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

时间:2019-05-12 17:2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

第一篇:《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

《故乡》教学设计 彬县紫薇中学 郑金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3、了解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2、揣摩抒情意味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作者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2、难点: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都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分析要侧重于前后的对比,我采用以罗列对比的形式来板书,把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案例的设计,主要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自主理解、感悟的目的,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典型的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合作探究让课堂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参与的兴奋度、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个体的参与率。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串联点,成为课堂的“发动者”、“引导者”“组织者”、“分享者”“参与者”,“体验者”。

第一课时我结合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故乡分为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两相对比;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心情感受,正确恰当地理解文章里议论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

2、小说常识的知识了解

3、关于本课字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新授课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和线索,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以孟郊的《游子吟》诗句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写作背景。

2、关于小说常识的知识了解

3、关于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自主阅读全文,明确:

1、明确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母亲——我——宏儿 闰土——水生 杨二嫂

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照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组织安排材料。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环境 社会环境:农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产的现实

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线索人物,勾连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3、比较本文与其他小说的异同。(本文的情节相对淡化,主要以塑造人物为主。)

4、文章所写的“故乡”跨越的时间长度?(20年)从时间概念上看,我们可以把“故乡”分割为几段?

(主要可能有2种意见:(1)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2)记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2种意见都正确,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探究性阅读课文。

(一)记忆中的故乡(ppt课件展示)

1、记忆中的故乡景?故乡人?故乡事?

2、结合具体的语段,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

3、结合写作的背景,探究故乡真貌。(言之有理)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

1、记忆里的故乡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闰土月夜刺猹的鲜活画面,也有雪地捕鸟的无穷乐趣,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寂静而富有动感。

2、记忆里的故乡有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小英雄闰土,有“终日坐着”,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杨二嫂。

3、参考:可能存在。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虽然经济落后,思想愚昧,但是人民生活较为安定。辛亥革命在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统治的同时,给人民带来的是国无君,民无主的现实,直接造成了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百姓承受着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导致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直至破产。据此,记忆中那美丽的故乡可能确实存在。

并不存在。原因是:根据鲁迅的《社戏》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我”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生活图景都是非常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那时的伙伴也是纯真的、自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比如《社戏》中并不好看的“社戏”和并不好吃的罗汉豆由于童真童趣却变得最好的戏和豆。由此来看,“我”回忆中的“故乡”虽然美好,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因此,这样美好的“故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二)现实中的故乡

1、现实中的故乡景?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ppt课件展示)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

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活气”指活泼、生动的气氛,“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ppt课件展示)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分析:反映了“我”家家境的衰败。“许多”、“枯”、“断茎”、“抖”几个词就勾画出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老屋的描写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的凄凉心情。

2、现实中的故乡人。(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ppt课件展示、表格呈现、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明确:

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语言: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神情:他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了”欢喜——凄凉——恭敬

总结:肖像描写反映了家境,家境又折射出社会现实。神态描写简洁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闰土内心不平,却又无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的苦闷心情刻画得形象、逼真。语言描写可见其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 不仅经济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杨二嫂:外貌:“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讨东西、逢迎、造谣,冷笑说 动作:两手搭在髀间、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

总结:外貌描写表现她家庭生活的贫困,语言描写体现其泼悍、放肆、自私,动作描写表现其泼悍、刻薄、自私、卑劣、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

3.造成人物命运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和写作背景)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

参考:(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2)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总结对比的作用

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景物的变化,色调的对比,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环境的对比,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社会现实。人物的前后对比,既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变化说明了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杨二嫂和闰土两个人物也形成了对比,文中用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

五、布臵作业(课后拓展)

1、背诵文中关于闰土外貌描写的三个语段。

2、理解阅读全文,探求本文的主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新授课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具体的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抓住细节,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2、理解小说中议论性语句。教学程序:

一、查字词和背诵情况

二、合作探讨,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一)阅读第一部分,理解“我”回故乡的心情与感受 问题设计:(ppt课件展示)

1、“我”有一个回忆中的美好的“故乡”,也有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现实的“故乡”。前一个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故乡”的现实,现实的“故乡”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当“我”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时,心情如何?

2、怎样理解第3段“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第四节“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

1、(“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2、讨论并归纳:第3段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讨论并归纳: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二)从“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来看,我的心情如何?(ppt课件展示)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在故乡,当母亲提起闰土时,从前美丽的记忆立即苏生过来,淡淡的喜悦暂时冲走了淡淡的悲凉。但是当看到在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木偶人的闰土的悲苦神情时,“我”又不禁悲从中来,而儿时以兄弟相称的闰土竟然称呼“我”为“老爷”时,更让我感到悲哀。

(三)阅读第三部分,结合具体语句,把握“我”离开故乡的心情。(ppt课件展示)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三、理解文章第三部分议论性语句的深刻含义。(ppt课件展示)

1、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明确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的含义是什么?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明确

明确:“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愿望。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木雕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么“我”则是用“希望”来安慰自己。

3、怎么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pt课件展示)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明确

明确: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四.探讨本文主旨

环节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二、交流展示 环节

三、精讲点拨

明确:

1、时代说: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2、隔膜说: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创造说: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

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五.布臵作业(课后拓展)

1、背诵课文最后3节议论性文字。

2.完成课后“探究 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故 乡

故乡景:环境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天气阴晦,冷风,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没有活气

故乡人:闰土:小英雄,活泼,勇敢(儿时)

木偶人:迟钝,麻木(现在)

杨二嫂 :豆腐西施 刁蛮,自私

故乡情:不怎么的留恋

第二篇:金虎演讲稿

班组是生产型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班组管理是生产型企业管理中的基础,班组长作为连接中层管理与基层员工的桥梁,在企业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班组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他不但要管物、管事,还要管人。在实际工作中,经营层的决策做得再好,如果没有班组长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那么经营层的政策就很难落实。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班组长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一个优秀的班组长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杜金虎作为一名班长,半年来积极响应工区领导的号召,带领班内员工搞好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现场管理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和贯企业文化理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其次,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他虚心向上级领导和队内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通过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和多做,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积极参与通风队技术革新制定和修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瓦检工和放炮工基本理论知识,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二、踏实肯干,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员工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可信赖程度,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提高企业的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民主管理。生产期间,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全班职工都要积极提出 一些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对班组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整改,如:井下员工进行对接风筒作业时,由于没有防护装置,为防止员工在作业时受到伤害,他立即组织对这项工作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增加扶梯等设施,保障工人在高处作业的安全。这项工作得到了工区领导的极大好评。

四、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和检查考评制度。对班组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班组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包括: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加强班组内部基础管理,建立各类基础管理台帐、报表制度及工序奖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从班组实际出发,选择好突破口,有计划地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

在杜金虎同志的尽心努力下,通风队一班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整体性的改革,从员工的个人素质到所管理地区的质量标准化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工区的“一通三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通风队一班将走的更稳、更远。

自通风队成立以来,一班在队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新任班长杜金虎与全班职工团结一致,统一思想,以安全为核心,以质量管理为重点,坚持团结与协作相结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出色地完成队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班是通风队三个主力班组之一,本班现有职工37名。一年来,该班负责#在9煤七采区进行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坚持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树立零违章理念。本班管理的9煤七采区,由于顶

板较高,再加上本地区的风筒都为大口径(1m),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这都没有让该班退缩,在班长的带领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月的工作任务,而且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如今通风一班在队领导面前树立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的良好形象。

本班有着较好的班组管理基础,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坚持教育与奖罚相结合,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在队领导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各类安全文件和有关煤矿安全知识及现场管理的实际操作技术方面的知识,认真吸取兄弟班组和其它单位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一年来,该班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安全上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严把质量关,是该班的工作宗旨。特别是多次面临突击任务时,他们凭着对工作的热情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队领导交给的一切任务。所管理的地区都被评为优质工程。多次受到矿领导和有关科室的表扬。工作之余,该班还特别注重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吊、挂、接风筒中,班长、副班长手把手指导班组成员在这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各种技巧。面对当前的工作环境,认真讲解风筒在井下不同顶板的不同吊挂方式,使班组成员对煤矿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及技术水平得到一个很大提升,做到一专多能。

过去的一年里,通风一班班创造了有目共睹的业绩,根据工区、队领导研究决定,通风一班被评为“优秀班组”。面对新的一年,班组全体成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精诚团结,再接再厉,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力争让各项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陈金虎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陈金虎同志

先 进 事 迹

晋源苗圃主任、共产党员陈金虎同志按照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我圃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重点绿化工程建设中,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受到了广大职工及有关部门的好评。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亲临一线,指挥工作

二〇〇七年,晋源苗圃作为业主对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进行了管理。在这些工作中,陈金虎为了能够把这些太原市重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他不辞劳苦,亲临一线阵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心中有数,今日栽了什么树,明日需要栽了什么树,现场进行指挥工作。在滨河西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机场大道绿化工程中,告诉施工人员今日栽什么树,如何栽成活率又高又省事。在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中,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进度和技术措施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工程圆满完成。

陈金虎一九九七年三月担任晋源苗圃主任兼支部书记以来,经常抽时间到苗圃地里查看育苗情况和养护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措施,特别是发现那个工人没有锄了草,或者是锄草不干净时,及时给予督促。同时在每个月25日的小查和10日的大 查,都要亲自带领队股长到苗圃地里检查每个人的锄草情况。

二、废寝忘食,忘我工作

二〇〇七年,由于我圃工地多,不仅要完成滨河西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机场大道绿化工程的施工,同时还要作为业主对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陈金虎作为单位第一把手,一会儿在滨河西路,一会儿在机场大道,一会儿又到迎宾路,这样常常是忘了吃饭时间。而且是白天在工地,晚上每天又要参加重点工程的例会到晚上10:00点以后。特别是为了迎接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五日世界煤炭博览会的召开,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四日晚上,在迎宾路现场指挥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干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早晨同施工工人吃了点便饭,便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三、认真负责,勤恳工作

陈金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担任晋源苗圃主任兼支部书记以来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广大职工对工作都不能马虎。如在安排某个人干某一项工作时,都要一条一条写在纸上,一一交代清楚。

陈金虎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还善于工作、勤于工作。在每一天的晚上就想好了明天要干那几项工作,如何去干。特别是二〇〇七年我圃工程多,他不仅要指挥工地进行施工,而且还要跑园林局、财政局、建委,还要跑设计院,为了完善工程程序,常常是一趟又一趟,不辞劳苦,打报告呀,送审计资料呀,还是 设计图纸、做拦标价等。

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陈金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时时刻刻作出表率,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能身体力行起模范带头作用。二〇〇七年我圃工程多,他每天都奋战在工地,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在其他人领取补助时,他带领干部组人员没有领取一分补助。在每次的捐款中,能够带领广大职工踊跃捐款,而且是捐款数量最多的,如每年的《博爱一日捐》捐款,还是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捐款,都是捐款数量最多。

总之,陈金虎同志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忠诚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团结群众。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优良传统,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陈金虎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单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生产任务。

二〇〇八年六月四日

第四篇:《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青石中学

陈细花

[教法]:

A.朗读法

本课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篇幅较长,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有必要注重朗读训练。诗歌教学无疑要加强朗读训练,但小说教学也应该重视这一教学环节。学习这篇小说仍要以读为本,特别是重点语段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B.创设情境法

这篇小说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极远,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印发文字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避免教师一人的讲读分析代替学生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

C.比较法

这篇小说运用了多方面的对比。其中故乡前后景色的对比,突出了农村经济日益凋敝;闰土形象的前后对比,突出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我”和闰土前后关系的对比,突出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毒害;“我”和闰土关系与宏儿和水生关系的对比,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在这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比中,小说的主题突显出来。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用填表格对比、分角色表演对比等方法来比较学习,领会作品的主题。学法

A.预习法

这是一篇鲁迅写于1921年的作品,学生不了解小说的背景,难以在课堂学习中进入小说的情境,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有关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小说的情节。

B.朗读法 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分角色朗读和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对话部分分角色,以求突出人物性格;重点段宜集体朗读,在浑厚的气势中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去把握小说的主题。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小说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换位于其中某个角色,投入阅读。

C.探究法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①在课堂教学中,经讨论形成若干研究性课题;②学生基本上由四人组组成研究小组;③各小组确定课题;④教师分别按课题特点合理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⑤学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研讨等方式研究;⑥安排自习或写作课、活动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完成研究报告。导入

可以用回顾《鲁迅自传》导入,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写作背景导入,还可以从人与故乡的关系导入。

举例: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也都无比眷念和热爱养育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有关故乡的诗文。其中,有的赞美故乡的风土人情,有的抒发对故乡的离愁别绪,也有的抒写回到久别的故乡的激动与喜悦。鲁迅先生于1919年底回到了离别20多年的故乡,他的心情如何呢? 突破

这篇小说主要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比。作者在小说中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比以突出主题,教学中应抓住这一写作手法,主要分析故乡的变化和故乡人的变化,兼及其他。在抓两个变化时尤其要突出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可以从其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四个方面去感受其变化之大,再究其根源。由闰土入手,在形象的对照中分析人物形象,在形象对照中层层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把握课文的主要艺术特点,应是教学本课理想的突破口。探究

A.“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悲凉”,母亲为什么会“悲凉”,又为什么“藏着”? B.灰堆里的碗碟是闰土埋的吗? C.“我”想到希望,为什么会“害怕起来”? 实践

利用节假日回故乡看看或者去一个熟悉的地方故地重游,试着用对比的手法写出那里景与人的变化。拓展

建议课外阅读鲁迅的《呐喊》中的作品。

第五篇:《故乡》教学设计

梅林中学

汪祖强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通过自己“回故乡”的经历,展现了各方面的变化,从而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涉及的生字生词,注意读音,字形。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找出小说中涉及的各个人物民及人物的相关描写,并初步体会和人物性格。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人物出场顺序与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要善于概括故事情节,要透过人物描写感知人物性格。教学关键点:通过学生自读,讨论理清文章情节。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法。教具:录音机。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谈谈小说:初步理解小说的相关阅读知识,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文章生字、(见自读提示)

二、从故乡谈起(中国人最注重自己的家乡,最热爱自己的家乡,导

入本课。

三、学生自读课文。请学生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列出来,并将各个人物涉及的事情概括出来。

请学生将文章中这些主要人物的描写语句找出来(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

四、假如现在要将故乡拍成电影,又要你来做这个导演,你将如何导

好这部电影呢?

(一)、说戏 重剧情

故乡

回故乡(略)

在故乡:谈闰土、忆往事(捕鸟、看瓜)

杨二嫂索要财物

离故乡:与母亲的谈话

“我”的感叹

(二)演戏(可以抓住课文中主要的几个情节来演)

1、“忆故乡”中有关捕鸟、看瓜的一段对白:少年迅哥和少年闰土

2、“在故乡”中“杨二嫂”与“我的”一段对白:中年老爷与中年二嫂

3、“在故乡”中“中年闰土”看望“我”的一段对白:中年老爷与中年闰土。

(三)评戏(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重在对人物的评价)对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以及中年杨二嫂的评论。

五、教师可以从本课的情节、人物等方面对本课予以小结综合。

下载《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教学设计郑金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故乡》教学设计 张文波 一、导入 我们今天将要一起学习鲁迅的文章《故乡》,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吗?1921年1月(在文后)。小说讲述的是1919年12月鲁迅最后一次回故乡绍......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故乡》教学设计 篇1教学设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2.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等描写......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

    《故乡》教学设计(模版)

    《故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编选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几篇文章,有《孤独之旅》、《心声》, 还有少年视角的......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品味文中的抒情性议论性句子 2、对比分析闰土、杨二嫂的任务形象,结合历史背景,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乡和祖国同构,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国......