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检具设计标准检具和测量支架技术要求
大众检具设计标准检具和测量支架技术要求
1.概述 检具:
检具是冲压件和焊接件等在线检测检验夹具的简称,与其它文件中提到的样架具有相同的意义。检具是一种按需方特定要求专门制造的检测工具。检具的形面必须根据零件的CAD数据铣削加工,能体现零件的所有参数,对零件进行定性检测。对于零件上的某些极其重要的功能性尺寸,还能利用检具进行数值检测。检具还同时应具有测量支架的功能,但是当检具的在线检测功能与测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首先满足检具的在线检测功能。
测量支架:
测量支架是用3D测量机测量冲压件和焊接件时的一种辅助支架,其所有的支撑面(点)和定位基准面(点)均必须根据零件的CAD数据铣削加工,有些特殊零件的测量支架还应具有部分检具的功能。
1.1 检具和测量支架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以产品图纸和主模型(或CAD 数据)为基准。当零件无主模型(或CAD数据)时,应以产品图纸和经SVW认可的样件作为依据。
1.2 检具和测量支架能够根据有效的产品图纸和主模型(或CAD数据)来合理地测量零件的所有参数,借助于三坐标测量机能对检具和测量支架进行校验和鉴定。1.3
在正常的使用频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应保证检具和测量支架与其相对应的压延模具或焊接夹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
1.4
检具和测量支架的设计原则按VW 39D701,技术要求按VW 39D702。2.结构
2.1 材料选择:(按VW 39D721)2.1.1 轮廓(外形)表面:
大、中冲件:由可加工的树脂材料组成(如CIBA 5166/XB5166)小冲件:
铝合金 2.1.2 检具骨架: 样架:铸铝合金。
测量支架:铸铝合金或模块式装配结构。2.1.3 基准块:与检具骨架一体加工、制造。
注意:供货商应该向SVW提供2.1.1和2.1.2中使用的材料说明报告。
2.2 骨架和底座结构
2.2.1 构造的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2.2 基准块平面度要求0.05毫米,垂直度要求在1000毫米内不得大于0.05毫米。
2.3 基准孔
2.3.1 检具上必须设置两个基准孔(按VW标准39D733,39D734)。基准孔的间距为200毫米的倍数,应落在汽车坐标系的百位线上。
2.3.2 两个基准孔应设置标识(1号圆孔、2号椭圆孔),并标出坐标值。
2.4 零件定位
2.4.1 用零件的RPS点作为定位,RPS支承面均采用装配式结构。2.4.2 在检具上应考虑设置塞规的安放位置(即销座/销盒)。
2.4.3 零件如选用孔作为定位,应选用两个孔作为定位孔,且孔的公差应小于±0.1毫米。
2.5 间隙(按VW 39D721、VW 39D754、VW 39D766)
检具制造时请注意零件CAD数据面位置和零件料厚对间隙的影响
支承面:
0毫米
划线表面:
1毫米
测量表面:
小冲件
3毫米
大、中冲件
5毫米
塞规套管端面:
小冲件
6毫米
大、中冲件
8毫米
2.6 零件外形(按VW 39D721)齐平
图1 划线
图2 厚薄规 游标尺测量
2.7 孔
2.7.1 划线:
由于零件结构的原因,零件上的有些孔只需进行划线检查。划线原则:
在零件孔的下方间隙1毫米处,检具的相应区域划线,划线区域直径应大于孔径5毫米,划线表面应与孔的倾斜表面平行。划线表面为红色(RAL 3000),划线深度和宽度均为0.1。
2.7.2 塞规和套管:
定位销按照VW标准39D736、39D737、39D738、39D739设计,检验销按照VW标准39D745、39D746、39D747、39D748设计。套管按照VW标准39D754、39D755设计。2.7.3 塞规和套管应作标识(RPS1、RPS2、1号、2号 ),并一一对应。2.7.4 塞规应该用细链条/细绳子固定在检具上。2.7.4 销孔应作通孔。
2.7.5 目检:孔径用游标尺测量。
2.8 转折部位
为了阐明零件型面的弯曲角度情况,在检具上需要划线。
2.9 可移动的形状规(卡板)
2.9.1 采用摆动的形状规(按VW 39D776)。检查零件的重要配合面的轮廓。2.9.2 用轻金属制作插入式卡规(按VW 39D785),用于检查大型表面的轮廓。
2.11 夹头/磁铁
2.11.1 夹头的夹紧点必须设置RPS点上。夹头夹紧次序按RPS序号确定。2.11.2 夹头在非稳定状态下,不能与任何物体相干扰。
2.11.3 夹头的结构要设计成能使3D测量机方便地探测到RPS支承面和整个零件的测量点。(可采用叉型夹头,但叉型夹头内径要大于6.5mm,同时夹头宽度要达到所需强度)。2.11.4夹头夹紧方向必须与零件表面相垂直。夹头只允许用作零件夹持(夹紧力小于5 Kg),不允许出现过分夹紧现象和采用强制的方式使零件处于额定值位置。2.11.5 夹头上应牢固粘上橡皮,以保护零件。
2.11.6 磁铁应嵌入支承面或设置在支承面两侧,且应低于支承面0.1mm。
2.12 活动拼块
2.12.1 每一活动拼块至少有二个导管或导柱。2.12.2 活动拼块用快速加紧装置固定。2.12.3 导管或导柱的间距不大与200毫米。
2.13 栅格线
检具上栅格线的间距为100毫米。对于小冲件,检具上栅格线的间距可以设置为50毫米,栅格线上要标出汽车坐标系数值。
2.14 伸缩缝
检具型面部分长度每200-250mm,应切割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大于2mm。
2.15 半径
2.15.1 在凸模的转角处,倒角为1毫米。如果是凹模,其半径小于3毫米。2.15.2 如果凹模的半径超过R3,保持检具的转角处半径略大于2毫米。2.15.3 在凹检具的转角处不需要半径。
2.16 运输装置 2.16.1 在检具的底部应设置叉槽。2.16.2 每一检具均应有吊耳。
2.16.3 如果检具重量大于30公斤,底座需配置可快速拆卸的万向轮(带制动)。2.16.4 如果检具重量小于30公斤,需配置把手。
2.17 色标
支承、定位面、齐平面(0毫米):
白色或材料本色
划线孔区域(1毫米):
红色RAL 3000
测量表面(3、5毫米):
黄色RAL 1012
塞规套管端面(6、8毫米):
黑色
辅助区域:
蓝色RAL 5005
卡规:
蓝色RAL 5005
骨架底座:
蓝色RAL 5005
2.18 标志
2.18.1 检具和测量支架的铭牌(由SVW提供)应包含以下内容: ——车型、零件名称、零件号 ——检具号 ——检具总重量 ——基准面符号
——制造日期、最后修改日期 ——制造商
2.18.2 基准线标志(按VW标准39D725)2.18.3 测量表面和栅格线的标志:
栅格线的数值、测量表面或间隙表面、零件外形轮廓形状规、塞规、卡规等,均应打上其相应的标志。
2.18.4 所有标牌为白底黑字。2.18.5 检具上的标牌应包括: SVW铭牌
检具数据面指示牌、检具制造数据标牌 基准孔序号标识、坐标标识 基准面坐标标识 测量间隙5mm标牌 RPS点标识
2.19 一般制造精度(公差)底板平行度:
0.05/1000 基准面平行度、垂直度:
0.05/1000 RPS面、支承面:
±0.1 曲线测量面:
±0.15 零件外轮廓测量面(齐平面)或线:
±0.1 零件形状测量面:
±0.15 测量孔位置:
检验销孔:
±0.05
划线孔:
±0.15 划线孔直径:
±0.2 定位孔销位置:
±0.05 栅格线位置相对基准的误差:
0.1/1000 形状规或卡规:
±0.15 基准孔位置:
±0.05 基准孔之间相对位置误差:
0.03 注意:当2.19中注明的精度要求与零件精度要求不相符时,参照《检具和测量支架制造与设计标准》。
3.验收和交付
3.1 检具和测量支架的预验收在供货商处进行,SVW将派遣有关人员赴设备制造厂进行验收工作。验收遵照《检具和测量支架设计制造与验收准则》进行。预验收合格的检具和测量支架存放在供货商处,并可作为零件预验收的参考之一,等相应的零件和模具预验收合格后,一起发往SVW。
检具和测量支架的终验收在SVW进行。
3.2 文档资料
3.2.1 检具方案图,功能图(样架,测量支架)在合同签定后,合同双方应马上对所有零件的检具方案进行讨论并确认,此方案作为检具图纸的部分内容应始终附在检具图纸中,并作为设计审图的依据,在终验收图纸资料中提供原件。
3.2.2检具图纸(包括检具方案图、功能图、工装图)
方案确定后,供货商应根据“检测方案图”来设计检具图纸。图纸设计完成后,由上海大众有关人员进行审图,验收通过的图纸才能进行制造。预验收时提供SVW一套蓝图 终验收时提供一套蓝图以供使用 验收结束后提供一套底图,两套蓝图
所有上述技术资料(方案图、功能图、工装图)应按有效的VW标准和规范,作成CAD数据格式,并通过网络或光盘提交SVW。3.2.3 检具测量记录表
样架和测量支架的测量尺寸必须记录在检具测量记录表中,检具测量记录表内容包括检具型面的自检报告,测量机精度报告,销子等附件的测量报告以及检具所使用的材料的说明报告等。
预验收前供货商向SVW提供一套自检的测量记录表 终验收前供货商向SVW提供一套预验收的测量记录表 3.2.4 验收记录、问题清单、验收报告
预验收时上海大众有关人员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在供货商处预验收时所有的验收记录及问题清单、验收报告等,在检具发运同时提供给SVW。3.2.5 三维检具数模
供货商需提供检具的三维设计数模(包括检具、测量支架)。
供货商还应根据SVW提供的零件测量点要求,制作测量点方案图,并提供给SVW。
在测量点方案图(3维几何模型图)中,必须描述清楚支承和夹紧单元、基准面和检具体的周边型面。为了在脱机编制CNC程序时防止探针干涉,同时也为将来能方便地制作第二付检具做好准备。数模的软件版本及移交则必须按SVW要求进行。3.2.6 操作指导书(中文/德文)
检具进行预验收时,必须附上确切的操作指导书(中文/德文),并用透明塑料袋套装好固定在检具上。
3.2.7 检具设计数据验收
SVW/MQM负责对检具设计数模进行确认。
3.3 交付条件
——一整套合格的检具和测量支架 ——一整套完整的检具测量记录表
——一整套检具3D设计数模和相应零件的测量点方案图
——一整套检具和测量支架方案图、功能图以及检具和测量支架图纸(一套底图和二套蓝图),和CAD数据。
——一整套检具和测量支架操作指导书
3.4 包装要求
——每个检具和测量支架都要有单独包装。
——包装盒应能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并防尘、防潮。
——在包装盒上应有清楚的说明,其内容必须与相应检具和测量支架上铭牌的内容相一致。
4.其他
4.1 工作语言为中/德语,所有的文字记录、图纸均应提供中/德语版。4.2 检具和测量支架图纸必须通过SVW会签后,才能进行制造。
4.3 供货商应向SVW提供自己的《检具和测量支架设计标准》和《检具和测量支架制造技术手册》
4.4 在检具和测量支架设计阶段,SVW有权更改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的解释权属SVW
第二篇:检具叉车孔设计标准
检具叉车孔设计标准
1、目的
通过叉车能便于检具整体移动。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为检具叉车孔设计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3、术语
叉车孔:在检具底座上开的两个槽孔,并使用叉车插入槽孔,对检具进行搬运的孔,被称为叉车孔。
4、内容
4.1 叉车的基本数据
4.1.1 2T-3T叉车叉脚尺寸:
叉脚长度为:1000-1800mm 叉脚宽度为:120mm 叉脚活动的水平距离A:1070mm 叉脚水平调节距离:240mm-1070mm 叉脚厚度从最小部分到最大部分值为:10-40mm
4.1.2 5T叉车叉脚尺寸: 叉脚长度为:1200mm-2400mm 叉脚宽度为:150mm 叉脚活动的水平距离D:1700mm 叉脚水平调节距离:300-1700mm 叉脚厚度从最小部分到最大部分值为:15-60mm
4.2 检具底座:双层平台式底座(即采用槽钢加钢板结构),底座上层钢板最终厚度≥10-30mm,底座应施予适当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内应力,底座的构造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产生任何弯曲变形。
1.长+宽(600~1200mm),底座上层钢板最终厚度10-15mm; 2.长+宽(1200~1800mm),底座上层钢板最终厚度20-25mm; 3.长+宽(1800mm以上),底座上层钢板最终厚度25-30mm。5.叉车孔设计标准
5.1 底座:长+宽(600~1200mm)
叉车孔尺寸为: 长:150mm之间
宽:50mm之间
两个叉车孔间距:间距在0-200mm之间,采用2T-3T叉车叉运检具 5.2 底座:长+宽(600~1200mm)
叉车孔尺寸为: 长:150mm之间
宽:50mm之间
两个叉车孔间距:间距在100-600mm之间,采用2T-3T叉车叉运检具 5.3 底座:长+宽(1800mm以上)
叉车孔尺寸为: 长:200mm之间
宽:70mm之间
两个叉车孔间距:间距在200-600mm之间,采用2T-3T,5T叉车叉运检具。在进行设计时,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叉车孔在检具底板的合理性,对称性,美观性!
第三篇:检具标准
检具标准
一、检具设计总体要求 1、1 检具设计要求以客供3D/2D 方式进行,设计软件要求用UG NX4.0 能够打开和读取,检具设
计完成时,乙方需提供会签所需要的3D数据图纸检具仕样书及相关资料,由甲方进行审查会签,检具图应能完整、清晰地表示出零部件的定位、检测方案及检测点。
1.2、会签通过后,按要求将3D 图投出2D 图纸,格式AUTOCAD。总图,部件图,零件图均应绘制
产品图和剖面图,且在图纸中标注相应的产品零件号、零件的定位加工基准(例如:S面、H孔)、零件的检测基准值(例:3或0)。检具图应用三视图绘出(并且必须标注车身坐标参考线),检具
图纸必须包括装配图、部件图、剖面图、零件图(包括所有自制件),外购件需提供采购零件清单,内容包括制造厂家及规格型号、零部件明细表;自制零件明细表要求包括:零件名称、数量、材
料、标准、规格、技术要求。且经过校对、审核和批准程序。在最终的设计稿中应该包括使用该
种检具的操作指导和操作顺序。
图纸会签后如需对检具进行变更则应该事前征得客方同意并进行详细记录。
1.3、检具应方便使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能产生任何翘曲变形,检具的定位基准须与产品定位点
一致,见产品图纸。
1.4、检具底座及钢材质支架、定位面(非工作表面)及其它一些钢材质部件均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1.5、按照人机工程学来分析,要求检测方便、维护方便。1.6、具有定位基准功能的公差精度等级不低于IT7级。
1.7、所有可拆部分要有相适应的存放装置,尽量利用检具本体上剩余空间,保证可拆卸附件和样
架在工作和搬运中不被损坏。检具活动零部件不许超出基板范围。
二、检具结构要求: 2.1、检具基板: 基板结构:
2.1.1、大型件:底座台面大于 2000 mm *2000mm 时,采用双层基板焊接,可采用槽钢、钢板(上
层钢板≥20mm)焊接结构或铸铝。焊接件不能有焊接缺陷或漏焊现象。底座加强筋选用20# 以上 的槽钢。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焊接件必须消除应力)。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产生任何弯曲
变形。能够保证2.1.3要求。
中型件:底座台面大于1000mm*1000mm 时,可采用方通钢+铝板、上层铝板≥30mm)焊接+螺丝锁
紧结构或铸铝。底座方通钢选用50mm×50mm×3mm 以上的规格,能够保证2.1.3 要求。中间加强筋用方钢间距不宜大于400mm。小型件:底座台面小于1000mm*1000mm 时,采用铝板结构厚度不低于30mm,能够保证3.1.3要求。
2.1.2、当底座放置在地面的时候应具备高度可调,大型底座采用可调式垫铁,要满足测量位置均
能在水平位置,对于重量小于1.5t 检具亦可采用M24 螺栓调节高度。(或采用甲方认可的乙方方
案),大于1.5t 采用可调式垫铁.2.1.3、基准面:材质为不低于20#钢,并经去应力处理;底座台面的平面度为:(平面度要求≤
0.05mm/m,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2.1.4、底座的网格线
网格线的深度、宽度均为0.2 mm,网格线和坐标线对应,并标注坐标值。大、中型零件的底板和
检具型面上应刻出100-200mm的坐标网格线,小型零件的应划出50-100mm 的坐标网格线。
2.1.5、检具基准
2.1.5.1、底座的基准面 检具平板全部加工时,可以采用加工平板平面和平板周边作为测量基准面(检测基准表面进行标
示和增加保护)。在平板无需全部加工时,只加工测量基准和安装基准面。2.1.5.2、基准块的公差
同侧基准面的跳动小于0.03 mm.不同方向基准面之间的垂直度小于0.03 mm.2.1.5.3、底座基准
2.1.5.3.1、通常检具基准有加工基准和测量基准,两套基准应重合并互为使用。加工基准设定为
检具周边。测量基准通常在检具底座上平面适当位置处设置坐标基准孔(基准面)。加工基准和测
量基准在图纸中进行标注。基准孔(面)加保护装置。且根据数模和产品图纸标明X、Y、Z 的数
值和方向。
2.1.5.3.2、检具底座上平面适当位置处设置3 个坐标基准孔,底板长度大于1000mm 时设置4 个
坐标基准孔(Φ10H7);底座基准孔的位置精度在0.05mm以内;并要求有保护。2.1.5.3.3、底座基准的布置原则为:最大范围覆盖底座整体。
2.1.6、检具吊点:要求设计位置合理、方便,起吊时不得损坏检具,结构形式足够承载检具自重
和零件自重。
2.2、支撑部件及样板规: 2.2.1、支撑座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形式可以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标准,铸件或焊接件,焊
接件消除应力。
2.2.2、支撑架材质为不低于20#钢;支撑架配合平面粗糙度为 Ra≤1.6(μm).支撑架通过支撑
座与底座连接用M10的螺栓,附平垫圈及弹簧垫圈;调整件的固定用M6 螺栓,附平垫圈,其形式
以外六角螺栓优先选用。
2.2.3、具备互换功能的检测部件重量尽可能控制在5.0kg以下。2.2.4、具备互换功能和经常拆卸的检测部件与底座之间的定位采用锥销定位和限位销(限位面)
双重定位。且采用锥销定位时用塞尺检查限位基准不得超过0.05mm.且插入式定位销用细钢丝绳
(或铁链)连接到支撑架上。
2.2.5、悬臂式结构及拆卸结构基架材质采用硬质铝铝,以便减轻重量,减少自身变形;但此类材
质构件上存在螺孔时,采用在构件上镶钢螺孔套。2.2.6、支撑架的安装位置尺寸公差为±0.02 mm.2.2.7、当样规板长度小于或等于3 倍固定端尺寸时,样板规可以采用一端固定,当样板规长度大
于3 倍固定端尺寸时,样板规采用两端固定。样板规采用厚度为8mm 左右的硬质铝板或20#钢、防锈处理,测量基准端原则上是与样规板支座配合面作为测量基准。或采取甲方认可的乙方方案。
结构形式为旋转式或插入式;原则上方便拆卸避免与零件干涉。
2.2.8、样板规与被测零件之间的间隙为3mm,其型面公差为产品要求检测尺寸公差的1/10 时。
2.2.9、断面样板规应尽量布置在型面法向垂直方向,不得与定位销、夹紧装置干涉;
2.2.10、断面样板规支座及底板厚度应≥10mm,当支座高度≥150mm 时则应增加料厚,高度在
150-300mm 时可通过增加加强筋增强支座刚性,当≥300mm时,应制作专门的支座以保证刚性。
2.2.11、断面样板规在检具上要稳定、无松动,且有安放位置。2.2.12、底板以上的支撑结构件是碳钢材料的镀铬处理。样板采用不锈钢或者碳钢镀铬处理。2.3、定位型面
2.3.1、定位型面材质性能不低于45#钢,定位型面须淬火处理,热处理硬度 HRC40~45,(或采用
甲方认可的乙方方案)。
2.3.2、定位面接触表面粗糙度为 Ra≤1.6(μm),非接触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2.3.3、定位面的选择原则:
原则上按产品图给定部位选取定位面,无给定时遵循如下原则: 2.3.3.1、形状平坦部分
2.3.3.2、形状稳定性良好不易变形、无回弹、无扭曲、无皱纹等部分.2.4、定位销
2.4.1、定位销外径的公称尺寸为部件的孔径公称尺寸,公差为0-0.02mm。
2.4.2、定位销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
2.4.3、原则上总成件一工件要有主、次两种定位销定位,若2 个RPS定位孔都为圆孔,主定位销
采用圆柱形,次定位销采用菱形柱销。2.4.4、优先采用螺母锁紧式定位销。2.4.5、定位销必须有取出孔以便维修。(当圆宵配圆孔时一定要有排气结构以防止真空回弹)2.4.6、菱形销必须有防转面。(通常加D 字形结构)2.4.7、基准销的有效长度5~7 mm。
2.4.8、基准销在10Kg 推力作用下不能有0.02 mm 以上的移动。
2.4.9、活动的定位销用钢丝绳(或细链条)连接到支座上,钢丝绳(或细链条)长度保证定位销
活动量足够;而且定位销能够方便地固定到其存放套上。2.4.10、销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者碳钢镀铬处理。2.5、检查功能表面
2.5.1、检查功能表面,检查面粗糙度Ra≤1.6(μm)。2.5.2、检查功能块的材质
中小型件单件检具选用树脂,易于修改。型面在使用可加工树脂材料时, 其加工表面不允许有气
孔,测量面应光滑平顺、无刀痕等缺陷。(最好使用优质树脂,要求高的不用喷漆以确保精度)
2.5.3、在检查功能表面上对检查位置作出标识: 标识内容:测量位置指示、坐标值(一个坐标方向)、对应品种标识(利用不同颜色标识);在检
查功能表面上要标明间隙和平面度的理论数值(例如:3 和0)。检测功能块基体材质为钢或铝质 的,采取刻度线方式,刻度线规格:深度0.2mm,宽度0.2mm,长度3~5mm 统一标准。2.5.4、检查功能表面在形状交汇处有测量点时要求棱角分明,不影响测量精度。2.5.5、检查功能块在非测量表面反映功能的标识颜色。
2.5.6、孔的检测:原则上根据检测要求进行制定具体检测方式,对于有安装位置要求的孔,采用
检测销和画线销检查,检具制造位置度要求为检测尺寸公差的1/10 执行;检测销与销套配合长度
必须≥配合直径的2.5 倍且须≥20mm,且只允许滑动不允许摆动。检测销与基体需用链条或细钢 丝绳连接。2.5.7、检查功能表面高度设定时应考虑零件的测量条件,用塞尺和锥度尺测量时通常零件的被测
量边与检具平台的距离最低在40mm以上。用卡尺测量时检查功能表面距离平台距离应大于220mm。
用划线销在零件下部检测时,划线基准面距离平台距离应大于120mm。用段差尺、百分表测定时,检查功能表面长度大于40mm 以上。2.6、夹持臂及夹紧装置:
夹紧方向应与被检测零件的形状面垂直,夹头只允许用作零件夹持,不允许出现过分夹紧现象;
夹紧装置支座及支座底板料厚应≥10mm,当支座及底板高度之和≥120mm,应增加料厚或增加加强
筋,当支座及底板高度之和≥300mm,应制作专门的支座以保证刚性。材料采用碳钢材料的镀铬处 理。
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要保证夹持臂有足够的强度,非工作状态有锁紧机构。下列情况之一时,必
须给夹持臂配用导板
2.6.1、夹持臂上有定位销或检查销时; 2.6.2、夹持臂压头作用于斜面上时; 2.6.3、夹持板太长时.2.6.4、有侧向压紧动作时; 2.6.5、夹持板臂太重时;
2.6.6、夹持臂有多点夹持面时; 2.6.7、夹持臂夹持于外板斜面时。2.7、检具焊接件的技术要求
2.7.1、底座基准钢板侧面非基准面粗糙度Ra≤6.3(μm),尖角倒钝; 2.7.2、焊角高4~5.5mm,不允许虚焊、脱焊; 2.7.3、焊后清理,焊缝磨平;
2.7.4、焊后退火消除应力,机械加工。
三、加工工艺 3.1 选材
3.1.1 根据客户要求,按照工程图纸精心选择优质材料。3.1.2 通常选择定点购料(以确保材质质量)。3.2 加工
3.2.1 材料加工前须认真确定加工工艺,并制出相应的零件加工注意事项,同时由相关的工程师
告知承接加工相关人员,确认理解后方可取料加工。
3.2.2 检具底架如有方通钢焊接时所有焊接位均须打磨平滑,刮灰试喷一次油漆后再次打磨刮灰
完全美观后方可喷漆(烤漆)。3.3.NC 加工
3.3.1 使用NC 加工检具时无论加工何种零件均须按照自然状态装夹,自然状态下NC的原则,以
确保加工精度。
3.3.2当NC需要用辅助工装时工程师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图纸要求并提前告知NC相关负责任以作
好相应准备。
3.3.3NC加工完后操作人员应松掉压紧装治,用校表自检所加工的工件查看是否有精度偏差,如
发现存在问题则及时改善后落机。3.4 加工验收
3.4.1 有加工零件回到仓库前必须按图纸认真检验,有初验收合格报告方可入库,否则不能进入
下一道工序。3.4.2 发现加工零件存在问题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及时作出改善处理。3.4.3 初验收合格后有须外协表面处理的部件需及时准备好以便外协。3.5 组装
3.5.1 试装所有零件时均按轻取轻放的原则,认真把每个部位擦试干净,不能有一粒杂物,以确
保试装精度。
3.5.2 试装时所有螺丝均不能拧得太紧,以防调试过程中有滑丝现象。3.5.3 试装时认真核对图纸,检查是否有漏装、错装现象发生。3.6 自检
3.6.1 检具试装好后要结合3D 图、2D 图认真检查每一个零件是否符合设计制作要求(包括标识
以及是否有加工、设计缺陷),作好自检报告。
3.6.2 如有发现不合要求的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解决。四.检测精度要求
4.1、检具整体装配精度(对应检具底座的基面/基准孔)单位:mm 底板平行度: 0.1/1000 基准面平行度、垂直度: 0.05/1000 基准孔位置: ±0.05 基准孔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 ±0.03 定位孔位置: ±0.05 检验销孔位置: ±0.05 支撑面: ±0.1 功能检测面: ±0.1 栅格线位置相对基准的误差: 0.1/1000 4.2、检具加工基准-标牌-起重-定位销技术标准-编号要求: 4.2.1 底座上检具测量基准孔孔径及位置要求
4.2.1.1 测量基准孔数量为3,在检具上总体位置见图示1。
(图示 1)
4.2.1.2 大型检具测量基准孔孔径及具体位置要求见图示2。
(图示 2)
4.2.1.3 小型检具(底座采用铝板)测量基准孔孔径及具体位置要求见图示3。
(图示3)
4.2.1.4 测量基准孔上保护盖尺寸见图示4,保护盖安装时要求中心与孔中心对正,三个保护盖
安装后要求坐标方向一致见图示5。
(图示4)
(图示 5)
4.2.2 关于检具标牌的要求
4.2.2.1 检具标牌在检具上的安装位置见图示1。
4.2.2.2 标牌的安装,要求位置准确,不能歪斜,安装钉必须用四个。标牌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车型、零件名称、零件号 b 检具号 c 检具总重量 d 基准面符号
e 制造日期、最后修改日期 f 制造商
4.2.3 关于起重棒的要求
4.2.3.1 对于重量小于3 吨的检具,采用起重棒型式及尺寸见
图示7。
(图示 7)
4.2.3.2 对于重量大于3 吨小于6 吨的检具,采用起重棒型式及尺寸见图示8。
(图示8)
4.2.3.3 对于重量大于6 吨的检具,采用起重棒型式需双方在会签时确认。4.2.4 在焊接螺母的检测中需要用螺纹测销,关于螺纹测销的结构见图示12。
(图示12)
4.2.5 关于坐标网格线的要求
坐标网格线应按技术协议的要求,标注的坐标值必须是打印字,不允许手写。客户仅对检具的定位、测量点、测量形式是否满足要求会签,不对检具的具体结构尺寸、精度会签。
5、验收和交付
5.1 检具测量记录表 验收前准备好一套自检的测量记录表。检具的测量尺寸必须记录在检具测量记录表中,检具测
量记录表内容包括检具的自检报告,销子等附件的测量报告以及检具所使用的材料的说明报告 等。
5.2 操作指导书
检具在进行验收时,乙方须提供确切的操作指导书,用透明塑料袋套装好固定在检具上。5.3 交付条件
i.一整套合格的检具
ii.一整套完整的检具测量记录表
iii.一整套检具3D设计数模刻录成光盘 iv.一整套检具CAD 数据 v.一整套检具的操作指导书
5.4、终验收工作通常在客户现场进行,按照合同、预验收纪要和设计图纸进行。
5.5、终验收:精度抽检复测、操作和零件检测无问题后视验收合格。用三坐标测量机抽查检具精 度;
6、时间进度要求
图纸数模确认后按照协议内容提交相关设计资料。
7、包装、运输的要求
7.1 检具包装前要进行地脚调整,基板水平后要锁紧地脚,放入包装箱的检具地脚必须是锁紧的。
如有脚轮的则要把脚轮离空不低于20mm,以防碰坏)7.2 包装箱要做到牢固、美观。
7.3 包装箱表面、侧面要打上防雨、防后、防倒置等图案。
7.4 包装箱上要注明收货人基本信息(如:电话、地址、单位名称、收货人姓名等)
8、服务跟踪
检具出发后要定时跟进运输情况,客户收到检具后要主动了解到货情况及客复检情况,跟据客户提
供的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服务工作安排,直到客户满意为止!__
第四篇:评审检具(模版)
QS-9000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统一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而推行的采购要求。出于美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和地位,QS-9000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运用,尤其是为整车生产企业提供零部件、生产材料及加工的企业。随着ISO9000标准被国内各行业广泛采用,近几年来,QS-9000作为体现汽车行业特点的质量体系标准,也逐渐得到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认同。国内主要整车生产企业在以ISO9000质量体系作为对其供应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特殊要求,一些整车生产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了按 QS-9000建立质量体系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决定供应商配套资格或其采购份额的条件。
本人在QS-9000认证审核中,发现以下问题较为普遍,在此提出,以供参考。
一、关于标准要求
1、可行性评审
可行性评审在什么阶段进行,应评审那些内容?标准中对可行性评审的要求是:“供方在签定生产某种产品合同之前,应研究并确定该产品的制造可行性。……可行性评审应采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参考手册中„小组可行性承诺‟来形成文件”。首先,从以上内容可知,可行性评审是在签定合同之前进行的。APQP参考手册在产品开发所经历的五个阶段中第二阶段2.13条对„小组可行性承诺‟作出解释。如果供应商承担设计责任,那么,所有的设计过程都可理解为为满足顾客要求所进行的合同评审过程。由于产品设计和过程开发是同步进行的,在产品图样和/或规范输出后,过程开发也到了一定阶段,这时,横向协调小组通过对产品图样和/或规范以及过程阶段性开发输出结果的分析,对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设备和工装成本、材料、过程能力等内容进行评审,从而对产品制造可行性进行判定。可行性评审可视为合同评审的一部分。
2、分承包方的零件批准(PAP)
标准中规定供方应对其分承包方采用一种零件批准程序,批准的方法可按PPAP或其它零件批准(PAP)进行。一个企业的分承包方可能会涉及到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不同供方。在审核中发现,许多企业忽视了对散装材料供应商的批准要求。
3、分承包方的开发
标准要求供方必须以QS-9000第一部分作为基本质量体系要求,对其分承包方进行质量体系开发,此要求适用于各层次的供方。如何满足此项要求呢?
1、分包方按QS-9000建立了质量体系;
2、分包方的质量体系(不一定按QS-9000建立体系)能够满足QS-9000第一部分要求;
3、分包方已按ISO9001/2建立了质量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且能够满足顾客增加的质量体系要求(来源于IASG认可的QS-9000解释)。
4、维持过程能力
QS-9000中对过程能力/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维持PPAP中经顾客批准的过程能力/性能指数,企业应不断监控过程能力/性能指数的变化。在QS-9000中,顾客认可的稳定过程的Cp值应大于1.33,实质上,是顾客容忍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数在64ppm以内,如果Cp值小于1.33时,所采取的反应计划是100%检验或控制过程输出,这可以理解为当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数超出64ppm时,企业必须采取100%检验(逐个挑选,剔除不合格品)或控制过程输出的反应计划,以降低不合格品对顾客造成的风险。但反应计划并不是永久措施,这需要企业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对过程实施改进,以保持过程稳定并有能力。
5、产品最终审核
产品最终审核不是产品最终检验,这是应该严格区分的。产品最终审核可以理解为以顾客的眼光对供方已判定合格的产品所进
行的出厂前评定,因为顾客采购的产品不仅是产品实物本身,审核内容除产品实物质量外,还应涉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6、优先减少计划
一些企业认为出现的不合格品数量很少,或不合格品数量在其规定的指标内,就不需要制定优先减少计划,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无论不合格品数量大小,供方均应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量化分析,制定措施,消除或减少不合格品。在措施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涉及到技术改进、设备工装更新等,则减少计划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重要的是,应明确实施步骤,跟踪检查进展情况。
另一种误区是:一些企业在文件中规定优先减少计划每半年或数月制定一次。这实质上是容忍了不合格品在间隔区间内出现而不采取措施,不能体现出对不合格品统计、分析、减少的即时性。
7、库存
QS-9000中规定供方应使用库存管理系统,优化货物周转期,减少库存量至最低,其目的就是减少资金占压,因此,库存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都应满足此要求。企业可采用多种方法降低库存,衡量的方法可以库存品占压的资金与产量的比例是否呈减小趋势来判定。
8、供方交付能力的监控
标准中规定供方对交付过程进行监控,以满足百分之百按期交付的要求。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按顾客的要求按时发货就可以了,这样理解是不完整的。交付过程如何监控要根据合同要求,有些顾客在合同中只要求发货日期,对该过程的监控可以做到发货为止。但有些顾客要求的是到货日期,那么,交付过程监控应延续到顾客收到货物为止。
9、记录保存
QS-9000对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除标准中明确给出的保存期限的质量记录外,体系运行还会不断产生大量记录。如果质量记录保存期限规定过短,则不能起到证实、追溯的目的;反之,过长的保存期限会使管理成本增加,造成浪费。总的来讲,判断某种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取决于该记录所记载的内容应传递的时间期限及顾客要求。
10、培训有效性
QS-9000在ISO9000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要求,如何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审呢?一些企业采用培训后集中考试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作为对有效性进行评审的一种方法,但不等于考试合格就能够证明培训有效了。培训的有效性要结合所培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评价,培训是否有效,要看接受培训的人员在与培训内容有关的实际工作中的业绩是否改善才能作出有效判定。
二、核心工具部分
1.测量系统分析(MSA)
QS-9000配套手册“测量系统分析(MSA)”根据检具的类型分别对计量型检具和计数型检具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测量系统误差可以分为5种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对于某种测量系统,应该对那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时应考虑检具本身的特点、检具使用人员、被测产品特性、使用环境等因素。
1.1 计量型量具
许多企业对计量型检具的分析,仅针对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忽略了偏倚、稳定性和线性分析。以计量型检具为例,如果仅用该检具测量一个固定的产品特性,则检具本身、测量过程中零件在检具中位置的变化和测量人员之间产生的测量误差是测量系统变差产生的主要因素,所以针对检具本身变差——分析重复性;测量人员间的变差——分析再现性。当测量过程使用检具的一段量程时,即使用该检具测量多个不同特性时,如果仅分析某一点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不完整的,应考虑检具在所使用的量程内的偏倚和线性,以确定偏倚和基准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对于某些电测量检具或者对测量环境变化较敏感的检具,通常应进行稳定性分析。
1.2 计数型量具
许多企业用计数型量具研究(小样法)对检具进行分析,该方法是两名测量人员用被评价检具对每个零件(共20个零件)测量两次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但在评价过程中20个零件地选取上经常出现问题,有的从生产线上直接抽取,零件合格与否不清楚;有的在最终检验完成后的合格件中抽取,20个零件中没有不合格件,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判定被评价检具是否能检出不合格产品。
零件的选取应保证20个零件中有合格和不合格件,并且,取样人员对零件的情况是已知的,零件应尽量选取接近规范限值。通常可用精度较高的计量型检具来选取零件。取样人员在选取零件后,交两名测量人员对检具进行评价。这里需要注意,两名测量人员在测量前对零件的状况是未知的。
另外,应注意对结果的分析,一个测量系统除了检具外,测量人员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该方法除了对检具本身进行评价外,同时对测量系统中的测量人员也进行了评价,如果两名测量人员的测量结果不同,说明其中一人在测量的方法上有问题,则该测量系统也是不可接受的。
2.统计过程控制(SPC)
统计技术运用中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对过程进行控制,QS-9000配套手册《统计过程控制(SPC)》中附录C对控制图的选用给出了指南。统计技术种类很多,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特性、使用人员的素质等多种因素,此外,所采用的统计技术,应不限定在SPC参考手册中给出的方法。
对于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注意Cp、Pp 及Cpk、Ppk的区别,过程能力指数Cp、Cpk,仅适用于处于统计稳定的过程--即无特殊原因变差过程;过程性能指数Pp、Ppk,用于有特殊原因变差过程。这里,要注意Cp、Pp值中δ计算方法的差别。此外,应注意Cp与Cpk及Pp 与Ppk的区别,Cpk、Ppk考虑了过程中心与上下规范限(公差)的位置差。
3.潜在生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FMEA是在产品开发和过程开发中采取的一种分析技术,FMEA可理解为一种“预防措施”,通过FMEA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隐患,提前制定措施,降低失效后果造成的影响,遏制或减小失效出现的频次,退一步讲,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找出不合格,使其不至于流入下序或顾客手中。
在FMEA中,以严重度(S)、频度数(O)、探测度(D)的数值及三者的乘机(RPN值)进行分析。首先,应注意S、O、D的数值确定,对于严重度(S),其数值的确定是依据“潜在失效后果”来确定的;在采取措施前,频度数(O)、探测度(D)的数
值是根据“现行设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决定的,这一点很重要。
为了降低严重度或RPN值,如果不是改变了产品/过程设计,则严重度(S)的数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降低频度数(O)、探测度(D)的数值,取决于“采取的措施”,这里应注意分析“措施”与频度数(O)、探测度(D)的联系。通常,提高检测手段和增加检验频次可以降低探测度(D)值,但这种方法是不经济的,一是增加了检验成本,其次,毕竟不合格已经出现,造成了浪费。所以,“采取的措施”的重点应设法降低失效出现的频次--即降低频度数(O)。
在FMEA参考手册中,给出了严重度(S)、频度数(O)、探测度(D)的评价取值准则。在审核中发现,一些企业在采取了有限的措施后,就将频度数(O)或探测度(D)降为“1”,这种取值是不准确的。从FMEA参考手册中推荐的评价准则中可以看出,当频度数(O)或探测度(D)为“1”时,这种失效基本上不会发生,即便是发生了,采用的检测方法肯定能够找出这种失效。
汽车车身检具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刘飞
【摘要】: 随着车身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车身冲压件检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汽车制造厂家对如何进行检具质量评估高度重视。但目前在检具评估验收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估方法不标准,评估指标多而不统一,缺乏量化指标,验收流程不明确,各类文档和报表格式不统一,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论文从测量系统分析和制造质量评估两个方面对检具的验收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建立了质量验收信息管理系统。具体的工作为: 首先,对检具测量系统的RR检测进行了说明。在对测量系统组成要素和基本要求分析地基础上,剖析了重复性和再现性对测量过程能力和控制图的影响,总结出了导致这两方面较差的原因。为了分析随机误差的大小,建立了检具测量系统变异来源的方差分量模型,对分析该模型的均值-极差法和方差分析法分别进行了说明,并举例阐述了在检具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其次,运用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检具综合制造质量进行了评估。将检具验收过程中的各指标进行了分类,建立了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实现了检具评估指标的量化,利用指标对比实现了评价标准的相对统一。其中层次分析法(AHP)可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可实现多目标质量的评价。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可判断各套检具质量缺陷的同时,也为评价各供应商的检具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最后,建立了检具质量验收标准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制定的检具设计、制造和验收流程图,分别列出了各阶段中需要做的检具方面的工作;列举了检具验收工作中的各类文档和数据表,对其中的格式和项目进行了说明;细致地阐述了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的各验收指标的意义及评价标准;并用VB软件和SQL2000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质量验收信息管理平台。综上所述,论文在对检具测量系统RR分析时建立了基于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变异来源方差分量模型,在质量验收评估时建立了基于AHP-TOPSIS法的综合制造质量评估模型,可分别达到系统的可接受度判断和综合质量评估的目的,同时建立了质量验收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可实现检具的正规化分析、定量化评价和系统化管理。
【关键词】:检具 测量系统 R&R 质量评估 AHP TOPSIS 信息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2
1.4 章节安排22-23 1.5 本章小结23-24 第二章 车身检具测量系统R&R 研究24-49 2.1 检具测量系统概述24-27 2.1.1 检具测量系统构成要素24-26 2.1.2 检具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26-27 2.2 重复性和再现性误差过程控制的影响27-30 2.2.1 重复性与再现性误差对过程能力分析的影响27-28 2.2.2 重复性与再现性对控制图的影响28-30 2.3 检具测量系统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定30-39 2.3.1 检具测量系统的多变异分析30 2.3.2 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检具测量系统的变异来源30-31
2
第三章 车身检具综合质量评价研究49-64 3.1 引言49-50 3.2 检具验收多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50-54 3.2.1 评估方法简介50-51 3.2.2 构造汽车车身检具评估指标体系51-52 3.2.3 汽车车身检具各评估指标简析52-54 3.3 结合案例建立基于AHP 和TOPSIS 算法的评价模型54-62 3.3.1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确定评价指标权重54-59 3.3.2 总评估指标权重合成及总排序一致性检验59 3.3.3 规范化处理评价指标值59-61 3.3.4 运用TOPSIS 法评估各对象61-62 3.3.5 AHP-TOPSIS 法分析和计算具体步骤流程62 3.4 本章小结62-64 第四章 检具验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64-79 4.1 引言64 4.2 检具验收信息系统的功能64-65 4.3 车身检具验收评价体系的建立65-78 4.3.1 检具设计、制作及验收流程65-68 4.3.2 检具验收文档表格管理68-71 4.3.3 验收各指标的意义及评价标准71-76 4.3.4 检具验收信息管理系统76-78
第五篇:汽车减震零件检具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检具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1.底座的要求:
(1)底座可采用槽钢、20mm厚的钢板结构或型材焊接结构,焊接件不能有焊接缺陷或漏焊现象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焊接件必须做去应力处理)(2)铸造铝合金结构材料可选用-----国产: GB ZL101, 德国:GG-26。或铝镁合金(ALMg4.5Mn0.7)材料必须经过去应力等热处理工艺.(3)钢管焊接的底架结构,尺寸结构的选择可依据、一.长+宽小于2米时采用50X25X2.5的方管,二层用25X25X2.5的方管.二.长+宽小于3米时60X40X3的方管,二层选用30X30X2.5的方管;
三.长+宽大于3米时采用60X40X30的方管,二层选用60X40X3的方管 四.长度大于2米5时采用80X40X4的方管,二层采用60X40X3的方管。
(4)一.基准面――-使用基准块的加工面来建立坐标系;
必须至少要在三角设置X,Y,Z,基准面,基准面精度必须经过磨削而成;材料可选择优质的45#钢或铜并经去应力处理;基准面坐标值是直接截取车身坐标而成; 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基准面X-和Y-面的垂直度为: +/-0.05mm/1000mm; 高度方向基准面:为底板下部Z-平面, 它自身的平面度必须为0.05mm, 同时和底板上部平面保证平行度: 0.1mm/1000mm。
基准面外面需要有保护套,螺钉筋骨,可拆卸,旁边要标有实际的坐标值,(可打上字码也可作标牌)二.基准孔―――只用孔的圆心建立坐标系; 基准孔的间距应为200mm的倍数,而且要坐落在汽车坐标的百位线上。要求基本同上。
三.基准球―――使用球心建立坐标系。(不常用)四.双基准―――通常左右件共模时可使用两套基准来分别标定坐标值。(5)刻坐标网格(百位线)网格线应为100mmX100mm,划线宽度为0.10~0.2mm;深度为0.1~0.25mm(6)起吊装置:一般可选用吊环、吊钩、板式起吊棒、叉车孔、叉车槽等
设计应考虑到一下方面:1.保证检具调取时水平;2.吊索不得与检具检测支架接触;3保证吊柄足够支撑重量.
2.检具体的要求:
(1)检具体可用铸铁或是铸铝结构,与检具底板连接应采用安装固定形式,不允许采用焊接方式;(2)采用代木结构; 一.可加工树脂板材(块状树脂)
一般选用如下:
代号460
颜色为红棕色,比重0.77g/cm2邵氏硬度为60D,热变形温度为107Tg.
代号5166 颜色为米白色,比重为1.7g/cm2邵氏硬度为90D,热变形温度为107Tg.
树脂的厚度应在50~100mm之间高度不够的部分用钢板结构垫高,钢结构应去应力处理.并且与底板连接应采用安装固定形式. 二.双组分树脂(糊状树脂)糊状树脂分为A、B两种,两种树脂需要混合使用。代号为6403A(白色)、6405B(淡褐色)密度0.7~0.8g/cm2
邵氏硬度为60D,抗曲强度为16.0Mpa 抗压强度为Mpa,最小固化时间为6小时。
树脂材料和铝铸件的连接直接采用塑料粘结剂。(3)伸缩缝:检具型体部分长度每200-250mm,应切割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大于2mm。
工件与检具体之间的空隙对中小件采用3mm的检测方式,大件使用5mm的检测方式,检具型面的制造公差为±0.15。型面分为连续型面和非连续型面。连续型面为:检具的整个型面按照制造被检零件的形状完全制出。被连续型面为:检具的检测型面按照被检零件分段或仅制出周边检测型面及检测孔处的型面。3.定位方式:(1)主定位
主定位通常使用两种定位销:圆柱定位销和圆锥定位销,主定位控制零件在检具上的四个方向的移动,与销子配套使用柱型导向套,还分为固定式定位销与活动式定位销两种。(2)辅定位
辅定位通常使用两种定位销:圆柱销边定位销和圆锥销边定位销,控制零件在检具上的两个特定方向的移动,与销子配套使用柱型防转套。
定位销子材料选用45#钢,工作部分进行淬火处理,硬度达到HRC40-45,要发黑处理,并且打上标识。(3)支撑基准
支撑基准分为主基准面与辅助支撑面,支撑面是由零件的软硬程度等稳定性来酌情决定,必要时可考虑过定位以保证零件在检具上的稳定性。
定位基准垫按照形状通常分为园型和方型两种,圆型支撑垫固定形式可采用埋入式和螺钉固定两种,方形垫主要使用螺钉固定。材料可使用45#钢 调质处理到硬度为HRC30-38。4.夹紧装置(或磁铁)为了固定零件, 在定位面和支撑面区域必须配置快速夹头或磁铁。
夹紧装置通常直接用螺栓固定于检具底座(铝铸件或铝合金)上表面的适当位置或通过焊接梁或铸梁过渡连接
对于小型检具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夹头允许采用磁铁。磁铁应嵌入支承面或设置在支承面两侧,且应低于支承面0.1mm。5.检测元件
一.检测销由导向,检测及手柄三部分组成,为保证检测销顺利进行检测,必须安装导向轴套,导向轴套和检具型体黏结而连接,检测销与导向轴套的配合长度必须大于配合直径的2.5倍且大于20mm.根据孔的不同主要分为圆柱检测销与椭园型销边销(检测部分),需要防转的还需与防转导向轴套配合使用.销子材料选用45#钢,工作部分进行淬火处理,硬度达到HRC40-45,要发黑处理,并且打上标识。导向轴套使用40Cr 工作部分进行淬火处理,硬度达到HRC55-60.二.止通规(通止棒)有通段,手柄及止段组成,主要用于检测型面使用.
三.断面样板(卡板)用于检测有安装要求的型面.样板采用厚度为6mm左右的优质钢材或硬质铝板.在检测部分应作成2mm左右的刀口以便检测。结构分为旋转式和插入式;样板与检测零件之间的间隙为3mm,断面样板应尽量布置在型面法向垂直方向,坐标宜取整数.断面样板支座及底板厚度应大于10mm,当支座大于150mm时应该增加料厚,高度在150~300mm时可通过增加加强筋来争强支座的刚性,当大于300mm时,应在支座下安装支撑支座.断面样板在检具上要稳定、无松动,且有安装位置,不干涉定位销与夹紧装置。四.活动拼块对于零件上重要的表面,在结构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活动拼快来检验其平整度。每一活动拼块至少有二个导管或导柱。活动拼块用快速加紧装置固定。导管或导柱的间距不小于200毫米。拼块检测部分可选用铝合金或者代木结构.
6.检具的色标
具有功能性和检测用的孔、面、缺口等的涂色标注如下:(不同厂家有不同要求,此仅供参考)定位面、支撑面 0mm 白色,RAL9010 或材料的本色 划线孔检测面 2mm(1mm)红色,RAL3000 检测面 5mm(3mm)黄色,RAL1012平整度检测面 0mm 白色,RAL9010或材料的本色
7.标识
一.铭牌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车型、零件名称、零件号
(二)检具号
(三)检具总重量
(四)基准面符号
(五)制造日期、最后修改日期
(六)制造商
检具和测量支架上的标记应包括:
(一)基准线
(二)测量表面和栅格线的
(三)栅格线的数值标识
(四)测量表面或间隙表面
(五)零件外形轮廓形状线
(六)止通规
(七)卡规
(八)检测销等 均应打上相应的标识 8.检具和测量支架的一般制造精度(公差)单位mm 底板平行度:0.1/1000 基准面平行度、垂直度:0.05/1000 基准孔位置:±0.05 基准孔之间相对位置误差:0.03 定位孔销位置 ±0.05 面、支承面:±0.10 曲线测量面:±0.15 零件外轮廓测量面(齐平面)或线:±0.1 零件形状功能测量面(5mm间隙面):±0.1 所有的造型面(非测量面):±0.2 检验销孔位置:±0.05 划线孔位置:±0.15 划线孔直径:±0.2 目测孔位置:±0.2 目测孔直径:±0.2 栅格线位置相对基准的误差:0.1/1000 形状规或卡规:±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