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1.1骨骼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知道骨硬而结实 可以生长
2、能够对照人体骨骼 完成骨骼拼图
3、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 材分 析 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
人体骨骼模型
教
学
过
程
一、启情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课间最喜欢做的运动是什么?
2、谈话: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呢?其实一部分答案就在我皮肤下面 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就是骨骼(板书)
二、探究:
(一)、探究骨骼结构特点
1、摸一摸:一个小组摸一部分 看能摸出几块骨头并汇报
2、汇报:谁能说说你摸到的骨头的位置及数量?
3、导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资料包
也许会对你认识骨骼有所帮助
愿意试一下吗?请双击桌面文件夹1.4、学生再汇报:有什么收获:①骨头数量②骨骼概念 板书:206 块 人体骨架
5、游戏:看谁摸得对(老师说骨骼名称 学生摸骨)
6、导语:大家学得真快
想不想自己独立地组成完成一幅人体骨骼图?请打开文件夹2 自己拼骨骼图 看谁拼得多.7、导语:拼得开心吗?都拼了几幅?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你说一块骨头或一群骨头能不能称为骨骼?为什么?”
(二)、了解骨骼内部结构及作用:
1、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骨骼的数量、位置
那你想不想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和作用呢?请打开桌面文件夹2 双击“骨骼的作用”文件 自学里面的内容 一会儿汇报
2、汇报:通过刚才的自学 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特点:硬、结实、可生长 骨髓造学细胞
作用:支撑、运动、保护
3、谈话 :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骨骼人会怎么样?
三、拓展: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骨骼的许多知识
那么你还想不想了解有关骨骼更多的知识呢?请打开文件夹3自主学习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1.2 关节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 材分 析 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
关节组装盒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的身体内共有206块骨头组成 那么你知道这206块骨头是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的?
骨头与骨头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
二、探究关节功能
动动你的身体
找一找你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关节?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关节的?
是不是在身体里面的所用的关节都可以活动呢?
你能在书上第5页的图中把可以活动的关节用圆圈圈出来吗?
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
学生活动
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
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
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
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 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
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1.3肌肉 共2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
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 材分 析 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具
人体肌肉立体挂图、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 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 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还缺少什么?
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探究肌肉功能
找一找
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
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
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作几个动作
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完之后再阅读课本第8页(可结合录像)
通过刚刚的学习
你能不能再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 肌肉变硬的部分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 肌肉是否工作
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通过刚才的学习
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出示材料 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
学生制作
学生展示 评价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题
B4.1.4骨骼、肌肉的保健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 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骨骼和肌肉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教 材分 析 重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难点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具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
二、认识锻炼的作用
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我们知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
那么体育运动从哪些方面是我们变得更加强健呢?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阅读课本11页了解不同运动对人体的锻炼效果
在做广播操的时候
每一节动作对我们身体的哪一关节和肌肉有作用?
学生讨论 说明
为了是肌肉和骨骼能保持正常的工作 我们需要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呢?
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和钙?
在运动中如何注意安全 避免受伤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2.1我们来养蚕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教 材分 析 重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
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具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纸盒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 亲眼观察它吐丝
最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
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 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 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 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 蚕宝宝也要呼吸;
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
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 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
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 用语言描述出来
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 要轻拿轻放 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
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 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 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 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三、任务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 并做好记录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课题
B4.2.2给蚕宝宝记日记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 材分 析 重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第 课时总 课时 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具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纸盒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
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 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 板书课题
二、探究
1、阅读P20上的文字
2、自主探究的问题
(1)比较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 哪一个长得更好些? 让学生先进行预测 在进行对比实验
(2)用蒲公英的叶子 它能吐丝吗?
(3)蚕蜕皮时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让学生讨论后 教师向学生讲清其中的原因
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
每个小组剪开一个蚕茧用纸包起来进行实验
(5)辨别蚕蛾的雌雄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蚕蛾的形态大致分为几种 预测雌雄后观察哪种蚕蛾产卵
教师多鼓励学生在幼虫期和蛹期怎样区别蚕的雌雄
3、小结:
评价学生写的观察日记
三、任务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 并写好观察日记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课题
B4.2.3我们来抽丝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教 材分 析 重点
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难点
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具
师生准备:有关我国养蚕历史的电教片;炊、小锅、小苏打、缠线板
学生准备:缠线板、直尺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真丝织物
师:“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 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同学们
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
二、探究
1、指导学生看P25的文字
2、大家来抽丝 看谁抽的丝最长
在蚕结茧后六、七天挑一部分进行抽丝
(1)让学生先预测抽出的丝有多长
(2)抽丝的方法:
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C、用毛刷搅动 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3)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
3、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课外拓展
整理好养蚕的资料和一些记录 下节课进行经验交流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课题
B4.2.4养蚕经验交流会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 材分 析 重点
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难点
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
教具
有关蚕及其他昆虫的资料;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我们的小蚕在你们的精心喂养下
课时 总课时 慢慢长大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验 好吗?”
二、探究
1.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哪些变化”
(蚕的一生经过了四种变化)
你能够把蚕一生的变化画下来吗?(学生先画)
师:“书上的两幅示范图 一幅是直线式的 另一幅是循环式的
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好、更有创意?说说为什么?你能画一幅更好的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修改
2.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形成昆虫概念
指导学生看书P28
你能说出蝴蝶一生的变化吗?
你有什么发现?
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蚕蛾和蝴蝶的外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
你认为蝴蝶和蚕蛾属同一类生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那这种生物叫什么呢?
三、总结与拓展
了解蝴蝶的有关资料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3.1一切都在运动中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 材分 析 重点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难点
理解“参照物”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
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二、探究
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 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 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 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 让学生大胆发言
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 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 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
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提问
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 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 因为和它相比
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
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 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 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总结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题
B4.3.2运动的快慢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懂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课时 5.会使用秒表
教 材分 析 重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具 秒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
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 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探究
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学生说 教师倾听
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 运动的就快 速度慢 运动的就慢
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
学生回答是兔子
教师: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它没有乌龟早到终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兔子睡觉了
教师:因为睡觉的原因 兔子浪费了什么呢?
学生:时间
教师:对了
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
找到运动的快慢到底如何表示)
教师让学生看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 并说说速度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
教师
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 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距离和时间
教师: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 时间可以用表测量
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
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 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教师让学生说说具体打算如何操作?要注意什么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汇报
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
结束后开始汇报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某些时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出示表格
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 如(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
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
学生描述后 进行排序
教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 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有方向的
教师让学生回去思考:我们的手指甲也在运动吗?你根据什么这样认为呢?你能找到证据来证明吗?
三、总结
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课题
B4.3.3运动的方式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2.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教 材分 析 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难点
第 课时总 课时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由玩入境
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 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 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探究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 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
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 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
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 想一想
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 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 仔细观察 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适时指导
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 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木 块 → 移动
纸风车 → 转动
钢尺、橡皮筋 → 振动
单摆 → 摆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实践应用
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 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 锯木头的往复运动 跷跷板是往复运动 转椅是转动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方式:
教师让学生看书 并讨论
学生开始看书并开始进行讨论 学生在讨论十教师可以不进行知道 让学生大胆的发言
教师总结:易拉罐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自身的转动;竹蜻蜓在转动中还需要直线上升(或下降);老鹰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向下滑翔 飞碟还有直线运动和转动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
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 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课题
B4.3.4小车的运动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第 课时 总 课时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 材分 析 重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具
小车、线、重物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 让学生观察
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教师总结:车论的运动是转动 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
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不做评价 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二、探究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动力大
车轮多
减少货物的重量
与路面的好坏有关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记录在黑板上 并提问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 都动脑筋了
那么你们觉得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研究哪一个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 可以让每个小组商量一下 统一意见后再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学生选择完成后
教师可以选择得票最多的问题一起来研究
教师
那么你们打算如何研究呢?(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的方法怎样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怎样证明就是这个原因
而不是其他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学生开始思考
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整个验证过程)
教师提示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 才有说服力
学生开始设计实验
教师是学生汇报实验步骤和方法
并要求学生说出在这个过程中你打算如何控制变量?教师提示学生要多做几次 防止偶然现象
学生回答 结束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 开始汇报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三、总结
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证明黄豆的发芽需要水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课题
B4.3.5摆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
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 材分 析 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总 课时 难点
设计一个摆
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具
自制摆、秒表、挂钟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 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
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
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 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
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 首先
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
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 松手
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
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教师同时指导 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 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 操作摆的人员 记数员 记录员 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 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
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
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
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 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
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 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 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
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 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
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 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 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
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 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 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
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 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 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 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 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 摆得就越快
6、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 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总结
教师:这节课
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 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课题
B4.4.1力在哪里 含2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感受到力的普遍存在
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力有大小和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教 材分 析 重点
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难点
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具
第 课时总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 饼干盒(物体)怎样了?
二、探究
(一)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 往别处想 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二)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 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
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三)探究
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过渡:想一想 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
2.游戏:弹棋子
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
记分方法(板书说明)
分组 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 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 棋子弹的方向不同 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
三、总结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题
B4.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共2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课时 总课时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 材分 析 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具
弹簧、橡皮筋、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钩码、塑料尺、拉簧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健身器:请学生来讲台来试试谁能把它拉开?
学生上台来拉一拉(这里只要两个学生来做 节约时间)
教师:在我们的一拉一松之间
健身器有什么变化?你自己有什么感觉? 学生:健身器被拉的时候会伸长 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形状 同时在拉的时候手很费劲 教师板书:拉-变长 松开后恢复 手费劲
二、探究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 健身器是用弹簧来做的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弹簧
你们试试看这些弹簧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
教师:下面请你们用手轻轻的拉一拉老师提供的弹簧 观察在一拉一松之间弹簧有什么变化以及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开始拉
然后回答:弹簧在手拉的时候会变长 手松开会缩回去
感觉有点紧、感觉有点费力......(教师板书学生的话拉一拉 变长、松开、缩回去”恢复原状“、手感觉费力)
教师:看来弹簧都有相似的性质
那么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有类似弹簧的情况呢?你们还可以试试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橡皮筋和塑料尺
观察观察是否也是这样的呢?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表格
学生开始实验 完成后开始汇报
教师:你们在做的时候
整个过程和弹簧相似吗?手又是什么感觉?
学生:和刚才的情况基本类似
教师:很好
下面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把刚才三样物品的变化过程总结出来吗?
学生:用手拉------形状改变
手松开------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师:在形状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有点紧
教师:在松手的时候你的手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好象有股力量拽着它往回缩
教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是这样的的吗?
教师做小实验: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皮筋在恢复时产生了什么 在拉皮筋的时候挂上一个勾码
手松后勾码会跟着弹簧缩回的方向移动 然后提问
为什么勾码会随着弹簧一起移动?
学生:因为弹簧恢复原来形状的时候有一种力量把它也拉回来了
教师:很好
我们把刚才拉、放健身器、皮筋和塑料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弹性 你们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吗?
学生自己来说 教师及时辅导
教师将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进行板书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 科学家是这样总结的 教师说出比较严密的定义
在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你们能说说弹力和弹性的区别吗?
学生说说区别
教师总结: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弹性和弹力的区别和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啊都是摸上去软软的 柔柔的物体
你们觉得玻璃烧瓶这种摸上去硬硬的物体也有弹性吗?
学生:没有
教师:真的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教师介绍实验过程)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完成后
教师问学生你们看见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见水柱上升 是因为玻璃瓶的压力让水上升
教师总结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有弹性 只不过我们的眼睛不容易察觉
教师:刚才我们是请同学把健身器拉开
现在我们比赛一下看谁能拉的更长好吗?谁来试试?
学生:开始推荐某人
教师可以多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请他?学生:因为他劲大 教师:劲大就能让健身器变的更长吗?
学生回答是的
教师:确实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试试把 让学生开始比赛
结束后通过刚才的比赛请你们想想 要想让弹簧更长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要用更大的力量
教师:那么你们认为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拉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教师:你有办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吗?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开始发言
教师给予引导(重点几个问题:
1、如何得到具体的数据?
2、拉力如何能够确定大小?
3、量弹簧变化后哪一段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提示学生为他们准备了那些材料)
教师:请你们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设计吧
学生开始讨论并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你们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将注意点进行板书
学生开始回答 教师评价
同时要求学生在做的 时候用一个拉簧来做时要挂在不同的位置 提醒学生完成后把线连接起来
结束后
教师宣布开始实验并进行巡视和指导
实验结束后
教师让学生说说实验数据
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让学生把纸放在黑板上 教师提醒学生把线连接起来
学生回答:拉力越大 越长
(这里要先让学生公布他们的数据 否则这些结论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教师:根据如果在第四个位置挂上四个勾吗
你能直接用笔在纸上点出弹簧可能会达到的位置吗?
学生来点
完成后教师问你为什么能做到?
学生回答:因为根据规律应该在这个位置(这里有个计算的过程)教师让学生把勾码挂上看看是不是这个位置
挂上后学生会知道这个规律是科学的
教师:那么我们刚才只是挂了五个勾码 如果我们继续挂六个、七个甚至一百个 弹簧还会无限制的伸长吗?
学生回答:不会会断掉
教师:下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买或者找一个弹簧去验证一下
三、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出示录象:
1、在玩蹦蹦球
2、骑自行车
3、用夹子夹文件
一起来分析他们是怎么样工作的?
教师请学生在生活去找一找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弹性或者弹力 它们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勾码的个数 1 2 3 5 单位:个 伸长的长度
单位:厘米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板书设计:
探究表格: 皮筋
拉皮筋时:
画出皮筋的样子:
手的感觉: 松皮筋时:
画出皮筋的样子:
手的感觉: 塑料尺
弯塑料尺时: 画出尺子的样子:
手的感觉: 松塑料尺时: 画出尺子的样子:
手的感觉: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课题
B4.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举例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第 课时总 课时 3.了解牛顿的贡献
教 材分 析 重点
认识到地球上的物体垂直向下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引力
难点
旋转甩水桶游戏中掌握身体平衡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 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
问:为什么我们掷出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
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
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
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原来
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 正是这种吸引作用 才产生了上述现象
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探究
1.教师介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通常叫做物重
物重可以通过用弹簧做的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3.实物演示:
●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刻度线 如有偏差 必须校正
这一步骤叫做校零
●要明确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测量力时
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读数时应根据分度值确定准确值和估计值
●实际测力时
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为了纪念牛顿为科学所做的贡献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为N)
4.学习测力计的使用:学生分组活动 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5.指导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问: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6.讨论、汇报
研究重力平衡现象
1.教师提问:在杂技表演中
走高空钢丝的演员是怎样表演的?为什么手持一根金属棒?那根金属棒又叫做什么?为什么走的过程中有点半蹲着而不是笔直的?
2、小组讨论:你觉得要使物体平衡需要哪些条件?
3、大组汇报: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
4、选取材料动手试一试
验证一下怎样使”独脚小人“站在瓶盖上
5、进行思考、提出假设 选取材料进行实验
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物体平衡的条件:物体的重心低和物体的支撑点在重心的作用线上“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7、教师进行总结
三、总结
让学生总结出生活中重力的影响有哪些实际的例子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课题
B4.4.4摩擦力的秘密 含2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能够设计减小运动物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4.知道如何减少摩擦力
教 材分 析 重点
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第 课时总 课时 难点
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根不锈钢管(一端已涂上洗洁精)
指名一胖一瘦两名男生上台比赛拔河
赛前猜一猜谁能赢
结果大家十分惊讶胖子竟然输了
2.师:什么原因胖子输了呢?
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再让胖子说说当时的感受:有力使不上 手上太滑
3.师小结并揭题:摩擦力的秘密
二、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举例
结合学生的谈话
教师相机选择一两个与学生实际结合的例子让学生加强体验
2.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我们先来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 3.研究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呢?
小组成员动手实验
请个别小组的成员上台演示实验 师小结摩擦力存在需要的条件 并强调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4.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找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平滑的木板上 逐渐倾斜木板
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
学生观察并汇报
利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这几种物体的表面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重量、表面的粗糙程度、速度、用力大小等)
提问:怎么证明你的假设呢?
各小组成员选择一个问题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同时要求每个实验连做三次 记录员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5.探究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师出示投影片 并问:说说生活中
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 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呢?
学生观察后汇报
引导各组动手设计一个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小组成员自由选择身边的材料动手研究并汇报实验情况
小小发现家:(实物研究)
师推出一辆自行车
谁能找一找自行车上哪些地方为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而设计的?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课题
B4.4.5降落伞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 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教 材分 析 重点
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
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总 课时
一、导入
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二、探究
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学生说:想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学生开始讨论
讨论完成后 教师让学生说说 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
学生分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降落伞
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可以由一位同学将降落伞伞面对折两次后 在教学楼二楼上往下放降落伞
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这样各降落伞下降距离可以控制在基本一致的范围内 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 活动时教师应认真组织 更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师:我们已经制作出了自己的降落伞 你们想让它在天空中停留更多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设想 也就是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并形成各自的方案后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师生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
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恒量
(教师提示学生获得各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 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 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用数据的严谨性 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样要注意组织 确保活动的安全)
开始实验
反复几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给予评价
三、总结
让学生回去查找降落伞的资料 说说降落伞的种类有多少
说说降落伞的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5.1调查 含2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区别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教 材分 析 重点
掌握四种调查的基本方法 开展调查活动
难点
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之处
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一、了解调查的意义
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有科学道理吗?
要想知道地球是否真的变暖 应该怎么办?
科学家事怎么做的?
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
说明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各种候鸟似如何迁徙的吗?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知道?
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答案的?
他们是怎样来做的?
从下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迁徙最远的鸟是什么鸟?哪些鸟经常飞到北极?......)教师可以用地球仪进行比划
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阅读课本55页的事件 看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去做?
怎样去调查呢?为什么要去检测种子、化肥、农药?
调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学习调查的方法
前面几则活动中科学家调查的方法一样吗?
调查有很多方法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看课本55页
然后请同学想一下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调查?
自己小组讨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交流调查的结果 全班同学点评
你知道丹顶鹤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来给大家做演讲
再请学生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的?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图片资料调查问题 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调查问题
阅读课本56-57页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三、调查实践(教材上是调查校园里的昆虫)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
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
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 如何使用
分工进行现场调查
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二次备课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四 年级 下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B4.5.2预测 共1课时 教 学目 标
1.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同的科学含义
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教 材分 析 重点
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难点
区分预测与推理
教具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第二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2 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3 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4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6 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2)解决了哪些问题?(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活动二:检测、推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花的专题研究。【教学难点】
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3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
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
观察动物卵的构造。【教学难点】
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7 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
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
五、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3)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主食: 副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2 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3 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营养(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将改进后的食物搭配记录下来,完成下表。一天的食物(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6.喝一些水;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板书设计】 3 营养要均衡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5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师适时归纳板书。
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三、总结评价
1、小组自评
谈谈本次观察实验活动中的收获,自身表现,合作情况„„ 评出优秀观察记录员。
2、班级总评(1)小组汇报(2)评出优秀实验组 【板书设计】 5 面包发霉了
营养 温度
霉菌——生长条件 水分 空气 光照 „„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A.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B.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记录下来。
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冷冻法 曝晒法 腌制法
储存食物的方法 密封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高温或低温灭菌法 „„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3·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三、教材分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3.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六、教学措施.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一单元 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第一课时 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 :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让每个学生都试试)
活动2:光线打靶游戏(看图回答问题)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说说你的办法。(讨论,实验)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结论)。
活动3:用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点燃蜡烛时告诉学生注意用火安全)。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焰的像清晰地出现在光屏上。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形状、位置、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像是倒立的,用所学知识画图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用简易照相机照相,说说怎样能使成像效果好。
活动4:到“小学科学网”查找有关小孔成像的资料。
作业:自制简易照相机。
课后反思(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技巧):
小孔不能太大,不然像模糊。
像屏最好是半透明的。
像屏要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第二课时 镜子
教学内容:教材6~9页。
教学目标:了解镜子对光的作用、镜子的种类及用途。
教学用具:镜子、手电筒、投影仪、自制潜望镜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镜子同学们都见过,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脸。镜子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沿直线传播的光拐弯。下面我们就看看镜子是怎样让光拐弯的。
讲授新课
1、活动1 光拐弯游戏 把书立在桌子上,手电筒从书的前面照,书的后面亮吗?想办法让书的后面被照亮,这里有一面镜子(帮学生想出合适实用的方法,照亮后让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示意图)。
2、活动2 潜望镜的制作 光可以被镜子反射,利用这个性质,我们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也能不透过窗户就看到外面的情况。试试这个潜望镜,观察潜望镜有几面镜子。(列举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
3、拓展 镜子的应用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
④还有什么东西会反光?
让学生知道能看见的物体都会反光,只不过不同物体反光的本领不同,所以我们看见的物体有的亮,有的不太亮。
课后反思:潜望镜的两面镜子一定要平行,才能在其中一面镜子中看到另一面镜子,也就看到了另一面镜子中的影像。用两面镜子制作的潜望镜,从镜子里看到的景物跟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第三课时 彩虹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2页。
教学目标: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会使彩虹再现。了解太阳光的分解。
教学用具:三棱镜、喷雾器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说说彩虹的样子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二、新课讲授
1、实验(活动1):彩虹再现 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喷雾,在雾中可以看到彩虹。
2、彩虹的形成:雨过天晴时,空气中含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经这些小水珠的反射,就形成了彩虹。
3、在有雾珠的地方,雾珠遇阳光照射,就会出现彩虹,例如瀑布附近出现的彩虹,使得瀑布更加壮观。
4、阳光的分解
(1)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亲手做)。
(2)玻璃杯盛满水,放在阳光下的窗台上,让水杯折射的太阳光投到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5、在阳光下的水盆中放一面镜子,把阳光经水中镜子反射到墙壁上,观察墙壁上的光斑。
三、小结 使彩虹再现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做彩虹,我们做的彩虹是自然界中的彩虹的缩影,但形成彩虹的原理是一样的:阳光是彩色的,所以说“七彩阳光”。
作业:用各种方法使彩虹再现。
课后反思:彩虹很美很美,当三棱镜把阳光折射到墙壁上时,墙壁上出现了彩虹,小朋友们眼里充满了惊喜的神情。他们情不自禁地去抓彩虹,抢彩虹。当他们的小手捂住彩虹时,彩虹又出现在他们的手背上。谁都想得到彩虹,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但谁也抓不住。抓不住也要抓——童心童趣是童年特有的。
第四课时 光与生活 教学内容:教材13~16页。
教学目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类的照明工具——灯的变迁。教学用具:蜡烛、太阳能电池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过石漫滩水库的水灯吗?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真美啊!这是我们新兴旅游城市——舞钢市的缩影,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到夜幕降临,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远看繁星点点,近观流光溢彩,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美丽,我们爱我们的家乡舞钢市!这一点说明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同一般,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光与生活》。
二、新课讲授
夜晚的舞钢市区,灯火通明,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灯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如同神话中的水晶宫。但一旦晚上停电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讨论)写不成作业,看不成电视,漆黑一片,心里很不舒服,盼着早点来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活动 光的利用和开发
白天有太阳光照明,人们的活动很方便,到了晚上怎么办?于是人们发明了灯。最初的晚间照明工具是火堆、火把和油灯,后来出现了蜡烛。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各种各样明亮的灯把晚上变成了白昼。看我们教室的灯,即使晚上也可以上课。同学们说说你见过的灯(讨论)。见过萤火虫吗?尾部有一盏灯,7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晚上会发光,那是一种叫荧光粉的东西在起作用,要是在室内墙壁上涂上一层荧光粉,晚上会怎么样呢?演示太阳能电池。
资料 上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电灯的发明和发展。拓展 光的利与弊
1、光的利用:太阳能计算器、无影灯、口腔科手术灯、激光灯交通指示灯、太阳能热水器等。
2、光的弊端:长时间看电视伤害眼睛、强光刺眼、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等。
三、小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太阳是一个大光源,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只是很少一部分,但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就使得地球生机勃勃,况且这很少的一部分光地球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空间。
四、作业
搜集实例说说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后反思:电灯的发展很快,光的利用涉及生活各个方面,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光的意识,长大在光的利用方面有新的发明创造。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二单元 生理与健康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健康饮食、呼吸与健康、保护心脏、人体的司令部等四课。健康饮食要求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饮食多样化习惯,知道人体是如何吸收营养成分的食物经过人体的路径是什么等。呼吸与健康图示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肺活量、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等,要求学生会测定肺活量,知道运动影响肺活量,注意保暖,坚持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护心脏介绍了心脏的作用,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的工作量,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影响心跳的因素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等知识,要求学生知道保护心脏的办法。人体的司令部指大脑,本课介绍了大脑的作用,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本单元计授五课时。
第一课时 健康饮食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24页。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 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二课时 健康饮食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 口腔
胃 小肠
糊状
大肠
直肠
食物变化 嚼碎 营养被吸收 水分被吸收 粪便
5、拓展2 养成饮食好习惯 ①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②讨论各自饮食习惯的优劣。
③看图,说说哪种习惯好,哪种行为不好。
三、小结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想想怎样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
第三课时 呼吸与健康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8~34页。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感觉并测量呼吸时的身体变化,知道什么叫“气量”,会测肺活量。
教学用具:软尺、肺活量测量装置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人体健康除离不开健康饮食外,还需要呼吸健康。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1、举例说明“气量”。
2、空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出生起,人就开始呼吸了。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一旦停止呼吸,人的生命就完结了。
3、活动1 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①看图,说说空气进入人体后,依次到达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地方的名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X1] 肺)
②空气能从口入吗?
③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4、活动2 观察呼吸时的身体变化
①软尺测量深呼吸时的胸围(自测,互测),记下数据,计算出胸围差。②多测几次,计算出平均值。③制表备用。
5、活动3 比比谁的气量大
①用瓶子、软管等测量气量,根据胸围差记录,研究胸围差与气量的关系。(注意管子卫生)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②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③小知识:肺活量是指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的大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大,肺功能就强。
④制作肺活量统计表。
⑤增大肺活量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练。
6、上网查看资料1 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也不一样,儿童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约2.6升。经常锻炼可增加到5升,比不经常锻炼的人能够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这能使身体更健康。
7、测量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①先测定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作一次呼吸)。②到操场跑三圈,回到教室。
③测半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计算出1分钟的呼吸次数。
8、比较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9、解释运动中呼吸加快的原因:人体运动时,需要的氧气比较多,这些氧气靠吸进的空气提供,所以呼吸就加快了。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剧烈运动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以求身体适应。
三、小结
四、作业
记下(或再测量)自己的肺活量,保存好,一年后再测,看看有没有变化。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 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 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 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2294÷1326≈1.730(千米/分)707÷1.730=409(分)=6时49分 16:52+6时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时18分 1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1605÷1.730=928(分)=15时28分 1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 广州 长沙 武汉 郑州 北京 路程(千米)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时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四单元 常见的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六部分。力的现象介绍了物体受力作用的效果和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重力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这种吸引力就叫重力,重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大气压力是地球对大气作用产生的,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指向各个方向,所以吸盘可以被紧紧地压在墙壁上,也可以被压在天花板上。人们利用大气压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弹力是物体因形状变化而产生的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自动铅笔上的弹簧,汽车车厢下面的钢板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测力计也是利用弹力的一个例子。摩擦力处处可见,手里拿的书不会往下掉,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加大,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减小。
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判断一种力的类型,能利用常见的力为人们做事。
本单元计授6课时。第一课时 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7页。
教学目标:知道怎样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能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教学用具:小车、细绳、乒乓球、玻璃缸、水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玩过蹦蹦床吗?在蹦蹦床上你是不是蹦得更高?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你蹦得更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 常见的力)
2、阅读单元导语
要找弹力,是否该去问弹簧?小朋友们为何都爱玩它做的蹦蹦床? 要找浮力,是否该去问海洋?万吨巨轮为何能在海上远航?
二、新课讲授
1、提问:见过力吗?骑自行车上坡费力吗?怎样使静止的桌子动一动?
2、活动1 推和拉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演示:用手轻轻推小车,小车就运动,加大力度推,小车就跑得更快。启发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小车运动的方向,小车运动的速度,猜想这些与什么有关。(让每个学生都亲手推推)
在小车上拴一绳子拉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情况:方向如何?速度怎样?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加大拉力试试。
讨论:小车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参考:推的时候,小车离你而去;拉的时候,小车向你走来)
3、活动2 乒乓球受的力
向上抛乒乓球,乒乓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乒乓球为什么落向地面?(讨论分析乒乓球受的力)
把乒乓球按在水里,松手,乒乓球会怎样?(让学生试试,并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抛起乒乓球后,乒乓球只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这个力指向地心,所以乒乓球下落;把乒乓球压在水里时,乒乓球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水对乒乓球的浮力,方向向上,一个是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乒乓球在水里会上升。把乒乓球换成石块再做这个实验,看看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活动3 生活中力的现象(参看第67页图)说说图中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受到的力和皮球受到的力都是弹力,磁铁吸引小铁钉,小铁钉受到的是磁力,在水里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滑旱冰时,脚用力向后蹬地面,人就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5、引导学生举更多的物体受力的例子,如树叶飘动受风力,国旗上升受拉力,塑料棒吸起小纸屑靠静电力等。
三、小结
四、作业
1、吊车吊起货物时,货物受到哪些力?
2、举出生活中物体受力的例子。第二课时 重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教学目标: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能指出重力的方向,知道地球上的“上”和“下”,认识地球引力。
教学用具:绳子、小球、铁架台、乒乓球、玻璃杯、水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向上抛一个物体,无论抛得多高,最终还是落回地面,雨从天上下到地面上,石头从山上滚到山脚下,熟透的苹果也会从树上往地面落,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新课讲授
1、观察第68、69页图认识一个规律,地球上的物体失去支撑后都会落向地面,如水往低处流,抛起的篮球下落等。
2、活动 小球受力情况 ①组装试验装置。
②分析小球吊在铁架台上时的受力情况。
绳子对小球有拉力,拉力方向向上。小球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小球静止在半空中。
③猜想:剪断绳子,小球会怎样?这时小球的受力情况怎样? ④验证猜想:剪断绳子,看小球会怎样。
⑤分析:剪断绳子前,小球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引力,剪断后,小球失去拉力,只受引力作用,由于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所以小球就往下落了。
⑥重力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地球吸烟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又叫重量)。重力的单位是牛顿,1千克重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为10牛顿。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拓展 地球上的“上”和“下”
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下”指的是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地球那一面的人,我们想象他们头朝下,但实际上他们的“下”跟我们的“下”刚好相反(图示)。
地球表面的物体被紧紧地吸引在地球上,所以人类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地球上。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4、想象:假如没有地球引力
5、资料 牛顿与地球引力(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3498190cc1a2a1b)
6、小实验 物体间的引力
①杯子里装大半杯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先置于杯口正中间,然后松手,先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验证。
②解释现象
松手后,乒乓球不会停在中间不动,而是被一边吸过去。原来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离得越近,物体越重,引力就越大。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引力作用,这就是物体的重力,太阳和地球、地球和月亮之间都有引力存在。
三、小结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指向地心。
四、作业
为什么重力的方向向下?这里的“下”是什么方向? 第三课时 大气压力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5页。
教学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知道大气压力的大小,知道大气压力的用处。教学用品:软管、玻璃缸、水。注射器、吸盘、钩码、弹簧秤、马德保半球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手指堵上注射器口,再抽活塞,让小朋友试试有什么感觉。把吸盘按在窗玻璃上,试试不费力气能不能拉下来。
二、新课
1、找原因
活塞为什么抽不动呢?吸盘为什么不容易拉下来呢?
2、活动1 吸盘的秘密(参看第72页)
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表面,排出全部空气(最好在吸盘上涂些水),吸盘就吸在玻璃上了。这是因为玻璃和吸盘之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空气的压力,若进入空气,或空气没排完,吸盘就吸不紧或吸不住了。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3、活动2 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
小组同学协作,把吸盘吸在课本、木板、玻璃等的表面,下面分别挂钩码,用弹簧秤称称,比较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上挂的钩码更多,做好记录。
4、讨论
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吸得最牢固? 5,资料 马德保半球实验(上网查找)①文字资料文字资料 ②马德堡半球实验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 科学下
第一单元
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4、(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4、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设计: 6、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断 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三、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3)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3)汇报交流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2)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3)全班交流
2、搭配膳食营养(1)小组活动(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 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A.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B.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记录下来。
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
(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过程与方法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投影仪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1)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4)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A.小组活动
记录四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填写《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表。B.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展示记录表,相互补充完善。(2)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
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C.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D.如果是同一种食品,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保质期有差别呢?(3)小结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三、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库》,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追问:
(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科学概念
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滴管、稀盐酸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
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1)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互相撞击等)
(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3)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
讲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
提示:在学生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比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和衣物上,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4)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中。(5)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教师指导。
2、怎样识别它们
(1)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哪种岩石?请大家阅读文中的资料(P68),来识别它们并说说理由。(2)阅读资料并与以上的观察作比较。(3)汇报交流(存在分歧)
(4)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
(5)阅读P69页颗粒情况图,并再次鉴别岩石的种类。(6)学生再次鉴别
(7)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的种类名称填入记录表中。(8)小结。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2、把收集的岩石进行种类鉴别并贴上标签。
3、岩石的组成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4、观察、描述矿物
(一)•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可以自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1)学生讨论
(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
(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1)投影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4)观察铅笔的条痕
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5)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A、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B、学生实验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D、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E、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F、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G、讨论交流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A、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B、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C、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D、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2)比较矿物的软硬
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C、汇报交流
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3)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四、总结
5、观察、描述矿物
(二)•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
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A、交流反馈 B、师小结
(3)观察矿物的光泽
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A、学生动手排列 B、交流反馈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
(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科学概念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G、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外延伸 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7、岩石、矿物和我们 •科学概念
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猜一猜”活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分类标准
岩石或矿物名称 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第五篇: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 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观察、描述矿物
(一)5 观察、描述矿物
(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 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 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 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 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 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
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 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 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 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 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 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 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 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 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 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 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 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 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
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 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 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 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 ”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 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 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 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 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 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 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 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 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 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 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 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 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 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 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 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 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 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 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 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 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
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 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 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 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 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 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 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 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 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 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 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 ?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 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 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 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 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
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 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 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 意。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 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 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 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 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 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 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 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 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 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
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 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 神。【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 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 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 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 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 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 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 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 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 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4、(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 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 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 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 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 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 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 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 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 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 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 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4、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 重要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 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 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 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 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 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
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 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 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 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 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 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 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 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
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 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 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 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 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 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 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 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 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 做。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 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 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 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
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 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 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 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 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 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 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 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 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2)解决了哪些问题?(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 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 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设计: 6、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
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 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 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 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 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
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 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 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 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 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断 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 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 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 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
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 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 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 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 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 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 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 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 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 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 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 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 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 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 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 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 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 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 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 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 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 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 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 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 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 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 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 续都至关重要。
三、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 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 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
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 成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 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 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 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 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 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 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 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 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
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 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 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 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 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 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 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 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 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 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 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 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 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 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
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 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 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 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 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 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 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 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
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 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 :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 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 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 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 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 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 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 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 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 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 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
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 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 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 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 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 ﹚、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 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 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 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
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 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 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 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 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附:单元学习指导
1、油菜花开了 ☆观察:
1、观察一朵油菜花 油菜花的观察记录
数量 颜色 形状 气味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这株油菜上有___个花蕾;开了___朵花;有___个果荚。我推想,它们变化的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