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花雨》(四年级上册)教案
《桂花雨》(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悟并体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4、初步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就是多朗读、多感悟、多体验多想象。即要在品味文字、想象情景、感情朗读中去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的滋味。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让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摇花的乐,更要感受思乡的“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认识作者
1、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故乡的桂花雨》改编的课文。师板书:桂花雨。
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台湾,后来定居在美国。在她的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1、拼读词语:
(糕)饼(尤)其 新(鲜)(即)时(吩)咐 挑(拣)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准确理解“尤其”、“吩咐”、“挑拣”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香、乐、美、甜等)
三、阅读课文第一节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1、重点引导:作者喜欢桂花树的姿态、不喜欢桂花树满树的叶子;不喜欢细小花朵,但喜欢它迷人的香味儿。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反衬手法)
2、朗读体会。重点读好“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
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补充资料: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师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出示: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桂花之“香”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重点引导:
⑴我们平时写花“香”,一般都用“飘”字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水”看得见,也摸得着,“香味”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用“浸”字呢?
⑵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⑶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感受摇花之“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2、出示句子:
⑴“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为什么“我”老是缠着母亲?引导学生体验“我”内心的急切、欢喜。
⑵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重点: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桂花飘落的情景,通过表演“摇桂花”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鲜活的场景,体验摇花的快乐。着力点“使劲地摇”和大声就“喊”。
3、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
4、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5、重点解读父亲的诗:引导学生想象;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多甜啊!)
6、读第四自然段,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四、体验思乡之 “情”
师: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桂花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师饱含深情的范读(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你想说什么?
(母亲话中思想之情溢于言表,在母亲心里,始终惦念着家乡,家乡的一切。家乡的桂花,给全家人生活的快乐、香甜和回忆。)
师: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啊!
母亲对家乡的桂花这样的眷念和思想,其实对于“我”——一个常年漂泊他乡,年纪大了,也是多么的思念啊!多么想叶落归根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每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的时候,琦君又会梦见什么呢?读最后一段。
师: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她在《烟愁》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配乐逐行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师:为了寻根,琦君在2001年又回到故乡——浙江永嘉,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泪水涟涟。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2006年6月琦君离开人世,享年90岁。
第二篇:四年级桂花雨教案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重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诗句:
嫦娥云裳舞月疆,不羡神仙慕鸳鸯。倚栏却闻别来味,原是桂花万里香。--《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杨万里《丛桂》 问:以上诗句都是写什么?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这篇文章,看看她笔下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强调读音字形:
即时 沉浸 糕饼 笨笨拙拙口占一绝(不打草稿,随口说出一首绝句)多音字:云脚长.zhang毛,另有读音chang,长短
和.huo(四声)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lu
和huo(四声):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另有he二声/hu/huo二声/he四声。轻声读音:新鲜 吩咐 ..
区分:拣捡
我从地上 __ 起一块石头。(拾起)
我从石头中 __ 出一块中国石。(挑选)
让学生说说写“拣”时应注意哪些细节。
2.齐读、赛读。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随时正音,读通顺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树的具体段落。(第一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回答问题:作者喜欢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比较手法,突出桂花树的与众不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课文找出描写“摇桂花”的具体段落(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摇花乐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什么顺序:开始——过程——结束)
前——时——后
有什么好处?可以让读者清楚地明白写的是什么,条理清晰
引申:在作文时,按此顺序,按照故事的发展情节展开写作,显得很有条理
(2)摇花前(板书)
读描写“摇花前”部分的课文,找出描写“我”盼望摇桂花时心情迫切的句子。 “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理解“缠”,反复读,体会我当时缠着母亲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3)摇桂花
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找出描写摇桂花时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我”的心情怎样? 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乐)再读,考虑“我”是怎样摇的?(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
树使劲地摇。)(板书:摇桂花).
找出描写摇桂花的动词,这一系列动作,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抓住这些东动作进行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摇桂花时欢乐的心情。看着桂花纷纷落下,“我”又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是真的下雨吗?不是真的雨,那是什么雨?(桂花雨,点题)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桂花雨”落到我身上时的情景及我的感受。
(5)摇花后
桂花摇下来了,全家人的都有怎样不同的表现?读课文找出写摇落桂花后家人表现的句子。 母亲——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回忆意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诗中,反复读,体会家人的快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讨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学生说一说。(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3)指导朗读,体会人和年丰的情景,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桂花只开一季,可为什么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
花香里?(“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喝的茶种有桂花香,吃的糕饼中有桂花香,所以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生(指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2)“桂花香”
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哪个词和哪个字能表现桂花香?(香飘十里 浸)
师:我们一般说什么的时候用浸?生:水,液体的东西
师:对呀,一般是物体浸在水中液体中,因为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桂花的香气看得见摸得着吗? 生:不能。
师:对呀,不能。那现在这里用一个“浸”字呢?生:感觉像泡在香水中。
师:好,那“浸”字的效果就是什么呢?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桂花香气具体化、形象化,使香气变得可见可触。
指导朗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5、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几十年过去了,摇桂花的乐趣还深深地铭刻在“我”和家人的心里,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指名朗读)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这说明了什么?(作者的思乡情/依然对家乡念念不忘)(板书:思乡情)
(3)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呢?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 母亲说的这句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感情?(母亲浓浓的思乡情,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桂是故乡香”)
(4)我们也带着思乡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5)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因为它带给我的是童年时代的无限乐趣和魂牵梦萦的故乡记忆以及离开家乡后的无尽乡愁。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当桂花雨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下面请大家美美地再读课题《桂花雨》。
六、作业
课后复习生字词,读读写写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篇二
【设计理念】
海德格尔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诗。”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华,思的表达,尤其是《桂花雨》这类抒情散文,更是蕴含着无限诗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的“诗”,一方面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绽放、闪光或者激荡的语文课堂的本体,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诗意的境界。因此,我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还原文本诗意的教学”这一理念。本文的教学正是力图创设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诗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导学全篇扣“诗”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桂花雨》一文叙写了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始终是桂花,而“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红线。本文的教学中,我以“香”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关键的字词,立足文本的语言,彰显意象,领悟情感。如这个“浸”字,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些寻常而耐人寻味的字词上驻足欣赏、品味一番,去感觉花香弥漫,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渐而磨砺出敏锐的语感来。】
三、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此时的内心。(心里美)
【设计意图: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以儿童的形象出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情趣。这个片段中,对插图的观察,基于观察的想象,图文对照让学生品位文本的意蕴,让摇桂花的快乐感染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四.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师配乐范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了吗?尽情地喊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讲究体验,在体验中激发情感、灵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学生摇花的向往之情涌动之时,用话语创设了一个亲近课文语言的情境,并和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摇、看、发现、喊叫,让学生的情感尽情释放,演绎出一个快乐的摇花场景。“摇”并非简单模仿,为摇而摇,要有恰到好处的语言引领,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学生才会在摇的过程中关注桂花的飘落,发现盎然的诗趣。】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的学习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摇桂花”“淋花雨”的体验和想象,唤起了学生真切体验,放飞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起他们灵动的思维,此时,安排片段写作训练,让孩子们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动,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大家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缤纷美妙。那是一种如童话世界般的美,是一种诗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指名读)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
么这样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父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设计意图:阅读要注意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领会语言内涵。理解母亲话中的思乡情无疑是本文难点,然而,由前文对桂花香、花雨美、摇花乐,父母亲的爱花喜花一一体悟,以及课前背景资料的相关阅读,学生对母亲和“我”感怀家乡的金桂,对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便有了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六.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全体师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文章要靠读才能明其言,晓其义,悟其旨,得其辞,体其境。”读是一门用眼睛、声音和心灵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本,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7.桂花雨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思桂花──情
篇三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 出示句子: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
[板书设计] 摇花乐
桂花雨 香 思乡情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2桂花雨》教案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
1、在学习这篇作品之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的读音。
2、老师巡视纠正个别读音。
3、谈话: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轻声自读课文。
4、进一步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
②围绕着“桂花”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③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标出问题。
有答案了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选一个代表来说说。
5、自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说说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6、快速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2、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3、齐读。
4、轻声自读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5、谈话: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摇桂花的情景,作者自己把这叫做?(摇花乐)。
6、乐在哪里?默读摇花乐一段,思考: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批注感受。
(3)结合学生的想像,思考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7、组织交流讨论,相机指导: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提问:我为什么“使劲”地摇?
指导朗读:能邀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配上动作读这个句子吗? b、桂花纷纷落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提问:读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漫天桂花飘落,我们在桂花的海洋。看,这就是纷纷落下,这就是满头满身。指导朗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c、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提问:①真的下雨吗?那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②假如当时你站在作者身边,你也会这样喊吗?为什么?
③现在,你知道课题“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①桂花雨真美,摇桂花真乐,老师也想读。(配乐范读)
②谁来评评老师读得怎样。
③让我们一起来再现摇花乐的情景。(集体读)d、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8、提问引导:故乡的桂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而对于母亲来说仅仅是乐吗?
9、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出最能体现邻里乡情的句子勾画下来,标注重点词,让大家感受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提问:①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全年闻着这样的香气,乡亲们会对母亲说什么?母亲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2)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提问:①母亲为什么每天要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她在担心什么? ②由此可见,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这就是质朴醇厚的乡情。我们分角色再现一下这个情景。
(3)可是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要桂花。
提问:这段话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小结,并且引导深入思考:母亲把送给了乡亲,看到乡亲们用桂花来泡茶做糕饼,心里是高兴的,这就是一种乡情。后来我们来到杭州,当看见我捧回来的桂花,她是怎样说的呢?
11、提问: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话语的?
12、小结:母亲觉得外地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是因为在家乡母亲收获的桂花有送给乡亲的快乐,也有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桂花上凝结了母亲浓浓的思想感情,所以,母亲觉得外地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
13、进一步拓展,深入体会,出示填空:
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我们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我们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14、老师总结:是呀,人们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异乡再好,终究不如自己的家乡呀!
15、出示句子:“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提问: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词。②熟读课文。
③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尝试写下来。
④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散文集《桂花雨》,希望大家能从中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一)听写:★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 笨(bèn bèng)拙(zó zhuó)
(三)辨析,组词:★★
尤()绝()拣()缤()
龙()决()捡()宾()
(四)问答:★★★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赏桂花
摇桂花(主)快乐、乡情 用桂花
忆桂花(忆家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第五篇:320-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课文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和感情色彩,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品味摇花乐。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及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预习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的2—6小节。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最好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简单地写在旁边。预习反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还有什么原因呢? 合作探究:
(一)体会“摇花乐”
1、先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方法小贴士: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说体会,酝酿你的心情,神态,带上动作通过朗读来表现。】
2、伴随音乐、画面,有感情地把句子读出来,漫谈各自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学习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3、思考:仅仅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摇桂花的快乐吗?读出课文相关句子,仔细体会体会。出示绝句,反复吟诵,体会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
4、桂花摇落以后,大家是怎么竞收桂子庆丰年的?【学习建议:抓住重点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快乐。组内讨论交流,班级交流展示。】
(二)感悟“思乡情”
1、你怎么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母亲说“金桂”香,实际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最后写到:“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各小组展示质疑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点拨。
当堂检测:
一、照样子写词语。
笨笨拙拙:、、、湿漉漉 :、、、炊烟袅袅:、、、二、把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桂花像 飘下来,落在,好像。
三、回答问题。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其实就是说,表达了母亲 的情感。知识积累:
亘古不变的乡愁令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作家)魂牵梦绕、夜难成寐,比如著名诗人余光中用一首《乡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家乡的月亮、木楼、椰子树,一花一草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愫。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名言及诗句,不妨也搜集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理解《荷叶青青》原文附后。
2、推荐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大家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 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括号里的词语,结合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②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2.为什么一看到荷叶,作者就心生感动,想起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