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及应用等知识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对课本知识的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合作完成实验、交流实验成果、得出结论,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3.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方案。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按学生实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那样测出加速度,或不用小车,用钩码直接钩住纸带跨过滑轮水平拉纸带等,教师要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分组实验时,可以两个或三个同学为一组,数据的处理时一定要灵活,同组实验者分别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达到了总结规律的目的。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方案二、三,利用图象来研究运动规律,教师要给予肯定,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演示。通过演示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巩固了利用图象研究运动的方法。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2初次试讲,我充分体会了做老师的刺激感。让我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发掘自我,肯定自我。有了这样一个试讲的尝试,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及课堂问题。首先对自由落体这节课做一下总结: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设计的不够好
由于平时缺少上台发言的锻炼,而我又没有在台下进行反复练习,致使整个试讲过程并不是十分流畅。总以为船到桥头自直的我,这次体验了紧张的滋味。望着下面坐着的同班同学,顿时心里异常紧张,连板书有些都忘了写。这些让我深知每一次试讲都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异常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绝顺利流畅,不会出纰漏。对于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虽然自己准备了一遍又一遍,总希望能以最通俗易懂的形式去讲解,可事实上还是无法按自己所想的那样把自己懂得的内容表述出来。这无疑成为我最大的遗憾。同时也证明了我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加以成长。下面是我经过改进后的教学目标及思路设计。
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定性得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相同的,其二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学习中通常有两大难点:一是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相同的,但学生往往会从生活经验中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即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而这一观点对学生来说根深蒂固。二是用实验的方法定量测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围绕这两大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发现矛盾、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就成了设计的中心环节,而这一过程正式当年伽利略对落体研究的过程,因此,设计时突出了伽利略当时的研究过程,让学生切身体验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感悟物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常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及价值观。
二、实验教学不够新颖
在自由落体试验中,我采用的是物理课本中的老套教学实验,这样的实验可能失去学生实验的兴趣,为此,我为自由落体的理解加上了一个实验,实验设计如下:
提出:悬线断后物体运动情况如何下落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水平还是竖直?用火烧断悬线,避免剪刀剪断悬线时对悬线横切的不利影响,确保小球开始下落时初速为零。提问学生,得出:物体下落的轨迹是一竖直方向的直线。观察法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A、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实验落体运动快慢的教学过程中,对两物体下落快慢的比较,通过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比较来进行。在开始下落瞬间观察两物体是否同时、同高、无初速,在落到桌面上的瞬间通过眼看耳听来进行判别。B、学会对现象作准确、条理的分析和描述。C、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重力加速度大小的过程中,通过用刻度尺测出纸袋中两点间距差,求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小于9.8rn/s,使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作用。在实验牛顿管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正误实验操作的对比,使学生领悟到牛顿管由水平位置转为竖直时应保持上端不动,从而使金属片和羽毛在刚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在学生观察到真空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的现象后,提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现象。启发学生:若重的物体压住了轻的物体,也会使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再进行演示:在真空中羽毛在上、金属片在下时两物体下落快慢相同,从而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忽略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观点。
三、重点不够突出,语音语调仍需改善
在上课过程中,我由于紧张,语调都一样的,比较平淡,没有给人以突出重点的感觉,这就使学生听课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重点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还有在自由落体运动试讲中最后的知识点Vt2 =2gs公式含义过程都没有交代清楚,自由落体的图也忘记画出来了
总而言之,我还是太缺乏经验,无法老练得驾驭课堂,无法抓住学生的思绪跟着我走。自身的各个缺点都必须改正,并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能力水平。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3自由落体运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教学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其规律的应用,而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一种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其规律解决问题。
现就我所讲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谈谈自己的课后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新课,二是分析论证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课本和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ldqu;牛顿管&rdqu;实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ldqu;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rdqu;前,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有发现△x是定值的,有求解并证明加速度是定值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ldqu;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rdqu;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不能顾及大多数同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提问,但涉及的人数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有别,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按要求完成实验,自然就无法回答问题了,有的学生不会组织语言,还有一些羞于发言的学生,于是课堂提问覆盖面不够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2.课堂时间有点紧张
这节课学生实验多,为了达到实验效果,所用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课堂教学有点仓促,没有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尝试。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4学校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无论你是否乐意接纳,教学的行为一定得发生变化。不管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还是将来的物理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来。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习惯,这离不开物理课堂有效的教学。只有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下,物理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回归,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新一个轮回,让我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我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科学素养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进
但等走下讲台,再次日回味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总是感慨颇多,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现对《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在上课之前的几天里,因为自己的私事比较多,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直到上课的前一天,才匆匆忙忙的去看了看书,做了几张幻灯片,连实验器材都还是到了真正要上课了,之前的一节课时间才跑到仪器室去拿器材,而且在拿仪器时,又出了问题,在对牛顿管抽真空时,那个抽气机怎么也工作不了,花了好长时间才勉强抽出了空气,效果还不明显。当时就很是泄气了,有点破罐子破甩的想法。也就干脆不管了,胡乱就去上课了……
二、实验教学不够新颖
用纸片、硬币的下落演示落体快慢,引导学生分析对落体运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这样设计导入的效果是:让高中物理越来越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的身边。这种导入方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全班同学都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但没有让同学们自己用不同的重物作演示,积极动手,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没有改变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接着做传统实验“牛顿管实验”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是空气阻力,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核心,遗憾的是实验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然后,通过重锤牵引纸带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此过程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自行验证。只是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因势利导,完成目标要求。
三、潜能生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到
潜能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
纵观多年的教学,觉得教无定法,而又深感教有定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新的课改理念之下,寻求一个即适合学生学习,有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力争取得更大的成功。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5“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中的第五节课。虽然在知识上它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之后的一个特例,在整个高一年级教学的安排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因此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目标。
2、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案,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过程,利用前边学过的测加速度方法来测重力加速度,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于研究者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3、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两张相同纸片做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4、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示实验,容易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集中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5、借用实际应用,测学生反应时间,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应用知识,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处理例题时间时间较为紧张。
2、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时,只是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小组分工合作。
3、学生实验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阻力较大,应建议学生多做几次取平均减小偶然误差。形体教学反思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认识液体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6教材在本节课中是从通过证明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从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教学的难点正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证明思路。原计划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的研究过程来使学生明白这种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但经反复研究发现伽利略采用的&ldqu;冲淡重力&rdqu;的思路同样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最后决定仍然按照教材的思路进行。为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前增加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复习,在教学中加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先得到证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思路,再由我们的实验条件有限来引导学生得到教材所采用的思路。
通过课堂教学,本人觉得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有几点比较成功:
一、整个教学流程比较流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比较轻松的接受这一教学思路,能理解教材为什么采用这么一种证明方法,并能自己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师生有比较充分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思考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演练,在对学生的演练结果进行讲评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
四、例题、练习的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五、在教学中贯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在教学中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过程的介绍,贯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七、新课引入前的复习与例题的拓展前后呼应。
同时,回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发现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发现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了解仅仅限于上一章中研究图像时接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对于其运动规律完全没有理解。由此可见粤教版中对于本章的安排对于学生的认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人教版中先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再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比较适合的。而今后的教学我们需要灵活使用教材,不受教材编排的桎梏,真正做到是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太过详细,学生完全是一步一步被牵着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为了节约时间,完全由教师利用Excel解决,并且实验数据采用书上所印的的纸带数据,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真实感。以后可以考虑与第一节课的实验相结合,将本课完全变成一节探究课,虽然在教学时间上花得比较多,但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课堂时间的安排略显前松后紧,学生在练习上的时间偏少,不利于发现学生隐藏的错误。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反应不同,同样一节课对不同的班级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课堂,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希望下一节课能够更接近我心目中的精品。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7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重点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强调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对他们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咱们班哪位同学反应比较快?请到讲台上来。
生:(推荐一位同学)。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能不能抓住这片铁片。(向学生展示长度约为3.5cm的铁片)
师生共同完成这一游戏。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能抓住这片铁片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抓住呢?我们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同学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摆不能的状态。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悬念解除之时,也就是正迁移实现之时。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8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六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本节课是想让同学们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深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特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用纸片和钥匙是否同时落地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同时思考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其次用牛顿管让学生对比真空下和空气中物体的下落与重量是否有关,由这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引入了几个小故事,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商人的货物由赤道运到北极重量增加。学生在故事中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学过程变的不枯燥。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学案着重放在最简单公式应用和基本概念的说法上,从我的批改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处理导学案基本概念的习题就放在给出基本概念之后,来着重强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学生对简单公式应用掌握还可以,但是个别典型题处理的就很差了,如导学案的第6题,我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其次和学生一起观察题目特点,给出比例法解决题目的技巧。
课本的做一做小实验,我也利用起来了,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理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计算,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的学生计算出反映时间是17秒多,我马上指出学生出现如此大的偏差的原因是计算过程中单位换算出了问题,正好借此提醒同学们以后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紧凑的,还有时间处理课后习题,找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规范了一下步骤。
本节课的缺点:课本重力加速度的给出是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做这个实验的话,会占了这节课一半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会使这节课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舍弃了这个实验,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大纲,但符合实际。
本节课我还有一个感想:非重点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9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1、回顾寻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引入新课教学。
2、了解伽利略用斜面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
3、分组进行斜面实验,体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全过程。
4、了解伽利略的逻辑推
理过程,全面体验。
5、分别运用数学的代数和图象方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数学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6、规律应用。
二、本节课基本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课表对教学的要求。
(1)学生亲身的斜面实验探究活动和运动规律的数学推演过程,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知识的极大热情,并且由亲自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完成了对实验和数学方法的要求,分组实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
三、教学过程的难点。
(1)课时太少,而且课堂时间40分钟,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本来设计的实验探究时间为十分钟,实际过程用了十二分钟,结果导致教学的最后阶段显得很匆忙。这是始料不及的,这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十分重要的。
(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旦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会出现课后再花时间去补救的尴尬局面。
(3)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精炼还有语言的速度都是需要重点进行控制。
总之,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探索的路才刚刚起步,我们相信只要用新的课程理念去武装我们的思想,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最终就能达成课程的总目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10案例:
在两千年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常识。从事物的现象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至于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
16世纪末,意大利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产生了怀疑。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研究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从而推翻了两千多年来被人们奉为真理的结论。在当时的物理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今天,我们来重现伽利略的研究过程。
伽利略的结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的同样快。
实验一:用纸片和粉笔头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下落。
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物体先下落?
同学观察实验:粉笔头先下落。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
实验二:用质量相同的纸片,把其中的一个揉成团,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
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物体先下落?
同学观察实验:纸团。
结论:体积小的物体先下落。
学生思考:物体的下落与质量和体积有关系吗?
实验分析:物体下落的快慢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不同所致,与质量无关。
大胆猜想: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也就是在真空的情况下,物体应同时下落。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反思:
通过实验验证伽利略实验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体会到了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
这个实验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时,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和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伽利略比他的前人伟大,就在于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在他之前,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来决定谁是谁非。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人教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自由落体运动课件
4.《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5.《美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6.《角的反思》教学反思
7.《对美术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
8.教学《赶海》教学反思
9.生字教学教学反思
第四篇: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 孙自军
自由落体运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教学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其规律的应用,而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一种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其规律解决问题。
现就我所讲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谈谈自己的课后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新课,二是分析论证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课本和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牛顿管”实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前,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有发现△x是定值的,有求解并证明加速度是定值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二.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不能顾及大多数同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提问,但涉及的人数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有别,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按要求完成实验,自然就无法回答问题了,有的学生不会组织语言,还有一些羞于发言的学生,于是课堂提问覆盖面不够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2.课堂时间有点紧张
这节课学生实验多,为了达到实验效果,所用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课堂教学有点仓促,没有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尝试。
第五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的第五节课,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本节课是想让同学们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在自由落体中,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深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特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用纸片和硬币是否同时落地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同时思考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其次用牛顿管让学生对比真空下和空气中物体的下落与重量是否有关,由这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我让学生从以上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自由落体的定义以及判断的条件,学生在实验和归纳中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学过程变的不枯燥。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学案着重放在最简单公式应用和基本概念的说法上,从我的批改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处理导学案基本概念的习题就放在给出基本概念之后,来着重强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教学反思《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学生对简单公式应用掌握还可以,但是个别典型题处理的就很差了,如导学案的例题四,我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其次和学生一起观察题目特点,给出解决题目的方法。
课本的做一做小实验,我也利用起来了,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理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计算,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紧凑的,还有时间处理课后习题,找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规范了一下步骤。
本节课的缺点:1,课本重力加速度的给出应该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做这个实验的话,会占了这节课一半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会使这节课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舍弃了这个实验,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大纲,但符合实际,所以导致最后重力加速度的值给出的不够合理,这一块的板书也比较乱。
本节课我还有一个感想:非重点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