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眼睛和眼镜例题”知识点分析
“眼睛和眼镜例题”知识点分析
例1(2005·扬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图1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图 1 解析:根据图1中,远近不同的物体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的情况可知,物体离人越近,眼睛的晶状体凸得越厉害,晶状体的焦距将变小。当人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例2(2005·庐江)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的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2。根据该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二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的研究过程: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___________分为两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图 2 解析: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如图2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折射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则这个人是远视眼,应配戴装有凸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在研究“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关系”过程中,应: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是否近视分为两组;(2)测定两组学生空腹时血清中的含锌量;(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例3(2005·宜昌)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3所示。图3(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解析:(1)实验装置中水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按图3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蜡烛烛焰、水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将观察到光屏上所成蜡烛烛焰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第二篇:《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石泉县两河中学 李小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及前后联系
《眼睛和眼镜》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前边学生通过探究和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成像规律及生活应用有了一个了解。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凸透镜成像系统,但是其基本原理和规律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中学生不健康的用眼会使眼睛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材安排本节内容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探讨凸透镜的应用;二是通过光学和生理的角度认识视觉形成的原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及突破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要求:“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因此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即是《眼睛和眼镜》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实际教学中要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这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大的难度,我参阅过一些关于这一节课的优秀课例。其中一个课例中教师花费了精力制作了一个眼球的模型来模仿眼睛成像,实验的直观效果比较理想。只是有的构造需专业加工,对于普通学校不现实。该节课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我借用了“优课”软件中学科工具中的“眼睛和眼镜的实验”来代替实
际实验设备,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来探究眼睛的原理和矫正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比拟实际操作,但是比较直观比纯粹的动画播放要优秀。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观察最终达到了解眼球成像原理和矫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生物课程中对眼睛的结构从生理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因此学生具备关于眼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为该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接纳比较直观的事物,对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该节课有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一是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二是透镜对视力的矫正。限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形成困难。
三、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教材编写的意图我确定该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能描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方法:】
经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的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眼睛的构造以及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来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同时形成学生眼睛卫生的意识。
四、确立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节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一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入课题确立学习目标;二设计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学习;三创建交流平台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解决困难问题;四设计课堂练习和检测练习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及时反馈。
在这样的预设教法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成自学指导、探究实验以及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教师最终通过检测、交流、训练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五、教具准备
1、课件:为教学提供一个线索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素材扩大学生视野。
2、习题:第一个层次为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完成教材的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第二个层次课堂练习为了知识迁移、突出应用;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是课堂检测主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及书本用于模拟不健康的眼睛的视野和模拟晶状体的调节
4、电子书本设备:学生电脑、电子白板
六、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3分钟)
1、让学生观看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我们在用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这对我们很重要
2、不健康的用眼使得我们的眼前逐渐变得模糊,美丽逐渐离我们远去
3、回忆生物学知识,眼睛的哪些结构使得我们能看到物体 <二>、引发思考,出示课题 《眼睛和眼镜》
<三>、激发求知,出示目标.1、了解视觉与凸透镜成像的联系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 <四>、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先学一:
自学指导一:自学物理书100页关于“眼睛”的内容完成练习:(6分钟)
1、眼睛的____、____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凸透镜,_____是透明的可以让光线通过到达视网膜
2、_____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光屏或者是照相机的______
3、凸透镜可以改变光屏的位置是无论远近的物体(U>F)都能在光屏上生成清晰的像;但是人的视网膜和晶状体的距离时____改变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___让像清晰的成在视网膜上。后教一:
主要是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做一个分析和模拟演示:把的侧面书挤压成一个“凸透镜”状,手相当于睫状体。手的挤压相当于睫状体的收缩。通过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的理解。先学二:
自学指导二:自学教材100页-101页并结合“优课”学科工具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阐述下列问题:(10分钟)
1、近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2、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3、我们应该怎样健康用眼 后教二:(5分钟)
对眼镜的矫正功能帮助学生总结,帮助学生把“视网膜”和“光屏”建立联系。
<七>、当堂训练,反馈及时(10分钟)
六、教学后记
1、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是在两河中学八年级一班进行的,一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在课堂环节的实施中整体比较顺利。教学采用自学方式,由于教学前对教材分析比较到位,我将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定位为“知道、了解”层次。这些知识简单明了有比较琐碎,我的自学指导是填空练习的形式。学生通过看书完成练习,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部分我定位为“经历、知道”层次,里边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光学矫正,我的自学指导是以提示、线索和提问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指导。课堂中还设计了当堂训练的内容,有效地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了训练和检测。不满意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设备使用不流畅,我的学生交流部分预设的是发言学生的电脑界面是可以共享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共享界面未能呈现;二是学生有点拘束,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如日常的教学;三是对学生的“兵教兵”环节操作经验不足,害怕教不到位,因此教师本人重复的比较多占用了时间。所以“练”的环节有点仓促。
2、课堂整改设想:对于第一部分的自学指导的练习还可以缩短时间,矫正后直接让学生齐读一遍加深印象即可。第二部分的试验的自学指导需要再细化,给出学生明确的试验步骤和实验要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一门课程,尤其是“探究试验”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巧和方法,多给一点提示和指导是必要的。第三注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现象的习惯。第四进一步对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整合,让多媒体资源和设备为我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三篇:《眼睛和眼镜》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通过分析眼睛看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体验和领悟眼睛的成像原理,领会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
(4)、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6)、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法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发展是主线,会学是目的”原则,采用了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结合,通过学生的互动、知识技 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设计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图片上出示一幅美丽的眼睛图,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跟眼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今天的主题,其他问题给以鼓励。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开始自主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领悟教材内容。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新课教学
(1)、人眼看物原理
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小组讨论交流: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的作用及人眼视物原理。同照相机比较相似之处,理解人眼看物类似于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正常眼的调节:
明白人眼看物的原理后,提出一个问题:照相机能让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像在胶片上是通过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成像在视网膜上,但是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无法调节,这不是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矛盾呢?引发学生思考,并从课本找到相关知识解决这一疑问,组内进行交流。并分组展示。
然后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与眼睛看见远近不同物体的光路图,让学生明白:原来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的。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理解。
(3)、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请近视眼的学生说出看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感受。
第二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的成因。
第三步: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成因并结合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近视眼应该戴什么透镜加以矫正。这一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讨论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印象。
(4)针对现在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的重视,我特制定了以下环节:
学生讨论:不良用眼习惯和如何科学用眼,然后把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综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5)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说出老爷爷看报的情景。
第二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的成因。
第三步: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成因并结合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远视眼怎么矫正。这里同样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第四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设计说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我采用了先让学生活动通过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去,领悟问题解决的途径,体味知识获得的过程,再利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难点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简明扼要地将本节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重点知识的记忆。)
(四)检测与反馈
巩固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弥补教学中出现的疏漏,达到“先学后练,当堂达标”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结构:晶状体、角膜、视网膜
人眼视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视力矫正
(1)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凹透镜。
(2)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凸透镜。
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练习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到落实和发展。
3、向45分钟要质量,当堂达标。
第四篇: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各位同行您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说: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来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眼保健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法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的原则。“学生是主体”就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教师是引导”就是师生成为学习合作平等关系,“发展是主线”就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互相提高能力。“会学是目的”就是实现“授之以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采用了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和八年级学生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我设计的学法是: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结合,从而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的互动、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现在先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本节课与生物课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沟通与综合,所以我这节课特别注重学科的之间的渗透。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练习
大家想了解这些问题,下面就和我一起走进课堂
(一)、导入新课
第一步:利用课件展示一组60年国庆大阅兵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是通过什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的呢?
第二步:利用课件展示一张戴眼镜学生的图片和一张老年人戴眼镜看报纸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戴眼镜呢?
设计说明:由多媒体图片和提出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
第一步: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同照相机比较相似之处。讲解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2、正常眼的调节:
第一步:提出问题:照相机能够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是通过调节镜头和胶片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矛盾呢?
第二步: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的。第三步:课件展示:眼睛看见远近物体的光路图。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眼睛的调节作用看是矛盾,其实有必然的联系,为眼睛是一个焦距可变的系统做好铺垫,再通过课件动画引出是谁改变了晶状体的厚薄,再利用课件展示眼睛看见远近物体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对这个重点难的理解和认识。
3、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请近视眼的学生说出看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感受。
第二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的成因。第三步:分组讨论:近视眼的矫正。
第四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4、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说出老爷爷看报的情景。第二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的成因。第三步:分组讨论:远视眼的矫正。第四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设计说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我采用了先让学生活动通过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去,领悟问题解决的途径,体味知识获得的过程,再利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难点的理解。
针对现在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我特制定了以下环节。
5、学生讨论:不良用眼习惯和如何科学用眼,然后把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综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为了体现物理动手动脑的理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特准备了下面两道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
1、这里有一副老花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思考一下,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考查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这个知识点。
2、有一副近视镜和一副老花镜,根据今天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这道题主要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成像特点。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加深印象。
为了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特布置下面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
社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仿照课堂调查、家庭调查,自制社会调查报告,一周内完成。)附: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1.眼睛
(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2)正常眼睛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使远近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2.视力矫正
(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2)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
第五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眼睛和眼镜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眼睛和眼镜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下面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眼睛和眼镜,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以上内容是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眼睛和眼镜,对于物理知识点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相关学习资料,敬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