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教案
第3课
小红帽穿上五彩衣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程序,了解“画图”窗口的结构。
2、学会使用“铅笔”和“橡皮”工具进行简单绘图。
3、学会使用“填充”“取色”工具为作品涂色。
4、学会保存作品。
5、关闭“画图”程序。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上机操作
(一)、启动“画图”程序
(二)、认识窗口结构
“画图”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颜料盒和绘图区组成
(三)、画画“小红帽”——用“铅笔”工具绘制简单图形
1、打开素材盘中的文件“小红帽”
2、绘制小红帽的嘴巴
3、橡皮的使用
(四)、小红帽穿上五彩衣——为作品填充颜色
(五)保存作品 执行“文件”→“保存”命令,文件将按你修改后的结果保存,覆盖原来的文件
(六)关闭“画图”程序
三、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启动“画图”程序,了解“画图”窗口的结构。学习使用“铅笔”和“橡皮”工具进行简单绘图。学习于使用“填充”“取色”工具为作品涂色。学习保存作品并关闭“画图”程序。
四、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不用纸和笔也能画出美丽的图画。
第4课
森林小木屋——小红帽的外婆家
教学目的:
1、先想好画什么,画几幅,构思好情景。
2、学习使用“刷子”“喷枪”工具画大森林。
3、学习使用“直线”“矩形”“椭圆形”工具绘制规矩的图形。
4、学会保存作品。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上机操作
(一)、新建文件和保存文件
1、启动“画图”程序
2、单击“文件” →“新建”命令,可新建空白文件
3、保存文件
(二)、画大树——使用不同形状的“刷子”
(三)、画画天上的白云和草地上的野花——使用“喷枪” 选择喷枪工具、大小、颜色
(四)、画画外婆家的小木屋——使用直线和矩形工具 选择直线工具、线形、颜色
(五)画小木屋烟囱冒出的炊烟——使用椭圆工具
(六)给小木屋装饰漂亮的颜色
三、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使用“刷子”“喷枪”工具画大森林。学习使用“直线”“矩形”“椭圆形”工具绘制规矩的图形。学会保存作品。
四、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学习画图软件后基本掌握了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同学总是只想着玩游戏,以后上课要注意引导。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新
第1课 手工制作网上搜
教材分析
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的今天,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必然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持巧,并引导学生关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合法手段。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信息查找需求是搜索引擎产生的直接动力。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2、通能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用好关键词查找需要信息,有计划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3、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查找、用好关键词查找方法。
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技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遨游因特网时,是否有迷路、找不到网站的经历。咋办呢?(学生马上说“百度一下”)
二、任务引领,探究新知。
(一)新发现
发现一:查找“折纸花”的制作方法
1、引导学生分别用百度和谷歌来搜索折纸花方法
2、比较搜索结果,并小结搜索引擎的分类
3、表扬先搜索到结果的学生。
(
1、学生开始打开浏览器上网进行自主搜索。
2、在教师支持下师生问答、生生互动、示范质疑等,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和交流。)
发现二:查找折“康乃馨纸花”的制作方法
1、根据课本第三页“操作步骤”进行搜索,讨论。
2、引导学生用好多个关键词的搜索。
3、留意学生查找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自主探索,确定解决任务的方法和过程。
(二)去探索
探索一:查找你感觉兴趣的手工制作
探索二:查找尊敬师长的故事或名言,做张小卡片与同学交流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自主探索,确定解决任务的方法和过程。
三、拓展知识:加油站 强行“绑定”关键词——双引号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双引号搜索,搜索“布艺相框制作”
1、归纳刚才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使用搜索引擎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师生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促进学习。
3、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四、课堂小结
因特网像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我们只有掌握和使用好搜索引擎才能高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来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服务。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环境中学习,以学生互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了互相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2课 网上信息可保存
教学目标:
1、能够有选择地将因特网上的图文信息复制到Word中并保存,掌握利用Word初步整理下载信息的方法,了解在Word中将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方法。
2、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存储信息。
3、体验获取信息、甄选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因特网的意识和兴趣。教学重点:
1、把图文复制到Word。
2、复制无格式文本。
教学难点:将网页上的信息复制到Word,学会有选择地保存信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人一起讨论家人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观点,产生困惑,小丽提出合理膳食对健康有利,大强决定查查怎样吃才是合理的,能能也表示赞同。如何保存来自网页中的适合的信息呢?
二、有选择地保存网页信息
1、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打开“家庭营养配餐知识”网页——浏览信息——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2、保存图文信息到Word 师:网页上的信息有选择地保存到Word中能方便编辑、节约存储空间。如何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信息保存到Word?(复制——粘贴)
合作探究:学生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三、无格式文本巧粘贴
示范、讲解:通过“编辑”——“选择性粘贴”完成文本粘贴,学生分组尝试,相互学习借鉴。
四、探索
1、你知道吗,有些水果老年人是不能吃的,上网查一查,给家人一个科学选择水果的建议。
2、有的国家禁止吃口香糖,嚼口香糖有哪些危害呢?整理一下与他人交流。
3、去掉表格
将网页上的信息保存到Word中,有时会将用于网页布局的表格信息同时复制过来,可以通过Word中“表格转换成文字”去掉这些无用信息。
五、知识卡——少吃糖
同学们,喜欢吃糖吗?喜欢吃甜食,危害很大,你想知道吗?介绍经常吃甜食的危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不良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第2课 网上信息可保存
1、把图文复制到Word。
2、复制无格式文本。
3、少吃糖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制作一周食谱表
教学目标:
1、认识用表格规划信息的必要性,能够根据需求制作简单的表格,掌握表格的基本修改技术。
2、学会制作表格、调整表格。
3、体验用表格呈现信息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合理运用表格进行条理化思维的意识。教学重点:
1、创建表格。
2、调整表格。
教学难点:调整表格,插入行、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人聊起家里的食谱,大强介绍起自己的早餐,能能则为周末的膳食安排提建议,由柜子得到启发,小丽提议用表格制作家庭一周食谱。如何制作食谱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建立一周食谱
1、引导规划表格
要做多少个才放得下一周的食谱呀?一周有7天,一日有3餐„„一个8行4列的表格刚刚好!
2、插入表格 示范、讲解
“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表格”,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输入“列数” 和“行数”,单击“确定”
3、输入表格内容
单击单元格,输入内容,先填好表头:早餐、午餐、晚餐
三、增加一栏“我监督”
家人要严格按照这个食谱合理饮食,监督员不能缺少!增加一栏做记录。方法是:
1、把光标移动到最右一列任意一格。
2、“表格”——“插入”——“列”
3、填写“我来监督”
四、调整列宽
爸爸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样的话,午餐是够丰盛的,就是感觉表格有点儿窄!可以跟早餐“借”点儿地方!如何调整列宽呢?
(将鼠标停放在竖线上,按住左键出现“‖”标志时向左拖动。)
五、探索、实践
1、调查本组同学的视力情况,用表格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根据提示自己尝试绘制表格。
2、了解家人最爱吃的食物,制作如下图所示的表格,给大家一个合理的饮食建议。
六、画龙点睛添标题——拆分表格
表格做好了,好像没有放标题的地方了呀!怎么办?用“拆分表格”可以腾出地方写标题。
1、将光标定位在表格的第1行第一列。
2、执行“表格”——“拆分表格”
3、输入标题。
七、知识卡:慎重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 学生阅读知识卡,了解集中元素对人体的影响。树立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
八、板书设计
第3课 制作一周食谱表
1、创建表格
2、调整表格
3、健康饮食
九、教学反思
第4课 网上戏曲快下载
教学目标:
1、认识下载工具,掌握以迅雷为代表的下载工具的使用。
2、初步应用下载工具,培养学生运用工具提高下载效率的意识。
3、加深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学重点:
1、认识和使用下载工具。
2、批量下载和断点续传。教学难点:批量下载和断点续传。教学准备:安装迅雷等下载软件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下载过MP3歌曲吗?说说你是怎么下载的。
阅读漫画:大强戴着耳麦坐在电脑前听音乐,能能好奇地凑过来,发现大强在帮爷爷下载京剧MP3,小丽提议大家一起来帮忙。对于下载比较大或者较多的文件时应该怎样操作会更快些?
二、让下载变得更快
1、了解计算机安装了哪些下载工具
先使用学过的“目标另存为”方式进行下载,观察下载用时,认识直接下载速度慢。然后查看计算机安装了什么下载工具。认识迅雷图标。
2、使用迅雷下载
参考教材操作步骤,启动迅雷软件。
右击“下载”——执行“使用迅雷下载”——在“建立新的下载任务”对话框中设置存储位置、修改文件名,单击“立即下载”。观察下载用时。
讨论:与“目标另存为”方式相比,借助迅雷工具下载有什么不同?
小结:使用工具软件下载如此方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下载各种资源?回答是不可以。尊重他人的版权。
三、网络掉线不用慌——断点续传
使用网络下载时会遇到网络掉线、电脑死机等下载被迫中止的情况,下载工具可以将未下载完的任务保留下来,以便网络通畅后继续下载。
四、探究、尝试
1、借助计算机中安装的下载工具下载你喜欢的歌曲。
2、评书吧有很多免费的相声、评书资源,把他们下载下来好好欣赏!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中国的传统艺术。
五、成批下载效率高
多任务下载:在页面上右击鼠标,执行“使用迅雷下载全部链接”——单击“筛选”,在“扩展名”窗格中勾选“.mp3”和“.wma”,单击确定。
六、知识卡:票友、京剧旦行
学生自读知识卡,了解“票友”“京剧旦行”两个京剧相关名称,开阔视野,了解国粹——京剧。
板书设计:
第4课 网上戏曲快下载
1、认识和使用下载工具。
2、批量下载和断点续传。
3、票友、京剧旦行
七、教学反思
第5课 图像调整好上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预设情景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上传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交流图像调整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了解家人,体味浓浓的亲情。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ACDsee软件、图像 教学思路设计 首先,通过故事引入 教学过程
班级组织“家有一宝”网上摄影展,同学们都在踊跃参加,大强想在网上为奶奶建立一个相册空间,能能也想让姥姥上网来“秀一秀”。
一、调整图像的大小 1.了解网站要求
上传图片到网上时应了解网上图像大小的限制,做到心中有数。2.了解上传图片的大小。
在ACDSee浏览窗口中可以查看图像的尺寸和大小,大致判断是否符合上传的要求。3.调整图像的大小
打开ACDSee编辑面板,选择“调整大小”命令,输入新的宽度和高度,保持图像,完成编辑。
二、调整照片的亮度
引导学生根据预览的效果灵活调整曝光、对比等选项的设置,尽量使画面接近自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三、一点通:照片大小我知道
可以单击“估计新文件的大小”按钮,查看照片占用空间的大小。
四、去探索:
在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上建立一个亲情相册,“晒晒”你的家人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加油站:批量加工有秘籍
ACDSee有批量调整图像大小的功能,可以提高调整图像的效率。
五、教学总结
结合最后的漫画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共同分享温暖的亲情,还可以结合知识卡倡导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而爱自己的长辈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老人,共创和谐社会。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效控制进程,合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具体尝试,达到寓教于乐。
第6课 图像编辑更艺术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裁剪使主体更加突出,能够把照片旋转一定的角度使更具艺术效果,了解使模糊照片变清晰的技术。
2、引导学生根据提出图像加工的问题,并探究图像编辑的技术,提高对图像基本编辑加工的兴趣。
3、通过对图像信息进行编辑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技术改变构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续倡导学生关爱长辈,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重点:图像的裁剪方法、旋转方法,掌握加工技术。难点:通过技术练习,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素材、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订
一、情境导入
能能、大强和小丽在讨论什么呢?
(三人一起讨论自己和老人相处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承载了和谐家庭的欢声笑语,小丽提议大家将这些珍贵照片整理一下,珍藏这些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将照片中无关的人物请出去(1)裁剪图像
观察照片,确定画面的主体部分,根据操作步骤,使用裁剪命令去掉照片中的无关信息。注意通过调整尺寸控制点改变裁剪范围,裁剪后的图像宽高比例可以参考黄金分割比例。(2)保存图像
完成编辑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方式,注意保留原始照片。
2、把照片旋转一下更艺术
根据操作步骤,将照片按一定的角度旋转,以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一点通:取景适当效果佳
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裁剪照片的一般原则:既要考虑照片的主题,又要考虑整体视觉效果。
三、探索练习
1、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照片,进行突出画面主体的练习。
2、找一幅图连续旋转几次,并一一保存成连续的文件,快速浏览这些照片,观察产生的效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角色图片,保存成为连续的文件名,如01.JPG、02.JPG„„,快速浏览这些图片,观察效果。)
四、加油站:让照片更清晰 学生自主探索:
通过“编辑模式”的“清晰度”功能,可以将模糊的照片变清晰。
五、知识卡:黄金分割
介绍黄金分割的相关知识,了解生活中的黄金分割。
六、板书设计:
1、裁剪图像,突出人物
2、旋转图像,让画面更生动
七、教学反思
第7课
我给图像添文字
教学目标:
1、能够给图像适当的标题、人物对话等形式的文字,了解特殊效果文字的应用。
2、体验如何让图像更具说服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文进行信息加工的意识。
3、体验文本、图像的不同用途,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给图像添加文字标题。
2、为照片设计人物对话。
3、让文字更具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文字信息与原有图像的和谐融合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ACDsee软件、部分照片资源(学生课前搜集自己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动漫故事导入
爱心小队的同学们到社区老年公寓慰问,能能因病无法参加。活动归来,大强拿着照片向能能介绍。小丽提出,如果照片能“说话”就好了,这样大家都能清楚地了解照片的故事。怎办呢?对啦!给照片加上恰当的文字,可以让读者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照片中包含的信息。
二、探究学习
1、给图像添加文字
编辑模式——添加文本——在“文本”区域输入标题内容,设置字体、大小、颜色等——调整位置——单击应用。
学生尝试操作练习(利用“撤销添加文本”功能可以修改文字信息)
归纳:添加标题时,不但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还要注意根据图片的主题和版面布局,选择恰当的位置、字体、大小、颜色。
2、照片人物会“说话”
如何更为生动活泼地呈现照片所显示的细节呢?比如这张照片,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提醒在word和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中的“标注”功能。在ACDsee中如何操作?小组内尝试
“添加文本”——勾选“气泡文本”——输入对话内容——在“气泡文本设置”栏设置气泡样式,完成。
3、让文字更艺术——文字效果
添加了标题或对白的照片太有意思了,不过总觉得这些文字有点儿呆板。怎样处理文字效果更好呢?
打开“添加文本”——勾选“效果”——输入对话内容——单击“效果”右侧的“设置”,选择恰当的效果并设置“浓度”和“频率”——单击 “完成”——单击“已完成编辑”保存。
4、给下面的图片添上适当的文字,提醒人们爱护环境。
5、发挥你的想象力,为照片中的小动物设计合理有趣的对话。
6、知识卡——二胡 学生自读学习板书设计:
第7课
我给图像添文字 给图像添加文字标题 为照片设计人物对话 让文字更具艺术效果 二胡 教学反思
第8课 修复照片更完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利用ACDSee软件去除红眼
② 利用ACDSee软件去除照片上的杂物 ③让眼镜不再“反光”——修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对已有信息的选择、处理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软件新功能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团队意识;(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重点:去除红眼、去除“杂物”、修复 难点:去除红眼、去除“杂物”
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示范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素材、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ppt)课时:一课时 情景导入
老师先给同学们出示几张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有哪些地方是不完美的。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照的照片认为比较好,但只是有一点瑕疵(红眼、杂物、和眼镜反光等问题),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这节课,我就是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题的。接下来,我们来 共同学习一下怎样用ACD看图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把照片修复的更加完美。新授
(一)消除照片中人物的红眼
在acd中打开图片,执行“编辑面板”上“红眼消除”。单击眼睛的红色部分 单击“完成“ 根据操作步骤,使用红眼消除命令去掉照片中的红眼。使眼睛恢复神采。
**单击放大工具放大图像,然后拖动图像使眼部处于中央位置。这样可以更清楚的显示图像。吗。
(二)去除照片上的“杂物”
师展示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或人物背景有杂物)
观察图片,看图片哪些地方不完美有瑕疵,找出来。讨论一下该怎样去除这些杂物 师演示 执行“编辑面板”上的“相片修复” 选中“克隆”选项
在画框旁边的空白墙面处右击选取克隆样本,在画框上进行修复 多次重复,直至杂物消失 单击“完成” 一点通 人物“红眼“有原因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闪光灯,人的瞳孔会放大,让更多的光线通过,视网膜的血管就会瞬间充血,在照片上产生红眼效果。去探索
1、请为小猫“克隆”一个小伙伴;让草地开满鲜花。
2、试着把小白兔的红眼睛“变”成黑眼睛
(三)让眼镜不再反光
教师展示图片,这幅图片有什么问题? 答:眼镜的反光很影响效果
教师: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来让眼镜不再反光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编辑面板”上,执行“相片修复”命令。选中“修复”选项,将“笔尖宽度”调小 在反光点附近右击选取来源点,单击反光点 继续修复其他反光点,单击“完成” 探索练习
同学们找几张图片进行练习一下消除红眼,去除杂物,和修复反光。(同学们可以找几张自己的照片来进行修复一下,过一把“美容师”瘾)知识卡 怎样拍出好照片
1、不要晃动相机
2、小心对焦
3、注意正确的曝光
4、尽量保持画面简洁 教学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六、当堂训练
背诵、背写古诗。
第二课时《秋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检测阅读、理解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六、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情
1、检测读词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要求: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4、初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5、领悟词意
⑴、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⑵、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学生再谈体会。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背诵本首词。
七、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长相思
泊船瓜洲 春绿江面 思乡浓 山水--身已远(思乡浓)见月思归
思乡浓 说不尽 又开封 风雪--梦不成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汉字。
luî yáng yú shù jiāng pàn wãn zhàng
()()()()
2、辨字组词。
瓜()夏()帐()问()
爪()复()账()间()
临()伴()匆()落()
监()畔()忽()洛()
3、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 纳兰性德 宋
《静夜思》 张 籍 清
《长相思》 李 白 唐
4、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⑦、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指导朗读。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吟诗落泪 珍爱墨梅图 因不能回国而痛哭 送墨梅图 送绣梅手绢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汉字。
lïng dōng shū lǐ shǒu juàn huá qiáo
()()()()
qī líng mï nàn cí xiáng xùn chì
()()()()
2、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
骄()楼()涓()其()
梳()衰()稠()眷()
流()哀()绸()着()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训斥()漂泊()郑重()
爱惜()宝贵()境遇()
4、阅读课文,填空,并用带点的字写一句话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___________,愈.__________。她是最有_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_______的!
用带点的字写一句话: 愈 愈 愈___________愈__________
5、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a、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汉字。
pào chá yïu qí háng zhōu wán zhěng
()()()()
tí qián gāo bǐng gǎn jǐn lín jū
()()()()
2、辨字组词。
捧()龙()熟()述()
棒()尤()热()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姿态--()即时--()仔细--()
4、阅读课文,填空:
a、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___”,还有那摇落的阵阵_________。c、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不开花时,只是 ;开花季节,也得。桂花不与繁花,可是。
d、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至少,没有。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11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景--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美)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事--桥上丢野花(趣)茶山摘茶叶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châ chuí liú guàn gài shū fú
()()()()
xī hàn líng hún qī líng suǒ wâi
()()()()
二、组词。
撤()说()既()傍()
澈()悦()溉()螃()
从()漂()朝()波()
丛()飘()潮()玻()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印象()的声音()的舞姿
()的清风()的野花()的杨柳
()的野菌()的流泉()的波纹
四、阅读课文,填空:
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 ”、“ ”、“ ”的太平生活。
五、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按排: 3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习作讲评
一、师总评此次作文的概况
1、优点。
2、不足之处。
3、如何修改。
二、幻灯展示佳作
1、指名读
2、评改:好在哪里?
3、请小作者读读佳作或其中的小片段。
4、予以肯定、鼓励。
三、投影病文
1、投影病文片段。
2、各抒己见修改作文。
3、读读改后习作。
4、继续修改其他一至三个片段
四、分组互改
1、分配学习小组
2、互相交换评改 a、圈出好词佳句 b、改出不足之处
3、四人再交换改
4、取回自己习作,读读改改。
五、再次修改自己习作,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范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今天,我乘坐飞船从英国回到了我日夜思念的家乡。
阔别二十年后的家乡完全与世界接轨啦!我的家乡已是一座全新的发达城市——太阳能城市。宽敞的公路旁边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高楼与别墅错落有致,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屋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用煤气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金黄色的向日葵,还有的可以跟着太阳旋转。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吸收太阳光,并在需要的时候才将热量释放出来。
在家乡,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坐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是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门口的广告牌、霓虹灯等等,用的能源也都是太阳能。
家乡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或太阳能转换的电能。汽车能源消耗完后,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以前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它们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要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也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家乡——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真是太美好了!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训练:
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yōu jìng sī chïu shuāi lǎo shū lǐ sāi biān
()()()()()
二、组词。
畔()愁()绢()甚()
帐()谓()侨()葬()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顶天立()颇负盛()守望相()风欺雪()
能书善()香飘十()低头折()日出而()
四、填写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4、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在夜晚等待外祖父。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开的花不是香飘十里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新湘版信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夸夸我的家乡——确定主题和搜索素材
教学目标:
1、了解获取素材图片的几种方式
2、会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
3、会将光盘中的素材图片复制保存到计算机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产?有哪些独特的文化?有什么让人羡慕的美食?让我们通过制作电子相册来夸夸我们美丽的湖南。
二、新授:
1、关于主题的思考 参见P31
2、确定主题
三、上机操作
1、获取光盘中的素材图片
双击ACDSee软件的图标(或者点击开始→程序→ACDSystems→ACDSee相片管理器),启动程序。
在ACDSee的文件夹面板中,单击文件夹图标闪前的“+”可以逐层打开文件夹。选择正确的文件路径,进入本课图片文件夹,就可以同时浏览多张图片。
新建一个本单元专用的个人文件夹,将光盘中相关的素材图片文件夹全部复制到个人文件夹中。
2、获取互联网上的素材图片
湖南省政府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经网:http://www.xiexiebang.com
3、其他获取素材图片的方式 数码相机拍照 用扫描仪扫描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获取素材图片,如何用ACDSee软件浏览素材图片,如何将光盘中的素材图片复制保存到计算机中。
五、教学后记:
第7课 夸夸我的家乡——分析整理素材
教学目标:
1、利用ACDsee软件浏览素材,分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
2、利用这个软件,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3、对文件名不明确的图片进行重命名或者批量重命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搜集的素材很多,但是分类不够清楚,这会影响电子相册的制作工作效率,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整理,我们虽然可以在“我的电脑”中进行分类整理的工作,但是是不是在ACDsee软件中是不是也能做这件事呢?我们上节课还用它复制了文件呢。
二、新授:
观看光盘中的内容,教师演示操作。
三、上机操作
一、利用ACDsee创建分类素材文件夹 根据主题的需要制定分类方案。
创建文件夹,在ACDsee中快速创建文件夹,不必切换回windows界面。
二、分类整理素材
1、重命名文件
给文件重命名和给文件夹重命名方法相同
2、批量重命名 A选择多张图片。
试试多种操作方法:按ctrl 鼠标点选,或者按ctrl+A 全选,或者使用菜单栏“全选”,或者鼠标拖动框选。
B找到批量重命名功能
也可以有多种方法,菜单栏,右键菜单,工具栏等都可以打开此功能 C调整完毕,点击“完成”按钮
3、学生上台试练。
4、学习图片排序功能
5、拓展
了解其他图片处理软件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批量重命名,在ACDsee中创建文件夹等。想想与在“我的电脑”中相比,有什么不同?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把搜集的图片整理一下吧。
五、教学后记:
第8课 夸夸我的家乡——处理图片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整图像的方向。
2、学会裁剪图片。
3、学会调整图像曝光度。
4、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
5、学会保存对图片的编辑。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制作电子相册的图片素材已经分类整理好了,但是肯些图片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这时便可以用ACDSee软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二、新授:
三、上机操作
一、观察分析图片的问题
通过观察,确定图片存在的问题。
二、编辑处理图片
1、调整图像的方向 A选择旋转方向和角度 B预览旋转效果
C点击“应用”按钮,应用旋转效果 D点击“完成”按钮,完成调整
2、裁剪图片
A在裁剪框上拖动鼠标,调整裁剪框的大小,确定保留的部分 B宽度、高度的像素值会随之变化 C调整完毕,点击“完成”按钮
3、调整图像曝光度
A在“自动色阶”选项卡中拖动鼠标进行调整 B在“曝光”选项卡中调整曝光、对比度等 C调整完毕,点击“完成”按钮
4、调整图片的大小
A在“预设值”选项中选择“一半大小”,并在“保持纵横比”中选择“原始”
B调整完毕,点击“完成”按钮
5、保存对图片的编辑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调整图像的方向、裁剪图片、调整图像曝光度、调整图片的大小、保存对图片的编辑,大家都学会了没?
五、教学后记:
第9课 夸夸我的家乡
(四)--制作电子相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
2、会利用会声会影的字幕功能制作相册的封面和封底。
3、会利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基于上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会利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
二、教法:
任务驱动法
三、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展示上堂课处理的教学素材。
2、问题导入:
同学们制作的电子相册的图片素材都已经分好类并且处理好了,应该如何对那么多的素材进行组织呢?照片出现的次序也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可以制作漂亮的封面和封底吗?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引入课题:“夸夸我的家乡——制作电子相册”
二、任务驱动,学习新知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掌握操作且能运用。)
任务一:规划电子相册
1、相册应该有封面,上面书写反映主题的标题。标题文字应简明、优美。
2、根据主题,相册主体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也可以只有一个部分。
3、除了封底和封面,你还打算放哪些图片。
4、封底应该注明作者、资料来源等,也可以补充你认为恰当的信息。小组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利用电子相册的范例来进行引导分析 接下来使用WORD进行流程图的制作并交流。
学生通过任务的讨论分析和老师的范例示范,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在引导中思考和探索,顺利完成电子相册流程图的规划,进入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认识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
① 启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
② 认识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的操作界面。
因为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操作之后挑选小老师讲述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的操作界面
任务三:制作电子相册
①制作封面和封底(利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的字幕功能给图片添加文字)
②制作电子相册(进入图象素材库,导入图片——拖动图片到“视频轨”时间线上——为图片的变换增加各种过渡效果——创建视频文件生成电子相册)
通过必要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其它一些工具按钮的作用进行适当的了解,自已去发现、探索与体会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的一些编辑图片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
三、进行竞赛激励。
根据你的主题,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处理你的素材图片,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相册!
评选“最佳电子相册” 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完善(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索会引导学生去接触其他功能)
四、师生小结通过小结,点拔实质,突出重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第10课 夸夸我的家乡
(五)—裁剪合成影片
教学目标:
1、将素材盘中的影片素材保存到个人文件夹中。
2、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浏览影片。
3、会使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对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是: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浏览影片并使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对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
二、教法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展示“最佳电子相册”作品。
2、谈话导入:
电子相册让我们的“夸家乡”活动更加直观了吧!你喜欢自己制作的作品吗?想不想在“夸家乡”的时候,有更棒的视觉效果?制作一段影片如何?
那么我们打开素材光盘,先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影片吧。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引入课题:“夸夸我的家乡——裁剪合成影片”
二、任务驱动,学习新知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掌握操作且能运用。)
任务一: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浏览影片
1、导入视频文件到Corel VideoStudio的视频素材库
2、播放素材文件
(播放技巧:我们可以利用“飞梭栏”控制播放速度。双击正在播放的视频窗口可以全屏幕播放)
小组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利用范例直观演示来进行引导分析
学生通过任务的讨论分析和老师的范例示范,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在引导中思考和探索,顺利完成影片浏览,进入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
① 截取影片片段 ② 合并影片
首先进行教师的直观演示,之后小组合作进行视频编辑。
通过必要的讲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其它一些工具按钮的作用进行适当的了解,自已去发现、探索与体会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的一些编辑影片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
三、进行评价鼓励。
根据你的主题,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处理光盘素材中的影片并讲述处理过程。
你评 我评 大家评 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完善(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索会引导学生去接触其他功能)
四、师生小结
第11课《夸夸我的家乡
(六)》—编辑制作影片
一、教学目标:
1、选择适合自己主题的视频和音频,作好主题规划。
2、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在电子相册中导入视频和声音素材,录制解说词,最终形成一段影片。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基于上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在电子相册中导入视频和声音素材,录制解说词,最终形成一段影片。
二、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展示上节课的视频处理作品。
2、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中,同学们找到了一些影片,并根据需要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把这些视频片段如果能和我们前面制作的电子相册结合起来,是不是更为精彩呢?那么,就让我们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将前期准备的具有图片文字的电子相册与声音、视频等合成一部“图”“像”“音”并茂的影片!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引入课题:“夸夸我的家乡——编辑制作影片”
二、任务驱动,学习新知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掌握操作且能运用。)
任务一: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编辑影片的准备和规划
1、原来制作好的电子相册可以直接添加进来,不要单独添加图片了。
2、素材光盘中提供了一些湖南本土的音乐素材,可使用音频播放软件试听,以选择所需的音乐。
3、根据已有的工作基础,计划好何时添加视频、何时添加音频。小组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利用范例直观演示来进行引导分析
学生通过任务的讨论分析和老师的范例示范,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在引导中思考和探索,顺利完成影片浏览,进入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使用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制作影片
① 导入视频
② 配乐:导入音频并设置
首先进行教师的直观演示,之后小组合作进行视频编辑。
通过必要的讲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其它一些工具按钮的作用进行适当的了解,自已去发现、探索与体会Corel 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的一些编辑影片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
三、进行评价鼓励。
你评 我评 大家评 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完善(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索会引导学生去接触其他功能)
四、师生小结
通过小结,点拔实质,突出重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湘教)
2013年下学期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黑田铺中学唐良才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八年级C167-C172共6个班的教学任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有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课就是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方法没有兴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
第一课计算机中的图像
第二课图像编辑
(一)第三课图像编辑
(二)第四课录制声音
第五课视频剪辑
第二单元动画制作
第六课 Flash简介
第七课 简单动画的制作
第八课 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
第九课 制作文字的特殊效果
第十课 生成动画
第三单元网站建设
第十一课 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第十二课 初步创建站点
第十三课 进一步完善网站
第十四课 网上安家
三、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见动画制作软件及动画文件类型;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初步学会使用动画表达思想,呈现信息的方法;
4、学会使用Flash制作动画;
5、了解动画的设计流程,初步掌握根据主题规范设计简单脚本;
6、了解动画的评价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创意与设计对动画创作进行评价;
7、理解网站屯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根据主题合理规划网站结构和内容;
8、能使用所见即所得的工具制作网页;
9、会利用表格对网页内容进行简单布局;
10、理解导航的作用,正确设置超链接。
五、教学过程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5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