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你中国 导学案
我爱你中国
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北京的建都史
2、我知道北京不仅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历史名城,而且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3、我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资料链接: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8个朝代建都在这里。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古城。从西周到唐代,北京称为蓟。自西周燕国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带肥沃之地,盛产一种奇异之草,人称蓟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蓟草十分繁茂,人称蓟丘,因此,人们习惯于称这里为蓟。从蓟丘到周末的燕都,从唐代的幽州城到辽代的燕京,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数百年的兴衰繁华,在这风水吉地轮番上演。明清时期北京城区图西汉时,北京地区称为燕国、燕都、涿郡、幽州、广阳国、广阳郡。东汉时,又称为上谷郡。隋时称为幽州、范阳,唐人称为渔阳。辽代时,正式改称为燕京。金代称北京为圣都、中都,元代称为中都、大都。明代时,称为北平、北京,清代改称为燕京。民国时,称为京都、北平,1949年以后,称为北京。
自主学习,我尝试
自主阅读课本p38页,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城的图文资料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北京城起源于什么朝代?当时叫什么?有几代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留下了哪些历史遗迹?请标注在课本P38坐标上。
2.北京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中国的几大中心呢!你知道北京还是中国的什么中心?请阅读p39页,观察图片,思考“北京是中国的()中心、()中心、()中心、。”
合作交流,我参与
1、请在小组内按题顺序交流每个人的想法。
2、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用红笔勾画出来,可在其他小组展示时学习。
3、小组达成共识,安排人员展示。
展示探究,我愿意
1、展示时,每组选择一个内容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精彩之处要学会欣赏,错误之处能诚恳纠错。
3、及时补充点评,适时与老师同学互动,丰富展示内容。
达标测试,我能行
1.北京城起源于()朝,有()代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
2.北京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中国的()中心,()中心,()中心。
3.我国的海上邻国有()个,请你至少说出三个。4.我国的陆地邻国有()个,请你至少说出五个。
第二篇:我爱你中国汉字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我爱你,中国汉字》导学案
刘湾镇赵庄小学
主备人:马建
使用人: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学习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概括汉字的特点。2.感受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自学获知
1.学生读生字,注意“坠”、“脂”、“骋”的正确读音。
2.理解词语:
瑰宝
愉悦
精灵
风韵
清丽
驰骋
3.从课题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些方面来描写?
4.了解作者。
二、自主探究,积累成果。
1.作者对中国汉字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2.作者爱从何来,爱有多深?
3.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1.作者爱汉字的什么?勾画句子,概括汉子的特点。
2.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这个句子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4.第二段的末尾是什么句式?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 6.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什么?
7.说说你对“我真的钟情于我们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这句话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五、学习检测。
1、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风韵(yun yun)驰骋(chen cheng)魅力(mei mei)壮丽(zhuang zhuan)
2、辨字组词
韵()坠()魅()
暗()队()鬼()
3、选词填空
回味 品味
(1)人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
(2)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他们在瞬间走进你的想象,然后又从想象里流出,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无穷的()。
崇尚 崇拜(3)我在小时候就非常()大英雄。
(4)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维护者,而是()人类创造的文明。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常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也指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2)优美的姿态(多指好)。()(3)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4.雄壮而美丽()
5、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 B.排比句 C.反问句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呢?()(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6、阅读下面的问短,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呢?
我是炎黄子孙,是喝扬子江水长大的,也许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喜欢夸耀自己的东西。俄国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维护者,而是崇尚人类创造的文明。
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一样,我真的钟情于我们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必将越来越被世人所喜爱和珍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夸耀——()壮丽——()2.请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徜徉:__________________ 盲目: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扬子江又叫什么?它与哪条河并称为我国的两条“大动脉”
第三篇:我爱你,汉字导学案
我爱你,汉字(学生版)五()班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3、能为纯净祖国的文字做点贡献。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定活动计划,并能通过独立与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 自学 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五课时 学习过程 学案自学
1、认真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中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思考:材料1-7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3、除了这七则材料所叙述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搜集相关资料。
4、完成以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lì
mèi
yùn jū
()书()力 风()()束 yì
cuò piě nà
hàn()扬顿()()浩()如海(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符号()的光辉()的院落()的图画
()的回味()的组合()的力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计划)
一、巧设导语,导入新课。
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题呈现。
1、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制定好活动计划,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大家想一下,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提示: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
2、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等。
3、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三、明确要求。
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趣事:搜集笑话或趣事。
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报刊杂志、字帖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
四、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五.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浏览阅读材料,学习《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作品赏析》)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打开书第84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二、精心设问,自主学习。
1、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2.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3.阅读《汉字的演变》,然后说一说演变的过程,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汉字的演变由甲骨文→()→()→()→()→()→()4.《甲骨文的发现》:先阅读,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收获。________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甲骨文盛行于______时期。5.《书法作品赏析》: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再把搜集到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与老师同学一起欣赏。
我知道古代著名书法家有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
一、情境创设
在生活中错别字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二.自读《一点值万金》,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三.《街头错别字》: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四.啄木鸟门诊(改正下面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
1.茶叶旦()仃车()象章()圆宵()汤元()八鸽()家俱()另售()
2.星其天,我或爸爸一起去公圆完,新尝了许多鲜花,还看了许多又趣的动物──猴子、胡里、老虎、大像„„
()五.大家一起来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错字别字经常出现在哪些地方?以哪些形式出现呢?
六.观察电视中的广告词,说说你的发现吧!
七.说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把学过的字记得牢,而避免闹错别字的笑话呢?
第四课时(《赞汉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一、巧设导语,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中国汉字的历史故事有了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课文,感受中国汉字的寓意及重要性。问题呈现。1.《赞汉字》
在反复朗读朗读的基础上理解。
填空: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行书(),狂草(),正楷()。2.《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主读文章.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3)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4)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5)课文片段阅读 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波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快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身体,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A.文中的“它们”指______________。B.我写作的时候,为了什么而动情? 第五课时
(汇报学习成果)
一、展示交流,激励评价。
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有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发言要有顺序,当别人发言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要把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和汇总,以便于全班交流。
二、你还对汉字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三、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我爱你,汉字(教师版)主备:黄文卿审核:级组成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3、能为纯净祖国的文字做点贡献。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定活动计划,并能通过独立与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 自学 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五课时 学习过程 学案自学
1、认真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中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思考:材料1-7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3、除了这七则材料所叙述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搜集相关资料。
4、完成以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lì
mèi
yùn jū(隶)书(魅)力
风(韵)(拘)束 yì
cuò piě nà
hàn(抑)扬顿(挫)(撇捺)浩(瀚)如海(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僵硬)的符号(清丽)的光辉(宁静)的院落(美妙)的图画
(无穷)的回味(奇妙)的组合(智慧)的力量(无穷无尽)的变化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计划)
一、巧设导语,导入新课。
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题呈现。
1、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制定好活动计划,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大家想一下,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提示: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
2、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3、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三、明确要求。
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趣事:搜集笑话或趣事。
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搜集书法作品:报刊杂志、字帖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
四、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五.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第一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11月15日 地点:
第二课时
(浏览阅读材料,学习《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作品赏析》)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打开书第84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二、精心设问,自主学习。
1、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2.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3.阅读《汉字的演变》,然后说一说演变的过程,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汉字的演变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4.《甲骨文的发现》:先阅读,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收获。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5.《书法作品赏析》: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再把搜集到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与老师同学一起欣赏。我知道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
第三课时(《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
一、情境创设
在生活中错别字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二.自读《一点值万金》,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三.《街头错别字》: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四.啄木鸟门诊(改正下面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1.茶叶旦(蛋)仃车(停)象章(像)圆宵(元)汤元(汤)八鸽(哥)家俱(具)另售(零)2.星其天,我或爸爸一起去公圆完,新尝了许多鲜花,还看了许多又趣的动物──猴子、胡里、老虎、大像„„
(期、和、欣赏、有、狐狸、象)
五.大家一起来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错字别字经常出现在哪些地方?以哪些形式出现呢?
例:同学的作业本上 ;电视的广告中。六.观察电视中的广告词,说说你的发现吧!
答:有的错为同音字,如蚊香广告,将“默默无闻”错为“默默无蚊
七.说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把学过的字记得牢,而避免闹错别字的笑话呢?
第四课时(《赞汉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一、巧设导语,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中国汉字的历史故事有了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课文,感受中国汉字的寓意及重要性。问题呈现。1.《赞汉字》
在反复朗读朗读的基础上理解。
填空: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行书(流畅),狂草(奔放),正楷(端庄)。2.《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主读文章.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3)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4)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5)课文片段阅读 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波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快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身体,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A.文中的“它们”指__方块字__。B.我写作的时候,为了什么而动情?
答:我写作的时候,为了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第五课时(汇报学习成果)
一、展示交流,激励评价。
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有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发言要有顺序,当别人发言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要把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和汇总,以便于全班交流。
二、你还对汉字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三、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篇:《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我爱你,中国》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一、教与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3.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自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新闻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体验,使知识从学生的感知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使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歌曲欣赏】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出示歌词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青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教师:听了这首《我爱你,中国》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那么,祖国可爱表现哪些方面?我们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课第一项目:我爱你,中国。
板书:我爱你,中国 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3.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集 快速浏览教材第14-20页内容,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任务一:可爱的祖国 活动一:【美图欣赏】 教师出示:
北京天安门
四大发明
长城
京剧脸谱
(1)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回想歌词并结合图片,祖国有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地方?(3)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你喜爱的地方?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优美风景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再现场景,充分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找到祖国的可爱之处。)
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我们的祖国更是幅员辽阔、江山如画;五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古代的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数的中华儿女无不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些方面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活动二:【你当导游】
小明在网上结交了一位英国的好朋友约翰,约翰打算在这个假期里来我们祖国来旅游,可是他对我们国家非常的不熟悉,于是他向小明发了个电邮,想让小明给他介绍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可让小明着实为难了,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古迹,怎么对自己的好朋友介绍呢。
请你当一名导游替小明,向约翰介绍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把我国的如画江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介绍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总结: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导游,让远道而来的约翰了解我们祖国如画江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活动三:【从我做起】
教师:无数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总结:(1)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3)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4)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任务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活动一:【听歌曲悟道理】
多媒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听完歌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选择经典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目的是给课堂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优美旋律体会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呼应本部分标题。)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山河,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活动二:【你说我说】
假期里,约翰如约来到中国,小明作为主人翁,理所当然的陪同约翰游历。小明按照你的指引,带领约翰游览著名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景点。约翰深深地被中国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所陶醉。这一天,他们又到了我们的民族馆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约翰问了小明好几个问题,你能帮小明来回答吗?
1、你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他们都分布在那些地方?
2、这些民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有没有种族歧视?
3、你怎么看待这些民族?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明,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活动三:【小小故事会】 谁能讲讲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教师总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在祖国遭受外来侵略时期表现一样吗?如果表现不同,那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有力的推动了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活动三:【西部发展】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胡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材料二:(1)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20052亿元,年年平均增长9.4%,快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人均GDP由1999年的4312元提高到2002年的5512元,平均增加1200元。(2)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回升。经测算,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390亿元,比1999年增加13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8.2%。(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2000-2002年西部地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00亿元,占同期全国的21.3%。(4)科技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193.25万人,比1999年增加106.27万人,增长1.22倍,年均增长30%。(5)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年间,西部12个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在6.4%-9.2%之间。同学们思考上述材料,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运用数字说明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民族团结有了新的发展。)
教师总结:国家重点开发西部,富裕了西部4亿人民,东西部各民族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充分体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兄弟情谊。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注意维护民族团结。活动四:【七嘴八舌】
放暑假了,小方报名参加了北京的一个夏令营,夏令营里来了回族、藏族等好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并且还要游览清华、北大等几所名校,小方甭提多高兴了。可是,第一天小方就遇到了几件烦心的事。早上:吃饭时,带队老师安排小方和几位回族小朋友一桌吃饭,遭到小方的强烈抗议:“他们又不吃猪肉,我可受不了,我要求和汉族小朋友在一块。”几位回族小朋友听了很生气,带队老师也很不满意。中午:午饭后,游览清华园,夏令营里最小的一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发起了低烧,带队老师帮他吃完药后,请小方帮他背一下包,小方生气的说:“我也很累,我帮他背包,谁帮我背包呀。”晚上:在热热闹闹的篝火晚会上,小方和藏族小朋友卓玛坐了一起。卓玛夸赞自己的家乡草肥马壮,是一个富饶的好地方。小方听后马上反驳道:“你们那里有什么好的,有摩天大楼吗?有超级机器人吗?经济不发达,有什么好赞美的?中国有我们汉族就可以了,你们这些少数民族,有没有无所谓。”卓玛气得哭了起来。
问题:小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他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评析小方的行为,结合生活实际,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总结:(1)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2)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磨砺中走向自强。【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江山如画 知识梳理:
热爱祖国
历史悠久 1.知识网络
我爱你,中国
热爱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磨砺中走向自强。文化灿烂
可爱的祖国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历史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我。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我。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维护民族团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观点排查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材料一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中唱道:“„„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叫中国„„”
材料二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随着全国l 9个省市代表团相继赴新疆考察调研,标志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开启。5年后,新疆全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搞好对口支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意义。解题思路: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联想课本知识---准确回答问题。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简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总体要求。在组织简答题答案时,应标明要点作答,条理清晰,面面俱到,要言不烦,使用学科语言。
2.掌握具体方法。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及能力要求。只有知道“问什么”,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和要求,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问什么”的确定,主 要看题目提供的素材和设问的要求。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要点。要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
教材知识,把题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顾教材中与该设问相关的内容,选出答题所需的观点或依据的理论。要注意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条理地加以分析。
最后,组织答案时,重点语句和关键字词的表述要完整,尽可能用教材上的学科术语,文字要准确、全面、简洁。参考答案: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有利于发展新疆地区的经济,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为加快发展藏区教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市6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接收了798名藏区学生,实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这项工作 ①有利于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0年4月17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统一布署,全国各地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各族同胞互救互助,凝聚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亲情.描绘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图。
这一切表明 ①青海地区地震多
②在我国,藏族比其它民族更重要
③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从4月14日大地战栗、房倾屋塌的那一刻起,玉树,这个藏族居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顿成举国关注的焦点。“我们都是玉树人!”各族人民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灾难中充满大爱,悲伤中饱含力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青少年学生应该牢固树立 ①“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的思想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家庭的思想③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完全有能力独自战胜各种灾害的思想④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千百年来,在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土地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危难时刻各族人民更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说明
A.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升华 B.我国已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已不复存在 D.我国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分裂主义已无任何市场
5.2010年5月19日,为期3天的历史上首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结束。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切实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说明
A.我国正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C.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个人的责任
D.新疆经济要与全国其他省份经济同步发展
6.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
①表明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09年12月29日闭幕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悉,《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获得通过。这是新疆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民族团结教育。《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通过()①能够彻底解决新疆的民族问题②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③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8.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余年来,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曾经封闭落后的贫困之地,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百元变成人均GDP列于全国前10名、经济增长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富裕文明之乡。(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余年来,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得益于
战略的实施。(2)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B
6.D
7.B 8.(1)西部大开发战略。
(2)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六)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放眼祖国大地,我们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走进民族大家庭,我们会感受到56个民族共处的温馨。我们中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祖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教学反思】 由授课教师课后完成。
第五篇:《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李晓静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老师寄语:
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把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难点:
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课前预习】
一、说明文
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有助要到次要„„)(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递进式。
5.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作引用、作诠释等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在准确的前提下,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平实、生动)
二、作者介绍:
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疏通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括号前的汉字注音
残sǔn()推chóng()xiáo()河匀称()弧()形拱()桥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在当地取得所需要的材料。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常见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结构:
二、朗读全文,自主学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呢?结合原文语句加以说明。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是。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出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后,以最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具体说明,请同学们朗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找出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的语句。
2、中国石拱桥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两座桥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共性,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来介绍呢?
3、写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
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若把下边句子中加线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
长的石桥。
2、文章哪些地方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2、读小列文中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试问这是什么说明顺序?()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
桥从未出过事。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
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议读课文最后两段,可以发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桥梁事业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课后提升】
1、参照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以《笔》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说明文。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篇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写出读书摘要: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顺序:
运用的说明方法:(例句+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