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柱、球的认识教学设计(三)
圆柱、球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球的认识。(教材第24页的例2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球这些 图形。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圆柱、球。
教学用具 一些圆柱体、球的实物。(如:乒乓球、皮球、硬币、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有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请一名同学把它们捡出来,各放一堆。学生捡完后,大家验证。
二、揭示课题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长方体、正方体形状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形状,如:易拉罐、乒乓球、水桶等。那么这些是什么形状?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三、教学新课
1.圆柱体的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罐头盒、圆木棒、笛子实物,问:
“这些是什么形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些都是圆柱体,板书:圆柱体。
让学生读题两遍。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面,这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大小一样吗?整个圆柱上下粗细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面,且大小一样。
教师取出一个硬币,让学生观察后问:
“这枚硬币是什么形状?”有的可能答圆,有的答圆柱。
让说圆柱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面,且大小相等。)
2.球体的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乒乓球、皮球、排球、玻璃珠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后,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说明:这些乒乓球、皮球、排球、玻璃珠,整个形体都是圆圆的,我们把它叫做球。板书:球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球,摸一摸球的形状,并回答球上没有平平的面。
3.比较圆柱体和球体。
教师将圆柱体图从圆柱体实物图中抽象出来。让学生知道圆柱实物画成图后的样子。
再拿一个装有圆柱体和球的盒子,让学生把圆柱体和球分别挑出来。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题目。
先让学生明确题意,再画线把实物图和中间的有关形体连起来。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鞋盒和灯泡跟哪个图连线?为什么?”
2.练习七的第6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积木,摆像形物品。告诉学生可以参考练习七的第9题。
4.做练习七的第8题。
用圆柱体画图。教师先让学生回答,圆柱体的圆面在哪里?然后指导学生用圆柱体画图。强调指出:一定要用左手把圆柱体按紧,再用笔沿着圆面的边沿画一圈,就得一个圆。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圆柱体上下两个圆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整个圆柱上下的粗细是一样的。)球是什么样的?(球上没有平平的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七的第10题。
第二篇:圆柱、球的认识教学设计(一)范文
圆柱 球
整体感知
圆柱和球是不同的两个物体,小学不讲定义,不讲本质特征,只有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从直观上认识,从中“悟”出一些感知,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球的曲面学生亲自摸一摸,亲自体会,使学生的感知不断丰富、扩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表象为建立圆柱和球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通过圆的平面图形与球的立体图形的区别,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亲自滚动圆柱和球,使学生明白滚动的方向不同是因为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感知圆柱和圆的特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第6~10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观认识圆柱体和球。
2.能正确辨认圆柱体和球。
(二)能力训练点
1.由实物——实物图——几何图形,会辨认和区别不同的物体。
2.通过操作形成表象,初步建立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会比较、分析,正确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形物体、球、实物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投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说出它们的名称。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指出它们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略)
2.认识圆柱:
(1)出示圆柱实物,指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板书:圆柱。
(2)启发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圆柱摆在桌面上。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有什么感觉?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做法,让学生讲一讲。教师点拨:
学生:用双手握住圆柱上下摸,感觉到圆柱是直直的、圆圆的。
学生: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感觉是平平的。
学生: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学生:我用铅笔把一个面画下来,是一个圆,把另一个面放在圆上,我发现两个圆同样大。
教师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学生,自己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启发其他同学,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汇报:
圆柱上下是直直的、圆圆的。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每个面都是一个圆形,它们的大小一样。
(4)请同学们将圆柱平放在桌子上,拨动它,圆柱会怎么样?
学生:可以轱辘。
学生:可以滚。
教师提示:我们在数学上叫做滚动。可以怎样滚动,互相交流一下。汇报时教师边提示边演示,这样叫来,这样叫回去,想一想可以怎样滚动?
(5)每个学生出示实物,说一说你们看到的圆柱是什么样的?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两个面都是圆,大小一样,圆柱可以来回滚动。
(6)认识和辨别:
①出示一些实物,指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②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7)出示实物图,说明今后见到这样的图形形状就是圆柱。
3.认识球。
(1)引导学生拿出一个球,学生互相检查。
(2)教师出示球,说明只要形状是这样的物体就是球。
(3)互相观察,摸一摸、滚动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没有平平的面。
学生:圆圆的。
学生: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
(4)出示实物图,对照球(实物)、圆形,引导学生议论。球与圆形有什么不同?
(5)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球。
(6)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投影)学生连线。
2.练习七第6题。
3.出示立体图形,指出它们的形状。
4.游戏:在装有各种立体图形的袋子里,按指令要求摸出立体图形。
5.练习七第7、8题。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圆柱和球。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0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篇:圆柱、球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圆柱、球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球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柱、球,能正确地辨认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
长方体有()号;正方体有()号;长方形有()号。
(订正;(2、8)(1、6)(4、7)
(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等。
(3)下图是什么图形?摸一摸有什么特点?
(这是圆形,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2.新授课。
(1)教学圆柱体的认识。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如下面这些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
这是圆柱体,(在图的右边板书:圆柱体)请同学们观察圆柱体,它有什么特征?(上下两个面是圆的。)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上下两个面的大小怎么样呢?教师拆开一个圆柱体,把上下两个圆形重合,使学生观察后得出,圆柱的上下两个圆大小一样。
请同学说一说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2)教学球的认识。
你知道下图这些是什么形状的吗?(球,同时在右图旁板书)
请同学们摸一摸,球上有平平的面吗?
(3)“做一做”哪些东西的形状是圆柱?哪些东西的形状是
球?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1号水桶不是圆柱体?2号水桶为什么是?
(1号水桶上下两面虽然是圆形,但大小不一样。)
3.巩固练习。
(1)下面物品的形状,是圆柱的画“√”,是球的画“△”。
()()()()()()
(订正:(√)()(△)()(△)(√)
(2)圆有()个,球有()个,圆柱体有()个。
(订正:圆有2个,球有2个,圆柱体有3个)
(3)连线。
(订正:长方体有2、7、9;正方体有5、6、10;球有1、8、12;圆柱体有3、4、11。)
四、提高练习。
数一数有()个长方体,()个正方体,()个圆柱体,()个球。
(订正:有(4)个长方体,有(4)个正方体,有(6)个圆柱体有(4)个球。)
5.布置作业。(略)
第四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 刘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张绪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一个圆柱实物.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几何体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生]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列举现实中的实例.
[师]那同学们看下面的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使用投影仪放映图片:圆柱电池、蜡烛、岗亭等)
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上面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二、讲授新知
1.认识圆柱
[师]从上面的图形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生甲]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生乙]上下两面中间类似个桶状.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它们就类似这样的图形:
[师]归纳出这样的图形,我们就称为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
2.圆柱的组成
[师]观察圆柱,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学生观察,思考.
[生丙]上下两个面
[生丁]两面之间是个曲面.
教师活动,拿着实物给学生演示圆柱的各组成部分: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特征
学生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观察、动手:
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②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③用双手摸侧面.
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想一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现在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把圆柱把地面剪下来,然后沿侧面剪开,然后把它展开.
[生]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师]那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继续探究.
教师总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3.用硬纸作一个圆柱,然后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一、导入 圆柱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
二、新课
三、练习
圆柱:
圆柱的组成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主要内容是对圆柱的初步认识以及圆柱的组成与特征,教学时首先通过学生以前所学的几何体导入课题,再通过实物展示得出圆柱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圆柱的特征,以及动手实验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一些关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教 学 反 思
侯小国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
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授之以渔
侯小国
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述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渔夫的苦恼不正是我的苦恼吗!为什么我认真地备课,辛辛苦苦
地上课,教学重难点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却不领情呢?新课程标准为我指明了方向。英语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有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中西方文化差异、健康的人生观、终身学习等,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今后教学我主要从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
一、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
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自己学习策略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这就是“授人以渔,终身得鱼”的道理吧!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顺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前进,他们才会不自觉地坚持走下去。就像人类需要改善居住的环境,大的房子活动空间就大,就更加舒适、自由。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更喜欢无拘无束。
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学生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不知不觉地感知和操练。例如: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本来是勤学好问的。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4、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不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和别人商议、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为他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保障。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死抓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将来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给掌心的沙子留点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学习心 得
侯小国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感慨颇深。我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深刻反省,深入反思。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师德师风推进年整改活动中,认真做好师德心得体会、学习阶段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工作。并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起良好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然而,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1.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教育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改进。2.教育事业不够坚定,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放手地开展工作。3.对学生的思想及原有素质等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在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上不能得心应手。
4.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不够。5.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自身的素质建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不足,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归结为: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自主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在生活与事业中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过多强调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等问题,虽然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认为不够坚定。
三、整改措施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特为自己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1.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技能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反展步伐。要做好这一点,我必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更好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学以致用。
2.教育思想方面
在开展师德师风推进年活动之前,我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够彻底,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存在“教书匠”的自我称谓。既然学习了教师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我就应该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一定会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进一步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3.师生情感方面
一位成功的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融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人格保持尊重,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平时注重心灵的沟通,让我和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身心愉悦、心灵舒展。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时刻做到关心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因材施教。
4.自身方面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业务不精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我会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学高为师,终身学习,时刻受教。
5.“德”“风”方面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仪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今后的教育事业当中,我会注重自己的素质培养,真正做好学生的楷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内外在兼修,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的来说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把学生、学校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端正的行为作风,给学生、给社会做个良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