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泉映月评课稿
《二泉映月》评课稿
李老师的《二泉映月》一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到现在还在脑中萦绕,挥之不我相信不仅是我一个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者都会永远记住这首曲子。李老师的课,我们感觉到:他不仅仅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直面生活、品味生活,领悟生命的真谛。《二泉映月》是典型的抒情类课文,李老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如语境中朗读,适时补充相关资料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揣摩阿炳的内心,体悟阿炳的情感,感悟阿炳形象。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一、“导入课文”美
这节课用艺术音乐导入,创设良好的情景,以音乐作为桥梁,沟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与人有关的文本的学习中。再者情感上的启发往往会让人有一种欲望不能之感,迫切地想了解与这有关的内容,这种先声夺人一节课的开关更能吸引学生,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为进一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提问题”美
提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中孙老师善于提问题,孙老师整堂课都能根据文章中心来提问题。比如,孙老师第一次播放<二泉映月>后,提问学生你们听到优雅的音乐心中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中心,接下来孙老师又一次播放<二泉映月>,提问,阿炳长大后又听到了什么,学生随着音乐渐渐地体会到阿炳的心情。最后,孙老师再次播放《二泉映月》,提问:又是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又听了什么?一个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拉进了他们与阿炳的距离,也便于学生更好地走入阿炳的生活,了解阿炳创造<二泉映月>的动机,一连串串的追问,让学生走入文字背后,让学生感觉阿炳的生活历历在目。
三.合作探究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及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做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倡导自主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四.伴乐朗读美 这节课的教学中,孙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多数采用伴乐朗读,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浓厚,在读过程中解决教师的问题,在听声音,谈感受,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给带来的美。
五、围绕重点,领悟精髓。
李老师在初读课文中出示三组词是非常有意识的,从中也看出李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之深,一组是讲月亮、月光的;一组是讲阿炳身世的;一组是讲《二泉映月》的旋律的,李老师引导学生美美地读第一组,悲惨地读第二组,第三组又要求学生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学习了词,同时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与疏理,看来学词也是围绕着文章的重难点来学的。在省去了在教学中的扣词扣句的支离破碎的朗读教学,才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激情荡漾的朗读。
李老师的课在内容上、内涵上有拓展,(阿炳的身世,小泽征尔认为《二泉映月》应该跪着听等)学生的能力上有提升,情感上有共鸣,思想上有提升,树立了要勇于面对苦难的价值观。看来,对于我们的课题的研究,李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们解剖与学习。
建议:如果教师能范读重点句,这节课更会锦上添花。篇二:二泉映月说课稿
《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说课稿
大峪小学 陈小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上的《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9课。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章总的教学要求是: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及曲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之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的时间分配是三课时,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示课题,直接导入新课。在新课部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欣赏二泉美景、感叹阿炳人生、品析《二泉映月》、倾诉一片情怀。在欣赏二泉美景的时候,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边听边找,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美景的句子或是词语。同时提炼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等八个词语,进行交流,指导朗读,感受二泉映月的美景。接着通过教师深沉的叙说:这美丽的二泉映月阿炳看的见吗?感叹阿炳一段坎坷的人生,这部分主要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正是因为阿炳坎坷的人生,不寻常的经历,以及阿炳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压倒,敢于同命运的抗争,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池畔的时候,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等丰富的声音,从而创作了内涵丰富的《二泉映月》。接着播放曲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曲子的丰富内涵,品析《二泉映月》。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上,学生在这个部分才能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在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感知过程,水到渠成。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在倾
诉一片情怀这个环节,再次播放乐曲,边听边问: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谁在琴声向你倾诉?让学生感受阿炳与命运抗争、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一片情怀。最后是总结部分: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这就是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这就是我的教学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想从情字出发,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以上是我上这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今天上完之后,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诚恳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多加指点!谢谢!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峪小学 陈小锋
教材说明
《 二泉映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池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听到了许多的声音。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读悟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4、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1、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
2、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屏幕出现课题及月光水面树影图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9课《二泉映月》,大家把课文都读了,其实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还有一点,如果我不说,可能你们不一定知道,《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个可能有人不一定清楚,除非你去过无锡,去过惠山。但是实际上在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这篇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二泉映月”一道风景
二、学生快速浏览这篇课文中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句子。
1、学生读,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交流句子,老师指导读书。1)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2)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总结:在课文中,作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写到了四处“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我们一句句读来,就会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美妙的诗,美得让人陶醉——那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就在又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仔细地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二泉映月”一段经历
三、精读课文,品悟课文。
1、生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中写阿炳在二泉池畔的句子。
2、重点品悟句子“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再次用心把写到的阿炳的特殊镜头读一读。
4、用心思考,谁能把三句长长的话读成一个词?(坎坷)
5、找一找书中的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重点品悟。1)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来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2)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总结过渡:除了书上写到的这几句表现阿炳经历坎坷的地方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大家看,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卖完艺拖着沉重的步子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就在阿炳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又饥又渴,阿炳病倒在自己的床上,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来,睁开眼,睁开眼,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说出来。
6、学生说自己看到的阿炳,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板书:一段经历}。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四、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
2、听到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谈一谈有什么感觉?
3、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当中直接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那一段话(学生自读)。1)乐曲的开始部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2)乐曲的高潮部分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3)乐曲的结尾部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师生配乐朗读写“二泉映月”乐曲的部分。
在音乐声中总结谈话: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板书:一首名曲}。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评论说《二泉映月》这样伟大的音乐需要跪下来听。孩子们你们听,这琴弦上流淌的是阿炳的心声啊!(音乐再次响起,下课)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大峪小学 陈小锋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上的一篇课文,虽然文质兼美,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文中有很多生字、生词,特别是描写乐曲旋律变化的词语,用的几乎是音乐上的专业术语,再加上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体会他的坎坷经历也不太容易。于是,我在反复读文、揣摩思考之后,决定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教学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再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入地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乐曲,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在读中体会。第二次听乐曲,我配合乐曲旋律变化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阿炳用琴声在倾诉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地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其中,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分角色读、示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我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妙用及段落的结构方式。
教学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首动人心弦的二胡曲,仅仅是阿炳对自己坎坷经历、痛苦生活的倾诉吗?现在,你对这位盲艺人阿炳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旨在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一次自我教育,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反思这堂课教学,我自己感觉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到位:
一是对学生情绪的调控不够有力。由于孩子们基础较差,语文素养不高,有的孩子知道但不愿发言,有的孩子听课不够专心,有时答非所问,因而对老师的情绪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潮不够突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对时间把握不够有效,课堂前松后紧,前面铺垫太多。虽然对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较深刻,但对乐曲丰富内涵的理解就显得不够到位,谈得不够深,读得不够透。为了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最后只好拖堂。
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但愿这样的遗憾越来越少。篇三:董彬彬 《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浓缩了民家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教材在课标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视听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进入文章情境。同时,激发他们对话文本,交流感受的渴望,激起他们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藤萝摇曳”“饱经风霜”“泯灭”“激愤”“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写一
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或表达自己的感受。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三段有规律的词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并且理解词语的内涵,正确地加以运用。
通过发现一道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领悟一种精神几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进入“人曲合一”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课标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刚才投影已经出示过,再次不再赘述),以及新时代对发展学生素质,形成学生能力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取了两种教法:
1、在教授生字新词时,我主要采取了归类识记法,将生词分为描写月光、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三组。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又便于其理解和应用。从根本上发展了其识字、理解的能力。
2、在讲授课文时,我主要采取了主线切入法,从文中提炼出五条主线,使这五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文,既使学生透彻的掌握了文章,有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从根本上发展了其归纳、理解能力。
针对五年级学段学生理解力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对乐曲内涵和人物感情领悟不够深入的特点,本课的学法安排如下:
1、情境渲染法。本课围绕着《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展开,在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播放乐曲,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和点评,营造一种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2、想象诵读法。要想让学生受感染,需要反复朗读相关词语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这样才能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阿炳苦难的生活,感受着音乐对阿炳心灵的抚慰,通过这样形式丰富,针对性强的教法学法,对症下药,将重点难点各个击破。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下面,我再来谈谈教学程序设计。首先,出示生字新词,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规律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其次,通过五条主线的牵引,使学生全然进入“人曲合一”的境界 发现一道美景
体验一段人生
感悟一片情怀
理解一首曲子
领悟一种精神
发现一道风景
要让学生先发现这道“二泉映月”的美丽风景,即在学生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并进行品读。随后,可以让学生对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那些优美的词语进行摘录、概括,并可以连成一首诗,用心品味体会这种如诗如画的美景。
体验一段人生
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让学生谈谈谈阿炳两次来到了二泉池畔的不同感受,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借着想像的翅膀,让学生自己的感情跟阿炳一样,走进七十年之前阿炳生活的那一刻,让学生成为阿炳,把他自己想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及时进行小练笔汇报交流。
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
我采用这样的导语: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音乐,使学生欣赏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画面,而后谈感受,理解一首曲子,并回放那首诗“茫茫月夜月光如银;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淙淙流水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进行感悟。
领悟一种精神 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质疑:小泽征尔为什么认为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直面生活、品味生活,领悟生命的真谛。
本课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情感,有人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我们要紧扣“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饱含深情地反复引读回诵,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用我们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在绵延不绝的乐曲声中渐入佳境,孩子们的情感才能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走近了《二泉映月》。
要想让学生受感染,我们还要精心设计提示语,这样才能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阿炳苦难的生活,感受着音乐对阿炳心灵的抚慰,一字字、一句句,将学生的情感引入高潮,让师生的情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样饱含深情的朗读便会脱口而出,一声声,一遍遍,不是简单的朗读堆砌,而是来自天籁的深情地表白。
例如:阿炳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他深深篇四: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教材的第3单元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文章《 海伦。凯勒》,学习了海伦热爱生活、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此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并能够用部分词语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的月夜景色。通过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学习他热爱生活,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我确定这三个目标是基于以下的理由: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学习语文要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能够复述文章内容并学习文章体现的精神。
(2)是在对学情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做出的目标预设。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
(3)第三个方面是依据教材编辑的意图,这是在小学语文第10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的文章,这个单元主要讲了海伦凯勒、阿炳、郑和以及司马迁这四个人物,都是要让学生学会他们不向命运屈服,顽强斗争的精神。
三 重点,难点 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盲人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学习阿炳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教法的制定离不开教材与学情。根据教材以及学情分析,阿炳所创作的乐曲《二泉映月》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体会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学习他热爱生活,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但本课篇幅较长,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
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说学法
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先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写画面、悟感受”的学法。
四、说教具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多媒体,放映二泉优美景色,月光下的泉水等图片,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以音乐渲染氛围,使学生体会阿炳内心的跌宕起伏。
五、说课时安排:这篇课文适合两个课时来学。
六、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导入,让学生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教师相机介绍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检查预习
1、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二泉映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汇报:了解到阿炳生活坎坷;
读懂了他的师父也是饱经风霜;或是对他恩重如山;
课文两次描写了中秋节阿炳到二泉边的情景;
2、了解学生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掌握的情况
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惠山 淙淙、患病、搀扶、积淀、倾诉、激愤、乐坛 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藤萝摇曳、一泓清泉、静影沉璧、势不可当 享有盛誉)
读准字音(找一人读,其他人听读、辨别)齐读
〖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倔强”的“倔”读成“juè”、“势不可当”的“当”读成“dǎng”
3、让学生通读课文,试着自己分段。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三)指导书写
请学生自己课后描红,交流注意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续写第三小节,(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体悟阿炳艰难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内心感受,想象他当时卖艺的景象,通过写的方式把它叙述出来。
第二课时: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欣赏美丽二泉;
2、体验坎坷人生;
3、倾吐满腔情怀;
4、勇敢面对苦难。
(一)导入:由惠山美景的图片导入课文,让我们随着这图中的美丽景色一起进入二泉世界吧!
(二)根据学情研究课文
1、欣赏美丽二泉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学情预设〗
月光如银、月光似水、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淙淙流水、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光映月
找学生读,引导读出美感,让学生感受每一幅美丽的画面。
2、体验坎坷人生
(过渡)这么美的画面,但对于阿炳来说还能看见吗?(预设:不能)
分别看第2、4小节,比较阿炳两次来到二泉边分别听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
1、淙淙的流水声
2、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学生读这一句话(个别读与齐读)
他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想倾诉什么?想呐喊什么?
交流昨天布置的作业—创设的情境续写。通过情境续写阿炳卖艺的过程,拉近与阿炳的距离,感悟阿炳的内心,从而理解他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学情预设〗
叹息自己身世,坎坷的人生经历。
哭泣父母离世,师父去世,自己一个人,自己双目失明。
倾诉别人的漠不关心、冷淡。
为自己的不公愤怒,呐喊,想要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齐读)
(三)根据学情深入研究局部
3、倾吐满腔情怀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盲人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在这里要通过每句文字与琴声相结合,使学生想象情境,体会琴声中的内涵。并知道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将阿炳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
(过渡)在那个社会,有人听懂他深沉的叹息吗,有人关心他伤心的哭泣吗?有人在意他激愤的倾诉吗,有人理解他倔强的呐喊吗?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听着、听着阿炳将自己满腔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看,他用擅抖的手拿起了二胡,听,如泣如诉的琴声,从琴弦上流泄出来。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琴声变化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慢慢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琴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从阿炳的心声中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三次不同的琴声,想象当时的情景。——三次不同琴声老师范读,学生思考)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指导朗读,用徐舒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让学生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老师带读:月光照水,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四)总结:
4、勇敢面对苦难
看文中阿炳在《二泉映月》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第三小节阿炳的经历有哪两句?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阿炳曲子的创作成功离不开他的人生经历。坎坷给人们带来了悲痛、哀伤哭泣,但对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强者,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让我们学习阿炳,勇敢地面对吧!
请学生读一下最后一小节(略带过)。
(五)布置作业:
1、我们对阿炳的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请同学们在课后欣赏阿炳的其它乐曲:《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2、背诵4、5小节。
板书:泉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琴声:赞叹、怀念、思索、抗争
心声:爱、爱、爱、爱篇五: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说课稿
柳堡镇中心小学 纪开勇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的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突出了苏教版教材选材的标准。
本人计划用三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因此,本节课主要讲解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即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2、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指导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始终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我班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理解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等要求上,有所欠缺,并且,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本文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阿炳人生经历的艰辛苦难,进而无从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深刻意境和丰富内涵,因此,我利用学生上信息课、上阅览室阅读的机会,要求学生自发搜集相关资料,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多方接触文本
知识。
三、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四、教学准备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打印。
五、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师: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 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后,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到老师的心里去了!清纯的惠山泉声引发了优美的二胡琴声,这优美的琴声倾诉着阿炳的心声。(边说边板书)读完了全文以后,老师突然想到了一副对联,下联是:我心,你心,他心,心心相印。那么,你们想想,上联是什么呢?(指板书)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3、学生自由练写,最后再说出老师自己的上联,以供参考:泉声,琴声,心声,声声动人。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意犹未尽,主要突出文章的主体内容及人物的感情线索。
第二篇:网络课《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课《二泉映月》。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专题学习网了解有关阿炳曲折身世、情感经历及《二泉映月》创作环境、创作过程、曲风、表达情感等方面知识。
2、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乐及二胡曲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二泉映月》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上阅读能力,想象推理能力和归纳抽象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的理解,感知旧社会黑暗、封建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社会的幸福。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网络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欣赏、感悟课文的精彩语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解决措施:借助网络开放、交互、大容量的优势,以读为主,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聆听范读,激发情感。
学生聆听专题网站“课文在线”中那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走进阿炳生活的年代,感知“二泉映月”旋律中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入情,深化情感。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专题网站中阿炳的生平和故事,分享他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凄苦。珍视他轶闻趣事中那种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思想。(点击专题网站“走进阿炳”栏目,迅速地浏览一下阿炳的生平、《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以及《阿炳的四季》这三段文章。)
2、再读课文,试着读出阿炳的感受。
三、研读入神,升华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四、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引导:阿炳经历的坎坷太多了,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阿炳他在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通过浏览资料,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1)操作,背景音乐起。
(2)学生交流反馈。
A、我通过查网上资料,已经知道了他为什么要伤心的哭泣,因为就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身份低微,所以把她逼死。
教师概括:(母亲被逼而死)
B、因为他爸是个道士,在封建社会,所以他不能管他爸爸叫父亲。
教师概括:(父子不能相认)
C、阿炳的道观被他的弟弟夺去了。
教师概括:(兄弟无情)
D、他被朋友骗去吃鸦片,使他了患眼疾,而且病得很利害,眼睛也瞎了。
教师概括:(社会也很不公)
E、每天只有一两个人听他拉二胡,意味着他和他的妻子过着很凄惨的生活。[ 教师概括:(日子举步为艰)
F、有些人请阿炳拉乐曲,有些人瞧不起他,请他拉,把钱就往他前面的碗里一丢。
(3)小结、指导朗读。就这么一丢,拉首给我听听。是的,阿炳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我们祖国最最**的五十年,而他个人又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幸,这一句话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这一句话写出了阿炳他内心复杂的感情,让我们来读好它,预备——起。
(4)学生(齐):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呐喊,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一起,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旧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操作,“二泉映月”旋律响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圈画有关乐曲旋律变化的词句。
2、师生分读读琴声变化和倾吐情怀的句子。
3、点击乐曲练习第五自然段配乐朗读。下面呢让我们用最好的朗读把它读出来,老师呢给你们配上了音乐,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放飞情感。
1、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那么我们的专题网站上还有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音乐,请你浏览一下,欣赏一曲。你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
2、有的欣赏乐曲,有的在留言版上留言。
3、小结课文。我们的课从乐曲从开始,在乐曲中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一处美丽的景色,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乐曲。就让这首曲子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流淌。
第三篇:二泉映月(本站推荐)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难点: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课前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
二、赏析《二泉映月》
(一)欣赏第一部分 引子和主题
1、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过,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今天,黄老师把阿炳拉的这首乐曲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50多年前的录音。(播放录音)
2、这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俗称瞎子阿炳拖着久病的身体为我们留下的录音,他是我国唯一一位留下录音的民间音乐家。听了他的录音,你仿佛看到什么? 【教学说明】播放的音乐是阿炳自己拉的原版录音,它和其它几首乐曲成为阿炳仅存于世的绝响。音乐是用钢丝录音机录制的。因为身体的缘故,阿炳多年不演奏乐器了,手头也没有乐器,是采风的音乐家从乐器店买了琵琶、二胡,阿炳练习了3天后,才录下来的。音乐中夹杂着钢丝弦转动的“嘶嘶”声,给了孩子历史久远的感觉。音乐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孩子们在音乐情境中想象着当时的场景。
3、(出示阿炳画像)这就是阿炳。看一看他的形象——
脸上的那副墨镜、头上的那顶礼帽、身上破旧的长衫、背上的琵琶,腰间的二胡,成了无锡城里永远的风景。
(二)初步欣赏,感受情绪。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从给出的选项中 找出你认为与乐句情绪相对应的形容词句
(三)学唱主题,加深感悟。
1、乐曲开头的旋律自上而下,给人以无限惆怅之感。乐曲第一段由a﹑b﹑c三个大的乐句组成。a乐句音乐于平稳之中透露出感伤色彩和沉思性质,恰似那盲艺人在泉水旁边回首往事。接着出现的由两小节组成的b乐句音量突然宏大起来,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它仿佛是作者回忆起惠泉山的雄姿,又好似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感慨,对过去日子提出的疑问。然后旋律在高音区流动,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音乐情绪柔中见刚,更为激昂。加上演奏中弓法的变化,各种滑音的使用,展现出悲恻﹑自傲交集的情绪。
2、跟琴用U来哼唱,3、这段主题一共有3个乐句。现在跟着黄老师唱一唱谱子,请你特别注意前一句的句尾和后一句句头所用的音符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教师范唱主题乐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又一次感受和熟悉了音乐主题。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边听边观察前一句的句尾和后一句句头所用音符相同的特点,形象地感受了该曲所用的“鱼咬尾” 的手法。
4、(在句头句尾添上“鱼形图”)这是民间音乐中常用的手法,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鱼咬尾”。
5、我们再跟着伴奏唱一唱,将你所体会到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学生用M哼唱,老师加入歌词)
6、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歌词。边读边体会哪些词歌词写得特别好,生动刻画了阿炳的形象?(边找边唱)
7、老师觉得加上你们的伴唱更加好听。伴唱能否稍作变化?(出示色块图,请学生加以创编)
【教学说明】为了让孩子记住乐曲的主题,也为了让孩子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在旋律中添上色块,孩子通过自己的创编,在深灰色度处加‘啊’、空白处停、浅灰色处唱“M”为老师伴唱。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短短几句歌词,让孩子穿越了时空,更真切地体会到阿炳万千的思绪,永恒的情感。
(四)、欣赏全曲,整体感受
1、下面请你完整欣赏《二泉映月》,当你听到我们刚才演唱的主题,就跟着音乐一起哼唱出来。
2、(学生听,老师贴“标志” □ □ □ □ □)注意听听有什么变化?
3、总结:这个主题音调反复出现了6次,每次都有变化,称为“变奏”。(翻牌出现引子、主题、变奏
一、变奏
二、变奏
三、变奏
四、变奏五)
(五)拓展欣赏,升华感受(机动安排)
1、我们再来欣赏电影《二泉映月》的片断。(播放电影剪辑片段《二泉映月》)仔细观察电影中的阿炳是如何演奏的?情绪如何?
2、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注意倾听音乐、关注阿炳的神情、阿炳的心情。)
【教学说明】电影真实再现了阿炳在二泉边创作演奏的情景:他独坐泉边,无神的眼眸里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渴望。没有人在意他,没有人了解他,只有身边的二胡伴着他。清冷月辉下,阿炳轻提琴弓,凝神屏气,一曲发自肺腑,震撼心灵的旋律,随着手指的颤动,倾泻而出。
2欣赏几首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仔细听运用了什么表现形式?形式变了,音乐情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击欣赏片段)
【教学说明】教师截取了不同演奏形式和演唱形式表现的《二泉映月》,旨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这部经典作品。通过浏览式的欣赏,了解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演奏演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在每一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这首永恒的弦歌。通过浏览式的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演奏和演唱形式发生变化,乐曲的情绪也带来相应的变化。通过浏览式的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感受。
3、复习吹奏《彩云追月》
六、概括总结
(播放二胡与人声版本的《二泉映月》)
阿炳把《二泉映月》留给了民族后含笑而去。日本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断肠之感,对这首曲子来说是太确切了,听这首曲子应该跪着听。”说完,指挥家离开椅子,双膝跪下,双手垂下,曲子结束,片刻宁静之后,指挥家抬起头已经泪流满面。一腔悲愁映残月,愁曲绕梁终不绝!从弦上流出的悲伤,使中华民族的情感成为了千古绝唱!
第四篇:《二泉映月》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与点评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阿柄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本课的教学目标重要有:一是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二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欣赏、感悟课文的精彩语段;三是引导学生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一、师生谈话,走进音乐
1.打开《二泉映月》教学主题网站的主页,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2.欣赏了这优美的音乐,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3.了解这首乐曲吗?(教师相机板书:二泉映月 阿炳 华彦钧)4.打开“阿炳简介”的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了解这些内容,你想说点什么吗?
5.关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谈起读书,我最崇拜我们的古人了。今天,我们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虽然要求高了点,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3.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吗?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具体情况相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面的引导与鼓励。)
4.课文读了几遍,我想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谈谈吗?
三、品读课文,赏析音乐 1.是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
2.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二泉映月》乐曲的句子;用“ ”画出乐曲表达阿炳内心世界的句子。
3.学生默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5.交流“起初,琴声„„人生道路。”这一句群。
(1)读读这一句,读得还不够味,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段乐曲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学生读有关句子)
(2)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一小句。A.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二泉的句子读一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打开“二泉景色”网页,让学生欣赏二泉的图片和文人墨客赞美二泉的有关诗句。阿炳从小就受到二泉优美景色的熏染,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每每想起家乡优美的二泉,阿炳心里充满着怎样的情感?(赞叹、留恋)可现在,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心情怎样?(悲伤与痛苦)于是,在阿炳的手指间化作了这样音乐。
C.欣赏音乐,指导读书:我们的古人说得好:“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课文的语言好像就是从我口中说出来一样,课文蕴含的 情感就好像发自我的内心一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好像自己就来到二泉边,仿佛自己就是阿柄一样,再读读看。
(3)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读读另外两小句,看看自己能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4)交流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你读懂了什么?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慈祥、善良、关心、教育)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5)交流品读“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打开“苦难人生”网页,了解到这些,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阿炳的生活?(穷困、苦难、不幸)
(6)配乐朗读:能把这所有的情感化作声音读出来吗?(温柔、宁静、凄苦、向往、追忆、怀念)
6.交流“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这一句群。
(1)配乐过渡:想着,想着,阿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愤,音乐变得步步高昂,这段音乐又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
(2)你想联系哪些内容来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想到这些,阿炳心里充满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音乐的追求、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阿炳小时候为什么听不到,而现在却听到了?他叹息什么?哭泣什么?倾诉什么?呐喊什么?
(3)是啊!我的生活为什么这样苦痛?我的命运为什么这样不幸?这个社会对我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朗读体会。
四、诵读课文,赞叹音乐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诵读好,再让学生自由练习。
(1)要在理解的基础诵读,要带着我们品味出的情感来诵读。(2)要把课文熟读以后再诵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3)诵读实际上就是脱离课本后一种美读。2.一边欣赏一边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有这样的感觉:“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那么,阿炳是用什么谱写了这不朽的乐曲?(板书:爱)
4.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里流淌着的爱、是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不朽的乐章。齐读第6自然段。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
打开“不朽乐曲”网页: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2)法国音乐家听到此曲后,曾赞叹这是东方音乐中最神秘的旋律了。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 听。”
(3)我更想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二泉映月》的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板书)
5.读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五、拓展阅读,感悟音乐 音乐对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音乐,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的东西。课后请同学们也尝试着欣赏一首音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第五篇:微课《二泉映月》优秀教学案例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体会阿炳丰富的内心情感,学会用心聆听这首不朽的名曲。2.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重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难点: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二泉映月有了怎样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还想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二、赏景。
1、过渡:同学们说了许多,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实际上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在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下这篇课文,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词都找出来。
2、自读、圈画。
3、交流。映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导朗读,引导说说读后的感觉。(拉开拉幕遮盖的标点,引导感受如诗如画的意境。)感人。
1、导:是呀,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生:可惜、孤独、黑暗„„)
2、又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读课文第4节,把有关的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泉声
(1)重点理解: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是谁在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为什么要倔强地呐喊? 练读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情感。
(2)师:如果让我们本小节中的一个词来书写阿炳人生的话,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坎坷
指读、齐读
(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
生:在第三自然段的“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生: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生: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生: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4)想像说话:是啊,双目失明的阿炳、疾病缠身的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书上没有写,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早晨,双目失明的阿炳又走上街头„„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拖着沉重的步子卖艺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 一天深夜,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
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导读这句话。
品曲。
1、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
2、现在再听这首二胡曲,同学们感觉怎样?(音乐声中)
3、让我们来看书上是怎么来写这首曲子的。
出示合作探究: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感情的语句,用“~~”画出;自读后小组讨论。板书:琴声
4汇报交流 相机根据乐曲的变化配乐导读。
(1)、随音乐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细细品味。
②、师:课文中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音乐响起)
①比较一下它和你刚才听到的乐曲有什么不同?(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说一说)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部分语句。②、指名读,集体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升腾跌宕、步步高昂、势不可挡的气势了吗。③、通过品读欣赏这一乐段,你从阿炳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师:让我们满怀着对阿炳的深深敬意再读课文。齐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②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五、悟情。
1、师: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
大屏幕出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2、齐读。
3、音乐起,读“小资料”,再感人物。
导:清纯的泉声引发了优美的琴声,优美的琴声倾诉着阿炳的心声。(板书:心声)
屏幕出示: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阿炳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二泉映月》,还流下了《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六、倾吐。
1、师: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些什么?拿出笔来倾吐一番吧!
2、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