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新生小学:李远芳
设计
新生小学:王
庆
评析
教材分析:
“统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第93~97页的内容。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本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学习多种统计方法,重点学习画“正”字的方法,为今后各册统计知识的教学服务的。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学生喜欢做的事情,调查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等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教材内容花坛图和各种颜色的花改为《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图片作为统计的素材,开始播放《西游记》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说说《西游记》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说说自己喜欢谁。再让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下面打“√”,让学生收集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善于观察提问、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会涂条形统计图和填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日。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让学生看学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统计表,让学生能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我还设计了让学生统计动物园里动物的只数,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自己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其中一个来填,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帮唐僧想办法吃那种水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的设计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具准备上,我利用课件上课,在课件上突破一个格子表示“1”这个关键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懂统计图。在学具的准备上,我为学生准备鲜艳的四个人物图片和统计图、统计表,让学生有操作的、有看的、有想的。板书设计也力求体现简单、美观。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第93页、9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善于观察提问、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会涂条形统计图和填统计表。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具准备:
课件、人物图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果图片、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利用课件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哪个人物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人物。
师:课件出示四个人物的多个头像图片。你们能不能数出每个人物头像的张数呢?把数出来的结果填在卡片上(发到学生手中的统计卡片)
生:能,数数并填表格
师:利用课件出示统计图,你们能用涂小格子的方法表示每个人物头像的个数吗?
生:能,在老师准备好的统计图中涂小格子。生:上台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己涂的统计图。师:课件动画出示涂格过程 师:课件展示乱的图片和用涂格子表示的图片,比较两幅图谁容易看出每一种人物的个数。
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导入课题,像刚才这种用涂小格表示数的多少方法叫做统计,今天就和我一起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板书——统计
[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谈最喜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人物中的哪个人物,用课件出示《西游记》中四个人物的头像,让学生数每个人物头像的个数,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人物头像的个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使学习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请几个学生回答),在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下面画“√”。(在老师发给的人物头像图片中完成)
生:动手操作,在自己喜欢的人物头像下打“√” 师:收纸条
(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生a:喜欢哪个人物的人最多? 生b:喜欢孙悟空的人有多少?……
(3)师:报收上来的纸条,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的表中记录下来。(教师唱票)
师:念几个后问学生记录下来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能告诉大家吗?
生
1、打“√”的方法
师:怎么表示的?(一个人就打一个“√”,最后数有多少个“√”,就表示有多少个人)生
2、打“×”的方法 生
3、画“○”的方法 生
4、画“正”字的方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每种人物的个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统计方法的多样化。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4)教学“正”字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了“正”字的记录方法,正好我也用了这种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
生: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5个人。(5)再次记录,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生:汇报记录的结果(6)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
生:说具体的数据,生:上台填写统计表
师:用涂小格的方法在统计表中表示
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重点用红色涂一个格子,表示数量“1”,分别涂出每种人物的数据。师:如果没有小格子怎么知道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呢?师随机用课件出示统计图旁边的数据。
生:我们看到涂的图对过去看旁边的数据是几就表示有几人了。
(7)师:看着统计表和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看着统计表和统计图说说自己知道的知识
如:喜欢孙悟空的人最多,喜欢沙僧的人最少。喜欢谁的是几人等等。
[评析:老师抓住画“正”字的方法教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再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人物的数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理念。用课件出示涂红色的一个格子表示数量“1”,突出了难点。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统计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三、巩固与拓展
1、课件出示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的项目,然后出示条形统计图(配音乐)
师:谈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看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课件出动物的只数,学生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中任选一个来填写。体会填统计图比较快,比较方便,而统计图更容易看出哪种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3、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师徒的感情呀特别好,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想孝敬自己的师父,准备了西瓜、桃子、香蕉、葡萄,四种水果,(课件出示四种水果图片,并配音乐)但唐僧只能吃两种,怎么办呢?他要同学们帮帮他,同学们最喜欢吃的两种水果就是他喜欢吃的,你们愿意帮他吗?
生:讨论方法,运用今天学习统计知识就能帮他解决。师: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水果的条形统计图 生:上台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上贴星星
得出结果,师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评析:让学生直接看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的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填统计表或涂统计图,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亲生经历,探索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帮唐僧解决问题,到黑板贴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一个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育。]
四、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这一知识,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有关统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析:培养学生善于抓实质,整理所学的知识,同时注意总结学习的内容统计就在我们身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统计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西瓜 桃子 香焦 葡萄
(统计表)(统计图)
[总评: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成《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假设一些数据,使学习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本堂课利用《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堂成功的垫定了基础,课中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统计,通过比较得出画“正”字方法,但教师没有强加于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注重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件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小格表示“1”,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数据,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直观教学,帮助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利于启迪学习思维,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索。整个课堂让学生听到悦耳的音乐,看到美丽的图片,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产课堂气氛。]
第二篇:“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第三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
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王吉香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7-02 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单元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学习本课教学的直接基础。本课的学习同时又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定量分析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解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正确使用词语“差不多”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通过猜想—游戏—体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同时养成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笔者创设这样的游戏:“同学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相信刘谦的魔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也来表演一个魔术。想玩吗?”学生齐说:“想。”对于学生来说,魔术充满了神奇感,教师设计的这个小小的魔术游戏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在新知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游戏:“摸一摸”“抛一抛”和“放一放”。通过这样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同时,教学设计还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最后带领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可能性相等的知识所解决的问题。如,足球比赛中掷硬币确定谁发球,引导学生思考:在足球比赛中为什么裁判可以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给与机会,让学生尽情展示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自主摄取、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与孩子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教学中,笔者努力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和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和场所,而且也亲自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索。
试讲第一次课时,笔者设计“摸一摸”活动的要求是:每组确定“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和“安全员”,让每组的“操作员”一人摸40次。课后就有学生和笔者说:“老师你怎么只让一人摸球呀!”当时笔者就想:“是啊,学生人人都想去摸球,干嘛笔者要压抑孩子们的欲望呢?”经过思考,笔者将“摸一摸”活动的要求修改为:从口袋里每次摸出一个球,再放回,每人摸10次,一共摸40次。考虑到有些小组的人数多于4人,便增加:小组成员多于4人或少于4人的,计算好每人摸球的次数,保证小组一共摸40次即可。出示要求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人人有参与摸球、报数、记录的机会,又能在小组人数多或少的时候,组员之间进行分配、调剂,在合作中增加协作意识,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又问:在摸球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提醒学生要数好摸球的次数,保证4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笔者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核对统计结果,在学生的作业上备注:核对数据,小组总次数多于40次或少于40次的无效。
三、层层深入,体会可能性相等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导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发现、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抽象、概括。它不但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相等的这种可能性很少,怎样使学生体会摸到白球和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呢?笔者采取的方法是:估计—实验—观察—比较—小结—设问—总结。
在“摸一摸”前让学生估计是摸到白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白球多、黄球多、白球和黄球一样多。然后进行实验活动,汇报统计结果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统计结果,使学生明白白球多,但只是多一些;黄球多,也只是多一些。课上有个小组统计的结果为白球10次,黄球30次,笔者引导学生:“刚刚我们每个小组只摸了40次,如果摸的次数再多些呢?”使学生明白:这样的可能性有,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两种球之间相差的数会越来越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全班同学白球和黄球的总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摸到黄白球的可能性大小。这时小结:“从这样的口袋任意摸球,可能摸到白球多一些,可能摸到黄球多一些,也可能摸到白球和黄球一样多,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后又设问:“如果继续摸,摸400次、4000次,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通过估计、实验、观察、设问之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像这样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也可以说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在本节课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组统计总数与要求总数不符的情况,在思考之后笔者果断地说:“这个小组统计的数据不符合要求,我们不能采用。”这样的“判决”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残忍”,甚至会让学生觉得委屈。但学生也会由此吸取教训:任何游戏必须遵守规则!也提醒其他组的学生注意:在汇报前要注意核对数据。
四、练习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放一放”时,笔者在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之外,还增加了一个环节:“如果是这样的8个球(4个白球、2个黄球和2个红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50次,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可以怎样放?”当时学生有两种做法,一种放“2个黄球和2个白球”,另一种放“1个白球、1个黄球和2个红球”。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从这两个口袋里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个口袋中放的白球和黄球个数同样多,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定会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数学的素养必将不断提高。
第四篇: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案
课题:数据处理与统计
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赣榆县罗阳中学
宋海波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和公式的复制方法;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公式复制的操作;
过程和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结合小组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归纳等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公式运算和公式复制的操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体会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excel表格中公式使用的注意点操作 难点:将数量关系转化为excel中公式并使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容引入使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在知识点的导入过程中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引导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运用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中进行引导拓展,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学软件、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课前设置小比赛,比比谁最快!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请同学们安静,拿出纸和笔,下面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比赛,考一考大家的计算速度,看看谁最快!师:展示本班全体学生最近阶段性测试成绩表。
这是我们班级这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表,请同学们在三分钟内计算出所有学生成绩的总分,并填入表内,谁最先计算出的就算赢。
(同学们一看到是自己班级的成绩表,已经炸开了锅。又听说要在三分钟内算出来,声音更大)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始计算了。(安静,都在纸上认真的算,有几个学生更是调出了
windows xp上的计算器计算)。好,三分钟到了,计算完的同学请举手。生:(四处张望,看见没人完成)
有同学开始抱怨:老师,这么短的时间内,谁能把这么多成绩计算出来啊!
(一片附和声)
师:(达到预期效果)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计算出成绩,时间嘛(作思考状),大概不到一分钟吧!同学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方法啊?!生:一分钟?不可能吧?„„(学生积极性被调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计小小的比赛,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本课的主题公式的计算和复制,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状态。
(二)任务驱动 层层深入
1、探索与发现
师:请同学们双击桌面上的“学生成绩表”工作表,观察“总分”H2、H3、H4„„单元格,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学生成绩表部分截图
① 单击H2、H3、H4单元格,编辑栏显示什么? ② 观察编辑栏公式,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学习后分小组讨论,1分钟后请同学回答,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答案最准确。问题1: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公式,找出公式输入的位置。问题2:目的在于引导发现公式的使用规律,总结公式的组成。
设计意图:把公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公式具体化。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发现公式的基本操作。
2、利用规律 “依葫画瓢”
师:请在K2单元格中利用公式计算出总分,并和H2单元格中计算的总分进行检验,组长协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巡视,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个别指导。学生很快计算出总分,一个个都比较开心。
师:(顺势引导)在公式操作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积极。教师结合在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抽部分学生进行操作总结,进一步夯实
知识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较感兴趣的话题,体验使用公式计算出总分的乐趣。
3、熟练公式 顺利转换
师:总分我们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公式是什么? 生:=E1+G1+F1 师:如果要计算出平均分,公式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计算一下。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部分同学都计算出了第一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成绩呢?请大家看导学案上的关于“公式的复制”操作指导,利用最快的速度(1分钟之内)完成全班同学成绩的计算。
学生操作,组长协助,教师巡视。请学生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公式复制的好处有哪些?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重新构建新公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认识、操作,并总结公式复制的好处,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协助生活、学习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 体验收获
请同学们打开“校园十佳歌手”工作簿,完成练习。先做完的同学待老师检查无误后,可以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有操作困难的同学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公式的价值,体验成功的收获,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学习知识。
(四)归纳总结 收获喜悦
随机抽出几名学生,采用问答形式,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师:请问这位同学,利用公式进行运算的操作你掌握了吗? 生1:掌握了。
师:很好,如果我现在仍然不会公式运算的操作,你能告诉我操作步骤吗? 生1:先用“=”号,然后使用单元格地址进行公式计算。师:如果我对符号的转换不了解,你能告诉我吗? 生2:乘号用“*”,除号用“/”。
师:请谈谈你对公式复制操作的优点是什么? 生3:提高运算速度。
师:总结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讲解注意点。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要正确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东西与大家共享,收获属于自己的喜悦。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数据处理与统计。计划用2课时,本节课只对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复制做讲解,以学生成绩表引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来了解对公式及公式复制的基本操作。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开启课程学习,所有数据力求来源于学生生活。贯穿从“以实例促技能”向“技术驱动生活”转变的教学思路,挖掘生活实例,服务课堂。采用自然过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中掌握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总分”——“平均分”——“所有学生的总分,平均分”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穿插以“公式引入”——“公式转换”——“公式的复制”这条暗线。以主线吸引学生兴趣,辅以渗透暗线知识点的教学,引起学生共鸣,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从而使课堂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2、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能对简单的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
2、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认识和理解相应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 难点:
1、解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正确使用词语“差不多”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准备:
1、红色球、黄色球各15个,布袋子8只,托盘6只;
2、小正方体18个,大正方体1个;
3、摸球记录表、统计表各6份,“研究报告”18份;
4、红色、蓝色铅笔各4支,透明袋1只;
5、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1台;
6、分好小组及座位,选好各小组组长及记录员; 课前活动:
同桌两名学生一起玩猜拳游戏,一定要猜出胜负,共猜10次,看谁赢的次数多。教师了解猜拳结果。
教学流程:
一、比赛导入、激发兴趣(复习“一定、可能、不可能”): 方法:谁摸到的红球就算赢,摸一次比一次。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比赛不公平,激起学生质疑)。
提问:看到刚才的比赛,你有意见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不可能”。现在将1个红球和1个黄球装入袋中,从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你能摸到什么球呢?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看来大家对于“一定、可能、不可能”已经掌握得不错!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例题教学)
1、学生猜测:
你们估计从这个袋(贴:1个红球和1个黄球)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呢?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板书“可能性”)
如果让我们摸40次,你估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多选几名同学回答。(板书:次数差不多)
那我们猜猜,红球可能摸到多少次?黄球可能摸到多少次?(板书:红球、黄球以及4名学生猜测的次数)现在,(教师用透明袋演示3红3黄的袋子)这个口袋里有几个红球、几个黄球呢?(贴:3个红球3个黄球)
现在让你摸一个,你能摸到什么球?如果让你摸40次,红球和黄球各可能摸到多少次呢?(板书红球、黄球,以及4名学生猜测的次数)
2、分组验证:
大家认为的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都差不多,是不是这样呢?(在差不多的下面打“?”)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摸球)我们就用摸球的游戏来试一试。
①记录方法
那怎样才能把40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你知道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记录数据的方法吗?画“正”字的方法你们知道吗?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板画“正”字),一个正字表示五画,两个正字呢?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现“摸球结果记录表”和“摸球结果统计表”演示画正字记录方法。(一画表示一次,如果摸到红球就在“红球”的后面画上笔,如果摸到黄球就在“黄球”的后面画一笔,)
假如是这样呢?大屏幕上出现红球18画的结果表示多少次?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有什么特点?你们今天想用画“正”字的方法尝试一下吗?
②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共分成了六个组,请第一、第二、第三小组用装有一个红球、一个黄球的口袋试一试,第四、第五、第六小组就用装有三个红球、三个黄球的口袋来试一试。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活动的要求:(配录音:每人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下摸到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每组的同学依次轮流摸球,一共摸40次,看哪一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大屏幕出现活动要求)
谁来说说摸球时应该注意什么?“任意”(闪动)是什么意思?大家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各位组长进行分工,你们组里谁拿口袋,谁来记录,谁负责监督,然后进行合作,哪一组先完成了就先把统计的结果输入电脑。按键大屏幕显示统计总表。现在开始!多媒体放音乐。
③摸球体验,汇报结果
在大屏幕上显示各小组的输入的数据。
3、归纳分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摸球统计的结果,第一组:„„ 统计的结果能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能验证什么呢?(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过度:好,经过大家的认真试验,我们发现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总是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大家再想想,第一、二、三组,你们的袋子里装的是——1个红球和1个黄球,第四、五、六组你们的袋子里装的是——3个红球和3个黄球”。如果老师在一个袋子里随便放入一些红球和黄球,那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会不会也是差不多呢?
那么袋中的红球与黄球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选多名学生回答:必须一样多)为什么要一样多呢?(指多名学生回答: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就一样)噢,说得真好!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都弄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指多名学生回答)
4、小结揭题
很好,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首先对摸球的结果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然后又通过摸球的游戏进行了统计验证(完善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研究了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
三、自主研究、内化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跟“可能性”有关的事情,请看大屏幕,看一看这三位同学他们下棋的规则是怎样的,(大屏幕播放三个学生下棋的录像,其中一学生说:我们来下棋吧,我这儿有色子,两个面是“1”、两个面是“2”、两个面是“3”,如果抛到1,就他走,抛到2,就你走,抛到3,就我走,好不好?)
这样的棋你们玩过吗?这个规则公平吗?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一个色子,现在如果把这个色子抛向桌面,(抛小正方体)朝上的数字可能是几呢?刚才我们摸球出现两种情况,不是摸到红球就是摸到黄球。那么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又是怎样的呢?(相等的)
请你们猜猜,如果抛30次,1朝上可能有多少次?2呢?3呢?
那1、2、3向上的可能性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大家按照每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抛,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一共抛30次,谁先完成就先输入电脑,开始!(出现统计表并放音乐)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看数据,分析: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谁来说说1、2、3朝上的次数怎样?那这说明了1、2、3这三个数字朝上的可能性是怎样的?(指多名学生回答)
经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抛到1、2、3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按这个规则下棋是公平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不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浏览课本、深化质疑
五、智力闯关、发展思维
好,就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吧。
1、(大屏幕播放图及录音: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应该怎么放?)①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演示。)②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也可能是蓝铅笔。(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湾当局演示。)
③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学生到前面用实物展示台演示。)
六、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碰到可能性的问题,老师就收集了一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显示)
(配录像)在足球比赛开始前,裁判为什么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
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用在体育赛事上,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国庆节期间,老师去逛商场,就看到一些顾客正在玩转盘的游戏:(配录像)在商场里,商家搞促销活动,推出了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请观察这个转盘,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七、点题总结、梳理反思
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指课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
你对自已今天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在生活中不仅会碰到可能性相等的问题,还会碰到可能性不等的的问题,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并用自已的知识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