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站推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泽泉小学 吴清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例1。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12+1/12= 3/7+4/7= 5/12-1/12= 4/7-2/7=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3/10,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4、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板书:1/4+3/10=5/20+6/20=11/20 提醒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6、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7、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四、巩固练习1、5/8+1/3= 1/4+3/8= 3/4+1/7= 1/5-1/8=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学们通过积极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计算的方法,并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都非常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化异为同 通分
例:(1)1/4+3/10=5/20+6/20=11/20
(2)3/10-3/20=6/20-3/20=3/2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017年4月30日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用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看扇形图加深理解。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和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下面向大家介绍。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通分、约分,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4,教具学具
本节课将用到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采用了1.情境教学法2.活动体验法3.探究发现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主要应用一下学法组织教学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法
三、教学过程 现在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流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同学们我们清原,这在创建花园城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会提及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教师适时引导,在垃圾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将它进行分类,一般情况我们将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根据学生汇报的信息,适时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重点解决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列出算式。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构建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构建不是教师传授与灌输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本教学环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学习。
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直接计算吗?分母不同怎么办呢? 你能想办法把 算式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操作,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班级内交流汇报,教师用图加以说明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想加减,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想加减。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3/10+1/4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3/10就变成6/20,1/4就变成5/20,所以3/10+1/4=6/20+5/20=11/20。完成做一做,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2.迁移类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问题2,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放手让学生利用加法的经验迁移类推,独立完成计算。请学生自己表达计算过程,重点是转化的思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一道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尝试运用,拓展释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巩固性原则的重要性。新的学习结果的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某种固定的反映,它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层:完成94页做一做第一题并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演算方法。2.综合层: 3.开放层: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做数学的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45-13等于几?
看个位上的2,表示的是2个1,对吗?它是怎样得到的? 3表示什么?它是怎样得到的? 能用这里的4减3吗?
也就是说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45-1.3 结果还是12吗?这个5能减3吗?为什么?
25-1.3应该是多少?7表示什么?是怎么得来的?题中有10吗?哪来的?
11对!十分位不够减,我们可以向个位的5退1,转化为10个,再减3个,1010还剩7个1,也就是0.7。10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题时,其实是做了一步“转化”工作,只有把1个111转化成10个时,才能减3个。101062、1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123、+=(最后要约分。)
66这题是同分母加法,实际上也用到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的原理。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突出了“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而且也摆明了“计数单位不同时”的策略。45-13与45-1.3题目极普通,但却小中见大,寓含了一般的数学原理。)4:复习通分:
我们上个星期还学习了通分的方法,谁来说说看?(课件)(为接下去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铺垫。)
二、加法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 11中种黄瓜,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24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同桌讨论)
【评析】结合直观图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的体会“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
11和通分,为什么要通分? 241233、理解:通分后转化成了,合起来就是,现在你们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
2442、交流:你是怎样做的?你先把【评析】异分母分数直接在图上合并就看不出结果是几分之几,通分后再在图上合并,就能一眼看出结果是几分之几。前后对比,相得益彰,“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得到了最直接的说明,再也不是形式上的迁移了。
424、如果老师把它转化成+可以吗?
88择优:为了计算简便,我们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一般先通分,使它成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316、试一试:+
457、揭示关键: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三、减法
1、如果老师把这题的问题改一下,种黄瓜比番茄多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
11几?你会列式计算吗?-
242、交流:你会计算吗?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评析】这一段落再次直接印证了“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四、技能训练
511、-
63生做,指名板演。交流时说说检验方法。42、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评析】计算课有一个主要目标是形成计算技能,这环节能瞄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找公分母和把分数化成规定分母的分数)进行训练,层次清晰,效果扎实。
3、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及注意点。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要注意约分。
4、练习十四:1、2、3
五、拓展:
11111111+ + - - ***1- + + - 58611955111、导入:老师这儿还有8个计算题,你可以用刚才的方法先做前几题,边计算边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计算时有没有规律?如果有的话,后面几题可以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
2、交流:先看前两题,你们发现什么?再看后面两题,你又发现什么?是不是任何两个分数相加减,都能这样计算?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么做? 齐说后面几题的答案。
3、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当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互质时,我们可以用分母的乘积作得数的分母,用分母的和(或差)作分子。
114、深化:+
68这题分子也都是1,但分母不互质,还能用刚才的方法算吗?验证。小结:我们发现:只要分数的分子是1,我们都可以用刚才的规律来计算,但有时的结果不是最简,要约分。
【评析】本环节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5、延伸:如果分子不都是1,是2,3,甚至更大,有没有巧算方法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自己探索。
六: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第五篇: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秣陵中心小学
卢一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例1及有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双休日,卢老师到溧阳天目湖山游览了一趟。旅游途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信息。
2、出示信息。(投影出示)
蓝天宾馆—天目湖景区 天目湖景区—湖心小岛 乘汽车
1/2小时 坐缆车 1/4小时 骑自行车 2/3小时 乘游船 1/3小时
3、师:看到这些信息,你准备选择哪种方式到达湖心小岛,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所需要的时间。
(板书得出): 1/2+ 1/4 1/2+1/3 1/4+2/3 2/3 +1/3
3、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
(1)上面这些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2/3 +1/3)(2)这属于哪一类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谁会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4)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生:因为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师:1/3和2/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生:1/3和2/3的分数单位是1/3。
(5)那另外3组的分数和这一题有什么区别?
生:这一题分数的分数分母相同,另外两题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你很注意观察。象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异分母分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尝试研究:
1、师: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也可借助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2、学生操作、交流、反馈(板书)
(1)1/2+1/4=0.5+0.25=0.75(2)先通分1/2=2/4 1/2+1/4=2/4+1/4=3/4 为什么要先通分?(3)画图
你是怎样看出3/4的,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小结:无论是折纸,还是通分计算,相同点是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1/3 1/4+2/3 小结:画图太烦、化成小数计算有局限性,而应用通分方法适合所有异分母分数加法。
4、异分母分数减法 卢老师乘汽车从蓝天宾馆出发,最后来到湖心小岛一共用了5/6小时,你知道我从天目湖到湖心小岛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幻灯 出示)
1、先涂色再填出得数。(通过涂色直观的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
2、完成“试一试”,师强调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同时要求会对异分母加减法进行验算。
同时说一说计算异分母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说一说。
3、练习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