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自制教具的选题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自制教具的选题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潘拓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完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的讲述为主的单一模式,而更多地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反映了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基本结构,但现在大多数历史课上的很死板,让历史确确实实成了死知识了,丧失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为加强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展示历史文化知识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更多的开发历史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的多样性。
一、自制教具的选题
结合历史这门学科,很多老师认为没有多少教具可以制作。实则不然,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可以结合很多方面去制作历史教具。
1、结合应试教育的考点自制教具
考试会直接考到的是给一幅图片,然后给一个空问,这是谁?结合这种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绘画活动。通过画画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进一步可以应付考试。
另外考试还有一种最直接的考试方法——填充地图,或者給一幅再在图中用字母找出位置,给出选项让你选出正确答案。结合这种题型可以让学生自制地图,制出后可以举行拼图游戏,或者进行填充图知识竞赛。
2、结合知识的记忆特点自制教具
学生有时候会觉得历史最难的就是记忆时间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总是忘,总是混。者也可能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为何解决这种问题,帮助学生记忆,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历史大事年表,在制作大事年表时,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时间轴形式、也可以使大括号行驶的、同样也可以是表格形式的。形式可以多样自体、颜色更可以丰富多彩,这样可以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同时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3、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进行自制教具
在历史教学中,有些知识特别的抽象,很不容易理解,这是我们可以结合自制教具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解释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区别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他们区别的理解。我们可以现场让学生自制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又如在讲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制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是的模型,在上课进行讲解时学生就更便于理解了。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历史教具制作特点
1.此教具取材方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随手可得,成本低廉。2.制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制作,便可达到教学目标。
3.用这样的实验装置取代教材的大段描述性文字,减少了知识的枯燥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好习惯,让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达到新课改“让地理成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三、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教具制作
我们在组织实施学生自制教具的过程中,采取两种方法进行: 当做课前预习的作业,或者设课后完成的的家庭作业。但是这种方式学生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总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制作,这样就失去了创新性,同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这种缺陷我们采取了第二种方式。
以调研组活动为契机开展学生自制教具活动。让本年级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最终在为那些制作优秀的作品颁发奖品。这样既提高了大家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意识,一举数得。像这样的的活动我们已经举办了很多次,如“历史人物画像展”、“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制作极品图大赛“等,效果非常的好。
四、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导入中使用自制教具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来说好的导入,对于整节课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所以每个老师到挖空心思去找一些新颖的导课方式。在这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制教具如何用于导课。
图片导入法。在历史教学中每一节课都会升级很多历史人物,在我们的历史人物绘画比赛当中基本设计到初中历史所有的重要人物。所以当你伤到某一课时觉得某个人物特别重要的时候就可以用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导入,既新颖又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模型导入法。在初中历史家财中每一本书中都会涉及到科学技术这一单元的知识。这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让学生的自制教具进行导入。如自制金字塔、地动仪、辘轳模型、翻水车模型、长信宫灯模型、铜车马、十二字方砖、漆耳杯、四羊方尊模型、司母戊方鼎模型„„
2、突破难点中使用学生自制教具
历史教学有时候不会很直观,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结合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利用自制教具来突破历史教学中抽象难理解这个问题。如在解释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区别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他们区别的理解。我们可以现场让学生自制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又如在讲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制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是的模型,在上课进行讲解时学生直观理解了。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历史学习的兴趣。
3、在课堂或课后总结中使用自制教具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时间性都是特别强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学知识,而不去总结归纳,只是容易遗漏和混淆。而在解决整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的可以用到我们的自制教具,如大事年表,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本书口可以抽死播间进行大事年表总结,方便使用、便于记忆。
4、其他学科的推广(1)在本组内的的推广
由于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学社之间联系,以及学科特点比较相似。于是我们首先推广到了地理学科。在推广过程中,第一步还是进行教具的制作,着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有:”中国行政区划分布图制作大赛“、”橡皮泥世界海路分布图大赛”等:第二步,进行教学中的应用。
(2)组外推广
这种自制教具还推广到了数学组(数学模型,用水果切数学模型);物理学科(学生自制千品等)效果都非常的好。
第二篇: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实验教具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在教材中已不适用,急需补充新的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但是新的教具的开发、研制、定型、生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课本而言,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还不能及时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师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我就自制教具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趣——新课的导入。
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小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能收到良好的激趣效果。例如,我把电磁铁的原理加入起重机模型,设计制作了“电磁铁起重机模型”,在教学《电磁铁》一课中,新课开始,首先出示“电磁铁起重机模型”让学生猜测,这个起重机能否吸起铁块?待学生产生争议时,接着教师演示:接通电流,慢慢摇动起重机,口里念念有词:“起来,起来„„”,顿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起,真是奇怪了这个小小起重机为啥能吸起铁块?此时不失时机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创设好奇情景,因势利导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大
(三)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我在“液化演示实验的改进”教学课后,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材料,主动制作学具,共同探究液体的汽化以及气体的液化等实验,从而理解液化石油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模仿、创新制作学具,注重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扩大了学生活动的视野。
(四)补充实验——利于探究活动开展
在《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的电路检测器,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预测、实验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区认识什么事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同学达成共识,如:玻璃珠、布条、塑料尺、橡皮擦等是绝缘体,回形针、铝片、钥匙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潮湿的布,学生有的说是导体,有的说是绝缘体,因为有的同学试过手、自来水等接入电路,小电珠并不亮。产生分歧时,为了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我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功能设计了“物体导电性测试器”,将流经被测物体的微小电流通过两个三极管构成的复合管放大点亮电珠。学生利用“物体导电性测试器”进行探究活动,有效解决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布是不是导体这一难题。让学生在认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等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问题达成共识,为学生学习“安全用电”打下基础。自制教具的应用,补充了学生在实验中的难题,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实验的开展。
(三)变抽象为直观——突破难点。
我们在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及练习正确读数时,手中的标准温度计就显得过小而不便学生观察了,这时在教具制作中就要考虑到由抽象为直观。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课前用比较大的木板、染上红色的粗线等材料先制作一个演示温度计,随着红线的拉伸可以随时更改显示温度,这样既方便教学,又提高教学效益。
又如在做斜面的实验时, 由于简单机械实验盒里的滚筒的质量较轻,用弹簧秤托着在斜面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很小,弹簧称的读数也很小,这就不利于学生读数。于是,我就动员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滚筒,其制作如下:往空的小型旺仔牛奶瓶里罐入100克的沙子,再用铁丝做个拉还,用透明胶封好口子,自制滚筒就制作好了。用自制滚筒进行实验,其实验读数差别就大了,学生就容易分析实验的结果。
教师的自制教具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适应性强,有新意,构思巧妙,就地取材,容易制作,节约经费,使用方便,而且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是广大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际体现。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用自制教具创设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用自制教具传递知识和文化,用自制教具愉悦孩子们的心情,用自制教具促进孩子们发展。
第三篇: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通常会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和挂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生物的微观性、生物关系的抽象性以及实验装置过于复杂等原因,实物展示等形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自制教具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应力求设计巧妙,取材方便,构造简单,容易制作,方便教学。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在应用自制教具方面我的体会。
一、利用自制教具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为我们的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让学生突破时间的空间的限制,身临其境般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长时间使用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疲劳甚至麻木。那么一堂课下来,就跟放电影一样,老师是播放者,学生只是观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和时间,合理地将自制教具运用到课堂中,用来代替某些图片,或者用来检测巩固相关知识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疲劳。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家蚕、蝗虫等昆虫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已经疲劳了。在检测阶段,以往我的做法是,展示一种昆虫的图片或说出它的名称,学生回答它的发育方式及发育过程。而这次,我准备了2组这样的卡片,如家蚕(卵)、蝗虫(成虫)等,小组竞赛将昆虫归类并且按照发育过程排序。其中,有几张信息错误的卡片被剩下,如蝗虫(蛹)。用它来强调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这个时期。活动结束后,贴在黑板上的卡片还可以相当于板书的总结。这种自制教具的使用,调动了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
二、利用自制教具简化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尤其是自己动手做实验。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如七年级的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对于没有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原理难以理解。此外实验装置使用的器材太多,组装连接比较麻烦,要做到在每个班级进行演示实验很困难。即使演示了实验,学生没有动手做实验,也会很不甘心。因此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设置简易的实验装置来完成实验。如用塑料袋和输液管、矿泉水瓶、洗手液的瓶子等材料设计简易装置。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准备试管和澄清石灰水,学生用自己设置装置来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简化了实验装置,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自制教具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和结构过于微观,有些概念很抽象,我们一般借助于图片来理解,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当常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在学习《病毒》时,可用矿泉水瓶或者纸板、细铁丝等来制作病毒的模型,化微观为宏观,让学生轻松掌握病毒的结构。例如染色体、DNA、基因这几个概念比较抽象,可用乒乓球、彩笔和绳子来自制教具。取两根毛线绳相互缠绕作为DNA分子,用彩笔画出不同颜色的片段代表基因,用乒乓球充当蛋白质分子,并与毛线绳缠绕在一起,多次折叠缠绕成棒状结构即为染色体。借助这个直观的模型,来区分染色体、DNA、基因这几个抽象的概念就很简单了。自制教具可以起到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第四篇: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前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课堂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自制教具的运用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直观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创新思维;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新奇的物理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素质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往往使得教学中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并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仪器,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始于好奇”。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二、善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制教具进行实验,通过实践验证前人获得的科学结论,既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学校的器材缺乏,分组实验很难开展,但我一定会尽量的多利用身边的器材给学生多做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身边的器材进行一些实验探究。
在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是:明确目的――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应用与延伸。比如,在探究“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的例子,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后再让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要防止学生胡乱猜想,需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这样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学生的猜想因素有许多,比如:温度、地理位置、体积等因素。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筛选,合并与归纳,最后得出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体积的大小和地理位置、天气等因素有关。猜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前向学生强调“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
三、活用自制教具,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好自制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实验操作中亲自动手、自主实验,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生活中的透镜》时,按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后,布置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做个照相机。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同学拿着自己做的照相机来了,有的是用易拉罐做成暗箱,有的是用“水透镜”制成镜头,还有的“镜头”可以向前或向后伸缩。从他们多种多样的取材,形态各异的造型中,发现了他们了不起的创造力。尽管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操作技能的限制加上其“好动”、“好玩”的天性,对自制教具的使用不可能像教师那样井然有序,容易造成实物遗失或损坏。因此,还要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正确操作,养成良好习惯,防止发生混乱甚至伤害。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运用自制教具,能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提高教学针对性,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有透彻的理解。学生通过体验自制教具的过程,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期待,改善师生关系;同时,经历成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这无疑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动脑、动手制做能力,对科学素养的养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什么是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利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动手研制的教具、学具、标本、模型等叫自制教具。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大自制教具观念,大自制教具,是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切媒体和工具,都纳入教具的范畴。除教具、学具、标本、模型及实验训练器材外,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所需的教具(科技作品)、生产、生活用具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切工具和材料等。
有人提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不要自制教具”。我认为,新形势下,自制教具还是有存在价值的。不但要自制教具,而且要大力提倡自制教具,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学问的精进、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庸置疑,学生的兴趣越强烈、越广泛、越持久,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越强烈,思维也会随之活跃。可以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启迪学生智慧的动力,缺少了兴趣就等于缺少了学习、训练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求知欲旺的特点,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首先要想方设法,巧妙构思,自制教具,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校的李卓然同学,由于她是一位女生,不爱动手,特别是电路方面的组装活动不愿动手操作,通过参加自制教具的几次实践活动后,看到别人成功的喜悦后,也参加到活动中来,而且越发变得爱动起来了,对电路方面的自制教具活动感兴趣了。气象站是学生陌生的地方,在讲《风的观测》一课时,利用《气象站模型》,既可以显示出风的方向,又能模拟显示出风力的十三个等级,学生真实的见到了一个简易气象站,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使抽象的知识简单易懂。通过自制教具的直观性,简单明了,科学变得就象在身边。
第二、自制教具活动使师生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师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自制教具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如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大家就千方百计去研究自制工具如:镇子、锤子、小钢锯、冲子、及画线工具等。
如:制作“风的形成演示箱”时,用的材料都是旧的,我和同学又都不会木工,缺乏技能,可是同学们和我都没有把它当作困难,边学边干,有的回家请教大人,有的干脆拿回家去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制作完成了“风的形成演示箱”在活动中学生不怕吃苦,有着不做完成任务不罢休的劲头,体现了学生的顽强意志力,通过制作,学生学到了很多简单的技能,提高了分析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自制的“风的形成演示箱”所吸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变的一目了然,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很容易观察到了风形成的现象,使得他们学科学,做科学的能力提高了。
第三、自制教具过程中,制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进行教具制作的过程中,我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他们讲授一些科学发明创造的事例,既有简单的事例又有十分复杂的,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多问为什么,把手中不方便的工具改造成方便的工具,通过这样的改造后,使之更加适用,功能更齐全、更有推广价值,也是一种发明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潜能发挥的目的。
通过教具制作的实践活动,学生能自制一些简易教具,如:李想同学,他对教具制作很感兴趣,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体育教师要一条一条地画跑道,画出来的跑道线条不流畅宽度不均匀。他突发奇想制作出了画跑道的工具,利用一跟和跑道宽度一样的木条,根据三角形稳定的原理制作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框架,顶角和一根木棒相连,底边的两端钉上螺丝钉,拉着木棒便可轻松快捷地画出跑道,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结果跑道很快就画完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加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制作出许多有价值的小创作,并且,往发明创造编辑部投稿,有的还发表在书中。
第四、师生动手自制教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在制作“起重机模型”时,为了使起重机能模仿真实的场景,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实验,调整,克服了没有现成材料,塔身还要利用稀焊的方法,一根,一根的焊接成塔身,经过不断摸索,从玩具上拆下有用的部件,经过师生之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制作成功“起重机模型”。在演示时,它即能让钓钩升降,也能让钓壁旋转,并且操作简便,效果直观,各部分部件工作透明,易于学生观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坚持“学中做”与“做中学”共同发展,大力强化“做中学”。师生通过开展自制教具的研制活动,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做”与“学”的关系外,还要把做出的教具更好用于实验教学,用好自制教具。
第五、利用自制教具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一课的教学,由于四季的成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比较困难,据了解,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发生变化造成的,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就利用自制教具来突破这一重难点。即:用小地球仪代表地球,用泡沫在其上方插上四根铁丝分指四个方向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调整光线的高度与地球仪一致。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始终是围绕地轴倾斜转动而且倾斜角度不变,使用时通过移动地球仪观察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从而理解四季的成因是由于太阳光的直射或斜射造成地球上温度不同而形成了四季。这样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自制教 一目了然,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了。
第六、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受经济条件限制,我校的仪器配备并不是特别完善,而有些已配备的仪器,实验效果也不够明显或理想,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动手,自制教具。比如,“水力发电”模型,在讲完《电从哪里来》一课时,我们把它搬到自来水边,让大家看一看当水缓缓的冲动水轮时,小灯泡发出了闪亮的小亮光,使得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玩的可开心了.在活动中,他们不但了解了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而且还在玩中树立起了立志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远大理想。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成学生和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复杂的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变得简单起来。把学生想都不赶想的事情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把教师的教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至的表现,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了,学生易于理解了,这也就是自制教具的魅力所在。
第七、师生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研制教具,培养了师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科学课教师就像是一个“捡破烂”的,对生活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师生自制自备,即克服了缺少实验仪器、设备的困难,又能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发扬了“节约光荣”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教师眼中,别人的扔掉的东西,往往是宝贝。自制教具的材料大多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的物品,玩具上的电机、电器上的导线和开关、可乐包装等等,都是自制教具的好材料。教师时刻都在收集这些材料,进行构思、制作和改进,制作出更多好的教具来。
总之:自制教具是教师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进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它能弥补商品教具的不足,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服务于教学,还可以还原生活;而且,教师制做教具的能力和精神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制教具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