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季花的雕刻教案(精)
食品雕刻 实验(操作)教案
基础篇1
食品雕刻实训
日 期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上午1~4节 地 点
室
课 时 4
实验内月季花的演示容 与练习实 验 通过月季花雕刻的讲解和示教,要求学目的生掌握最基本的握刀姿势和基础花卉的与 的雕刻方法。
要 求
1、原料:胡萝卜1只/人
设 备
2、盛器:碗1只/人
物 品
准 备
3、工具:主刀、“U”型戳刀、“V”型戳刀、毛巾
组织教学
实
1、指出今后食品雕刻操作课的要求、指验 定组长;
过
2、提出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
程 准备工作
1、卫生
班 15食品加
级 工1班
2、准备工作(原料、盛器)示教
月季花:取料——打胚——取叶瓣 练习
分料——分盛器——练习巡回指导 成品讲评 打分
小结、卫生分配
教 师
讲 评
备 注
第二篇:《柱状雕刻》教案
《柱状雕刻》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柱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泥柱雕刻
欣赏学生作品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1)小组讨论(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图片展示教材上的内容)(1)装饰大门的浮雕柱
(2)北美印第安人木屋上的图腾柱(3)公园里的卡通柱(4)中国黎族的图腾柱(5)非洲古代木雕柱饰(6)《彩陶器皿》毕加索(7)古印度石雕(8)印第安人图腾柱(9)古罗马雕柱饰(10)非洲古代雕刻柱饰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柱形雕刻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学习制作泥柱雕刻
(1)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2)参考例图,在上面雕刻花纹和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在泥柱上添加各种形象。
5、学习构图处理的知识 了解对称、均衡、重复
6、疏密和形象处理 疏密有致,形象略带夸张。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制作泥柱雕刻作品(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说一说在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上的不同。(2)说一说自已的构图(3)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 可以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做业主评价(1)作品展览(2)综合评价
第三篇:《雕刻的乐趣》教案
《雕刻的乐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雕刻工艺的基本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雕刻的图片或实物,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在雕刻过程中,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把握雕刻的设计和制作要领,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3、在雕刻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制作习惯,有创意地选择、使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
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
雕刻作品的刻制。
教具:
范例、课件、中国饮食文化有关食品雕刻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的实物或图片、示范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马铃薯或者南瓜、苹果、肥皂)。
课堂教学:
1、欣赏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民间艺人表演雕刻的基本方法,了解雕刻工艺的来历,营造美好愉悦的视听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高学习兴趣。
2、交流表达: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概括对雕刻的总体感受的描述。回忆曾见过的雕刻工艺品的造型特点。了解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雕刻的乐趣》,引导学生齐声念出课题。新授部分:
阶段一:设境比赛,交流课前收集雕刻的图文资料 学习活动建议:
1、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诸如“你见过什么雕刻作品?外形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雕刻有哪些种类?雕刻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引导各组发言交流课前收集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雕刻工艺的传统、雕刻的材料、样式等问题。
2、归纳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奖励雕刻的材料(类似萝卜、南瓜的果蔬材料)表扬认真收集资料的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阶段二:观察比较,分析雕刻的样式、材料 学习活动建议:
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雕刻作品图片或实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雕刻工艺特点、材料特点以及体会雕刻工艺的艺术美感。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或者直接选择某一材料启发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特点以及思考回答能用来雕刻哪一造型?用那种方法其它材料又有什么用?有没有同学带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材料来做花灯?
阶段三:消化尝试,完成一件浮雕作品
1、演示归纳:教师出示媒体,或者出示实物分步展示浮雕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总结归纳步骤及方法:设计草图,切基本形,构画样稿,确定刻法(阴刻阳刻),进行雕刻,尝试敲印。
2、尝试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明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浮雕图片及敲印纹样,为学生作业提供及时参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求异意识。作业要求建议:
教师在学生正式起笔前要讲明作业总体要求和个性选择指向,包括作业方法、呈现方式、表现工具、主题和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参考范例,用合适工具材料并采用正确的雕刻方法完成浮雕造型后敲印纹样。
课后拓展 :
1、到网上收集相关图片,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2、把课上的构思说给家人听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第四篇:食品雕刻第一次教案
食品雕刻
章丘三职专 魏敏
授课时间:3月18号第6、7节 授课地点:407 人数:18 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1)了解食品雕刻的基本知识。(2)学习雕刻工具基本的操作方法。
(3)学会大丽花的制作过程,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库及网络资源查询,收集食品雕刻的相关知识和雕刻手法。
(2)通过雕刻实践,初步学会食品雕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食品雕刻的过程中,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热爱劳动。(2)通过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习食品制作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大丽花的雕刻,学习食品雕刻的基本技法; 难点:大丽花的比例把握及用刀的深浅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观察、实践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熟悉的雕刻种类,如:冰雕、石雕等入手,点出课题:食品雕刻——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欣赏食品雕刻的精美图片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食品雕刻的图片,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交流。通过欣赏食品雕刻的相关图片,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学生学习雕刻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意识到,普通原料也能雕刻出精美的作品来,美是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来创造出来的。并且还能让学生意识到食品雕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基础知识简介
1、原料
原料分生料和熟料两大类,今天我们选用的是生料中最常用的白萝卜。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种常用的原料,并分析总结出用于食品雕刻的原料的共同特点。
食品雕刻的工具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雕刻应准备好一些必备的工具,如: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口槽刀等。通过刀具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常用雕刻刀的形态特点及其主要的用途,为其具体雕刻作品打好基础。本环节主要是结合实物,让学生观察了解。
3、掌握常用的刀法:切、削、刻、戳、旋
4、食品雕刻的种类
(1)整雕:整雕就是用一块原料雕刻成一个具体完整形体的作品。其特点是整体性和独立性强,形态逼真,无须其它物体的支撑和陪衬,独立表现其完整的形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2)零雕整装:零雕整装分别用几种颜色不同的原料雕刻成某一物体的各个部件,然后集中装成完整的物体。这是一种普通使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形态逼真。
(3)浮雕:浮雕是在原料的表面,雕刻出现外突出或向里凹进的花纹或图案。常见的有“南瓜盅”、“西瓜盅”等,是艺术性很强的雕品。
(4)镂空雕:镂空雕就是将原料剜穿成为各种透空花纹图形的雕刻方法。如“西瓜灯”的制作过程为:先在瓜皮上画出图形,再用刀具将图上不要的部分剜去成透空状,去掉瓜瓤,摆在另外雕刻好的灯台上或吊起,里面点上彩灯或蜡烛灯即可。
(四)教师示范操作——制作大丽花(老师制作,学生观察,默记操作过程)
1、原料:象牙白萝卜
2、刀具:大、中、小三把圆口刀,平口刀
3、制作步骤(1)修成坯型
先削成圆柱形,再修成上小下大的馒头形。(2)刻花辨
大丽花是先刻出花芯,再刻花辨的。注意在刻花瓣时每两层花瓣是交错分布的,刻时,从第二层开始要采取插空去料的刻法,这样刻出的作品才有立体感,才比较形象逼真。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把在基本训练时用到的手法运用于正式的雕刻中,提高花卉雕刻的效果。同时,掌握了大丽花的雕刻,还能举一反三,刻出其他花卉品种。(五)、学生实践操作
1、安全教育:正确操作刀具,不拿刀具打闹。
2、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4人为宜,推选组长。由本班带队老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3、布置任务:每位同学学习使用三把圆口刀,制作一朵漂亮的大丽花。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反思总结:本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女生做的都很好,但是3个男生稍差,要多鼓励!
第五篇:雕刻的乐趣教案
《雕刻的乐趣》教案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桂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美术七年级13册第7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刻工艺的基本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雕刻的图片或实物,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在雕刻过程中,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把握雕刻的设计和制作要领,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雕刻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制作习惯,有创意地选择、使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雕刻作品的设计。教学难点:雕刻作品的刻制。
教材分析: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本节课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可雕刻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方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一)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尤其是手工课。学生所需材料、工具,老师要事先通知学生并让小干部及时检查提醒,为了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教师更要多备几个范样。学具: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黏土、橡皮、肥皂、粉笔)等。
教具:范例、课件、中国饮食文化有关食品雕刻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的实物或图片、示范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马铃薯或者南瓜、苹果、肥皂)。
(二)课堂教学: 导入部分建议之一:
1.欣赏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民间艺人表演雕刻的基本方法,了解雕刻工艺的来历,营造美好愉悦的视听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高学习兴趣。
2.交流表达: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概括对雕刻的总体感受的描述。回忆曾见过的雕刻工艺品的造型特点。了解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雕刻的乐趣》,引导学生齐声念出课题。新授部分:
阶段一:设境比赛,交流课前收集雕刻的图文资料 学习活动建议:
1.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诸如“你见过什么雕刻作品?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雕刻有哪些种类?雕刻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引导各组发言交流课前收集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雕刻工艺的传统、雕刻的材料、样式等问题。
2.归纳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奖励雕刻的材料(类似萝卜、南瓜的果蔬材料)表扬认真收集资料的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阶段二:观察比较,分析雕刻的样式、材料 学习活动建议:
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雕刻作品图片或实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雕刻工艺特点、材料特点以及体会雕刻工艺的艺术美感。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或者直接选择某一材料启发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特点以及思考回答能用来雕刻哪一造型?用那种方法其它材料又有什么用?有没有同学带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材料来做花灯?
阶段三:消化尝试,完成一件浮雕作品
1.演示归纳:教师出示媒体,或者出示实物分步展示浮雕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总结归纳步骤及方法:设计草图,切基本形,构画样稿,确定刻法(阴刻阳刻),进行雕刻,尝试敲印。
2.尝试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明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浮雕图片及敲印纹样,为学生作业提供及时参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求异意识。作业要求建议:
教师在学生正式起笔前要讲明作业总体要求和个性选择指向,包括作业方法、呈现方式、表现工具、主题和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参考范例,用合适工具材料并采用正确的雕刻方法完成浮雕造型后敲印纹样。展示评价建议:
学会表达——可让学生把自己小组合作作品分别展示在相应区域,各组讨论交流推选一名同学,针对以下问题,交流表达。
1.我认为我今天作业效果品()
2.我觉得()完成的浮雕非常出色,因为()3.你最心仪哪一个雕刻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4.做雕刻时,你们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5.你们的雕刻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三)课后拓展
1.到网上收集相关图片,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2.把课上的构思说给家人听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10、课堂总结
美术课的教学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和人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本课中通过问题启发、动手实践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并通过设计与制作的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唤醒他们想象的欲望。整堂课融看、想、玩、做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虽然因课时有限,学生完成的作品并不都是非常精细完美的,但同学都积极思考,充分的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建议:
1. 教师是否能运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在雕刻中,注意纹样外形设计,加工方法的选择,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制作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 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尝试用不同材料、方法表现出浮雕纹样的美感,提高了造型、表达能力,是否能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手工制作中表现出乐趣和创意。
3. 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乐于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美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