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12(模版)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长庆桥九年制学校
胡云霞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现在我们来看课件。看看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板书: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鸟)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这里我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观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
第三、读中悟学领悟写法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想。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交流中,板书:()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为下节课的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图片,又有意识地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化石,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恐龙
身体逐渐变小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鸟)
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我设计的板书上边写着课题恐龙,下边是(鸟)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这样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二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选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1课。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现在我们来看课件。看看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板书: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鸟)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这里我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观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
3、读中悟学领悟写法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1)、读。学生自由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a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b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想。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为下节课的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积累语言
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找一些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
5、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图片,又有意识地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化石,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1)、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猎食性恐龙
第三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1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本课文中的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读字词和课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正确写出13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普知识特别是有关恐龙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恐龙的有关知识信息他们都有很浓的兴趣,特别是这篇叙说恐龙会飞的课文,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
三、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说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设计
(一)观赏图片,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一副恐龙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恐龙)同学们见过恐龙吗?在哪见到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大家跟老师来一起了解课文中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吧。(以图片来导入课题,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预习了这一课,现在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字。教师出示课件。
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钝、凌、仅、绘、吨、敏、捷
教师注意听,指出并带读读错的生字。然后让学生们齐读这些生字。
2、学学要求会写的生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先让学生读这些会写的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上面几个生字和下面这些生字有一部分是重复的,而“钝”和“凌”不是重复的。
再叫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钝”、“凌”和“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这些生字,并且给它们标拼音、组词,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巡视检查。
最后,师生一起检查更正黑板上的生字。检查更正完后,老师带读(老师读一遍,学生读两遍),接着让学生齐读两遍。(以读和写的
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比较全面,师生一起检查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将不正确的地方划记出来。读完后,让学生指出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纠正。
2、全体同学仔细认真听朗读。标记好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平时没见过的不懂的词语。
3、请几个学生说说刚才听朗读时标记的词语。教师引导并指导学生一起理解并朗读几遍这些词语。再让学生们在本子上把这些词语写一遍,同桌交换检查。(让学生边听朗读边标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和注意力。同桌互相检查可以提高准确率,也省去了一些课堂时间。)
4、在读好了字词的基础上,分大组读通课文,或点名个别读一部分。
(四)课堂检测
1、我是拼写小能手
kǒng lóng
bèn zhòng
miáo huì()
()
()
qíng yíng
mǐn jíe
zhǎn xīn()
()
()
2、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五彩斑()
点()之笔
欣喜()狂
凌空翱()()毛饮血
形态各()()庸置疑
天之()子
()猛异常
(课堂练习设置主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自己回想一下。我们的课题是“飞向蓝天的恐龙”,那么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呢?同学们课后去看课文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讨论。(小结设置首先是回想这
节课学过的内容,看同学们记不记得。然后引出下节课的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dùn
líng
kǒng xiōng bèn
gē
jǐn 钝
凌
恐
凶
笨
鸽
仅 迟钝
凌空
恐龙
凶猛
笨重
鸽子
不仅 dùn miáo huì dūn
yíng mǐn jié
zhǎn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顿时
描绘
十吨
轻盈
敏捷
崭新
(板书过程中老师是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写规范、写工整,并一笔一划教学生写其中的难写和易错的字。)
第四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人教版四语上册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
说
课
稿
(余家乡孟青小学
徐进贵
***)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语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科普文,“科学技术”也正是本组课文的主题。
一、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我的教学目标?
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文本的价值挖掘好,也要把教学的过程开展好,但是,课文本身只是学习的一种载体,教学过程的本身也只是学习的一种载体,所以,一个优秀的老师,就要能通过“载体”的这块砖,引出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求知冲动”的这块“玉”!对于恐龙,光它们的名称就有成千上万种,试问:有什么样的“文本”、有什么样的教学能道其详尽?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指点一二,但更好的是学生们能有自己的“三四”、能有自己的“五六”……所以,我对本堂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文本、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恐龙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对恐龙知识产生探索的冲动,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欲望才是最强的动力!
二、我为什么这样导入课题?
教育,本身就需要一个高度,所以,我选择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择了温总理在“神五”成功发射后写的《仰望星空》来导入我的课题,当然,这也是本组课文的主题。
三、我为什么要特意点下本文的作者“徐星”?
我佩服本文的作者徐星老师,当然不是因为他姓徐,我也姓徐,我佩服徐星老师的是:他不仅是位地地道道的科学家,能对孩子们介绍这么多专业的恐龙知识,而且,他对我们的孩子们居然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语言!语文,本身就包括语言和文学,所以,我也必须先将生字,尤其是文本富有特色的四字词语教学好!
四、我为什么选择必须用课件?
一些情感类的文本,像《青青处处埋忠骨》,用了课件,反面而会破坏掉那种情境,所以,课件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因为这是一篇科普文,要想学生感兴趣,光靠“说”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说”对于科普类的文本来说感染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有课件的配合运用。也因为我的目标是一名农村小学的学科带头人,所以我必须更好地运用课件知识。
五、我为什么这样的来上课?
语文教学,需要的是一种语感,所以,对于文本,我们、孩子们要读,要富有语感地读;语文教学,需要的一种情境,所以,对于课堂,老师要有一种投入的激情!一种临场发挥的激情、一种即兴发挥的激情!
六、我为什么要送出一只恐龙模型? 因为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属于自己的更多的“恐龙”,也因为我想给孩子们中的一个个体留个纪念,这个个体,就是我需要的“点睛”。
七、我为什么不设计好完整的教案?
从篇幅上来说,因为这是第一课时,既然我要上这第一课时,我就要踏踏实实地把这第一课时上好;从内容上来说,语文教学宜粗不宜精,一千个学生,也就有一千种版本!
八、附:教学设计稿一份。
课 题: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恐龙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对恐龙知识产生探索的冲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学习本课一些好的四字词语。
4、学习课文第1节。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恐龙模型。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导入课题。
二、揭题、板题、读题。(课件)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读第1节。
2、分组读第2-5节。
3、老师过渡到生字教学。
四、教学生字
1、卡片教学生字(拼读、组词、部分说句子)
2、认读生字(课件)
五、简介作者
1、简介作者。
2、过渡到词语教学(四字词语)
六、四字词语教学(重点词语、押韵)
七、教学第1节。
1、学生齐读第1节。
2、对比朗读。
(男生读说到恐龙——马门溪龙;女生读谈起鸟类——孔雀。)(师板书:恐龙——鸟类)
3、认识霸王龙、马门溪龙。(课件、恐龙模型)
4、提出本文的观点。
(老师读、学生读)(课件展示)
八、课堂“点睛”。
1、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2、送恐龙模型。(剑龙)
3、结束语。
附: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五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飞向蓝天的恐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1 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很奇怪,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恐龙都是凶猛、笨重、迟钝的动物,像这样的动物怎么能飞向蓝天呢?要解开这个疑问,请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吧。
教师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通过预习,你能向我们展示下面这些内容吗?教师出示课件。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学学要求会写的生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四、深入学文,学习重点段。读三四自然段思考,合作交流
师:要了解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我们还是来看一看它的演化过程吧。请认真读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过程。
3、师小结:你们看,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五、知识拓展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他们发现了许多跟恐龙有关的知识与信息,请看:(教师出示课件)
六、作业布置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能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告诉你的朋友吗?回家以后赶快试试吧!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使学生把握住主要内容,也就很自然而然的回想起恐龙的这一烟花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