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时间:2019-05-12 17: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第一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2.项链 莫泊桑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结局。

3、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的分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因为本文学生已在英语课上学过,所以决定本文用一课时完成)。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题解

《项链》原题《首饰》,发表于1884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它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风尚日趋败坏,“上流社会”的骄奢浮华的生活也成为小资产阶级中的不少人憧憬的理想,主人公玛尔德就是这样一个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而追求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课文简析

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作者先以“层递法”写路瓦栽夫人为参加舞会准备衣着、首饰的“奋斗”过程,然后在她出足风头的虚荣顶点上笔锋突转,写她乐极生悲丢失项链,从此厄运临头。她不但没能爬进上流社会,反而跌落到社会的更底层。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待到熬过十年艰辛,她刚要为自己总算还清债务而“得意地笑”的时候,即意外地得知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远远不值这十年所付的代价。故事至此嘎然收尾,既令人反思其过去,又让人揣测其将来,余味无穷。小说正是以这样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毒害,从一个侧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三、特点提示

1.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路瓦栽夫人本身的原因。她受过一定教育,长得美丽动人,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而清贫的生活使她不断地感到痛苦,所以她心里常生出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这种崇尚虚荣、羡慕豪华生活的心理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毒化人们的灵魂,腐蚀普通的人们。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以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既具体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羡慕虚荣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痛苦(如小说的开头),又结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借项链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等)。这些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充分提示了小资产阶级妇女庸俗、空虚的内心世界。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的心理描写特点有

用心

爱心

专心(1)采用了旁述式、对话式、通过行动表现心理等多种方法,灵活多变;(2)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想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本文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细腻深刻,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领会。

3.对玛蒂尔德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作者对她的态度,历来被认为一是批评其虚荣,二是同情其不幸。其实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看到作者对玛蒂尔德还持有赞赏的态度。这只要仔细读一读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以后的表现就可以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靠自己十年艰辛的劳动来偿还巨额债务。如果说小说前面看重展示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性格的话,那么小说后面则侧重展示了主人公讲信誉、恪守道德观、不轻易被厄运压倒的性格。因此,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丰满的;作者的批判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和赞赏。

四、课堂讨论

①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因为如果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项链之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在晚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以及后来的“赶快逃走”,都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边的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路瓦栽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②如何理解“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 对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作者是同情的,对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作者是讽刺批判的。但路瓦栽夫人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不是丢失项链这一细小事情本身,而是她摆脱不了那个社会为她安排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她那种爱慕虚荣的思想正是那个社会的产物。作者认为人生是变幻无常的,人们的生活命运具有不稳定性,这并不是最完美的归因。

③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路瓦栽夫人虽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在她身上还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格。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走向极端。

④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有点偶然性,完全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需要。因为舞会上丢项链的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即便丢了,以后也可能会发现丢失的钻石项链的假的,如果这样,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是另一番样子。对这种议论,你怎么看?

⑤“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作者这一看法,你怎样理解?

五、板书设计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爱慕虚荣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苦不堪言

得请柬 借项链 丢项链 还项链 发现真相

六、分析、鉴赏结局的空白

本文结局除了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空白。文章的结局是“实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说指明了项链是假的;“空白”则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什么。

提问:1.玛蒂尔德听到佛莱思节夫人的惊叹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吗?

(学生自由交流,然后发表看法。一定不会有统一的意见。)

提问:2.使用空白艺术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确: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等。

提问:3.你能从你所接触过的文章,音乐或绘画等作品中再举一例吗?

提示: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相反透过空白,还可以领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万千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虽虚而实,虽少而多。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

参考例子:

1.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深山藏古寺》之妙啊。2.画《花衬马蹄香》,一马奔跑,数蝶围其蹄随舞,虽不见花,但花香已四溢了。3.《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喊的那一声“宝玉,你好……”,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黛玉临死前的复杂心情,也成了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4.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由蜂蝶过墙产生无限遐想:邻家春光到底如何明媚? 5.小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让人对男女主人公相认后的情况作出种种猜想。6.《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遐想;绘画中有“十里蛙声出山泉”的优美意境。

教师小结:

文章采用了空白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创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这不是很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空白艺术要因情而设,因境而设,刻意追求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铺垫,埋好伏笔,空白不等于含混晦涩,令人费解。

七、作业

1、布置学生写了一篇200字的续写,要求有新意,有创意。

2、补充心理描写:小说最后当佛莱思节夫人告诉路瓦栽夫人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

3、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己拟题,写一篇练笔。A、说说路瓦栽

B、如何看待玛蒂尔德对豪华生活的“追求”? C、说说我们身边的“玛蒂尔德”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第四册:笋芽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预习提纲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2、认真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竹子小的时候就是——笋(出示生字卡片”笋”)笋再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叫做——笋芽儿(课件:笋芽的的图片)

2、谁来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非常可爱,我们可以把儿字读得再轻一点,这样就显得特别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他一声吧!)板书课题。

3、“笋芽儿”的名字你会写吗?(课件 笋芽两个字 变红)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4、检查初读效果:

三、自主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生字正音:出示:唤 揉 漆 轰 扭 钻 唠 辫 抚 滋 润 冈 豪(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扩词读)。词语正音: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辫子 滋润 山冈 自豪 抚摸(小组轮流读,男女声轮流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都有谁帮助笋芽儿成长?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轰、冈、喊”等九个字。学生认读,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写喊:“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4、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开小火车认读 :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唠叨 辫子 滋润

二、细读课文 朗读感悟

1、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的语句。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出示语段(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春雨是笋芽儿的好朋友,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呼唤笋芽儿,她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 请你学着春雨姑娘的样子读一读。(自由练习读——个别读)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声中醒来了,谁来读读笋芽儿?(抓住揉、伸、看、说指导朗读)(2)分别出示雷公公、笋妈妈帮笋芽儿的语段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3、在大家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她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语段“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指导朗读。这是一个春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美丽世界)小笋芽儿看到这么可爱、美好的世界,她的心情怎样?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吧!

4、从同学的朗读中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得想快点长大,瞧,她真得长大了!(出示竹子图)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笔直,健壮,高大)笋芽儿终于长成健壮的竹子,如果你是笋芽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出示:“她站在„„我长大啦!”学生自由交流,练习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自豪”之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因为大家的帮助,因为笋芽儿的勇敢不怕困难她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的朗读一下好吗?找到人物说的话,再读一读。(分角色练习朗读)

四、课堂拓展

1、讨论交流,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呢?

2、了解交流笋和竹子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 春雨 低声呼唤 多么明亮多么美丽

3、笋芽儿雷公公 敲起大鼓 快快长大

第三篇:【鼎尖教案】高中语文 2项链(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学生研讨评价玛蒂尔德人物形象。2.探究小说主题。3.欣赏重点词句。[教学过程]

一、探究式阅读: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1.检查作业。

2.学生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 观点一:“虚荣说”

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被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观点二:“善良诚实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

观点三:“坚韧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到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2能给打败”这句话?

3.小孩最后又表示要和老人一起出海,这是为什么?这个转变是否太突然? 4.下列对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老人与海》可以看作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人物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E.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参考答案:

1.老人是个面对厄运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2.(1)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发展。(2)奋斗有时会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但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3.(1)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回到他的身旁。(2)这个转变在前面有铺垫,即他父母嫌老人“背运”,孩子在第85天早上仍然准备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可见他一直崇敬和依恋老人。4.BD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3粤教版必修3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屏幕显示幻灯:《项链》)一.导入

二.课本剧表演(熟悉情节,为人物分析作铺垫)。三.分析鉴赏人物性格。

(一)抑

1.这真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刚才玛蒂尔德一行给我们表演了《项链》的哪些情节?

2.造成玛蒂尔德性格大转变的是哪个情节?

3.我们知道,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的剧变带来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剧变。哪些段落集中表现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大转变?

请大家齐读第三和第四段。(读完后)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4.“梦想”可不可以换成 “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5.性格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因为爱慕虚荣,怕在舞会上显得寒酸,所以去借项链;因为在舞会上出尽风头,虚荣心冲昏了头脑,所以丢项链;赔项链是虚荣心对她的惩罚;十年辛酸之后才发现为之辛苦为之忙碌的竟然是一挂假项链,这又是虚荣心对她的重重一击。)

6.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的基本性格之一,也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作者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二)扬

7.那么主人公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除了虚芝心外,还有没有表现出别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有无值得我们称颂的?)请同学们看课文P207——209。

(勤劳坚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等)

(三)合

8.这样看来,玛蒂尔德身上还是具有一些可贵的品质。虽然开始时她追求荣华,虚荣心强,成天陷于幻想中,不能自拔。但在丢了项链之后,她懂得了做人的尊严和责任,敢于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富贵几时有?梦里问苍天。舞会就在眼前,我怎生露面?不愿成天忧虑,只欲灿烂一曲,荣登上层难。新衣加项链,人人争相看。回家急,项链失,夜无眠。不应有恨,只怪当初梦太圆。人有艰难曲折,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周全。尝尽虚荣苦,从容终余年。

7.对联:

天生丽质幻想高雅生活一夜风流不慎丢掉假项链 意外横祸落得满身债务十年辛苦最终找回真人格 8.一夜风光十年辛酸都是虚荣惹的祸

三万法郎半生浮沉赢得世人共叹赏

9.最后,让我们用一首《玛蒂尔德咏叹调》来回忆本小说主人公的这段人生经历吧。玛蒂尔德咏叹调

天生丽质出寒门,叫人如何不生嗔? 一朝嫁与小书记,可怜珠玉委沙尘。日思夜想长嗟悼,何时能把龙门跳。忽闻部长施请帖,顿觉周身祥云绕。添得新衣借项链,春风满面赴舞筵。绝色艳光惊四座,满堂珠翠皆黯然。豪华舞会令人醉,摇曳生姿知为谁? 依依不舍别欢场,惆怅破马独自归。整顿衣裳失项链,霎时天塌地也陷。买得新物赔旧友,东挪西借签债券。造化弄人也成人,减却红颜损却春。女儿终知关生计,素面朝天夙夜勤。十年风雨同船渡,锱铢积累债已清。塞纳河水深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极乐公园逢旧友,始知失链鸿毛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结束语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终于走向成熟。她的遭遇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与其遥望云端,渴望生活在别处,不如擦亮眼睛,看清脚下的路。将虚荣心化做前进的动力,去开创美好的前途!祝愿同学们雄鹰展翅,鹏程万里!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 呐喊 自序

呐喊 自序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取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了解鲁迅从事写作的原因、目的和将他的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缘由,学习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教学设想:

在学生课外自读,对课文内容熟悉的机车上,就重点、难点做指导、点拨。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联系旧课,导入新课。

一起回忆进入中学后已读过的鲁迅小说《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故乡》等。指出它们都出自《呐喊》,它收集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板书:“《呐喊》”,提问该词的本意。明确它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板书:“自序”,提问鲁迅取书名为呐喊的原因,导入课文。明确我们读完这篇鲁迅自己写的说明写书目的和经过的自序,就可以知其用意何在了。

二、理清全文的叙事线索。投影: “好梦”(青年时代的三个梦)——“寂寞”(梦境破灭后的沉默)——“呐喊”(沉默后的爆发)

三、分析课文要点。

本文叙事线索清晰,划分两大部分的界限很分明。以“S会馆”为界一分为二。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

1、有重点地分析第一部分(1-10)节。回顾自己青年时代到“五四”前夕所走过的一段曲折的历程,着重说明写作《呐喊》的思想根源。教师范读第1节。读后抓住词语“梦”“欢欣”“寂寞”“而”“偏”等。着重讲析第1节。指出其为全文总纲,是理解这篇序言的关键。板书:“梦”,不能全忘的一部分,便成了《呐喊》的由来。(第1节)粗笔勾勒第(2-6)节框架。板:书:第一个“梦”,到南京去学洋务,寻求别样的人们。(第2-3节)第二个“梦”,到日本学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第4节)第三个“梦”,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精神。(第5-6节)

第7-10节主要写作者梦后的寂寞及在寂寞中继续探索、追求。对此点到即可。后面讲写作手法时可适当展开。

2、有重点地分析第二部分(第11-篇末)。记叙《呐喊》的诞生和有关问题,着重说明创作《呐喊》的直接目的。

对11节,讲明S会馆里钞古碑,让生命“暗暗的消去”,反映了作者在“冰冷”的环境中求索,为日后的呐喊作准备。景物描写待讲写作方法时展开。

齐读与金心异谈话的段落。读后指出老朋友金心异的来访,关于打破铁屋子的谈话,是鲁迅生活、思维的一个新的起点。抓住“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等词语的比喻意义重点讲析此部分内容。指出“铁屋子”比喻黑暗顽固的旧中国、旧社会;“熟睡的人们”比喻当时“愚弱的国民”;“大嚷„„”“受无可挽救的„„”比喻宣传的力量使一些较为清醒的人提高觉悟,使他们认识到黑暗的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浓重,处境的险恶,如果这样做的话,无异于使他们身受的苦痛比许多“从昏睡入死灭”的愚弱者厉害得多。

上面的比喻,表明鲁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我的确信”,是指着眼于眼前铁屋子的“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而言。旧的统治势力和观念力量还很强大,而人民又正“熟睡”(愚昧落后)。这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旧“好梦”破灭的教训。对金心异所言“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鲁迅是同意的。可见,鲁迅当时对于推翻黑暗的统治势力,既怀疑其可能,又存在着希望。“希望在于将来”。正因为如此,他终于答应金替《新青年》写稿,写出了第一篇《狂人日记》,写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呐喊》。教师范读“在我自己„„”到篇末,重点讲析: 《呐喊》的动机和目的:(1)唤醒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2)“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的方法和原则:(1)“听将令”。(2)“不主张消极”。(3)不使青年“寂寞”。

四、课文总结

提问:

1、鲁迅的这篇《自序》主要叙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鲁迅在这篇《自序》中叙述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变迁和文艺观点 说明了他写作的起因、目的和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来由。

2、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两大两大特点?(1)、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附表如下)时间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1898-1897 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1898-1902 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1904-1906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1907-1909 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1912-1917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思,思索追寻 1918-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2)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阅读《呐喊》中未读过的篇目,写一篇读书笔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下载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 4 10《项链》教案 鲁教版必修2(模版)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

    高中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三块钱国币 教学目的: 1.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鉴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3.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4.学会表演短小的戏剧。 教学重点:目的......

    人美版第四册《画夜景》教案

    人美版第四册《画夜景》教案 一、内容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

    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链(精选5篇)

    《 项 链 》 说 课 稿 《项链》这篇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评价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

    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链 教案1[推荐]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习心理描写。 2.鉴赏出人意料的结尾。 3.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续写小说,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

    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链 教案3

    项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普通话训练 三、导入课文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

    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链 教案4

    《项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3.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二.作家及作品简介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优秀的......

    项链教案大全

    项链 时间分配:5分钟课前交流,25分钟讲授,5分钟交流,5分钟总结。 教学目标:通过对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虚荣心与向往美好的生活的区别。 教学重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