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姚坤凤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94、95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和方法。2.认识条形统计图中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操作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玩具图。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复习引入新课 出示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每个小方格代表()人。
2.喜欢吃()最少。喜欢吃()的人最多。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①复习收集数据的方法。②小组合作收集四种玩具的数量。③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①小组探讨一格代表几个单位。②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③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1.出示统计图回答问题。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第二篇:二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白兔)仔细听,小白兔在说什么呢?
(电脑播放小白兔说的话:小朋友,今天,我要去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我想带大家一起去,你们想去吗?)
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动物运动会”热闹的场景)
师述:瞧,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 按运动项目统计。(1)提出问题。
谈话:瞧,小白兔是这次运动会的总指挥,他想请小朋友帮个忙,为这些运动员做好服务工作,你们愿意吗?(电脑播放录音:我请你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请你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每只动物发一件绿色的运动服。)
该分别发几件呢?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小组里悄悄地说说看。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统计出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各有几名运动员就知道了。)
(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运动的项目进行统计。(3)整理数据。
出示第一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统计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注意巡视。
项目 合计 跳高 长跑
只数(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5)分析数据。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跳高的有5只,长跑的有8只,跳高的比长跑的少3只。)
这张统计表是按什么来统计动物的只数的?(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一件事情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电脑演示:给跳高的动物发5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动物发8件绿色的运动服。)
2. 按动物种类统计。(1)提出问题。
谈话:小白兔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录音:比赛这么激烈,运动员们都非常辛苦,为了给它们增加营养,补充能量,请你为每位运动员定一份可口的午餐)
小朋友想一想,小狗最喜欢吃什么?那就给它定一份什么套餐?给小兔定一份什么套餐?小猴呢?该分别定几份呢?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回答。)(2)收集数据。
谈话:对,也就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3)整理数据。
出示第二个统计表,学生分小组统计,教师继续巡视。
动物种类 合计 狗 兔 猴
只数(4)交流汇报。
展示各小组的统计表,组内推荐组员汇报。(5)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张统计表是按照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一共有13只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其中小狗有5只,小兔有2只,小猴有6只,小猴比小兔多4只„„)
(6)解决问题。
提问:小白兔的第二个问题能解决了吗?你能看着统计表回答吗?
3.归纳小结。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也不同,多媒体闪烁:项目、动物种类)
教师归纳: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是不同的,具有多样性。)
[设计意图: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1)谈话:学习到这儿,让我们休息一下,老师请大家看电视,好吗?
播放一段有关于体育运动的录像,问:这是什么节目?
体育节目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体质。
播放一段有关于文艺运动的录像,问:这又是什么节目呢?
经常看文艺节目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播放一段动画片,问:这是我们小朋友经常看的什么片?(2)出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哪类电视节目最受同学们欢迎呢?先在小组里统计一下,组长负责填写。
①在小组内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看的一类电视节目。(组长负责统计)
问:怎么才能知道喜欢看体育片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直接口算,也可以用笔在白纸上记录后再计算。
②全班交流,组长报出统计的结果,师生共同听算合计,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分析: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我们班的什么情况?(3)谈话:看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最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平时看些什么动画片呢?老师这儿有4部动画片,哪部最受同学们欢迎呢?赶快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再来交流。(学生仿照上次的做法调查统计、整理数据,师生共同合计,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4)提问:想一想,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我们班的什么情况?两份统计表各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
2、课件:(1)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按形状来分,有哪些图形?这张表里有两种图形的名称没填出来,我们应该先把它们填出来。(电脑出示:正方形、圆形)
那如果按颜色来分,除了红色以外,还有哪些颜色?(电脑出示:黄色、绿色)
学生在小组里统计,组长报出小组统计的结果,师生共同听算合计。
分析: 这两张统计表正确吗?如果错,问为什么是错的?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对,我们是在对同一件事物进行统计,所以,合计应该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
3、师:统计的范围很广,除了可以统计以上这些东西,还可以统计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统计一下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看哪组小朋友统计得又对又快。
组织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师生共同听算合计。
分析: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我们小朋友现在学习的科目很多,有语文、数学,还有什么?全班小朋友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呢?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快!
全班统计,组长报出小组统计的结果,师生共同听算合计。
那么,哪些小朋友最喜欢语文呢?为什么?
最喜欢数学的小朋友来说说理由看?喜欢英语的呢?喜欢艺术的呢?
师:其实,现在我们所学的科目,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为将来打基础。
除了这两张统计表告诉我们的情况,你还想了解我们班的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和你最喜欢统计科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其实让学生选择想统计什么,无形中又是一种对统计知识的锻炼与运用。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
四、回顾总结,布置实践作业
1、提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评这一节课的收获)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同一件事物根据不同标准来统计的情况?(学生自由发言:汽车可以按品牌、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分,叶子可以按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分„„)
3、谈话: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统计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同一件事物根据不同标准来统计的情况,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把数学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引申,再次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第三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 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联系生活调查、统计,培养统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新授:创设情境,统计小动物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森林里的几只小动物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看它们的表演吗?(放音乐,小动物戴头饰表演各种动作上场)
是哪些动物在表演?它们各有几只,你能数一数吗?(学生汇报)
2.制作实物统计图
小动物们表演把队伍弄乱了,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几只?(指名一学生先给动物分一分类再数)
小动物们,你们能把刚才的队伍用头饰表示,排在黑板上吗?(学生用头饰表示,完成实物统计图)
指出:像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叫什么?(出示课题:统计)
[评析:教者将书中静态的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
表演情境,使学习材料动态化、情趣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图形表示统计图
(1)大家在作业纸上画出黑板上的统计图。(约一分钟叫停)画的时候感觉怎样?(学生感觉有困难,太麻烦)(2)能不能想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呢? 小组讨论汇报: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示。
小组分工:1号拿图形,2号涂胶水,3号贴,小组长监督、汇报,完成用图形表示的统计图。(教师事先为各小组准备好大小、形状不一的图形若干)
(3)各组交流展示、质疑
各组展示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用图形表示时只数多的动物比只数少的 还要高)
质疑:能根据图的高度一眼看出来谁多谁少吗?(学生指出用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不容易看出来)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用同一种图形来表示。4.制作方块统计图(1)用正方形来表示。
指出:用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动物,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方块统计图。
(2)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实物图,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物统计图的局限,从而产生寻求简便表示方法的欲望。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出用图形来表示统计图时,教者有意识到将各种图形做成大小不一的形状,这样表示出来的图从高度上不易看出来谁多谁少,使学生认知上再次受到冲突,产生用同样的图形来表示的想法。这样层层设障,各个击破,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了锻炼、提升。] 二.练习:调查统计“兴趣小组”
介绍本校开设的几个兴趣小组:舞蹈、美术、象棋、英语组 1.分三大组由组长用打“√”记录,调查本组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
在方框里涂色,将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2.各组展示统计的情况,教师将三大组的统计图贴在一起合成全班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图。
3.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想对学校提出什么建议?
[评析:根据本校开设兴趣小组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先在组内调查统计,再将各组合并成全班的调查统计图,这符合统计由局部到整体的操作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建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生活中常用到统计,你还想统计什么?
2.秋天到了,学校想组织大家去秋游,有三个景点让大家选择:红山动物园、珍珠泉、海底世界,你们想去哪儿?(学生兴致高涨,意见不一)
学生提出统计一下选择各景点的人数再做决定。
请一小组上来统计。小组分工(两人数,一人记录,组长检查)统计出结果,再向学校建议去哪个景点。
总评:本节课设计有以下主要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学生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引入课堂作为学习素材。
新授环节利用动物表演将静态教材动态化,练习环节就本校实际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改造,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做真正达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了“做中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做中学的过程。整节课的几个环节都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真正经历、体验、感悟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中获得新知,在“做”中锻炼能力,在“做”中获得发展。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一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到调查统计兴趣小组情况再到统计秋游景点的情况,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鲜活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来源于生活,最后解决的也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才感兴趣,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4.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到位。小组活动用图形表示统计图时,让学生分别拿、涂、贴、监督;统计秋游景点时两人数、一人记录、组长检查。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很好的体现了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精神。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统计教学设计(推荐)
统计教案
一、情境引入,收集数据
1、昨天,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跟我说,让我帮他统计学生们报名参加打乒乓球,踢毽子,跳绳这三项活动人数,因为今天来这给大家上课,所以老师很忙,还没来得及统计报名表,你们能帮老师统计一下参加每种活动的人数吗?
2、记录纸都拿到了吗?还记得一年级时都用什么符号记录吗?用你们喜欢的符号记录(画√、Ο、Δ等)。(认真听,认真记就可以了。)
3、都记录完了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要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踢毽的呢?跳绳的呢?(4,12,6)我们把这些人数统计出来,体育老师就能根据人数准备器材了。
咱们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这个表格里(利用课件),这样的表格就叫统计表。
二、画统计图,解决问题:
1、大家想想除了用表格来表示参加每种活动的人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数呢?(涂格子)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展示课件)(1)现在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2)涂一个格子,表示要打乒乓球的有1人。
(3)涂2个格子表示2人,3个呢?4个?完成参加乒乓球人数的统计。接着涂参加踢毽子的人数,1个、2个——8个,涂完了吗?没有格子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可以接着往上涂。生2:可以涂在旁边。
(生3:可以用一个格表示2。)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涂。(发练习纸)
4、我们共同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画法。(展示学生作品)
(若学生没想到用一格表示2,可以老师在这提出自己的画法,并一起贴出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种情况。)
5、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并补充。(提出往上涂没有格,你知道涂的是几吗?往旁边涂,过几天你还能分清是前面的还是后面的吗?你怎么让别人知道一格表示2呢?)板书:一格表示2(课件演示一格表示2的画法)
我们通常用这种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把它叫做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位同学统计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喜欢小猫的有8人……我们要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制成统计图。我们来比赛,看谁涂得又对又好。(发练习纸)
(1)先来看第一名,自己介绍一下。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2)看第二名,同学们评价一下。
(3)这是第三名。(师点评学生的习惯,方法等)
2、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吗?你可以指定一个人回答你的问题。
3、(拓展)有时,我们用一个格子表示1,有时数字大一点,我们用一个格子表示2,那么数字再大点,更大的话,咱们还可以选择用一个格子代表几呢?随便代表几都可以,就要看给出的数是多大了。
(老师给大家选了几幅统计图,共同来看看。)原来这个格子还有这么多奇妙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老师很开心,因为大家不仅学会了用一格表示2的统计图,还能利用统计图解决一些小问题,老师也完成了统计报名表的任务,谢谢你们帮老师这个忙!你们开心吗?
五、课外调查:
仓子小学二年级同学喜欢三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完了,那咱们班同学喜欢哪种活动呢?课下大家统计一下,把统计结果交给你们的数学老师。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反思
十三周庞英萨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也存在一些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