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05-12 17: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新课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或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掌握怎样去分析,怎样得结果。使教学能够达到面向全体。

2、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强加与学生。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共同进步。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拓展)。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解答问题环节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三、在学生自主回答时,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思考回答问题,发散思维“过强”影响课题进度。这是我还需要努力改进学生素质。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

教学反思:

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师生没有互动起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最后十几分钟才稍有好转。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 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很清楚看到学习一个国家,都了解哪些方面,为以后的国家学习奠定了基础。

2、把文字转换成图片,比如在讲如果发生地震,在以下四个场景中(教室、家里、户外、超市)同学们该如何自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四幅自救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接受。

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长处继续发扬。

2、要始终记得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3、学习地理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地图,根据地图学习、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反思: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第三节 印度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反思:

带地理已经有半个学期了,虽然自己并不是地理专业,但是面对地理的教学,我还是能够做到一般的地理教学程序,面对地理学科,我自己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就对俄罗斯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我们每节课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为《课程标准》是针对具有一般知识能力基础的学生,且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基础特差且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的学生来说,要灵活处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间关系的问题了。

比如在讲述《俄罗斯》这一节时对有的班级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摩尔曼斯克港为何是个终年不冻港?而有的班级我只是告诉他们摩尔曼斯克港是一个终年不冻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可以说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了,但我还是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的思考精神。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在北极圈以北,属于极地气候,按理来说摩尔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长时间是冰封的,但我们同时也从报纸上,电视上得知俄罗斯经常在巴伦支海举行军事演习,他们演习的军舰就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有时候冬季也在演习,为何?学生认为正是因为极地气候,所以终年不冻;还有的认为摩尔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冻。我引导他们看地图,在结合上学期所学的气候洋流问题,告诉他们海水终年不冻,关键是水温,气候是影响水温的,但除此之外,还有洋流呢,这里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来,终年不冻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课本第78页的活动题,题目要求说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以及气候不同的成因,对某些学生我只要求答第一问,而另外一些我要求两问都答,尤其第二问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问都能回答准确,只有少部分学生误以为-48℃比-17℃要高。很明显上扬斯克冬季气温比莫斯科低许多,而夏季则与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来说上扬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导学生总结上扬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俄罗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问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来分析。首先让他们看《地理地图册》第39页,就气候来说,上扬斯克属于极地气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气温相差大,莫斯科为温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所以更加剧了两地的气候差异。第三地理位置,上扬斯克纬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个寒极,寒冷气流对其影响大过莫斯科,而莫斯科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盛行西风影响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气温不过于太低,因此虽圣彼得堡比莫斯科纬度更高,也曾作过俄罗斯的首都。

通过指导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看地图,跟着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答案可以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对实在对地理不敏感的学生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使他们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学到地理知识。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中东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入的研究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我今后的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本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

1、在上《中东》这节课前,我对这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仔细阅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上课时,刚好新闻中都有中东的报道,而这个地区又战争频发,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我就采用几张战争、冲突及叙利亚**的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课前,我又布置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中东的资料,便于学生在说中东的总体印象时更具体,细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能力。

2、让学生反复读图分析回答,充分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概括表述能力。

3、课件制作自己比较满意,简单易操作,且能较好说明问题。

4、学生本堂课表现较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与老师配合较好。

二、本课需改进之处也有以下四点:

1、在对中东地区的重要位置分析时,本来设计让学生动手指出三洲五海一湾及三个重要交通要道的具体位置。由于学生回答较快较整齐,便省去了让学生指出具体位置环节,未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记忆,也为后面解决中东石油输出三条航线带来难度。

2、在时间上把握不够精准;讲重要位置时间太短,以致于到丰富石油资源模块时设计拖沓有故意拖延时间之嫌。

3、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活动不少,但形式较单一,均为一问一答;且存在一个学生反复回答问题的现象。缺少小组合作探究,知识很难内化。

4、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较好,但仍存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课开小差现象,以致于被提问时一片茫然。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

1、认真备课,提前通知学习预习。

2、注重课堂常规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每堂课锻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加强课堂时间掌控能力的锻炼,做到精确时间上课。

4、课堂留意每一位同学的反应,以活动促进学生上课积极反应,带动每一位学生思想集中。

第二节

教学反思:

欧洲西部

成功之处:欧洲西部一直是大家向往去旅游的地方,课本和地图册虽然有好多资料,但毕竟有限,学生的好奇心未得到满足,很希望老师多讲一些,所以听起来很认真,记忆的也比较牢固。

不足之处:学生对地图还是不很看懂。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地图,并从图中获得知识。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的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经过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以及课堂中的的共同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与存在的问题,培养了有目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掌握了知识。

但是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应适当降低难度,指导他们在地图上获取资料,通过资料,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类型,并让他们展开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随时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高材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其高级思维能力,能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现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体现综合分析能力。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学反思:

澳大利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第四节 内容,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新课:以澳大利亚著名景观悉尼歌剧院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2、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比较好。

3、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课前准备充分,图片、地图、插图的合理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联系紧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贯结构,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本节课的不足: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3、教学内容容量应结合学生实际,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美国

第一节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教学反思都不失为一种自我提高的捷径,都有必要认真做好。现将美国部分的地理教学反思如下:

一、开放的构思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学中国家地理部分的必考内容之一,是同学们接触到的西半球上的第一个国家。鉴于许多学生对美国的了解比较片面、零散,甚至存在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的现象。集体备课中我们既重视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要求的研讨,也注重了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人权及发达背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权现状,认识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等现实问题,最后达成共识。美国教学中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发动学生收集美国的相关资料,将美国放置在世界大环境下认识其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与弊端,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以求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活跃的课堂

当利用“七嘴八舌话美国的话题”引入新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涉及的话题和领域五花八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一个个新颖话题的引入和资料的补充,学生群情激昂,学习劲头空前活跃,自学展示环节中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既看到许多美国进步之处,也对美国不惜损害他国利益笼络人才、身为大国对世界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干涉别国内政等不可取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澄清了认识。随着美国发达经济的学习与比较,学生在看到我国经济与美国差距之大的同时,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并决心努力学习,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做贡献。在《每年都有这一天》触目惊心的歌曲的感召下结束讨论,学生倍感身为地球村公民应关注地球环境,肩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重任。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一种相互学习的喜悦之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美中不足

因涉及的自主探究的话题和补充材料较多,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较难以调控,因而时间调控得不够好,有的环节还不深不透,当堂达成度不够理想,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完成得匆忙。

四、吃一堑长一智

以后的美国教学中需进一步精选材料,切实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注意图文结合以及过渡环节的设计,加强各环节时间的计划性,先学后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切实注意启迪学生思维,重点知识要落实到位,不能喧宾夺主,精心提炼问题导学,注意提高知识的当堂达成度。

教师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或许恰恰体现在一次次这样的创造性劳动中、伴着收获、欣喜、遗憾、沮丧、反思甚至是自我否定不断前进。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求得进步。

第二节 巴西 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以巴西足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 识,因此,在学习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时间有些紧张,一道总结归纳的题没有完成。

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一地理下册教学工作,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对地理的信心。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改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总结。

学生们大部分在初一上学期没有打好基础,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一定的技巧扎实他们的知识基础,同时渗透着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开学以来主要学习了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一节水资源及其经济发展和第二节土地资源和农业,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其中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利用的不合理和污染,水资源更加缺少。土地资源也面临着各种危机。所以本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唤起公众珍惜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意识。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备课前,我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同时,我会特别注意导入的设计,因为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其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比如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地理大事件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样不但对老师没有任何的挑战意义,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天,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授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我积极地学习老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经验,平时主动了解时事动向,学习各种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最后,课后时常找学生了解情况,比如上课的速度是否适宜,作业的完成是否有困难,及时收集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适时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让学生的学之有效。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通过相互听课、交流,让自己从前辈身上学到更多东西,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教学反思

珠海市平沙一中

黄志源

2012年4月15日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中东》这一章节我利用两课时讲完。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积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经验,加上中东地区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学生容易找到相关资料,依据资料自主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发生在中东大地的几次战争为主线,分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由生活走向地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第二部分:由几次战争发起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的热点问题,深化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知识点和能力的形成。

第三部分:多次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处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中我感到做得比较满意之处

1、基本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这节课我重视情境创设、角色互换、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例如:对中东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话;假如我是日本等国石油公司的老板;为中东未来经济献计献策等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挥,超出了我的预想,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积极自主学习。

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幅度减少了知识点机械记忆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本节课强调从生活走向科学,把知识引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学生多层次知识结构。如:利用所需知识为中东未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建立了“四学”目标。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涉及了“学生想知道什么”,然后再探究。“四学”目标是:

能学:建立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想学:建立与学生具有自主信息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会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另一端信息策略基础上的想学。坚持学:建立在意识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4、能通过时事走入地理,采用看图片、播新闻的形式激起学生热爱和平、关注和平的价值取向。

5、了解中东的范围和两洋、三洲、五海、一湾、一运河、三海峡的地理位置以及中东石油资源时,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对问题认识逐步升级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6、课堂练习力求分层次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目。同时利用作业练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世界,参与时事政治,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如:给联合国秘书长或中东领导人写信等。

三、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设想

1、课堂讲述的语言不够精炼,专业术语不够规范。

2、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绘图基本技能不够落实。

四、今后教学中应注意: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专业术的训练。

2、应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加强地理图表的教学,注重学生认识图表、绘制图表能力的训练。

4、注重将热点新闻有机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

五、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为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通过五个教学环节主线完成了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东学习主线,学生亲自通过图片、地图的动画效果,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定向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点评、自主学习方式轻松的掌握了中东的重难点内容,充分体验到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当然,也存在一些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培养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等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力求更好。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中枢镇初级中学魏朝英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总结自己一学年的地理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所谓的“得”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始终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围绕“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一主旨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进行实践训练和学法指导。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和比较,衔接包括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资料(包括图片、图像、数据、文字等)与结论的衔接,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等,比较包括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大洲和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的比较,而不是把地理知识割裂地分成若干块,为讲知识而讲知识。我认为这样的地理学习才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巧妙,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比如讲《亚洲》时播放《亚洲雄风》从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达到以情激趣的目的,讲《日本》时我用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导入,自然过渡到日本自然环境的学习;讲《中东》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中东战争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从而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并自然过渡到原因的探究和分析,在学习《美国》时我设置了让学生去西半球考察的情景,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由此展开对美国多方面的探究;学习东南亚地区时,我引入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诗中的几句作为开场白“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让学生猜这是哪一个地区?总之,我认为课堂上的巧妙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顺利过渡到新授内容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重组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地区、国家、大洲的特色,这个特色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如果不注意挖掘其内在联系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很生涩,令学生感到很突兀,缺乏应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所以我在实现前后知识的衔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中东地区表面上内容很多,实际就是两个大问题,第一,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原因:频繁的冲突和战争),第二,为什么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这两个问题提出来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展示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得出结论,紧接着话锋一转,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繁呢?让学生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逐一讨论探究,这样就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再比如,我在讲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时,不是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先分析美国自然环境特点,而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83页“2003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表”,并说出对美国农业的初步印象,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美国发达的农业,然后提出问题“美国农业这么发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由于在前面的印度、欧洲西部等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影响农业的一些因素,比如地形、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灌溉条件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回答就会很自然地过渡到美国自然条件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美国农业发达是不是主要得益于比较优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越的自然条件?”,通过与前面印度进行比较得出否定答案,揭示出标题内容“农业地区专业化”,然后与同学们一起认识美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及原因分析,总结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好处,顺便带出机械化,这样层层递进式地探究,突出了美国发达的农业及其原因分析,更突出了美国农业的特点——农业地区专

业化和机械化,不但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准备状态,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树立了人地关系的观念,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思考“美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培养了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感性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初一的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思维中的形象性还有待发展,而地理教材包括活动中的图片、视频、表格、数据和文字资料则为学生实现这个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这些素材从来都是非常珍视并充分利用。对很多重要的结论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感性资料自己去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

现阶段的地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二者关系。这条主线一直贯穿在大洲、地区和国家的教学中,对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主要依托图的记忆和分析,而对后两者的学习掌握主要靠文字记忆和逻辑分析。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对自然环境的学习我主要侧重辅导学生识图、记图、析图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它与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业等的关系。比如在学习俄罗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会不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农业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提供原料?由此可以推测俄罗斯工业可能会有什么特点?”这样就为后面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再比如学生观察并总结了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后,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并灵活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紧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巴西北部是平原,为什么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国家人口分布与它相似?”围绕人口分布的问题层层递进提出相关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牢固。

五、注重反馈

一堂课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课堂效果,所以我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此我一直沿用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并在每节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达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尝试“小先生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变换,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学年以来自己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有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比如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方面还有欠缺,关键是任务意识太强,思想守旧,也缺乏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措施,新的学期开始我会多方学习,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再有师生关系不是非常融洽,有时候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一部分学生因为不理解老师或不喜欢老师并不买账,对此我要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总之新的学期我将会更加努力,争取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进步。

第五篇:2017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2016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本期教学已快结束,综观一期来的工作,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我对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以下的反思。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我想,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顺势而教,积极开拓学生的兴趣,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如本期的地理内容中的“日本”一节,我就觉得适宜让学生在课外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用问题作为切入点,抓特征,抓规律,找原因,找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学与做的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在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我们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已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如“西亚”的教学中,我就把西亚的叙利亚问题与西亚石油、水资源、地理位置等,联系起来,运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三)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新的课程目标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有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参与机会。根据新教材的课本内容分析来看,大多知识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要点,教材内容简要精炼,阅读的内容少、思考和活动环节较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就多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我有些时候,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即便有媒体教学资源,也没有运用或运用得不好、不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时觉得碍手碍脚,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四)、教学反馈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这样忽视了因材施教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同学的消极思想,致使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应有的基本能力也可能丧失。如上课时提问、抽问,有时没有注意全面,检测后的评阅等,没能考虑个别差异,学生就又可能产生厌倦的情绪,导致兴趣全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找到一些对策。如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两路小学文泽易

二O一六年四月

下载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期末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詹金霞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本周是开学第3周,教学工作一切正常,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师们、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学习当中。同时学校领导也针对上学期的得失,对本学期也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进门的第一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书第一节就为同学们介绍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点。通过本堂课的讲授,我发现一下几点: 1.在教学......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大全)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在前段时间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在大脑中首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顺序思路,机智的调动学生,使整堂课在活跃、有序的氛围中进行,基本......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望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下册课......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总结一学年的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所谓的“得”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始终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围绕“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