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

时间:2019-05-12 17: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

第一篇: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赤壁赋》教学设计

苏轼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三、内容结构

①壬戍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这是开头第一层,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泛舟‛,时间‚七月既望‛,于是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赤壁之下‛,于是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散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闲笔,而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交代。]()(清风徐(徐:舒缓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作)。(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酒属(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歌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窈窕,yǎotiǎo。(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这几句是本段第二层,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扣着‚七月既望‛再写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章诗描写了诗人看到)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明亮月光下美人娇好的容貌和幽闲的体态,引起感情上的爱慕向往和躁动不安。文人游山玩水,很容易从客观景物联想到昔日所读的作品,然后再由前人的作品生发出自己的感想来。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陈风〃月出》是为了以此作引子,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同时引出下文作者的自歌‚望美人‛。] 少焉(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斗牛:星座名,即斗宿、牛宿)之间。(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头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露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江:笼罩江面,水光

()

()接天。(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纵:任凭一苇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之所如如:往,凌凌:越过万顷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之茫然茫然:旷远的样子。(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浩浩乎如冯(冯:pínɡ,通‚凭‛,乘虚虚:太空御风御风:语出《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名御寇,郑国人。相传列子得风仙之道,能驾风飞行。御,驾御,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独立:出离尘世,超然独立,羽化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传说人成仙以后能够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而登仙()())

()()

(()(登仙:登上仙境。(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第三层仍是先景后事,由事生情。‚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世,登上仙境。)

这里泛指夜空中少数明亮的星点。‚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乃是游人即作者对于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无限愉悦。这时,在皎洁的月光辉耀之下,秋江的夜色历历在目。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天光、水色浑然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在优美的月色下,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不由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作者在巧妙地回应到开头的‚泛舟‛二字之后,接着描写‚泛舟‛的感受,这不像是坐卧舟中、漂游江上,而是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所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一层造语自然生动,然多有所本。用‚徘徊‛写月光移动,古诗屡见,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及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白露横江‛句亦从《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化出,‚水光接天‛句化用赵嘏《江楼感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苇‛用《诗经〃河广》‚一苇杭之‛,‚万顷‛用谢惠连《雪赋》及范仲淹《岳阳楼记》,‚凭虚御风‛用《庄子〃逍遥游》,‚遗世独立‛用李延年歌,‚羽化‛用《晋书》,‚登仙‛用《远游》。词语皆有出典,却不着堆砌痕迹,极尽自然生动之妙。这一层每句都依次第先后而写成,不容移臵。‚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近而远。‚纵一苇‛句是写主观的游者,‚凌万顷‛句是写客观的江面。‚浩浩乎‛句写泛舟江上的现象,‚飘飘乎‛句则写舟中人的心情感受。笔势流畅,宛如信手拈来。]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臵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完全足以供人赏心悦目,作者也确乎陶醉于其中,以致感到进入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而读者又通过作者这样精彩的描写,有如亲临其地,与作者同享那‚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的良辰美景。通篇《前赤壁赋》真正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也主要是这开头一段,它正面写了一个‚乐‛字。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而歌之。(于是,喝着酒,快乐极

(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曰:“桂棹兮兰桨桂棹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棹,zhào,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击空明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兮溯溯:逆流而上流光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歌词说:‚桂木做成的棹啊,兰木做成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渺渺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

())()

()

()()美人(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古人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多么空虚迷茫啊,我的情怀,望眼欲穿啊,我思慕的美人,在那遥远的地方。‛)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 ‚于是饮酒乐甚‛一句承上,继续写乐。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了。这里比‚举酒属客‛进了一步,是‚饮酒乐甚‛;比‚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进了一步,是‚扣舷而歌之‛,唱自己即兴所作的歌词。这种深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突出‚泛舟‛时的欢快心情,还主要是为反迭下文感情的变化,以引出一番议论。关键在‚扣舷而歌‛的歌词。歌词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皎兮‛吗?‚美人‛,即心上的漂亮的人儿,不就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吗?‚渺渺兮余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吗?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已有不同,它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虽然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击空明兮溯流光‛,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之感,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已然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 客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四:‚东坡《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不著姓字。吴匏庵有诗云:‘西飞一鹤去何祥?有客吹箫杨世昌。当日赋成谁与注?数行石刻旧曾藏。’据此,‘客’乃指杨世昌。苏轼《次孔毅父韵》:‘不知西州杨道士,万里随身只两膝。’又云:‘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且清哀。’杨世昌善吹箫可知。匏庵藏信不妄也。按,世昌,绵竹道人,字子京。‛有吹洞箫洞箫:管乐器的一种者,倚

】【歌【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倚,循,依】而和【和:hè,同声相应,唱和】之。(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延绵不断。①呜呜:《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②如怨如慕:《孟子?万章章句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怨,哀怨。慕,眷恋。③余音:尾声。④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⑤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①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壑,hè。②泣孤舟之嫠妇:汉蔡邕《笛赋》:‚类离之孤鸣,起嫠妇之哀泣。‛ 类离,即昆鸟。嫠妇,孤居的妇女。嫠,lí。)

[这几句由写乐转而写哀。对于苏轼在歌词中表现的这种政治感慨,客,作为苏轼的朋友,想必是能了解、能体会的。‚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一个‚和‛字告诉我们,他正是揣摩着苏轼的旨意吹箫的,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而已,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洞箫,凄切宛转,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引得独处孤舟的妇女也不由得感伤身世而悲哀哭泣。]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所谓启下,就是通过描写洞箫引出第3段的‚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从内容上看,这是文章中心所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则是全篇之眼。作者的喜乐悲忧都系于‚美人‛一身。‚美人‛喻国君,就是宋神宗。

写箫声的文字极为精彩,‚怨‛‚慕‛‚泣‛‚诉‛四字抓住了箫声的特点,也写出了‚哀‛的特点。‚呜呜‛写初吹,字面用《史记〃李斯列传》;‚怨‛‚慕‛化用《孟子》;‚孤舟嫠妇‛暗用蔡邕《笛赋》。‚如怨如慕‛二句,写箫声吹入精彩动人处,使听者情不自禁联想到人的七情六欲。‚余音‛二句写箫声结束。然后再加上两句夸张性的比喻,以摹绘其出神入化。总之,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①

②①

⑤③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变色。愀,qiǎo,正襟正襟:整理衣襟危坐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何】为:为何其然也?”(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呀?‛)[这是承上启下之语,用主人之问而逼出客人之答,自然而合乎情理。]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①【】【】【】【之诗乎?(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①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其字。所

①②③④⑤⑥引诗句见曹操《短歌行》。)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相互环绕,郁郁苍苍,这里不是当年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①夏口: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②武昌:今湖北鄂城县。③缪:liáo,古同‚缭‛,缭绕。缭绕、环绕。④郁:茂盛的样子。⑤此:这地方。⑥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④千里,旌旗蔽空,酾酒⑤临江,横槊⑥赋诗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握着长矛朗诵诗篇,固然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①方:当。②破荆州: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③下江陵:曹操在襄阳接受刘琮投降之后,又出兵在当阳长坂打败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进兵江陵。下,攻占。江陵,当时荆州首府,今湖北省县名。‚破荆州,下江陵‛在文中实际指的是一回事,属同义铺排。④舳舻:zhú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战船。⑤酾酒:斟酒。酾,shī。⑥横槊:横执长矛。槊,shuò,长茅。⑦赋诗:苏轼认为曹操当时所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这几个句子触景伤怀,借曹操的事例生发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悲叹。眼之所见,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很容易联想到曹操的诗句,所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而且,身之所在,又正是曹操赋诗的长江赤壁,这自然会进一步联想到赤壁之战,所以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这里,借着景物、地区的关合,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感叹人生的虚无。景物还是曹诗中所描绘的情状,地区还是曹操曾经赋诗后来又被周瑜战败的处所,但物是人非,物在人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现在哪儿去了呢?其言下之意是:连曹操这么一个‚千古风流人物‛,尚且随着‚大江东去‛,他创建的功业也早已荡然无存,那么,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又算得了什么,何必为功不成名不就而忧愁伤怀呢?] 况吾与子渔樵①于江渚②之上,侣③鱼虾而友麋④鹿,驾一叶⑤之扁舟⑥,举匏樽⑦以相属。(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①渔樵:打鱼砍柴,这里用如动词。②渚:zhǔ,江中小洲。③侣:伴侣,这里用作动词。‚友‛用法与此同。④麋:mí,鹿的一种。⑤一叶:形容船小。⑥扁舟:小舟。扁,piān。⑦匏樽:酒葫芦。匏,páo。)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⑤

④。(只是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①寄:寓托。②蜉蝣:fúyóu,一种小

①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③渺:小。④沧海:大海。⑤一粟:一颗米粒。这里两个句子,上句从时间比喻人生之短暂,下句从空间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①须臾:片刻,时间极短。臾,yú。‚须臾‛句照应‚蜉

①②蝣‛,‚长江‛句照应‚沧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①挟:xié,携带。②长终:至于永远。)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①骤得:数得,屡次得到。②遗响:余音,指箫声。③悲风:秋风。)[这是‚客‛语第二层,先用曹操地位显赫和自己地位低下对比,再用天地之大与个人之渺小对比,用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抒发人生的悲哀,表达虚无的人生态度。客认为他和苏轼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谈不到政治上有何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鱼虾是伴侣,麋鹿当友人,划着小船,举杯相劝。这微不足道的生命,简直短促得像永恒天地里仅能活几个小时的蜉蝣,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颗丝毫也不显眼的米粒。这原本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是人却偏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想要与仙人相交,与明月同在,在茫茫宇宙中求得永恒。‚知不可乎骤得‛,明明知道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却又执着不已,于是‚托遗响于悲风‛,借箫声来传达自己悲伤而不能自拔的心境。这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啊!] 第3段虽为客语,实则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几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在叙述了曹操功业之后,复问道:‚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次发问使文章不断地泛起波澜。‚方其……‛一句,很有气势,显示了苏轼深厚的笔力。先极尽想象,大肆渲染,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地盘的扩

③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高大形象,由于有前面的背景作衬托,人物形象便显得格外饱满,卓然突出,最后猛然一跌,‚而今安在哉?‛这一跌,最见功力。句子的前部分所谓顿挫以蓄势,句子的后尾所谓折落以寄慨。‚一世之雄‛四字看似容易,实为千锤百炼而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确是千古定评。

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的戏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要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区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有任何枯燥的说教意味。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①,而未尝往也;盈②虚③者如彼④,而卒⑤莫消长⑥也。(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①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②盈:满。③虚:缺。④彼:那,这里指月亮。⑤卒:到底、最终。⑥消长:消减和增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①之,则天地曾②不能以一瞬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④也,而又何羡乎?(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①盖:这里表示假设的语气。②曾:语气副词。③一瞬:一眨眼的工夫。④无穷:没有穷尽,永恒。)[苏轼这段话回答了如何对待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问题,表达了一种豁朗旷达的胸怀。因为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以苏轼拾取眼前景物,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这一句仿佛京剧行腔中的‚导板‛,将引出一节精彩的唱段,而那种疑问式的语调则又表明客人虽然借用水与月发表议论,其实未能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关于江水,苏轼认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关于月亮,苏轼认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它确实在不停地变化,但它圆了之后有缺,缺了之后又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卒莫消长也‛。这里列举江水、月亮这个别事物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下面再由个别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也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月亮不停地圆缺,生命也就同样生生死死,循环不止。既然生命和长江月亮一样是无穷无尽的,那么长江和月亮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在这里,苏轼比客高明之处是,客只知其‚变‛而不知其‚不变‛,因而生‚哀‛与‚羡‛;苏不仅知其‚变‛,而且知其‚不变‛,则何哀何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去拿取。①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层意思。②苟:假设、如果。③虽:即使。)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①

③竭,是①造物者②之无尽藏③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①是:这。②造物者:天地自然。③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藏,zànɡ。④适:这里有舒舒服服地尽情享用的意思。)[苏轼这一段话说明了应如何对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表达他仕途失志之后,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思想。因为客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所以苏轼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飞仙‛‚明月‛只可机遇,不可强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全凭天意,非随人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旦仕途失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意,那便寄情山水,隐居山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是一个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之后返归山林之乐,是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之乐。]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是用以自我解脱。苏轼同样结合着眼前景物、地区的特征,同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批评了客的回答,表现了苏轼当时思想感情的另一个主导方面,即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和功名利禄的诱惑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①更酌:重新摆出酒肴。更,①②③ɡēnɡ,更换。酌,zhuó,斟酒。)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①肴核:荤菜和果品。肴,yáo。②既:已经。③狼藉:凌乱。也写作‚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②

①①。(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①枕藉:相互枕着睡觉。藉,jiè。②既白:已经露出白第5段,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结尾。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满面春风,换却愁颜。‚洗盏更色,指天明。)

酌‛之后,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客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这说明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如此‚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四、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五、类文赏析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行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cha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注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相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仑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关于赤壁赋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可以本文学习的重点。全赋5段,537字,中速诵读约3分钟,如用三课时教完,读10遍也不过半小时。但读10遍却不一定能成诵。即令死记硬背强行记住还容易忘记,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自读注释,教师释疑解惑——这还会花太多时间。骈散夹杂的句式,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使全篇适于美读。朗读时,可播放配乐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指导朗读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

3、读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奉一至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前有释疑解惑环节,倘遇文章仍不能通晓处,则用“随读释义法”解决。

背诵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应注意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相机强化。下列教学手段当有助于学生背诵。

1、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发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吕扁舟、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相与枫藉,乐方既白

《赤壁赋》名句长短交错,短句变化较多。大部分短语为四字两个节奏。设计这一练习的目的,是熟悉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古籍文章加深印象,为背诵全赋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第一段文字,描摹秋江月夜图景。投影

2015届

华山中学

教案

必修二

LIU 夏末秋初七月十六那个凉爽的夜晚,苏轼与朋友荡桨赤壁江面。清风习习,水面泛起国细的波纹。东坡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吟唱起《诗经·陈风》中妹子 首优美的高雅的《月出》: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呀!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吟罢,乐坡笑了,客出笑了。似乎受到可鄙怕感召,一会儿,月亮从东山顶端露出脸庞,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一时间,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光辉应。苏子与客驾一叶扁舟,飘浮在辽阔苍茫的大江之上,仿佛腾云驾雾,在空中迎风皋翱翔,却不知飞往何处,又仿佛离开了凡俗的尘世,进入了云遮雾绕的道教仙境„„

完成这一练习,学生须反复第一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在揣摩文意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又以一种类似倒译的方式,依据示例背诵第一段。

备课资料

1、乌台诗案

(苏轼)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①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②谤,逮赴台狱③,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十月)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本传)

①指《湖州谢上表》“不能追陪新进”等语。②指“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无术”“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指谪新法诗句。③即御史台监狱。因周遭遍植柏树,上栖乌雅数千,俗称乌台、柏台。

2、黄州诗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乐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品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苏轼《与子明兄书》)

注:儒家推已及人的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道家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初到黄州的苏轼于艰苦生活中获得精神救赎。〈前赤壁赋〉表现的胸襟气度,于上列诗文可见端倪。

3、巧借山川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赤壁洞穴》)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苏轼《与范子丰书》)

4、文章体裁

作者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赋的写作方法,而把写游记散文的方法运用到赋中来了。借用这种方法,作者把情与景主观屯客观,古与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在前赋表现尤为突出。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遗世独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箫,转到乐极生悲,产生对英雄业迹的感叹和人生短暂的悲哀,又由此推宕开去,以达观的态度自我宽慰,确切具行云流水之妙。(马积高《赋史》)

第二篇:旅游心理学课堂讲义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黄河科技学院

2014年3月

第一章 心理学与你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本质原理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原理主要包括心理现象原理和心理本质原理。(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离不开人的大脑,它依附于人的大脑器官,并通过人的大脑器官的活动得以实现和反映。(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人脑本身是无法独立产生人的心理的。同样道理,一个人即使有了人的头脑,但如果没有社会生活这一外部世界客观环境的熏陶,还是不能产生人的心理的。(3)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无疑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充满着智慧和谋略,并且还运用这些智慧和谋略自觉地创造性地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表现。

2、心理现象原理(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由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认识环节所构成。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现象的个别属性(颜色、声音、气味等)的零散反映。

知觉是直接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是对作用于我们感觉器 官的事物现象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记忆实际是人对自身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

想象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设想、刨造一些新的东西。

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好、恶等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主观能动地行动,克服一定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2)个性心理

所谓个性心理实际上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人带有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特征和个性稳定性特征(又称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特征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集中体现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方面。

需要是需求、要求,是个体生理或心理的匮乏状态及由此产生的平衡驱动力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匮乏感及由此产生的平衡驱动感的总和。

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直接内在驱动力。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即个体用一种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去对待和评价对象优劣、思想正误和人们好坏的一种心理倾向。

个性稳定性特征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体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气质就是人们平常所指的性情或脾气。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力量。

二、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的现象、本质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组织、旅游影响、旅游历史、旅游发展及旅游学自身问题构成了旅游学的基本内容。旅游学同心理学一起共同撑起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旅游学的重要概念,例如,旅游、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等全部被旅游心理学照单接受,并由此衍生出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旅游心理、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没有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旅游心理学应有的旅游学特征将不复存在,旅游心理学也将不成其为旅游心理学。

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其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三、旅游心理学及其特点

1、旅游心理学界说

旅游心理学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2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一般原理运用到旅游工作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二种观点认为:“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个定义包含2层意思。一是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活动系统的学问。二是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研究的学问。

2、旅游心理学的特点

旅游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旅游学这一学科群的组成部分。旅游心理学与旅游学的其他学科门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区别还是主要的,它有自己的显著特点。旅游心理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旅游心理系统及旅游心理研究为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是“关于旅游心理系统及旅游心理研究的科学”,着重考察旅游心理系统等,涉及旅游旅游心理系统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它对旅游心理现象的考察是综合性的、总体性的。

其次,以旅游学和心理学为自己的首要研究方法。旅游心理学研究主要使用旅游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这2种理论虽然也为其他学科所使用,但作为最重要的方法同时使用,只有旅游心理学。

再次,具有揭示旅游心理的发展规律,构建旅游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等特殊研究意义。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六、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者通过被观察的对象的行为举止、谈吐表情等外在表现,去探求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的人工设计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改变某些因素或控制条件,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进行观察、记载,并分析两个以上因素(又称变量)的变化,借以发现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运动规律的方法。依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标准实验法和自然实验。

3.调查法

调查法是采取客观态度、运用科学方法、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并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掌握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作业

名词:旅游心理 知觉 需要 动机 态度 兴趣 论述

1、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试述心理现象原理。

3、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

1、感觉

感觉是大脑度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感觉分为三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本体感觉。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知觉

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 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3)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1、感觉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适应作用(2)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2、知觉变化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

三、旅游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知觉的概念

所谓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官的旅游刺激现象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

2、旅游知觉的分类

按知觉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划分,旅游知觉可分为简单(一般)

旅游知觉和复杂旅游知觉两大类。简单(一般)旅游知觉是指以某种感觉为基础的知觉,包括旅游视知觉、旅游听知觉、旅游味知觉、旅游嗅知觉、旅游肤知觉等。复杂旅游知觉是指以多种感觉为基础、或缺乏感觉基础的知觉,包括旅游空间和旅游时间的知觉及旅游运动知觉。

按知觉的对象划分,旅游知觉又可分为对人的知觉和对物的知觉两大类。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人际、自我的知觉;对物的知觉包括对时间、距离、目的地的知觉。

四、影响游客知觉的个人心理因素、兴趣 2、需要和动机

3、经验

4、个性

五、游客的知觉过程

(一)选择性注意

1、选择性注意容量的有限性;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3)对象的组合

(二)选择性理解

1、经验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2、语言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3、情绪状态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4、刻板归类对选择性理解的影响。

(三)选择性保持

1、选择性保持与经验;

2、选择性保持与个性倾向。

六、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2、良好观察的条件(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3)要细心体察

(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3、观察的训练方法(1)比较异同(2)全面了解(3)观察入微(4)学习经验

七、对旅游者的鉴貌辩色

1、观察旅游者的衣冠服饰

2、观察旅游者的体型、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和发型

3、观察旅游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

4、观察旅游者的身体语言

5、听旅游者的语言特点

6、观察旅游者的随身物品

7、观察旅游者的生活习惯 复习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可以分为哪几类?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感觉的变化规律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4、知觉的变化规律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5、良好的观察条件有哪些,观察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停止

(三)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1)定义: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人主体的状态。(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主观因素: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人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2、有意注意

定义:是一种自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1、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1)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要培养对活动的兴趣;

2、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3、合理进行注意分配。

二、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一)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分类:

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持续时间约1秒钟;

短时记忆: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7+2个单位;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大约是10亿比特(信息量单位),信息保持的时间长。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的信息的重复加工,也有一些来自印象深刻的瞬时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三)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1、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

2、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3、合理地进行复习。

三、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反映。

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三)思维的品质

思维能力的水平是由思维的品质决定的。

思维的广大和深度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四、良好情感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情感的概述

1、定义: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积极态度引发内心喜欢、愉快;

消极态度引发厌恶、愤怒。

2、情感与认识、需要的联系

情感是随着认识而发生,并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情感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情感的外部表现

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语言表情

面部表情:情感反映在眼、眉、嘴和面部肌肉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喜、怒、哀、惧、爱、恶、欲

身体表情:情感反映在身体各部分和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与表现。语言表情:情感反映在语言的音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和表现。

4、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为三种状态:

A.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B.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 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二)激情与心境的自我调控

1、激情的自我控制

产生的原因: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矛盾冲突;

自我控制激情的方法:躲避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注意法、推迟法、照镜法、联想后果法、加强品德修养

2、心境的自我调节

产生的原因: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遗留影响;身体和精神状态;环境因素。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

(三)培养高尚的情操

1、树立崇高的道德感;

2、培养良好的理智感;

3、培养健康的美感。

五、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意志的概述

1、定义: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

情感与意志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意志的过程

决心 —— 信心—— 恒心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1、培养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意义的社会性有充分自觉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目的和要求的能力。

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人,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调控自己的行动,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即使“零落成泥辗做尘”,也要“化做春泥总护花”。

2、培养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决策,毫不犹豫采取行动的品格。

3、培养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自制性,也称自制力、自持力,是指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

4、培养意志的坚毅性

意志坚毅性,也称为意志坚持性、坚定性、坚韧性或顽强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预定目的的能力。

复习题:

1、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2、解决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3、情感的外部表现是什么?

4、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意志品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四章 操作技能训练

一、技能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起来的活动方式。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是一种表现在外的动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人脑内部认识活动的方式。

(二)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性及特点

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学习阶段和熟练阶段。

(三)影响技能熟练度的诸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学习技能的复杂程度、工具、工作条件等

2、主观因素:生理、心理因素

二、如何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一)技能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各种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练习,多练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

(二)科学地进行技能训练的要求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知识;

3、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业:

1、比较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影响操作技能熟练度的因素,在训练中应注意什么?

第五章 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及旅游动机

一、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一)需要概述

1、需要的定义

需要时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需要的特点:需要的指向性、需要的选择性、需要的周期性和发展性

(二)需要的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自尊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1、旅游者的天然性需要

2、旅游者的社会性需要

3、旅游者的精神性需要

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各阶段的心理需要

(一)旅游准备阶段

1、获得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需要

2、确定旅游方式的需要

3、了解出行信息、准备旅游物品的需要

(二)旅游阶段

1、对旅游交通的需要

2、对旅游住宿、饮食的需要

3、对旅游接待的需要

(三)游览活动阶段

1、观赏景观、增长知识

2、线路完整、时间充沛

3、能引发和满足游客兴趣

4、购买有特色的纪念品

(四)旅游结束阶段

1、完善的服务

2、购买纪念品

3、回程交通安排

三、各种类型旅游者的需要分析

(一)外国旅游者

1、散客

2、旅游团

(二)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和台湾旅游者

1、海外华人

2、外籍华人

3、港澳同胞

4、台湾同胞

(三)国内旅游者

(四)业务旅行的旅游者

四、旅游者的兴趣

(一)兴趣概述

1、定义: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2、兴趣与情感和需要的联系

3、兴趣的意义

4、兴趣的特点: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泛性

(二)旅游者兴趣形成的条件

1、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差异

2、实践活动方面的差异

3、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异

五、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定义: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

2、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点

旅游动机的分类:

外国学者的分类,中国学者的分类,主要旅游动机解析

旅游动机的特点:内隐性、复杂性、冲突性、实践性、文化性、周期性

(二)旅游动机的含义与产生的条件

1、旅游动机的定义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主观因素、客观条件

(主体的旅游需要;符合旅游需要的对象;主体对旅游对象的知觉。)

(三)旅游者的五种旅游动机

健康动机、购物动机、文化动机、交往动机、业务动机

(四)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

1、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主体条件(旅游需要、旅游知觉、家庭、收入、工作年龄、性别、教育)、客体条件、介体条件

2、旅游动机的激发

加强旅游宣传,更新旅游观念,鼓励旅游消费,增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作业:

1、简述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2、试述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4、简述旅游动机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5、试述旅游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6、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与激发。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

一、旅游者的气质

(一)气质概述

1、定义:气质是人心理行为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气质的特点:气质的先天性、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的两重性

4、气质类型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气质类型不同,旅游行为特征不同。

(二)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主要表现及接待技巧

1、急躁型旅游者

2、活泼型旅游者

3、稳重型旅游者

4、忧郁型旅游者

二、旅游者的性格

(一)性格概述

1、定义:性格是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的特点:综合性、持久性、独特性、复杂性

3、性格的形成:生理因素、环境因素

4、性格与气质、能力的联系

(二)旅游者性格的类型

1、按倾向性分类:内向型、外向型

2、按生活方式分类:舒适安宁型、探险猎奇型、观光型、交际型、研究考察型、其他型

(三)旅游者性格的鉴别

1、鉴别旅游者在活动中的表现

2、鉴别旅游者的言语上的表现

3、鉴别旅游者的外貌 作业:

1、什么事性格?性格和气质有什么关系?

2、从气质的双重性描述四种气质的主要表现。

3、性格如何分类?从哪些方面鉴别旅游者的性格?

第七章 旅游业员工的心理保健

一、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努力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1、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技能;

2、增强自信心

3、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从业人员的心理挫折

(一)挫折的内涵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情绪状态。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管理因素的影响

2、个体主观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心理因素

(三)挫折的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俗称心理承受力,是指一个人遭遇挫折时,能够摆脱其困扰而保持适应、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

影响挫折容忍力的因素:生理条件、个性心理品质、过去的经验与学习、对挫折的认知

(四)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1、挫折后的非理性行为

2、挫折后的理性行为

三、从业人员的自信心

(一)自信概述

1、定义: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2、自信与自卑、自负区别

(二)自信的表现

1、自信的人虚心坦诚

2、自信的人大度开放

3、自信的人勇敢果断

(三)自信心的培养

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对自己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

3、调整不现实的生活目标

4、开放自己,积极乐观与人相处

5、努力尝试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业:

1、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引发挫折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会有所不同?

3、你将采取哪些方法去面对挫折?

4、什么是自信?自信与自卑、自负有什么区别?

5、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现?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第八章 旅游服务心理

一、前台和客房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前台和客房的一般心理

1、求休息好的心理

2、求干净的心理

3、求方便的心理

4、求安全的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1、满足旅游者求休息好的心理

2、满足旅游者求干净的心理

3、满足旅游者求方便的心理

4、满足旅游者求安全的心理

5、满足旅游者求尊重的心理

二、餐厅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餐厅的一般心理

1、求食物合口味的心理

2、求快的心理

3、求食品及用具干净卫生的心理

4、求知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接待工作

1、满足旅游者求食物合口味的心理

2、满足旅游者求快的心理

3、满足旅游者求食品及用具干净卫生的心理

4、满足旅游者求知心理

5、满足旅游者求尊重的心理

三、旅游商场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商场购物的一般心理

1、求有纪念价值的心理

2、求新异的心理

3、求实用的心理

4、求知的心理

5、求尊重的心理

(二)游客购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环视——兴趣——联系——欲望——比较研究——购买(信任)——满意

(三)根据客人的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1、善于接触客人

2、做好商品展示

3、介绍商品、促进信任

4、接待好不同购买行为类型的客人

四、导游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心中的理想导游

1、旅游生活的服务员

2、游览活动的组织者

3、旅游者的朋友

(二)导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旅游者主动参与旅游活动中来

2、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安排好容易使游客感到无聊的时间

4、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发旅游者丰富的想象力

5、因人、因地制宜灵活进行导游

6、注意带好游客购物

五、服务中的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作用

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态 家长型、幼儿型、成人型

2、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平行交往、交叉交往

3、交往的原则:保持平行交往、注意引导对方采取成人型交往

(二)好感产生的因素

1、好感与第一印象

2、好感与热情

3、好感与报答作用 作业:

1、根据游客在浏览活动的心理特点,导游应注意什么问题?

2、结合实际试述三种心理状态的特点和行为模式。服务中哪些是平行交往与交叉交往?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服务中的良好第一印象、热情及报答作用的理解。

第九章 旅游者的投诉心理

一、旅游者投诉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尊重旅游者和工作不负责任两种。

1、不尊重旅游者

(1)解读旅游者态度不主动、不热情(2)不注意语言修养,冲撞旅游者(3)挖苦、辱骂旅游者(4)未经旅游者同意闯入房间

(5)拿物品给旅游者不是递而是扔或丢给旅游者(6)不尊重旅游者的风俗习惯(7)无根据地怀疑旅游者(8)影响旅游者休息

2、工作不负责任(1)工作不主动、不认真

(2)忘记或搞错了旅游者交代办理的事情(3)损坏、遗失旅游者的物品

(4)清洁卫生工作马虎,食品用具不清洁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设备损坏没有及时修好、服务收费不合理等

二、旅游者投诉心理的分析与处理原则

(一)旅游者投诉时的一般心理

1、求尊重的心理

2、求发泄的心理

3、求补偿的心理

(二)处理旅游者投诉的原则

原则:耐心倾听、弄清真相;同情客人,诚恳道歉;征求客人同意、恰当处理

1、对旅游者的投诉要耐心倾听、弄清真相,绝对不要急于辩解或反驳

2、同情客人,以诚恳的态度向旅游者道歉

3、区别不同情况,在征得旅游者同意后作出恰当的处理 作业:

1、引起旅游者投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旅游者投诉时的一般心理怎么?

3、处理旅游者投诉时应注意什么原则?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第十章 旅游者心理与旅游设施

一、旅游者的感知觉规律与旅游设施

(一)旅游者的联觉与旅游设施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旅游者的温冷觉、听觉与旅游设施

(三)错觉在旅游设施中的应用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

二、旅游者的注意、兴趣、想像作用与旅游设施

(一)注意、兴趣与旅游设施

(二)旅游者的想象作用与旅游设施 作业:

1、什么是联觉?颜色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方面影响?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错觉在旅游设施中的运用。

3、举例说明想象作用与旅游设施的联系。

第十一章 旅游管理心理

一、旅游管理者心理

(一)旅游管理人员的一般心理

1、有特殊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荣誉感。

2、有自豪感和自卑感。

(二)旅游管理模式

1、专制式的管理

2、民主式的管理

3、放任式的管理

(三)优秀旅游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1、目标指向性

2、良策发现力

3、组织沟通力

4、动机触发力

5、人才发现力

6、连锁反应力

7、自我革新力

二、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一)员工的需要

1、劳动的需要

就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劳动技术的需要

2、物质的需要

基本生活需要、物质生活耐用品的需要、精神生活耐用品的需要

3、文化、精神性的需要

学习的需要、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的需要

4、社会性需要

集体关系和政治进步的需要、发挥才能的需要、尊重和荣誉的需要

(二)调动员工积极性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掌握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

2、实行民主管理

3、开展优质服务的竞赛

4、工资和奖金的激励

5、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

6、目标管理法 作业:

1、什么是管理模式?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2、员工的心理需求怎么?简述调动员工积极性应注意的问题。

补充资料1: 旅游购物心理

第一节 旅游购物心理概述

一、旅游购物与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1、旅游购物

通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有形产品的购买行为。由于旅游购物过程中旅游者经常接受附加其上的有偿服务,所以,旅游购物也应包括旅游者对附加服务的购买。

2、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旅游购品和购物服务的能动反应。

二、旅游购物心理的结构

1、旅游购物心理过程

旅游者购物心理过程与人的其他心理过程一样,包括几乎同时开始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旅游者购物的个性心理

旅游者购物的个性心理包括旅游者购物态度、兴趣、需求、动机等。

三、旅游购物心理的特点

1、对价格的敏感性

2、对商品本身有疑虑

3、追求精神满足

4、购物指向随机性轻

四、旅游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1、国别、民族的差异

2、年龄的差异

3、性别的差异

第二节 旅游者购物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者购物需要

1、价值需要

2、审美需要

3、名优特需要

4、纪念需要

5、馈赠需要

6、追求价格合适

7、希望得到尊重

8、希望提供方便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

1、纪念动机

2、馈赠动机

3、新异动机

4、实用动机

5、求知动机

6、求趣动机

7、享受动机

第三节 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

1、文化传统

2、兴趣、爱好与情绪

3、商品本身

4、购物环境

5、购物服务

二、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对策

1、善于观察客人

2、善于接触客人

3、善于介绍展示商品

4、善于提供个性化服务

5、善于利用游客的模仿和从众心理

6、营造方便旅游者购买的条件

7、熟练的服务技能

补充资料2: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第一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概述

一、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1、旅游服务的内涵

为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旅游产品。

2、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界说

旅游者对即将接受或已经接受的旅游服务的心理反应。

二、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

1、开始阶段 期待、担心。

2、进行阶段 多元化。

3、结束阶段 回顾、总结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心理需求

1、全心全意

2、“八心”服务

全心、精心、贴心、热心、细心、耐心、真心和虚心

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心理需求

1、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需求(1)对旅游服务人员仪表与气质的要求(2)旅游服务人员对性格和情感的要求(3)旅游服务人员对意志与能力的要求

2、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艺术需求(1)对服务语言的心理要求

讲究说话艺术,注意遣词用句的语气,亲切轻松。(2)对服务时间的心理要求

要求科学、恰当地安排把握服务时间与时机。(3)对服务态度的心理要求

良好的服务态度。(4)对服务技术的心理需求

高超的服务技术。

第三篇:ie_ue_er教案_课堂讲义

11.ie üe er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他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 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省略规则。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ie,üe和ye,yue。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ie,üe和ye,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一、复习

过渡: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去拼音王国参观拼音宝宝的房间好不好?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见到拼音宝宝时要热情的给它打招呼行吗? 1.出示课件复习声母 2.出示课件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3.出示字卡复习复韵母

二、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并相机教学字母的发音。

你们真有礼貌复韵母宝宝还要带你们区它的好朋友家做客呢!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

总结:在中秋夜的晚上妈妈给儿子讲一个关于ie üe er的故事。

过渡:故事讲完了妈妈有点渴了,儿子就给妈妈端来了一杯好喝的饮料(启发学生回答“椰子汁)1.教学ie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复韵母ie,谁还记得复韵母是怎么出来的吗?指名回答 师总结发音方法,前一个音快速滑动的第二音上,先摆i的口型,快速滑动到e的口型上。

(1)自由的练读(2)指名读(3)师领读(4)开火车读(5)利用表音表形图编口诀读 A根据发音编口诀

B区分ie ei 老师喝着香甜可口的椰汁慢慢的长大了,老师小时候的衣服还能穿吗?小ie也长大了那小ie的小衣服能不能穿呀?出示课件

ie换上了大衣服名字没有变,还读ye.但是他加入了新的家庭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老师要给我们的新朋友戴上帽子了,你们还会读吗?

(1)齐读

(2)指名读

联系生活实际识记ye的四声调。

过渡:到了晚上太阳公公下山了,看谁来了,出示课件月亮 2.教学üe 生自由练读 师范读 男女生赛读 开火车读 编口诀读

正当我们和月亮姐姐玩的开心的时候üe却不见了,原来üe迷路了急得正哭呢,y听到了哭声赶紧跑来安慰,......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e以及yue的四声调。

其实今天老师还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出示大耳图图看图说话,引出er:图上画的是谁?启发学生回答“大耳朵图图”,并通过总结得到“两只耳朵er er er”

师:图上话的是什么?(大耳朵图图)图图最有名的就是他那对大耳朵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韵母er,3教学er 1观察er字形,引导学生发er的音。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同位之间互读 认读er的四声

二、多种形式认读巩固字母的正确读音

出示字卡 指名读 分组读 开火车读

三、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

老师给你们读一首好的儿歌,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奥。出示语境歌 师范读 师领读 生齐读

四、通过描红仿影学会书写字母。1做写字操 2师教学写ie 3生描红 仿影 4展示评价 生自学写üe er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跟它们打声招呼吧。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今天我们还要认识更多新朋友呢,你愿意来认识他吗?

二、教学新课,整体认读

(一)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并通过数数得到“三棵椰树ie ie ie”。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椰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ie,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开火车读拼音,适时鼓励。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图上的椰树有几棵?你能给它们编个儿歌吗?(三棵椰树ie ie ie)

师:现在老师要给我们的新朋友戴上帽子了,你能告诉我戴在谁的头上吗?(复习声调规律儿歌),指导学生反复读。

2、朗读儿歌,发现ye与ie的关系。

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你能发现什么地方老师写错了吗?(引导学生发现ie和ye的关系)。当小树叶变成了大树叶,它就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当i变成了y它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3、认读ye的四声

4比较ie和ei,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复韵母的

(二)教学复韵母ü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

1、看插图说话,引出ü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月亮”,并通过总结得到“月亮圆圆üe üe üe”。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月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üe,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开火车读拼音,适时鼓励。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图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一起编儿歌(月亮圆圆üe üe üe)

师:现在老师要给我们的新朋友戴上帽子了,你能告诉我戴在谁的头上吗?(复习声调规律儿歌),指导学生反复读。

2、其实我们的üe它也有整体认读音节哦。让老师带它出来认识一下你们!它和我们的旧朋友üe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复习ü的拼音规律)

3、认读yue的四声

(三)教学复韵母er

1、看图说话,引出er:图上画的是谁?启发学生回答“大耳朵图图”,并通过总结得到“两只耳朵er er er”

师:图上话的是什么?(大耳朵图图)图图最有名的就是他那对大耳朵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复韵母er,开火车读拼音,适时鼓励

师:现在老师要给我们的新朋友戴上帽子了,你能告诉我戴在谁的头上吗?(复习声调规律儿歌),指导学生反复读。

2、出示ér儿童 儿子 而且,ěr耳朵 耳机 鱼饵,èr第二名 一(2)班,让学生练读

3、er它是一个特殊的复韵母,它都不和声母宝宝们交朋友呢,它总是孤单单的。

4、认读er的四声

三、拼读联系,巩固读音

1、出示ie、üe、er及其四声,初步练读拼音

2、出示图片,根据图片和拼音进行拼读练习

四、回顾拼音,总结要点

指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三个新韵母和他们的注意点。

第四篇:赤壁赋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说明]以上三个目标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的理念,以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指定的。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

难点: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因此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而我将把诵读法放在首位,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逐步把握文中的意味,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怀。

2、杜威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互信作用的过程。”因此我将采用设疑与讨论相结合的过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都积极思考,互相合作探究。

3、本文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我将采用整体感知法,让学生多听、多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二)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课前预习法。

2、诵读感知法。

3、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用两课时来和学生共同解读这篇课文。【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10分钟)

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个桥梁,因此我将播放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视频朗诵,并让学生随着视频朗诵,以此来导入课文。其目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好的基调。另外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利用追溯联系法由《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一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文章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约15分钟)

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播。

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完成检测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

(三)、熟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12分钟)文章由景生情,首先写了月夜泛舟的陶醉,其次写了悲凉箫声的伤感,然后写了人生失意的悲情,继而又写了随缘而安的态度,最后写了忘情尘世的洒脱。由此让学生对文章内涵有了深刻把握,学习起来水到渠成。

(四)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5分钟)

问题: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 提示:

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

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

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诵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5分钟)

1、检查诵读。

2、展示学案。

(二)讨论探究(20分钟)

1按照三人一组探讨,分析描写意向水月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我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并给他们分工(现实中、历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指出现实中的“水月”是作者与客的欣赏之实,是一种柔和之美,感悟景之乐;历史中的“水月”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意,为的是凭吊古人,感慨苍凉之悲;哲理中的“水月”,探讨人生之须臾,体悟人生之境遇,感悟人生之乐。也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乐—悲—乐。

2再次让学生讨论哲理中的“水月”,侧重分析主客问答。让每组同学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并探讨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苏轼为什么做如此的处理?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一般会得出主和客分别代表达乐观和悲观的态度。我再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并在此讲解有关赋得特点。

(三)重难点突破(10分钟)

我将结合苏轼的感情变化,和学生一块讨论景、情、理紧密结合的巧妙之处,进而突破重点。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7分钟)

设疑:“如何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我点播,教导学生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培养他们豁达的情怀。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能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利用本次课的学习思路,自学《后赤壁赋》。

四、板书设计

写景:

欣赏风月

(景美)

议论:

凭吊古人

(情伤)

抒情:

体悟人生

(理明)

第五篇:《赤壁赋》

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前天听了三堂上《赤壁赋》的课,对其中的一堂印象很深,现稍作整理如下: 教学简录

师:苏轼写月的诗文有很多,如“明月几时有„„”,“„„一尊还酹江月”,读一读课文,找出写月的句子,就其中的一句阐述你的理解。

生:“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写出了月亮光照水面的美景。师:月亮怎么会“徘徊”呢? 生:在船上看到的。师:谁在船上? 生:苏轼和客人。师:在干什么? 生:在喝酒。

师:酒喝得正酣,醉意朦胧,又在船上,所以感到月亮在来回移动,好像跟着船在动,这是物理现象,除此之外,月亮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生:月徘徊其实是作者的心在徘徊。

师:是啊,在这被贬的黄州,只有月亮是他唯一的知己、倾述对象,从这徘徊可以看出作者淡淡的哀愁。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师:月出篇是一首爱情诗„„我不知道苏轼在那夜明月的照耀下,吟诵了多少有关月的诗歌。

生: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生:很高兴,老师从你的回答中看出你非常细心。读的时候“兮”拉长了,不过“兮”字要紧跟前一个词,与后一个词将断未断的样子。生:“美人”做何理解?

生:“美人”就是明月,是苏轼望的对象。生:“美人”是亲人,现在天各一方。生:“美人”是他的理想,不能实现。生:“美人”是圣明的君王,贤明的大臣。

师:在古代,有人把君臣关系比作夫妻关系。臣子被贬,天各一方。再往前推,有一人也爱用“美人”“兮”字,他就是屈原。所以,咀嚼“美人”一词,我们不仅感受苏轼怀瑾握瑜的情怀,还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自己与月亮长久地在一起。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就是与自然一样永存。能实现吗?这是苏轼的一种幻想,是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师:这是曹操的诗,大江淘尽多少英雄,为什么要独独提及曹操? 生:曹操在赤壁的失败和自己被贬赤壁有相似之处。

师:英雄对比,更增添了几分哀愁。知道《短歌行》的后几句吗?“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的苏轼也是无枝可依。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悲景、悲情、悲人。刚才有个同学说这话是客说的,你觉得是客说的吗? 生:是客说的,否则成了自问自答了。

师:有一种理解是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这是赋的特点。

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分析。师:从不变的角度,月亮一直还是那个月亮,终究没有增减,江水不断流去,终究没有流逝,一直奔腾不息,人生代代延续,终究无穷无尽。从变的角度,月亮有圆缺,江水有流逝,人生有尽头。苏轼的心灵在挣扎,最终不羡论驳斥了羡慕论,不仅驳斥了羡慕论,还提出了取舍论。

师总结:《赤壁赋》,让我们看到了苦闷的苏轼,心灵挣扎的苏轼,通过心灵的争斗,苏轼变得豁达。赤壁的那一轮明月让苏轼完成了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突围。

这堂课的优点:

1、切入新。找写月的句子,以此带动全篇的教学。

2、几个点抓得好,上出了特色。如对“徘徊”“美人”“曹操”的教学突破。

3、文本挖得深。这是一堂文本研读课,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意义,实际是在与苏轼对话。

4、教师对课堂掌控得好。教师自身情绪控制得好,并用深沉优美的语言进行教学。

启示:

1、大胆取舍,但要紧扣单元主题。

2、一定要抓字词以及字词背后的信息,这是把课上得有深度的前提。

3、教师自己要有独到感悟,然后要设计巧妙问题带动学生进入文本。

4、教师自己要进入文本情境,教学语言优美简练。

完善措施:

1、“客”的话题在理解全文之后提出为好,并且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理解更好。

2、情感还须有些变化,特别是最后一段“东方既白”,由月到日,形象表现苏轼突围后的愉悦感,很值得品味。

下载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9 《赤壁赋》课堂用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赋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

    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17级语文备课组 杨凤 高【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赤壁赋

    花文艳语文教案《赤壁赋》日期: 赤壁赋 教学目的: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语言运用的妙处。......

    赤壁赋范文合集

    赤壁赋赤壁赋1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

    赤壁赋

    赤壁赋知识点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相关文言句式 2、诵读研讨,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3、感悟作者旷达的精神和文中蕴含的哲理......

    赤壁赋

    3、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并思考问题 问题: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概括) 明确: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

    赤壁赋

    《赤壁赋》教案 一、导入 林语堂对苏轼的有趣评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伽修行者„„” 苏轼到底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