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探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探究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层面都出现与教学改革失调的现象,要找出不协调的原因所在,并进行失调现状分析,寻求生态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途径。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职英语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既驾驭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传承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网络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推进高职英语由传统向现代教学转变的重要途径,其中既以开放性、多样性和个性化超越传统高职英语课堂,同时在这种新旧模式的转变中,各种不和谐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失调现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英语教改中暴露出一些不协调因素,因此笔者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学生、教师及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过程
2014年4月,笔者针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英语教改中暴露的一些不协调因素,主要就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学习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运用及课堂教学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份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卷,在120名学生中发放,同时抽样访谈了10名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访谈涉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设计和教师教学能力运用情况、教学评价等问题。笔者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摩三个月,对教师课堂的PPT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学校高职英语的教学环境(教室、自主学习中心、语音室)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查阅高职英语教学的相关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对照研究。
二、调查研究
文秋芳曾经提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有以下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外部监控[1]。因此,笔者根据以上变量设计问卷。
1.学生方面
(1)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其中50%的学生想找到好工作,33%的学生想通过四六级考试,14%的学生仅仅想拿学分,3%的学生是对英语感兴趣,如图1所示。
图1
对学生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外部因素,自在动力不足。
(2)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调查
图2表明高职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态度的比例分别是:“非常喜欢”占41%,“还可以”占54%,“不喜欢”占5%。
图2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态度调查表
(3)学生元认知策略运用情况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与元认知策略有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7%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78%的学生不能自主排除无关的网页,67%的学生不知道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法,64.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如何合理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由此可知,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很好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只有部分有自觉性的学生或者自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网络环境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4)自主学习外部监控情况调查
笔者就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外部监控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外部监控认识不足,把自主学习等同于独立学习,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方面
(1)教学监控
笔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发现教师的外部监控存在问题:监控的时间不够,监控的力度也不到位。即使有的教师采取一定的监控方式,但是方式比较单一,通过和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对自主学习监控概念认识不清,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而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所需要的自主讨论法、问题中心法、反思法不被使用,所以出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
(3)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笔者就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占据前三位的分别为:从网络中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互联网来设计英语教学活动的能力、熟悉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策略的能力。调查也发现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对网络环境下文字和图像处理软件熟练程度,以及音频制作和音频剪辑的技术还不够满意,教师希望加强这方面的系统培训。
3.教学环境方面
(1)硬件
笔者所在院校在原有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又新建10个多媒体教室和自主学习中心,同时教师利用高职英语教学平台[2],以及QQ或者微信等手段开展开展教学活动。问卷显示:43.5%的学生对校园网建设比较满意,这说明学校的硬件环境初见成效。同时发现影响教改顺利实施的硬件环境:自主学习中心机器设备陈旧、缺乏系统维护、网络教学硬件不足。
(2)软件
笔者所在院校现在实施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但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形成性评价方面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失调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点:学生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不完善、缺乏职业信息素养、自主学习效果不佳(动机偏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元认知策略缺失,自主学习外部监控缺失);教师方面:教学信念缺失,信息素养和教改实施不匹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技术不相符(多媒体技术掌握熟练程度不够、大学英语教师对PPT的依赖性[3],削弱教学效果,教师不会尝试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方面,学校网速慢、机器不稳定、自主学习中心的设备出现故障老化,图书馆等共享设施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价不稳定。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需要探索更多个性化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5-46.[2]戈玲玲.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及其教学[J].外语界,2015(7):45-46.[3]洪卫.高校外语课堂中PPT课件依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外语界,2015(7):45-46.基金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课题(RJ201409)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文章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局域网为依托,构建数学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实施网络教学,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是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切实搞好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数学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校园,课堂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网络教学则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方便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一、网络环境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般功能
1、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好奇,喜欢上网,而网络环境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网络环境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也非常好,那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系统的功能,学生可随时电子举手提问,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从“复制型”、“消极型”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将练习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或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数学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可以及时形成课堂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所谓纵向统计,即对每个学生做题情况时进行统计,出现在每个学生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性循环;所谓横向统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现主机对终端的时时控制和统计,收集每个学生对每道练习题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对全班课堂练习从总人数、登入数、一次性做对人数、正确率四个方面进行总评价,从而,取得学生对各题目所做情况的真实反馈及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时时进行个别辅导或全班讲评。
5、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具有最优化资源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融教法和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使之可以任意调用,重复使用,因此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精讲多练,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机对话的功能,从动画、图表、帮助解答等各处入手,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可以使学生快速灵活获取数学信息。而且网络下的环境可以提供真正意义的情景(大容量、超媒体)、协作(交互性)、会话(实时聊天系统、人机对话、BBS论坛)和意义建构(知识网络),在同一时空可进行高、中、低多层次非线性的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不同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更接近生活的现实,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响应了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号召。
二、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要求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必然
1、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课程目标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深刻揭示数学本质,“要讲推理,要讲道理”,突出算法在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对这些源于技术的变化应付自如,这一切的实施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一部分。
2、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程是国际趋势
在2002年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认识计算机的只能画图、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法国新的课程中提出: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教学中去,并且申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怎么上?上什么?其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文科比较容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而理科不适合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数学就更难进行。我们却不这样认为,文科有文科优势,理科有理科的特点,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此做一些总结,并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教与学的主要模式
我们主要研究了: “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等问题。在积极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
(一)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提出:知识具有两个不同的基本形态:一是知识的科学形态。这一形态通常是从上而下的形式,也就是说它从概念定义、公理或命题出发,然后是定理证明的展开,再后才是例证或别的讨论。知识的另一形态是教育形态。这一形态的知识形式用于教学或普及科学知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寻求例证,再从例证中寻求定理证明的途径。在所有这些过程基本完成之后再回到知识的科学形态。作为以公理体系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数学学科来说,采用第二种形态来展现知识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也提出: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因此我们认为,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最主要的形式。它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教师的讲课上。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充分的人机互动、人—机—人的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教学超越学校与社区的限制,志趣相同的学习者容易形成讨论团体,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批判思考与激荡论辩,共同建构知识。在此意义上,教、学难分;师、生难分。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应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并采用不同的形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结合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1、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数学实验,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几何画板”软件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问和解析几何问题方面由着独特的优势。它为做“数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这类课上,一开始由老师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协作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或指导。再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自(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培养他们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几何画板》软件比较适合处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处理代数中的函数问题。
2、利用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数学软件多种多样,每种软件都有自已的长处当然也有不足。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软件。《几何画板》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动态功能和易操作性是其他软件所不能比的,但是它在处理代数问题时就有点不足。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我们学习了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来处理代数问题和立几问题。
Mathcad是一种数学辅助设计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数值运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代数运算以及绘制二维或三维图形;Maple V 提供了一整套问题解决的数学环境,它支持广泛、大量的数学操作如:数值分析、符号代数、图形图像。它有2700多个强大的函数,用它可以解决从简单算术到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问题。Maple提供交互式的数学可视化环境,提供以日常数学表达为基础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文档处理工具、全功能编程语言;
Poly软件是一个探究和构建复杂几何体的共享软件,利用该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熟练地操作、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多面体。显示操作者选择的多面体,按鼠标左键任意方向拖动鼠标,图示多面体均按鼠标方向呈立体三维模式转动,转动的速度与拖动的速度相关。用它进行立体几方面的探究非常方便。
处理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数学软件不同,所处理的数学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选择使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因为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优势。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由老师选择探究目标,学生个人或是小组应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然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或是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得出相知的结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拓展,从而给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再由学生探究,如此循环,使研究的问题不断深入。
(二)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课程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应反映数学的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的这些要求,尝试进行了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史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由于数学史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研究性学习。
(三)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网络环境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非常好的形式。然而,数学不同于文科类学科,它不是单纯的知识性的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结合大量的运算和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活动,这就使得数学的网络学习不同于文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觉得可以把数学软件和网络相结合,即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使学生在浏览网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这样把网页和数学软件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操作模式就不用我多说了。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于知识性的探究问题,比如说数学中的数学史问题,悖论问题,杨辉三角等知识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在应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加入了数学软件,使数学软件和WEBQUEST有机的相结合,这使得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提高,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四、几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形式:
1、利用数学软件在网络平台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或是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或是两种者兼而有之。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由老师选择一个课题,给出探究目标,然后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当学生完成一个探究目标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把问题引入纵深从而给出下一个研究的目标。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数学软件的强大的作图和计算功能,去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实现或不易实现的问题,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它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较深,能力要求较强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由于数学软件的功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根据所选内容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如果是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和解析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选用处理几何功能较强的几何画板软件来做;如果是研究代数问题,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等问题时,我们可选用处理代数运算功能强的MATHCAD软件;如果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我们可选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有优势的POLY软件。
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它要求老师要非常熟悉各种数学软件的功能,要会使用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同时它还要求学生对所选用的数学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会简单的使用这一软件,如果学生没有基础,老师在上课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所以老师在选用这一模式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拓展型的数学教学。它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强大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它的不足是适用的范围太小,可以选用的课题不多,而且不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3、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即要利用网上的强大的资源又要进行数学探究的数学问题,它综合了1、2两种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它的不足是,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要能做网站。
五、网络环境与数学教学需要有机整合
(一)网络环境下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深刻影响,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和制约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克服了时空障碍,成了现代教育的趋向。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解、操练和输出三个环节,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往往以教材为纲要,在课堂中以口授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强调知识对学生的输入。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忽视学生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课后知识的巩固性。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情况正在逐步地改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太多激情。利用多媒体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小组形式讨论,若有困难,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化,真正为教师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同时创设出了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热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创设出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在课堂上完成有时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例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借助模型讲解,学生想象认识几何体和理解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同时也让学生走进立体几何,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制做课本中的几何体,使点、线、面动起来。如:学生在学习旋转体结构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制作圆柱体、圆锥体、,在制作中学生建立了较强的空间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几何体的构造及生成过程,这些过程如同让学生真正地进入了立体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作的几何体,了解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找出了有关体积、侧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学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还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如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向发展。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学策略应适应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有效地吻合学生学习、认识思维的过程和特征。只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就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
(二)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1、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建议 存在的不足: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制约了探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在利用软件进行数学实验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些(或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概念,是否还能进行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待探讨。
(2)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制约了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 尽管在高一年级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薄弱极大地削减了他们通过网络开展研究、交流、发表心得的效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上花去大量的时间,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反而被冲淡。此外,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个别差异也较大,因此,如何才能保证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是今后重点考虑的现实问题。(3)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了这类模式的推广
纵观利用网络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会话讨论等都展开得比较充分,但对协作研究得还不多,如何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或目标,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老师自身的能力问题,使得教学设计不能顺利的完成,或是设计的问题不适合探究等,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不能广泛的进行。(4)如何评价
对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完整科学的分析评价,这始终是一个难题,所有这些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建议:(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2)、教师要学习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要了解各种常用数学软件的功能、特点和适用的范围,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用合适的数学软件。(3)、建议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教给学生常用数学软件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
2、对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是指教学法的形式研究。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导入法等等都是一些特定的教学模式,我们上面所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大多数模式化研究都强调教学的形式可能对于教学效果发生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显然是不客观的。形式可能会发生作用,但是形式是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水平而发生作用的。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学思想与教师能力可能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结合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教育目标和非形式化数学的含意,我们认为教学的非模式化研究并不是不要教学模式,而是不要刻意地追求某些教学模式,更不要从形式上套用一个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由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从数学出发研究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立足点,以“发现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尽可能地淡化数学的模式化和教学的模式化。
数学网络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沿用传统的考核测试标准,这有待于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可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0,2 [2]杨开城,协作学习与Web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2001年中美教育交流大会发言稿 [3]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2000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6;
[4]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2期。[5]柳栋:《网络教学的定义》,惟存教育,[7]熊艰,陈博政,吴连发,余杰《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3.7 [8]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 [9]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0]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http://202.112.88.32/论著选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1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1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http://;
[14]张奠宙,李士崎主编,张广祥著,数学中的问题探究; [15]黄荣金,《动态几何软件学习环境下的几何教学》,数学教学,2003年第10期。[16]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12
第三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网络是近年来介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越来越受到小学英语师生欢迎的一个新的教学因素,它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小学英语课堂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化教学及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络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但网络这种媒体对于学生可以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得从印刷英语课本中无法获得的海量的知识。同时,网络英语教学又是更深一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更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文化特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是被国外学者称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此,笔者通过几次有益的网络英语教学尝试,并与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较,想来谈一谈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培养了学生多项交互协作能力
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调动了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一)、人机交互
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CAI的一对一的特点,能使学生总是处在不断的理解中,计算机总是在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按每个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路线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步调和游戏来学习有关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Clothes》这堂网络课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网站。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登陆自由点击,选择合适的游戏来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丰富多样的游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有着重训练发音的,有重点掌握书写的,有联系句型生活实际的„„学生按照自身水平,有易至难,层层深入,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边做边玩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网页中色彩鲜艳的卡通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二)、生生协作
在网络英语课的教学中,学生之间互动协作能力的培养,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知识内容的接受水平有着不同。因此,通过网络创设多种情景任务,然后由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完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Do you like„?》这一网络课,教师设计了很多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环节。例如,给小猴子涂上颜色,并口头描述说一说,以及通过询问伙伴对物品的喜好来拖动货架上的物品完成对话„„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氛围,学生兴致很高,不但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新单词进行了操练,逐步也有学生将以前所学的旧知带到交流中来,全部的学生都活跃了起来。不再是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寻找伙伴来学习,对语言交流有障碍的小朋友也可以通过自主寻找小老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网络,小组互助,使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中的分工与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共同生活(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求知(learn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发展(learn to be),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语言学习的本身。
(三)、师生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同时,教师教师可以在学生自由操练时,通过实时监控以及下位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教学的遗漏点,并及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弥补、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问题。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古人云:好学不如善学,善学不如乐学。使用网络是一种好方法。由于声、光、形、色、图的特殊作用,易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学生能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愉快地完成任务。
(一)、激发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表明:人的感知对刺激的表现为:视觉占95%,听觉占10%,其他占5%。由此可见,视觉在人的感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网络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方式,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脑两半球都激活起来,从而克服短时记忆的局限,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英语教学,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图像、色彩、音调的艺术美来增强教学美,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无形的的科学理论同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法来体现教学,运用音乐效果来进行艺术渲染,所以可使课堂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二)、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心理学认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所以对活动的重大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被精致的网页所吸引,就能很快进入网页创设的情境,认真的完成每一个交给的任务,轻松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网络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加英语语感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一)、学习策略方面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合作创造、作研究,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得到反馈,以帮助他们调控学习,并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在《Clothes》一课中,学生还可以自己通过链接,上到互联网中,了解有关衣服形成发展,以及古今中外的历史,扩充了很多单纯在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在课后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们都说网络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新途径好办法,并表示要经常上网查资料,与外国小朋友用英语聊天和互发E-mail。
(二)、文化策略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它提倡的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掌握学习进度的方式。网页的形式以文本、图表、游戏为主,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可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意识的培养往往就是通过教材、教师的语言、教室的布置和有限的音像资料等,但一旦有了网络学生们身处的就不止是一间教室,而是一个五彩缤纷世界。网页中提供的“知识王国、世界大看台、智力冲浪”等栏目扩大了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有益于加深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
网络引进教育教学,有目共睹的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它只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为人师表,这是通过教师的一定行为和对学生的引导、约束来完成的,计算机是不能完成的。正如IBM总裁郭士纳所说:“网络确实是有用的工具,但它不能取代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好老师,也不能取代给子女支持的家长,更不 能取代学校高水平的行政人员。”这也就更为老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一个能顺应时代的好老师不仅要加强英语能力,还要广泛地涉猎相关学科,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二)、操作技能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师生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加强网络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过于直观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大特点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若使用不当,回降低思考难度,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过于生动的操练游戏,往往会让学生在重视了动手操作的同时,忽视了动口的训练。
(四)、个性发展与协作能力的主次关系
网络教学很大程度是偏向于个体自主寻找资料,寻求更好的更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而目前的网络教学从学生自身水平出发,仍处于一种半模拟的合作网络教学形式。多半是采用三人一小组共同操作电脑来获取信息及网络资源。这样则偏向于发展集体合作能力。如何更好的在合作的同时突出个性的发展,仍然是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五)、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和高尚情操的形成
网络的形形色色的信息,跨文化的传播,使媒体文化的价值观念倾斜,容易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使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冲突并导致失衡。网络的世界是完全开放的,学生缺乏选择与辨别的能力,这样就更加要求老师有很强的驾驭引导能力,使得网络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
毋需置疑,Internet凭借其浩瀚如海的信息优势和丰富多姿的信息展示方式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给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英语教学模式带来诱惑无比的挑战。相信凭借我们在Internet上的语言优势,我们的英语课堂一定会更具有科技性、高信息输出性和生动性。因此,我们坚信,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改革潮流,一个完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时代离我们一定不会太远。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
浅析网络环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媒体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对于网络更是兴趣盎然,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
一、网络环境下,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例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中,我通过课件将学生非常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课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丢失的物品周围的脚印,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了什么是周长,整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网络环境下,创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被动的教育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出,使互动式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借助计算机,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在这种互动活动模式下,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
例如:“简单的数据整理”这节课是最简单的统计知识,也是即将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统计知识在小学阶段由浅入深,为了让学生了解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统计的作用,渗透统计的思想。首先在课前,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的数据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哪些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向网络信息技术求援,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或调用学习网站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然后在课上,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信息、整理信息;接着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发布信息;最后让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中实践应用、反馈评价、创作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网络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课内发布信息、课后拓展延伸三个学习层面,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又如:在数学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利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的教学环节,许多学生拼出了有创意的作品,如:海上钻石、行进的小人、开放的花朵等等,为了在全班展示这些优秀的作品,我利用了软件中“屏幕广播”的功能,把学生的创意作品逐一调出一一进行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并广播到学生电脑上,实现资源共享。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灵活地对学生在电脑上做的练习进行评点批改;也可以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远程控制”功能或“语音对讲”功能,悄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是网络的优势。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在机房里往往好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通过“屏幕肃静”功能,使大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老师身上。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要求回答问题,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很快捷地发现举手的学生。这些功能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更加的有序,管理更加灵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经受着巨大冲击。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活跃。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要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狐”等中文搜索引擎搜集与圆相关的资料,结果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大量资料,我引导他们从资料中认真进行筛选,最后形成了“研究圆的科学家”、“圆周率的知识”、“生活中圆的图片”几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用绘图工具画出一些图形,这样他们的软件使用水平和绘画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网络资源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游戏性的练习中,由于虚拟了一定的场景和情节,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购物》一课时,使用了一个“虚拟购物”的网络课件,给学生定额的虚拟货币和信用卡,让他们去商店购买学习用品,购物时他们可以选择各种质量和价格的商品,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最后师生一起来评一评“谁的东西价廉物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市场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四、网络环境下,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个生动的个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独特性,导致了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的不断变革。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要承认的是:学具和教具由于可以直接动手操作,所以学生都比较喜欢,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许多教学中涉及到的学具教具很难准备,在网络环境下,用二维或三维的物体图形来代替教具和学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灵活拖动课件中的物体图片来进行摆放,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来研究几何形体,这就是网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用语言交流,媒体单一,学生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被动的掌握知识;而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究,自主掌握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有限,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理解也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由于高速上网,全球漫游,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知识的建构基础就非常宽广,从而更能透彻的掌握教学难点。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通过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它的平面图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正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三角形,学生在剪剪、拼拼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当个别学生感到困难时,点击“帮助”按钮,电脑会做出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网络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应用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宋洛中心学校:周子静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将新课程与网络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络技术帮助我们突破教材的束缚,推动自主学习。
2001年,我校在高密率先建起了校园网络,为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展示材料及时、直观、生动的特点,不仅能有效的突破课本内容的时空局限,克服内容过于精悍的特点,而且便于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
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设计了一道“课外议论”思考题:“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拘泥于课本要求,而是设计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千古一帝,谁为最》,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评出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图书室中有限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精通电脑、技术熟练的同学,课余时间在互联网、我市的康成网(192.168.0.100)和我校的校园网(192.168.48.2)上查询,技术差点的同学缠着父母、哥哥、姐姐帮着查找。有些同学还利用康成网“网上论坛”栏目与本市的许多同学建立联系,进行网上探讨,发E—mail求教于历史专家。几天时间,下载收集了大量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专家评说等),主要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乾隆帝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些皇帝的是非功过,并结合现代史学界的新观点,1 评出了自己心中的“千古一帝”。谁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学到了活的、真正的历史。
二、网络技术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创设了便于合作学习的舞台。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相互合作中探幽寻微,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设计了一个“课外学史”的探究问题:“从当地用茶习惯的调查中,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哪几个茶叶的种类?有哪些名牌产品?不同的人群、饮茶的品种、质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五个探究主题:
1、茶的种类
2、饮茶方法
3、茶的历史
4、沏茶工序
5、茶与健康。
我提出明确要求:
1、自愿结合,分成五个小组,各自选一项调查主题。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随时整理获得的材料,撰写探究报告。
3、报告写完后,由全组同学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行修改,直到完善为止,其中要溶汇每一个同学的探究成果。
4、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五个小组撰写的探究报告进行评定,选出最好的两篇,进行表彰奖励,张贴在宣传栏中。
活动中,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查阅书籍资料;有的学生走访了商店、茶馆、茶店经理、饮茶爱好者;更多同学从互联网(如:file://A:中国茶文化2.filesright3.htm)、康成网、学校资源库中下载了大量资料:《说茶·饮茶》《生活茶艺》《说茶》《中国茶疗》《中国茶饮》《中国茶馆》《中国茶韵》《中国茶典》《茶的故事》《实用饮料调制》等等。有些小组还将自己获得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小组,共享探究成果。还有些小组内部之间做了明确的分工:有查阅图书的,有上网下载的,有专门负责向语文老师求教如何写探究报告的。同学们将查阅的资料用16K纸打印出来,有的竟达到几十页,近10万 字。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将获得的所有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撰写成探究报告。
附:探究报告一例
探究时间:2003年4月8日——4月23日 探究主题:沏茶工序
组 长:韩雪 副组长:张瑜
成 员:王田甜 潘晓琳 刘振 姜娜 潘琪 葛文卿
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中,韩雪和潘晓琳两位同学家中有电脑,我们的探究过程主要在他们家中进行;葛文卿同学的妈妈是一位高中教师,妈妈与她一起进行了探究活动。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探究总结:本次活动,不仅使我们知道中国人的饮茶很有讲究,程序复杂,了解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而且使我们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还学会了写探究报告。我们相信,我们的作品是最优秀的。
这篇探究报告,凝聚了每一位同学的劳动成果,是同学们合作学习的一份最成功的答卷。经过评比,它被选为优秀作品,成为探究学习的杰作。
三、网络技术便利了开发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资源补充、完善新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高密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在学习初一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一课时,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的功绩,我补充了经学大师郑玄的材料。利用星期天与学生一起来到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进行了采风,实地考察了《郑公祠》,访问了管理者,了解到郑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拍摄了许多关于郑玄的资料。回校后,我指导几个同学将其制成课件(名为《追踪郑玄》),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让所有同学通过校园网欣赏浏览,了解郑玄的生平业绩,从而加深了对汉武帝功绩的认识。这次采风,学生还了解到我市著名的民办学校“康成中学”的“康成”二字即取自“郑玄”的字“康成”,进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资源,懂得了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在生活中的道理,四、网络技术丰富了评价学生的手段。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习、生的学习”。我将此理念融与多媒体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口头测验与纸笔测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这两种形式已逐渐显出很大的弊端。一提考试,学生就头痛;一看到成绩,有些同学就表现出很大的对抗情绪。而将要测验的知识点制成课件,用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吸引了学生注意 力,还便于教师及时反馈结果。我校资源库里有丰富的历史素材,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调取资料、分组命题、自编试卷、自评自练,使历史评价与探究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二)、新课程的互动性,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脑子里装满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大部分问题在课堂上难以解决。于是我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告诉每个班的学生,也要求每个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要求学生将疑难问题及时发送到老师的信箱,课后再查阅老师的回复。许多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例如:
1、丝绸之路现在还在吗?
2、曹操是英雄,还是白脸奸贼?
3、袁世凯称帝之前为什么要推行“尊孔复古”运动?
4、国民党既然是反动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联合它?
5、毛泽东是怎样指挥红军打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围剿的?
6、蒋介石有没有功绩?对这些问题,我通过E—mail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例如:对第五个问题,我是这样回复的:
王露露同学: 你好!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毛泽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将山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正确的作战原则: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故而粉碎了前三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强令红军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可见,在当时,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地战术打击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唯一方法。
你这种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令老师很高兴,希望你将这个问题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对老师的回复,有些同学感到不满足,还通过校园“网上论坛”、发电子邮件与我进行交流。这种网上交流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还测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谓一举三得。网络技术的发展,盘活了教育资源,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与生活,便利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网络资源,让网络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工具,而不能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