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文两篇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教案
晴晴
短文兩篇
【教學目の】
1.從文學藝術の角度讓學生了解生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
2.了解不同の表達方式在不同の文章內容中所起の作用。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表達方式の常識、運用及作用。
2.在整體感悟全文の基礎上,提煉文章の主旨。
3.對兩篇文章進行多角度の比較。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l.按部就班法。即在對兩篇文章分別講述の基礎上進行多角度比較。
2.比較閱讀、反複誦讀感悟法。通過教師示範、學生反複誦讀、對若幹片段の背誦,逐步使學生對文章主旨產生由淺至深の感悟。
3.旁征博引、觸類旁通法。通過對(相同)類似題材文章の泛讀,引起學生對於“人生”這個偉大主題の理解和感悟。
媒體設計
1.錄音機(有條件可使用CD機或影碟機)。播放抒情の音樂(題材以歌頌生命為主題,節奏平穩、抒情),創設良好の學習情境,由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誦。
2.制作CAI課件。以“生命の偉大”為主題,將聲、像在計算機中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目の仍然是創設良好の教學情境,有助於學生對於“生命”這個主題の感悟。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生命是一曲偉大の樂章,不同の人不同の生活態度演繹出生命の不同旋律:有の人消極度日,有の人熱情向上,有の人消磨時光,有の人惜時如金......其實,生活真の是一本百科全書,我們也真の需要用生命去翻閱、去體味。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兩位名人對人生、對生命の體驗與思考,一篇是當代散文家の感悟,一篇是古代哲人の說理。
二、解題(略)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通過學生閱讀課文(或教師泛讀),消除文字、詞語障礙。
B.內容與形式總理
教師可以提出要求,請學生說出“文章の主要內容”,學生可以帶著這個問題進一步閱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為下面對文章の精讀打下良好の基礎,可深可淺,毋強求答案の一致性。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A.同學們閱讀《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後,最大の感觸是什麼?學生の回答極有可能多種多樣,比如:①生命の延續是驚心動魄の壯舉;②生命是豪華の、奢侈の、不計成本の投資;③生命是值得敬畏の;④對於生命,不應該采取“消磨”の態度;⑤要珍惜生命中の每一分鐘;⑥蒙田珍視生命の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の;⑦生命是“短暫”の,我們要“過得豐盈充實”......晴晴
晴晴
但,我們可以看到學生の作答大都是摘錄式の,很少有自己の見解和對文章深入の探索,這就需要老師の引導。
B.教師一邊肯定學生の答案,一邊進一步提出諸如“作者是如何寫作,才使我們對他們の文章有如此の感觸?”(解說: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形式の更深層次思考。)
C.請學生將《敬畏生命》中應用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の句子找出來。
(解說:引導學生向重、難點進發:記敘是為後面の抒情、議論蓄勢、鋪墊,而抒情、議論則揭示文章の主旨,即“我”之感悟。)
D.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探討文章是如何蓄勢、鋪墊の?文章揭示了怎樣の寫作主旨?作者の感悟是什麼?作者到底感悟到了什麼?等等,使學生在老師の指導下一步步實現教學計劃の既定安排。
E.用同樣の方法研究文中議論の作用。
3.欣賞品味
《敬畏生命》是一篇典型の生活感悟類散文,即通過對生活中の普通小事の偶然注意,引發感悟和思考,構思巧妙、題材新穎,讀來意猶未盡、耐人深思。
其實,這種生活感悟の短文,我們學生也可以嘗試寫作,但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細致觀察,並且要做一個有心人,抓住生活中の點點滴滴,進行深入の思考,沒有日積月累,難以道出驚人之語。
《熱愛生命》雖然語言上略顯晦澀,但字裏行間所滲透の作者樂觀、向上、珍視生命、熱愛生命の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の。
作者是按照這樣の思路來寫作の:先否定所謂の“哲人習氣”;接著用“至於我”領起,表明“我”の生活態度“是值得稱頌,富於樂趣”の,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是這樣認為。
文章の最後一段是作者の寫作主旨之所在:闡述了自己の生活觀。論證順序比較明顯,條理也比較清晰。
4.課堂小節
這堂課教學使學生對本課の內容有了一個整體上の感受,並且完成了本文の“關於表達方式”の重、難點の解決,為下一課時對兩篇文章の多角度對比,打下了一個良好の基礎。
四、布置作業
1.繼續閱讀《敬畏生命》《熱愛生命》,並且從自己所閱讀過の名著中摘抄關於“人生”“生命”“生活”の名句。
2.通過對這兩篇短文の進一步研讀,選擇適當角度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
第二課時
一、導語
通過研讀,我們知道,《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有著相同或相近の內容和思想意義;當然,它們也分別闡釋了許多不同の思想內涵,是不是請同學針對我這個問題,來發表一下自己の看法?
二、研習課文
相同點:
兩篇文章都熱情地贊頌了生命の偉大,也都對漠視生命、回避生命、無視生命存在の觀點進行了批判(或間接或直接)。
不同點:
1.寫作主旨:《敬》更多の是對生命偉大再認識後の頂禮膜拜;《熱》則更多地闡釋了自己對人生、對生命の理解,是一篇人生宣言。
晴晴
晴晴
2.表達方式運用:《敬》以記敘鋪墊,以抒情、議論為高潮;《熱》以說理為主,更多の是大段議論。議論是它最主要の表達方式。
3.筆調:《敬》の調子正像是驚異地發現後の誠惶誠恐,能隱約感覺到作者創作の沖動;《熱》の筆調則更加沉穩、老道、語重心長。
4.語言:《敬》平易、樸實、自然;《熱》可能由於是譯文の緣故,文字顯得枯燥,有些說教の色彩。
5.風格:《敬》盡顯散文家の魅力,輕松中又隱含著沉重,平凡中見深意;《熱》則是思想家、哲學家風範,一派老成長者の做派,大有勸誡世人の大家氣度。
以上諸條只是一些提示,教師可以點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可不必強求統一和完整。
三、課文延伸
柯羅連科說“生活就是戰鬥”;托爾斯泰說“讓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們既然有生命,我們就應該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眾多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都有自己對於“生命”の闡釋。我們上節課一起研讀の張曉風、蒙田の文章中有這樣具有震撼人心の語句嗎?你在課下摘抄了哪些相關の名句,讀來讓我們大家一起感受。
(解說:這樣安排是為了落實本課の德育目標,學生可以籍此樹立正確の人生觀,對生命の意義有一個更加深入の認識,教學也可以達到既教書又育人の目標。)
四、布置作業
1.建議閱讀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の》。
2.背誦《熱愛生命》中蒙田闡述生活觀の一段文字。
晴晴
第二篇:短文两篇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2.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章内容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表达方式的常识、运用及作用。
2.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旨。
3.对两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比较。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l.按部就班法。即在对两篇文章分别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比较。
2.比较阅读、反复诵读感悟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反复诵读、对若干片段的背诵,逐步使学生对文章主旨产生由浅至深的感悟。
3.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法。通过对(相同)类似题材文章的泛读,引起学生对于“人生”这个伟大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媒体设计
1.录音机(有条件可使用CD机或影碟机)。播放抒情的音乐(题材以歌颂生命为主题,节奏平稳、抒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由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诵。
2.制作CAI课件。以“生命的伟大”为主题,将声、像在计算机中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目的仍然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对于“生命”这个主题的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是一曲伟大的乐章,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演绎出生命的不同旋律:有的人消极度日,有的人热情向上,有的人消磨时光,有的人惜时如金......其实,生活真的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也真的需要用生命去翻阅、去体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两位名人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一篇是当代散文家的感悟,一篇是古代哲人的说理。
二、解题(略)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或教师泛读),消除文字、词语障碍。
B.内容与形式总理
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请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为下面对文章的精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深可浅,毋强求答案的一致性。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A.同学们阅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极有可能多种多样,比如:①生命的延续是惊心动魄的壮举;②生命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③生命是值得敬畏的;④对于生命,不应该采取“消磨”的态度;⑤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⑥蒙田珍视生命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⑦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过得丰盈充实”......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作答大都是摘录式的,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对文章深入的探索,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B.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答案,一边进一步提出诸如“作者是如何写作,才使我们对他们的文章有如此的感触?”(解说: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更深层次思考。)
C.请学生将《敬畏生命》中应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句子找出来。
(解说:引导学生向重、难点进发:记叙是为后面的抒情、议论蓄势、铺垫,而抒情、议论则揭示文章的主旨,即“我”之感悟。)
D.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探讨文章是如何蓄势、铺垫的?文章揭示了怎样的写作主旨?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作者到底感悟到了什么?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教学计划的既定安排。
E.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文中议论的作用。
3.欣赏品味
《敬畏生命》是一篇典型的生活感悟类散文,即通过对生活中的普通小事的偶然注意,引发感悟和思考,构思巧妙、题材新颖,读来意犹未尽、耐人深思。
其实,这种生活感悟的短文,我们学生也可以尝试写作,但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并且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日积月累,难以道出惊人之语。
《热爱生命》虽然语言上略显晦涩,但字里行间所渗透的作者乐观、向上、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作的:先否定所谓的“哲人习气”;接着用“至于我”领起,表明“我”的生活态度“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是这样认为。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写作主旨之所在:阐述了自己的生活观。论证顺序比较明显,条理也比较清晰。
4.课堂小节
这堂课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感受,并且完成了本文的“关于表达方式”的重、难点的解决,为下一课时对两篇文章的多角度对比,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布置作业
1.继续阅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并且从自己所阅读过的名著中摘抄关于“人生”“生命”“生活”的名句。
2.通过对这两篇短文的进一步研读,选择适当角度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研读,我们知道,《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当然,它们也分别阐释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内涵,是不是请同学针对我这个问题,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研习课文
相同点:
两篇文章都热情地赞颂了生命的伟大,也都对漠视生命、回避生命、无视生命存在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或间接或直接)。
不同点:
1.写作主旨:《敬》更多的是对生命伟大再认识后的顶礼膜拜;《热》则更多地阐释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是一篇人生宣言。
2.表达方式运用:《敬》以记叙铺垫,以抒情、议论为高潮;《热》以说理为主,更多的是大段议论。议论是它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3.笔调:《敬》的调子正像是惊异地发现后的诚惶诚恐,能隐约感觉到作者创作的冲动;《热》的笔调则更加沉稳、老道、语重心长。
4.语言:《敬》平易、朴实、自然;《热》可能由于是译文的缘故,文字显得枯燥,有些说教的色彩。
5.风格:《敬》尽显散文家的魅力,轻松中又隐含着沉重,平凡中见深意;《热》则是思想家、哲学家风范,一派老成长者的做派,大有劝诫世人的大家气度。
以上诸条只是一些提示,教师可以点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可不必强求统一和完整。
三、课文延伸
柯罗连科说“生活就是战斗”;托尔斯泰说“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该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众多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都有自己对于“生命”的阐释。我们上节课一起研读的张晓风、蒙田的文章中有这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语句吗?你在课下摘抄了哪些相关的名句,读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
(解说:这样安排是为了落实本课的德育目标,学生可以籍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也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四、布置作业
1.建议阅读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背诵《热爱生命》中蒙田阐述生活观的一段文字。
第三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活动课教案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活动课教案
一、教学主题: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二、教学理念:
运用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利用自我体验、生生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实际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使其对生命价值与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教学对象:中学生
四、教学对象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开始有自我意识的产生,但自我判断能力是低下的,初中生在活动中与他人交往中,会主观和片面地评价自己。他们的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初中生感受生命的存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存在价值,提高自我判断能力以及挫折应对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正视生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懂得人类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行为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珍爱生命;发展学生的 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六、教学重点:多彩的生命世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七、教学难点:如何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八: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情境体验法
九、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一个荒芜寂静的地球,慢慢地,有了植物,有了动物,有了人类(基本上按生命进化的过程展示,并伴随着鸟的歌声、兽的吼声和人的话语声),不久,一切又全部消失,地球重归于沉寂。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喜欢有生命的地球,还是没有生命的地球?为什么? 2.导入新课
教师引题:地球上有了绿树鲜花的摇曳,有了鸟的歌声、兽的吼声,才有了生机,而有了人类之后,人类更是用智慧与双手创造了地球上的一个个奇迹。套用恩格斯的话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
(二)第二环节:多彩的生命世界(板书)1.活动一:看一看(书上的图片)教师:高原因为有了鹿群、海底有了动植物才有了活力,才有了生机。2.活动二 :搜集与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命实体的照片,大家很用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意义的图片,现在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欣赏、研究一下,老师作简单的介绍,同学们要注意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多彩的生命世界哦。
(图片幻灯片展示,教师作简单介绍。)
3.活动三:说一说 教师:通过观察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大家一定感叹这些生命的伟大与可贵,自然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多姿多彩,你们心中的生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并简述,老师作简要点评。)教师: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4:活动四:读一读
(学生简单阅读小故事:《小鱼的故事》)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人物:“男士”、“小男孩”他们对待浅水洼中危在旦夕的小鱼的态度:1.无所谓 2.很“在乎”。到底怎样对待这些脆弱的生命呢?谁的态度更值得我们肯定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正是人类和其他众多的生命才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大系统。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其他生命。
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友好的。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对大自然的征服其实就是对我们家园的侵略和掠夺。所以,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道德习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板书)它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文明。
5.活动五: 做一做
学生思考: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应怎样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多样性? 学生动手:写一则公益广告用语,警示人们善待其他生命。
(三)第三环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板书)
1.情景导入:
情景一:2010年4月27日晚,大足县双塔中学发生一幕惨剧:该校初一(四)班学生李力(化名),连续两个通宵上网未回家。父亲来到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对其教育,李父让其下跪认错。不想李力竟当众跑出老师办公室,从3楼跳下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情景一:一个生了重病的人,万念俱灰,后来他发现只对窗口的一颗树,秋风不断吹落了树叶,他认为当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该完结了,可树上一直都有一片树叶,于是他鼓起活下去的勇气。
教师提问:(1)为什么,有人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逃避现实,选择轻生?(2)为什么,一个患者会因为一片树叶而鼓起继续存活,振作做人的勇气?
教师启发思考:人生的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生命,人生的一切无从谈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必须有生命这个基本载体。只有有了生命,你才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奉献他人和社会。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简评:每一个生命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2.拓展活动(开放性的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1)活动一:荒岛生涯
假如有一天你坐船出海,突然遇上风暴,船只被巨浪吞没,你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你怎样寻求生存?
(2)活动二:谈判专家
假如你是一个谈判专家,现在在38层楼高的天台上,有一位高考落榜的女孩准备纵身一跳,结束无望的人生,你将如何凭借你的三寸巧舌,说服这位女孩打消轻生的念头呢?
(3)活动三:心理医生
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医生,现有一位心理异常的病人,因为儿子的突然去世陷入无限的悲伤中,并且要不断虐待小猫小狗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好受一点,你该如何为他进行心理治疗呢?
(小组派代表陈述己方观点,教师作点评并总结。)
3.情感升华
(1)欣赏:冰心《敬畏生命》 节选,并请同学们深情朗诵。用爱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中就不会堆积烦恼;世间纷争也会减少。//生命虽然很有价值,若不能好好运用,等于没有价值。//面对困难,要勇于接受挑战,借由人生的历练,锻炼出柔软如水、坚强如钢的精神。//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透彻生命、明了生命的源头,就不会恐惧死亡。//对于生命,谁都没有所有权,无常一来、呼吸一停,则万事皆休。
(2)聆听:歌曲《生命如歌》,并提示同学留意歌词大意。
轻轻的你离开 /就像我轻轻的走来 /在这匆匆的岁月里 /生命无须等待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我都过/人生是杯无色的酒/是苦是甜我都喝
轻轻的花绽开/就像树静静的成材/在这初恋的季节里/青春一去不再来
人生是辆五彩的车/是风是雨我都坐/人生是首无尾的歌/是高是低我都和
未来的希望在呼唤/声声呼唤我/声声呼唤我/声声呼唤我/声声呼唤我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我都过/人生是杯无色的酒/是苦是甜我都喝
(四)第四环节:教师结语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对“多彩的生命世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两个主要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多彩的生命世界、宝贵的人类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学会敬畏生命、懂得珍爱生命;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希望你们 懂得不仅要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更要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渡过自己的无悔青春,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好,这一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十、教学评价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内容:
一、生命的世界是多彩的,生命之间是相互关联、息息相关的;人类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有顽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二是要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的能力,以及尊重、关心、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心得有几点如下:
(一)教师主导地位,给学生的思考创设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最实用的教学手段达成具有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和教学讲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以后将会好好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板书设计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善待大自然、爱护其他生命
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一)人生的前提:敬畏生命
(二)珍爱生命,创造人生价值
(三)生命如歌,待你唱响
第四篇:《敬畏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
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教师介绍图片背景。
教师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二、探究新知
1.生命至上
活动一:PPT呈现胡杨林的图片
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人把胡杨称为“英雄树”,因为它们“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庄子笔下的古大椿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秋,那只是一种寓言的表述;古老而生生不息的胡杨,却鲜活地存在着。它们在“生命禁区”,顽强地传承生命,在沙漠的深处,多少次鼓励受伤的战士重新站了起来,让视前方为畏途的商贾恢复了上路的信心,为迷途的旅人指点迷津。不朽的胡杨,演绎了生命的坚韧。
学生思考并讨论:不朽的胡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对胡杨的感悟,让我们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受到触动,有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候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这种敬畏,使我们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
多媒体播放相关寻找MH370客机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救不救”
学生阅读教材P95材料,体验心理矛盾,小组合作探究与分享,反思类似的行为。小组内讨论交流: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主动向陷入困境的生命伸出援助之手。
2.休戚与共
活动四:阅读感悟
多媒体展示材料: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明确的德性。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
……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摘自史怀泽的《敬畏生命》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探索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要关爱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对陷入困境的生命伸出援助之手。
活动五:拓展空间——敬畏生命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对教材P98观点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以《敬畏生命》为题写一篇短文,感受生命的神圣。
三、本课小结
生命是神圣的、至上的,我们对生命应该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要休戚与共。
第五篇:热爱生命参考教案
食指
教学目标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3:“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重点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教学难点
1:“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完成,因此变得灰心丧气,对未来丧失信心呢?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觉前途渺茫,实际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如何处理“要做”和“想做”事情的关系,英国王子查尔斯给责任下过一个定义“世界上有许多你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的全部含义”。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只要我们不逃避,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未来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你的面前会呈现另一种样子。今天我们就看看在上一个世纪一个年轻人面对“十年浩劫”,他的心态是怎样显露的。(板书《相信未来》)
二:浏览课文,找出使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阐述自己见解(这个过程大约10分钟)
三:资料介绍,关于诗人食指(可选用资料下发,投影形式)
下列是具体资料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有所取舍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1998文友文学奖授给了当代朦胧诗人、《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郭路生),因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8月14日下午,在北京第三福利院,郭路生受了这一荣誉。没有任何颁奖仪式,只有文友副主编伊莎和一群诗友。
1948年11月21日,郭路生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他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967年,19岁的郭路生拜访了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自此,郭路生经常向何其芳请教。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郭路生还和一群年轻人聚会,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
此后,郭路生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郭路生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一年,郭路生去山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郭路生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郭路生的诗,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都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据说,此诗传到江青耳中,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1971年,郭路生在山东济南入伍。1972年年底,其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已发现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
关于其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他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
许多评论家认为,郭路生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郭路生长期被埋没。也有人认为,郭路生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善终很可能将在精神病院里。
食指其人
提起当代诗歌,人们都知道北岛,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对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他也写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们想一想那是个一句玩笑话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应当给予理解甚至敬意。
可参看具体网站文章《走进食指》,网站:新作家写作中心,网址:
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9
四:教师范读(录音朗诵,网络资源《相信未来》朗诵,具体网址:
http://qf.wfu.edu.cn/song/xiangxinwl.htm)
五:学生研读文章,结合作者身世及所处时代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当时处境如何?是借用那些词表现出来的?学生自己归纳,问题老师个别解决。(诗人处境和所处年代是切入点)
2:诗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应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六:物象,意象,意境
中国诗词一向借用具体物象来传达心中块垒,这些客观物象一旦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就构成了意象,也就是说作者通过诗词把客观物象主观化的过程就是意象形成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含义(客观涵义)和意象所具有的作者的主观感情(主观涵义)合而为一就构成了意境。读者看到这些意象时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这些物象的具体含义上,而要更深入的思考它所浸染的作者的主观感情,思考达到一定深度往往就忘记了客观物象本身,这种过程就是欣赏意境的过程。
思考:仔细阅读这首诗歌,寻找具体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题)
(学生会很容易得找到蜘蛛网,余烟,紫葡萄,鲜花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诗歌不独用意象来表达他的深切含义,而且在选词组句上还要有他自己的独特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诗人感情是不一样的,这种语言就是诗化的语言。
这首诗在选择语言上也独具匠心,具体分析这首诗中诗人为表达感情都选取了那些词语?
(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体,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查封,叹息,凄凉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七:关于“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阅读下列资料,明确“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知人论世”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个“世”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身世”,二是“时世”。朱熹注云:“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这是作“身世”解,文义可通。但是如果作“时世”解,文义亦可通,似乎更有意思一些。那么,“知人”是一层,“论世”又是一层。“知人”已经包括了知道其人的身世行事;“论世”则是放大范围,论究其所处的时世,反过去更足以帮助理解其人与其文。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进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读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想?试就这种方法在回观本诗,你有事么感想?(留作作业)
八:知识扩展
命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8年
九:作业
1:比较《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两首诗歌,写出你的心得。2: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相信未来》。
3:食指所处时代和我们不同,你怎样看自己的时代?你又要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