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上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及答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型:新授课
执笔:陆治宇
组别:初二政史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预习导学】
1.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________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______年____月____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______月____日,在美国军舰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举行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签字仪式。【问题探究】 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 【例题精析】
例1.(2008南京)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解析:答案D。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它三个时间皆不符合。故选D项。例2.(2008扬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解析】答案C。根据上述四次会议的内容可知,将毛泽东思想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中共“七大”,故选C。【目标检测】
1.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主要原因有()
①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②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 ③严重的自然灾害 ④抗日根据地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调整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B.发动了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 C.在全党开始了整风运动
D.领导根据地军民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3.“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是呀荒山„„”改变了革命中南泥湾荒山现象的部队是()A.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
英领导的新四军
B.林彪领导的一三五师 C.项 D.贺龙领导的一一五师
4.抗日根据地的居民向日寇发动了局部反攻的时间是()A.1940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4年
5.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6.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A.1942年 延安 B.1945年 延安
C.1942年 西柏坡 D.1945年 西柏坡
7.“1945年4月”、“延安”、“《论联合政府》”通过这几组信息,你能联想到中共哪次重要的会议()A.中共一大 B.中共五大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8.中共“七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毛泽东思想 C.马列主义 D.邓小平特色理论
9.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A.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B.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选举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新中央委员会
11.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2.下列的事件中,加速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的事件的有()①美国在太平洋对日本发动了猛烈攻势 ②中国军民的沉重的打击 ③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④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取决于()A.美国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B.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给了日军致命的打击 C.中国军民坚持进行不屈不挠的抵抗 D.日本自身经济.军事实力不够
1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A.1945年初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8月25日 D.1945年9月2日
15.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有人出了这样的一个谜语题:“小日本投降”,猜一中国古代名人。下面的谜底中,你认为答案最准确的是()A.屈原 B.苏武
C.毛遂
D.共工
16.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事件是()A.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1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对抗战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抗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敌后抗战 C.苏联红军歼灭驻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
D.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
18.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恰当的是()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B.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
——罗家伦的《凯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报纸应发行于哪一天?
(2)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请从国际与国内的角度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二中的歌词,请你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阅读材料:“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请回答: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百团大战显神功”中的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中共七大道路通”你能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吗?
(4)“八年抗战成正果”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八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5)“血肉筑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质疑反思】
【目标检测】1.B 2.B 3.A 4.D 5.D 6.B 7.D 8.B 9.D 10.D 11.D 12.A 13.C 14.B 15.D 16.D 17.B 18.D
19、(1)1945年8月15日。
(2)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国际援助。
20、(1)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中共七大等。(2)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4月、地点在延安。内容:毛泽东在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这次大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指的是抗日战争。1937年到1945年
(5)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与勇气。
第二篇: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作者:黄浩涛 《光明日报》(2015年08月29日 07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反对日本法西斯肆虐和荼毒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与强大而野蛮的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14年,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历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胜利,必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也必将永载人类和平的光辉史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借鉴。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和引以为鉴。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作为小国的日本之所以敢于不断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历经曲折,艰苦卓绝,长达14年之久,中日之间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盛的国力既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强大动因,又是其持续进行侵略战争的雄厚物质基础。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落后性,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悲惨历史的主要根源,又是日本帝国主义敢于野蛮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他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根本摆脱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当综合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霸权、没有竞争、没有危机,尤其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才能战胜种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挑衅,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维护中国生存和发展利益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必须强化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许多关系全局的问题长期困扰和影响抗日战争的进行。在“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时期,主要是是否抵抗日本侵略的问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是如何抗日和夺取胜利的问题。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在很长时期内,甚至到抗日战争结束,都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正确的、深刻影响战争进程的回答。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是充满挑战、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沿着党制定的正确路线前进。第三,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征,是抗日战争区别于近代以来其他反侵略战争的主要特点,也是其能够坚持14年之久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发动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途径。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一系列决策与部署,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深入发动群众,武装群众,领导军民广泛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大规模开展抗日游击战,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日寇于灭顶之灾。敌后抗日战争的发动,敌后战场的开辟、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和力行群众路线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对此,毛泽东有过深刻的阐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去年,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此指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十八大后,党中央部署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群众路线对于国家和人民、对党及其完成使命的极端重要性。
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硕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坚持、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国内的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上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抗日统一战线,日本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三者交相作用,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运用这个法宝,是抗日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促成者、力行者和维护者。由此,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凝聚的力量越大越好。新时期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有其坚实的基础,也有很强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开展统一战线、发展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和平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战线。
第五,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我们,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胆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基本利益的行为,必须给予坚决的、有理有力的回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中华民族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宣告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破产,而其错误的应对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加深了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鲜明地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华北事变”后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受到国内外普遍赞誉和广泛的响应,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战。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前的这样两种应对决策,结果截然不同的事实,以及全民族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雪洗民族耻辱的事实,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面对侵略一定不能软弱、气馁,而是要坚决地、勇敢地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向世界作出了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庄严承诺,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把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现在世界上仍然有极少数人,罔顾侵略战争历史,企图挑起周边地区事端,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亵渎,是对人类和平正义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民和国家主权的挑衅。对此,总书记已经申明了中国的基本立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一定要秉持这一精神,与那些旨在损害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破坏中国发展的现象和企图做坚决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华民族没有畏惧,反而在民族危难面前更加团结;没有退缩,反而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更加执着,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发生历史性巨变、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更应如此,也必然如此。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第三篇:美术课教案(初二上)
第一课
绕线构成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
1、利用直观的制作手段,感性入手进行抽象的空间构件设计。
2、在绕限制作程序设计和实施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一定的理性设计能力。教学重点:
空间构件的建立及绕线程序编排。教学难点:
1、构件的形体美基础和线织面形态美感创造。
2、作品内在结构的层次感。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几何体写生作业、几何石膏体、构成模型 学具:粗铁丝、毛线。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所学的透视知识和石膏体的写生,引出本课内容。
二、新授
(一)立体构成常识
分析立体构成中的线材、面材、块材造型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特点。说明立体构成在立体设计中的基础地位。
(二)线材构成介绍
1、线材构成具有透视形体空间结构的优越性。
2、取下铁丝框架,转动角度,请学生观察其前后结构。
3、转到一定角度,再于石膏梯对照,说明线材构成在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形体结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三、作业要求
线材构成分连续线材构成和单位线材构成两类。本课作业使用连绵不断的铁丝和毛线,属连续线材构成。学生课先制意简单构架,然后再用毛线扎制不同分割连线,一件具备造型立体感的线材构成小品就完成了。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的树木画法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学目的:学习树木画法,提高用笔墨概括表现树木的能力,培养对传统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表现树木的程式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笔墨形式表现树的生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常用中国画用具和示范用宣纸。
学具:大小毛笔各一支,习作用宣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述上一节课临摹山石的作业情况,从山水画的内容方面说明山石与树木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为什么学习画树木(板书)
结合课文和有关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树木与山水画的关系。
(二)怎样画树木
一棵树,如一个人一样是一个形象,它是有生命的,因此也是由性格的,松树有松树的性格,柳树有柳树的性格。所以画树首先要懂得它的生长规律,四季生态变化,按“树分四枝”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树种,要抓主干和中枝在画面上形成的整体感,照顾上下、左右的动势关系。
1、书的干、枝画法
不同的树,又不同的皮相纹理和质感,需用不同的勾、皴技法来表现,如松树干如鳞片状、桐树皴横线、柏树线绕干。树枝向上如鹿角,朝下似蟹爪。小枝用单线,大枝可双勾。
第二课时
2、画树叶
树叶生态千变万化,表现技法也多种多样。有点叶法、夹叶法。叶子的形状有“个”字形,“介”字形。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三、作业要求 运用已讲过的技法,分别用点叶法和夹叶法画出远树和近树,并组合成画面。注意用笔干湿浓淡变化,按步骤作画。
四、教学小结
运用比较法,具体分析个别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第三课
插接构成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单元形母体的设计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将单元形组合成优美的立体形态。教学准备:
教具:工艺小品,单元形母体的设计挂图。剪子、美工刀、吹塑纸、圆规、直尺。
学具: 剪子、美工刀、吹塑纸、圆规、直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面分解构成?
2、平面分解构成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欣赏老师用吹塑纸单元剪形插接构成的几件小品。
(二)、工具和材料
吹塑纸的特点是松软、易加工,在用刀切割时,倒要风力,否则很难切的整齐。
(三)、设计制作
吹塑纸单元剪形插接构成,是利用吹塑纸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的小单元形,组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单元形母体的设计与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平面分解构成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经过单元形母体设计、分割和组合三个步骤,单元形母体的设计,对于组合成新的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1)单元形母体的设计,应便于新形态的组合,一半多选择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较规则的几何形,也可在这些形的基础上作减量变化,会更加美观有趣。单元形一般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在单元形母体的外形确定之后,在确定单元形母体之间的插接连接点。插接连接点一般在两个以上。
另外,材料色彩的搭配使用也能增加构成变化的因素。
(2)在切割插接点时,考虑到吹塑纸的厚度,插接处间隙不要太大,间隙打了组合后就会松散,不结实。另外切割插接处要干净利落,刀要锋利。切口不能有毛刺,以免影响美观。
(3)组合后的形态要美观精巧、有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可以模仿自然物象,更提倡组合抽象的形态。在组合抽象的形态时要掌握变化与统一形式美的规律。遵循力和量的均衡原理去大胆创造一个美的形态。
三、学生作业
让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单元形母体组合一件小品。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单元形母体,并要求学生能掌握单元形设计的变化方法。在组合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动与静、疏与密、大与小 等对比关系的和谐的统一,构成一个美的形态。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2、讲评学生的作业。
3、布置下节美术课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课
彩球造型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重点教会学生用单元形图片切折组合彩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单元形内的凹凸变化的设计和制作。教学准备:
教具: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彩球数个、旧挂历纸、胶水等。
学具: 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旧挂历纸、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一下上节课有关面材构成的基础。
二、新授
板书课题——彩球造型
彩球场用于节日或现代居室装饰,很受人们的喜爱。彩球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本课重点学习有单位圆形切折组合球的制作方法。
单位圆形粘合彩球的制作方法,实在相同的圆形之内画出三角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了是彩球更富观赏价值,可在每个单位圆上游规律的增加凹凸面或镂空。
(一)单位圆内三角形的制作方法。
先用圆规画圆,三等分圆周并画出等边三角形,用铁笔沿三条边线画痕,使之能折的整齐美观。剪下圆形,把三边的弧形翻起并涂上胶水,四片就能组合成一个最简单的小彩球。为了增加单位圆的装饰变化,可在三角形内做出镂空。
(二)单位圆内是五边形的做法有两种。
1、第一种做法是:
(1)用圆规画圆、五等分圆周,并画出五边形;
(2)在用划线笔画好折线并翻折出十二个单位五边形
(3)以一片为中心在周围粘贴五片;
(4)用同样的方法粘好另六面后合拢。
为了是彩球表面更富变,可在五边形内作有规律的镂空、卷曲、涂压添加等装饰,是彩球变得更加有趣。
2、第二种做法是:
(1)用圆规画圆、六等分圆周,并画出正六边形;(2)剪去圆片的六分之一(要保留一点粘连的地方)(3)合拢粘成凸状五边形;
(4)六个五边形合成半球,在将两个半球粘合即成。
3、在粘贴时边与边要对齐,否则就合拢不起来。
4、在选择色纸时,最好在色相、明度上有适当的对比。
三、课堂作业总结。
1、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表扬作业认真、效果好的同学。
3、布置下节美术课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五课
装饰自己的生活照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手工制作课 能力培养目标:
1、提高生活审美情趣;
2、提高利用材料进行即兴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亲手实践,提高美化生活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材料的选择、利用与改造,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学难点:实现照片与饰框在趣味、情调上的统一。教学准备:教具:个人相册、相框范作成品、瓦楞纸、挂历纸、绒线等装饰材料、剪子、剪刀、尺子、胶水。学具:个人生活照1——2幅,硬纸、装饰材料或废旧材料、剪刀、刻刀、尺子、胶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个人相册,并从中取出一幅,贴到已制好的相框架内。
2、出示多个风格不同的相框范作做成成品。进一步引起学生参与制作的兴趣。
三、新授
(一)立体结构
1、一瓦楞纸块、裁齐后仿照课本左页右中例,在相框面与底座交界处的正面刻开一刀。
2、照课本右页下方“支架做法”右二例,形成支撑。
3、结合课本图例分析,说明在立体结构设计中,形成稳固支撑的设计要领。
(二)框面装饰
1、先在框面中放一张照片,与框边形成随形状态。
2、取下一块裁下的瓦楞纸边角料,剥开表层后显露内层肌理,至于照片四周观察。
3、从挂历纸剪取局部图形与成片纹理,至于照片四周观察。
4、调整修建所备材料的外形,与照片一起拼贴到框面上,并以上述过程说明两个问题:
(1)材料肌理和色彩的利用;(2)装饰性与色同照片的协调。
5、用绒线作细部添加,说明材料的多样性和装饰形象的点线面的变化。
6、据装饰变化,修剪改造整个框面外形,说明随机应变,在制作过程中生发和完善设计。
三、作业要求
1、在现有材料许可的范围内设计制作。
2、装饰设计尽量考虑与照片风格的一致。
四、作业展评
1、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选出能够牢固站立的,分析其支撑结构的归类。
2、在作品框面外形与照片的关系上,分出随形、改形、造形三类,分别找出每一类中
最为成功的作品。选出最佳作品。
五、教师小结。
第六课
中国山水画的云水画法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学生能力目标培养:
1、运用相应笔墨表现云水的能力;
2、认知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和画法程式。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云水画法,提高对传统程式技法的认识,培养学生学画山水画的兴趣。教学重点:
云和水的画法程式及笔墨技法。教学难点:
用相关的笔墨技法,表现云水景观。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教具:国画用具、示范用纸和范作 学具: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示水纹和卷云的画法,请学生凭视觉感受判断表现内容。教师点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为什么要学画云水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山水画的奇妙绚丽,多在云、水变幻当中表现出来。所以,学会画云和水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画云法
一幅山水画中,有云可使画面空灵,生动和虚实多变。云是虚处,山水画往往妙在虚处。由于季节、地理环境和气候不同,云就变幻无穷,常见的多用两种表现方法:
1、勾云法;
2、空云法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局部示范讲述笔墨技法。
(三)画水法
水的画法多种多样,无定形而有规律,可视不同水势的神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以重复而有节奏的曲线显示波浪叠起;若汹涌翻腾,则笔墨浓淡多变以壮水势。特别花瀑布、溪流,将两边的山是浓墨沟皴后,留出空白或以淡墨线轻勾,以显水色明快。凡画远山飞瀑,近处要留水口,以显源水活而意无穷。
三、作业要求 教材要求画一幅表现云水景观的山水小品。完成本作业应注意两点:一是安排好内容及其在画面的占位;二是注意用笔用墨技法。可用铅笔轻轻起草,也可在思考后大胆用笔。
四、学生练习
巡视中,侧重强调画面的组织和墨水分的把握。
五、教学小结
结合作业展示和单元小结,提出今后希望
第七课
中国山水画的山石画法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制作课
教学目的: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提高学生对传统程式技法的认识,培养对山水画的兴趣。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画法程式。
教学难点:用一定的笔墨技法描绘山石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常用国画用具和示范用宣纸,山石画法范作 学具:大小毛笔各一支,墨和宣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一些?
2、浅绛山水与青绿山水再设色方面的主要区别。
复习以前的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学画山石的目的
学山水画,一般先画石,在画山。然而从山与石的关系来认识,石是山的基础,山是石的整体,画山水画很难分开。为了从局部到整体认识山石形体结构,分别学习也是一种方法。古人画石讲“石分三面”,是为了画出山石体积,分出阴阳、向背和起伏变化。山是石的堆积,从体量、气势上层叠起伏,前后掩映,峰峦、嶂、岭各具形态;所以,学画山水有综合了画石的技法。为了山水画的发展,从古到今继承其源,变其法,总是向前发展着。我们今天学习山石画法,体验笔墨技法,正是为更好的表现山石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二)学画山是的笔墨技法: 笔墨是塑造山石形象的主要工具材料,见笔见墨,墨随笔变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勾形
不论画石还是画山,首先用轻重、转折、顿挫的笔墨,勾出石或山的姿势,注意墨的浓淡干湿,以表现石的形质特点。皴法
作为自然山石,由于种种成因,其体面结构好似皮肤龟裂的皱纹,经过前人深入观察和感受,概括提炼呈线、面、点的笔墨形式,刻画出各种特质的山石体貌,这种画法程式融会在笔墨技法的过程之中,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传统上将这些程式技法,统称为皴法。
画山是常用的皴法很多,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折带皴、雨点皴等等,披麻皴,以中锋用笔,首尾交叠多变,线感简洁松动,墨色清淡而富韵律。线长者为长披麻,短者为短披麻。多用来表现纹理细嫩的石体型态;同样斧劈皴,按笔触不同分大小、小斧劈,其特征是笔势面感强,墨色浓淡多变,形若刀劈斧砍,适于画俏峰绝壁石质坚的山质形象。在山水画中,每一种皴发都不是孤立的,往往与檫、染相结合,目的是更好的刻画山石的形质和其实,因此,也应掌握其技法。
三、作业要求
本课练习是依照课本选择个人喜欢的一幅范作,局部临摹山石的笔墨皴法。
四、学生习作
巡视中注意检查垫纸、试笔纸、,指导学生把握笔墨水分及浓淡,用笔大胆细心,先狗外形,在进行皴擦。
五、教学小结
表扬完成好的习作,重点指出笔墨皴法方面的优点,说明学习程式技法的目的是为创作更美的山水画。
第八课
书籍封面设计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一般规律。
2、掌握美化书籍封面的技能。
教学重点:书籍封面的内容、形式及构成原则。教学难点:在封面设计构思中艺术地表达书籍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范例书籍样本。
学具:用白纸包好的书一册、铅笔、草稿纸、彩笔、颜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取书籍样本若干作展示,其中有的仅作简单排字,有的经过精心设计;有的设计印刷较为粗糙,有的装帧及印刷工艺考究。请学生在对比中找出它的特点,引出书籍装帧设计要艺术性和实用性相同一的总体要求。
二、新授
(一)书籍装帧的基本内容
1、简略介绍书籍总体装帧设计的各部分,取出一本精装书实样,分别指明封底、封面、书籍及护封、环衬、扉页所在的位置。
2、展开一本书的外面,看到封面、封底通过书籍相连,成为一个整体,指出这是封面设计应特别注意的。
3、合上书本,从前面观看,指出封面是书籍装帧的重点,本课任务就是学习书籍封面的设计。
(二)封面设计的基本内容
1、图形——有摄影作品、写实绘画,右边星火抽象的图形,还有装饰图案等。封面图形可借用现成的作品,也可以自己创造新的图形。
2、文字——有书名、著作者名、出版社名,其中书名可用印刷字,更多的是用美术字或手写字的书法字体,而书名以外的其他文字一般均排印刷字体。
(三)封面设计的构思
1、直接表意的构思,如《家庭装饰苑》;
2、简洁表情的构思,如《中学时代》;
(四)封面设计的构图
1、开本规格制约及图形的补充。如方形开本的《标志图案》和方形开本的《家庭装饰苑》均可以方形注视来形成构图。
2、图文关系处理。图文可以相互独立,如《古代散文选介》;可以相互避就,相互补充,如《两代风流》、《夏天的经历》;可以相互交织,如《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相互叠压,如《严文井童话集》、《神奇的星》。
3、构图大势与格律
(1)《标志图案》和《家庭装饰苑》的静态平衡,《夏天的经历》和《啊,青岛》的“S”形动态都有各自表意功能;
(2)《两代风流》的“丁”字形右斜;《巴黎圣母院》的“门”字形对称都有各自的表情个性。
三、作业要求
1、尝试设计仅作铅笔稿草图和色彩效果图,印刷墨稿可作为知识提及,不作实践要求。
2、先在草稿纸上作草图,大体定稿后画到书封上。
四、作业展评。
第九课
绘画中物体色彩的变化
课
时:1课时 课
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
1、结合演示和观赏绘画作品,学习写实绘画中一般的色彩与表现的规律。
2、训练学生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方法,为写生实践奠定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形成物体色彩关系变化的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教学难点:使学生直观感受固有色因受条件影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创设暗室环境,呈不同色相的布条和静物一组,投影器或罩子灯、玻璃纸,相关的范作与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在实验室暗室 内上课的纪律要求后,教师摆出并展出准备好的各色布条、窗帘,分析:研究色必然涉及到光。所以要画好色彩画,必须先认识和把握自然界色彩现象的变化规律。
二、新 授:
(一)物体色彩的形成
色彩与发光体有关,是一定波长的光映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感觉,因此,找到了色彩形成的原因。
(二)、物体色彩变化的规律
1、光源色
为了说明色彩变化的规律,可做下列实验 :取红黄白黑四块布条,用投影器或罩子灯,分别用红、黄、白玻璃纸色光照射发现:
白色布条在白光下呈白色,红光下呈红色,蓝光下呈蓝色鲜艳而在红光下黯淡
由此可见,不同的光照可产生不同的色感,不同的色的物体对各种光照反应不同,我们也因此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变化。
2、固有色
固有色是在绘画中为把握物体色彩某种不变的特征,以便与其它不同类的物体相区别的一个相对统一的色彩概念,如草坪是绿色,橘子是橙色石膏体是白色。但这不能取代复杂的光色变化的规律,而是在特定的观色条件下取得的共识。如此来看,所谓“固有色”应该说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呈色状态,如照射光源一旦变化,物体的颜色也随之变化。
3、环境色
被画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因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的色彩变化,称为环境色。着一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背光部较明显,虽没有光源色强,但引起的变化却是复杂的,也能改变物体固有色。
(三)色彩与形体表现
在色彩画中,颜色不应仅仅当作某种框架的填充物或诱惑视觉的点缀品,它应成为独立的造型语言。在色彩写生时必须认真观察被画物体变化关系,而不能进凭对固有色彩的认识进行色彩描写。
三、小结
通过以上试验,观察和欣赏分析,可以看出,决定物体色彩的变化规律有三大因素,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同时认识在色彩画中,不要忘记一个原则:一色塑型,色彩是极富有表现力的造型语言。
第十课
取景与构图
课
时:第2课时 课业类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
通过构图形式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了解画面结构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剖析构图的形式骨架,从典型作品的对应分析中,了解抽象形态的具体的视觉功能。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画面形象塑造和画面内容取舍,构成画面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形式线和基本形。教学方法:教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幻灯机 学具:白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选一幅画面结构特征明显的绘画作品的幻灯片,当看清画面细节之后,即调整幻灯机焦距,是画面形象逐渐模糊,但画面的大形分割区域仍可辨认。
2、以上例作品的模糊图像来分析改画结构,说明绘画作品在视觉印象中最超前而又存留最久的,石油画面的大形、大线构成的画面结构骨架。
二、新授
(一)形式线
1、形式线即分割画面的一条或一组主要的长线,他对作品的影响可以课文作业的五幅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说明。
2、对照例作,画出分析草图。老师先示范一幅,然后,请学生上黑板尝试。
(1)垂直线,对照油画《担架队》,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刚直与挺拔的画面效果。
(2)水平线,对照油画《无声的河》,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的宁静与宽广的画面效果;
(3)斜线,对照油画《过雪山》,分析具有表现内容需要的方向干和强力度感。
(4)折线,对照漆画《速度》,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激动和不稳定的画面效果;
(5)波线,对照中国画《坦坦荡荡东流去》,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流畅和动荡的画面效果。
第二课时
(二)基本形
1、基本形式右画面主体物构建的大的形状。他对作品的影响可以课本右页的七幅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说明。
2、根据每一幅作品左下脚小图示分析,可将上、中两行的五幅作品归纳为近似的直线形,下行的两幅作品归纳为近似的圆弧形。
(1)直线形,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形骨架。凡底边小而斜的,视觉感受险绝;凡底边大而平的,视觉效果稳定。请学生通过欣赏后认定,上、中两行自左至右的构图,依次是由险到稳。
(2)圆弧形,包括椭圆形和圆形的基本形骨架。圆弧形骨架的构图都具有饱满、浑实、向心的视觉效果。
三、作业要求
第十一课
构图变化的基本要素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构图地几个基本概念,为学习构图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决定构图变化的外在形式要素和内在形式要素。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内容的选择和对比要素的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教具:静物一组,大小境框架若干。学具: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摆一组景物,教师手持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镜框架,进行取经演示
2、将演示的草图画在黑板上,即呈现出一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变体画。
3、指出:作画前,根据观察和设想,选取画面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即已经进入了构图的过程。
二、新授
(一)画例分析
1、针对黑板上草图,归纳出在同样景物的取舍上,我们可以调动画面形式的第一个手段,就是该变画幅的尺寸和形状。
(1)大画幅壮观;(2)小画幅精巧
(3)长的、扁的、方的等画幅形状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画面调度和视觉效果。
2、展示统一风景画地变体画草图一组。
(二)构图的形式要素
1、好的构图与一般构图是不同的,他对表现内容进行了取舍和调度以后的新的安排,其中最明显的是画幅的尺寸和形状,但这只是构图的外在形式。
2、构图还有以下几个形式要素。(1)画面的形态,包括点、线、面。
(2)画面的色彩,包括色彩的冷暖和明度黑白差别。
3、具体分析课本提供的三幅绘画作品。
三、作业要求
本册教材下一个单元要进行的欣赏教学中,有一课介绍到一批著名的西方风景画,在没进行作品具体分析之前,同学们能否按课本对绘画构图变化的基本要素的分析,从画面形式角度出发,尝试如下几个变体草图练习:
1、面已有的内容,分割出不同形状的画框,看看改变后的构图是否有新的视觉感受。
2、将原画面绘成草图,分别标明黑白灰对比和色彩冷暖对比的区域
四、小结
本课所介绍的是画面构成的形式要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构图变化也要取决于构思的要求。因此,本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在欣赏中研究构图的表现性,以便在创作实践中能够协调的安排好画面。
第十二课
搭建房屋构架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从平面道理体,从主题表达,从具象到抽象的构思能力,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构成制作实践,分析解剖房屋构件的形体结构和形态组合的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对形态构成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本、木棒、橡皮泥、美工刀、剪子 学具:课本、木棒、橡皮泥、刀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基本形体的种类。基本形体的分解与组合
二、新授
1、回顾一年级下学期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欣赏老师用木棒、胶泥粘节的房屋构架。
3、分析解剖房屋构架的形体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1)六面体与六面体的组合(2)六面体与柱体的组合(3)六面体与锥体的组合。(4)其他复杂的形体组合
三、木棒、胶泥粘接搭建房屋构架的步骤
1、构思:构思首先要考虑构架的外形和星体的组合方式。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造型美(2)构架稳
2、画草图
3、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方法:(1)切削(2)弯曲(3)连接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每位学生用木棒、胶泥插借一件房屋构架。
五、课堂小结
1、表扬作业效果好的和要创新精神的学生。
2、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料.第十三课
美术的审美怡情功能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美术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美术的审美功能及其位置,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在表现作者情感时的形式与途径。
教学重点:
1、美术的三大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在其中的位置。
2、美术作品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途径。
教学难点:富有情感的表现内容的选择和表现的视角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照、照相机、音带 学
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张挂牡丹园景观照片、写意墨牡丹、工笔重彩牡丹图各一幅
2、打开录音机,播放《牡丹之歌》
3、提问:在所有的挂图中,哪一幅最美地表现了“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牡丹
之美。
答:写意牡丹或工笔牡丹图
4、分析:牡丹园景照片客观的记录了牡丹的自然的自然之美,植物挂图则理性的分析了牡丹的形态与构造,只有绘画作品虽然只截取了牡丹的几株花叶,但经过画家的审美再创造,以线条、笔墨、色彩等艺术手段,典型的刻画出牡丹的丰满仪态和富贵气质,把观赏者真正地带入“众香国里最壮观”的牡丹世界。
二、新授:
1、作为美术作品,审美功能的地位是现而易见的,审美本身潜在的教育作用,以及通过认识事物本质所达到的教育作用,都决定了优秀的美术作品特有的情感教育功能。
2、以课本左页上方两幅雕塑作品为例,在刻画人物情感方面,《仇娃参军》直接表露了恨
而《日日夜夜》则含蓄地表达了爱。前者通过典型的形象塑造,不仅仅是集中再现了人民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幕幕送子参军上前线的动人场面,着意刻画的任务情态还在告诉我们,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的觉醒是革命胜利的根本;后者更以细腻的人物神态,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得人间。
3、可见,认识功能是通过形象感知而实现的,教育功能则是通过体验作品的审美情感,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的。
(二)美术作品表达作者情感的途径
1、以作品描绘的特定情景来刻意营造氛围,抒发作者的情怀,如《桑田》的浩叹,《钓秋图》的低吟和《天地神畅》的高歌,都极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2、以作品中富有深意的具体场景和事物的描写,来喻示作者所深信不疑的哲理,如《父辈留下的东西》是往昔生活的追忆。《川南农家》的窗前小花,则是今日生活的温馨。而《黄河颂》则着力表现一个从远古走来的伟大的民族正在迎接一个用光普照的明天。
三、小结: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他一般不依靠语言来阐释概念表述情感,它往往以视觉形象来拨动观赏者的心弦。因此美术创作常常以写情的观念来写景,以表现的观念来再现。
第十四课
外国的雕塑艺术
课
时: 1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
1、指导国外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名称。
2、理解不同的主体与形式美。教学重点:古现代外国雕塑代表作及作者。教学难点:作品形式美誉主题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小黑板、录音机、外国交响乐作品带。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音乐,教师开始授课。回顾小学阶段欣赏过的中国不同时代的雕塑作品,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本课的名作,一时了解外国有影响的雕塑作品有那一些?二是这些雕塑作品的主题与形式美是如何结合的。
板书课题:外国的雕塑艺术
二、新授
(一)文艺复兴及以前的古典雕塑。是指外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等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本可选取了该时期的8幅作品。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四幅作品反映了什么主题?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什么样的美?
1、亚述浮雕《受伤的母狮》
简述亚述地理、雕塑艺术及《受伤的母狮》的主题内容。提问:这件及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动物,但象征着一种什么精神和美?
生答,教师概括:不屈不挠、勇猛顽强。悲壮美。
2、古希腊《掷铁饼者》
简述古希腊对竞技的崇尚与优美和谐精神的提倡及《掷铁饼者》的艺术表现特色。这个动作从开始的静止倒转换,以致我们可以联想到掷出去是那巨大的爆发力,作品表现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力量美。
3、《米洛斯的维纳斯》
简述作品的发现、艺术特色及作品艺术表现于古希腊人民追求的优美和谐理想的统一。作品特点为容貌端庄,体态丰满;比例和谐,姿态优美。
4、米开朗基罗《大卫》
简述文艺复兴的作用及意大利“文艺三杰”的影响,米开朗基罗历史性的贡献及《大卫》的表现主题。
师问: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借助这件作品想表现一种什么精神?
生答:爱国主义精神与崇高美。
(二)近、现代雕塑
1、乌东《伏尔泰》
简介伏尔泰基雕塑家对他的刻画表现。作品尤其是在形象上、心理上、性格上的突出表现成就,达到了现实主义真实的高峰。
2、罗丹《加莱义民》简述《加莱义民》的历史事件,罗丹在雕塑史上的地位。分析作品的构思与表现,以及在雕塑形式上的突破;人物神态,心理刻画的丰富。
3、摩尔《家庭》
简述摩尔创作此作品的动机,他在作品中对主题艺术处理和象征的寓意。
4、布朗库西《波嘉妮小姐》
简述布朗库席在雕塑语言上的探索创造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分析作品富有现代气息的单纯美与韵律美。
三、检测反馈问
1、在欣赏的作品中,哪几件体现了爱国主义?
2、体现典型心理、性格刻画的作品是哪几件?
3、哪几件作品在造型上与写实的《加莱义民》有区别?
4、体现优美和谐的作品有哪几件?体现速度转换、以瞬间表现过程特点的作品是哪几件?
四、小结
外国的雕塑艺术走着一条有“写实向写意”发展的道路,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对外国雕塑的欣赏,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
第十五课
西方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发展演变伟大成就。
2、认识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作品的技法特征和审美特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识能力和欣赏水平。教学重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在美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与现代、写实与表现的不同创作观念和方法的表述。教学准备:教具:幻灯片及教学挂图若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学期欣赏课我们介绍西方美术作品。西方绘画和雕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美术发展演变中,产生了许多成就卓著的大师和大量传世佳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和繁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课我们先介绍西方绘画作品。提 问:我们知道中国画系统的三大画科是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谁能说出西方绘画有那几种绘画形式?
回 答: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
提 问:西方绘画最主要的表现语言是什么? 回 答:油画
我们今天让大家欣赏的西方肖像画与风景画。
二、新授
西方的肖像画和风景画(板书课题)
(一)肖像画
肖像画实质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板书)肖像画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与课文作品对应归纳:头像、半身像、胸像、全身像与群像。
(通过幻灯,图片及课文分析作品,介绍画家,讲述风格;板书作品名称,作者及欣赏要点),讲述如下几个问题:
1、肖像画的发展与风格特征:(板书)
(1)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末,板书:肖像画独立、发展、成熟、兴盛,达到写实绘画的高度水平。其特点——客观,写实(板书)。
(2)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板书),随着西方美术的发展,肖像画更强调画家主观感受的表现,摒弃客观,更注重对新的视觉语汇的把握和对新的绘画表现形式的选择。其特点:主观、表现、多元化(板书)。
2、肖像画的审美要点:(板书)(1)真实的刻画特定人物的外在相貌;
(2)生动准确的表现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3)画家完善高超而富有个性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
(4)作品所属时代、民族的审美文化习惯。
(二)风景画(板书)
风景画是描绘自然风光景物的描绘。西方风景画之所以古今中外都喜爱,是因为它表现了美丽丰饶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情感与希望,能唤起人们的审美共鸣。
(通过幻灯、图片及课文分析作品,介绍画家,讲述风格;板书作品名称、作者及欣赏要点,)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1、西方风景画的发展特点:
(1)文艺复兴是独立——十七世纪英国、法国、俄罗斯的写实主义风景画;
(2)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新印象派风景画对光色的表现;
(3)二十世纪现代景物画。对主观精神、文化观念和新的技法语言的表现;
2、西方风景画的审美要点:
追求自然景物的再现,强调准确的透视空间,讲究构图均衡和色彩的丰富和谐,是画家根据现实自然创造出来的理想审美境界,寄托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真实的情感。
三、小结:
通过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欣赏,我们了解了西方肖像画与风景画的发展状况,认识了西方美术发展中写实与表现的不同技法特点和风格特征。基本把握了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审美要点。这对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鉴赏水平的提高,眼界和思维的开阔,大有益处。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测试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夯实基础典型题
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是()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华中抗日根据地 D.陕北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A.1945 重庆 B.1945 延安 C.1945 南京 D.1945 井冈山 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C.讨论抗战胜利后由哪个政党执政的问题
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是()A.《中国共产党党章》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联合国家宣言》
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其标志是()A.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最主要归功于()A、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B.海外华侨的无私捐助 C.万众一心的全民族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
①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 ②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③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积极推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恰当的是()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B.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1、下列各项,叙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B.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C.1944年初,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持续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 B.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尚未解决 C.英美等国不赞同统一战线破裂D.中共及时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13.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A.要打败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先战胜国内反动派的统治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团结是战胜侵略者的根本保障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
D.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要依靠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创新题
14、中共七大召开后,陈毅元帅非常兴奋,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①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④这里是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④
15、以下是关于抗日战争的一段叙述文字,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的轴心国同盟意大利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俄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全面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东京、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3)错误()改正()(4)错误()改正()
1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我们兹命令日本帝国大本营即刻下令日本的一切武装部队及不论驻在何地的日本控制下的武装部队的指挥官,他们自己及他们所率的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2)哪些事实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7、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时人关注。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谜底争议较大,有以下几种答案:(1)屈原;(2)苏武;(3)蒋平;(4)毛遂;(5)共工。
请回答:你认为哪一种谜底最符合谜面?试联系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谈谈你选择此谜底的原因?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18.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七七事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⑤中共七大 ⑥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材料二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注:延安召开重要会议的中央大礼堂在延安的清凉山下)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与哪次会议有关?(2)此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在此次会上毛泽东作了什么报告?(4)材料一中的“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5)材料二中的诗是陈毅在此次会议闭幕时写的,其中的“八载干戈”指什么?“仗延安”的原因是什么? 20、(2006年,山西)阅读下列材料: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9月下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打败日军,共歼敌1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937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许多独特的战法,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在抗战头三年中,海外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救护车1000余辆,大米万袋,药品、服装等其他物品共计3.5万元,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请举一例说明山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就中国抗战胜利 的原因加以讨论。甲同学说:“如果美国不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不向中国东北出兵,日本就不会很快向中国投降。”乙同学说:“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丙同学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也很重要。”丁同学说:“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材料二:如果不是中国付出2000多万人的代价(引者注: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 3 500万人,其中 100万人付出生命),在亚洲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日本军队便会从中国进攻苏联的后方,或者进一步进攻太平洋地区。假如没有亚洲盟国的顽强抵抗,西方盟军的损伤将更加惨重。——2005年5月 7日英国《卫报》 请你参考以上两段材料,围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今天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等三个方面,自拟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演讲稿。探究题
22、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持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聚焦中考典型题
23、(2006年,温州)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三元里抗英 B、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4.(2006年,广东茂名)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5.(2006年,武汉).在学校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演讲比赛中,同学们不能采用的观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6、(2006,湖北襄樊)“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学习雷锋好榜样,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这首歌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家喻户晓,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请回答:
(1)歌曲中的“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中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
(2)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召开的?召开此会议的目的是什么?(3)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有何历史意义?
27、(2006年,重庆)阅读下列材料:
据《重庆时报》2006年4月29日报道:4月28日,一位身披黄色袈裟、双肩斜挎着两个“谢罪”的布袋,背负着写有“谢恩”二字的背包的老僧,煞是显眼地行走在解放碑步行街上。这位69岁的老僧就是来自日本的岩田隆造。岩田先生在解放碑两次跪拜抗战英烈,后在日本当年制造的大惨案遗址长跪不起,并流下了忏悔的眼泪。他说,他来重庆既是为日本当年的侵华罪行检讨,向重庆人民谢罪,也是为了向曾经为日本传播了先进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民谢恩。他还说:“我希望更多的日本年轻人了解这段侵华战争的真相,让他们学会忏悔,学会感恩。”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日本老僧岩田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中国历史、重庆历史的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制造的大规模杀害中国和平居民的历史事件。
(3)646年,日本受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进行了什么改革?这一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当局在对年轻一代的历史教育方面应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28.(2006年,青海)注重探究式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2004--20lO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个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井冈山、遵义、延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请你以这些景区导游的身份,用量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共产党
开放研究典型题
29、日清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从中国索取了大量赔款。然而这次日本战败后,中国并没有占领日本一寸土地,没要日本人赔款一分钱,反而对我们说“我们要永远为友好而努力!”这种恩德,我们要报。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切不可成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们要忏悔,坦白罪过,脱胎换骨。
——(日本)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东史郎是一位曾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垂暮之年,他对自己的侵华罪行公开忏悔。对他的行 动,你有什么感想?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D 2.B 3.D 4.B 5.C 6.D 7.C 8.C 9.B 10.D 11.C
12、B点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后,中国人民尤其是国共两党联手合作,共同对日。在日本被打败之前,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的利益一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会分裂。13.B
14、A点拨:此题旨在考查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万众瞩目清凉山”不是因为是在延安这个中共中央所在地召开的,而是强调七大召开的意义。
15、(1)错误(日本的轴心国同盟意大利)改正(日本的轴心国同盟德国)(2)错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俄国)改正(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3)错误(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全面反攻)改正(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4)错误(东京)改正(广岛)
16、(1)1945年8月15日。(2)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对日宣战,并派大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朱德总司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民,迅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17、“共工”最符合谜面。点拨:此题是一道谜语题,旨在考查对抗出成争胜刮最主要原因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理解谜底中隐含的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信息。屈原可理解为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即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中国的抗日战争以有力的支援;蒋干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活动;毛遂中的“毛”指毛泽东,意指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共工不太容易理解,他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可理解为共同努力,即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使全国各个阶层广泛参与抗日战争,使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以上谜底所述中,都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是从中选出主要原因。前四种观点都有局限,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不是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因素能够决
定的。所以第(5)种最符合谜面。
18.B点拨:七七事变爆发于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
19、(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2)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3)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4)“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标志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5)“八载干戈”指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因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20、(1)全民族抗战(或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任答一种即可)(2)第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均遭到失败;第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收复台湾,中国人民彻底赶走了日本侵略者。(3)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晋冀豫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任举一例即可)点拨:本题考查对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前两题以历史分析能力的考查为主,第三题以识记能力的考查为主。避免失误的关键是对问题的全面分析,但具体的解答要注意答题语言的简练。
21、(1)主要原因(如正义战争,得道多助;中共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等)(2)重大贡献(如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等)(3)弘扬民族精神(如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奋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点拨:此题看起来好似无从插手,但分成的这三个方面我们老师上课时一般都讲过,写作时注意语句的通顺,条理清楚即可。
22、这几种说法都正确。(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3)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 了重要贡献。
23、C点拨:中国近代以来,由于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列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虽进行过不同的探索,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人民赶走侵略者,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24.A 25.B
26、(1)七大(2)抗日战争 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发重要问题。(3)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27、(1)谢罪(2)南京大屠杀 重庆防空隧道 活活闷死2500人(3)大化改新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4)拿出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思反省,停止篡改历史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井冈山: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遵义:遵义会议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3)延安: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9、(此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如:正确对待日本侵略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正视过去,才能走向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日本人民和进步人士是维护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力量等。点拨:回答此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把握一点:正视历史、维护和平才是正确的。
第五篇:优质课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县历史优质课教案
第4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坪乡民族中心学校
罗鑫华
本次课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理念,采用‚问题探究‛、‚情景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根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由40万人减少到30多万人。物资供应困难。野菜、树皮充饥。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
假如你就是当年根据地的军民,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你会想些什么办法帮助根据地度过难关呢?
(请同学说一说)
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调动一切抗日人士的积极性(全民抗战)。
开展党内整风运动。开展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
进行反‚扫荡‛斗争。我们的武器不如敌人先进,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的系列措施,使根据地范围迅速扩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见到了黎明的曙光。
主题二 黎明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约10分钟)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怎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这次大会的目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请同学们看到101页第一自然段毛泽东指出,一起读一读: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黑暗的前途和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为了争取光明前途,必须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大会还制定党的正确政治路线,请同学们继续看101页第二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
课后反思 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5分钟)
虽然抗日战争中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过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逐渐为犁,一衣带水的日本却还在往伤口上撒盐。近年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企图复合军国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抬头,霸占强买钓鱼岛、公开歪曲、篡改侵华历史的言论不断出现,参拜靖国神社的事情屡屡发生。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我们国家经济在强盛,成为世界第二,但仍然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维护空中飞行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近期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包括在识别区内。
日本当局气急败坏,坐不住了,说三道四,还让我们撤销防空识区。美国更是肆无忌惮,就在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第3天,美军两架远程B-52轰炸机就进入我防空识别区并飞越钓鱼岛附近空域。
美日的这些举动,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还在,侵华之心不死。‚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从小发奋读书,努力学好知识本领,成为国家主权完整,国家领土领海领空安全的坚强捍卫者,成为建设繁荣富强社会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强国之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